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89.86 KB
- 文档页数:3
ICU患者的营养不良防治在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中,患者往往处于高度危险的状态,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除了疾病本身的挑战,ICU患者还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
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ICU患者的营养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并积极防治。
I. 营养不良对ICU患者的影响营养不良会对ICU患者的病情恶化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营养不良会削弱患者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其次,患者由于自身消耗过多的能量和蛋白质,容易导致肌肉的分解和衰竭,从而影响康复速度。
此外,营养不良还可能导致营养性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II. ICU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ICU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疾病本身会导致患者的胃口不振和消化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食欲不佳和营养摄入不足。
其次,ICU患者常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此外,ICU患者的代谢率通常较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需求,而在ICU中,很难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III. ICU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治策略为了防止ICU患者的营养不良,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优化患者的口服摄入方式,鼓励患者尽可能地通过自然的方式摄取营养物质。
如果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可以考虑通过胃肠外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评估和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测量体重、评估体脂肪和肌肉的消耗情况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营养不良。
同时,给予ICU患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重要策略。
对于蛋白质需求量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肠外营养和口服补充剂等方式进行补充。
此外,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关键所在。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因此,在给予药物治疗时,需要谨慎评估其对营养摄取的影响,并在必要时避免或减少其应用。
浅析疑难及重症肝病临床诊疗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但也有很多居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此外再加上饮食卫生状况不佳,这些因素综合造成了我国肝病患者不断增多。
本文主要分析了疑难及重症肝病的临床诊疗方法。
标签:肝病诊疗病理学肝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威胁,其种类繁多,但在临床表现上呈现一定的共同特征。
在近些年来,我们发现有很多肝病通过血清学和影像学的检测手法都不能进行有效的诊断,这就极有可能对患者形成漏检的状况,我们将这一类肝病称为疑难肝病,任由疑难肝病发展就会形成重症肝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
充分研究疑难肝病的诊疗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1 疑难肝病增多的原因分析肝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由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原因外,还有可能是由遗传因素、过度饮酒、滥用药物等等因素所引起。
经由本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隐匿性感染。
在我国,感染HBV肝病的人数十分众多。
据统计,其人数可以达到全国人口的10%,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所有感染HBV的患者当中,有30%至80%不知如何感染上此项肝病,我们将其归结为隐匿性感染。
第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日益恶化的环境因素造成肝病患者人数激增。
不但如此,通过血清学检测很难对非感染性肝病进行清晰明确的诊断。
有一部分患者更是患有病毒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双重甚至多重肝病。
第三,全球性的传染疾病增多,对患者肝部的损害巨大。
第四,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检测方法得到升级才使越来越多种类的肝病被发现。
2 疑难肝病诊断方法分析对于疑难肝病的诊断,我们要本着快捷、经济和准确的目标来进行,要达到这一高效率的目标,需要两个方面的准备。
第一,诊断医师的本身技术需要十分过硬,对于疑难肝病病谱和特点要十分熟悉。
第二,在经过大量的实践诊断之后要总结出切实可行的一套疑难肝病的诊疗流程。
在对本院总共566例的疑难肝病患者进行穿刺检查后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的病理学数据,再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分析。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摘自《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一)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集体抗病能力,从而影kcal/(kg.d)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二)在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均不是行营养支持的安全时机。
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应配合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水平(<=6.1~8.3mmol/l)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常合并代谢紊乱与营养不良,需要予以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
推荐意见: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应充分考虑到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
(三)营养支持途径和选择原则对于合并肠功能障碍的重症病人,肠外营养是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
经胃肠营养途径供给营养应是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
推荐意见:只要胃肠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取胃肠内营养。
推荐意见: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应考虑静脉营养,或联合应用胃肠内营养。
(四)合理的热量供给是实现重症病人有效营养支持的保障。
