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9.57 KB
- 文档页数:1
248名桐乡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陈俊;沈美清;沈元鸿;钱一建
【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6()6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中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抽取桐乡市10个村或社区,对248名年龄在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享受医疗保健的居民的占84.27%;人群吸烟率为44.35%,被动吸烟率为25.36%;11.69%的居民从未测量过血压,76.52%的居民从未做过血脂检查;13.31%的居民有过主动性体育锻炼。
结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居民中普遍存在,慢性病防控不容忽视。
【总页数】3页(P1496-1498)
【关键词】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陈俊;沈美清;沈元鸿;钱一建
【作者单位】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武汉市农村居民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J], 张刚;朱朝阳;王亮;金卫平;龚洁
2.三峡库区兴山县部分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J], 王大军;徐留森;
王芹;李易;陈世赟
3.江阴市居民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J], 朱爱萍;洪淇;潘少聪;刘娟
4.某县农村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J], 郝素新
5.乡镇社区居民慢性病现况及其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 [J], 占玉芬;陈伟高;阮世颖;周小军;端翔;邓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嘉兴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嘉兴市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嘉兴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由于其地处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的到来。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嘉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对居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掌握嘉兴市当前的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评估环境系统各种风险因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的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评估嘉兴市的环境风险。
首先,我们收集了嘉兴市的环境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和噪声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嘉兴市的环境状况较差。
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方面,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其次,我们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
我们评估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并计算了相应的环境风险指数。
根据评估结果,嘉兴市的环境风险指数较高,居民的健康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土地污染是嘉兴市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
特别是土地污染问题,嘉兴市的土地资源严重受到了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环境风险问题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特别是对于污染源的治理。
其次,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和治理,推行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居民也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嘉兴市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提示了该市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和风险,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相关的数据和建议。
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嘉兴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桐乡市2011-201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桐乡市2011-201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概述:碘是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甲状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原因,一些地区存在碘缺乏病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桐乡市2011年至2015年的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碘缺乏病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基本情况: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该地区2011年至2015年的总人口约为285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
二、监测结果:根据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期间,该地区的碘缺乏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具体数据如下:年份碘缺乏病患病率2011年4.5%2012年3.8%2013年2.9%2014年2.2%2015年1.7%三、影响因素分析:1. 饮食结构:桐乡市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饮食结构以米面类食物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偏重于粗粮和蔬菜,摄入的碘元素有限,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率高。
2. 地理环境:桐乡市位于一片山区,地理环境中的水源、土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土壤中碘元素的含量,从而间接影响到人体的碘摄入。
3. 缺乏科学宣传:在过去的几年里,对于碘缺乏病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居民对于碘缺乏病的认知度较低,很少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这也是碘缺乏病高发的一个原因。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碘缺乏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认知度,使他们了解到碘摄入的重要性,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应选择摄入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海带、海藻等。
