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测报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特制定本病虫害测报工作计划。
二、工作范围1. 茶叶病虫害测报2. 森林病虫害测报3.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三、工作内容1. 病虫害调查与监测(1)茶叶病虫害调查与监测1.1 定期对茶园进行系统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
1.2 面上普查,对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作出科学预报。
1.3 利用灯下虫情观测,掌握害虫发生动态。
(2)森林病虫害调查与监测2.1 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分布区域、发生和发展规律。
2.2 加强日常测报,通过使用诱捕器、粘虫板、测报灯等,对病虫害进行监测。
2.3 定期对松材线虫病、赤松毛虫等病虫害开展专项普查。
(3)农作物病虫害调查与监测3.1 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分布区域、发生和发展规律。
3.2 利用测报站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2. 病虫害预报4.1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病虫害发生高峰期。
4.2 预报病虫害发生面积,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5. 防治建议5.1 根据病虫害发生趋势和防治适期,提出防治方案。
5.2 针对不同病虫害,推荐相应的防治方法。
6. 信息服务6.1 通过墙报、黑板报、会议培训等渠道,宣传病虫害测报和防治信息。
6.2 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建议,提高农户防治意识。
四、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网络,确保信息畅通。
2. 加强病虫害测报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3. 完善病虫害测报设施,提高监测能力。
4. 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5. 加大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宣传力度,提高农户防治意识。
五、工作进度1. 第1季度:完成病虫害调查与监测,编制病虫害发生情况报告。
2. 第2季度: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防治建议。
粘虫测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粘虫(东方粘虫、白脉粘虫、劳氏粘虫等我国常见种类)主害代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成虫诱测、卵量诱测、幼虫调查、残虫量及天敌调查、预测方法、数据收集和传输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粘虫测报调查和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732-2015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螟蛾类)NY/T4182-2022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发生程度occurrence degree表示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1-5级3.2常规测报灯conventional monitoring light光源为20W黑光灯,主波长为365nm,具备杀虫和虫体烘干功能的一类灯具。
3.3智能测报灯intelligent monitoring light在具备常规测报灯功能外,具有图像采集功能、昆虫种类自动识别和计数及信息自动远程传输功能的一类灯具。
3.4高空测报灯Searchlight用于监测迁飞性害虫的灯具,光源为金属卤化物灯,光束垂直对空中照射以吸引捕获空中迁飞的害虫,通常设在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发生重或诱虫量较多即迁飞路径地点,可安装在远离城镇的乡间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或安装在病虫观测场内3.5常规性诱监测设备conventional sex attractant device对目标害虫诱集量大、专一性强,信息素能均匀释放的性诱设备。
3.6自动计数性诱监测设备intelligent sex attractant device在具备常规性诱监测设备功能外,具备自动计数、远程传输数据功能的性诱设备。
常规食诱监测设备3.7发生期occurrence period各代各虫态发生期分别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飞虱越冬、灯光诱测、田间虫量以及危害状况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稻飞虱测报调查使用,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4182-2022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终年繁殖区anniversary breeding area稻飞虱能安全度过冬天的地区称为终年繁殖区。
通常指在北纬23°以南,冬季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持续天数常年不超过10天,且有水稻或再生稻、落粒自生稻生长的地区。
3.2越冬overwinter稻飞虱冬季来临前迁飞至周年繁殖区繁殖为害,避开冬季恶劣环境对其生存影响的行为。
3.3落粒自生稻spontaneous rice水稻收获时撒落在稻田或田埂上的稻谷自然萌发生长的水稻。
3.4再生稻ratooning rice水稻收获后残留稻桩基部茎节萌发出的中低节位分蘖,这些分蘖最后能抽穗、扬花、结实。
3.5低龄若虫low nymph(Ⅰ-Ⅲinstar)稻飞虱初孵若虫至3龄(含3龄)若虫。
3.6高龄若虫Elder nymph(Ⅳ-Ⅴinstar)稻飞虱3龄以后若虫。
