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难点突破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难点突破

短板快攻点古代诗歌选择

题要精准

精准分析诊断

诗歌选择题涉猎面非常广,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各个层面,实为考查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诗歌选择题考查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微观角度,考查对古代诗歌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读。题目的指向是解读诗歌。选项设置的考点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对词句的理解,设误或为曲解,或为无中生有;另一种是对诗词中个别诗句技巧的赏析。二是宏观角度,对诗歌的主题或写法进行综合评价及赏析。设误角度一般有以下几种:一、形象特点概括不准;二、语言鉴赏不当;三、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四、效果分析不当;五、情感分析不当。在二轮的复习中,要熟练掌握读诗的正确方法,从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入手,精准判断,突破诗歌选择题。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改编]判断下列对这首诗赏析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答:

答案正确。

2.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答:

答案正确。

3.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答:

答案错误。“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4.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

答案正确。

5.尾联写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努力作诗吟诵,却跟画意一点关系也没有。

答:

答案错误。“努力作诗吟诵,却跟画意一点关系也没有”理解错误。应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所包含的丰富意蕴。

6.诗中所描绘的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

答案正确。

我存在的问题:

高效突破提升

诗歌鉴赏的综合选择题,考查点更细,覆盖面更广。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手法、语言、情感的把握。选项在措辞上细致严谨,错误设置相对隐秘,须从整体到细节,仔细阅读,先内容后手法,逐字逐句琢磨分析,并注意如下角度:

1.知人。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要注意诗歌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创作倾向、作品风格特点等。除时代信息外,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也有许多带有共性的地方,对其作品写作的人生阶段的把握,也能给我们提供解读诗歌内容情感的思路。

2.知言。古代诗歌语言“别是一家”,凝练、概括、含蓄而富有跳跃性,间或有倒装、意象铺陈等特点,即所谓“诗家语”。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一扫而过,否则绝对是读不懂

读不透的。由字词到句意,由句意到全诗,边读边想,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3.知体。诗歌的体裁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和手法也不相同。如果是写人叙事诗,则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形象性;如果是写景抒情诗,则从所写的景物入手,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4.知法。对诗歌的鉴赏,除要注意正确的读诗方法,从标题到作者,从正文到注释,全面细读外,还要知道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手法、表现技巧等。

5.知结构。诗歌的结构不同,分析时有不同的技巧,我们要确知诗词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律诗常见结构:①四分法(一般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②二分法,首联和颔联是第一层,颈联和尾联是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是第一层,颔联和颈联是第二层,尾联是第三层。绝句常见结构: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或叙事;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转,揭示中心。词的常见结构,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

(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审题规范

题目要求从“赏析”的角度,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思路规范

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B

(2019·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

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1)审题规范

题目要求从“赏析”的角度,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思路规范

续表

(3)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 B

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览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示例一)同意。①本诗以“登楼”为题,却不写所见之景,而是由楼及人,写尉佗接受委任、自立为王以避战乱以及后来接受诏封、促进汉朝统一等历史事件;②诗人抒怀却不依己所见,而是围绕历史事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尉佗的历史功绩,寄寓诗人对时局的慨叹。

(示例二)不同意。①从标题看,许浑登的是尉佗楼,故不写登高所见之景,而是写与尉佗有关的历史事件,实属寻常。②从题材看,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写怀古,故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以抒己怀的常规思路展开,未见匠心。(6分,每点3分。不表明观点扣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思路,进而分析是否“匠心独运”。如同意“匠心独运”的说法,可答因为本诗不写景而叙事,抒情时不借景抒情而是借叙事抒情,借以抒发对时局的慨叹。如反对“匠心独运”之说,可答此诗名为“登楼”,但其实属于咏史怀古诗,对于咏史怀古诗来说,借古事抒情是再常规不过的思路。需要注意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刘项相争,逐鹿天下,战火无穷;尉佗此时偏守岭南,自立为王。尉佗本来因任嚣之力

才掌管南越,秦亡后自立;汉初又因陆贾之功,接受汉朝诏封,实现国家统一。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非凡;旌旗依然飘扬在昔日的行宫。岭南人未必知道虞舜的圣贤;但他们却感念尉佗,承其万世恩泽。

配套作业

一、(2019·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飓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遗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看到的只是春草等。

C.“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说法错误。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词人并未前往赏花。

2.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答案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2分)②这一问却曲折地表现出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2分)“今岁花时”词人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不免“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遗憾得以填补的欣慰。(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秋向晚”三句,转写当前开放的秋日牡丹。这一枝牡丹仿佛是深知词人“方春牡丹盛开”而“不获一赏”的苦衷,因而赶在寒冬前再次开放,其发问不在理中,却有惊喜之感。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今年百花盛开的时节,深院高墙里整天吹着东风,茶烟轻轻飘扬着。院内只有绿苔和青草,柳絮和榆钱。听说在城西,有带着长廊的古寺,有贵人家的著名园林。那里有绯红色牡丹,有贡黄色牡丹,使我向往。

