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中。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以及混凝土工程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混凝土工程概述混凝土工程是指利用混凝土材料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
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
在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包括浇筑、振捣、养护等。
混凝土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楼房、桥梁、隧道等各种建筑结构的承重任务。
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养护等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坑开挖:首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来进行基坑的开挖。
基坑的大小和深度通常由建筑物的结构要求决定。
2.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环节。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的垫层、压实等施工工作。
3. 钢筋绑扎: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而定。
4. 模板安装: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工作。
模板的种类和形状也由建筑设计要求来决定。
5. 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是混凝土工程的核心环节。
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浇筑方法等。
6. 振捣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振捣工作,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
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混凝土工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裂缝、空鼓、饮料水泡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法:1. 裂缝处理:对于混凝土裂缝,可以采用填缝、封闭等方法进行修补。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1.混凝土配制:按照设计请求和混凝土标准规范,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根据材料比例,在搅拌机中将水、水泥、砂子和骨料充分混合,确保配制出均匀的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首先要检查和清理模板,确保模板的水平、垂直和完整性,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面准备。
然后,将混凝土从混凝土搅拌车或搅拌机倒入模板内,并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充分密实,排除气泡。
3.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开始养护工作。
首先覆盖塑料布或湿麻布,保持混凝土湿润,避免过早脱水,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然后,根据混凝土类型和应力条件,进行适当的保湿和真空处理等养护措施。
4.混凝土验收:对于混凝土工程,通常需要经过验收才能投入使用。
混凝土的验收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和强度的检测。
外观质量包括混凝土的均匀性、光洁度和无裂缝等。
尺寸检测主要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强度检测是通过压力试验、弯曲试验或撞击试验等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
1.施工前的准备: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的审核、材料的采购、设备和模板的准备等。
2.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设立工程安全标识,并按照工程计划组织作业。
对于大型混凝土工程,应设立施工现场监测系统,记录施工的过程和数据。
3.混凝土浇筑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浇筑高度和浇筑厚度,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要及时修补和填充可能出现的空隙和裂缝。
4.混凝土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在养护过程中,要控制养护时间和养护温度,避免过早负荷和过早干燥。
5.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配制、浇筑、养护和验收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前的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混凝土浇筑控制、混凝土养护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混凝土工程施工顺序及方法一、施工顺序1. 地基处理: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
首先要清理地基表面的杂物和污物,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和夯实。
2. 模板安装: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安装模板。
模板的质量和稳固性对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钢筋加工和安装: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钢筋的加工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准确牢固。
4. 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浇筑的速度和方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
5. 表面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后,需要进行磨光或者砂浆覆盖等表面处理,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光滑。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施工方法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第一步,要保证地基的坚实和平整。
清理地基表面的杂物和污物,进行夯实处理,以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模板安装:模板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要确保模板的牢固和尺寸的准确。
模板的材质要符合要求,安装时要注意连接处的密封和支撑。
3. 钢筋加工和安装:钢筋的加工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要保证尺寸和数量的准确性。
钢筋安装时要注意间距和连接处的牢固性,要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4.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要注意浇筑速度和方式,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
浇筑时要注意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气孔,可以采用振捣或者喷洒水泥浆的方式辅助浇筑。
5. 表面处理:混凝土初凝后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可以采用砂浆覆盖或者磨光的方式进行处理。
表面处理要均匀细致,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和美观。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措施,要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强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
养护时间一般为7-28天,要确保养护的环境湿润和温度适宜。
以上就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施工顺序及方法的详细介绍。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施工准备1.材料(1)水泥1)水泥宜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 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85)标准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一85)标准要求3) 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者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包装分量和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者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包装分量不足的另行堆放,作出处理。
4)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氯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2)砂1 )砂宜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
2)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
混凝士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3)砂的含泥量(按分量汁),当混凝士强度等级高于或者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
对有抗渗、抗冻或者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者Cl0以下的混凝士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3)石子(碎石或者卵石) 1)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
其余石灰岩、砂岩、页岩、或者其它水成岩必须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
同时应根据混凝土建造物或者构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强度要求,决定能否使用或者有限制性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士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
3)石子中的含泥量(按分量计)对等于或者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l%;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者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4)石于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分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者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和c0以下,可放宽到40%。
关于混凝土工程的说法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与运输、浇筑与振捣、养护与拆模、质量检测与控制、强度评定与验收、裂缝控制与处理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阐述关于混凝土工程的说法。
一、混凝土材料选择混凝土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工程要求、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二、配合比设计配合比是混凝土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