灯下高峰期及高峰日adult arising peak period and date under light trap根据灯诱结果,从出现稻飞虱成虫量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中虫量最多的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d 以内(含3d )的,则计入同一个峰期。
3.3.78田间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adult arising peak period and date in field本地成虫羽化峰的确定是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成虫量出现最多的日期为田间高峰日,高峰日前成虫量突增至高峰日后虫量稳定的这段时期为田间高峰期。
杨树春尺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
鲁泽广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春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会使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rn一、春尺蠖发生危害特点rn春尺蠖在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
围土壤中越冬、越夏,翌年2月底至3月初、3~5厘米处地温0℃左右时开始出土羽化,3月上中旬见卵,4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总页数】1页(P22)
【作者】鲁泽广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林业局,457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无公害粘虫胶在杨树春尺蠖防治中的应用技术
2.北疆杨树春尺蠖预测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3.杨树春尺蠖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4.杨树春尺蠖成虫期的监测报告
5.春尺
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减轻春尺蠖的措施春尺蠖(Hyphantria cunea)是一种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
它的幼虫以叶片为食,能够迅速繁殖并大量破坏叶子,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影响。
为了减轻春尺蠖带来的损害,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减轻春尺蠖的措施。
1. 害虫监测和预警害虫监测和预警是减轻春尺蠖危害的第一步。
通过监测害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可以及时了解春尺蠖的活动规律,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黄板、灯光陷阱或性诱剂等吸引春尺蠖,并进行计数和记录;观察农作物叶片上是否有卵和幼虫的存在;定期调查和监测农作物的叶面积损失情况等。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减轻春尺蠖危害的方式。
生物防治的方法包括使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春尺蠖的数量。
一些常用的天敌包括瓢虫、寄生蜂和捕食性绿翅凤蝶等。
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捕食春尺蠖的幼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同时,寄生虫也能够寄生在春尺蠖幼虫体内并杀死它们。
3. 机械控制机械控制是通过手工收集和处理春尺蠖的方法。
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农田或小面积园艺植物。
一种常用的机械控制方法是手动捕捉春尺蠖幼虫,将它们放入密闭的容器中,然后进行处理。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高压水枪或喷气机将春尺蠖从植物上冲下来,然后进行处理。
机械控制对于控制较小面积且春尺蠖数量较少的情况比较有效。
4.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减轻春尺蠖危害的方法。
通过使用杀虫剂喷洒到受害植物上,可以迅速杀死春尺蠖的幼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方法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遵循相关的法规和使用指导,确保安全和环保。
5.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也是减轻春尺蠖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提高其抗虫能力。
另外,合理的农田排水和杂草清除也可以减少春尺蠖的栖息场所,降低它们的数量。
6. 常规监测和防治措施组合使用减轻春尺蠖危害的最佳效果通常是采用多种措施的组合使用。
投稿作者简介:鲁泽广男,1978年出生,1998年河南省林业学校毕业,现任濮阳县林业局森防站副站长,林业工程师。
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和林业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春尺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河南省濮阳县林业局河南,濮阳鲁泽广457100摘要春尺蠖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春尺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春尺蠖(Paleacrita vernata)属鳞翅目,尺蛾科。
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1春尺蠖发生危害特点春尺蠖在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冬、越夏,翌年2月底3月初地表下3~5cm处地温00C 左右时开始出土羽化,3月上、中旬见卵,4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经多年监测,春尺蠖具有食性杂、食量大、暴食性强的特点,幼虫除危害杨树外,还可危害枣、柳、榆、苹果等多种林果树木。
