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酒精性肝病的有关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为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之一。
长期大量酗酒者据统计有10%~20%发生此类损伤。
发病机制肝是酒精代谢、降解的主要场所。
酒精是以乙醇对肝直接毒性作用为基础。
1.NADH/NAD+比值增高乙醇氧化脱氢过程留下过多的还原型辅酶Ⅰ(NADH),使得NADH/NAD+比值增高,进而引起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和甘油三脂合成上升。
2.乙醛和自由基的损害作用乙醛是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毒性作用。
自由基是酒精在肝细胞微粒体氧化系统的作用下产生的。
二者均可损伤肝细胞的膜系统,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3.刺激贮脂细胞产生胶原此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
4.乙醇的肝损害作用乙醇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内微管、线粒体的功能和膜的流动性,影响蛋白质输出和脂肪代谢等,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的重要基础。
病理变化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三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或先后移行。
一般认为脂肪肝在先,或经过酒精性肝炎再演变为肝硬化,或直接演变为肝硬化。
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 tis)时肝细胞内常出现Mallory小体。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酒精对肝脏损伤的分子机制与预防措施Ⅰ. 介绍酒精滥用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问题,其长期和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些不良影响中,肝脏受到了最严重的损害。
本文将探讨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Ⅱ.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机制1. 氧化应激和氧自由基产生长期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肝脏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氧化应激反应。
这会破坏细胞膜、DNA和细胞器,并抑制抗氧化系统的功能。
2. 肝毒性代谢产物生成酒精在肝脏中被代谢为乙醛和乙酸等代谢产物。
其中乙醛具有高度毒性,并能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乙酸还可导致pH值下降,进一步侵害肝功能。
3. 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酒精摄入可能导致内质网应激,引起蛋白质不正确折叠和氧自由基产生。
这些反应会激活细胞凋亡途径,导致肝细胞死亡。
4. 炎症反应和纤维化酒精摄入可引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alpha和白细胞介素-6。
这些炎症因子刺激了肝脏内的星形细胞,促进了纤维组织生成,最终导致肝纤维化。
Ⅲ. 预防措施1. 戒酒或限制饮酒量首要的预防策略是戒除酒精或限制其摄入量。
通过有效控制饮酒习惯可以降低对肝脏造成的进一步损害。
2. 健康饮食和锻炼均衡、富含营养的饮食以及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肝功能。
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是肝脏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3. 补充抗氧化剂酒精摄入导致氧化应激,因此补充适量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肝脏损伤。
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可以增强抗氧化系统的功能。
4.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损伤风险。
5. 避免其他毒物暴露同时还应避免与其他毒物同时暴露。
例如,长期使用非处方药物和滥用药物会增加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6. 定期进行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监测肝功能。
了解早期损害迹象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是关键。
Ⅳ. 结论酒精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的分子机制复杂多样,包括氧化应激、肝毒性代谢产物生成、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一般来说,人喝的酒越多越多,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就越大。
然而,长期饮酒的人并不一定会有肝病,酒精性肝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肥胖等。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酒精性肝病非常有帮助。
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很多人的基因无法处理酒精,这增加了酒精性肝病的风险。
2、营养不良:不良的饮食或营养不良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展。
慢性和重度酗酒者经常忽视饮食,营养不良,这会进一步加剧肝脏疾病的发展。
3、肥胖:肥胖使人们更容易受到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也是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酗酒与肥胖之间也存在联系。
4、其他因素:肝脏中铁元素的积累,也会增加酒精引起肝脏损害的风险。
当人们患有血色素沉着症(导致吸收过多铁的遗传性疾病)或摄入过多铁元素时,铁可能会在体内积聚。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治疗酒精性肝病? 1、戒酒 如果肝脏不健康,可以做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饮酒。
仅减少酒精摄入是不够的,因为即使少量酒精仍然需要肝脏工作,并可能增加肝脏疤痕。
能为肝脏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在发现患有任何肝病后立即停止饮酒。
2、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意味着,如果是吸烟者,不要再吸烟,如果超重的话,最好减肥。
