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55
·健康护理·57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周“吃”在中国人的心中可算头等大事,ICU的医护人员也会经常面临家属的疑问,“医生,我们要送啥吃的来给病人呢?”“多输点营养液吧,输的营养比吃的效果好”。
这些问题就涉及了ICU的一个关键性治疗——营养支持,这在危重患者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现阶段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本文将介绍ICU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相关问题,希望可使广大群众对此有一定了解。
一、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危重患者普遍存在系统代谢紊乱的问题,机体在营养状况下降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加重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问题,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危重患者实施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能量,保证组织器官正常的结构及功能,同时能利用营养素的药理学作用纠正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各类并发症,继而对疾病的转归及病情进展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必要环节。
那么,营养支持量是不是就越多越好呢?正如本文开头很多家属提到的那个问题,“多输几瓶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包括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传统的营养支持以PN为主。
随着营养支持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经鼻胃管、经鼻肠导管、必要时经胃肠造口的EN成为主要营养支持途径,利用EN可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与PN 相比,EN在安全性、费用、营养支持效果等方面优势显著。
因此,只要患者胃肠道58消化吸收功能,就可考虑将肠内营养支持(EN)作为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但是当患者对EN存在相关禁忌证时,则需要以PN途径为主。
如患者存在肠道缺血、肠梗阻等症状时,采用EN会造成肠管的过度扩张,甚至引发肠穿孔及坏死等问题;如患者存在腹胀等问题,采用EN可导致腹压升高以及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在选择营养支持途径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一)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1、能量需求:正常成人一天的能量需求:30-50kcal/kg危重病人一天的能量需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分解代谢旺盛时15-25kcal/kg;血流动力学稳定或合成代谢旺盛时25-40kcal/kg。
2、营养状态评估:传统的营养评估手段不适用于危重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人体测量学)开始喂养前,应对以下项目评估:体重减轻、入院前营养摄入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胃肠道功能(二)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1、肠外营养的指征:(1)应当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EN时才开始进行PN(2)ASP患者无法使用EN时,可考虑使用PN(3)7-10日后单纯通过场内途径无法满足能量需求(100%的目标热卡)时,可考虑添加PN(4)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5)预计PN疗程≤7天的病人,不需要进行营养治疗2、肠外营养的给予方法及配方:“ALL IN ONE”主要组成⏹50%葡萄糖(占总热能的50%~60%)300-400ml⏹20%~30%脂肪乳剂(占总热能的30%~50%)250ml⏹氨基酸(100ml含7克蛋白)250-500ml⏹5%葡萄糖(氯化钠)500ml⏹10%氯化钠10~30ml⏹10%氯化钾10~20ml⏹微量元素(I、Fe、Zn、CU、Cr、Mn、Se等)10ml⏹水溶性维生素(B1、B2、B6、VPP、C、B12、泛酸、叶酸和VH)1支⏹脂溶性维生素(V A、VD、VE、VK)10ml⏹其他补充(磷、制酸药、谷氨酰胺等)10ml临床常用的肠外营养制剂3、肠外营养的注意事项:(1)肠外营养治疗最好通过深静脉导管给予,若通过外周静脉给予,需将相等能量的50%葡萄糖改成10%葡萄糖,以降低PN液的渗透压。
(2)肥胖症患者采取允许性低热卡原则:BMI≥30,应给予≤60%-70%目标喂养量,或11-14kcal/kg(实际体重)/day;蛋白质补充量为 2.0g/kgIBW/day(BMI30-40),或2.5g/kgIBW/day(BMI≥40)。
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的营养支持ICU 患者通常存在病情严重特点,部分患者存在消化功能障碍无法自行进食,为保证患者机体正常代谢,需要积极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干预。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营养支持相关内容。
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科普,提升ICU患者关于营养支持的了解。
什么是营养支持?营养支持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患者无法自行进食或者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法,如静脉、肠道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患者能够维持机体各项指标正常。
重症医学科营养支持的开始时间营养支持患者通常具有一定的病情危重性,例如经历严重的创伤,烧伤,感染以及急性疾病等,患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机体代谢障碍,以高代谢高消耗为主。
这部分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或者存在吞咽障碍,造成无法进食。
患者进入ICU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开展营养评估工作,通过评估结果对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进行判断。
如果存在营养风险,通常会在患者初期治疗后24-48h开展。
但是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者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再或者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者,这种情况不建议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
常见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哪些?ICU患者的营养支持通常被分为2种,第一种为肠内营养支持,第二种为肠外营养支持。
前者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肠道实现营养吸收,后者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静脉进行营养补充。
(1)肠内营养支持,该种营养支持方式患者通过口服营养素或者利用管饲方式进行能量供应。
针对ICU患者,如果其为胃肠功能正常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或者能够正常地吞咽且能够正常消化吸收能够经口进食者,均建议使用肠内营养支持。
针对无法经口进食者,如气管插管,昏迷,胃排空障碍等,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营养液实施鼻胃管、口胃管营养支持。
很多人在电视上看到ICU护士通常会拿着肠内营养混悬液或者肠内营养乳剂(TPF-T)的情况,但是大多数人均不了解其内部成分。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如何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一个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合作、患者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从营养支持的方式、营养需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营养支持的方式1.口服营养补充剂:适用于营养不良轻度的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帮助患者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2.静脉营养支持:适用于营养不良严重或者胃肠道功能受损无法口服的患者。
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是将营养液通过静脉输注进入患者体内,以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素。
3.胃肠道营养支持:适用于轻度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
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方式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肠管输送进入患者的胃肠道,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二、营养需求1.能量需求: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较普通人群更高,主要是因为身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维持身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素,重症患者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需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保证患者的蛋白质需求。
3.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重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因此需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需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三、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2.合理控制营养素的摄入量: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需要合理控制营养素的摄入量,避免营养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3.注意营养素的平衡:不同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和平衡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重要。
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需要注意各类营养素的平衡,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