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肥皂泡》课文原文与课文原文1、《肥皂泡》课文原文与课文原文[-video vids=h0844qanqn3]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
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冰心,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桥》教学设计及课文原文孙欣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前鼻韵母an、en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1.学会韵母an、en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肥皂泡》教学设计5篇《肥皂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粘、稠、薄、颤、巍、揉、渡、巅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
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肥皂泡》课文一、课文原文。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母亲总教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
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下。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它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二、生字词。
1. 生字。
- 廊(láng):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
如“走廊”。
- 和(huò)弄:搅拌。
文中是将碎肥皂与水搅拌使其溶化。
- 若(ruò):如果,假如。
- 娇(jiāo):美好可爱。
如“娇软”。
- 颤(chàn):物体振动。
文中“颤巍巍”形容肥皂泡在空中晃动的样子。
- 巍(wēi):高大。
- 巅(diān):山顶。
如“山巅”。
2. 词语。
- 肥皂泡: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是用肥皂液吹出的泡泡。
- 黏稠:液体浓度高,有黏性,不易流动。
肥皂泡制作方法1. 准备工具和材料肥皂泡制作工具包括一个泡泡棒,一个小杯子,一把勺子,一瓶洗洁精和一些水。
材料除了洗洁精和水外,也可以加入一些甘油、糖浆或玉米淀粉等材料,以增加泡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倒入洗洁精和水将小杯子倒过来,放在一盆水中,将水深度调整到小杯子的边缘,然后将洗洁精慢慢倒入小杯子中,约占小杯子的1/3或1/4左右。
3. 搅拌混合用勺子轻轻搅拌洗洁精和水,直到它们完全混合在一起。
如果需要添加其他材料,也可以在这时候加入,然后再搅拌均匀。
4. 调整泡泡的稠度如果泡泡液太浓稠,那么泡泡很难出来;如果泡泡液太稀,那么泡泡会很快破裂。
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加入水或洗洁精,来调整泡泡液的稠度。
5. 浸泡泡泡棒将泡泡棒浸泡在泡泡液中,用勺子或手指将泡泡液涂抹在泡泡棒上。
6. 吹泡泡用泡泡棒吹泡泡,可以吹出各种大小、形状和颜色的泡泡,在太阳下玩得非常愉快。
7. 存储泡泡液如果存储泡泡液,需要将其放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水分蒸发和空气污染,影响泡泡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泡泡液中含有洗洁精等成分,所以长期存储也会影响质量,最好在每次使用前重新制作。
小贴士:1. 如果泡泡过快破裂,可以加入糖浆或玉米淀粉等增稠剂来增加泡泡液的黏度,从而提高泡泡的持久性。
2. 天气热,湿度高时,泡泡液比较容易破裂;天气冷,干燥时,泡泡液比较易形成稳定的泡泡。
因此,需要根据气候条件和泡泡液的配方,来调整泡泡的稠度和形成的泡泡的稳定性。
3. 在泡泡棒上的泡泡液不能太多,否则出来的泡泡不容易飞起来;泡泡液也不能太少,否则泡泡不容易形成。
所以要注意掌握好泡泡液的用量。
肥皂泡的原理
肥皂泡的原理是基于表面张力和空气的作用机制。
肥皂是由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分子组成的,其中一部分分子能溶于水,形成亲水的头部,另一部分则对水具有疏水性, 形成疏水的尾巴。
在水中,肥皂分子聚集形成微小的结构,称为胶束。
这是因为水对亲水性的头部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得这些分子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并将尾部暴露在水面上。
当肥皂溶液被吹入空气中,封闭在溶液中的空气泡开始形成。
由于溶液表面的肥皂分子被拉到图层较薄的位置,使得外部和内部的液体分子之间的力相对较小,导致表面张力降低。
随着空气泡的继续形成和聚集,表面张力进一步降低。
在一定的条件下,空气泡形成了完整的球状结构,周围被肥皂分子所包裹。
这是因为空气泡内外的肥皂分子会相互作用,使得泡膜层稳定。
此时,泡膜内外的压力相等,形成稳定的肥皂泡。
当肥皂泡受到外界的挤压或其泡膜破裂时,泡内的水分子和肥皂分子会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迅速流回到破裂的部位,尽可能地减小曝露在空气中的液体表面积。
这也是肥皂泡破裂时产生"爆炸"声的原因。
总结起来,肥皂泡形成的原理是基于肥皂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
