山里那些事儿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那些事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句可老有意思啦。
你想啊,庐山那得多壮观多神秘啊,可为啥就认不清它的全貌呢?嘿,就是因为自己就在这山里呢。
就好比咱在一个大迷宫里,周围全是墙啊、通道啥的,眼睛能看到的就那么一点点地方。
庐山也是一样啊,当你在山里的时候,眼前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座山峰,一片树林,一条小溪。
你以为这就是庐山了,其实啊,这只是庐山的一小丢丢。
咱生活里也有这样的事儿。
有时候咱在一个小圈子里,就像在学校里的一个小社团。
在这个社团里的时候,每天就跟那几个小伙伴打交道,做着差不多的事儿。
就觉得社团也就这样了,没啥大不了的。
可等你跳出这个社团,跟其他社团的人一交流,才发现,哇塞,原来社团还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玩法,这么多不一样的意义呢。
这就和在庐山里看庐山一样,在里面的时候只看到局部,根本不知道整体是啥样。
再比如说工作吧。
在一个公司的小部门里,每天忙忙碌碌的。
就觉得公司好像就是这么个小天地,那些繁琐的流程啊,同事间的小摩擦啊,感觉这就是工作的全部了。
哪知道公司在整个行业里是个啥地位,其他部门又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呢。
这诗句啊,还让我想到了人际关系。
有时候跟家人或者朋友闹别扭了,就觉得对方怎么这么不可理喻。
这时候其实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啊、当下的矛盾点啊给困住了,看不到这个人在整个生活中的样子,也忘了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和深厚的感情。
我就觉得这诗句啊,是在提醒咱。
不管是看东西,还是处理事情,都得时不时地跳出来看看。
不能老是陷在一个小范围里,不然就容易变得片面。
咱得有那种能从庐山里飞出去,站在云头看庐山全貌的本事。
这样啊,才能看得全,想得透。
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真是一句充满智慧的话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感谢大自然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和大自然的那些事儿,这事儿可有趣了。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和几个发小约好了一起去老家的山里玩。
那地方啊,可真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的,满眼都是绿。
我们几个一路欢笑着就到了山脚下。
一抬头,那山就像个巨人似的矗立在眼前,山上的树啊,密密麻麻的,一棵挨着一棵,就像一群穿着绿军装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那儿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们几个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兴奋得不行。
“哇,快看呐!这树长得可真高啊!”我的好朋友小明大声喊道。
“是啊,估计得有十几层楼高呢!”小李接茬道。
我们顺着山间的小路往上走,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好看极了。
我忍不住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那些小花,它们娇嫩得好像一碰就会碎掉似的。
“别碰坏了它们呀!”小红在一旁笑着说。
“哈哈,放心吧,我就轻轻摸一下,感受感受它们的美。
”我笑着回应道。
再往前走,就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条小溪出现在我们眼前。
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我们几个兴奋地跑到溪边,纷纷脱下鞋子,把脚伸进水里。
那水凉凉的,特别舒服,就像给我们的脚做了一次免费的按摩。
“真凉快啊!”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
“哈哈,这可比城里的空调舒服多了!”小明笑着说。
我们在溪边玩了一会儿水,还打起了水仗。
水花溅得到处都是,我们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可大家都不在乎,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玩累了,我们就在溪边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来休息。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溪边的石头上有一只小螃蟹在慢悠悠地爬着。
