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格式:pptx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9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活动、土地利用、污染源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
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并量化地下水环
境受到威胁的程度,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
管理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下水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以了解地
下水的质量和分布情况。
2. 影响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下工程活动、土地利用变更、污水排放、化学品使
用等,以确定其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不
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以提供决策
者科学的评估依据。
4. 风险评估:将模拟和预测的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5. 监测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行灾后评估和监测。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受到
威胁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和可持续利用。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V类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加油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II类建设项目。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源地为兰村泉域及阳曲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1.1兰村泉域(1)泉域概述兰村泉出露于太原市区西北25km处的上兰村汾河流入盆地的出口处,主要由大海子、小海子泉水组成。
泉口标高810.92m。
1958年兰村水源地投产以前泉水年均流量为3.0-4.30m3/s。
水源地投产后,由于泉域岩溶水及西张地区松散层孔隙水的大规模开采,泉水流量逐年减少,1986年后干涸。
除上兰村附近泉水集中排泄外,由于汾河侵蚀下切及寒武系地层的阻水作用,在下槐一带尚有玄泉寺泉群出露。
泉水流量受降水量影响,动态不稳定,最大近1.0m3/s,一般为0.3m3/s左右。
兰村泉域分布于太原市柳林河以东,阳兴河以西的北部山区,主要包括太原市阳曲县,原北郊两个县(区),其次上有忻州地区静乐县少部分可溶岩裸露山区。
岩溶水主要接受北部、北西、北东部山区裸露可溶岩区降水入渗补给后向盆地汇集,受太原盆地边山大断层一侧第四系弱透水层阻挡壅水,大部分岩溶水溢流地表成泉,少部分向盆地松散层排泄。
故兰村泉域为山前断裂侵蚀溢流泉,属非全排型泉水。
泉水水质为HCO3-Ca•Mg水,矿化度263mg/L,总硬度234mg/L,是良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泉域年平均降水量4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3%。
泉域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干流由扫石流入,区内河长45.5km,其主要支流为柳林河、凌井河、泥屯河、小返河、阳兴河等。
(2)泉域范围东部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的行政边界。
南部边界: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在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和重要水源地区建立定点监测井,对地下水的水质、水位、水文地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地下水环境敏感性。
地下水环境敏感性评估是指通过对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敏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这样可以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这样可以为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在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地下水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全面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下水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工作变得非常繁琐和耗时。
其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制约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体。
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针对地下水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受影响程度、源头和开发对水质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影响评价方法2.1. 采样调查采样调查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
采样调查需要根据地下水的地理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布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2. 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污染传输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模型模拟可以将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简化为数学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方向和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2.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水环境的基础信息和特征。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趋势,发现问题和隐患,并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影响评价内容3.1.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采样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水质评价需要参考相关的水质标准和环境标准,确定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3.2. 水量评价水量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下水的位移和补给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水量评价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补给源、流向和使用量等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这事儿。
地下水,咱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隐形英雄”,它可真是支撑我们生活的“水上江山”啊!没水,啥也干不了。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水可不再是以前那种清澈见底的模样了,污染、过度开采……这些问题像打了鸡血似的纷纷而来,让人直摇头。
为了让我们的水源健康,国家专门推出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今天就来聊聊这玩意儿。
2. 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性2.1 地下水的角色地下水在咱们生活中真是“不可或缺”。
想想看,早上起床喝的水、饭里的米、甚至你家花园里的花草,都是靠它的滋润。
地下水就像那默默无闻的好朋友,辛苦付出却从不张扬。
若是地下水出现问题,后果可不堪设想。
就好比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倒了,其他一切都得跟着受累。
2.2 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可是,地下水的污染可不是小打小闹,它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比如说,土壤被污染,植物吸收了那些有毒物质,接着再通过食物链影响到我们人类。
真是“蝴蝶效应”,一不小心,咱们可能就吃到了有害的东西,甚至生病。
这可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得从根本上搞定这些问题。
3. 影响评价的流程3.1 评价的必要性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成了“当务之急”。
咱们得把那些潜在的风险给捋清楚,就像给小孩上安全课,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碰。
通过评价,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麻烦的发生。
好比是做饭前先备齐材料,万一有缺失就得麻烦了。
3.2 评价的步骤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得收集地下水的基础资料。
这就像侦探破案,得先了解背景,摸清情况。
然后,评估可能的环境影响。
这里就需要动动脑筋,分析不同活动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
