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第14课《会睡觉的植物》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苏教版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会睡觉的植物》教学设计苏教版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会睡觉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新偏旁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完整理解长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好长句。
3.了解植物的睡眠,乐于关注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完整理解长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好长句。
教学难点:完整理解长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好长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睡觉。
问:同学们,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睡觉呢?2、你们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睡觉吗?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也与睡觉有关。
看老师写题目。
【完成题目会睡觉的植物】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4、老师归纳学生问题,并板书于黑板上。
5、带着学生朗读所归纳的问题。
二、读一读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按要求读一读课文。
①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拼音,再多读几遍;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读顺嘴为止。
②给课文标上小节号,每小节有几句话。
3、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请学生逐节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4、出示积累运用中的词语,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5、出示长句①在阳光下,它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展开在空中。
②夜晚,蒲公英的花儿向上合拢,胡萝卜的花儿向下低垂,都表明它们已经进入梦乡。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理解,体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什么怎么样。
三、想一想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会睡觉?2.它们是怎么睡觉的?3.它们为什么睡觉呢?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信息。
4.如果能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那就更好了。
大家试试看。
5.拓展,还有哪些植物会睡眠呢?四、做一做1.出示词语折叠展开合拢低垂2.朗读词语。
3.你能用手做做动作吗?4.你能用手做一做闭的动作吗?合你会做吗?五、写一写1.习。
•[阅读次数:1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植物的睡眠,乐于关注大自然的奥秘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
•[阅读次数:2020]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4个生字分别是:习、作、休、你。
认识绿线格里的9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美观的书写:习、作、休、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长句。
...
•[阅读次数:1016]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睡眠,激发认识大自然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阅读次数:208]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很显然是有关科学启蒙的单元组,但我更愿意把这组课文看作是有关“生命”的组文。
你看,从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出发,生命最有可能孕育在星球之上,而每个星球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死亡。
人类定义的...。
《会睡觉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植、物”等9个生字,会写“习、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动词“折叠、展开、合拢、低垂”等。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它们为什么要睡觉?说一说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植、物”等9个生字,会写“习、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折叠、展开、合拢、低垂”这些动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中的几种植物分别是怎么睡觉的?它们为什么要睡觉?讲一讲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孩子们,人们会睡觉会休息,植物也会睡觉你听说过吗?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谁知道哪些植物会睡觉?植物是怎么睡觉的?3、教师引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会睡觉的植物》,学生齐读课题(“植物”二字可以放大或用别的颜色区别开来,分散识字压力。
此环节可完成“植、物”二字的识记任务)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几种会睡觉的植物,自己读读吧。
4、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的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此环节,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植物形状作为生字的底板、给植物找家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2)指名读,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让识字准确的孩子介绍识字方法,对于易出错的字教师可以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字。
从识字方法、字的本意、字理、生活中等方法识字。
(3)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小组比赛等方法让学生巩固生字。
5、导学: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14会睡觉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植、物”等9个生字,会写本课“习、作”等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弄清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分别是怎样睡觉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弄懂不同植物在夜晚睡觉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学习课文,弄清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在夜晚睡觉的不同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1.板书课题:会睡觉的植物(认读“植物”)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植物是怎么睡觉的呢?(2)植物为什么要睡觉?3.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开始今天的课程吧!二、初读体验,认读生字、新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用笔画出课文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4.检查自学情况。
(1)采取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2)请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游戏:“懒虫起床”。
(课件演示:教师点击屏幕上的生字宝宝,指名认读,比比谁读得更正确。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躲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能把它们读正确吗?6.学生自己再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