2. 富集碘元素的饮食补充:将碘元素丰富的食物引入饮食结构,如在农村推广碘盐,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摄取到足够的碘元素。
3. 加强土壤肥力改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增加其中的碘元素含量,从而为蔬菜和农作物提供更多的碘元素,帮助居民充足地摄取到碘。
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数据。
结果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女姓;监测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
结论我市男性居民吸烟、饮酒率偏高,体育锻炼偏低,需提倡居民戒烟限酒,并进行体育锻炼。
【关键词】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65-02很对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为了解桐乡市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现况,我市与2012年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抽样方法与对象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2个监测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每户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我市共调查1200人。
1.2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酒、身体活动状况,以及血压、血糖等主要健康问题; 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 实验室检测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
1.3 判定标准①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且持续6个月以上者;②饮酒:每天至少喝0.5两高度白酒(>50度),或1两低度白酒,或1瓶易拉罐啤酒,或3两葡萄酒;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④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肥胖: 体质指数(BMI)≥28 kg/m2。
1.4 统计分析调查表数据采用EPIINFO软件双份录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2.1 吸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352人,吸烟率为29.33%,桐乡市吸烟人群中男性占绝对多数,男性吸烟率与女性吸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009-2011年桐乡市暗娼人群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09-2011年连续3年6-7月对桐乡市不同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进行调查,同时抽血进行艾滋病及梅毒的检测。
结果共调查暗娼1085人,监测人群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不同档次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每次安全套使用率、梅毒感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虽然3年间桐乡市暗娼人群的安全套的使用率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使用率还是较低的。
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其中年龄21-31岁、再婚或同居、初中及以下文化者、低档场所交易者更容易感染梅毒。
应继续加强安全套推广工作,并作好重点人群的相关监测。
【关键词】梅毒暗娼安全套【中图分类号】R1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67-02梅毒是我国目前流行严重、危害性大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传播,传播途径与艾滋病基本一致。
而暗娼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为此,对2009-2011年桐乡市暗娼人群进行了梅毒感染率的调查,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以工作场所和性交易价格将暗娼分档,本次调查集中在中档(酒店、桑拿、大型宾馆等,每次性交易价格在300元以上)、中低档(美容美发店、发廊、按摩店等,价格100-300元)、低档场所(街头、出租屋等场所,价格50-100元),2009-2011年间共调查暗娼1094人。
1.2研究方法1.2.1由经过培训的干预小组的调查人员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填好统一调查表。
1.2.2采血做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检测分别用RPR、ELISA试剂筛查,两者有一个方法阳性,用TPPA试剂确证。
艾滋病检测先用ELISA试剂进行检测,阳性者再用ELISA和金标法进行复检,两者任一阳性,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WB确证实验。
桐乡安兴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2023年8月15日22时许,桐乡市安兴镇一家小型工厂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导致9人死亡,15人受伤。
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万元。
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为了及时、全面地查清火灾事故的原因,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特组织开展了调查。
本次火灾事故发生在一家名为“华强电子有限公司”的小型工厂内,主要生产电子产品。
据初步调查,火灾发生时,工厂内有近100名员工,大部分为年轻女工。
火灾发生后,镇政府和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灭火工作,扑救火灾历时3个小时方扑灭。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火灾事故的原因很可能与电线老化、用电负荷过重、安全隐患存在、员工宿舍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为了查清事故的具体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特组织开展了深入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方法,包括现场勘查、询问调查、专家咨询、文献查阅等。
特别是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查和分析,对失火的电线进行了取样送检等。
在对工厂内部进行现场勘查时,我们发现工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例如,电线老化、用电负荷过重;员工宿舍管理不善,电器电线敷设混乱;消防设施不齐全、灭火器失效等。
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成为火灾事故发生的诱因。
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对工厂的相关负责人、员工、居民等进行了询问调查,针对工厂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用电情况、员工工资福利、宿舍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咨询了消防、安全、电气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了专业分析。
在文献查阅方面,我们搜集了大量关于火灾事故的资料,包括过往类似事故的调查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准等,为调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调查结果通过以上调查方法和方式,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调查结果:(一)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是电线老化和用电负荷过重。
