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与单体独立空调系统的方案对比
- 格式:docx
- 大小:37.37 KB
- 文档页数:6
供冷供热方案引言供冷供热方案是指为了满足建筑物内部的冷却和加热需求而设计的系统和设备。
在现代社会中,供冷供热方案在各种建筑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中心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供冷供热方案,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是一种将冷却和加热设备集中放置在一处的方案。
该系统通常由冷却机组、锅炉、冷却塔等设备组成。
冷却机组通过制冷循环来提供冷却效果,锅炉则通过燃烧燃料来提供加热效果。
冷却塔用于散热,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管理和维护,节省能源和维护成本。
同时,该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冷却和加热的效果,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率。
然而,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大型建筑物中应用时。
此外,系统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体供冷供热效果的下降,影响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
二、分区供冷供热系统分区供冷供热系统是指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冷却和加热设备。
这种方案可以根据各个区域的需求独立调整冷却和加热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分区供冷供热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提高舒适度。
同时,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物。
然而,分区供冷供热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每个区域都需要独立的设备,增加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其次,系统的调节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投入。
三、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作为热源或热汇的供冷供热方案。
该系统通过地下换热器将地下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实现供冷供热的效果。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来提供供冷供热效果,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该系统几乎不产生废气和废水,对环境友好。
然而,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进行地下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
此外,该系统的效果受地下温度的影响较大,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四、太阳能供冷供热系统太阳能供冷供热系统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提供供冷供热效果的方案。
某大型商业项目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与自建冷源的寿命周期经济性比较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保、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城市品质等方面的考虑,国内各种高新技术园区、中央商务区、高档社区大学园区、物流中心都在不断地规划和建设区域供冷供热系统。
某新区规划实施了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要求区域内公建类项目均须使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提供的冷冻水作为空调的冷源,业主不再投资建设冷水机组。
某大型商业项目以30年为周期,从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角度进行经济性比较,为业主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1 引言某新区位于华南夏热冬暖地区,区内某大型商业项目业态以商场、零食、餐饮为主,总建筑面积14万㎡。
其中,地上面积约8万㎡。
经设计单位测算,用冷负荷为13500kW。
若按照该新区统一部署,该项目应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提供的冷冻水作为空调冷源,用户需要按照按照1450元/kW的标准缴纳初装费,按照0.495元/kWh的标准缴纳计量费。
针对上述两个方案,本文以区域供冷系统用冷服务协议约定的30年服务期为周期,从建设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角度进行经济性比较。
2 建设投资比较使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与自建冷源便件,负荷侧基本相同,不同方面主要在于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主要为板换系统,自备冷源需单独设置制冷主机等设备,同时需增加冷站相应的群控系统、变配电设备等,所需冷机机房、变配电机房等面积亦需增加。
为简化计算,下文计算均不考虑如二次泵、楼宇管网以及空调末端等负荷侧部分。
2.1 使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建设投资主要费用包括初装费、板换间设备费用、板换间土建费用。
(1)初装费。
容量费单价为1450元/KW,共1957.5万元;(2)板换间设备费用。
单价约1080元/RT,共414.6万元;(3)板换间土建费用。
板换间面积约400㎡,单方造价约5000元/㎡,共200万元;合计2572.1万元。
2.2 自建冷源建设投资主要费用包括制冷系统初始投资、冷站群控系统投资、变配电设备投资、冷站机房投资、变配电机房投资、维持运营的设备重置等费用。
区域供冷能源环境下建筑内的空调形式研究摘要:近年各大城市大力兴建土木,各类CBD、开发区、自贸区、大学城、旅游度假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一大批建筑群,这类建筑往往位置比较集中,功能比较统一,比较适合设置区域供冷,如珠海的横琴新区、深圳前海自贸区、广州珠江新城CBD、广州大学城等均设置了区域供冷。
区域供冷因其供冷半径较大,供冷距离较长通常都采用大温差供、回水来节能输送能耗,如珠海横琴新区采用的供回水温度为:4/12℃,深圳前海采用的供回水温度为:2.5/12℃。