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确定。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试验和调整,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同时,需要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以降低工程成本。
三、搅拌与运输搅拌和运输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稳定性,避免离析和泌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和硬化现象。
四、浇筑与振捣浇筑和振捣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浇筑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在振捣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振捣强度,以避免混凝土出现气泡和空洞现象。
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出现离析和漏浆现象。
五、养护与拆模养护和拆模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养护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顺利进行。
在拆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拆模时机和拆模方式,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损伤和开裂现象。
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在养护和拆模过程中出现干缩和温缩现象。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是指将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等原材料进行混合、浇筑、凝固而成的工程。
混凝土工程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因此被称为现代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个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因此,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首先,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搭配,需要精细可靠。
水泥应选择质量可靠、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不应使用过期或已开封的水泥,避免影响混凝土强度。
砂和石子应选用硬度、耐磨性等符合要求的产品,以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
尤其是需要注意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最好在气温适宜和空气湿度适中的情境下进行施工,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保持其稳定性。
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保持浇注均匀,避免停顿,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等产品质量指标。
除此之外,对于混凝土的养护也应当引起重视。
混凝土在刚浇筑时处于易碎状态,容易出现裂缝、离析等质量问题。
因此,在浇筑完毕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养护应该从保温、保湿、减少光照、减少震动等方面入手,以确保混凝土得到充分的硬化和抗压强度,保证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在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例如现代化的质量检测设备、电子称重机器、控制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的产品质量,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牢记基础技术原理,妥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施工过程等,都是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工作人员的实践技能,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配合科学企业管理模式,为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建筑工程行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包括基础、主体结构、屋面、装饰等部分。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轻质混凝土瓦,装饰部分包括外墙涂料、内墙涂料、门窗等。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要求。
(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安全技术等。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2. 材料准备(1)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2)模板、脚手架、机械设备等施工材料齐全,符合安全标准。
3. 人员准备(1)施工队伍配备齐全,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
(2)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三、施工工艺1. 基础施工(1)基础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确保基础尺寸准确。
(2)基础垫层:铺设C15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
(3)基础梁、板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梁、板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
2. 主体结构施工(1)主体结构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2)主体结构模板安装:模板安装牢固,接缝严密,防止漏浆。
(3)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振捣密实。
3. 屋面施工(1)屋面找平层:铺设C20混凝土找平层,厚度50mm。
(2)屋面防水层:铺设防水卷材,确保防水效果。
(3)屋面保温层:铺设挤塑板保温层,厚度100mm。
(4)屋面轻质混凝土瓦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瓦片铺设,确保牢固、平整。
4. 装饰施工(1)外墙涂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涂料施工,确保颜色均匀、美观。
(2)内墙涂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涂料施工,确保墙面平整、无气泡。
(3)门窗安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门窗安装,确保牢固、密封。
四、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检验原材料,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混泥土工程施工标准一、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具有检测报告,不能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水泥。
2.砂:砂要求洁净,无杂质,含泥量不得超过5%,颗粒分布均匀。
3.骨料:骨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无疏松、脆性和裂纹骨料。
4.水:水应清洁、无色、无杂质,不能使用含盐量过高的水。
二、配合比要求混泥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混泥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和设计规定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配料。
三、搅拌要求1.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配合比、材料性质和搅拌设备来确定,一般不得少于2分钟。
2.搅拌方式:搅拌方式应采用机械搅拌,保证混凝土均匀混合。
3.搅拌质量: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均匀一致,无分层和积料现象。
四、浇筑要求1.浇筑顺序: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层次和节奏进行浇筑,不能跳层或漏浇。
2.浇筑方式:浇筑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避免过量振捣和反复浇筑。
3.温度控制:在高温或低温天气中施工,需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温度符合要求。
五、养护要求1.养护时间: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气候条件和混凝土强度要求确定养护时间。
2.养护方式:养护应采用湿润养护的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并防止干裂。
3.养护环境:养护期间,应严禁混凝土受到外力冲击或压力。
以上就是混泥土工程施工标准的一些要求和规定,希望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混凝土是建筑的基础,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材料,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符合设计要求、质最稳定、信誉良好的厂家根据计划要求提供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搅拌车运输,现场用砼输送。
泵进行输送,用振捣器振捣密实。
1.混凝土施工准备(1)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施丁经验,并与混凝土供应商共同做配合比试验,提出合理的施工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后由供应商实施;2)编制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根据场地条件、结构部位、浇筑量等,编制详细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方案中应包括设备、路线、丁艺、养护方法以及防止开裂的各项措施,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后实施;(2)模板、钢筋、预埋件完成后,首先经过施工单位质保体系的三级检查并备书面记录,最后由监理工程师按隐蔽工程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才干进行混凝土浇筑。
(3)施工后的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断面厚度符合设计要求;2)钢筋保护层厚度附和设计要求。
2.作业条件(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予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并有隐蔽工程记录,办完予检手续。
(2)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搅拌、输送、浇筑、捣店方法以及设备挪移、施工平面布置等。
(3 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材料,由试验室经试验提出设计、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4)基础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坚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3.混凝土浇筑总体控制(1)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技术协调部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向工程部进行方案技术交底。
浇筑前工程部牵头组织责任工程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扳、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
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2)混凝土自吊斗口或者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 2m 时必须用溜管伸到墙、柱的下部,浇筑砼。