清明已经过了,残花无处可归,对此不禁在酒杯前洒泪。渐近深秋,为何这枝朝着我盛开的牡丹,依旧这般红艳?盛大的聚会上姑且追随那稍纵即逝的时光,这难逢的牡丹秋日花开,肃杀的秋风可不会怜惜这仅余牡丹的美丽。不如留住这满满的春态,寄托给明年春天。

二、(2019·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九日①

范仲淹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迥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③。

[注]①本诗为诗人被贬邓州时所作。②争似:怎似。③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重阳登高,触景生情,想到了前贤在此时节写的诗篇,不由得诗兴大发。

B.本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运用了茱萸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诗人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是为表明自己愿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D.本诗最后两句借用了“襄阳拍手儿”的典故,意在突出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中诗人是借宋玉、陶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能像陶潜那样悠然自得的心情,并未将宋玉和陶潜作对比,也未表明自己愿意像陶潜那样远离官场,回归田园。

4.“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2分)②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2分)③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语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颈联诗人安慰并勉励自己:青年人喜欢趋时,而阅历深又有坚定生活信念者,就如同傲霜竞开的菊花一样,不畏艰难险阻,依然朝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奋进。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写重阳佳节的诗篇,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宋玉的悲秋情怀值

得怜悯,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其中,浑然不知时光流逝?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我偏偏喜欢像傲霜竞开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多狂妄,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

三、(2019·宝鸡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四五句的琵琶声内容情感不相同,第一次是指凉州城荡漾着的琵琶声,表现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带有浓郁的边地情调;第二次是指宴会上的演奏,哀婉动人。

6.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③对前途充满信心、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即“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岑参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唐诗中体现“盛唐气象”的一个代表,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而第九、十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则表现了诗人要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则表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乐观的情怀,这些都是盛唐诗歌所蕴含的气象特征,表现了“盛唐气象”。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四、(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赠曾子固①

王安石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②。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②班: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扬:扬雄,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7.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曾巩文章出众,像长江、汉水一样才华横溢,像星斗一样熠熠生辉,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B.第三句重在表现曾巩凭自己卓绝的才华和纯正气质从不向权贵谄媚低头,体现出曾巩为人刚正不阿。

C.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很不屑,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

D.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D项,“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错误,“借令”是即使的意思,从诗歌和题目“赠曾子固”可知当时曾巩并没有死去,这仅仅是个假设。

8.世人评价王安石的诗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我赞同此评价。①诗人用“长江、汉水”“星斗”来比喻曾巩的文学才华,气象宏大,遒劲有力;②诗人直接告诫小人们不要诽谤曾巩,赞扬曾巩的坚定与执着,语言不加修饰,显得十分瘦硬刚健;③诗人感叹即使曾巩不幸贫贱至死,死去也将与班固、扬雄一样青史留名,自信中又带着刚健,极为遒劲有力。(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告知语言风格,即“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考生需要从诗歌的用语、情感等方面分析体会。从诗歌的语言来看,首联以水中的长江、汉水和星空的北斗来喻指曾子固的文章,所选意象大气宏阔,非常有气魄,这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遒劲有力”这一特点。颈联中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不屑,直接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语言显得非常“刚健”“瘦硬”。从诗歌的情感来看,尾联意思是曾巩即使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语言中充满了自信,体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曾巩的文章最出众,像长江、汉水一样波澜壮阔,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灿烂耀眼。他凭借着自己卓绝的才华和纯正的气质,从不向权贵谄媚低头,可是那些小人,却众口一词地对曾巩进行诋毁、诬陷。我告诉你们这些小人,你们不要去毁谤、伤害曾巩,曾巩哪里会永远彷徨呢?就算曾巩不幸一直身份低贱直到死去,以后他也一定会像班固与扬雄一样彪炳史册。

五、(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xiè)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③,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④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③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④元:通“原”,本来。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0.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6分)

答:

答案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即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色,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本题中,“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思是“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显然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相似,都表达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美酒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图的是放歌长啸,傲然自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不如不拘何处尽情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随随便便地老去。

六、(2019·江西名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燕子。

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D项,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

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答案(示例一)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示例二)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本题为探究题,允许考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题时,应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原因。本题中,若答同意,可以从燕子的角度去阐释颈联,分析诗人是托物言志,借燕子的口吻侧面表现自己生活的凄苦。若答不同意,就从诗人的角度去阐释颈联,分析诗人是通过直抒胸臆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凄苦。