对于空调系统来说4℃及其以下的冷冻水供水温度是十分优质的空调冷源,而我们一贯沿用常规的做法采用7/12℃的供回水温度,这种能源环境下是否仍然可行?大温差的系统温差多少技术经济较好?还有那些空调末端形式可以采用。
关键词:区域供冷;能源环境;空调形势研究引言目前深圳前海总体规划集中冷站10个,集中供冷项目的总体规模大约40多万RTH,供冷服务面积达2000万平方米,基本覆盖了前海商业建筑面积的90%,是目前全国规划最大的区域供冷群。
前海区域供冷的建筑功能主要为商业、办公和酒店。
我们以实际项目中有此功能的区域为模板,虚拟一幢包含以上3大功能地处前海区域,采用区域冷站供冷的建筑进行课题研究,以2#冷站(已运行)提供的2.5/12℃冷源作为外部一次能源参数。
该建筑概况如下:建筑总面积为:48648㎡,建筑高度:115.7m;共27层。
地下一层(h=5.7米)。
其中:地下一层(部分设备房),1~3层为商业;5~14层为办公;16~27层酒店;4,15层为避难层(兼设备层);该建筑的空调系统分别按以下4种方案设计和技术经济比较。
4种方案分别是:区域冷源常规空调系统(1方案)、大温差空调系统(2方案)、全空气诱导辐射空调系统(3方案)、RCF系统(辐射换热天花板和新风系统)(4方案)。
1~3方案概况(表二)一.区域冷站常规空调系统常规空调系统主要是指供回水温差为标准5℃或接近5℃的空调系统,本方案针对区域冷源环境下的常规系统指供回水温差为6℃。
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与单体独立空调系统的方案对比——王伟欢一、项目概述:长沙明发商业广场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纬28°00’,东经113°08’,属夏热冬冷地区。
总商业面积40万平米,酒店/写字楼/公寓占60%,约24万平米,纯商业占40%(其中:商业销售部分/持有部为64500㎡/95500㎡,即4:6),约16万平米。
各建筑位置相对集中。
二、方案简述:1、单体独立空调系统方案:各单体独立的冷水机组+热水锅炉。
2、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方案: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水蓄冷+水蓄热+区域供冷供热。
三、方案对比:2.2 年运行费用经济对比:湖南省采用了峰谷电的优惠政策。
按照湘价电〔2011〕99号文件,销售侧尖峰时段电价、高峰时段电价在平时段电价基础上每度分别上浮0.25元和0.15元,低谷时段电价每度下浮0.2元。
尖峰时段为:19:00-22:00,高峰时段为:8:00-11:00、15:00-19:00,平值时段为:7:00-8:00、11:00-15:00、22:00-23:00 ,低谷时段为:23:00-次日7:00。
目前平时段商业电价为0.906元/kWh。
2.2.1 单体独立空调系统方案运行费用:综合电时段:1.156元/kW·h×11439kW×3h+1.056元/kW·h×11042kW×7h+0.906元/kW·h×10698kW×6h+0.706元/kW·h×9892kW×8h=235317.26元。
年运行费用(按120天算,空调系数取0.7):235317.26元/天×120天×0.7=19766649.84元。
2.2.2 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方案运行费用:运行策略:据蓄冷蓄热系统运行策略,明确某时间段内投入运行的系统设备,统计当前时间段内运行的设备所耗功率,乘以此时间段对应的电价,可得此时间段的运行费用,再分别乘以四种负荷(100%,75%,50%和25%设计日四种负荷)(注:参照美国ARI标准880-56,状态下的使用天数,即可得到全年的总运行费用。
园区供冷热能源建设方案一、园区供冷热现状与需求分析。
咱先看看咱这个园区现在的情况哈。
目前园区里的供冷热那叫一个乱,有些楼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
这可不行,咱们得让在园区里工作和生活的小伙伴们舒舒服服的。
从需求上来说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要求。
办公区吧,大家都希望上班的时候温度刚刚好,冬天不冻手,夏天不冒汗,这样工作效率才高嘛。
生产车间呢,有些设备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要是供冷供热不稳定,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还有生活区,大家下班回家或者休息的时候,都想有个舒适的环境,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
二、能源选择。
1. 地源热泵。
这地源热泵可是个好东西。
就像是从大地这个超级大空调里取冷取热。
冬天的时候,它把地下的热量“抽”出来,送到园区的各个角落,让大家暖烘烘的;夏天呢,又把室内的热量“送”到地下,给园区降温。
它的好处可多了,环保又节能,而且比较稳定,不像有些能源供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
不过呢,前期的投入有点大,需要在园区里打好多井,就像给大地扎针一样,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
2. 太阳能。
太阳能大家都熟悉,太阳公公可是个免费的能源宝库。
咱们可以在园区的楼顶、空地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
夏天的时候,太阳能可以用来制冷,通过一些神奇的设备,把太阳能转化成制冷的能量。
冬天呢,也能把水加热,给大家提供暖气。
太阳能有个小毛病,就是它得看天吃饭,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那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呢,它不能单独挑大梁,得和其他能源配合着用。
3. 天然气。
天然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燃烧起来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供热那是杠杠的。
而且现在天然气的供应比较稳定,管道也都铺得差不多了。
天然气毕竟是化石能源,燃烧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能把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还是没有地源热泵和太阳能那么环保。
综合考虑呢,我们可以搞个能源组合套餐。
以地源热泵为主,太阳能为辅,天然气作为备用能源。
空调方案比较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电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需要购买或者更换空调时,常常会面临选择不同的空调方案的问题。
本文将比较几种不同的空调方案,包括中央空调、分体空调和移动空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中央空调方案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供冷或供暖的空调方案,它可以通过一套交流系统,将冷热空气通输到各房间。
中央空调主要由冷却机组、风机盘管、通风管道等组成,具有以下优点:1. 制冷效果好:中央空调系统可以对整个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无论是在大空间还是多房间的情况下,都能达到均匀的温度分布。