有研究表明:合并全身感染的病人,能量消耗第一周为25kcal/(kg.d),第二周可增加至40 kcal/(kg.d);创伤病人第一周为30 kcal/(kg.d),部分病人第二周可增至55kcal/(kg.d);大手术后能量消耗是基础能量需要的1.25~1.46倍;应激早期,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急性重症病人,能量供给在20~25kcal/l,这被认为是大多数重症病人能够接收并可实现的能量供给目标,即所谓“允许性”低热量喂养;对于病程较长,合并感染和创伤的重症病人,病情稳定后能量补充需要适当增加,目标喂养可达30~35kcal/(kg.d).推荐意见:重症病人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应掌握“允许性低热量”原则(20~25 kcal/(kg.d));在应激与代谢稳定后,能量供给需适当的增加(30~35 kcal/(kg.d)). (五)肠外营养支持1.应用指征: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禁忌的重症病人,应选择全静脉营养。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营养的均衡摄取,而不同疾病的患者也需要特定的营养治疗来促进身体康复。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方式。
一、胃病对于胃病患者来说,饮食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饮食,以及太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等。
其次,患者应当遵循轻易消化、高基础代谢率、低脂肪、低蛋白和多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如米汤、鸡汤等。
此外,多喝水,帮助胃液稀释,促进肠胃蠕动。
二、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首要任务就是控制血糖水平。
因此,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
推荐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及豆类等食品,并少吃肉类,尤其是红肉。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多运动来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三、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饮食中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及豆类等食品,少吃红肉和含钠高的食品,如腌制食品、罐头食品等。
此外,Omega3脂肪酸的摄入也可以降低血压,如富含Omega3的鱼类、亚麻籽油等。
四、贫血贫血患者饮食中需要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和深色蔬菜。
同时,患者还需要多摄入含叶酸、维生素B12等的食品,如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
此外,患者饮食中还要注意不要过多饮茶、咖啡等碱性物质,这些会抑制铁的吸收。
五、肝病肝病患者的饮食中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以免造成脂肪肝和恶化病情。
推荐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及豆类等食品,少吃肉类和油炸食品。
同时,多饮水,有助于肝脏代谢废物。
六、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中需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推荐多食用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此外,患者安排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调节体重,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总之,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营养治疗。
患者应当听从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饮食调整,以助于身体康复。
肝病患者如何加强营养常常有患者会问我们,肝病患者应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体内血糖、血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平衡与代谢,其次还有解毒、调节胆汁代谢、合成凝血因子等功能。
一旦肝脏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异常。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因此肝病患者的康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长期合理的膳食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
1948年以前,肝病饮食主张高糖、低蛋白、低脂肪饮食。
而近30多年来,肝病的饮食疗法基本上是美国马蒂克博士的“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和低脂肪的设计。
利用这种疗法对减少肝硬变腹水、协助肝细胞修复以延长生存期均起一定作用,但肝病后发胖、引起脂肪肝的患者不在少数。
当今修正的观念则是,与其给患者过多的糖和蛋白质,还不如给他们每天提供多样化的饮食类别、计量指南和均衡良好的饮食内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额外食品,而且要使饮食内容和烹调技术尽可能适应个体化的需要。
就肝病患者而言,要了解基本营养知识,加强自我调理,而最重要的观念则是保持旺盛的食欲,理智地把每日的饮食热量控制在7531——9204千焦(1800——2200千卡)之间,根据自己的食量家常食品我国丰富多采的药膳等进行搭配,每餐吃到八分饱为宜。
肝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厌油腻?A脂肪被胃排空的时间较长,在消化道内不易消化 B胆汁分泌不足 C肝脏影响了脂肪酶的分泌。
肝病患者饮食9禁忌1.忌饮酒:酒精中的亚硝胺可使肝脂变性和致癌。
因此,肝炎病人应滴酒不沾,以免肝脏受损。
2.忌生冷:生冷食物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特别是肝硬化或肝腹水的患者,生冷食物也会造成肠炎,导致腹水量增多,甚至诱发原发性腹膜炎。
3.忌油腻:肝病患者往往伴有胆囊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胆囊壁继发性改变,过食油腻食品会出现肋痛、腹胀、嗳气加重症状,故应尽量少吃煎炸油腻食物。
4.忌食动物肝:肝脏作为解毒器官,一些毒性物质也会在肝脏积累。
优秀肝病主任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肝病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肝病的管理和治疗必须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团队工作。
肝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内科、外科、肝脏移植、重症监护等专业的齐心协力。
只有各专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要注意肝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肝病的早期症状较轻,很容易被忽略。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高肝病的早期诊断率。
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营养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营养补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和恢复。
因此,在肝病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指导,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