3龄以上幼虫危害最为严重。
4、5龄幼虫耐饥饿能力较强,受惊时可吐丝下垂借风力飘移传播到附近树木上继续危害。
2春尺蠖大发生的原因2.1气候条件促使其繁殖危害在地表下3~5cm处地温00C左右时,春尺蠖越冬蛹就开始出土羽化。
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份,10天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2.2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爆发成为可能春尺蠖幼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繁殖能力强的特点。
正常年份成虫羽化一周后就交配产卵,一只雌虫可产卵200~300粒,在适宜温度条件下,5~7天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2.3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传播蔓延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各县区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栽植了大量杨树片林。
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春尺蠖幼虫存活量加大,生长发育加快,危害严重。
2.4林农防治意识淡薄使其危害有了可乘之机春尺蠖一年发生一代,发生快消失也快,没能引起林农的足够重视。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蛹发育进度、虫口密度、螟害率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数据记载归档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732-2015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螟蛾类)NY/T4182-2022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越冬hibernation当地秋季二化螟最后1~2代3~7龄幼虫进入滞育状态,到来年春季解除滞育前的行为。
3.2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单位面积内二化螟幼虫、蛹、成虫的数量,通常以“头/667m2”表示。
3.3卵块密度egg cluster density单位面积内二化螟卵块数量,通常以“块/667m2”表示。
3.4有效虫源田effective insect field上年或前一代发生二化螟的田块,且该田块在二化螟化蛹或羽化期未进行翻耕冬坑、灌水翻耕等影响二化螟存活率的农事活动。
主要包括绿肥田、油菜田、小麦田、冬季蔬菜田、未翻耕冬闲田、中稻田(一季稻田)。
3.5发生盛期emergence period成虫、卵、幼虫、蛹等各虫态的数量在被调查二化螟总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达16%、50%、84%时,该虫态分别进入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3.6螟害率damage ratio of Asiatic rice striped borer受二化螟为害,水稻表现出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症状的单株数占总调查单株数的百分率。
灯具类型luminaire type3.7. 3.71常规测报灯conventional monitoring light光源为20W黑光灯,主波长为365nm,具备杀虫和虫体烘干功能的一类灯具。
河北省安新县春尺蠖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张艳刚;张小龙;李虎群;解丽娜;李红宇【摘要】在全面分析安新县春尺蠖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监测,及时确定并发布防治适期、优先飞机与大型施药器械配合施用,以专业化防治,物理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加强宣传、联防联控、保护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策略。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 such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suggested as Spring cankerworms’ taking place, the essay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spring cankerworm as follows: professional prevention, physical agricultural control measures,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joint control as well as 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期刊名称】《生物灾害科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安新县;春尺蠖;发生特点;防治策略【作者】张艳刚;张小龙;李虎群;解丽娜;李红宇【作者单位】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河北安新071600;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河北安新071600;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河北安新071600;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河北安新071600;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河北安新07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1.1 形态特征1.1.1 成虫雄成虫翅展 28~37 mm,体灰褐色,触角羽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关于报送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公布日期】2012.09.04•【字号】新林策字[2012]598号•【施行日期】2012.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关于报送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函(新林策字〔2012〕598号)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务与清理工作的通知》(新政办发〔2012〕30号)要求,我厅对厅本级及合署办公事业单位2011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审核。
