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学习目标 学法提示
1.掌握马克思的革命事迹及功绩,感受他的人格力量。 2.赏析作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评点精当的写作 特色。
学习目标 学法提示
1.关于马克思的生平及其从事革命事业的书不少,可以自己找来 读读,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掌握一些马克思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引起阅读的兴趣。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根据课文材料,总结共产主义同盟成立的主要经过。 提示: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 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正义者同盟是19世 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初, 正义者同盟派莫尔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并决定按他们的主张 改组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共产主义 者同盟,拟定章程,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 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伦敦举 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章程,明确规定同盟的目的是:推翻 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 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大会委托马克 思、恩格斯起草同盟纲领,产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 文献《共产党宣言》。
注意词义的 侧重点、词 语的适用对 象与范围
一组词语的意义基 本相同,但词义有的 轻,有的重;有的范围 大,有的范围小;有的 表个体,有的表集体
如“懊丧”意义轻,“沮丧”意义 重;“边境”范围大,“边界”范围 小;“赡养”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 对长辈;“抚养”,指保护并教养,多 用于长辈对晚辈。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词语 (1)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2)趁热打铁: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误区警示:与该词容易混淆的词语是“事不宜迟”,“事不宜迟”强调 “事情不应该拖延,要抓紧时间去做”。 (3)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误区警示:与该词容易混淆的词语是“千人一面”。“千人一面”比 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含有讽刺意。 (4)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误区警示:与该词容易混淆的词语是“不可理喻”。“不可理喻”更 多地强调“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5)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