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_张鸣放
- 格式:pdf
- 大小:962.19 KB
- 文档页数:1
(接44页)畸形果发病率下降,如果熊蜂授粉好,则籽粒多,果实膨大快,产量可提高25%左右。
5重茬地块管理草莓是无主根的须根性作物,主要吸收地表的养分,连年重茬则地表中对草莓生长有利的养分被吸收过多,且草莓根系自身产生一些自毒物质,也影响草莓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来则是秧子弱、叶片小,光合作用产生的干物质也少,影响果实膨大。
如果冬天光照不足,使叶片上产生的养分往果实里面运输的比较慢,此时,在保障充足水肥的前提下,需要同时施用中微量元素硼锰等,花期喷施硼肥可促进授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使叶片上产生的养分往果实上运输快,促进果实膨大。
喷施锰肥能使叶片上产生的糖分迅速转移到果实当中,起到迅速增甜的效果。
在保障科学水肥供应的基础上,叶面喷施八硼酸钠1000倍液、硫酸锰3000倍液,整个采摘期间隔10d喷施1次,促进养分运输、吸收和转化,提高草莓口感。
摘要:文章介绍了春尺蠖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春尺蠖,又称顶门吃,属鳞翅目,尺蛾科。
在河北省邢台市为害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苹果、梨等多种林果,但主要为害杨树。
近几年春尺蠖成为邢台市杨树的主要害虫,2018年预测发生面积6.46万亩。
该虫发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若不及时防治,常将树叶吃光,造成“夏树冬景”现象,轻则影响树木生长,重则树势衰弱,引起蛀干害虫严重发生,造成树木死亡。
1形态特征1.1成虫。
雄成虫翅展29~38mm,体淡黄至灰褐色,触角羽毛状。
前翅浅灰褐至深褐色,有3条波状横纹。
雌成虫无翅,体长8~20mm,触角丝状,体淡黄至灰褐色,腹部背面各节有成排黑刺,刺尖钝圆,臀板上有突起。
1.2卵。
长椭圆形,长0.7~l mm,多灰白色,有珍珠光泽,卵壳上有整齐刻纹。
初产灰白色,孵化前深紫色。
1.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3~42mm,灰褐色。
腹部第2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
春尺蠖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方法摘要介绍了春尺蠖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春尺蠖;分布;形态特征;防治春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
1998年春尺蠖在青海省海东各县川水地区杨树、榆树林及农田林网大面积发生成灾,其中民和县最为严重,使超过150 hm2的杨树、榆树叶片被完全蚕食,枝条似火烧,随后继续为害林下如沙棘、柠条等灌木。
根据2004年病虫害普查统计表明,全区6县9个川水乡、镇的200 hm2杨树、榆树及林网为重害区,虫口密度最高达137头/株,并有迅速发展趋势,严重影响林木生长。
笔者于2002年开始对该虫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将其特征特性及防治方法总结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1.1 分布与寄生植物根据国内报道,春尺蠖曾在山东和河南等省发生,该虫属杂食性,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主要为害杨树、柳树、白榆、桑树、沙枣、沙棘、柠条等树种。
1.2 形态特征1.2.1 成虫。
雌虫体长12 mm。
触角线状。
翅退化,灰黑色。
足细长,肘节白、黑色相间。
腹部背面中间有2条隐约可辨的暗色纵行细带。
第1~4腹节背面着生的黑色横行刺列比较明显:第1、4节的为单行;第2、3节的为双行,前列较长而刺较细小,后列较短而刺较粗大。
产卵器有时外伸。
雄虫体短粗,长12 mm,翅展25~30 mm。
触角羽毛状,浅黄色。
翅发达。
前翅灰褐色,匀着疏散的暗色鳞片。
内横线、外横线、中横线黑色,向外弯曲;中横线常不清晰。
在后缘处内横线和外横线之间有暗纹。
亚外缘线为波齿状的暗色带。
缘毛深、浅色相间。
后翅淡灰褐色。
翅中间1条双弧纹略显,臀角处缘毛灰黑色。
前、后翅的反面灰白色,有光泽。
腹部毛色污黄。
据宁夏地区记载,春尺蠖成虫体色与寄主有关,分深、浅2种类型。
1.2.2 蛹。
体长16 mm,褐色。
末端有端刺,刺端具2个分叉。
雌蛹的头、胸部及翅痕显较雌蛹的短小。
1.2.3 幼虫(图1、2)。
瘦长,灰黄色、青灰色、灰黄绿色或黑褐色。
背线灰黄色,亚背线、气门线黄色,气门上、下线黑紫色。
春尺蠖防治历
(以北方地区为例)
时间 虫态 防治方法 要点说明
1-2月 蛹
浇灌条田林、庄园林,增加土
壤含水量。
大量淹杀老熟幼虫和蛹。
3月
蛹、
成虫、 卵 在树干基部缠1圈6-8 厘米的塑料膜带,下部用湿土培堆压实,每日清晨在膜带下扑杀集中的雌虫。或氯氰菊酯农药喷干,或在树干1.5 米以下至树盘内,喷洒20%速灭杀丁乳油1000-2000倍液等,毒杀和阻止春尺蠖的雌成虫上树。 成虫羽化初期进行。
4-5月 幼虫
喷洒Bt乳剂,孢子浓度为10
亿-20亿/毫升。 80%的幼虫为2龄、3龄时为最佳时期。
1.8%阿维菌素5000倍液+20%
大力士4000倍液、80%敌敌畏
乳油l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50%杀螟松乳油l500倍液等喷
洒地面。
80%的幼虫为3龄、4龄时为最
佳时期。
6-12月 蛹 人工挖蛹。
结冻前翻地,晒蛹和冻蛹,杀死
越冬蛹。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程晓甜1王洁1胡荣梅2成东辉1孟峤1(1昌吉州林木种苗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新疆昌吉831100;2昌吉市林业和草原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疆昌吉831100)摘要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是重要的林业害虫之一。
