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10
单元整合【科海观潮】为什么死海不死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在约旦河的最南端,在世界上它的湖面海拔是最低的湖泊,比起地中海海面要低392米。
据传说在公元70年,狄度为了处决战争中被俘来的奴隶,将他们带上死海,打算将他们扔进湖中淹死。
但是,当奴隶被投入死海后,一个个都奇迹地浮在水面上。
不久,水浪把奴隶送回了岸边,狄度再次把犯人投入湖中,但是奴隶们仍和上次一样,安全地到了岸边。
狄度和士兵们都惊恐万分,以为这些奴隶有神灵保护,于是下达命令将奴隶们全部赦免释放。
奴隶为何不会被淹死呢?原来,两三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产生了一次非常大的地表断裂,因而形成了死海。
死海的两岸是悬崖绝壁,最高处达700多米。
即便有约旦河和哈萨河中的水注入死海,但是,这里的气候又干又热。
死海好象一个大蒸笼,蒸发着河水,把盐留在湖中。
天长日久,湖水的盐分日积月累。
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至25%.现在,盐分最多的地方含盐量可高达30%左右,比起普通海水的含盐量大了许多倍呢!水中的含盐量大,其密度自然也大,死海中的水相对密度为1.2左右,而正常人的相对密度最大不会大1.1。
在这样的水中,人自然就浮起来了。
本章测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为化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澄清石灰水C.牛奶D.碘酒1.思路解析:冰和水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是溶液,且溶质氢氧化钙,为化合物;牛奶不是溶液,它的溶质蛋白质的颗粒直径较大;碘酒是溶液,溶质是单质碘。
答案:B2.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酒精C.盐酸D.食盐水2.思路解析: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
答案:B3.以下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80%的硫酸溶液B.醋酸溶液C.碘酒D.活性炭3.思路解析:A中的溶质是硫酸,化合物;B中的溶质是醋酸,化合物;C中碘酒的溶质是碘,碘是单质;D不是溶液,是固体单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3.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5.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7.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8.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10.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t ℃时,NaCl 的溶解度大于23Na CO 的溶解度B .2t ℃时,NaCl 和23Na CO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 .1t ℃时,将NaCl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D .23Na CO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23Na CO11.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10040140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 .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 .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2.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 .洗洁精 B .食盐水 C .白醋 D .自来水二、简答题13.下表是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C)(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2.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3.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用适量的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
该物质应是 ( )A.硝酸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食盐固体D.氧化钙固体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现有t1℃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B. a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C.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9.欲使50g 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变为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蒸发25g 水 B .蒸发22.5g 水 C .加入5gKNO 3 D .加入10gKNO 3 10.某温度下,100g 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现向其中加入4.4g 硝酸钾晶体和5.6g 水,保持溶液温度不变。
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少量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硫酸铜 C.浓硫酸 D.大豆油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B.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D.用植物油、面粉和水配制溶液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时,50克水中加入50克甲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4:9 B.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40℃时,乙析出晶体最多C.40℃时,丙和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4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乙>甲>丙5.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B.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6.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检测该装置的气密性B.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钙溶液C.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D.收集氢气7.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C.在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D.取少量溶液加热至50℃无固体析出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9.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A.溶液总质量 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10.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并充分搅拌,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这种物质可能是()A.NaCl B.CaO C.NH4NO3 D.NaOH11.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面粉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3.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A. 氯化钙 B.食盐 C.硝酸钾 D.二氧化碳4.下列不宜用来加热的仪器是()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A.滤纸破了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6.一瓶100 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D.B和C都正确7.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8.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 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 g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9.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盐酸清洗水垢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C.用汽油洗涤油污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 LB.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C.10 g锌片与10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 gD.25 ℃,1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 g氯化钠溶液11.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2.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 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D. 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3.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主要是因为()A.盐能使雪融化 B.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C.盐溶于水后,使水的凝固点降低D.盐和冰能互溶14.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
第六单元溶解现象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 20 30 60KNO320.931.645.8110溶解度/gNH370 56 44.520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2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 6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D. 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2.如图是3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B. 40℃时,饱和Na2CO3溶液的溶质度量分数为49%C. 将饱和Na2CO3溶液由80℃冷却至40℃时,有固体析出D. 8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NH4C1和NaCl固体溶于适量的水,恰好均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B. 洗涤剂能清洁油污,因为其具有溶解油污的功能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4.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称量B. 溶解C. 过滤D. 蒸发5.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C.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D.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6.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A. 用冰水溶解B. 用热水溶解C. 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 溶解时用筷子搅拌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 称氯化钠B. 量水C. 溶解D. 装瓶8.某同学发现含KNO3和NaCl都接近饱和的热溶液,在降到室温时不析出NaCl 是因为()A. 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B. NaCl溶解度比KNO3大C. NaCl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D. NaCl的化学性质不活泼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D.