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2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7.17 KB
- 文档页数: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定100例在我院接受治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成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明显优势,(P<0.05)。
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疗效;并发症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患者较为常见,该类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尤其是突发性强烈下腹疼痛,且患者会合并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具有较高的腹膜炎和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率[1]。
因此,患者应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类患者时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段,而临床上拥有多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式。
现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一般资料(表1)。
表1患者一般资料对比(±s,[n]%)资料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P性别男38(76.00)36(72.00).174.791女12(24.00)14(28.00)年龄(岁)39.74±2.2136.21±3.400.619.1451.2方法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
患者保持仰卧位,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切口选择患者右侧麦氏点部位,逐层切开皮肤表层直至腹膜部位,将腹膜切开通过结肠寻找阑尾,对阑尾部位确定之后,提起阑尾充分暴露阑尾根部,实施分束结扎,截断阑尾系膜直到根部,采用丝绒线结扎阑尾根部,之后切断,使用电刀烧灼处理根部残端,切除阑尾后,在阑尾根部5厘米处选一荷包将阑尾残端包埋,缝合处理各层组织,关腹。
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体位同上,在气管插管成功后实施全麻,在患者脐部上缘部位选择1手术切口,采用巾钳提起切口表面皮肤,气腹针穿刺,之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1Trocar置入其中,置入腹腔镜,全面探查整个腹腔,之后利用腹腔镜将另1Trocar放置在患者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 交界部位,将另一切口选择患者的耻骨上 3cm 部位,将1Trocar置入其中,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左侧卧位,从第一切口处将肠钳置入其中,拔开下腹网膜和肠管,沿着结肠寻找阑尾,在另一切口处将爪钳置入其中,采用爪钳提起阑尾尖端系膜,阑尾系膜提起之后采用超声刀从尖端对阑尾细膜和阑尾动脉直道基底部进行分离,切断之后实施结扎,采用可吸收套扎线不同平面双重结扎阑尾根部,切断阑尾,借助腹腔镜采用持针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袋中装入切除的阑尾,送检,最终进行切口缝合。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2%,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不影响患者的美观,患者可接受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切口疗效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为主[1]。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目前在临床治疗阑尾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3],我院自2009~2011年间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4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6.7±2.5)岁。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7.2±2.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麦氏切口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
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右下腹部麦氏点做斜切口,切口长度为2~3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顺肌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用皮肤拉钩牵开切口,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手术疗法,研究组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为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于手术后对比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安全性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因阑尾管腔堵塞或细菌入侵所致的常见急腹症,临床症状以右下腹剧烈疼痛为主,呈压痛或反跳痛,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主张外科手术疗法,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改善症状,随着微创技术的革新,其已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而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精进,已从四孔法发展至单孔法[2],但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存在争议,故本文展开深入探究,重点对比三孔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详述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于2020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1例患者。
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4--75岁,平均(42.31±1.77)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43.46±1.7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5例。