肝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和家属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给予他们
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肝病带来的困扰,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以上就是我对于肝病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分享。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肝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谢谢大家!。
临床营养学现状2014年12月第6卷第4期Current Status of Clinical Nutrition, December 2014, V olume 6, Number 3 139・专家述评・重症患者适度营养支持的概念:越简单越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江志伟,黎介寿在重症患者中应重视营养支持,但并非越早越足量越好。
原则上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肠外营养(PN)为辅,先少量再逐渐加量,可以是单一的EN,或是EN加PN,待机体内稳态稳定、分解代谢下降后,再达到营养需要的全量。
充分发挥机体能量与蛋白质的贮备机制,并且需要重视胃肠功能的耐受性,促进肠功能的康复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
1营养支持模式及理念的变迁长期以来,人们都公认了营养支持对改善不能进食的住院患者的健康恢复是有利的这一概念。
1.1肠外营养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前,重症患者由于持续地体重丢失将可能导致死亡,有些患者却由于恢复了正常口服营养而获得康复。
70年代后,创用了深静脉营养技术,也称之为全肠外营养(TPN),认为无论什么患者、无论疾病状态如何,均可通过静脉提供全部营养所需的质与量,几乎成为所有不能进食患者治疗的一个常规组成部分,呈现一个PN支持的狂热期。
在之后岁月里,人们开始关注TPN的相关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高血糖、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等,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代谢并发症,引发了进行随机对照研究(RCT)来评估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最重要的围手术期TPN的研究来自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 A)研究协作组[1],研究发现术后常规PN支持不仅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费用昂贵。
进一步分析发现,PN 仅对有营养不良的手术患者可能产生一些益处。
1.2肠内营养阶段有人认为PN支持的好处未显现,可能是因为TPN的并发症抵消了其益处。
于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转向了努力地进行EN支持的研究。
然而,在重症患者中进行EN的主要问题是上消化道功能障碍,特别是胃排空障碍。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选择的循症基础(1)危重病人营养支持选择的循症基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逐年提高。
然而,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十分复杂,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还需要营养支持。
对于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选择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营养成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选择的循症基础。
一、进食与胃肠道营养支持口服或鼻胃管喂食是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能够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感染,有利于恢复胃肠道肌肉张力和功能。
但进食能力受限的危重病人,如呼吸机依赖、嚼咽反射差、胃肠道出血、肠梗阻等,则需要支持胃肠道营养。
支持胃肠道营养既可以通过肠内营养(肠内通路靠近空肠,越过幽门,降低胃酸和胰酶的影响)、肠外营养和肠内外营养结合使用。
二、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主要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来输注营养支持剂,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肠外营养支持适用于失去进食能力的危重病人,例如肠道闭锁、喉咙狭窄、严重的食道或贲门疾病、重度胰腺炎等。
与肠内营养支持不同的是,肠外营养支持需要考虑多种生理变化和机制,如胃肠道功能障碍、高度应激状态、肝脏功能和代谢紊乱等。
三、肠内外营养建立肠内外营养建立是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起来应用,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没完全恢复、营养压力较高的危重病人。
其中肠内营养主要通过肠内营养管滴入,肠外营养主要通过中心静脉输注。
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壁血流量增加、肠道黏膜细胞增生、肠道功能提高,同时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病菌的侵袭和跨肠道细菌感染的发生。
肠外营养则能够满足机体高能消耗需要,减轻肠道和肝脏代谢负担,同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四、营养成分选择在选择营养成分时,需根据危重病人的病情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急性创伤应用蛋白质不能过高,要求能够支持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重症感染应使用高蛋白,同时控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糖负荷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宜选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配方,以减轻代谢负担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危险性;脂肪代谢紊乱和肝病患者宜选用高丙泊酚脂肪乳等。
·述评·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孟庆华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并非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以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维持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解及未能给予恰当的营养干预,结果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