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10.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白醋C. 医用酒精D. 冰水混合物11.下图是收集某干燥气体并对它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的实验装置推测出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A. 密度大于空气,难溶于水B. 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C. 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D. 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12.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A. 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B.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C. 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 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13.室温时,往盛有10.6g碳酸钙和氧化钙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8.4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生成CO2为2.2gB. 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为6g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5gD.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14.在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某一饱和溶液时,下列各量不变的是()A. 溶液的质量B. 溶剂的质量C. 溶质的质量D. 溶液的浓度15.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 面粉B. 蔗糖C. 花生油D. 泥土16.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B. 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C. 温度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减小D. 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增大17.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即变成纯水B.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鉴别C.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D. 洗洁精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18.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 AB. BC. CD. D19.在20℃时,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为31.6g。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一定能形成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NH4NO3、NaCl、CaO三者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2.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D.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面粉C.牛奶D.花生油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5.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A.37%B.36.5C.1.19g/cm3D.500mL 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D.c点和d点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不同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B.溶液一定由溶质和水组成C.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D.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物质里的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沪教版《第六章 溶解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有1 ―― 2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溶质的晶体,则( A.溶质的溶解度变化 B .晶体质量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增大D .晶体质量减少2、 25C 时,50g 水最多溶解5g A , 60°C 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g B ,贝U A 和B 物质的 溶解度相比()A. A=B B . A<B C . A>B D .无法比较3、 t C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稀溶液,下列操作中,无法区分 这两种溶液的是()A.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 .略降低温度D .蒸发水分4、mg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到有少量晶体析出,此变化过程中,溶质质a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 溶液还可 溶解晶体,下列能正确表示两物质溶解度( s )曲线的是()t 20C 时,析出晶体的情况是( )s AA. A 、B 、C 均析出晶体B.析出晶体的C 最多C. 析出较多的 A ,少量的B 而C 不析出D. 只有A 能析出晶体 C0 t7、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勺氯化钾溶液,若要将其变为20%可采取的方法是()A.溶剂的质量蒸发一半 B.蒸发掉50g 溶剂 C.加入50g 的溶剂 D .加入12.5g 溶质C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事()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加C.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 降低温度,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9、50C 时,NHCI 的溶解度为60g , 50C 时,NHCI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 量比为()A. 3: 8: 5 B . 3:5:8 C . 8: 5: 3 D . 8:3:26、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将他们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从t i°C 时降到量分数a 淞时间t 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5、在室温下,两种物质 a 、b 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0 A t C5g水,析出10、将甲溶液蒸发掉5g水变成乙溶液,此时无晶体析出,将乙溶液又蒸发掉3g晶体变成丙溶液。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下册第 6 章溶解现象章节测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留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其次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需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 分〕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1、如以下图,将少量液体X 参与到烧瓶中,观看到气球渐渐膨胀,一段时间后,气球又恢复原状,下表中液体X 和固体Y 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X 双氧水水水水Y A.①二氧化锰氯化钠B.①③氢氧化钠C.③硝酸铵D.②④2、溶液结晶过程中,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温度确定降低B.浓度确定减小C.溶质确定削减D.溶剂确定削减3、从化学的角度对以下词句进展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点石成金——化学反响中元素种类可以发生转变B.用洗洁精可除去油污——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用铜和黄铜相互刻画,铜上留有更深的划痕——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4、不能到达试验目的的是试验设计C.室温下比较氯化钠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D.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A.A B.B C.C D.D 5、小华配制 50g 浓度为 5%的 KNO 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3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时有液体滴洒实验A.检查装置的气密B.验证蜡烛目性中含有碳元素的序号 ① ② ③ ④MgCl 的质量/g 23040 50 60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6、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 .饱和溶液确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确定是稀溶液D .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集中到水中的过程7、能与水混合形成溶液的是 A .冰B .蔗糖C .植物油D .粉笔灰8、如以下图,向烧杯中参与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削减,则参与的物质可能是A.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和氢氧化钙B. 碳酸钙D .氯化钠9、MgCl 2溶液可融雪。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A)及答案班级学号姓名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Na-23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A.咖啡B.白糖C.麦片D.香油2.20℃时,向40g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5g食盐,则在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增大B.不变C.减少D.无法确定()3.下列工农业生产中的几个事例中,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B.化妆品的配制C.石油的开采D.硫酸铜溶液的配制4.人们在高山上煮鸡蛋时,常在水中加一些食盐以使鸡蛋快些煮熟,这是由于固体溶于水,往往使溶液()A.密度变大B.凝固点下降C.沸点升高D.沸点降低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生石灰6.将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温度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剂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7.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g,在下列情况下能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恒温蒸发掉20g水B.恒温加入少量的硝酸钾C.降温到10℃D.升温到25℃8.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B.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C.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D.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9.有100g10%的KNO3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加10gKNO3固体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减少一半溶剂D.蒸发掉的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10.t℃时,向一支盛有0.l克熟石灰的试管内加人10ml水,充分振荡,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克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1%11.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12.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