两组患者均已接受全面检查,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对比患者资料,结果显示组间差异细微(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在脐部下缘作手术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维持气腹压,置入腹腔镜,并选择右下腹麦氏点和左下腹麦氏点作手术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分离阑尾动脉和系膜,并结扎阑尾系膜,最后切断阑尾,观察腹腔有无活动性出血,在无异常的情况下取出手术器械,缝合切口[3]。
一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7T11:24:13.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蔡友国陈世发许杰[导读]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贵州遵义 563000 一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切口仅一厘米大小,位于脐部,疤痕隐蔽,达到了爱美人士希望无疤痕的目的,美容效果较好.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一孔法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8年4月-2014年3月应用一孔法腹腔镜行拖出式阑尾切除术42例。
结果:42例中顺利完成手术38例,改为两孔法1例,三孔法3例。
手术时间18-45min,平均28min.38例中有26例随访1个月-3年,平均15个月,均无腹腔内出血、阑尾残株炎、肠梗阻及腹腔残余感染等发生。
结论:一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切口仅一厘米大小,位于脐部,疤痕隐蔽,达到了爱美人士希望无疤痕的目的,美容效果较好,且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腹壁无瘢痕等优点[1]。
本人从2008年4月-2014年3月应用一孔法腹腔镜行拖出式阑尾切除术42例,顺利完成手术3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4-45岁,平均21岁。
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18例,持续性右下腹痛14例,反复右下腹痛10例。
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只有局限性而固定压痛者29例,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者13例。
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10例。
1.2手术方法
入院后常规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补液,术前给予足量广普抗生素1次,排尽膀胱尿液,不上胃管和导尿管。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生效后,在脐下缘作1cm长的弧形切口,然后插入5mm Trocar,建立CO2气腹(<10岁者腹压为10mmHg,>10岁者腹压为12mmHg),插入微型腹腔镜,调节体位使头低足高,左侧倾斜30°,以便充分暴露回盲部。
再从脐部切口处5mm Trocar旁插入无损伤抓钳,顺着结肠带寻找阑尾,证实阑尾无坏疽、穿孔、粘连及异位阑尾等病理改变。
用无损伤抓钳抓住阑尾尖端,将其连同Trocar和阑尾一起拖出腹腔,助手迅速用阑尾钳夹住阑尾根部,暂时放净气腹使腹壁复原。
轻轻左右摇摆阑尾根部使与阑尾根部相连的盲肠也被拖出腹壁外2cm,在腹壁外用传统方法分离和结扎阑尾系膜血管,切除阑尾,用碘伏消毒阑尾残端后结扎阑尾,最后荷包缝合包埋,送回腹腔。
用碘伏消毒脐部穿刺孔,再置入Trocar建立气腹,观察阑尾残端及系膜有无出血,拔出Trocar放净气腹,用1号丝线缝合切口深层筋膜组织,创可贴粘合切口。
⒉结果
本组42例中顺利完成手术38例,其中有1例是由于阑尾中段坏死穿孔改为两孔法,另3例是由于回盲部固定不松驰以及腹壁肥胖无法拖出阑尾而改为三孔法。
手术时间18-45min,平均28min.38例中都术后当日下床活动,术后第1日排气而进食,无1例用止痛药。
术后2-4天出院。
38例中有26例随访1个月-3年,平均15个月,均无腹腔内出血、阑尾残株炎、肠梗阻及腹腔残余感染。
⒊讨论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原则是早期手术切除[2]。
我国于1993年即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报告,一般腹部切口有四孔法、三孔法和两孔法,近年来又有单孔法的报道。
阑尾炎虽然是常见病,但仍存在相当的误诊率,尤其是小儿对疼痛的叙述不一定准确,其阑尾炎症状可不典型,与其他腹痛性疾病不易鉴别诊断。
腹腔镜以其直观、创伤小的特点,可以进行全面的腹腔探查,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发现阑尾正常或阑尾病变与病史不符时不便进行全腹探查的缺点。
所以凡是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时,应积极实施腹腔镜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由于我们采用的一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是将阑尾从脐下缘切口处拖出腹腔外而常规行阑尾切除,省去了腹腔内反复电凝止血和分离,避免了邻近脏器和血管的损伤。
该法在腹腔外分离和结扎阑尾系膜血管,切除阑尾后结扎荷包缝合包埋,免去了用钛夹和可吸收的生物夹,因为钛夹是金属材料,存留体内不能吸收,而可吸收的生物夹价格又昂贵。
为了使该术式顺利完成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患者,发病时间短,症状和体征较轻者;瘦弱而腹壁较薄的患者。
(2)对肥胖或回盲部固定试行拖出困难的患者以及阑尾坏疽、穿孔、粘连或异位阑尾时不宜采用该术式[3],应立即改为两孔法或三孔法腹腔内阑尾切除术,甚至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
(3)阑尾被拖至脐下缘切口时必须放净气腹使腹壁复原,以减轻回盲部的张力,避免撕裂损伤。
(4)拖出阑尾过程中切勿粗暴以免撕裂阑尾系膜造成出血或阑尾被拖断时而滑入腹腔。
一孔法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切口仅一厘米大小,位于脐部,疤痕隐蔽,达到了爱美人士希望无疤痕的目的,美容效果较好,且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参考文献:
[1]杨险峰,陈琦,黄岩.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52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6):504-506.
[2]吕忠船,郭吉田,胡金晨,等.30°-45°体位腹腔镜拖出式阑尾切除术906例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71-72.
[3]孙新一,张晓红,罗华,等.腹腔镜两孔法小儿阑尾切除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