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及微型抓钳辅助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和斜疝临床分析作者:唐海洲何昌景杨迪李玉峰吕昌恒来源:《右江医学》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及微型抓钳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总结和分析术中及术后遇到的问题,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患儿,其中腹腔镜手术215例(鞘膜积液114例,腹股沟斜疝101例)为研究组,传统开放手术167例(鞘膜积液89例,腹股沟斜疝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术区血肿发生率、复发率。
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手术,研究组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25例,对侧鞘状突未闭28例,均同时一并手术。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0.12±4.75)min VS (31.37±4.51)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10±0.53)mL VS (3.97±1.57)mL],术后术区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0.47% VS 4.79%)。
结论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及微型抓钳辅助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关键词】腹腔鏡;小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儿童中图分类号:R697+.23;R656.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0.04.005Clinical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epidural puncture needle and micro clamp in the treatment of hydrocele and indirect hernia in childrenTANG Haizhou,HE Changjing,YANG Di,LI Yufeng,LV Changhe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Guangxi,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epidural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micro-grasping forcep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ffusion and the inguinal hernia in the children with single-hole laparoscopic operation,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by the continuous summarization and analysis,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9,382 cases of hydrocele an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including 215 case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cluding 114 cases of hydrocele and 101 cases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and 167 cases of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89 cases of hydrocele and 78 cases of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hematomas in the operation area after operation.Results Both groups were operated successfully.In the study group,25 cases of occult hernia were found and 28 cases were found in the contralateral sheath process,both of which were operated at the same 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20.12±4.75)min VS (31.37±4.51)min,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1.10±0.53) mL VS(3.97±1.57) mL],and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s in the postoperative are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0.47%VS4.79%).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has small trauma and quick recovery,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and has high practicability.【Key words】 laparoscopy;children's hydrocele;inguinal hernia;children小儿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引起,传统手术是取腹股沟切口行鞘状突或疝囊高位结扎。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附51例报告)
万跃平;王可兵;林波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2004(010)012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型腹腔镜下鞘突管内口环行缝扎加纤维蛋白胶封堵法治疗51例小儿鞘膜积液.结果手术10~20 min,住院2~4d,无并发症;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创伤小、操作简单、无副损伤、恢复快、无并发症、无疤痕、疗效可靠,可作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首选方法.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万跃平;王可兵;林波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80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080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
州,51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23
【相关文献】
1.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附225例报告) [J], 邓耿明;刘华明;郑斌;杨海;陈小龙
2.经阴囊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方法的探讨(附26例报告) [J], 邓耿明;
郑斌;刘华明;杨海;邓富强
3.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附5450例报告) [J], 陈子民;叶明;王斌;卢可士;冯奇;叶晓烁;吴宙光
4.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附747例报告) [J], 苏海龙;隋武;王云惠;姜志娥
5.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附747例报告) [J], 苏海龙;隋武;王云惠;姜志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20例杨勇;李燕琴;赵留存;杨京可;周克斌;韩生禄;董小鑫【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5)010【总页数】2页(P1434-1435)【关键词】睾丸鞘膜积液/外科学;腹腔镜检查/方法【作者】杨勇;李燕琴;赵留存;杨京可;周克斌;韩生禄;董小鑫【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西安710061;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西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7.23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单侧小儿鞘膜积液患者20例,均采用单孔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鞘膜积液患儿20例,年龄1岁9月至12岁。