最后,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这就像给地下水“开方子”,确保它健康成长。
经过这一系列的“体检”,我们才能安心地使用地下水。
4. 结论最后,朋友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推出,真是给了我们一根“救命稻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用于规范企业建设项目前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针对项目可能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规划、监测等一系列环保工作的具体操作指南。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作为其中一份子,对于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步步了解这份技术导则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步,环保法规和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和限制,使其在建设时充分考虑环保原则。
第二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
在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比较多,例如在采集数据、分析预测等方面,应严格科学、客观、真实的原则;对于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应该进行分析、预测和定量化的原则等等。
第三步,地下水环境评价对象和质量标准。
在这一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各种对象和评价指标、质量标准等,涉及到地下水自身、地下水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等等。
第四步,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
这一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最为重要的部分,详细介绍了评价中涉及的各种方法,如水质模拟、风险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等等,并对评价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第五步,评价结果处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本技术导则介绍了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以及通过制定保护措施,保障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是对于环保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技术指南。
在企业开展环保工作时,必须按照这份导则的规范进行操作,从数据采集到评价结果处理各方面都应该严格遵守,以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城市地下供水工程环评报告书一、项目背景城市地下供水工程是为了满足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补给,从而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本项目拟在某城市中心区域新建一座地下供水工程,旨在提供可靠、持续、高质量的供水服务,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环境影响评价1. 自然环境影响根据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本项目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将产生以下影响:(1)地下水位变动:地下供水工程的建设会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动,可能对周边地下水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2)水源地水质变化:新建水源开采点可能对周边水源地的水质产生一定变化,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供水水质合格。
2. 社会经济影响本项目的建设将产生以下社会经济影响:(1)促进就业:建设阶段将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提供优质供水:地下供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提供可靠、高质量的供水服务,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
(3)增加市政收入:地下供水工程的运营收益将带动市政收入增加,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环境影响,并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本项目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水资源保护:建设期间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估,合理规划水源开采点,确保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
2. 水质保护:建设期间,在地下水开采点附近设置水质监测点,监测地下水质量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3. 生态保护:建设期间,严禁乱倒乱排,加强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4. 废弃物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环评结论经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 本项目的建设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负面影响。
2. 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本项目具备可行性,建设前提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张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张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引言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源之一,而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张国地下水环境进行影响评价展开讨论。
二、背景介绍张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张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其中,地下水污染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三、地下水污染现状1. 污染源张国地下水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 农业活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中残留物渗入地下水。
-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流或渗入土壤进而污染地下水。
2. 污染程度地下水污染程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以看出,张国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无法直接饮用,甚至无法用于农业灌溉。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 监测与采样对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首先需要进行监测与采样工作。
通过设置监测井和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污染物浓度和分布的数据。
2. 水质评价基于监测数据,可以利用各种水质评价指标对地下水进行评价。
常见的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等。
3. 污染源追踪通过对污染源进行追踪分析,可以确定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来源。
这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4. 数学模型建立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地下水环境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后的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评估不同干扰因素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程度。
5. 风险评估基于以上工作,可以对地下水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暴露途径和人体健康标准等因素,可以判断地下水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五、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基于以上方法,对张国地下水环境进行影响评价后得出以下结论:1. 地下水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和农业发达地区。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读及评价要点学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啊,这个导则首先得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啥,就是为了了解地下水在受到各种项目影响后的环境状态变化呗。
比如说有个大型工厂要新建,那地下水可能会被污染,这个时候我们做评价就是要找出到底会受到多大的污染、范围有多广之类的。
然后关于评价工作的程序,我总结它就像流水线似的,一环扣一环。