除了过量饮酒之外,肥胖是导致肝病的主要原因,而香烟含有会增加肝脏不健康状态的毒素。
除了停止使用酒精之外,改善这些状况将使肝脏的健康状况更好。
3、注意饮食 健康的饮食可以使肝脏更健康。
如果不吃加工食品,糖和饱和脂肪时,肝脏就不必过多地过滤掉这些不健康食品,没有那么大的负担。
由于患有酒精性肝病的人经常患有营养缺乏症,因此补充营养很重要,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使肝脏更健康。
4、肝移植 患有肝衰竭会导致肝脏停止运作,这可能是晚期酒精性肝病的结果,而肝移植是治疗的唯一选择,通常只有在手术前戒酒半年到一年的人,和其他器官系统足够健康的人才能进行肝移植。
肝移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移植后给予抗排斥药会增加发生严重感染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影响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影响酒精性肝病(ALD)的相关因素。
方法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ALD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分析236例ALD 的临床资料。
结果该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率高,症状好转后大部分患者再次酗酒,低收入嗜酒者肝硬化发病率高,而公司及机关人员、富裕家庭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
结论酒精已经成为我国肝病的常见病因,饮酒方式、职业、经济状况和ALD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肝脏疾病;酒精;饮酒酒精性肝病(AL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及社交方式的改变,A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ALD检出率为4.3%,酒精性肝硬化为0.68%,酒精性肝炎为1.51%,酒精性脂肪肝为0.94%,轻症ALD为1.21%。
为探讨影响ALD的有关因素,现将我疗区确诊的236例ALD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0年3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ALD 236例,诊断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其中男230例,女6例,年龄20~71岁,平均34.8岁,30~50岁为好发年龄。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我国的法定公众长假内无明显发病例数增加。
酗酒史4~49年,乙醇摄入量50~500 g/d,132例患者主要饮用产自本地、浓度50%~60%的廉价白酒,其余主要饮用各式白酒和啤酒。
无固定职业、农民73例,企业工人23例,公司职员62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69例,其他职业9例。
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42例,大学94例。
饮酒频率3次/d 91例,2次/d 84例,1次/d 61例。
吸烟139例,赌博15例,吸毒史3例。
2 结果2.1 发病情况轻症ALD 53例(22.46%),酒精性脂肪肝133例(56.36%),酒精性肝炎5例(2.12%),酒精性肝硬化45例(19.06%)。
酒精性肝病是怎么得的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各种肝脏相关的疾病,比如酒精性肝病,就是由于一些人长期饮酒所致。
而随着我国在葡萄酒方面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临床上出现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也在逐年上升。
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来说,这种疾病的出现并不是短时间导致的,往往是由于长期大量或者无节制的饮酒所引起,而酒精性肝病对患者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除了长期或者无节制饮酒,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酒精性肝病的发生,比如长期熬夜的人群、性别因素、遗传因素以及营养状态等,但整体来说这种疾病的发作还是以饮酒原因为主,因此在生活中及时戒酒,可以有效避免酒精性肝病对肝脏造成的进一步损伤。
酒精性肝病虽说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在出现这种疾病之后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酒精性肝病进一步发展的话,可能会转变成肝硬化或者肝癌,并且还可能会导致出现其他多种并发症,像动脉硬化及脑梗塞等,这些都会对身体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为了让大家做好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就有必要详细了解酒精性肝病产生的原因,通过疑惑的解答,才能清楚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降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概率。
一、不良酗酒习惯当前一些年轻人由于上班时压力大,下班时间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去释放压力,其中和朋友一起饮酒是最为常见的释放压力方式,而在饮酒时,有些人也会慢慢出现酗酒的习惯。
酒精会对我们人体内的肝细胞造成显著的破坏,酒精在对肝细胞产生破坏的初期,就会让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并随着造成肝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从而使肝功能出现异常。
而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及转氨酶等相关指标的升高,因此来说,酒精性肝病对人体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长期大量饮酒,或存在不良的酗酒习惯,就容易导致出现肝硬化,严重的话还会发展为肝癌。
有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每天的饮酒量在160g左右,那么其在连续饮酒的五年之后,就有很大的概率患有酒精性肝病,而同样饮酒量的情况下,如果连续饮酒20年,就有很大概率出现肝硬化。
酒精肝是怎么造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面对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酒精成为人们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