1.看拼音,写词语。
〖=D2(〗měitiān〖=〗〖=D2(〗bìhé〖=〗〖=D2(〗xiūxi〖=〗〖=D2(〗nǐmen〖=〗2.比一比,再组词。
作()昨()休()体()三、巩固复习,书写生字1.我们已经能准确喊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了,那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吗?2.出示“会写”生字卡片,采取多种形式巩固识记。
3.学生自由观察课后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描红。
4.教师范写难写的字,重点指导“休”“每”“闭”等生字。
休:左窄右宽,第四笔竖(丨)写在竖中线上。
【 - 小学作文】【篇一】《会睡觉的植物》教案《石榴》教案石榴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理想和追求。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情感目标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1.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教学用具教学程序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奇崛(jüé) 枯瘠(jí) 玛瑙( mǎonǎo ) 琢成(zhu) 犀利(xī)劈刀( pī) 皓齿(hào ) 束缚( fù ) 唾津(tuò ) 潜溢(yì) 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劈刀:刀背较厚的刀,用来劈竹子、木头等。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
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
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不禁,不能自制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忍笑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二、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初一时我们学过的《往事依依》,中间有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曾经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的散文《石榴》,了解石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植物。
课前布置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石榴的小知识、有关郭沫若的常识。
学生介绍:石榴,一名“安石榴”。
石榴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无毛。
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人。
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14、会睡觉的植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整理解长句表达的意思,读好长句,2、了解植物的睡眠,乐于关注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完整理解长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好长句。
2.了解植物的睡眠,乐于关注大自然的奥秘。
3.初步感悟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4、学会用“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一、出示词语,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4课《会睡觉的植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认识了3位好朋友,他们是三叶草、蒲公英花、胡萝卜花,这些植物都会睡觉。
2、这节课,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去了解它们(点板书)是怎样睡觉的吧!3、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宝宝们。
(1)出示第一行词语:学习工作保护生长谁来读读这一行词语,你再来读一读,你的后鼻音读得真好,我们跟着他一起读一读,这几个词语里藏着一个多音字,你找到了吗,他还读什么音?你来说说,把这些词语读读(出示“长”的另外一个读音及词语)我们一起把这四个动词读好;(2)出示第二行词语:折叠展开低垂合拢这一组词语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这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
我们再一起读好它们。
(3)出示第三行词语:叶柄好像需要睡觉这组词语谁来读一读,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朋友读得真不错,睡觉的觉是个多音字,你也读对了,它还有一个读音念——jue(出示“觉”的另外一个读音及其词语。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4)出示第五行词语:闭上了眼睛进入梦乡三片小叶自我保护读完简单的词语,我们再来看看短语,这一行有点长,有点难读,请小朋友先来读读它们,谁再来读一读。
你们读得真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这四个短语。
(5)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些词语读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它们是怎么睡觉的。
二、读中学文,识读结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你的声音真好听(响亮)。
2、请小朋友来读第一句,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你说得真好,老师这里有几张图我们来看一看,连一连。
【导语】语⽂课⼀般被认为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也可以说,语⽂是运⽤语⾔规律与特定语⾔词汇所形成的书⾯的或⼝语的⾔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会睡觉的植物》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会睡觉的植物》原⽂ 在⼀天的学习⼯作后,⼈需要睡觉休息。
你知道吗?植物也会睡觉。
有⼀种三叶草,只要天⼀⿊,它就睡了。
在阳光下,它每个叶柄上的三⽚⼩叶,都展开在空中。
到了晚上,三⽚⼩叶就会折叠起来,好像⼈闭上眼睛。
植物的花也⼀样。
夜晚,蒲公英的花⼉向上合拢,胡萝⼘的花⼉向下低垂,都表明它们已经进⼊梦乡。
植物的睡眠也是⼀种⾃我保护,是为了更好地⽣长。
【篇⼆】⼩学⼀年级语⽂《会睡觉的植物》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会写⽥字格内的⽣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3、了解植物的睡眠,激发认识⼤⾃然的兴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会写⽥字格内的⽣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新偏旁。
2、有感情的朗读课⽂。
教学过程: ⼀、揭题导⼊。
1、出⽰⼀些植物图⽚,学⽣叫出它们的名字。
2、板书课题。
3、指名都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植物为什么要睡觉? ⼆、初读指导。
1、借助拼⾳⾃由读课⽂、标出⾃然段的序号,圈出⽣字词。
2、检查⾃读情况。
(1)出⽰⽣字词,指名认读,正⾳。
(2)指名读长句⼦,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理清脉络。
1、指名分⾃然段读课⽂,正⾳。
2、想⼀想,再填空。
(1)第()⾃然段写植物也与⼈⼀样,会睡觉。
(2)第()⾃然段介绍了三种植物睡觉时的变化形态。
(3)第()⾃然段写植物的睡眠是为了更好的⽣长。
四、识记部分⽣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字,组词,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
看浪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
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
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探秘——探索,寻找秘密金疙瘩——金属矿产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
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