工厂内部的电线老化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用电负荷过重,超出了电线的承载能力。
The survival time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HIV/AIDS patients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Tongxiang City作者: 辅海平[1,2]作者机构: [1]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桐乡314500;[2]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ZJFETP),浙江杭州310009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页码: 903-907页年卷期: 2020年 第12期主题词: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死亡;影响因素摘要:目的分析桐乡市城乡社区HIV/AIDS病例诊断后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4-2019年桐乡市疫情资料。
运用t/F检验对不同类别的生存时间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艾滋病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501例,桐乡市不同特征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比较显示,经t/F检验,不同性别(t=56.615)、户籍(t=84.740)、诊断时不同年龄(F=3.341)、病程阶段(t=80.504)、民族(t=90.462)、样本来源(F=6.443)、职业(F=5.283)、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t=65.109)、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F=3.472)和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F=10.5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婚姻(F=0.125)和文化程度(F=1.93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而少数民族、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ul,200~349个/ul和50~200个/ul(参照<50个/ul)和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350个/ul、200~349个/ul(参照<50个/ul)为保护因素。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10.053,95%CI:4.509~22.415)是影响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李秋月;陈玲琍;谢开婿【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死亡数据,疾病按照 ICD-10分类,采用 SPSS 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
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1.74%。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
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
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结论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桐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
【总页数】3页(P258-260)【作者】李秋月;陈玲琍;谢开婿【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苏州市相城区2012年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J], 任晓江;徐桂英2.温州市2006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J], 邵永强;陈仁裕;张孝和;钱合笑;陈祎;张娜3.桐乡市2002~2004年居民死因监测及寿命损失分析 [J], 陆明海;高慧娟4.郯城县2011~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J], 王连江5.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2007-2012年城乡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J], 路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李秋月陈玲琍谢开婿ʌ摘要ɔ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㊂方法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导出2012年死亡数据,疾病按照ICD-10分类,采用SPSS软件㊁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㊂结果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㊂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㊁呼吸系统疾病㊁脑血管疾病㊁心脏病㊁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1.74%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㊂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㊁肝癌㊁胃癌㊁肠癌和食管癌㊂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㊁损伤和中毒㊁脑血管病㊁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㊂结论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桐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㊂ʌ关键词ɔ死因顺位死因监测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Analysis of malignant tumor incidence in Tongxiang city in2012Li Qiuyue,Chen Lingli,Xie Kaixu.Th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Tongxiang City,Tongxiang314500,ChinaʌAbstractɔ Objective To analyze of results of monitoring the death of residents in Tongxiang City,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Death data were extracted from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the use of SPSS software and DeathReg2005.Disea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ICD-10.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746.81per100thousand in2012,and the standardized rate was602.90per100thou-sand.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malignant tumors,respiratory diseases,cerebrovascular diseases,heart diseases,injury and poisoning,accounting for81.74%of the total.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was178.00per100thousand,and the standardized rate was139.18per100thousand.Conclusion Chronic diseases of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Tongxiang city.