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916.43 KB
- 文档页数:1
广州大学城雅乐轩酒店热水系统解决方案简述摘要:介绍了广州大学城雅乐轩酒店项目情况,酒店的热水需求与特点,并对目前酒店热水供应情况及方式做了说明。
重点阐述了空调热回收制取热水的几种方式,并针对雅乐轩酒店热水系统解决方案的选择做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热水供应空调热回收概况解决方案分析说明1 工程概况本项目地处广州小谷围大学城北部,设计为四星酒店功能,总建筑面积: 25552平方米,地上9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40米,288个客房,设全日餐厅,中餐厅、会议室、宴会厅、洗衣房、恒温泳池等设施功能,属于喜达屋集团下的雅乐轩酒店系列。
本文主要探讨其热水系统的解决方案。
2目前酒店热水供应方式分析2.1 用燃料加热形式:传统的,沿用多年的酒店热水供应均采用锅炉制热(热水锅炉、蒸气锅炉、电热炉等) ,使用能源的种类有电力、燃油、燃气等。
由于其燃气使用较环保,价格成本也相对其它能源比较低,运行稳定,北方寒冷气候使用有其优点,早期市内酒店大都采用这种供热形式。
但随着新环保环境要求新技术,新科技进步,用以上设备显现出其较大缺点:设备占地面积大,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特别蒸汽锅炉) ,设备的排放对环保造成污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燃料成本不断上升,运营成本较大。
产生热水的能效比低一般在0.8左右,即能耗比较大,使用年寿命较短,一般10年需要更新,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较高。
2.2 利用大自然固有能源:利于太阳能日照幅射红外热源,集热转换成热水,称为太阳能热水器。
利用吸收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利用大地内热能、利用湖泊冷热水源(需求与自然资源固有之间温差),通过少量电能驱使压缩机做功,将低品位热源向高品位热源转移,从而生产温度较高的热水,通过这一转换技术,常输入1kw电能就可以得到大约3~4kw的热能。
(能效比为4,COP值为4) 它们分别将利用的能源类别贯名,利用空气热量称空气源热泵机组,利用地内热称地源热泵组,利用水源称水源热泵机组等。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介绍□蔡凌燕前言综合管沟是新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弊端,因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从而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它还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综合管沟的建设对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人民日常生活和交通带来的麻烦,同时综合管沟的成功建设对推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下面介绍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情况:1综合管沟的类型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
综合管沟根据其所收容的管线不同,其性质及结构亦有所不同,大致可区分为干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缆线综合管沟、支线混和综合管沟等四种。
1.1干线综合管沟干线综合管沟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主要输送原始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到支线综合管沟,其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
干线综合管沟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收容在内。
在干线综合管沟内,电力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
干线综合管沟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沟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如图1所示。
干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稳定、大流量的运输;●高度的安全性;●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
1.2支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沟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
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收容直接服务的各种管线。
支线综合管沟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为单格或双格箱形结构。
分布式能源简介分布式能源概念:“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分布式能源分为天燃气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热、分布式光热发电、分布式风力发电等等多种形式。
这里主要主要介绍天燃气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光伏发电。
“分布式能源”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中央能源供应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在环境保护上,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分布式能源是靠近用户端直接向用户提供各种形式能量的中小型终端供能系统。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联合循环是目前分布式能源站的主要实现形式。
具有能源梯级高效利用、起停方便和调节灵活、供能安全可靠、生态环境友好等优势,实现用户、燃气公司、电力企业、以及环保、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共赢。
目前国内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情况如下: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一批以油、气为燃料的分布式热、电、冷工程投入运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布式能源是缓解我国严重缺电局面、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它是能源战略安全、电力安全以及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需要,可缓解环境、电网调峰的压力,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能源优势:1、节能降耗明显。
目前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燃气为一次能源,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发电,利用发电后的尾部烟气余热、汽轮机排汽余热生产高温热媒水,用于制备生活热水和空调冷冻水。
其用能方式是利用高品位能量发电、低品位能量继续发电和供热(供冷),实现了优质能源的梯级合理综合运用,整个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达60%至90%,远高于常规燃煤机组的能源利用率。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的经济性与政策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通过建立经济评价模型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
对影响经济性的主要三种因素——投资额、年利用小时数和天然气价格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了天然气价格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的结论。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效率虽然具有优势,但其适用范围也有限制条件,目前的支持政策也不足。
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将来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经济;政策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是指能源系统通过各种一次能源转换技术的集成运用,在一个区域内同时提供冷、热、电等多种终端能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高效利用。
一、什么是分布式能源广义的分布式能源是一种从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污染物的角度出发,建立在能源阶梯利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能源阶梯利用原理,使热工设备产生的具有高品位的蒸汽/燃气带动发电机发电或利用燃料电池供电,或冬季利用热工设备的排汽/抽汽或尾气向用户供热,夏季利用余热吸收式制冷机向用户供冷及全年提供卫生热水和或其他用途的热能的一体化多联供热能系统。