抽生读,齐读四、学习生字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五、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课后小结:小熊和小鹿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认识“熊、鹿、奶、答、商、量、烧、赶、紧、系”10个生字,会写“关、住、奶、想、种、爸、起、赶”8个字,学习“心字底”“走字旁”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一个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养成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揭题(师板书:和)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熊和小鹿》(板书课题)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
师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掉字。
2.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的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读后释疑: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4.师范读,生圈画带生字的词语。
三、认读词语,巧记生字1.生自由认读圈画出的词语2.出示词语小熊小鹿答应商量发烧赶紧爸爸奶奶对不起没关系种树住院①学生试读②找一找这些词中有几个字读轻声,读一读③小组赛读④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游戏中识字①离开词语,生字还认识吗?②“摘星星”(师在黑板上贴好写有生字的星星卡,生随机摘生字卡片,大声读出来,并组词、扩词)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3.个人挑战赛4.齐读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认真、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词语,同桌比赛,看准认得又快又准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3.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熊和小鹿,熊妈妈说,他们都是守信用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理解,感悟内化(一)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提问: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他高兴吗?从哪儿能看出来?2.试着读出小熊的高兴(指导读好儿化音:直打滚儿)3.你什么时候也会乐得直打滚儿?4.齐读第1自然段(二)学习2—4自然段小熊这么想去奶奶家,为什么又没去呢?1.指名读2—4自然段,其他人划出对话。
2.小熊为什么一定要在家等小鹿?(强调:答应)3.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三)学习5—6自然段妈妈走了,小熊一个人坐在凳子上等小鹿来。
1.(示图2)你看,小熊两眼直直地盯着墙上的闹钟,听着嘀嗒嘀嗒的声音,开始,他会怎么想?2.可是,闹钟走了一圈,小鹿;闹钟又走了一圈,小鹿还是;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妈妈去奶奶家都回来了,小鹿仍然。
这时,小熊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妈妈都回来了,可小鹿还没来。
3.小熊感到失望极了,你也曾有过失望的时候吗?说一说。
4.试着读读第6自然段,提问:怎样才能读出小熊的失望呢?(四)学习7—8自然段如果你是这只小熊,看见小鹿来了,你会怎么做?我们来看看小熊怎么做的。
1.师生分角色读7、8自然段(师饰小鹿爸爸,生饰小熊)2.小熊明明失望极了,那么生气,为什么会对小鹿的爸爸说“没关系”呢?3.故事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小结:是呀,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时做不到的话,也要及时通知对方并作出解释。
(五)学习第9自然段1.(示图3)瞧,熊妈妈也不住地点头,赞许地说:“”。
2.齐读第9自然段3.提问:你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吗?说一说。
三、巧设练习,加深理解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练习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我们都爱踢足球。
_______________都。
四、指导写字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怎样写好这些字。
2.重点指导“起”和“赶”,“走字底”最后一笔是捺,这捺要托住右上的“己”和“干”。
“想”和“答”,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要注意在田字格中各部分的占格。
“奶”字的最后一笔为撇。
3.师范写,生临写。
4.练写,互相评价。
五、拓展训练课文中对话很多,你能在括号里加上合格的词吗?小熊()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
”妈妈()说:“明天再去种行吗。
”小熊()说:“不行,我要在家等他。
”小鹿的爸爸()说:“今天小鹿发高烧住院了。
他让我来说声‘对不起’。
”小熊()说:“没关系。
明天我还要去医院看望小鹿呢。
”总结:括号里的词决定了说话态度,平时要多留心体会、运用。
六、布置作业1.把喜欢的词填入词语花篮中2.读《同步读本》中《路路的脸又红了》14.会睡觉的植物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拓展“母”字的偏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探索植物的世界,和植物亲密的对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感受植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生)3.自习观察周边的植物随着季节有什么变化。
(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最熟悉哪一种植物”。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词“植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小组自读课文,教师进行纠正语音(2)各小组比赛式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三叶草睡觉的过程,教师着重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
(1)出示“植物”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2)认读词语“植物”。
(3)引导想象表达,同学们知道的“植物”都有哪些?(4)指导识记“植”“物”二字。
2.引导总结“植物”一词的学习方法。
3.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工作、休息”等词。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
(2)全班交流:“三叶草”是怎样睡觉的这个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闭”“明”,并强调字体在方格内所占的位置。
4.指导整体诵读生词,生字。
5.多媒体课件出示:会睡觉的三叶草,如何进入睡眠。
(1)用组词式学习新字:学习工作你们每天闭上合拢表明(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学习工作你们每天闭上合拢表明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各小组描述三叶草睡眠的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3.读词:学习工作你们每天闭上合拢表明,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指导书写1.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植物也会睡觉,它们也会有梦境,那么,哪些同学能告诉我,哪些植物会睡觉,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呢?2.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学习工作你们每天闭上合拢表明3.用各种形式朗读以上生词。
4. 学生看课文下方插图,教师引导学生遐想三叶草睡眠过程。
5.指导说话要求:句子要完整,看图说话要有一定的顺序。
6.引导说话:(1)阳光下三叶草是怎样的?(2)到了晚上三叶草是怎样的?(3)夜晚,蒲公英、胡萝卜分别是怎样的?7.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叶草蒲公英胡萝卜8.指导读词,识读生字9.全班交流。
10.指导书写生字:习作休你每闭合明(1)“闭”和“合”对比指导,“作”和“休”对比指导。
11.全班交流展示,表扬书写规范的学生。
三、掌握方法,积累背诵。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教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种植物睡眠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睡眠方式,我们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睡眠呢,引导同学们观察自然,多多积累。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字词连连看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