但是,长期酗酒则会对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尤其是不规律的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酒精肝疾病产生。
即便是偶尔性的过量饮酒,同样会导致酒精肝。
据统计,我国当前酒精肝患病率达到了 4.34%,其中男女酒精肝患病比率为8:1,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长期酗酒导致。
不同类型的酒中酒精含量不同,进入人体后只有10%的酒精从肠胃中排出,90%的酒精则会留在肝脏中代谢。
酒精的主要成分以乙醇为主,进入肝细胞后逐渐氧化成乙醛。
无论是乙醛还是乙醇,都会带给肝细胞强烈的刺激作用,产生毒素,影响到肝细胞对脂肪酸分解和代谢,肝脏中脂肪过量沉积,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肝问题愈加严重,威胁到身体健康。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只要平时不喝,即便是在重要场合多喝点也无伤大雅,不会对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通过长期研究了解到,如果两周内有过量饮酒史,则会对肝脏带来损伤,男性肝脏的酒精承受力大概为48g/d,女性可以承受的酒精量更少。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对于酒精的肝毒性更加敏感,少剂量、短期的饮酒则会患上酒精肝。
女性胃肠道中的乙醇脱氢酶能力要远远低于男性,较之男性更容易患上酒精肝。
所以,很多女性停止饮酒后,仍然可能从酒精肝转变为肝硬化。
汉族人群酒精肝患者,容易患上基因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有别于西方国家,这一种族特性也是我国人群酒精肝发病率要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个体的酒精耐受力不同,也并非是所有饮酒者都会患上酒精肝,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群,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同样会出现显著差异。
近些年来,我国的酒精肝发病几率逐步上升,很大程度上与人们营养不良相关联。
如果维生素A或是维生素E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加剧,尤其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能进一步加快酒精肝进展,饱和脂肪酸对于酒精肝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哪些因素会影响肝脏的酒精代谢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饮酒是一种常见的社交和娱乐方式。
然而,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依靠肝脏进行代谢。
肝脏的酒精代谢功能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这一功能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基因差异是影响肝脏酒精代谢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体内参与酒精代谢的关键酶主要有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
这两种酶的基因多态性会导致个体之间酒精代谢能力的差异。
有些人天生具有高效的酒精代谢酶,能够快速将酒精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排出体外;而另一些人则由于酶的活性较低,酒精代谢速度较慢,更容易受到酒精的损害。
年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年轻人的肝脏通常功能较为强大,代谢酒精的能力相对较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功能会逐渐下降,包括肝细胞的数量减少、肝功能减退等。
这意味着老年人在饮酒后,肝脏处理酒精的能力会减弱,酒精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危害也更大。
性别对肝脏的酒精代谢功能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女性的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比男性弱。
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水分含量相对较少,而酒精在体内的分布与水分含量有关。
同样的饮酒量,女性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会更高,肝脏的代谢负担也更重。
饮食习惯同样会对肝脏的酒精代谢功能产生作用。
长期不均衡的饮食,如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脂肪肝等肝脏疾病,从而影响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包括对酒精的代谢。
此外,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B 族、锌等,也会影响肝脏中酶的活性,进而降低酒精代谢的效率。
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患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受到损害,酒精代谢能力必然会大幅下降。
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影响酒精的代谢。
饮酒习惯和饮酒量对肝脏的酒精代谢功能影响巨大。
频繁大量饮酒会使肝脏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酒精性肝病是一种由长期饮酒过量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肝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中医在治疗和防治酒精性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就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一、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主要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三种类型。
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 酒精直接毒害肝细胞酒精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抑制代谢功能,造成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 酒精代谢产物引起氧化应激酒精代谢产物如乙醛和酰胺酸会累积在肝脏中,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使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炎。
