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春尺蠖发生期早且具有暴食性,以幼虫食害芽、叶,繁殖快,严重时把芽、叶吃光,幼虫暴食期可以迅速吃光树叶。
本文采取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春尺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开展阻隔、地面喷雾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春尺蠖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集中危害时期为4月中旬,多以蛹在土中越冬。
阻隔法对春尺蠖雌成虫拦截率达100%;地面喷雾防治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均可使虫口减退率达99%以上。
飞机防治取得效果较明显,春尺蠖虫口减退率为85.46%。
春尺蠖是一种有害昆虫,为鳞翅目,尺蛾科。
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果。
春尺蠖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吃光,除危害杨树、榆树、胡杨外,还大量危害杏、枣、苹果、梨、核桃等经济林。
此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
轻则影响寄主生长,严重时则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导致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
国外分布于中亚细亚地区。
我国最早报道春尺蠖发生于新疆,此后在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南以至山东,均有发生,分布地区相当广泛。
除为害苹果、沙果、梨等果树外,为害裳、榆、沙枣、胡杨、杨、柳等更为严重。
在大发生年份,靠近果木附近的小麦,玉米、苜蓿、葡萄及核桃叶片上也被取食。
近几年随着平原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柳树、西府海棠、紫叶李等绿化树种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春尺蠖发生范围、危害程度也逐年呈上升趋势。
春尺蠖主要发生地有窦店、琉璃河、良乡、长沟等10余乡镇,发生面积约达2500hm2,每年个别地块经常发生吃光吃花的现象,为有效防治春尺蠖,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程度,2013年以来对春尺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掌握该虫在我区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生活习性等,并开展各种防治试验,为春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成虫:雄春尺蠖成虫翅展28~37mm,体灰褐色,触角羽状。
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春尺蠖防治
简介
尺蠖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是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所有大型蛾类的幼虫,遍布世界。
因缺中间一对足,故以“丈量”或“屈伸”样的具特征性的步态移动;即伸展身体的前部,再挪移身体後部使与前部相触。
形似小枝或叶柄,以叶为食,常严重伤害或损毁树木。
春尺蠖(Paleacritavernata)和秋尺蠖(Alsophilapometaria)侵害果树与遮荫树,食去叶肉并在枝条间纺丝。
一般在土中化蛹,唯不结茧。
由于幼虫的行为很具特色,因此尺蛾科有些种称作尺蠖蛾。
形态特征
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完全变态。
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生活史及习性
春尺蠖是取食叶片为主的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周围的土壤中越夏越冬,深度在16—30厘米之间。
2月下旬开始羽化,盛期在3月上中旬,4月羽化结束。
雌蛾只在树干上爬行,依靠雄蛾活动完成交尾产卵。
卵在3月下旬开始孵化,4月中旬结束。
4月下旬幼虫开始入土化蛹,5月上旬盛期,5月中旬结束。
危害特征:取食叶片造成残缺不全,花期咬食花蕾引起伤流,树液粘住花蕾使之不能正常开放,咬食子房、幼果,引起果实奇型。
防治方法:2
月底,人工在树干离地40厘米左右处束15厘米的塑料薄膜,膜上涂黄油阻截春尺蠖雌蛾上树产卵和幼虫上树危害。
(二)盛花期末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春尺蠖的防治措施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柳尺蠖、沙枣尺蠖等。
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沙枣、毛条、花棒等,此害虫繁殖快,危害严重,是我国广大北方地区阔叶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春尺蠖在我省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10~30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
3月中下旬见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
预蛹期6天左右,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早期羽化的雄成虫无飞翔能力,羽化后即在树干周围寻找枯枝落叶或树干裂缝疤痕处隐蔽。
进入正常羽化期后,成虫飞翔活动能力增强。
根据春尺蠖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生产中可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中耕或翻耕,可杀死大量长期在地下越夏和越冬的虫蛹。
2.粘虫胶防治。
于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5米左右的地方涂刷两道粘虫胶,胶环宽度为5~10厘米,两胶环之间的距离宜为20~40厘米,可有效粘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3.塑料环阻隔防治。
于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缠绕一圈宽度为8~10厘米的塑料环或胶带,胶带上缘紧贴树干,下缘留有一定的空隙,即形成喇叭口,可有效阻隔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
4.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
采用含量为每毫升1.25×1010的聚异丁烯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亩用量为2毫升,加入0.1%的洗衣粉,在春尺蠖1~2龄幼虫达到80%时进行喷雾防治。
采用病毒防治,当年防治率达80%以上,第二年、第三年自然感病率仍在60%以上,可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
5.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虫口密度较小、危害较轻的地方,应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寄生姬蜂、蚂蚁、鸟类等害虫天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理想状态。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它的幼虫会在树木上啃食叶片和嫩枝,导致树木枯萎死亡。