为掌握其在新疆昌吉的发生规律,明确其最佳防治期,本研究于2017—2021年在昌吉市设立春尺蠖监测样地,利用虫情测报灯监测成虫羽化进度,标记卵块记录卵孵化进度,并随机选取标准枝调查幼虫发育进度。
结果表明:春尺蠖的羽化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始盛期的日平均气温为2.20~4.30℃、平均地表温度为5.65~7.96℃;卵的孵化时间为4月中下旬,卵孵化的起始气温为12.20~21.50℃,孵化起始地表温度为17.08~24.35℃;幼虫于4月底至5月初开始危害,此时日平均气温为14~25℃、平均地表温度16.24~35.40℃。
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平均地表温度达到16℃以上时,是春尺蠖2、3龄幼虫发生盛期,即幼虫占比为50%左右,也是幼虫防治的最佳时间。
关键词春尺蠖;温度;发育进度;孵化进度中图分类号S76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1-0079-05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11.02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Apocheima cinerarius and Its Relationshipwith TemperatureCHENG Xiaotian 1WANG Jie 1HU Rongmei 2CHENG Donghui 1MENG Qiao 1(1Changji Prefecture Forest Seedling and Forest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Changji Xinjiang 831100;2Changji City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rigade,Changji Xinjiang 831100)AbstractApocheima cinerariu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estry pests.In order to master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of Apocheima cinerarius in Changji,Xinjiang,and determine its optimal control period,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monitoring sample plot in Changji City from 2017to 2021,and used pest monitoring lamps to monitor the adult emergence progress,marked egg blocks to record the egg hatching progress,and randomly selected standard branches to investigate the larvae development progr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losion time of Apocheima cinerarius was from mid-late Marchto early April,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of adult eclosion initial peak was 2.20-4.30℃,and the average surfacetemperature was 5.65-7.96℃.The hatching time of eggs was mid-late April,the initial temperature for egg hatchingwas 12.20-21.50℃,and the initial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17.08-24.35℃.The larvae began to damage plant from theend of April to the beginning of May,when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4-25℃and the a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16.24-35.40℃.In late April,when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reached 15℃or above and the averagesurface temperature reached 16℃or above,it was the peak period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2nd and 3rd instar larvae ofApocheima cinerarius ,with a larval proportion of about 50%,which was also the best time for larval control.KeywordsApocheima cinerarius ;temperature;development progress;hatching progress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 )尺蛾科(Geometridae ),属于暴发性食叶害虫[1],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2-5],其寄主包括杨树、胡杨、榆树、桑、沙枣等多种作者简介程晓甜(1988—),女,新疆木垒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植物检疫及森林病虫防治工作。