因此,针对重症肝病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评估,个体化给予最适当的营养干预方式及三大营养底物的摄入量,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应逐渐成为肝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如何早期发现营养不足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Kondrup等[1]提出的基于128个RCT(n=8944)研究报告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认为,首先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判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再评定营养不足程度,继而制定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风险指现有或潜在的营养有关因素影响患者不利结局的风险,不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营养不足发生率。
一项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无明显影响。
国内蒋朱明等[2]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我国东、中、西部13个大城市15098例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近1/3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制订营养支持计划。
内科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支持应用不足,而外科则存在营养支持过度。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既往评价营养不足的指标并不完全适合于重症肝病患者,如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等。
评价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足程度,不仅仅是应用SGA (主观全面评定法),还要结合BIA(身体组成测定法)、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价。
对于NRS-2002年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虽用于住院患者,但其营养状况评分中包括BMI、体重变化及膳食摄入改变,对重症肝病患者,特别是出现腹水的患者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重症肝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给我们的提示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严重,出现物质代谢的异常,影响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引起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营养和代谢的损害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明确危险因素。
影响重症肝病患者的众多预后因素中,糖代谢紊乱已成为其重要因素之一,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3]。
于红卫等[4]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低血糖的发生与血清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值、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且空腹血糖水平与糖的氧化利用率呈正相关。
Walsh等[5]对16例对乙酰氨基酚所致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能量代谢研究发现,尽管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急性肝衰竭的能量消耗仍增加18%,处于高代谢状态,这可能与肝衰竭伴随的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我们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测定中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主要呈低代谢状态,以脂肪分解为主,糖的氧化利用率与糖摄入量并不呈正相关[6]。
虽然胰岛素的分泌量正常或增高,然而葡萄糖转运蛋白或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受到抑制,糖的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邮编100069)化代谢发生障碍,糖的利用受限,而脂肪氧化的速度为之增快,可达正常速度的200%。
还有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夜间禁食晨起空腹时呼吸商(RQ)为全天中最低,三大营养素的氧化率依次为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7]。
这些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重症肝病患者以脂肪分解为主,此点有别于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特点。
RQ值反映三大营养底物氧化代谢比例,代谢比例的失衡程度与重症肝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是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值(REE)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通过大样本、不同病因的重症肝病患者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形成操作性强的临床评价指标,将对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更大。
三、肠黏膜屏障功能在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近年来,有关肠道屏障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肠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主要原因,在肝功能衰竭时,内毒素血症则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常见原因。
研究证明,肝衰竭时产生的TNF-α、TNF-β和IL-4均可影响细菌粘附于肠上皮细胞,其中TNF可增加肠道细菌在肠道上皮的黏附,IL-4作为屏障支持因子减少细菌跨肠上皮的迁移,因此不利于细菌在肠蠕动时的清除[9]。
因此,肝衰竭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机体的病理过程[8~10]。
黎介寿等[11]研究显示,肠内营养有利于防止肠道黏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使营养物质首先经门静脉入肝,在肝内被解毒或被合成,不造成肝功能损害,抑制肠道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减轻创伤和应激后的全身炎性反应,提示肠内营养的摄入增加有利于肝脏能量代谢的好转。
近年来研究发现,ω-3系列脂肪酸也是肠内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ω-3脂肪酸在人体代谢过程是,人体将摄入的α-亚麻酸(LNA)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又将EPA转化为二十二六烯酸DHA。
α-亚麻酸、EPA、DHA在体内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谷氨酰胺(Gln)作为体内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在肠内营养中占有重要位置,有研究将静脉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新的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应用于肝脏移植术后患者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住院费用,有降低术后感染的倾向性[12]。
但是Gln不适用于重症肝病患者,因其分解后产生NH3,衰竭的肝脏不足以将其代谢。