它那小钳子一伸一缩的,可有趣了。
“快看,有只小螃蟹!”我指着小螃蟹喊道。
大家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小螃蟹。
“它在干嘛呀?”小李好奇地问。
“估计是在找吃的吧。
”小红猜测道。
我们看着小螃蟹,心里都觉得特别新奇。
这在城里可看不到啊!不知不觉,太阳慢慢落山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都还在回味着今天在山里的快乐时光。
上山去采蘑菇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上山采蘑菇这事儿。
我呢,在这山里摸爬滚打了好些年了,采蘑菇也算是个老手啦,不过老手也有犯傻的时候呢,哈哈。
我记得有一次啊,那是个大晴天,就像老天在喊着“都出来玩呀”那种。
我就寻思着,嗯,这是个上山采蘑菇的好日子。
我叫上了我那邻居老张,老张这人吧,有点胆小,但是对采蘑菇也挺有兴趣的。
我们就朝着村后头那座山出发了。
哇,刚进山的时候,那股子清新的味道就直往鼻子里钻,就像是大自然在给你发请柬呢,“欢迎来探索呀”。
山里的那些树啊,高得很,阳光从树叶缝里洒下来,星星点点的,可好看了。
这行里啊,还有个传说呢。
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采蘑菇的人在山里迷了路,然后他看到了一个超级大的蘑菇,大得像个房子似的。
他就好奇地走过去,结果一靠近,那蘑菇就突然消失了,他就发现自己回到了村子里。
哈哈,这传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每次进山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起来,然后就觉得这山里充满了神秘的力量。
我在这山里走啊走啊,眼睛就像雷达一样到处扫描。
突然,我看到了一小丛蘑菇,那蘑菇长得就像一把把小伞,可招人喜欢了。
我兴奋地叫起来:“老张,看这儿,有蘑菇啦!”老张就赶紧跑过来。
我们采蘑菇的时候,那声音,“噗噗”的,就像蘑菇在跟我们说“轻点轻点”呢。
在采蘑菇这个领域啊,这些年也有不少变化呢。
以前啊,我们就凭着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去找蘑菇,现在呢,我听说有些年轻人啊,用手机上的啥软件就能识别蘑菇了。
唉,这个新玩意儿我还不太明白,我还是觉得我这老经验靠谱。
不过呢,也许这就是时代在进步吧。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这山里的蘑菇都突然消失了,那可咋办呢?这可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藏啊。
你们说是不是?我也知道啊,现在有些人为了赚钱,就乱采乱挖,这可不好。
这就像在抢大自然的东西一样,不道德。
我采着采着蘑菇,突然就想到了我小时候,那时候跟着爷爷上山采蘑菇,爷爷总是能找到好多好多蘑菇,我就跟在他后面,像个小尾巴。
现在爷爷不在了,但是每次采蘑菇的时候,就感觉爷爷还在我身边,教我怎么分辨蘑菇呢。
勇敢坚毅的人物事例我给你说个人,我觉得这人那是真勇敢坚毅。
这人就是我小时候村里的老猎户,我们都叫他虎爷。
虎爷长得就跟他那外号似的,有股子虎劲儿。
他个子不高,但那身板儿啊,壮得像头牛。
脸上都是一道道的褶子,那是岁月和山里的风给刻上去的。
眼睛不大,可那眼神儿,就像鹰眼一样,犀利得很。
每次他从山里回来,背着猎枪,那些小动物在他面前就跟透明似的,逃不过他的眼睛。
我记得有一回,那山里啊传出来有狼的动静。
这狼可不是一般的玩意儿,那是要吃人的。
村里好多人都害怕,晚上都不敢出门。
可虎爷呢,他一听这个事儿,眉毛一挑,眼睛一瞪,说:“怕啥,一只狼而已。
”他就背着他那杆猎枪,大晚上的就进了山。
我当时好奇啊,也想跟着去,虎爷看了我一眼,说:“你这小娃娃,去啥去,狼可不长眼,咬了你我可没法儿跟你爹妈交代。
”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进了那黑黢黢的林子。
那晚上啊,风呼呼地刮着,吹得树林子呜呜响,就跟鬼哭狼嚎似的。
我在家里担心得不行,我爹就说:“虎爷肯定没事儿,他在这山里几十年了,啥没见过。
”可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到一声枪响。
我这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儿了。
又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有脚步声,我赶紧跑出去看,虎爷背着一只狼就回来了。
那狼还挺大,虎爷的脸上有几道抓痕,但是他眼神里满是得意。
我就凑上去问:“虎爷,你咋把狼打死的呀?”虎爷把狼往地上一扔,喘着粗气说:“这狼啊,狡猾得很。
我在林子里找了半天,才找着它的窝。
它想扑我,我一个侧身,它扑空了,我就趁机开了一枪。
不过这狼临死还想挠我一把,就给我脸上留了点印子。
”虎爷就是这样的人,不管遇到啥危险,他都不怕。
他就像那山里的大树一样,稳稳地立在那儿,风吹不倒,雨打不动。
我们村的人啊,都敬重他,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