本次共审查了173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中继续有效的141件,废止或失效的32件。
现将我厅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报上,请审定。
附件:1.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一)2.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二)3.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联合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4.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报告表二O一二年九月四日附件1: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一)(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填表人:负责人:联系电话:附件2: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二)(废止或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填表人:何玉红负责人:李秀明联系电话:5816594附件3: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联合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表说明:“处理建议”包括继续有效、废止、失效三种情况。
填表人:何玉红负责人:李秀明联系电话:5816594 附件4: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报告表说明:1.“县(市)级政府”包括州(市)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
2.“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填表人:何玉红负责人:李秀明联系电话:5816594。
危害胡杨的大敌—春尺蠖徐金燕;王永红【期刊名称】《农村科技》【年(卷),期】1997(0)6【摘要】胡杨林是我区分布广、面积大的主要荒漠林种之一,是我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荒漠区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稳定绿洲、促进农牧业发展的天然绿色屏障。
但是,有一种害虫——春尺蠖一直危害着胡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称沙枣尺蠖。
鳞翅目,尺蛾科。
成虫灰褐色,雌雄异型。
雌蛾无翅,体长7—19毫米,触角丝状,后胸及腹部背面各具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
雄蛾有翅,体长10—15毫米,翅展25—37毫米,前翅外线和内线较明显,中线较模糊。
卵长圆形,灰白色有光泽,卵壳上有整齐的刻纹,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幼虫体色不一,有深绿、暗褐、棕红、灰褐多种。
幼虫体长22—40毫米,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一个瘤状突起。
一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夏越冬。
翌年早春,土层5—10厘米地温在0℃左右时,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出土。
成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交配、产卵。
3月上中旬见卵,产于【总页数】1页(P11-11)【作者】徐金燕;王永红【作者单位】[1]新疆造林治沙所;[2]新疆造林治沙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7【相关文献】1.基于时间序列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春尺蠖危害的遥感监测 [J], 邱琳;王蕾;罗磊;郑江华2.春尺蠖对胡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J], 胡爱芝3.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春尺蠖虫态发育节律对地表温度的响应 [J], 刘逸豪;贾翔;侯博展;陈蜀江;黄铁成;来风兵4.叶尔羌河流域胡杨春尺蠖发生期遥感预测 [J], 陈孟禹; 贾翔; 陈蜀江; 侯博展; 刘逸豪; 黄铁成; 闫志明5.叶尔羌河流域中下游胡杨林春尺蠖虫害蔓延的驱动因子分析 [J], 黄铁成;张晓丽;陈蜀江;尹小英;贾翔;陈孟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公害粘虫胶防治春尺蠖的效果赵志新;郭小军;王刚;郭伟;秦万英【摘要】研究了应用无公害粘虫胶在树干涂抹胶环防治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防治春尺蠖比化学喷药防治能节约成本750~900元/hm2,控制率达到90%以上,且有二次防治(阻止春尺蠖孵化幼虫上树危害)的效果.【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4【总页数】2页(P1526-1527)【关键词】无公害粘虫胶;春尺蠖;防治【作者】赵志新;郭小军;王刚;郭伟;秦万英【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城建局,河北张家口07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99春尺蠖别名沙枣尺蠖、杨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可为害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枣、沙柳等多种林木。