ʌKey wordsɔ Causes of death Death cause surveillance Mortality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近年来疾病谱不断的变化,死亡模式也发生着改变㊂居民死亡率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能直接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本地区社会卫生水平㊁经济文化教育㊁卫生服务等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1]㊂为了解桐乡市人群主要死亡原因㊁平均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YPLL),对2010年该市居民全死因进行了分析,为制定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及评价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㊂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㊂人口资料来自桐乡市公安局㊂1.2 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按 国际疾病分类规则ICD-10 进行编码归类,死亡诊断由各级医疗单位作出经医务人员核实,利用上海版DeathReg2002生命软件进行分析㊂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㊂采用2000年中国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㊂1.3 运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统计方法,使用年龄为1~69岁,AYPLL指某死因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㊂1.4 资料可靠性要求各医疗单位每月与妇幼㊁民政㊁公安等部门的死亡名单进行核对,市疾控中心每季度一次对各医疗单位进行死因漏报调查,漏报率均在5%以下㊂2 结果2.1 死亡概况2012年全市居民平均总人口678389人,死亡人数5064人,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㊂其中男性死亡为2847人,死亡率为845.63/10万,标化率为733.74/10万;女性死亡为2217人,死亡率为649.36/10万,标化率为485.13/10万;男女性比值为1.28: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8,P<0.001)㊂婴儿死亡率为7.03ɢ, DOI:10.3969/j.issn.1006-5253.2014.04.006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信作者:李秋月,Email:whenisa@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43ɢ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9.95岁,其中男性77.89岁,女性82.19岁㊂2.2 主要死因死亡率及顺位前5位死因占全部死因81.74%,恶性肿瘤178.00/10万,位居各类死因之首,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136.94/10万㊁脑血管病124.85/10万㊁损伤和中毒88.93/10万㊁心脏病82.2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死因顺位与全死因顺位一致㊂见表1㊂表1 2012年桐乡市前10位死因死亡率及顺位疾病名称合计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男性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女性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恶性肿瘤178.00139.181238.10189.571118.5891.271呼吸系统疾病136.94108.902158.54140.052115.6583.022脑血管病124.8596.293147.55122.943102.4772.793损伤和中毒88.9372.79490.2580.13487.5464.794心脏病82.2565.80586.9978.07577.5955.725神经系统疾病24.1720.34619.8919.96728.4020.436消化系统疾病20.3416.14724.0520.41616.6912.059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15.7712.45812.7710.30818.7414.617精神障碍13.5611.13910.099.261016.9812.338传染病10.478.411012.1710.1698.787.05102.3 各年龄组死亡率分析10~14岁组合计死亡率最低,为6.19/10万,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上升,35~39岁年龄组以前,除0~岁组外,死亡率相对较低,40~44岁年龄组开始,死亡率上升速度加快,65~岁年龄组开始成倍增长,见图1㊂图1 桐乡市2012年全人群分性别各年龄组死亡率2.4 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2012年桐乡市恶性肿瘤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居各类死因之首,占全死因的23.83%㊂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38.10/10万,标化率为189.57/10万;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8.58/10万,标化率为91.27/10万㊂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85.54,P<0.01)㊂男女之比为2.01:1㊂前5位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数的70.11%㊂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率㊁构成比及死亡顺位见表2㊂表2 2012年桐乡市前10位死因死亡率、标化率及顺位疾病名称合计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男性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女性死亡率/(1/10万)标化率/(1/10万)死因顺位肺癌55.1342.66184.6166.30126.0619.741肝癌24.9119.40235.9228.45214.0510.632胃癌21.2316.01328.5021.82314.0510.522肠癌14.5911.13416.3312.62412.889.734食管癌8.997.01515.4412.205 2.64 1.887乳腺癌 4.13 3.2960.000.0098.20 6.285宫颈癌 4.10 3.067 4.10 3.066白血病 2.95 2.758 3.27 3.038 2.64 2.587鼻咽癌 2.65 2.129 4.16 3.326 1.170.849膀胱癌 2.06 1.6710 3.56 3.0270.590.46102.5 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PYLL)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㊁损伤中毒㊁脑血管病㊁心脏病㊁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性前5位与全人群一致,女性则为恶性肿瘤㊁损伤中毒㊁心脏病㊁脑血管病㊁呼吸系统疾病㊂恶性肿瘤寿命损失在全死因中占居第1位㊂减寿年数为7156.5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为5.89岁,平均减寿率为10.55ɢ,其中男㊁女性恶性肿瘤减寿年数㊁减寿率分别为4394.50人年㊁13.05ɢ和2762.00人年㊁8.09ɢ㊂表3 桐乡市居民2012年潜在寿命损失状况疾病名称平均减寿年数合计男性女性减寿率/ɢ合计男性女性减寿顺位合计男性女性恶性肿瘤 5.89 5.478.0910.5513.058.09111损伤和中毒 6.728.85 3.98 5.977.99 3.98222脑血管病 1.48 1.980.78 1.84 2.920.78334心脏病计 2.03 2.820.89 1.67 2.460.89443呼吸系统疾病0.840.980.74 1.15 1.560.745553 