针对春尺蠖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预防为主:春尺蠖主要在春季孵化,因此在冬季期间,可以对树木进行修剪,清理树冠内部的杂草和垃圾,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2. 化学防治:可使用有效的杀虫剂喷洒,如乐果、敌敌畏等,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树木和环境造成污染。
3. 生物防治:如利用春尺蠖的天敌,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对春尺蠖进行控制。
4. 机械防治:可采用人工捕杀、粘虫板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效果较差,且消耗人力和物力。
总之,针对春尺蠖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1 -。
果农之友2017.8绿色植保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称春尺蛾、沙枣尺蠖、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发生期早、食性杂、食量大、发育快、暴食暴发性强、危害严重的林业食叶害虫,也是近年来濮阳地区重点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能危害苹果、梨、枣、杏、核桃、葡萄、杨、柳、榆、槐、桑、沙枣等多种林果树木。
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青海、四川等省,濮阳地区主要分布在台前、范县、南乐等县区,低龄幼虫取食幼芽和花蕾,严重影响寄主正常生长,大龄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大,常常暴食成灾,短期内将树叶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
1识别特征雌成虫(图1)体长7~9毫米,无翅,淡黄、灰黑或灰褐色(寄主不同体色也不同),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
雄成虫(图2)体长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状,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卵(图3)长圆或椭圆形,长0.8~l.0毫米,有光泽,壳上有整齐刻纹,初产时灰白,后深紫色,孵化前变为黑紫或蓝紫色。
大龄幼虫体长22~24毫米,灰褐或棕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
蛹体长12~20毫米,灰黄褐色或棕褐色,臀棘刺状,末端分叉,雌蛹有翅的痕迹。
2发生规律春尺蠖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
翌年2月中旬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高峰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有些年份(如2016年),冬季气温较高,翌年2月初就有成虫羽化。
成虫多在下午或夜间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
卵始见期在2月下旬,产卵盛期在3月上中旬,卵多产于树干1.5米以下的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十余粒至数十粒聚产成块状或条状。
每雌虫产卵量约100粒,卵期15~30天。
防春尺蠖实施方案
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害虫,它们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为食,严重危
害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止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防治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来控制春尺蠖的数量。
一些昆
虫和鸟类,比如瓢虫、蚂蚁、喜鹊等,都是春尺蠖的天敌,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春尺蠖的数量,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根据春尺蠖的生
长周期和危害程度,进行定期的喷洒,以减少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除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我们还可以采取农业防治的方法。
比如合理的轮作
制度、间作种植、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春尺蠖的危害。
此外,定期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春尺蠖的重要措施。
比如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春尺蠖的滋生地;定期清理田间残留物,减少春尺蠖的栖息地。
最后,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也是防治春尺蠖的关键。
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检查,发现春尺蠖的危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春尺蠖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做好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防治春尺蠖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
业防治、田间管理和监测预警等方面。
只有全面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春尺蠖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春尺蠖是一种昆虫,主要在春季孵化,因其大量出现而被称为暴发。
它们以树木的嫩叶为食,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下是关于春尺蠖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1.天敌缺乏:天敌是春尺蠖的天然压力,可以控制它们的数量。
然而,因为人为原因或者环境因素,导致天敌数量减少,不能有效地控制春尺蠖的繁殖,从而引发暴发。
2.气候因素:春尺蠖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差,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如果春季气候异常潮湿,将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春尺蠖生存繁殖的条件。
3.树木负担过重:如果一些区域的树木数量过多,且它们的生长状况不佳,缺乏养分,那么春尺蠖就会寄生在这些树木上,进而导致暴发。
这是因为春尺蠖会选择较为弱势的树木作为寄主,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繁殖。
针对春尺蠖暴发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项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促进天敌的繁殖和增加天敌的数量,如引进春尺蠖的天敌进行防治。
例如,引入捕食春尺蠖的鸟类、寄生春尺蠖幼虫的寄生蜂等。
2.化学防治:使用昆虫杀虫剂对春尺蠖进行防治。
对于较小范围的春尺蠖暴发,可以使用有选择性的杀虫剂进行针对性喷洒,减少对其他昆虫和生态环境的伤害。
3.森林管理: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
适当削减过密的森林,改善树木生长状况,增加树木的抵抗力和生存能力。