该虫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吃光,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导致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1-3]。
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蛹集中在树木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初开始羽化出土,3月中下旬至4月初树木萌动后开始孵化危害林木幼芽及嫩叶[4-6]。
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廊坊、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地区春尺蠖在杨树上发生危害日益严重,造成大量杨树干枯死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
由于该成虫雌雄异体,雌蛾无翅,只能靠爬行上树与有翅雄蛾交配产卵孵化后进行危害,笔者根据这一特殊生物学习性,通过在杨树干上涂抹一道无公害粘虫胶闭合胶环进行了无公害粘虫胶防治春尺蠖的效果研究[8-11],旨在为春尺蠖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09年3~4月进行。
试验地设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分别为胡家庄乡南辛庄纯杨林,树种为黑杨派107和108,面积13.33 hm2,密度为5 m×5 m,树龄为7年,胸径约20 cm;以及义安镇王黄甫纯杨林,面积6.67 hm2,密度为4 m×5 m,树龄为5年,胸径约15 cm,树种为中林46、沙兰杨、107和108等黑杨树。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ApocheimecinerariusErschoff是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杨树,严重时可将新发树叶全部吃光。
春尺蠖1a发生1代,2月下旬开始羽化,4~5月份为主要危害时期,以幼虫危害为主。
喜食芽孢及嫩叶,受惊后吐丝坠地爬行或随风飘至邻株危害,经5龄3O~35d老熟于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如下:
(1)束草诱杀:利用成虫爬树习性,可用束草把诱杀,束草诱杀成虫时将草把扎于树干离地面5Ocm处,待成虫于内产卵后销毁草把。
(2)阻隔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及幼虫孵化期,采用人工树干涂胶、涂毒环和绑塑料带的方法,阻止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和危害。
根据发生情况,一般虫口密度,1株树涂宽30cm的1个胶(毒)环或胶带,发生量大的每株涂2个胶(毒)环或胶带。
(3)中耕翻土:在土壤上冻前和解冻后,深翻树盘,可杀死大量在地下越冬的虫卵和虫蛹。
(4)灯光诱杀:利用春尺蠖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生物防治:喷洒BT乳剂,200g/666.7m
稀释后均匀喷洒。
在1~2a幼虫期防治效果较好。
(6)化学防治:用25.0﹪灭幼脲Ⅲ号2500倍液,4.5﹪的高效氯氢菊酯,5.0﹪的来福灵,爱福丁乳油4000~5000倍液防治春尺蠖,可有效控制春尺蠖危害。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内蒙古西部柠条春尺蠖成灾原因与防控对策娜仁格日乐;马崇勇;乌日娜;高松【摘要】The reasons of outbreak of Paleacrita vernata,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incaragana spp. Grassland of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ere analyzed. The authors believed thathigh reproducibility, grass typesingle, forecast meansbackward and appropriately climatic conditions werethe main reasons of outbreak ofpaleacrita vemata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their outbreak situation, provided some forecast technologies and for controllingtheinsect pests.%就近年来春尺蠖种群在内蒙古柠条草场上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繁殖能力强、牧草类型单一、测报手段落后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是造成其暴发的主要原因。
针对其成灾情况,提出了柠条春尺蠖的预警测报和综合治理对策。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11【总页数】2页(P1585-1586)【关键词】春尺蠖;成灾原因;综合防治【作者】娜仁格日乐;马崇勇;乌日娜;高松【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3.4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取食寄主植物刚萌发的幼芽、幼叶等部位。
2019.32科学技术创新体,使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而植被与秸秆进入水体内,也会因为植物腐烂、农药等问题,使水库水质受到影响,通过水产品、饮用水等途径被人体吸收,在长年累月的毒素淤积下,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与癌症等恶性疾病。
4水库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4.1生活废水及农业废水的控制。