安康香溪洞景区春尺蠖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针对安康香溪洞景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和特点,从保护景区生物多样性的和游客安全防护需要出发,提出了“以防治成虫和蛹为主,同时注意防治幼虫”等标本兼治的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香溪洞风景名胜区春尺蠖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春尺蠖;生活习性;防治措施;安康香溪洞景区安康香溪洞景区地处巴山北麓,汉江南岸,面积10km2,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森林覆盖率85%。
境内群山环抱,翠屏相列,草木葳蕤,亭宇林立,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2种,林分多样。
自2005年以来,春尺蠖在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开始暴发危害。
据观测,香溪洞景区发生的春尺蠖主要有栓皮栎尺蠖、槐尺蠖、枣尺蠖、桑尺蠖等,主要危害栓皮栎、杜仲、桦木、紫薇、刺槐、黄连木、榆树、樱桃、桑树等。
为多食性害虫,可取食10余科近30种乔灌木及一些草本植物,以幼虫食害叶片。
由于每年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在短时间内能将大面积树木的嫩芽、嫩叶吃光,使树势严重衰弱,导致钻蛀性害虫及病害大量发生,影响景区林木的正常生长,同时也给游客造成心理恐惧,影响了景区的正常经营。
为确保景区树木的健康生长和游客安全,于2006开始对春尺蠖进行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1生活史及习性春尺蠖在景区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夏越冬,成虫1月下旬开始羽化,2月为羽化盛期,开始交尾产卵,3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当日平均气温为0~5℃时春尺蠖开始羽化,其羽化与温度、湿度变化关系密切,在温度较高(3~5℃)、湿度较低(60%)时羽化数量多。
成虫具有极强的的耐寒性,雄成虫具有趋光性,雌成虫无翅,出土后需爬行上树产卵。
2月下旬或稍迟开始见到虫卵,雌蛾产卵多在树干2m以下粗皮裂缝内、枯枝、枝杈断裂处及机械损伤处。
虫卵孵化率较高,都在90%以上,其危害主要是幼虫期,时间大约40d。
初孵幼虫爬行迅速,能吐丝下垂,随风飘扬进行扩散。
初龄幼虫多钻入芽苞中取食幼芽及花蕾,较大龄幼虫取食叶片,被害叶片轻者残缺不全,重者整枝叶片全被吃光,仅残留叶脉,此时幼虫再吐丝借风力转移到附近树上危害。
学校春尺蠖防治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在春尺蠖的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特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做如下汇报。
一、春尺蠖的危害情况。
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其幼虫以叶片为食,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我校农田和校园周边地区,春尺蠖的危害情况较为严重,给农作物的种植和校园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防治措施。
针对春尺蠖的危害情况,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春尺蠖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
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春尺蠖的滋生地。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了一些对春尺蠖有较好防治效果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的春尺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田和校园周边地区的春尺蠖危害情况有所减轻,作物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改善,校园的绿化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春尺蠖的危害仍然存在,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春尺蠖防治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师生对春尺蠖防治的重视程度。
其次,防治措施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尝试更多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春尺蠖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其次,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探索更多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六、结语。