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行阴囊及腹股沟区彩超后,确定交通性鞘膜积液15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5例。
交通性鞘膜积液表现为精索鞘膜积液者8例,左侧5例,右侧3例;表现为睾丸鞘膜积液者7例,左侧3例,右侧4例。
非交通性鞘膜积液全部表现为精索鞘膜积液,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
2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留置导尿排空膀胱,取头低脚高30°仰卧位,于脐上缘做5~10 mm切口,提起腹壁,刺入Veress针建立气腹,压力12~14 mmHg,根据患儿大小选择置入5 mm或10mm套管,30°镜下观察双侧内环口。
未闭鞘状突因气腹压张开呈现孔洞样。
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用18号针头刺破皮肤,置入弯头18G自制穿刺针,穿刺至鞘状突12点腹膜下,潜行分离鞘状突内侧腹膜至6点后穿破腹膜至腹腔,将一根7号丝线头端经针芯导入腹腔,退针后再经原刺口进针分离鞘状突外侧腹膜,于6点钟原穿刺口穿出,导入细钩将留置丝线头端牵出体外,降低气腹压,挤压阴囊,迫使积液回退入腹腔,收紧鞘状突打结。
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积液不能回退者,术毕穿刺抽吸。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及复发病例治疗分析张岗;杨增雷;郭涛;白安胜;徐泉【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7(002)021【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经单孔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对复发患儿再次进行治疗并探讨复发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50例鞘膜积液患儿,所有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采用自制带线并勾线一体针行鞘状突结扎术,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患儿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 650例患儿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外观满意.其中,隐性内环口未闭168例.术后3个月内,5例患儿出现复发,复发率为0.8%,5例复发患儿再次手术治疗,且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发现原结扎线鞘状突漏扎4例,线结松脱1例.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复发患儿主要因手术操作引起,因此进一步提高操作技巧、改进穿刺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张岗;杨增雷;郭涛;白安胜;徐泉【作者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03;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5【相关文献】1.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37例临床分析 [J], 李利波2.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的近远期疗效 [J], 毛宗林;钟海虎;王宇;何汉忠3.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分析 [J], 文焰林;王鹏礼;邓思寒;王敏;张宗平4.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效果及复发分析 [J], 李晓东;赵国进5.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临床分析 [J], 郎兴;李静涛;马新生;杨运霞;刘伟;魏建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临床分析
徐为军;潘乃柱;许莉;符丽霞;张凯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5(5)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合方法治疗146例小儿鞘膜积液。
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治愈率100%;每例手术时间为8~10min,术后1~2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需缝合,术后无瘢痕。
全部病例均随访观察,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患儿症状消失,无复发,无睾丸萎缩及发育异常。
结论采用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荷包缝合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解剖结构清楚,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术后无瘢痕,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1263-1264)
【关键词】微型腹腔镜;鞘膜积液;内环口;缝合术
【作者】徐为军;潘乃柱;许莉;符丽霞;张凯
【作者单位】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一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23
【相关文献】
1.两孔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30例临床研究 [J], 张明高;谭晓
2.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 [J], 贾志福;王雪;;
3.微型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对比 [J], 贾志福;王雪
4.腹腔镜下硬膜外穿刺针及微型抓钳辅助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和斜疝临床分析 [J], 唐海洲; 何昌景; 杨迪; 李玉峰; 吕昌恒
5.两孔微型腹腔镜套线法治疗小儿斜疝及鞘膜积液30例临床研究 [J], 张明高;谭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探索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乔凯,陈宏雄,申志军,曹振飞,张枭,贺银洲# (榆林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陕西榆林 719000)摘要: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2019年9月~2021年1月接诊的400例鞘膜积液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0例(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200例(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鞘膜积液患儿可考虑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安全有效。
关键词:鞘膜积液;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小儿微创外科目前在地市级医院,尤其是在榆林地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故本研究拟对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选择2019年9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4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
对照组男188例,女12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07±0.73)岁。