他这种勇敢坚毅的劲儿,也一直影响着我。
后来我到外面闯世界,遇到啥难事,就想起虎爷在山里打狼的样子,我就对自己说,怕啥,咬咬牙就过去了。
比较冷门的民间传说故事那我给你讲个“王质烂柯”的故事吧。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啊,有个叫王质的小伙子,这人呢,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樵夫,每天就干一件事——上山砍柴。
有一天啊,他像往常一样,背着自己的砍柴工具就进了山。
在山里走着走着呢,就听到一阵特别清脆的下棋声,“啪啪啪”的,那声音就像有魔力一样,勾着他的魂儿。
他顺着声音找啊找,就看到在一个大树下,有两个老头儿正在下棋呢。
这俩老头儿,那神态悠闲得很,就好像这世界上除了这盘棋,啥都不重要了。
王质也是个好奇的主儿啊,就把砍柴的事儿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起棋来。
这一看可不得了,他就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眼里就只有棋盘上的棋子在动来动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其中一个老头儿看了他一眼,还递给他一个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示意他含在嘴里。
王质也没多想,就照着做了。
这一含啊,他就感觉自己肚子不饿了,也不累了,就一门心思看棋。
又过了好一会儿,一局棋终于下完了。
王质这才想起来自己还得砍柴回家呢。
可当他去拿自己的砍柴工具的时候,却发现那斧头的木柄啊,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就像在土里埋了几十年似的。
他心里觉得特别奇怪,但也没太在意,就赶紧下山回家。
等他回到村子里,可把他吓了一跳。
村子里的模样全变了,他熟悉的那些房子啊,好多都不见了,而且村里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
他就到处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那老头儿一听他说自己是王质,眼睛瞪得老大,说:“你说你是王质?几百年前是有个叫王质的上山砍柴就再也没回来啊!”王质这才明白,自己在山上看那盘棋的功夫,山下已经过了好几百年了。
你说这事儿玄不玄乎?就因为看了一盘棋,整个世界都变了个样儿。
这就是“王质烂柯”的故事,从那以后啊,这个故事就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告诉人们这世间的时间啊,有时候真的很奇妙,说不定在哪个神秘的地方,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和咱们平常过得不一样呢。
阅读山里的时光的收获或许,说到山,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贫穷、偏僻、原始、是啊!那些年又何尝不是呢。
与山为伍的时光,想起来总是让人感到心酸却也快乐着。
每天总是有做不完的琐事,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忙忙碌碌一天总是过得很快。
山里的人儿朴素、善良、又勤劳,每到寒冬腊月可热闹了,是一年中比较闲的季节,都忙得差不多了,大大小小的人儿都到山里去备柴火,大山上到处是嬉笑声,吆喝声,大婶大妈又聚在一起拉拉家常,偶尔几个青年少女在窃窃私语,顽皮的小孩在大石头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偶尔生一堆小火取取暖,待到雪花浪漫时,堆雪人、打雪仗、坐滑板、吃冰棍、冒着严寒,顶着风霜,也要放荡在雪地里。
山里的雪总是一连好几天才化去!整个冬天在青春的姿态里又过去了。
燕子的到来就意味着美好的一季又来了,这不!桃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伸出花骨朵儿,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树,通通都发芽了,这时的大山更是焕然一新,遥望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遍布是鸟叫声,孩子的欢呼声,大把小把的映山红从山上滚下来,小小的人儿笑得合不拢嘴。
对了!他们应该准备着掏鸟蛋了,人们也开始忙碌了,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啊!人们一年的收入就在春天了!人儿忙牛儿也忙,早出晚归的山里人似乎已成了习惯,累却快乐着。
按理说炎热的夏天会使人变得慵懒,可咱山里人就是不一样,大清早在知了的乐声中就可以看到山上到处是劳动的人儿,卷着裤脚挽着衣袖弯着腰哼着小调拔着草,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中午火辣辣的艳阳高照也不例外,无非是头上多了顶帽子,地里多了壶水,夏日的天空无非是整个季节里最殉丽的等到夕阳西下,忙碌的人儿也便归来歇息,顺手拖一只板凳,撂地上,抽着香烟,享受着凉爽的晚风,这时的天空像一个杂技团,雪白的云朵在空中翻腾、奔涌、变化万千。