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害虫,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春尺蠖的防治效果,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校园的绿化效果,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春尺蠖羽化监测效果情况在春尺蠖羽化期间(2月15日-3月27日),3种不同的监测方法监测效果有明显的差异。
糖醋液监测过程中,羽化初期20个诱杀盘中未落入雄蛾,2月25日羽化高峰期开始,诱杀盘中落入雄蛾数量见多,3月16日羽化末期开始诱杀盘中未再落入雄蛾,整个羽化期间20个诱杀盘共诱捕春尺蠖雄蛾320头;使用太阳表1春尺蠖羽化动态监测统计表雌雄虫羽化初期羽化高峰期羽化末期雌成虫2月18日-2月27日2月28日-3月15日3月16日-3月27日雄成虫2月15日-2月24日2月25日-3月15日3月16日-3月27日春尺蠖羽化期监测防治初探刘兴国1,牟振强1,贾红梅2(1寿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寿光262700;2广饶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广饶257300)摘要:本研究利用糖醋液、太阳能杀虫灯、树干涂胶对春尺蠖羽化期进行动态监测,发现春尺蠖的羽化期在2月15日-3月27日,雄虫羽化期比雌虫羽化期要早3~5d ,成虫最佳防治时期在3月3日之前,利用雌、雄虫不同的羽化期分而治之;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在羽化期的监测效果好,使用树干涂胶在发生量监测中效果较好。
幼虫期采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进行喷药防治,核型多角体病毒具有连续性和传染性特点,在幼虫发生期防治效果好。
关键词:春尺蠖;羽化期;监测;防治措施粘虫胶(四川瑞进特科技有限公司),春尺蠖雌蛾爬行上树至闭合环被黏贴止步,同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前来,一并被无公害粘虫胶黏贴。
每日11:00之前统计捕杀的春尺蠖雌雄成虫数量。
1.3幼虫期防治幼虫发生后,调查20株虫口数量大致相同的树木,从1~20做好标记。
在1~10号样树上喷施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研制)500倍液进行防治、在11~20号样树上喷施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烟台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500倍液进行防治。
喷药后每2d 调查1次活虫数,调查至第15d 。
春尺蠖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仝国彦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20期[摘要] 介绍了春尺蠖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防治草履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春尺蠖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综合防治春尺蠖别名:沙枣尺蠖、杨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暴发性食叶害虫,该虫发生期早,暴发性强,幼虫发育快,危害时间短,食量大,虫口密度大时,能在1周左右将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通过调查,在汤阴县任固镇、五陵镇等乡镇发现有小面积杨树春尺蠖危害。
现将其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形态特征春尺蠖是一种灰褐色的蛾子。
成虫:雌蛾无翅,体长7~19毫米,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短刺;雄蛾有翅,体长10~15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灰褐色,翅面具3条黑褐色波状横纹,中间一条常不明显。
幼虫:老熟时体长22~40毫米,初龄幼虫黑黄色,以后体色变化较大,有褐色、绿色、棕黄色等。
头部有两突起,腹足两对,气门线为淡黄色。
蛹:褐色,纺锤形,末端有臀刺。
二、生活习性春尺蠖在汤阴县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干基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
每年3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出土。
3月中旬见卵,下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并开始取食叶片,危害树木。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9个多月。
在我县东部乡镇任固镇、五陵镇干旱的沙土地最适宜于春尺蠖生存。
成虫多在晚上19~20时出土,雌虫无翅,爬行力强,多爬在树干下部等待交尾。
雄虫有翅,常接近地面绕树飞翔,寻找雌虫交尾出土当晚即可交尾产卵。
雌虫产卵于树皮缝、剪锯口或枯叶内。
三、综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1.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的品种栽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抵抗力。