国际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以天然气资源为主,由于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和天然气燃料的良好环保性能,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发展很快,是目前分布式能源的主要内容。
分布式能源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输配电损失,减少用户能源成本,减少燃料浪费,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用电依靠外区送电,供电安全性较差,地方供电调度部门均强烈要求建设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以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装机容量较少,其中大部分为以天然气、沼气等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内燃机和微燃机发电,分布式能源的总装机容量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不到1%,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当前,国内分布式能源发展迅速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
上海近年来已在医院、宾馆、大型公共建设和工厂等不同领域探索推进了一批分布式供能系统试点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15项。
热电冷联供(CCHP: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系统是以燃料作为能源.同时满足小区域或建筑物内的供热(冷)和供电需求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
节能、削峰填谷、安全、环保和平衡能源消费是热电冷联供系统的主要优点。
由于热电冷联供系统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高品位能源用于发电.然后利用发电机组排放的低品位能源(烟气余热、热水余热)来制冷(供热).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最高可达90%).对节约能源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户也可大幅度节省能源费用。
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从实现同时供热(冷)和供电需求的功能来说.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有发电机组、制冷机组和供热机组。
其中.制冷机组多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因能量转换和余热利用方式的不同.有的系统中还需在发电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之间配置余热锅炉.将发电机组排放的高温烟气热量转换成蒸汽热量或热水热量。
但在实际应用中.受负荷(空调负荷和电负荷)大小、负荷比例、负荷变化模式、运行控制目标、设备投资回收期等因素的影响.系统中还需要同时或分别配置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电力螺杆式冷水机组、电力离心式冷水机组、燃油/燃气锅炉等冷(热)负荷调节设备才能使系统的综合经济性能达到最佳。
结论:1)在热电冷联供系统中配置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充分发挥其利用低品位能源的优势,有效提高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能源,提高系统经济性。
2)设计热电冷联供系统前,应进行必要的经济性分析,合理确定设备配置方案和配置容量,使系统达到节能、经济和高效的运行目的。
3)以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为主要设备组成的热电冷联供系统,烟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连接是关键,烟气系统的烟气流动阻力必须小于等于燃气轮机的允许排烟背压,烟气系统控制部件的运行必须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满足燃气轮机及烟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安全运行要求。
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规划与建设回顾■ 李传义 ■ Li Chuanyi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广州 · 510631)收稿日期:2007-09-25[摘 要] 本文重点回顾了在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紧密结合所在城市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科学定位场馆的社会功能,坚持分工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探索城市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广州大学城 体育场馆[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tadium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discussed how to scientifi cally positi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tadium by referring to the major sports events in the city, and how to realize resource sharing by work division, which guarantees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fi ts and meanwhile sheds some light on the way to explore public sports architectures.[Key words]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StadiumReview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tadium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广州大学城是我国近年来由政府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的一个新型教育社区,选址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四面环水,占地18km 2。
广州大学城建筑冷负荷特点分析张磊孟庆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与DeST研究中心)摘要:广州大学城建筑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建筑类型,这些建筑类型室内人员、灯光和设备热扰变化具有不同的时间性和规律性,从而造成各类建筑全天冷负荷变化各具特点,本文分析了大学城各类建筑冷负荷特性,并采用能耗模拟软件进行了验证,可以为大学城区域供冷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冷负荷室内热扰区域供冷模拟计算1.广州大学城概况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禹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规划用地43.3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35~40万人,人口构成为:学生为18~20万人;教师员工为1.5~2万人;职工约为5万人;其他人员7~8万人。
大学城内教学区主要建筑类型及其面积指标如下表所示:表1 建筑类型及面积建筑类型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学术中心行政办公体育馆食堂生活服务建筑面积99.63 82.39 32.11 143.34 8.3 27.77 6.3 20.755 24.64 (万M2)空调面积59.8 49.4 22.5 24.4 6.2 20.8 4.4 10.4 13.3 (万M2)装中央空80 100 100 20 100 100 100 100 90调比例(%)2.建筑冷负荷特点广州大学城教学区建筑类型较复杂,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学术中心、行政办公、学生宿舍、食堂等类型,不同建筑类型的人员、设备、灯光负荷值和作息时间差异较大,大学城内主要人流是学生、教师和部分服务人员,这些人员是移动的空调负荷群,且时间性、规律性比较明显,例如:在上午(8:00~12:00)和下午(14:00~18:00)工作时间内,宿舍、食堂人员密度较少,空调负荷较低,可以少开机,甚至不开机,而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类建筑中,人员密度较大,灯光、设备负荷也相应增加,空调负荷较大,并在下午出现空调负荷峰值;而在中饭(12:00~13:00)和晚饭(18:00~19:00)时间,学生和教师主要集中在食堂和宿舍,造成这两类建筑冷负荷增加并出现最大值,而此时,其他建筑空调负荷则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