讨论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㊂高于江苏省大丰市[2]㊂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㊁呼吸系统疾病㊁脑血管疾病㊁损伤和中毒㊁心脏病,与全省一致,但顺位有所不同[3]㊂恶性肿瘤已上升至首位死因,应引起重视㊂桐乡市2012年恶性肿瘤是该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死亡率139.18/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低于省内衢州市2008年的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5]㊂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是肺癌㊁肝癌㊁胃癌㊁肠癌和食管癌,与全国㊁青岛市㊁温州市等研究结果一致[6-8]㊂男性前5位顺位跟全人群恶性肿瘤顺位一致,女性恶性肿瘤前5位依次肺癌㊁肝癌㊁胃癌㊁肠癌和乳腺癌㊂说明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肿瘤㊂其中,肺癌居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为首位,肺癌标化死亡率为42.66/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66.30/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19.74/10万,均高于全国的死亡水平[6]㊂吸烟㊁环境污染等因素是目前公认的肺癌病因中较为重要的因素[9-11],因此今后开展控烟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乳腺癌和宫颈癌跃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第5㊁6位,这两种疾病应作为今后女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两癌筛查,关注女性身体健康㊂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显示,居减寿率前5位的是恶性肿瘤㊁损伤和中毒㊁脑血管病㊁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㊂男女性减寿率前5位一致,但顺位不同,且男性主要疾病的减寿率明显高于女性㊂慢性病不仅严重威胁居民健康,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㊂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行为干预,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才能降低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㊁脑血管疾病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㊂参考文献[1] 刘贵浩,耿庆山,薛允莲,等.2009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619-621.[2] 吴华斌,沙文彪,盛凤,等.大丰市2010年度居民全死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1):50-51.[3] 胡如英,龚巍巍.2008年浙江省卫生监测区出生㊁死亡㊁慢性病和伤害监测年度报告[M].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4-46.[4] 赵平,陈万青.200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7.[5] 甘志娟,王炜.2008年衢州市柯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2):176-178. [6] 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1,20(3):162-169.[7] 钱合笑.温州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9-12.[8] 刘贞梅,陈霞.2004 2010年青岛市李沧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9):848-849.[9] 饶克勤,李连弟.中国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75-102.[10]张科一,王金凤,瞿志刚,等.常州市天宁区居民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2008,17(7):569.[11]Shields PG.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smoking and lungcancer[J].Onco gen,2002,21(45):6870-6876.(收稿日期:2014-05-15)(本文编辑:张中文)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作者:李秋月, 陈玲琍, 谢开婿, Li Qiuyue, Chen Lingli, Xie Kaixu作者单位:314500,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刊名:中国医院统计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Statistics年,卷(期):2014(4)1.刘贵浩;耿庆山;薛允莲2009 年广东省居民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 2012(03)2.吴华斌;沙文彪;盛凤大丰市 2010 年度居民全死因分析 2012(01)3.胡如英;龚巍巍2008 年浙江省卫生监测区出生、死亡、慢性病和伤害监测年度报告 20094.赵平;陈万青2008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0095.甘志娟;王炜2008 年衢州市柯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2011(02)6.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中国肿瘤登记地区 2007 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2011(03)7.钱合笑温州市 2009 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11(02)8.刘贞梅;陈霞2004-2010 年青岛市李沧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2011(09)9.饶克勤;李连弟中国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研究 200310.张科一;王金凤;瞿志刚常州市天宁区居民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08(07)11.Shields PG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smoking and lungcancer 2002(45)引用本文格式:李秋月.陈玲琍.谢开婿.Li Qiuyue.Chen Lingli.Xie Kaixu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统计 2014(4)。
中国乡村医药桐乡市居民养犬行为及对犬伤暴露知识知晓率调查王国华 郭敏建 刘 建 张红芳 钱 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达100%。
我国是狂犬病的高发国家之一,桐乡市2016—2018年连续三年报告了狂犬病死亡病例,群众恐慌情绪和反响较大。
为了解全市居民养犬行为及犬伤暴露等情况,探讨更有针对性的狂犬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桐乡市于2018年12月开展了养犬行为及犬伤暴露处置的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现住址在桐乡市且年龄在9岁及以上的居民。
1.2 方法 按地域分为中片(含梧桐街道、凤鸣街道)、西片(含崇福镇、大麻镇、洲泉镇、河山镇、石门镇)、东片(含乌镇镇、濮院镇、高桥镇、屠甸镇)。
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1所学校,按整群抽样选择二年级2~4个班级,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对班主任及学生讲明调查要点,由学生本人或将试卷带回让家长独立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收回。