1.2蛹期防治待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后,将土壤翻耕,可破坏虫蛹的栖息环境,灭杀在树根基部越夏、越冬虫蛹,尤其是深翻树冠下的土壤,对消灭在地下越夏、过冬的春尺蠖蛹有很大的杀伤作用。
【桑葚病虫害防治】种桑葚如何防治春尺蠖?春尺蠖对桑葚有哪些危害?春尺蠖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桑葚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春尺蠖?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春尺蠖对桑葚的危害春尺蠖又叫沙枣尺蠖、桑灰尺蠖、榆尺蠖、柳尺蠖,主要危害桑、苹果、梨、核桃、沙枣、杏、桑、杨、柳、榆、槐、胡杨等,以幼虫食害桑芽、桑叶,严重时把芽、叶吃光。
二、春尺蠖发生规律1、春尺蠖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
2、胡杨林是春尺蠖发生和蔓延的基地,盐碱地桑园受害重。
3、春尺蠖的成虫多在下午或晚上羽化出土,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雄虫有趋光性,雌蛾无翅,夜间交尾,卵成块多产于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处及机械损伤处。
4、春尺蠖的初孵幼虫灰褐色,活动能力小,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幼虫共5龄,约25天左右取食幼芽、花蕾,稍大则取食叶片。
三、春尺蠖防治方法1、加强桑园管理,及时翻耕树干四周的土壤,杀灭在土中越夏、越冬的蛹。
2、利用春尺蠖成虫羽化出土后沿树干向上爬产卵的习性,把小麦,或玉米等秸秆捆扎在桑树主干四周厚约5~8厘米,诱集成虫钻入产卵,每日打开捕杀成虫,并在卵尚未孵化前把草束集中烧掉也可用废报纸绕树干围成倒喇叭口状,把成虫阻于其内,每天早晨捕杀一次也可在树干1.5 米左右的地方涂刷两道黏虫胶,胶环宽度为5~12厘米,两胶环之间的距离宜为22~42厘米,可有效黏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
3、用聚异丁烯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100亿多角体/ml)30ml/那个,加入0.1%的洗衣粉,在春尺蠖1~2龄幼虫达到80%时进行喷雾防治采用病毒防治,当年防治率达80%以上,翌年、第3年自然感病率仍在60%以上,可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为害。
此外,还可在卵孵盛期喷洒48%乐斯本乳油13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如您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感谢您的支持。
春尺蠖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
2013年兵团十师181团主测对象春尺蠖发生情况调查
一、虫情调查情况:
春尺蠖虫害是181团危害农田防护林的主要虫害,危害树种主要榆树、5月份监测调查1996亩,3-5月上旬春尺蠖虫害发育经历了化蛹、成虫、卵、幼虫四态变化,通过汇总春尺蠖越冬活蛹密度为1.2头,越冬蛹密度底,成虫羽化整齐,较早出现,成虫产卵量高,2-3龄期有虫株率50%,垦区内春尺蠖2、3龄期幼虫平均虫口密度为0.9头/50厘米枝条,克木齐社区3.8头/50厘米枝条,高于去年平均值。
2013年总发生面积1460亩,其中轻度发生1005亩,中度发生455亩,较去年发生面积有所上升,呈中-轻度发生态势
二、虫情分析:
2012年1-5月,181团气象为正常年景,3-4月气温低,降水偏少,春季有阶段性低温、大风天气,异常的气象因子变化频繁,但持续时间较短,对此时期虫害发育产生影响小,春尺主要表现4月上旬较早羽化,成虫少,但成虫产卵量高,幼虫期调查,虫口密度较去年有上升,主要原因条田林机车无法下林地防治,留有死角,致使虫害发生重,预测5月25日后进入越夏蛹。
防治意见:
1、要求各防治单位积极做好区域内防治协助工作,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选取BT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进行林间叶面喷雾,中度发生
区喷雾要细致均匀。
目前防治工作正在进行中。
河北安次区早抓好春尺蠖监测防治工作最近,河北省安次区开展了春尺蠖监测防治工作,以应对春尺蠖的大面积侵袭。
春尺蠖是一种害虫,在各类果树、林木上均能入侵,严重危害着植被的健康生长和周边环境的卫生安全。
因此,对于春尺蠖的防治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工作,将危害降到最低。
首先,我们要了解春尺蠖的生长习性和侵袭规律。
春尺蠖属于鳞翅目蛾科的一种昆虫,在春季,其幼虫会离开家里进行觅食,从而对植被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监测幼虫的运动规律和出没时间,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其次,加强沟通协调。
春尺蠖的危害是一个共同的问题,需要广大公民和相关机构共同合作才能有效进行防治。
因此,我们需要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于春尺蠖危害的认识,并且在防护方面进行加强。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确保每一个地区的防治工作得到联动和有效推进。
第三,实施科学防控措施。
针对春尺蠖的生长规律和侵袭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具体而言,除了针对幼虫的监测和捕捉以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机械或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例如,在果园和林地周围设置手工或电子拦蛾网,防止昆虫进入,或是通过引入天敌昆虫等生物方法进行控制。