性特征以及表面张力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分子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过程,肥皂泡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并保持稳定。
肥皂泡的形成原理
肥皂泡的形成原理与肥皂分子的结构和表面张力有关。
肥皂是由一种叫作表面活性剂的化合物组成,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就是肥皂分子。
肥皂分子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组成。
亲水头部喜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尾部则喜欢与其他非极性物质相互作用,如油和污垢。
当肥皂溶解在水中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肥皂分子排列成一层层的薄膜,即肥皂泡的表面。
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肥皂溶解:将肥皂放入水中,因为肥皂分子的亲水头部与水分子结合,所以肥皂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水中。
2. 表面张力降低:肥皂分子在水中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越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液体的表面越难形成膜状。
肥皂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可以更容易地组成薄膜。
3. 薄膜形成:肥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薄膜被称为肥皂泡。
在薄膜内部,肥皂分子的亲水头部朝向水,疏水尾部朝外,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个封闭的空间就是肥皂泡的内部。
4. 肥皂泡稳定:肥皂泡的稳定性取决于薄膜的厚度和薄膜内外液体之间的压力差。
薄膜足够薄,表面张力足够小,使得肥皂泡可以保持稳定。
总结起来,肥皂泡的形成原理是由肥皂分子的表面活性剂作用,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薄膜,从而使得肥皂泡能够保持稳定。
肥皂泡的原理肥皂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当我们用肥皂水吹出来的泡泡在空中飘荡时,总是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
那么,肥皂泡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肥皂泡能够存在并且如此美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肥皂泡的原理。
首先,肥皂泡的形成离不开肥皂分子的作用。
肥皂分子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结构中既有亲水性(亲水基),又有疏水性(疏水基)。
当肥皂溶解在水中时,亲水基与水分子结合,疏水基则朝向水面。
这样,肥皂分子就形成了一个薄膜,这个薄膜的内部是疏水基,外部是亲水基。
当我们用肥皂水吹出泡泡时,肥皂分子就会排列成一个薄膜,内部是疏水基,外部是亲水基。
这个薄膜就是肥皂泡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肥皂泡的形成还离不开表面张力的作用。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液体表面趋向于最小化。
当我们用肥皂水吹出泡泡时,肥皂分子的排列形成的薄膜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薄膜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这样,当我们吹出泡泡时,薄膜能够包裹住一定量的气体,形成一个圆形的泡泡。
最后,肥皂泡的色彩也是由一定的原理所决定的。
当光线照射到肥皂泡上时,由于薄膜的厚度不同,光线在薄膜上发生了干涉现象,使得肥皂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这种色彩是由于光的波长和薄膜的厚度之间的干涉所导致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肥皂泡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
综上所述,肥皂泡的形成是由肥皂分子、表面张力和光的干涉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肥皂分子形成的薄膜能够包裹气体,形成一个圆形的泡泡,而光的干涉则使得肥皂泡呈现出美丽的色彩。
这些原理的相互作用,使得肥皂泡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肥皂泡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肥皂泡的过程和原理肥皂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美丽的过程,它涉及到物理和化学原理。
在此我将详细解释肥皂泡的过程和原理。
首先,要了解肥皂泡的形成,我们需要知道肥皂的化学组成。
肥皂一般由脂肪酸盐和甘油组成。
脂肪酸是一种长链羧酸,它可以和碱发生皂化反应,形成脂肪酸盐。
甘油则是一种三羟基醇,它与脂肪酸反应可以生成肥皂。
当我们用肥皂溶液吹泡泡时,液体中的肥皂分子会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膜。