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并经过现场的预调查后修改。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输入EpiData 3.1,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22份(95.4%)。
男906人,女716人;户籍:本市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通信作者:王国华,Email:****************829人(51.1%),外省698人(43.0%),本省外市95人(5.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77人(23.2%),初中601人(37.1%),高中及以上644人(39.7%);年龄:最小9岁,最大95岁,中位数32岁;职业:农民208人(12.8%),工人454人(28.0%),教师15人(0.9%),医生33人(2.0%),学生175人(10.8%),个体398人(24.5%),服务行业90人(5.5%),离退休8人(0.5%),其他241人(14.9%)。
浙江省桐乡市社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目的调查桐乡市社区H型高血压患病率和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以桐乡市梧桐街道的文昌社区和百乐社区户籍人口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662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调查分析,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137例,患病率为68.41%:根据2012年末桐乡市梧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对两社区18岁以上的户籍成年人口统计结果,计算桐乡市社区成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为114%,男性、老龄、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吸烟和饮酒是H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桐乡市社区居民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积极控烟限酒控制血糖是降低H型高血压的重要方法.标签:H型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指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vsteine,Hcv)的水平≥lOumol/L称为高Hcv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指出高Hcv是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脑卒中的一项独立而且重要的危险因素2008年,国内学者胡大一和刘希平教授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Hcy 血症命名为H型高血压,首次提出H型高血压的概念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属该类型,患病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然而,关于H型高血压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尚少,地方性流行学资料严重不足,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本文通过对桐乡市社区H型高血压发病率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相关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桐乡市梧桐街道文昌社区和百乐社区所有在册的,201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排除正在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维生素B甲氨蝶呤避孕药烟酸抗癫痫药等可以干扰叶酸和(或)硫氨基酸代谢导致血浆Hcy水平升高的药物排除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资料不全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共有1662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调查分析1.2方法:1.21问卷调查: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要求设计问卷调查表,在社区医院或者入户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内容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心血管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等1.2.2体格检查:(1)体质指数(RMT):测量调查对象体重、身高,根据公式计算:BMI:体重(kg)/身高(m)z:(2)血压:采用常规水银柱式血压仪先后测量两次,中间间隔,分钟,取其平均值1.3.3实验室检查:所有调查对象72小时内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清晨空腹10小时抽取静脉血5ml,EDTA抗凝,30分钟内分离血浆,保存于-20℃冰箱内采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Hcv、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其中血浆H。
桐乡市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谢开婿;韩雅斌;陈玲俐;潘亚兴;林怡;王萍【期刊名称】《中国卫生统计》【年(卷),期】2014(031)005【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在桐乡市不同行业就业流动人口中的流行状况;探索流动人口主要慢性病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制定流动人口慢性病有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桐乡市六大类行业共1800名18岁以上在本地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两部分.结果在我市就业流动人口中,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13.67%和6.67%;超重和腹型肥胖分别为27.00%和17.33%;吸烟率为40.33%,饮酒率为58.33%.结论流动人口的慢性病患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已经超过常住人口,应及时制定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有关政策,并落实控制措施.【总页数】3页(P882-884)【作者】谢开婿;韩雅斌;陈玲俐;潘亚兴;林怡;王萍【作者单位】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145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浙江省桐乡市社区H型高血压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J], 柴敬杰;于占文;韩丽莹2.影响流动人口代谢指标异常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 [J], 陈静;张美金;乔方圆3.桐乡市5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J], 周月清4.248名桐乡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J], 陈俊;沈美清;沈元鸿;钱一建5.桐乡市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J], 张晓怡;韩雅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乡市不同体质指数居民身体状况调查徐迪波;钱群花【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年(卷),期】2016(023)002【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不同体质指数(BMI)等级下的身体状况和相互联系.方法选取桐乡市凤鸣街道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BMI等级下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和分布.