观察组男190例,女1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4.02±0.75)岁。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本研究项已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予以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切口采用经下腹部自然腹横纹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
沿腹外斜肌腱膜表面向下分离至外环处,在外环口睾提肌中寻找鞘状突。
将鞘状突钝性分离至内环处,以腹膜外脂肪为结扎水平用丝线贯穿缝扎加结扎后切断。
积液少者远端鞘膜可以不予处理,积液1~3个月可吸收,积液多者可戳破排出积液或穿刺抽吸。
观察组予以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麻醉后,患儿取仰卧位,臀部略垫高。
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治疗幼儿鞘膜积液术中的护理
徐燕娇;付娴;郑丹华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1(030)02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幼儿鞘膜积液术中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35例腹腔镜下幼儿鞘状突高位结扎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35例患儿手术顺利完成,单侧鞘状突高住结扎手术时间为15-30min,平均25±3.5min,术中无出现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加强安全管理,术中密切观察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徐燕娇;付娴;郑丹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室,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室,51063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室,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32
【相关文献】
1.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围手术期护理 [J], 司志英
2.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疗效及复发病例治疗分析 [J], 张岗;杨增雷;郭涛;白安胜;徐泉
3.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85例报告 [J], 周健; 陈新新; 蒋通
4.腹腔镜下单孔套扎和三孔缝扎治疗儿童精索鞘膜积液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高鹏; 张旭光; 单颖君; 曹学会; 宋岩彪; 刘雪来
5.腹腔镜单部位腹内缝扎与单孔腹膜外结扎治疗儿童鞘膜积液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郎海雷;李凡;贵英斌;王子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4・ 临床d,JL ̄F科杂志2013年6月第l2卷第3期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June 2013,Vo1.12,No.3 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治疗 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探讨
谷奇 李 龙 叶辉李旭 白东升 张金山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即疝囊或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bJL腹股沟 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140侧)经脐单孔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术 治疗/bJL斜疝和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脐单孔法内环口疝囊及鞘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 疝76例(94侧),鞘膜积液42例(56侧)。11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20例,交通性鞘 膜积液16例,单侧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 d,无并发 症,随访1—10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 经脐单孑L腹腔镜内环口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 积液安全、有效,损伤小,痛苦少,康复快,无明显手术瘢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疝,腹股沟/外科学;疝,腹股沟/诊断;脐/外科学
The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for inguinal hernia and hydrocele in children.GU Qi,LI o , YE Hui,et a1.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apital Institule of Pediatrics,Beijing 100020,China.E—mail:gu— qi1234@sohu.com 【Abstract】0bje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techiniques for in— guinal hernia and hydrocele in children.Methods From Jan 201 1 to Jun 2012,one hundred—eighteen chil・ dren(76 chidren with inguinal hernia and 42 children with hydrocele)underwent the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ligation of internal ring.Results All of children underwent this operation successfully.The mean duration of surgery was 15 minutes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lesion,and the mean time required for surgery was 28 mi— nutes in children with bilateral lesions.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period after surgery was 1.5 days.All the pa— tients had been followed up and no recurrence.Conclusions The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for in— guinal hernia and hydrocele in children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Laparoscopy;Hernia,Inguinai/SU;Hernia,Inguinai/DI;Vmbilicus/SU
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发表时间:2012-8-23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 作者:彭永辉 林伟斌 龚独辉 聂向阳 何永忠 徐乐 戴载深 郭艳容
[导读] 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彭永辉 林伟斌 龚独辉 聂向阳 何永忠 徐乐 戴载深 郭艳容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腹腔镜单孔法在小儿鞘膜积液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小儿
鞘膜积液138例,年龄1~10.5岁,平均2.6岁。其中合并对侧鞘突未闭68例,所有病例均选择腹腔镜单孔法进行鞘
状突高位结扎术。结果 13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20.5m i n,平均10.4 min,术中出血量为