农业与生活废水的处理难度较高,若要有效改善水库水质问题,只能从源头考虑如何控制污染物进入水库水体。
首先,为避免生活与农业废水排入自然水体,管理部门可结合申村生活环境做好宣传工作,将水污染会带来的危害告知群众,确保群众确切了解此类问题的影响后,才能有意识的规避生活与农业废水排放问题。
其次,相关部门还需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为申村居民传授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却把农药化肥能够得到合理使用,且鸡场等污染源能够得到专门的整治措施,避免直接进入自然水体内,才能使周边环境与水体污染问题更可控。
4.2工业废水的控制。
首先,地方政府应明确申村上游预制板厂的生产流程与潜在的污染源,并基于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查看厂家的排污状况,做好严格的控制与监督,避免过量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内;其次,在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落实期间,相关部门需结合地域环境确定专用条款,以便更全方位的管控工业废水的排放,并且若发现污染物超标等问题,应严格惩治,并追究厂家责任;最后,定期检查厂家的污水处理设备,查看是否存有失效、失控或功能不足等问题,通过数据采集与污水样品的查验,确定厂家现有设备系统的处理效果,以便为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架构与优化奠定更扎实的设备基础。
4.3排污净化处理措施。
为避免对申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带来影响,可在申村附近设置一处深度净化技术池,专门用来采集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以便在排放前通过净化处理,使水体质量满足标准要求后再进入自然水体内。
而在处理农业污染时,也可以将生物防治的理念与方法融入,以便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得以转变。
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春尺蛾监测、预报办法(试行)春尺蛾(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又名春尺蠖、沙枣尺蠖。
分布西北、华北、山东。
主要危害沙枣、杨、柳、榆、槐、桑等。
该虫1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
翌年3月,当地表5—10cm深处温度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
3月上旬见卵,卵成块,多产于树皮裂缝、枝杈等处。
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习性。
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1 虫情监测1.1 虫情监测调查内容与时间监测调查内容包括蛹期调查和幼虫期调查。
蛹期调查于结冻前(7-8月较好)或翌年春土壤解冻后在临时标准地内进行。
幼虫期调查可在幼虫孵化始盛期在该虫寄主分布区采取线路调查方法。
1.1.1 蛹期调查在监测区内每500—1000亩设置一块面积为3—5亩的临时标准地,其中主要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
护田林网及四旁绿化树木可按乡镇分别设置一个网眼或一条街、路、堤做为临时标准地。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或隔几株选一株的方法选取20株寄主树做为调查标准树。
调查方法是在树冠下以树干基部为中心,50cm长为半径的圈内选择东西侧各调查10株,挖1/2(半圆形)样坑,深50cm,检查其土壤内有无春尺蠖的蛹。
填写表1。
1.1.2 幼虫期调查从幼虫孵化始盛期开始,在踏查线路各代表地段设置临时标准地,在其中进行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调查。
有虫株率调查:对寄主树木进行每木调查,计算出有虫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从各标准树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各选取50cm标准枝一枝,在地面上铺一块100cm2的白布,将剪下的标准枝在白布上用剪枝剪轻击几下,幼虫全部落在白布上,检查各龄幼虫数量、死虫数、感病数、寄生数。
将调查结果填入表6。
1.2 虫情调查情况内容发生面积的统计蛹从平均每株1头起算;幼虫从平均50厘米标准枝2条起算。
发生等级:轻每株平均1—3个蛹;50厘米标准枝平均2-5条幼虫。
中每株平均3—6个蛹;50厘米标准枝平均5-8条幼虫。
重每株平均6个蛹以上;50厘米标准枝平均8条幼虫以上。
虫情调查结束后,按以上发生面积统计标准汇总,填写表2。
2 系统虫情调查在春尺蠖的常发区,设立固定标准地进行系统虫情调查,以获取进行预测的相关资料。
2.1 标准地及标准株的设置在中度以上的发生区域内,在代表性强的森林类型中设置3块固定标准地。
根据调查需要可在其附近设置临时标准地。
在固定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选择20株寄主树木做为固定标准树。
固定标准地和标准树应做好标记。
2.2 调查方法2.2.1 蛹越冬基数调查方法和时间同监测调查。
2.2.2 成虫期调查(成虫羽化进度调查)成虫羽化进度调查方法很多,本规定仅提出两种方法,即塑料裙法和灯光诱集法。
在调查时选其一即可,一旦选定就要沿用此法。
塑料裙法:在固定标准地内进行,于成虫羽化前,在每株标准树树干距基部40cm处绑一半径10cm塑料薄膜裙,阻隔雌虫爬行上树,每天定时检查一次羽化成虫数量,并将其放过塑料裙,(如果是在临时标准地内进行调查可将成虫直接消灭掉)。
填写表3。
灯光诱集:在成虫进入羽化期前开始设灯,每晚19:00—22:00时利用黑光灯诱集雄性成虫,填写表4。
2.2.3 产卵量调查于越冬后羽化前取雌蛹150头埋入土中,并用纱笼罩住,羽化后按1:1配入雄虫待其交配产卵,在产卵结束后清查产卵量,并计算平均产卵量,填入春尺蠖发生量汇总表(表8)。
2.2.4 卵孵化进度及孵化率调查在固定标准地内于产卵盛期,在树皮或树叉易于观察处标记新产中等大小卵块30块,每隔2天观察一次,直到卵孵化结束。
填写表5。
2.2.5 幼虫密度调查在五月底六月初,卵孵化结束时,对幼虫发生密度进行调查。
方法同监测调查。
并统计出50cm枝条平均虫口密度、感病率。
填写表6。