有像马儿、猴子、老虎、老鹰……美极了。
劳累一天的人儿疲惫的心得到了释放,醉在其中。
风瑟瑟的吹起!迎面扑来了桃儿的醇香,桃子熟了,那么收获的季节到了,漫山遍野都是收获的人儿,乐呵呵的忙着,对了!嘴馋的小孩儿到了黄昏时分也不忘提着篮子溜一下爬到树上大个小个的梨子、桃子、哗哗往下扔,满满一篮子才往回走,吃着桃子数着星星赏着月!一副很浪漫享受的样子,这一切似乎一晃过去了好多年。
关于桃花峪的传说故事四则(一)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桃花峪里并没有桃花,这儿住着一群狼。
那时,桃花峪里山清水秀,小溪潺一潺,鲜花锦绣,草木茂盛。
山间林地,鸟儿欢唱,野兔麋鹿,处处可见。
狼群在此,吃喝玩乐不愁,生活的逍遥自在,无思无虑。
有一天这里的狼群接纳了一只从外面流浪来的孤独的、怀着身孕的母狼。
没隔多久那只母狼产下了一只小母狼崽来,头狼跑来仔细地看着那只才出生的、眼睛长得大大的、圆溜溜的小狼崽。
对着小狼崽东闻闻西嗅嗅了一忽儿,朝天哀嚎着,断定这是一只人间“妲己”似得小一美一女狼。
长达后必定会给狼群带来灾难,毁坏狼群的前程的。
头狼几次想把那只母狼和小一美一女狼崽撵出狼群,但是那些好色的公狼们联合起来,保护着那只母狼和那只美一女小狼崽。
头狼私下里想,这事得慢慢来,激怒了那些公狼们,事情就不好办了。
时光如梭,光阴如箭。
桃花峪里依然山花烂漫,鲜花处处。
那只小一美一女狼在和其他小狼崽们的嬉戏中长大了,在群狼中出落得非常美丽漂亮。
油亮的一毛一发,健壮窈窕的身材,肥一臀一丰乳,赢得了公狼们的爱慕不已。
现在,以前的头狼和她的母亲,那头母狼也离开了狼的世界,归天而去。
每到春天狼的发一情季节,公狼们便会围着小一美一女狼一团一团一转,帮她梳理一舔一舐一毛一发,找找来好肉送给小一美一女狼吃,以赢得小一美一女狼的好感和爱意。
而小一美一女狼对公狼们的爱慕却视而不见,不理不睬,而且显得有些而烦躁不耐烦。
并不时地朝远方眺望、嚎叫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有一天,从桃花峪的山外跑来了一只年青威武雄壮的小山豹,见到狼群用鼻子东闻西嗅着,然后朝着狼群情意绵绵地嚎叫起来。
不一忽儿那只美丽漂亮的小一美一女狼闻声后,欢快地跑出了狼群,投入到小公豹的怀里,撒着娇,亲一热地,不停的用舌头一舔一舐一着小公豹的脸颊,嘴里发出:“呜呜呜......”的欢叫一声。
那欢情得样子,让狼群中的公狼们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冒烟。
”那里还咽得下这口闷气,让这外来的野种抢走了它们的美一女小母狼。
山里那些事儿
又是清明雨上,一如往年一样,回到家中祭祖,扫墓。其实祭祖,扫墓都是书面语言,我
们山里没这么书面化,我们那叫上坟。
往年回家上坟没今年这种感觉,似乎多了份厚重感,也许是离家更加远了。一如往年,
此刻油菜花已漫山遍野的开放,有种千里黄云白日熏的感觉,这是山里特有的吧,一般住在
城市的人很难感受到由油菜花传来的泥土的气息。很大很大片得油菜花,有多大我也无法估
量,山里惯用的面积单位是亩,但一亩到底有多大,至今我也没能完全搞懂,这是我的一个
悲哀吧。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地地道道的农民,至今家里尚有田地。中国人至古对土
地有这浓厚的情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连逝去的人也要入土才得安宁。
山里,民风淳朴,所谓的淳朴不是简单无知,很多城市的人都认为农民或者山里人是愚
昧的,又或者是落后的,不堪的,经常投来鄙视的目光。我很匪夷所思,城市人其实比山里
人穷多了。那些淳朴的人们有着一份土地,一份养育了无数代人的土地,一份他们为之耕作
了无数年得土地。而城里人又有些什么,一座房?一辆车?可百年之后,能留给子孙后代的
又有什么?而那些土地却留了下来,留给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稻田也快整理出来了,稻谷也该播种了。山里也不说稻谷,说秧子,播种稻谷也叫作插
秧子,我现在坐在房间里还能听到外面耕田机的声音,以前是没有这声音的。在以前,都是
用牛耕地的,常听到的是鞭子挥动的响声,如今牛已退出了这个舞台,陆续被送上了餐桌。
玉米,我们这说包谷,包谷也在这两天播种下去了,种包谷都是看了日子的,听大人们
说,属火的日子不能种,我只是默默的听,却不问为什么,偶尔也猜测,但也不能说个究竟,
因为这无形之术,我一无所知,这时我才知道这些纯朴的人们心中藏着很多难以揣测的知识,
虽有些封建,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这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也不知道这些传统
还能保存多久。
回到山里,你一定要记住一点:乡音不改。不管你当了多大的官,到过多大的城市,记
得回家后还是用山里的话,如果你用那些你认为的洋气的话,这些淳朴的人会认为你假打,
会觉得你弃典忘祖,不会对你有什么好影响,这时山里的规矩,因为他们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