【白话诗歌】(教师独具)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

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着我,视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流而下,沾湿了衣巾。

高考语文难点攻略(辨析并修改病句

2009年高考语文难点攻略 辨析并修改病句 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之“病”是指不合语法,不合事理逻辑,不合语言习惯,不合修辞要求。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判断,二是辨析,三是修改。“大纲”中明确提出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辨析病句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多用单项选择的方式:①判断各句中有语病或没有语病的一句;②判断对错误的分析是否确切;③判断对语病的修改是否得当。修改病句通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这种主观题,一般是结合实用文来命题,病句材料多来源于报刊杂志,侧重热点、焦点,病句中的文字既有书面语,又有口语。“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别是动宾搭配不当最多,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也不容忽视。修改病句在高考试卷中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可能会与其他考点(简明、连贯、得体、标点、修辞等)合并考查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所选用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涉及多种语病,主要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的辨识。B项“增加免疫力”搭配不当,应为“增强免疫力”。另外“中风发作”中“发作”赘余,去掉。C项成分残缺,在“主持”后加“工作”一词补全宾语。D项也存在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可以把“反映”一词改为“发现”。辨析病句,从历年高考试卷看,涉及语法方面的考查较多,备考复习训练时应注意。 【答案】A 例2.(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小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高考语文通关宝典 重难点突破 病句

2014高考语文通关宝典重难点突破: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1.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A项,“表现”和“故事”搭配不当。B项,“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属句式杂糅。C项,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残缺,可将第一个分句改成“我国在海外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2.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赘余,删除“尤其”;C 项,动宾搭配不当,把“工作”改为“任务”,或把“执行”换为“开展”;D项,句式杂糅,“采用……说法”与“以……为准”杂糅,删除“以……为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七课陈情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陈情表 【重点列表】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例题】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除: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苏武传》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除臣洗马《陈情表》 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六国论》(苏辙)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勾践灭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见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2.找到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 (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 (5)五尺之僮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不同意义。 (1)九岁不行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7)臣欲奉诏奔驰 (8)拜臣郎中 (9)是以区区不远废远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舅夺.母志 (2)至于 ..成立 (3)沐浴.清化 (4)辞.不赴命 (5)而刘夙婴.疾病 5.写出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夙遭闵凶 (2)猥以微贱 (3)沐浴清化 (4)凡在故老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举臣秀才 (7)察臣孝廉 (8)少多疾病 (9)且臣少仕伪朝 (1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文言文翻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文言文翻译高分突破 复习目标:1.巩固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2.学会找准文言文得分点,并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 考纲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的地位: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一、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赵惠文王十六年 庐陵文天祥 ㈡删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例:夫赵强而燕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㈢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㈣调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如:夫晋,何厌之有? 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 例:⒈主人下马客在船 ⒉秦时明月汉时关 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 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⒊竖子,不足与谋。 ⒋今以钟磬置水中。 ㈥变: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变”就是“意译”。

1.比喻句:金城千里 2.借代句:“纨绔”“缙绅”“左右” 3.委婉说法:“会猎”“更衣”“山陵崩”“填沟壑” 总结: 二.链接高考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共18分)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 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 (tun),均为人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1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01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是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最新出现的考点,作为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题目,以客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其本质是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2018年、2019年高考延续了2017年课标卷题型。 在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手法”出现了新的考查形式,采用考生很不熟悉的主观题型,可以说为该考点的命题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考生备考今后的高考提供了新的思路。 【满分技巧】 其实不论阅读类题目的考点以何种形式考查,其旨始终为一,那就是看考生究竟有没有读懂文章。 (1)客观题型的备考: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判断。从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中,我们还看到,除了进行基本的是非判断外,考生还要具有思维拓展能力,也就是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筛选支撑文中观点的文本之外的论据。 (2)主观题型的备考: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证方式的特点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要认真梳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手法的相关知识点,不能走马观花,要把这些知识点掌握、记牢,并能够活学活用。 【限时检测】 一、【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城产生的。从AlphaGo到自动驾驶,我们正亲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前不久,科学家研发出在专业麻将平台上晋升十段的人工智能系统。与棋类活动相比,麻将具有更复

2020高中语文知识难点归纳大全

2020高中语文知识难点归纳大全 2020高中语文知识难点归纳大全一 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

《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2020高中语文知识难点归纳大全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

高考语文难点解析:病句题详解

高考语文难点解析:病句题详解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虽然是一个难点,但病句的考察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掌握了这六种类型,对于辨析或修改病句题来说,就迎刃而解。下面,就对这六种题型逐一举例进行讲解说明。 一.语序不当 例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 这句话语序不当,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例2. 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这句话也是语序不当,“建造、设计、开发”应改为“开发、设计、建造”。 二.搭配不当 例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解析:“形象”可以“浮现”,但“品质”不能“浮现”。 例2: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解析:“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两者不相一致,搭配不当。应在“提高”后加“与否”。