四、营养干预的方式及摄入量目前的临床营养支持,不再局限于为患者提供足量(超量)的营养底物,而是更加关注各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组织器官代谢的影响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提倡按照患者的代谢需求与代谢能力提供适当的能量,危重患者可给予“允许性低热卡摄入”。
营养干预的方式上,已从传统的静脉高营养,向肠内营养转变,提出了以“免疫营养”为代表的代谢调理营养治疗的新理论。
Owen等[13]报道肝病患者禁食一夜的营养物质底物氧化率与正常人禁食3d的营养物质底物氧化率是相似的,即以脂肪氧化为主。
研究表明,夜间加餐可以降低脂肪、蛋白质的氧化率,提高呼吸商[14~17]。
我们前期的基础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碳水化合物氧化率明显低于存活组,而脂肪和蛋白氧化率高于存活组,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慢重肝患者疾病的转归与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率增加相关,脂肪氧化率越高,则预后越差。
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给予患者夜间睡前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40~50g的食物,比较睡前进餐和不进餐两组患者物质能量代谢特点的变化,发现睡前进食40~50g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提高糖的氧化利用率,减少脂肪和蛋白的氧化分解。
因此,重症肝病患者睡前进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或全部,以夜间供能为目的,尽量减少肝脏的合成和(或)分解代谢,剂量40~50g为宜。
营养治疗是治疗重症肝病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患者的合理营养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对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药物疗效和缩短病程均具有积极意义。
虽有ASPEN及危重患者营养指导意见[18,19],但目前国内尚缺少关于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指南,重症肝病患者常合并有腹水、双下肢浮肿等现象,对估算摄入量以及计算营养供给均带来问题,营养干预的摄入量及方式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20]。
但是重视肝病特别是重症肝病患者的营养治疗,其重要的责任之一是让患者将营养支持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家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Kondrup J,Allison SP,Elia M,et al.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2002.Clinical Nutrition,2003,22:415-421.[2]蒋朱明,陈伟,朱赛楠,等.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335-337.[3]覃运荣,许斌,周琴,等.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意义的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2-43.[4]于红卫,孟庆华,张汾燕,等.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机制的探讨.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175-177.[5]Walsh TS,Wigmore SJ,Hopton P,et al.Energy expenditure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Critical CareMedicine,2000,28:649-654.[6]孟庆华,于红卫,冯岩梅,等.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及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82-2985.[7]冯岩梅,孟庆华,于红卫,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氧化代谢监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276-280.[8]Hess DJ,Henry-Stanley MJ,Erickson EA,et al.Effec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terferon gamma,and interleukin-4on bacteria-enterocyteinteractions.J Surg Res,2002,104:88-94.[9]Norman K,Pirlich M.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liver isease:which organ is sick.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8,11:613-619.[10]刘继前,曹建春.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治疗进展.疑难病杂志,2007,5,6:315-317.[11]黎介寿.瞻望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3.[12]江华,李波,严律南,等.静脉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内营养对肝脏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21-25.[13]Owen OE,Reichle FA,Mozzoli MA,et al.Hepatic,gut,and renal substrate flux rat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Clin Invest,1981,68:240-252.[14]Qiu Y,Zhu X,Wang W,et al.Nutrition support with glutamine dipeptid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 Proc,2009,41:4232-4237.[15]Yoshiyuki M,Hisataka M.Nocturnal energy and BCAA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Hepatology Research,2004,30:63-66.[16]Miwa Y,Shiraki M,Kato M,et al.Improvement of fuel metabolism by nocturnal energy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HepatolRes,2000,18:184-189.[17]Yutaka Nakaya,Kiwamu Okita,Kazuyuki Suzuki,et al.BCAA-enriched snack improves nutritional state of cirrhosis.Nutrition,2007,23:113-120.[18]ASPEN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Clinical Guidelines Task Force.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pediatric patients.Jpn J Parenteral Enteral Nutrition,2002,26:1SA-138SA.[19]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82-590.[20]于淑清,孟庆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干预.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360-364.(收稿: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