混凝土工程(一)施工准备1.材料(1)水泥1)水泥宜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水泥的各项指标应分别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85)标准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一85)标准要求3)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和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包装重量不足的另行堆放,作出处理。
4)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氯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5)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
(2)砂1)砂宜优先选用坚硬不含杂质有棱的硅质砂粒。
2)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
混凝士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
3)砂的含泥量(按重量汁),当混凝士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
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l0以下的混凝士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3)石子(碎石或卵石)1)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
其余石灰岩、砂岩、页岩、或其它水成岩必须取样做石材强度检定。
同时应根据混凝土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情况和强度要求,决定能否使用或有限制性使用。
2)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士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3)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l%;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4)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和C10以下,可放宽到40%。
(4)水1)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若采用非饮用的天然水、受污染的湖泊水、地下水等,应先经检验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才能使用。
(5)轻骨料1)轻骨料混凝士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与水泥和水配制而成,其干密度(原称干容量)不大于1950Kg/m3。
2)轻骨料主要有粉煤灰陶粒和陶砂、粘士陶粒和陶砂、页岩陶粒和陶砂,以及天然轻骨料中的浮石、火山渣等。
3)采用轻骨料应分别符合《粉煤灰陶粒和陶砂》(GB2838-81)标准,《粘土陶粒和陶砂》(GB2839一81)标准,《页岩陶粒和陶砂》(GB2840-81)标准,《天然轻骨料》(GB2841一81)标准的规定。
其试验方法应技《轻骨料试验方法》(GB2842-81)标准执行。
2.机具(1)移动式混凝士搅拌机按进料额定容量有250L和350L两种,按搅拌方式有自落式和强制式两种。
自落式的型号应采用JZ、 JD、 JS型系列产品。
(2)振动器分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和振动台。
(3)磅秤,能称量200kg以上材料,且有CMC标志。
(4)斗车(手推车)。
3、作业条件(1)基础工程应先将基坑内积水抽干或排除,坑内浮土、淤泥和杂物要清理干净。
(2)柱、梁等模板内的木碎、杂物要清除干净,模板缝隙应严密不漏浆。
(3)复核模板、支顶、管线钢筋等符合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4)脚手架架设要符合安全规定:楼板浇捣时尚应架设运输桥道,桥道下面要有遮盖,浇筑口应有专用槽口板。
(5)水泥、砂、石子及外加剂、掺合料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士配合比通知单。
(6)磅秤经计量检查准确,振动器经试运转符合使用要求。
(二)操作工艺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
3.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渗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4.混凝士搅拌的最短时间:自全部材料装人搅拌简中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1)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应延长。
(2)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比基准混凝土延长10至30s。
(3)轻骨料混凝士加料顺序:当轻骨料在搅拌前预湿时,先加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30s,再加水继续搅匀。
末经预湿的轻骨料先加1/2用水量,然后加粗细骨料搅拌60s,再加水泥和剩余水量继续搅拌均匀。
5.混凝土运输(1)混凝士在现场运输工具有手推车、吊斗、滑槽、泵送等。
(2)混凝士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士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士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
(3)混凝士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规定:对于小于或等于C30的混凝土,当气温小于25度时,为120min,当气温大于25度时,为90min;对于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气温小于25度时,为90min,当气温大于25度时,为60min。
1)轻骨料混凝士运输延续时间应适当缩短,以不超过45min为宜。
若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士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
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6.混凝士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饶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
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疑士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浇筑混凝士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人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埋。
(6)浇筑混凝士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7.柱混凝土浇筑(1)柱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上下混凝上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士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
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人模内。
(2)柱混凝士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控制好混凝十浇筑的延续时间。
(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
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4)构造柱混凝士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
(5)施工缝设置:柱子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
8.梁、板混凝士浇筑(1)肋形楼板的粱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搂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粱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20~30mm处。
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
(3)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
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4)在浇筑与柱、梁和板连成整体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l/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刚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6)施工缝宜用木板、钢丝网挡牢。
(7)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
(8)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
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士。
(9)浇筑梁柱接头前应按柱的施工缝处理。
9.楼梯混凝土浇筑(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
(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l/3范围内。
10.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士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
(4)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蓄水养护,贮水池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板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5)可喷晒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的目的。
(6)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至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7)养护用水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
(三)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1)混凝士所用的水泥、水、骨料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使用前要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者检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并检查《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和施工日志。
(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符合《混凝士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I07-87)的标准和规定。
(4)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如设计没有说明者,普通钢筋混凝土一般允许裂缝宽度露天≤0.2mm,室内≤0.3mm。
2.基本项目(1)混凝士应振捣密实,并根据外观检查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程度评定质量等级。
(2)基础上表面有坡度时,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倒坡现象。
3.允许偏差如下:(1)基础轴线位移:单层、多层15mm;(2)柱、梁轴线位移:单层、多层8mm;(3)层高标高:单层、多层±10mm;(4)全高标高:单层、多层±30mm;(5)基础截面尺寸:单层、多层+15,-10mm;(6)柱、梁截面尺寸:单层、多层+8,-5mm;(7)每层垂直度:单层、多层5mm;(8)全高垂直度:单层、多层H/1000且不大于20mm;(9)表面平整度:单层、多层8mm;(四)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