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健康危险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69
第三章:练习题库-预防医学基础知识1.(单选)第三级预防的措施包括A治疗与康复 B预防与治疗 C普查与筛查 D门诊与住院 E康复与保健2.(单选)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A健康人 B高危人群 C病患者 D残疾人 E成人3.(单选)某社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征兆史和疾病筛查属于A基本保健 B一级预防 C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4.(单选)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A个人 B健康人 C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D病人5.(单选)一级预防中,针对机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A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B多做体检 C做好孕产妇和婴儿保健工作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E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6.(单选)筛检的定义是A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识别出来的过程B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诊断试验确诊患者的过程C在某个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的过程D对某个人群的全部人员进行调查E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患者的过程7.(单选)下列三级预防保健措施中哪项是二级预防A对已经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使其身心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B针对致病因子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和消灭疾病C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尽可能保护或恢复机体的功能D疾病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E对个人进行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预防疾病8.(单选)健康生态模型的核心层是A先天的个体特质 B个体的行为特点 C人际网络D生活和工作的条件 E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和环境条件9.(单选)预防保健目的消极方面表现不包括A减少疾病罹患、伤害及残障 B降低整体罹患率及病死率C减少早发性死亡 D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10.(单选)下列哪项不是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A生物因素 B社会地位 C个人卫生习惯 D预防接种 E医疗体系11.(单选)在促进社区全体居民健康的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A以健康为中心 B以人群为对象 C以需求为导向 D多部门合作 E以上都是12.(单选)预防医学是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13.(单选)物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按照有害物质的性质分为A空气、水、土壤、食物 B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环境因素C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建筑环境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E生活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14.(单选)下列不属于健康危险因素的是A喜食腌制食品 B经常食用油炸食品 C高血压家族史 D适量运动 E大量饮酒15.(单选)生态健康模式是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16.(单选)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17.(单选)对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阐述最准确的是A临床环境下的第三级预防服务 B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服务C临床环境下的常规治疗服务 D临床环境下的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的结合E由公共卫生人员负责执行18.(单选)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对象是A患者 B健康者 C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 D病人和无症状“患者”E健康者和亚健康者19.(单选)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要根据既往的资料进行评价,这些资料包括A吸烟史 B疾病史 C体格检查 D家族史 E以上均是20.(单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不包括A以健康为中心 B以人群为对象 C多部门合作 D以供给为导向 E人人参与21.(单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几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A.1次B.2次C.3次D.4次E.6次22.(单选)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服务要求描述错误的是A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B预约5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C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D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E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23.(单选)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A.100种B.105种C.110种D.115种E.132种24.(单选)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A病因明确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25.(单选)下列关于职业病的特点论述错误的是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可消除和减少发病 B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C长期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即可发病D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很少只有单个病例出现E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26.(单选)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卫生监督所D卫生行政部门 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27.(单选)预防医学的对象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8.(单选)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非常丰富,下面哪项不是其体系A流行病学 B康复医学 C环境卫生学 D社会医学 E卫生管理学29.(单选)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具有比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30.(多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医学的发展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31.(单选)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A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以及自我检查B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 C做好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D切断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E保护环境,防止污染32.(单选)疾病类型不同,三级预防策略有所不同。
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医学:是研究预防与治疗疾病、维护与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
2、社会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3、社会属性:是人群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4、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即身体无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
5、社会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等。
二、填空1、医学的基本任务: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2、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群。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有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
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和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社会医学的核心内容有社会医学诊断、社会病因分析和社会医学处方。
5、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四个部分。
6、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的是法国医生儒勒.盖林,社会医学的发源地是德国。
7、社会医学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三、简答题1、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向哪四个方面扩大。
答:(1)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2)从生理扩大到心理(3)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4)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2、简述三次卫生革命。
答: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我国目前处于卫生革命的交叉阶段,即第一次卫生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第二次卫生革命任务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
3、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第一章绪论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道德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核心: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变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康教育+环境因素+行政手段)健康促进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核心策略:社会动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1.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2.健康教育是基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健康促进是最终目标4.健康教育必须有环境,政策的支持,才能逐步向健康促进发展5.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是人群自觉采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部门事业;健康促进是提供支持性环境,具有约束性,全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社会系统工程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教育者,咨询者,组织管理者,协调者,代言者,研究者第二章健康与健康危险因素健康测量(health measurement):将抽象的健康概念及有关健康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按照一定规则,依据被测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及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BMI正常值为18.5-24社会支持:社会各方面包括家人、朋友等给予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
常用评估工具有:Sarason 等编制的社会支持问卷(the social supportquestionnaire,SSQ)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性质: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角度维护和促进健康。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更注重人的社会属性而不单纯是生物属性。
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2.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3.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社会医学的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西方国家社会医学的创立与发展:P6 选择题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7 里面内容要看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医学的性质与任务一、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第二节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2.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第三节社会医学的发展一、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二、我国传统医学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四节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一、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第二章医学模式第一节医学模式的概念一、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练习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1级预防属于()。
[单选题] *A、定期预防B、临床前期预防C、临床预防D、临床后期预防E、病因预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预防医学概述,里面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属于病因预防。
教材P49。
2、关于三级预防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第二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B、第一级预防指做好“三早”预防工作C、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应当施行第一级预防D、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E、计划免疫属于第一级预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措施两大类。
前者包括疾病防制策略及政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改革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后者主要措施有免疫接种、卫生立法、消除环境中有害因素等。
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和伤残;对丧失劳动力和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
3、哪种乙类传染病需要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单选题] *A、伤寒B、流行性脑炎C、病毒性肝炎D、肺炭疽(正确答案)E、百日咳答案解析:肺炭疽属于乙类传染病需要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4、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单选题] *A、以利用程度为导向(正确答案)B、以人群为对象C、以健康为中心D、多部门合作E、以需求为导向答案解析: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
5、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种疾病是甲类传染病()。
[单选题] *A、鼠疫(正确答案)B、非典型肺炎C、高致病性禽流感D、伤寒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答案解析:霍乱和鼠疫属于甲类传染病。
6、下列属于第三级预防策略的是()。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因素2.自然科学3.地方病4.慢性非传染性5.人人享有卫生保健6.盖林二、多选题1. C2. D3. A4. C三、名词解释: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四、简答题:1.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极医学面临着主要的卫生问题。
4)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果的方法。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
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
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入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或1) 社会医学研究研究影响因素、卫生状况、社会卫生措施;2) 社会医学教育3) 社会医学实践:社区医学实践和医学领域的社会医学咨询。
五、论述题1. 通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你今后从事的卫生工作将会起到什么样的理论指导作用?答题要点:(1)社会医学的概念;(2)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3)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护理专科授课系(部):基础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护理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为使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岗位要求,我们本着“遵循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加强人文教育的理念。
依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们按照“讲习结合”的思路设计课程,边教、边学、边练,使其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阐述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2)掌握预防医学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3)有效和扎实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4)说出环境污染及公害的概念,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表现,环境污染的防制对策;(5)知晓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有初步运用预防医学基本理论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设计与要求1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课程教学设计1.教师基本要求:无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无3.教学评价、考核要求《预防医学》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课。
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考核、期末考试二部分。
平时考核满分为IOO分,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满分为10。
分,占总评成绩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