最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我们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治方案。
并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和完善相关防治政策,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并为今后进行类似的事件提供有益经验。
综上所述,春尺蠖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只有在加强监测、科学防控、协调合作等多方面加强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植被和环境。
希望各相关机构和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共同为春尺蠖的防治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30卷第3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 30 No. 3
2010年9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0
收稿日期:2010-07-25
春尺蠖暴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张鸣放1,张志恒1,鲁泽广1,辛贺奎
2
(1.濮阳县林业局,河南 457100;2.濮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摘 要:春尺蠖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
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春尺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春尺蠖;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630(2010)03-0096
春尺蠖(Paleacrita vernata)属鳞翅目,尺蛾科。
是豫北平原林区杨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发生
严重时成片杨树叶子被吃光,造成枝梢干枯、生长
缓慢、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1 春尺蠖发生危害特点
春尺蠖在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
周围土壤中越冬、越夏,翌年2月底3月初地表下
3~5 cm处地温0
0
C左右时开始出土羽化,3月上、
中旬见卵,4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旬幼
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经多年监测,春尺蠖具有食性杂、食量大、暴
食性强的特点。幼虫除危害杨树外,还可危害枣、
柳、榆、苹果等多种林果树木。3龄以上幼虫危害
最为严重。4、5龄幼虫耐饥饿能力较强,受惊时可
吐丝下垂借风力飘移传播到附近树木上继续危害。
2 春尺蠖大发生的原因
2.1 气候条件促使其繁殖危害
在地表下3~5 cm处地温0
0
C左右时,春尺蠖
越冬蛹就开始出土羽化。遇到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
份,10 d时间出土羽化量就可超过70%。
2.2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爆发成为可能
春尺蠖幼虫具有多食性、暴食性、吐丝下垂、
繁殖能力强的特点。正常年份成虫羽化一周后就交
配产卵,一只雌虫可产卵200~300粒,在适宜温度
条件下,5~7 d即可孵化出幼虫且成活率较高。
2.3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传播蔓延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林业政策的实施,各县
区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栽植了大量杨树片林。良好
的环境条件使春尺蠖幼虫存活量加大,生长发育加
快,危害严重。
2.4 林农防治意识淡薄使其危害有了可乘之机
春尺蠖1年发生1代,发生快消失也快,没能
引起林农的足够重视。尤其2008年以来,木材价
格持续下跌,挫伤了林农的防治积极性,给春尺蠖
蔓延、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防治措施
3.1 人工除虫
一是早春结合除草、松土、施肥等土肥管理措
施,挖出虫蛹并杀死,能有效减少虫源;二是根据
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用力摇动树木,震落幼
虫再集中杀死。
3.2 灯光诱杀
利用雄成虫的趋光性(雌成虫无翅),用黑光
灯诱杀成虫,减少雌雄交配机率,达到降低虫口基
数的目的。
3.3 涂毒环
2月上、中旬在树干上缠绑1周胶带后再涂上
药液,阻止雌成虫上树。方法是:用12.5%溴氰菊
酯10 ml+废机油1 kg混合,在树干30~50 cm处涂
10~15 cm宽的闭合环。或者直接运用“拦虫虎”防
治,效果显著。
3.3 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前对树干、树冠中下部喷施生物农
药或病毒防治。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
/667m
2
、阿维菌素600~800倍。对于高大树木可用
20%灭幼脲Ⅲ号25 g/667m2、1.2%烟参碱乳油
1 000~2 000倍,用高压喷雾机防治。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