结果随着BMI增大,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血脂、血糖、胰岛素均有上升趋势;比较正常体质和超重组,SBP(t=6.169,P<0.001)、DBP(t=7.440,P<0.001)、TG(t=4.575,P<0.001)、HDL(t=3.202,P=0.001)、OGTT血糖(t=2.719,P=0.007)、空腹胰岛素(t=6.666,P<0.001)、OGTT胰岛素(t=3.95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疾病的风险从超重人群(BMI≥24kg/m2)开始就应引起重视,注意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总页数】4页(P106-108,110)【作者】徐迪波;钱群花【作者单位】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4500 浙江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农村居民身体状况调查 [J], 何燕萍2.桐乡市居民养犬行为及对犬伤暴露知识知晓率调查 [J], 王国华;郭敏建;刘建;张红芳;钱华3.西藏四个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现况分析 [J], 次仁卓玛;张浩天;玉珍;吴天一;边巴4.西藏四个不同海拔地区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现况分析 [J], 次仁卓玛;张浩天;玉珍;吴天一;边巴5.248名桐乡市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J], 陈俊;沈美清;沈元鸿;钱一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18T15:19:34.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晓怡李秋月
[导读] 在过去12个月内,有2.33%的居民每天或几乎每天喝醉,且全部为男性人群。
张晓怡李秋月(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500)
【摘要】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数据。
结果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女姓;监测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
结论我市男性居民吸烟、饮酒率偏高,体育锻炼偏低,需提倡居民戒烟限酒,并进行体育锻炼。
【关键词】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65-02 很对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和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为了解桐乡市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现况,我市与2012年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与对象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2个监测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每户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1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我市共调查1200人。
1.2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酒、身体活动状况,以及血压、血糖等主要健康问题; 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 实验室检测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
1.3 判定标准①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且持续6个月以上者;②饮酒:每天至少喝0.5两高度白酒(>50度),或1两低度白酒,或1瓶易拉罐啤酒,或3两葡萄酒;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④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
1.4 统计分析调查表数据采用EPIINFO软件双份录入,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吸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352人,吸烟率为29.33%,桐乡市吸烟人群中男性占绝对多数,男性吸烟率与女性吸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被动吸烟率为49.83%,男性略高于女性分别为54.06%和5
3.94%。
吸机制卷烟的人群中吸烟量最少为1支/每天,多者达80支/每天。
2.2 饮酒调查在过去12个月内的饮酒情况,喝酒的人数为398人,饮酒率为3
3.17%,男性饮酒率明显高于女性的饮酒率(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有6.50%的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每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在过去12个月内,有2.33%的居民每天或几乎每天喝醉,且全部为男性人群。
2.3 身体活动无职业性身体活动者比例为2
3.83%,男性稍低于女性,分别为22.26%和25.23%;66.83%的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性身体活动;仅有2.67%的人在业余时间参与休闲性身体活动。
2.4 BMI肥胖与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调查发现既是BMI肥胖又患慢病(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人有44人,患慢病而没有BMI肥胖的人有492人,BMI肥胖而不患慢病的人有28人,即没有BMI肥胖又不患慢病的人有636人,说明BMI肥胖与患慢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5)表1 BMI肥胖与患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相关性
BMI肥胖患慢病总计
是否
是 44 28 72
否 492 636 1128
总计 536 664 1200
3 结论
桐乡市18岁以上居民的吸烟率为29.33%,男性吸烟水平远高于女性,被动吸烟率为49.83%,被调查居民饮酒率为33.17%,男性远高于女性,且有6.50%的男性每天或几乎每天每次喝酒超过5个标准饮酒单位,许多研究证实,吸烟、饮洒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关[1,2]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营造无烟环境,保护不吸烟者,尤其使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危害,要让居民了解饮酒,特别是过量饮酒的危害,端正饮酒的态度,促使其改变饮酒习惯。
调查发现,BMI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3]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约有2/3的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两类交通性身体活动,应提倡全民健身活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促进人群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并通过饮食控制[4],来进一步控制体重。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报告(2007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2]翟耀明,汪韶洁,柴寿金,等.2007年青岛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1):25-48.
[3]范春红,俞敏,陈雅萍,等.浙江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3-5.
[4]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