这个膜由肥皂分子的两个部分组成:羟基(hydroxyl)和疏水基(hydrophobic)。
羟基是亲水的,它会吸引水分子,使肥皂膜与水接触紧密。
而疏水基则是疏水的,它不喜欢水,并且会尽量远离水分子。
当我们将肥皂溶液吹成泡泡时,液体中的肥皂分子会聚集在水表面。
由于疏水基的存在,肥皂分子会尽量聚集在一起,将羟基朝向水分子。
这种聚集形成了一个一个分子层的薄膜,称为肥皂微胶束。
当我们吹入足够多的空气,这个微胶束薄膜会包住一个空气泡,形成一个肥皂泡。
肥皂泡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肥皂微胶束的膜。
膜上的羟基与水分子形成了氢键,使得泡泡表面变得紧密而稳定。
另外,泡泡内外的表面张力也有助于保持泡泡的稳定性。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的一种性质,它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一种薄膜状的紧张状态。
泡泡内外的表面张力之差产生的压力使得泡泡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形状。
在肥皂泡中,水分子会尽量减少膜的表面积,从而使泡泡呈现出一个球形。
这是因为球形是形状中表面积最小的一种。
当我们吹入足够多的空气时,泡泡内部的压力会增加,使得泡泡膜变得更加薄而紧绷。
这种平衡状态下,泡泡内外的表面张力之差产生的压力与内部气压之间达到了平衡,泡泡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大小。
此外,泡泡的颜色也是由于光的干涉效应产生的。
当光线照射到泡泡上时,光会在泡泡的两个表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这些反射和折射的光线会相互干涉,产生一种彩色效果。
这种彩色效果是由于光的波长与泡泡壁的厚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肥皂泡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化学和物理原理的过程。
肥皂泡的原理应用肥皂泡的原理肥皂泡是由水和肥皂制成的薄膜,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肥皂泡能够保持稳定的形状,是因为肥皂分子在水中形成了一个薄膜。
肥皂分子的两个部分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亲水性部分向水分子靠拢,疏水性部分远离水分子。
当肥皂分子浸入水中时,疏水性部分朝向水面,亲水性部分朝向水中。
这种构成薄膜的方式使肥皂泡具有较低的表面能量,从而保持了稳定的形状。
肥皂泡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描述: 1. 首先,将肥皂溶解在水中,形成肥皂水。
2. 当肥皂水受到外界扰动时,肥皂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薄膜。
3. 水分子在薄膜内外平衡分布,使薄膜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
4. 薄膜的表面张力使其保持稳定的形状,形成肥皂泡。
肥皂泡的应用肥皂泡不仅仅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它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肥皂泡应用:1. 儿童教育玩具肥皂泡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儿童教育玩具。
孩子们可以通过吹肥皂泡来观察泡泡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从而理解一些物理现象。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在玩耍中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 科学实验肥皂泡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中。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肥皂泡的性质来研究表面张力、液体膜、流体力学等相关现象。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尺寸的肥皂泡的稳定性来研究表面张力对泡泡形成的影响。
3. 物理模型肥皂泡的结构和性质在物理模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设计一些物理模型时,研究人员可以参考肥皂泡的形成原理和稳定性,从而设计出类似的结构。
肥皂泡的结构也被用于研究气泡膜、薄膜弹性等领域。
4. 液体测量肥皂泡的形状变化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粘度。
通过在液体中加入适量的肥皂,形成肥皂泡后可以观察泡泡的形变速度。
根据肥皂泡的形变程度,可以推断出液体的粘度大小。
5. 摄影艺术肥皂泡的形状、颜色和光线的折射效果使其成为摄影艺术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摄影师们可以利用肥皂泡的特殊光线反射效果,创造出独特的图像和构图。
总结肥皂泡的形成原理和稳定性使其在教育、科学实验、物理模型、液体测量和摄影艺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第 1 页
肥皂泡
你会吹肥皂泡吗?这件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
单。我本来也认为吹个肥皂泡不需要什么技巧,但是,事实
却告诉我,要想吹出又大又漂亮的肥皂泡,也的确是一种艺
术,是需要好好练习的。那么,像吹肥皂泡这样简单平常的
事,也值得去干吗?