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和分析数据,合理规划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摄入措施:在春季春尺蠖飞行季节过后,可以采取刮皮、割枝、焚烧等方法,清除树上滞留的春尺蠖卵和幼虫。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春尺蠖的数量,从而降低暴发的风险。
5.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农民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春尺蠖暴发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指导农民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农药,避免滥用和乱用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综上所述,春尺蠖暴发的成因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天敌缺乏、气候因素以及树木负担过重等因素。
针对春尺蠖暴发,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森林管理、摄入措施和教育宣传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北疆春尺蠖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研究北疆春尺蠖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研究引言:北疆春尺蠖(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疆地区的昆虫,以林木为食,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北疆春尺蠖的危害,研究其发生动态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北疆春尺蠖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并介绍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北疆春尺蠖的发生动态1. 发生时间:北疆春尺蠖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出现,具体的发生时间受气温和季节的影响。
研究表明,春季气温升高后,北疆春尺蠖的发生数量会明显增加。
2. 发生区域:北疆春尺蠖主要分布于北疆地区的森林和林缘地带。
这些地区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适宜北疆春尺蠖的生长繁殖,因此容易导致其大范围的发生。
3. 发生原因:北疆春尺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气候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其次是宿主植物的分布和状况。
北疆春尺蠖以松树、云杉等针叶树为食,如果宿主植物数量过多,将会为北疆春尺蠖提供更多的食物资源,从而促进其繁殖和发生。
二、北疆春尺蠖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 化学防治:化学药剂在北疆春尺蠖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用的防治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蛾剂等。
这些药剂可以通过喷洒或熏蒸方式施用,对北疆春尺蠖起到杀灭作用。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副作用,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和环境安全问题。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对北疆春尺蠖进行防治。
天敌包括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它们可以控制北疆春尺蠖的数量。
微生物制剂如病毒、细菌等可以感染和杀灭北疆春尺蠖。
生物防治方法在北疆地区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机械防治:机械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手段对北疆春尺蠖进行控制。
常用的机械防治方法包括砍伐受害树木、清除尺蠖卵和幼虫等。
机械防治可以减少北疆春尺蠖的数量,降低危害程度。
然而,机械防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4. 森林管理措施:良好的森林管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轻北疆春尺蠖的发生。
春尺蠖防治技术规程引言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控制春尺蠖的繁殖和防治,制定春尺蠖防治技术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春尺蠖的生态特征、危害、防治方法和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春尺蠖的生态特征存活环境•春尺蠖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应性强。
•春尺蠖的幼虫在樟树、杨树、枫树等树木上生活并繁殖。
生命周期1.幼虫期:春尺蠖的幼虫期一般持续2-3个月,幼虫以树叶为食。
2.蛹虫期:幼虫期结束后,春尺蠖进入蛹虫期,持续2-3周。
3.成虫期:蛹虫期结束后,春尺蠖成虫羽化,开始交配繁殖。
春尺蠖的危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春尺蠖以农作物的叶片为食,会导致农作物的叶面积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春尺蠖还会分泌毒素,不仅直接伤害农作物,还可能传染病害,进一步加重农作物的损失。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春尺蠖繁殖过程中,会对树木造成破坏,影响森林生态平衡。
•春尺蠖成虫飞行能力较弱,容易滞留在特定区域,造成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春尺蠖防治技术要点生态调控1.清除春尺蠖的卵和危害植物,减少滋生源。
2.加强树木管理,修剪枝叶,提高通风透光性。
3.增加天敌春尺蠖的数量,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或鸟类。
农药防治1.选择合适的农药,如苯醚类、吡虫啉类等,进行喷洒。
2.在农药施用前,进行充分调查和监测,确保施药时机准确。
3.注意农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机械控制1.利用人工收集和销毁的方法,将春尺蠖的幼虫和蛹虫进行清除。
2.使用黄板诱捕春尺蠖成虫,减少其数量。
生物防治1.利用昆虫和鸟类等天敌控制春尺蠖的数量。
2.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病毒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对春尺蠖进行防治。
结论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控制春尺蠖的繁殖和防治,制定春尺蠖防治技术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生态调控、农药防治、机械控制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春尺蠖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春尺蠖的发生与防治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是近几年来人工林上严重发生的一种危险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榆、沙枣等树种。
此虫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面积树木的嫩芽、嫩叶吃光,使树势严重衰弱,导致钻蛀性害虫及病害大量发生,影响树木的经济价值。
