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对肝脏毒性作用
慢性酒精中毒时,乙醛毒性作用具有决定意义,它比乙醇本身对肝细胞和其它脏器具有更大毒性,是造成慢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
1、内毒素对肝细胞的损伤 Kupffer细胞是酒精性肝病炎症和产生纤维化的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 Kupffer细胞被破坏后,摄入乙醇则不再诱导肝脏的脂肪变或炎症,乙醇本身并不能激活Kupffer细胞,但能使肝脏对内毒素等其它刺激的反应增强。 内毒素可能是嗜酒体内激活Kupffer细胞的重要介质。长期摄入酒精者肠道的通透性可能增加,从而诱导低水平的内毒素血症,并诱导Kupffer细胞大量释放超氧化物和细胞因子,继而产生对肝脏损伤
3、酒精性肝纤维化 重度嗜酒者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及肝窦周纤维增生,重者延至汇管区,局部空泡,肝小叶结构完整 网状纤维增生部分胶原化,以至发展到肝内星芒状纤维化,汇管区改变轻 4、酒精性肝硬化 假小叶形成,汇管区无明显炎症反应 肝功不同程度改变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 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脂肪肝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对人体消化、神经等系统都有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肝脏有直接毒害作用,引起肝脏一系列病变,通常为酒精性肝病。
病因
1、饮酒量与持续时间 2、营养因素 3、肝炎病毒 4、遗传因素
饮酒量与持续时间
酒精性肝病的损害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和方式有密切关系。 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危害大,但一次大量饮酒比一日饮酒危害性更大,一般认为男性日平均饮酒折合乙醇量≥40克,女性≥20克,连续5年或2周内有大于80克/天的大量饮酒史即可发病。 乙醇计算公式:g=饮酒量(ml)x酒精含量(﹪)x0.8(乙醇比重) 酒精摄入平均安全阈值因性别而异。 女性较男性更易产生酒精性肝损害,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性胃肠道乙醇脱氢酶活性高于女性,酒精在胃肠道的代谢女性较男性低,因而女性血液中酒精浓度偏高,使得酒精性肝病易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