2.2.6 幼虫发育进度调查从卵孵化进度达到50%时开始到5龄幼虫占84%时结束,选几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每天调查一次,调查方法同监测调查。
并统计出各龄幼虫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填写表7。
3 预测方法3.1 发生期预测3.1.1历期法预测根据预测或实测春尺蠖起始虫态发育进度分别达到始见期(>0)、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末期(84%)时,加上当地历年各虫态平均历期,推算各虫态或各虫龄发生期。
三龄幼虫始盛期(16%)=成虫羽化始盛期+卵前期+卵历期+幼虫历期三龄幼虫出现高峰期(50%)=成虫出现高峰期+卵前期+卵历期+幼虫历期三龄幼虫入土化蛹盛末期(84%)=成虫出现盛末期+卵前期+卵历期+1、2龄幼虫历期3.1.2 相关回归法预测利用3月下旬平均气温、地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总和、地温总和与春尺蠖成虫出现期的显着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式。
如在内蒙古化德地区的预测式为:(1)y=7.3254-1.6917x式中:y—春尺蠖成虫始见期,x—3月下旬平均气温。
(2)y=5.9922-3.3689x式中:y—春尺蠖成虫始见期,x—3月下旬40cm平均地温。
(3)y=5.7834-0.9075x1-2.1913x2式中:y—春尺蠖成虫始见期,x1—3月下旬平均气温, x2——3月下旬40cm平均地温。
(4)y=8.5351-0.6598x1-2.3355x2式中:y—春尺蠖成虫始见期,x1—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气温总和, x2—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40cm地温总和。
各点可参考化德地区的相关回归预测方法,总结出本点的回归预测式。
3.2 发生量预测3.2.1 有效基数预测预测式为:P=P0×[e×f/(m+f)×(1-a)×(1-b)×(1-c)×(1-d)]式中:P—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量;P0—越冬基数(蛹平均密度);e—产卵量(粒/雌);f—雌蛹数;m—雄蛹数;1-a—蛹期生存率;1-b—成虫产卵前的生存率;1-c—卵孵化率;1-d—1、2龄期幼虫生存率(在化德地区1-b=79.3%,1-c=87%,1-d=63.7%)。
3.2.2 相关回归预测法化德地区预测产卵量公式为:y=-396.3157+5115.0931x式中:y—产卵量(粒/雌),x—平均蛹重。
预测幼虫发生量公式为:(1)y=1.8624+1.0357x1-1.7201x2式中:y—3龄幼虫发生量(条/50cm标准枝),x1—平均蛹数(头/株),x2—天敌寄生率。
(2)y=1.4236+3.1395x式中:y—3龄幼虫发生量(条/50cm标准枝),x—天敌寄生率。
(3)y=17.3959-21.7162x式中:y—3龄幼虫发生量(条/50cm标准枝),x—天敌寄生率。
(4)y=16.3767+123.8127x式中:y—3龄幼虫发生量(条/50cm标准枝),x—平均雌蛹数(头/株)。
发生趋势预测:趋势分为3级,1级为小发生、2级为中发生、3级为大发生。
Y=3.3444-3.1249x式中:y—发生趋势(小、中、大发生),x—天敌寄生率。
各点可根据相关回归预测的基本方法,参考化德地区的作法,总结出本点的回归预测式或预测模型。
3.2.3 经验指标预测当年六月份降水量>60mm <100mm第二年春尺蠖大发生>40mm <60mm第二年春尺蠖中发生>100mm <40mm第二年春尺蠖小发生天敌寄生率<40%大发生>40% <60%中发生>60%小发生以上三种方法应相互结合综合分析进行判断预测。
各地可根据本点的情况总结出本点的预测式或经验指标。
3.3 发生范围预测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预测或实测小发生(轻)标准地块数×标准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中发生(中)标准地块数×标准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大发生(重)标准地块数+标准地代表面积。
3.4 危害程度预测在化德地区春尺蠖主要危害榆树,根据春尺蠖幼虫的食叶量(cm2/条)和50cm标准枝平均叶面积预测其危害程度,一般12条幼虫50cm标准枝可食光叶片(危害程度100%),每条危害8.3%,危害程度=预测或实测幼虫发生量(条/50cm标准枝)×8.3%。
在春尺蠖危害其它树种的地方尚需进行进一步的观测,总结出相应的预测式。
3.5 超长期预报超长期预测预报主要用于发生量的趋势预报,根据春尺蠖种群消长趋势及发生周期进行预测预报,据化德的经验春尺蠖发生的规律是一般4—5年为一个发生周期。
其它地区是否也是如此,请根据各点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总结后,再行应用。
表1 春尺蠖越冬基数标准地调查表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称:村代码: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亩):代表面积(亩):树种:树龄(年):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有虫株率(%):表2 春尺蠖发生面积统计表乡镇名称:乡镇代码:表3 春尺蠖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塑料裙)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村代码:表4 春尺蠖成虫羽化进度调查表(灯诱)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村代码:开灯日期:关灯日期: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表5 春尺蠖孵化率调查原始记录表年份: 汇总级别(县、乡镇、村):%100⨯=∑卵块粒数孵化数孵化率表6 春尺蠖幼虫密度调查表调查单位:%100⨯=∑∑标准枝数活虫数平均虫口密度 %100⨯+=∑∑∑死虫数活虫数感病虫数感病率表7 春尺蠖幼虫发育进度调查统计表表8 春尺蠖发生量调查表注:蛹密度—由表1获得;幼虫密度—由表6获得;雌性比—由表3获得;羽化率—由表3或表4获得;感病率—由表6获得;平均产卵量—由3.2.3获得;孵化率—由表5获得;1、2龄幼虫存活率—由表7获得;3龄幼虫(条/ 50cm枝)—由表6获得;3—5龄幼虫存活率—由表7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