3. 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肝纤维化酒精摄入会激活多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促进肝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沉积,造成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
二、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化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防治方法:1. 清热燥湿法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多数由于湿热蕴结,故常采用清热燥湿法治疗。
常用草药如黄芩、黄连、栀子、赤芍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胆的功效。
2. 脾胃调养法中医强调调理脾胃,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常用草药如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等,具有健脾补气、和胃调中的作用。
3. 肝气疏通法酒精性肝病往往伴有肝郁气滞情况,中医采用肝气疏通法调理肝气。
常用草药如柴胡、郁金、青皮、枳壳等,具有舒肝理气、解郁定痛的功效。
4. 肝肾补益法肝肾是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脏腑,中医采用肝肾补益法来提高肝肾功能。
常用草药如何首乌、枸杞子、山药、桑寄生等,具有滋养肝肾、强健脏腑的作用。
总之,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化治疗,并在病人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
此外,中医强调病人的自我调养和戒酒戒烟,避免饮酒过量,以促进康复。
结语本文讨论了中医对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了解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酒精性肝病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讨论。
一、酒精性肝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病。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乙醛、自由基等,这些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肝细胞损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2. 脂肪变性:长期饮酒可导致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内积累,形成脂肪肝。
3. 肝纤维化: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促使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二、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1. 腹部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
2. 黄疸、尿色深、皮肤瘙痒等。
3. 肝肿大、压痛等。
4. 肝硬化、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酒精性肝病主要依靠以下方法:1. 历史询问:了解患者饮酒史、家族史等。
2. 体征检查:肝脏肿大、压痛等。
3. 实验室检查:肝酶水平升高、脂肪肝、肝纤维化等。
4. 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
三、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1. 预防:(1)控制饮酒: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饮酒,特别是避免过量饮酒。
(2)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
(3)早期发现: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酒精性肝病。
2. 治疗:(1)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首要任务。
(2)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情,采用保肝、抗炎、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晚期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总之,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酒精性肝病发病风险因素发布时间:2023-06-28T12:06:48.83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月2期作者:刘孟奇于泓洋鲍秀琦通讯作者[导读]酒精性肝病发病风险因素刘孟奇于泓洋鲍秀琦通讯作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近年来,酒精性肝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已成为导致肝功能损害的第2位病因。
本文主要从以往的文章报道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肝病我们称之为酒精性肝病(ALD)。
酒精性肝病(ALD)已经成为是全球范围内最普遍的慢性肝病类型,受到广泛关注。
ALD可以从酒精性脂肪肝(AFL)逐渐发展至到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其特征是肝脏炎症。
最终会导致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者发展至肝细胞癌(HCC)。
此外,部分严重患有ASH(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患者可导致酒精性肝炎,这是ALD的一种急性临床表现,与肝功能衰竭和高死亡率有关。
因此,本文将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ALD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进行探讨。
导致ALD的风险因素人一生中摄入的饮酒量是导致ALD发病最密切的因素之一。
经多项研究汇总后分析发现,适量饮酒(25克/天,相当于两至三杯酒)会明显提高患肝硬化的风险[1]。
独立于酒精摄入的绝对水平,酒水的种类与饮酒的方式也会使ALD的患病率有所差异。
例如,饮用红葡萄酒人群的患病风险可能会低于饮用其他酒水的人群[2]。