0.5~5 ml,平均1.2 ml。术后当天进食及可下地活动,3d出院。125例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无并发
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是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并
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 鞘膜积液 儿童 单孔法
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随着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腔镜高
位结扎鞘状突治疗鞘膜积液成为国内的热点[1]。目前国内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主要手术方法以两孔法进行操作居
多,我院通过改良手术方法,使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共采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鞘膜积液138例,其中合并对侧鞘突未闭68例。
所有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10.5岁,平均2.6岁。术前均扪及腹股沟区或阴囊区包块,透光试验阳性,常规行阴囊超
声检查确诊。
1.2手术方法
1.2.1纳入标准 ①. 排除外伤、感染导致继发鞘膜积液者;②.2岁以上B超诊断鞘膜积液者;③.1-2岁,若观察
期间积液无减少或积液增多、张力大者;④.术前无上呼吸道感染或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气腹者。
1.2.2器械准备 30度3mm微型腹腔镜,Endoclose(钩针、一次性腹壁缝合器),34×11大圆针,4号丝线。见
图(1)。
1.2.3术前准备 禁食禁饮6小时;入室前排空膀胱,不常规留置胃管及导尿管。
1.2.4手术过程 所有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于脐部作3mm长的小切口开放入路进腹。置入3mm
trocar后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腔内压力为8-10m m H g。经套管置入30°腹腔镜,取头低臀高位。在患儿病侧内环口
体表投影处作约2m m切口,用34x11号大圆针穿4号丝线,从内环外侧进针,大圆针直视下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完
成内环口大半圈缝合,留线于腹腔内退针。同一切口用Endoclose从丝线入腹处或稍外侧刺破腹膜,入腹带线出腹腔,
提起丝线体外的两端打结,高位完整结扎未闭鞘突。见图(2)-(7)。若对侧存在鞘突未闭则同时作治疗。检查腹腔
无损伤,解除气腹,缝合脐部切口,完成手术。术中若积液未流回腹腔则在阴囊无血管区,抽出远端鞘膜积液。
1.2.5术后处理 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给予半流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未发现无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
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均在术后3天出院。术后1月、3月、6月、12月,24月随访并复查彩色超声。
2 结果
13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52例手术时积液已流回腹腔,25例通过挤压完全流回腹腔,61例需要术后
穿刺抽液。手术时间为5~20.5m i n,单侧平均8.2m i n,双侧平均18.4 m in,术中出血量为0.5~5 ml,平均1.2 ml。
术后当天进食及可下地活动,3d出院。未发现脐戳孔疝、戳口血肿、阴囊血肿或水肿等并发症。125例获得随访6~30
个月,平均20.6个月,术后1月复查B超,未见积液102例,见积液23例,但均较前缩小,3月时复查B超,12例
见积液,到6月复查时已全吸收,后复查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鞘膜积液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取腹股沟区切口,高位寻找鞘状突并进行结扎。但小儿腹股沟管结构发育不完整,结
构精细,当鞘状突较细时,该方法容易损伤提睾肌、输精管、精索血管及髂腹股沟神经[2]。在国外报道的7314例鞘膜
积液切除术及疝修补术的标本中,发现了0.23%及0.30%的输精管及附睾结构[3]。除了医源性的损伤,术中应用电刀,
线结和术后疤痕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1994年,Janetschek[4]率先将腹腔镜应用于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腹腔镜治疗
鞘膜积液经历了被怀疑、接受到认同的过程。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最大优点是行缝扎内环口鞘突管时,
无需经过和解剖腹股沟管,精索血管、输精管和神经、提睾肌亦不受损伤。同时,腹腔镜有放大作用,可清晰显示内环
口周围的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缝合时,只需稍加注意,完全能够避免损伤[5]。目前国内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方
式以双孔法为主,我院自2008年10月以来尝试将单孔法用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取得满意效果。
内环处(鞘突未闭处)腹膜皱褶的多少直接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皱褶松弛增多时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显示不清,
手术进针时容易造成误伤,所以,需要采用双孔法,多加一辅助钳展开内环,显示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等结构。若皱褶正
常则可以选择单孔法。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鞘膜积液的病人与部分小儿疝的病人不同,特别是反复突出的病例,容易
造成内环处腹膜松弛,皱褶增多。而大部分鞘膜积液病人内环处皱褶未见增多,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显示清楚,这使单孔
法的实施成为可能。但有小部分部分或合并疝气的病例可出现皱褶增多,为避免损伤建议行双孔法。
对于远端鞘膜囊积液的处理,从理论上而言抽出术与挤入腹腔并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腔镜手术时可将积液挤入
腹腔或在手术结束时行积液抽出术[6]。但当挤压积液感觉阻力较大时,部分学者认为可与内环口处腹膜行局部开窗放液。
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单纯进行穿刺抽液即可。由于开窗放液本身需在腹壁上增加一操作孔,且开窗增加局部损伤的可
能性。而实际操作中,穿刺抽吸导致局部损伤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我们采用单孔法,只能行穿刺抽液,术中可能会有少
许积液残留,我们在术后复查超声时,发现小部分仍有积液,但到6月时所有病例均未见积液,提示少许积液残留可以
被正常鞘膜吸收。
应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及操作简便等优点,
可以进一步行临床研究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德娟,邱剑光,张晓阳等. 腹腔镜辅助经皮腹膜外鞘状突缝合环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
子版),2009,3(5):377-381.
[2] 汤治平,李朝龙, 陈建安等.腹腔镜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3):174-175.
[3] Tsai YC, Wu CC, Yang SS. Open versus Minil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 for children:aprospective comparative
trial with midterm follow-up evaluation. Surg Endosc,2010;24(1):21-4.
[4] Janetschek G, Reissigl A, Bartsch G. Laparoscopic repair of pediatric hydroceles. JEndourol. 1994;8(6):415-417.
[5] 姚干 李宇洲 杨庆堂.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1):55.
[6] 李学春,鲁成军,王克琼等.腹腔镜治疗小儿疝及鞘膜积液180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6):50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