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张衡传原文翻译

高中语文 张衡传原文翻译

高中语文  张衡传原文翻译
高中语文  张衡传原文翻译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版)。(-),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遂:于是。

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五经:汉武帝时将《》《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于:比。

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

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年-年)。

连辟公府不就:连,屡次。辟,(被)召请(去做官)。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日久,时间长。

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

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逾侈:过度奢侈。

乃:于是,就。

拟:模仿。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

《二京赋》:指《西京赋》《东京赋》。

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

以:连词。

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

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

乃:才。

邓骘(zhi):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

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奇:奇特,少有的。累召:多次召请。应:接受。

机巧:设计制造机械的技艺。巧,技巧技艺。

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

阴阳:指日月运行规律。

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

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

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

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

拜:任命,授给官职。

郎中:官名。

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

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

遂乃:于是就。

研核:研究考验。

阴阳: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

妙尽:精妙地研究透了。

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正:道理。

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

《灵宪》:一部历法书。

《算罔》:一部算术书。

详明:详悉明确。

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复:又。

当世,指权臣大官。

辄:常常,总是。

积年:多年。徙:指调动官职。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自;自从,表时间。

阳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公元--)。

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以:用。

员径八尺: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

尊:同“樽”,古代盛酒器。

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

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

都柱:大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傍,同“旁”,旁边。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龙,指龙形的机件。首,头。

下有蟾蜍(chánchú),张口承之:下,指龙首下面。蟾

牙机巧制: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

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

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地动,地震。则,就。振,振动。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机发:机件拨动。

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

发机:拨动了机件。

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

验之以事,即以事验之:验,检验,验证。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在,可译为“在……中”。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尝,曾经,曾有一次。而,可是。

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

至:指来到京师。

果:果然。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

于是皆服其妙:其,它,代候风地动仪。妙,巧妙,神奇。

乃:便。

地动:地震。

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

时:当时。损:腐败。因:于是。

迁:升迁。

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

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

左右:身边。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尝,曾经。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

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谗:毁谤。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时,当时。国王,即河间王刘政。典宪,制度法令。

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

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员初到任。治威严,树立威信。治,整治。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知,暗中察知。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hái)骨: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卒:死。

《张衡传》教案

【目标】

1.了解张衡生平及其成就;

2.掌握文中相关文言知识;

3.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立志成才。

【重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地震预测与地动仪引出张衡,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2.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3.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4.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

5.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6.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7.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2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3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三、合作探究

1.张衡凭什么名垂青史?

明确: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德才兼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张衡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体现在科学著作与科学发明两个方面。

3.人物传记的写作有何特点?在本文有何体现?

明确: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本文写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上的突出贡献,强调了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其间穿插了对其为人品格的评价。全文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4.写作特点。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3)因

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4.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⑥史汉:《史记》《汉书》。

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京师(京城)

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

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1.熟读课文,熟记相关常识;

2.笔译全文。

附:板书设计

张衡传

范晔

品格文才

科学成就全才

政治才干

2020高中语文 2.4张衡传 鲁人版必修2

2.4 张衡传教案(07版鲁人必修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3、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楚辞?九章》:“孰知余之从容。”王逸注:“从容,举动也。”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淡静,淡泊娴静。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11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14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15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辟,征召。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 (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三)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 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 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ng)也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张衡传》 1.①sh4o②h4o③l7i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高中语文 3张衡传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13 张衡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善属.文(shǔ)连辟.公府(bì) 莫不逾侈.(chǐ) B.精思傅.会(fù)邓骘.将军(zhì) 璇.机之正(xuán) C.首衔.铜丸(xián)合契.若神(qì) 上下肃.然(shù) D.积年不徙.(xǐ)中有都.柱(dōu) 河间相.(xiànɡ) 思路解析:A项,“属”应读“zhǔ”。C项,“肃”应读“sù”。D项,“都”应读“dū”。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C.其牙机 ..巧制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思路解析:D项,“政理”应为“政治清明”。 答案:D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思路解析:A、B、C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4~9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 ..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 ..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 ..》作《二京 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承.平日久承:连续。 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辄:总是。 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打开。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地里。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C项,“发”应为“拨动”的意思。 答案:C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 ..俗人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 C.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 D.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 思路解析:A项,“交接”与现代汉语相同,都有“交往、接触”的意思。B项,“特征”在文中不是一个词,而是各自成词,“特”是“特地”,“征”是“征召”。C项,“方面”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方向”。D项,“下车”在文中指“官吏初到任”。B、C、D三项均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不同。 答案:A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着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4.13《张衡传》(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张衡传》同步练习(附答案)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A.属()文邓骘() B.逾侈()璇()玑 C.驿()站河间相() D.骸()骨蟾()蜍()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

第13课张衡传 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课内素材 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 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

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同时,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且有毅力,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运用角度]“品格”“毅力”“理想”等。 ⊙运用示例 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里。这,就是成功了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 成功! 只要说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早1 700多年的地动仪。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 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在他开始制作候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其实,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

(完整word版)张衡传逐字逐句翻译高中语文必修打印版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衡少(年轻)善(擅长)属(写)文,游于三辅,因(趁机)入京师,观(同“游”)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没有骄傲自大。)。常(平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去),连(屡次)辟(召)公府不就(任职)(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衡乃(于是)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用)以(来)讽谏(讽喻规劝)(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结构布局),十年乃成(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奇(以…为奇)其才,累(屡次)召(征召)不应。(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术数方面的),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两次)迁为太史令(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验)阴阳,妙(精妙)尽(指算透)璇玑之正(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妙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不趋附)当世(当时的权贵),所居之官辄(就)积年(多年)不徙(升迁)。自去史职,五载复还。((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枢纽)发(拨动)机(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接住)之((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传记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预习】 自主翻译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一个新的单元,进入一个新单元我们应该先干嘛? 翻开课文55页,打开单元导读。 告诉老师,第四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人物传记)好,那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人物传记都是选自哪里的?《史记》《汉书》,这些传记的主人公都干了些什么,能让后人为他们写传?要么政绩突出,要么品德高尚,或者是文学才干名垂青史,才能使后人景仰、追慕,为他写传。 单元导读还告诉我们,要如何学习这些作品呢?(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 要注意什么?这些传记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和韵味。 那我们今天呢,就以《张衡传》为第四单元开篇。 二、人物简介(3分钟)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案范文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案范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张衡传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张衡传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然而(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衡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

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

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张衡传》课文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 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 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 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 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张衡传》教学设计 2、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 理解古代专有名词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朱翠芝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2、学习难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知识链接]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篇。 (二)张衡简介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最知己的朋友崔瑗曾说他“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这种概括和全面的赞誉并不过分。 据历史记载和留存下来的作品来看,他在文学方面实在是有很高的水平又异常勤奋。他善于写诗、赋、文、铭、赞、诰、诔、书、疏等各体韵散文辞,尤其他写的诗、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继承了西汉以来的传统,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使他成为两汉文学中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家。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人教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3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张衡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张衡传教案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_、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

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_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县写游学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学习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

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下面一起来学习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四《张衡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