这是红葡萄酒自身的原因,还是因为多种混合的保护性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目前尚未可知。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酒精相关性肝病的预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生物界已知的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将酒精的有害作用增强,增加了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
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中铁沉积的增加与4-羟基2-壬烯醛(HNE)蛋白加合物的表达呈正相关,反映了氧化应激的增加。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胃内灌注模型结果表明,铁的“二次打击”促进了周围静脉纤维化到桥接纤维化。
影响酒精性肝病的有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酒精性肝病(ALD)的有关因素。
方法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ALD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分析196例ALD的临床资料。
结果该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率高,症状好转后大部分患者再次酗酒,低收入嗜酒者肝硬化发病率高,而公司及机关人员、富裕家庭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
结论酒精已经成为我国肝病的常见病因,饮酒方式、职业、经济状况和ALD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肝疾病,酒精;饮酒
酒精性肝病(AL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及社交方式的改变,A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ALD检出率为4.3%,酒精性肝硬化为0.68%,酒精性肝炎为1.51%,酒精性脂肪肝为0.94%,轻症ALD为1.21%。
为探讨影响ALD的有关因素,现将我院确诊的196例ALD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8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ALD 196例,诊断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其中男194例,女2例,年龄20~71岁,平均34.8岁,30~50岁为好发年龄。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我国的法定公众长假内无明显发病例数增加。
酗酒史4~49年,饮酒量30~500g/d,112例患者主要饮用产自本地、浓度20%~30%的廉价白酒,其余主要饮用各式白酒和啤酒。
无固定职业、农民29例,渔民24例,企业工
人23例,公司职员62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9例,其他职业9例。
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22例,大学74例。
饮酒频率3次/d 51例,2次/d 74例,1次/d 71例。
吸烟137例,赌博19例,吸毒史2例。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轻症ALD 43例(21.94%),酒精性脂肪肝119例(60.71%),酒精性肝炎2例(1.02%),酒精性肝硬化32例(16.33%)。
体力劳动和低收入者患酒精性肝硬化的比例较非体力劳动和高收入者高。
机关工作人员及文职人员患脂肪肝94例,而其中体检发现酒精性脂肪肝81例,占脂肪肝患者的68.08%,此类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且常伴随有肥胖,明显超重,腹围增大。
有习惯上午饮酒的51例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24例(47.06%),大部分ALD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再次酗酒,不同职业的发病情况见表1。
肝炎病毒感染:HBsAg阳性32例,HBeAg阳性22例,抗-HCV阳性2例。
表1 不同职业在各型ALD的发病情况 (略)
2.2 受教育程度与患病情况
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发病率无关,在嗜酒者中高中以下文化者的饮酒量80~500g/d,大学文化者饮酒量30~350g/d,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普遍饮酒量较大,饮酒频率高,且半数以上患者饮酒时间超过4h/d,饮酒时间与饮酒量有关。
大学文化者患酒精性肝硬化2例,高中文化以下者30例。
3 讨论
ALD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病因[2],ALD
的发生与饮酒量和年限有关,并且与饮酒量成正比。
饮酒80~150g/d,持续5年以上可发生肝损害,而饮酒40~60g/d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性会升高6倍;饮酒60~80g/d危险性增加16倍;饮酒210g/d,22年后50%发生肝硬化[3]。
不同的个体对酒精的反应程度不同,人类对酒精存在个体差异,女性较男性更易产生肝损害,且临床症状更严重,本次分析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主要是男性饮酒人数多于女性,而女性的饮酒方式通常和男性有所不同,大多数女性是间歇饮酒,饮酒成瘾者少,相对肝硬化而言女性更容易患其他类型的ALD。
中青年是好发年龄,无固定职业和低收入者、体力劳动者易患肝硬化,这与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活动有关。
营养摄入不足是发病的另一个因素,在这些酒瘾者中,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食物摄入较少,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低,营养结构严重不均衡,并且经常空腹饮酒。
在充足的营养条件下,适当的饮酒量不会引起肝损害,但超过酒精中毒的临界值,膳食调节将无保护作用。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防止ALD的发生,营养充足者易患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酒精性肝炎发病率较低。
男性发病率高明显与酒瘾有关,酒瘾是发生ALD的基础,酒瘾者比单次、间断的酗酒更易患病,重视对酒依赖者的研究和干预是减少发生ALD的重要手段。
酒精摄入的方式和种类在ALD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空腹饮酒发生肝病的危险性高,单纯饮啤酒等有色酒患ALD的危险性相对较低,空腹饮酒时,乙醇的胃肠道首过代谢增加,对内毒素的渗透性增加,酒精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增加对肝损害[4],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引起的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