一、发生规律:该虫在山东省l年发生l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翌年早春羽化产卵。
当日平均气温O一5摄氏度时开始羽化成虫,3月中旬或稍迟开始见到虫卵,4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发生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开始老熟,下地化蛹越夏越冬。
成虫多在下午或晚上羽化出土,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
雄虫有趋光性,雌蛾无翅,夜间交尾,卵成块多产于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处及机械损伤处。
初孵幼虫灰褐色,活动能力小,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幼虫共5龄,约25天左右。
取食幼芽、花蕾,稍大则取食叶片。
二、防治方法:据多年观测,杨树展叶初期为春尺蠖孵化期,此时幼虫还未分散取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时叶面喷施25%灭幼脲3号2OOO倍稀释药液,杀虫率达87.6%。
此法既经济又实效。
春尺蠖防治的方法
吃光。
春尺蠖1a发生1代,2月下旬开始羽化,4~5月份为主要危害时期,以幼虫危害为主。
喜食芽孢及嫩叶,受惊后吐丝坠地爬行或随风飘至邻株危害,经5龄3O~35d老熟于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如下:
(1)束草诱杀:利用成虫爬树习性,可用束草把诱杀,束草诱杀成虫时将草把扎于树干离地面5Ocm处,待成虫于内产卵后销毁草把。
(2)阻隔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及幼虫孵化期,采用人工树干涂胶、涂毒环和绑塑料带的方法,阻止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和危害。
根据发生情况,一般虫口密度,1株树涂宽30cm的1个胶(毒)环或胶带,发生量大的每株涂2个胶(毒)环或胶带。
(3)中耕翻土:在土壤上冻前和解冻后,深翻树盘,可杀死大量在地下越冬的虫卵和虫蛹。
(4)灯光诱杀:利用春尺蠖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生物防治:喷洒BT乳剂,200g/666.7m
稀释后均匀喷洒。
在1~2a幼虫期防治效果较好。
(6)化学防治:用25.0﹪灭幼脲Ⅲ号2500倍液,4.5﹪的高效氯氢菊酯,5.0﹪的来福灵,爱福丁乳油4000~5000倍液防治春尺蠖,可有效控制春尺蠖危害。
春尺蠖防治技术(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春尺蠖防治技术春尺蠖,又名杨尺蠖、造桥虫等。
主要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等,此害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
轻则影响寄主生长,严重时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
1年发生1代,3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早期羽化的雄成虫无飞翔能力,羽化后即在树干周围寻找枯枝落叶或树干裂缝疤痕处隐蔽,进入正常羽化期后,成虫飞翔能力增强;雌成虫无翅,沿树干爬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产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杈断裂等处。
防治方法:1、成虫期防治:可采用涂毒环、绑塑料带、涂粘虫胶等方法防治。
涂毒环的方法:在成虫上树前的林分内,在树干米处刮除老树皮,形成20cm宽的圆环,刮皮时注意要刮得圆滑、不留沟缝,但不可伤新皮。
然后用废机油、敌杀死、食用油按30∶1∶的比例配成混合液,用毛刷绕树干涂10-15cm宽的环,阻杀成虫。
涂粘虫胶的方法:在成虫未上树前,先刮树皮(同前),然后涂刷粘虫胶或拦虫虎,胶环宽度为5-10 厘米,可有效粘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塑料环阻隔防治于成虫上树前在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缠绕一圈宽度为8-10 厘米塑料环或胶带,胶带下缘紧贴树干,可有效阻隔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2、卵期防治:一是喷药。
成虫产卵后或者卵孵化期在树干上喷5%氟虫脲1500-3000倍液或者氯氰菊酯2000倍、40%速扑杀700-1000倍喷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人工除卵。
根据该虫产卵在树干的粗皮缝的习性,卵多集中在树干下部,可组织人工刮除或用树枝、石块砸死虫卵的方法,也能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
3、幼虫期的防治: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树木发芽展叶期,春尺蠖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
春尺蠖防治技术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造桥虫等。
主要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等,此害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
轻则影响寄主生长,严重时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
1年发生1代,3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早期羽化的雄成虫无飞翔能力,羽化后即在树干周围寻找枯枝落叶或树干裂缝疤痕处隐蔽,进入正常羽化期后,成虫飞翔能力增强;雌成虫无翅,沿树干爬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产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杈断裂等处。
防治方法:
1、成虫期防治:可采用涂毒环、绑塑料带、涂粘虫胶等方法防治。
涂毒环的方法:在成虫上树前的林分内,在树干1.5米处刮除老树皮,形成20cm宽的圆环,刮皮时注意要刮得圆滑、不留沟缝,但不可伤新皮。
然后用废机油、敌杀死、食用油按30∶1∶0.25的比例配成混合液,用毛刷绕树干涂10-15cm宽的环,阻杀成虫。
涂粘虫胶的方法:在成虫未上树前,先刮树皮(同前),然后涂刷粘虫胶或拦虫虎,胶环宽度为5-10 厘米,可有效粘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塑料环阻隔防治于成虫上树前在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缠绕一圈宽度为8-10 厘米塑料环或胶带,胶带下缘紧贴树干,可有效阻隔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2、卵期防治:一是喷药。
成虫产卵后或者卵孵化期在树干上喷5%氟虫脲
1500-3000倍液或者氯氰菊酯2000倍、40%速扑杀700-1000倍喷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人工除卵。
根据该虫产卵在树干的粗皮缝的习性,卵多集中在树干下部,可组织人工刮除或用树枝、石块砸死虫卵的方法,也能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
3、幼虫期的防治: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树木发芽展叶期,春尺蠖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
用药为25%灭幼脲1500-2000倍、25%的阿维灭幼脲1500-2000倍或者用1.8%的阿维菌素2000-2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