是的,这玩意儿在日常生活里是并不受到特别欢迎的,
至少在谈话里我们对它不太感兴趣;但是,物理学家对它却
有不同的看法。“试着吹出一个小小的肥皂泡来,”物理学
家说,“仔细去看它:你简直可以终身研究它,不断地从这
儿学到许多物理学上的知识。”
事实上,肥皂泡薄膜面上诱人的色彩,使物理学家可以
量出光波的波长,而研究娇嫩的薄膜的张力,又帮助了关于
分子力作用定律的研究,这种分子力就是内聚力,如果没有
内聚力,世界上就会除了最微细的微尘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当然,我写出下面这几个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要来探讨
这些重大的问题。我这里写的只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消遣,只
是用来使你对吹肥皂泡的艺术有一个认识。在波依斯著的
《肥皂泡》那本书里,有很多关于各种肥皂泡实验的详尽说
明。我这里只谈几个最简单的实验。
肥皂泡可以用普通洗衣服的黄肥皂的溶液吹出,但是对
于这件事情真有兴趣的人,我介绍他采用橄榄油或杏仁油肥
第 2 页
皂,因为这两种肥皂最适宜吹制又大又漂亮的肥皂泡。把一
小块这种肥皂小心放在清洁的冷水里溶化,最好用洁净的雨
水或雪水,如果没有的话,至少也得用冷却了的开水。如果
想使吹出的泡能够耐久,还得在肥皂液里加上1/3(依容积计)
的甘油。现在,用一只小茶匙把溶液上层的泡沫去掉,然后
把细瓷管或细笔管的一端里外两面擦过肥皂,放到溶液里
去。用10厘米左右长的细麦秆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
肥皂泡可以这样吹:把管口竖直地放到溶液里,使得管
口上蘸上一层溶液膜,拿起来小心地吹。由于肥皂泡里装进
了从我们肺部出来的暖气,这气体比房里的空气一般要轻
些,因此吹出的泡就会向上升起。
假如一下子就能够吹出直径10厘米大小的泡来,那么
所配成的溶液就可以用了;否则就要在溶液里加些肥皂,一
直到能够吹出这样大小的泡为止。但这还不够。把肥皂泡吹
出以后,用手指蘸些肥皂液,试着插进肥皂泡里去,假如肥
皂泡不破裂,那就可以做下面的实验了;如果肥皂泡破裂了,
那么还得加些肥皂到溶液里去。
各个实验一定要仔细耐心地去做。房里的光线一定要尽
可能充足,否则,从吹出的泡上看不到美丽的彩虹。
下面是几个吹肥皂泡的有趣的实验。
花朵四周的肥皂泡:拿一些肥皂液倒在一只大盘里或者
茶具托盘里,倒到大约2~3毫米厚的一层;在盘子中心放一
第 3 页
朵花或者一只小花瓶,用一只玻璃漏斗把它盖起。然后缓缓
把漏斗揭开,用一根细管向里面吹去棗于是就吹出一个肥皂
泡来;等到这个肥皂泡达到相当大以后,把漏斗倾斜(像图58
右所示的样子),让肥皂泡从漏斗底下露出来。于是,那朵
花或者那只小花瓶就给罩在一个由肥皂薄膜做成的、闪耀着
各种彩虹的透明半圆罩子底下了。
如果手头有一个小型的石膏人像,也可以用来代替方才
的花或者花瓶(图59右)。这应该先在石膏人像头上滴一点
肥皂液,等到大肥皂泡吹成以后,把管子透过大肥皂泡膜伸
进去,把人像头上的小肥皂泡也吹起来。
一个套一个的肥皂泡(图59左):用方才那个漏斗先吹
出一个大肥皂泡来,然后把细长的管子整个浸到肥皂液里,
使它除了含在嘴里的一部分之外,全段都蘸上了肥皂液,然
后小心地把这根管子插进大肥皂泡的膜里,一直伸到中心,
再慢慢地抽回来,到离大肥皂泡的膜不远的地方,吹出第二
个泡来,然后在这个泡里吹出第三个、第四个,等等。
肥皂膜造成的圆柱体(图60):先准备两个铁丝圆环。把
吹好的肥皂泡放在下面一个环上,把沾有肥皂液的另一个环
从上面轻轻放到肥皂泡上,然后,把这个环慢慢向上提,把
泡拉长,一直到它成圆柱形为止。有趣的是,假如你把上面
的圆环提高到比圆环圆周长更大的高度,圆柱的一半就收缩
起来,另一半却放宽起来,终于变成了两个泡。
第 4 页
肥皂泡的薄膜总是在张力的作用之下,而且对于它里面
的空气有压力;把吹有肥皂泡的漏斗口放近蜡烛火焰的话,
可以看到肥皂泡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你把它从温暖的房间
带到比较冷的地方,它就会缩小体积。相反,如果从冷的地
方带到热的地方,体积就会胀大。原因当然是泡里空气的热
胀冷缩。假如在零下15摄氏度的时候,这个泡的体积是10003
厘米,那么,当它走进到温度是15摄氏度的房间里,体积
应该增加1103厘米:
1000×30×(1/273)≈1103厘米
我们还应该指出,一般人认为肥皂泡的“寿命”太短,
这一点,是并不完全正确的:如果给它适当的照顾,可以使
肥皂泡保存到几十天。英国物理学家杜瓦(他因对液化空气
的研究而著名)把肥皂泡保存在特制的瓶子里,排除尘埃,
防止干燥和空气的震荡,可以把肥皂泡保存一个月或者还不
止。有人把肥皂泡保存在玻璃罩下面,一直保存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