从开始的资料收集,这一步可太重要了,资料收集不全那后面的工作都得受影响。
就像炒菜,要是食材准备少了,那这菜肯定做不好。
我就曾经在做一个模拟项目的时候,忽略了周边地质历史的资料收集,结果导致后面对地下水的走势判断都出现了偏差,所以说这个环节一定要细心。
这里面有个评价等级确定的要点。
我理解这得根据项目的类型、规模还有地下水的敏感程度等来划分。
比如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附近的项目,肯定要比远离水源地的项目评价等级要高。
这等级高吧,意味着咱们要做的研究工作就更多更细致。
在现状调查这一块,也是重重之重。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怎么调查?要搞清楚地层结构、地下水的水位、流向这些。
对了还有个要点,地下水的水质也是现状调查不能少的部分。
我记得上次做案例分析的时候,差点就忘了调查一种特殊污染物的含量,还好后面检查的时候发现了,所以这些调查内容经常要反复检查,确认没有遗漏。
监测点的布置也是个有点头疼的事情。
我觉得没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得根据场地情况、评价等级等来灵活调整。
这就好比下棋,不同的棋局咱得采取不同的策略。
至于影响预测这一块,我理解它就是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未来地下水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预判。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模型、公式,我有时候也对这些公式的理解有点混乱。
比如说那个弥散系数的确定,不同的方法算出来结果差异还挺大的,这就是我目前还在不断学习,想要弄清楚的地方。
在评价结论撰写方面,一定要简洁明了。
把前面调查、预测的结果综合起来,告诉别人这个项目到底对地下水有没有不可接受的影响。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1、潜水含水层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地下水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工作流程图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类别内容要求1、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基本要求阶段划分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状况划分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1、根据附录 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2、IV 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3、I 类项目:37-石油开采;39-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42,47-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排土场、尾矿库;45-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锰、铬冶炼;48--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识别方法识别行业类别55--化学矿采选;L 石化、化工中大多数;9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118--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皮革;120--纺织品制造;127--机场—地下油库;145--工业废水集中处理;151--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15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危废I 类;地下水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装置、设施、污材质等)染途径2、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识别内容1、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特征因子术导则地表水环境);2、液体物料成分3、固废浸出液成分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敏感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解析法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解析法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其本质是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
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定量预测和定性分析。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解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水质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解析法对
地下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为制定保护措施
提供依据。
解析法可以针对地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评估其对地下水环
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地下水位变化是地下水环境受到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
解析法对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地下水保护区划分:通过解析法对地下水敏感区域、水质脆弱区域等进行分析和
评价,可以科学地划分地下水保护区,为地下水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4. 地下水资源评价:解析法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地
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进行定量预测,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解析法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能够对地下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解析法能够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价,为决策和管
理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解析法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定制化分析和评价,适用范围广泛。
4.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4.4.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4.4.1.1划分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的附录A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以及对拟建项目产业的特征分析,查表得到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Ⅲ类。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4.4-1。
注:表中“环境敏感区”系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根据调查,不在生活供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保护区之内。
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对周围分散居民饮用水源影响较小,因此确定场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4.4.1.2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综上分析,拟建项目属I类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4.4.2调查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要求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范围以能够说明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反映调查评价区地下水基本流场特征,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为基本原则,工作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因此调查评价范围未扩展至整个水文地质单元,故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工作范围为东至月牙河水库,西至后伏山村,南至保安村,北至张果老山.总面积约38km2,满足导则规定的评价要求。
4.4.3调查评价对象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形成的共识,评价及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本区含水岩组类型单一,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因此水质评价对象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4.4.3.1水文地质条件本区主要出露地层自新至老依次为:第四系冲洪积含砂、砾石粘性土;寒武系灰岩、砂岩、页岩;新元古界土门群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砂岩及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变质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