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提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16·衡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D. 5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 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2. (2016·怀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浓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现有四份该物质的溶液:①20℃的饱和溶液;②20℃的不饱和溶液;③60℃的饱和溶液;④60℃的不饱和溶液。
下列关于这四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不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4.如下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蔗糖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变化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关系是( )5.实验室中有四份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各100 g。
为了进行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处理:①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 g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③加入10g同种溶质,且全部溶解;④加入10g水,混合均匀。
四种方法处理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6. (2016·呼和浩特)小朋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③选用2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7.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
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都升温10℃后,M、N点均水平向右移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向下移动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D.蒸发溶济(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8.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④用4g食盐和100 g水配制溶液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 g、15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遗依次为a g、b g、c g,则a、b 、c 三者的关系为( ) BA. c = a+bB. c=2b-aC. c=a +2bD. c=2a-b10.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C.在30℃时5g KNO3加入到10g水中可得到33. 3%的KNO3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10g分别加入20 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KCl中有固体剩余11.在25℃时。
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解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2.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t1t2t3A. 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开高而增大B.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C把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至t3℃时,有晶体析出D. MgSO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一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3. (2016·娄底)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0 gD. 60℃时,将11 g KNO3加入10g水中成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14. (2016·无锡)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1. 6 gB.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 50℃时,在100 g水中加入100 g KNO3所得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50%15. (2016·江西)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4B.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贵相等C.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16.一定质量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
在10℃时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 g。
若该实验在40℃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 g;70℃时为20 g。
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温度/℃10405570溶解度/g2065100140A.B. 40℃时溶于水的销酸钾为130 gC. 70℃时KNO3溶液为饱和溶液D. 55℃左右时KN O3完全溶解17.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或蒸发均可使乙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B.N点和M点表示的甲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甲、乙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其浓度均保持不变D. 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均为1:318.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乙腈(CH3CN)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液体,向质量分数为a的乙腈水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为0. 4a。
若同样条件下乙腈的密度为d1,水的密度为d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1 > d2B. d1 < d2C. d1 = d2D.无法确定19. 20℃时,将等质量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乙(不考虑水分蒸发),A、B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A一定是饱和溶液B.图乙中,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图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D.图乙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20.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常温下,分别向盛有适量A、B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乙所示。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装有A 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21. 已知t ℃时,盐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6)的溶解度为Sg ,在一定量的M 的水溶液中加入a g M 后,恰好为t ℃时的饱和溶液。
若用M ·7H 2O 代替M ,欲使原溶液在t ℃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 ·7H 2O 的质量为( ) A. 2a g B. (2)100S a +g C.200100a S - g D. (1)50Sa + g 22.表提供了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31.663.9110169A .KNO 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B .20℃时,100g 饱和KNO 3溶液中含有31.6gKNO 3C .将4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 .将80℃的KNO 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23.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质均属于难溶物质 B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 .t 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t 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2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 .t 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加入少量乙,不能再溶解C .t 1℃时,取少量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变成不饱和溶液D .t 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25.NH C1和Na SO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S/gNH 4C1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 2SO 49.620.240.848.447.547.04B .t 2应介于40℃~50℃C .甲、乙饱和溶液从t 3降温到t 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D .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3,为使其溶液恰好饱和,加入的甲、乙固体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26.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为20%。
(1)如果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加入食盐的质量为 g 。
(2)如果采用减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 g 。
27. (2016·广州)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 84 g/cm 3)配制49 g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用水的质量为 g ,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 (填选项)。
A. 10 mL 量筒B. 100 mL 烧杯C. 100 mL 量筒D.胶头滴管(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 。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涂上3%的小苏打溶液。
28. (2016·淮安)根据如图中A 、B 、C 三种物质 (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