三. 成分残缺或赘余 例1:“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解析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并将后一个“是”改为“成为”。 例2: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解析:滥用介词导致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例3: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与“不可”重复, 可改为: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睡处当风。或改为:睡眠三忌:一睡前不可恼怒;二睡前不可饱食;三睡处不可当风 四.结构混乱(也叫句式杂糅) 例1: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 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 解析:这句话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 例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相互影响所决定的。

(完整word)高三语文必背古诗文

假期语文背诵古诗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带答案解析】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 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2)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阐述。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三课《阿房宫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阿房宫赋》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 重点2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重点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4 探究写作特色☆☆☆☆☆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要实词 【要点解读】 “常见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要实词 【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 (3)不霁.何虹(4)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六王毕,四海一(2)北构而西折 (3)廊腰缦回(4)族秦者秦也 (5)蜂房水涡(6)未云何龙 (7)不霁何虹(8)辇来于秦 (9)朝歌夜弦(10)鼎铛玉石 (11)金块珠砾(12)楚人一炬 【答案】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量词,一把)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爱护)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 (1)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西名——状向北向西 (3)腰,名——状,像人腰(4)族,名作动词,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5)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6)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虹名——动,出现彩虹。(8)辇,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9)歌、弦,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10)鼎、玉,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11)金、珠,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12)炬,名——动,放火。 【名师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对点练习】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重点2: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要点解读】 分清结构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概括内容要点可以逐层概括层次大意,也可以是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考向】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例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案】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

高考语文二轮 现代文阅读 难点突破1 论述类文本阅读(杂文、评论)

NO.10现代文阅读·难点突破1 论述类文本阅读(杂文、评论) 【高考原貌再现】 一、[2012福建,三(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 端、美之源”。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 “心灵成长”。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 值得肯定。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 正面力量。 解析: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中“理性的经济人”,文末讲到,这是一种“‘负’的力量”,是作者要否定的。

2020高考语文难点强化针对练7难点7小说阅读(含解析)

难点强化针对练7 (难点7:小说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目录)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

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

————————————————————————————————作者:————————————————————————————————日期: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难点突破: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第一讲文言实词 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来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包括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是重点。 考查角度一:多义词 多义词的情况很普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这些都取决于具体语境,如“去”在“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里,是“离开”之意,在“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里,是“前往”之意,在“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里是形容词,“过去的”意思。 总之,辨析多义词的词义,要注意结合前后文内容,兼顾词语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语法位置,对词性与词义作出准确判断。 典题探究 【典题】(2012·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考点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七课《狱中杂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狱中杂记》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 重点3鉴赏艺术特色☆☆☆☆☆ 重点4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例题】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作: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矜:经秋审入矜疑若自矜诩 叩:余叩所以以手叩门扉曰 易:是疾易传染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质:每质狱词然犹质其首 其:其极刑其伤于缚者 即:即幸留,留数月乃瘳即夕行步如平常 差: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差强人意 【答案】作:神情激动;发作 矜:怜悯、惋惜;炫耀 叩:询问;敲击 易:容易;更改 质:询问,评判;以……作抵押 其:代词,其中;代词,那些 即:即使;就在(某时某地) 差:等级;程度副词,勉强,尚,略。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和掌握情况。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对点练习】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 【要点解读】 “概括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考向】概括内容要点 【例题】阅读课文思考,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归纳主旨。【答案】牢狱之中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狱吏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 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不当之利),这既是清朝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实质上也是绝大多数黑暗时代罪恶的根源,可以说,文中之“狱”是黑暗时代的缩影,是“利”字之恶的典型。 【解析】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名师点睛】 “分析概括要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也有主观表达题,要求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高中语文高考知识点难点归纳 高考中语文考察的内容很全面,其中就包括了对文学常识的考察,文学常识需靠学生日常的积累等。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蔀(b 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 )ì:记着。 二、通假字

1、倾城盍户(通"合",全) 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三、一词多义 1、以:① 独以近城故(因为) ②竞以新艳相角(用) 2、去:①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 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 3、之:① 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② 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 ③乌纱之横(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最可觞(sh 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五、句式 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 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 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 六、难句翻译 1、衣冠士女,下迨(d à蔀i)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译:上至官绅淑媛,下至下层百姓,没有谁不佩戴着美丽的妆饰,穿着华美的衣服,游客们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摆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练,一切粗俗的歌声,都停下来,悄无声息。 3、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目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文篇目 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粤教版)、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飞来峰》、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陆游《游山西村》、辛弃疾《破阵子》、文天祥《过零丁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龚自珍《己亥杂诗》 (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