2. 省空间:由于冷却机组、风机盘管等设备安装在室外或者较隐蔽的位置,不会占用室内的空间,对于一些空间有限的家庭或者商业场所来说,中央空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节约能源: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通过集中供冷或供暖的方式,相对于多个独立的分体空调来说,更加节约能源。
然而,中央空调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成本高: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会是一个经济负担。
2. 安装复杂: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较为复杂,需要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前规划和布置好相应的管道和设备,对于已建成的房屋来说可能需要进行改造。
二、分体空调方案分体空调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空调方案,它由一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组成,通过制冷剂的循环以及内外机之间的管道连接,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或供暖。
分体空调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 灵活性好:分体空调的安装和使用非常便捷,几乎适用于任何户型和空间规划,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安装。
2. 节约成本:相对于中央空调系统而言,分体空调的安装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一般家庭用户。
3. 独立控制:每个房间的分体空调可以独立控制,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温度调节,提高舒适度。
然而,分体空调方案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1. 分体空调在分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容易造成不同房间之间的温度差异。
科技基地地源热泵系统与空调热网系统的方案对比1、地源热泵系统简介1.1 热泵技术发展历程热泵系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提出之后,经过40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其产品已逐渐商品化,迄今已经在北美建筑中应用了40多年。
进入七十年代后,这项技术在日本的推广应用很快。
东芝、三菱电机、PMAC 公司均有水源热泵产品出售,日本的东京、名古屋、横滨等城市在七十年代初就有很多采用热泵系统的工程实例,例如,东京镰仓河岸大厦、平和东京大厦等。
北欧在热泵方面的应用比较领先,现在整个北欧有180多台大型热泵在运行。
我国最早在五十年代就曾经在上海、天津等地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
现在,随着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城市中严格控制燃煤锅炉的应用,热泵机组开始逐步应用。
在北京已有近800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建筑和公共建筑采用热泵系统供热,像北京武警学院、菊儿小区等。
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热泵技术的力度也逐渐加大,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的条件到目前为止,热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设备本身不会影响热泵技术的大面积推广,热泵技术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在热源方面和应用。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热源稳定而且是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2、热源介质的低腐蚀性,对设备的损耗比较小;3、对热源的热量提取不会导致原有生态平衡的倾斜和影响周围的环境。
4、加热温度一般只能满足100℃以下的用热需求。
5、有充足的动力,根据热泵机组的不同可选用电力、蒸汽或天然气等。
针对不同的环境,可采用的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空气源热泵:主要应用在家用小型空调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温度不太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流量也不易受控制,容易结霜,大面积推广使用收到限制。
2、土壤源热泵:是以大地为热源对建筑进行空调的技术。
3、水源热泵:主要有地表水源热、地下水源、工业循环水、油田回注水等几种。
1)地表水源一般水量较大,换热时取水温差比较小,效果好于空气源和地源,主要缺陷是必需靠近江河湖海等水源丰富的地区。
珠海市某区域能源站制冷系统设计[摘要]:介绍了珠海市某区域能源站的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制冷系统的设备选型、运行工况、热力参数等,详细介绍了两个供冷系统的运行工况与运行策略。
[关键词]:区域供冷冰蓄冷数据中心蒸汽吸收制冷1、能源站概况结合珠海市某能源站服务区域规划建设及开发时序,分两部分设置制冷系统,分别为数据中心供冷系统与其他公共建筑供冷系统,其他公共建筑供冷系统同时作为数据中心供冷备用系统。
数据中心供冷部分装机容量10000RT,分两期安装,一二期装机容量均为5000RT。
其他公共建筑部分一期完成。
能源站装机容量(空调工况,不含蓄冰)为51348kW(14600RT),尖峰供冷能力约为65416kW(18600RT),供热能力为28800kW。
2、制冷方案利用珠海地区峰谷电价差采用冰蓄冷系统,融冰板换位于冷水机组下游将冷冻水供水温度尽量拉低,以增大供回水温差,减少输送水量及能耗。
同时采用蒸汽与热水吸收式冷水机组,有效利用电厂余热蒸汽和热水,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单独设基载二级泵水泵,降低系统管网输送能耗。
(1)制冷系统主机选型数据中心供冷系统设置4台制冷量为8793kW(2500RT)的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一二期各安装2台。
其它公共建筑供冷系统设置2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8087kW(2300RT)、制冰工况制冷量为6600kW(1607RT);数据中心备用工况制冷量为9144kW(2600RT)的双工况离心式冷水机组,2台制冷量为8089kW(2300RT)的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2台空调工况制冷量为7737kW(2200RT)、数据中心备用工况制冷量为8841kW(2400RT)的离心式电制冷冷水机组,1台制冷量为3517kW(1000RT)的热水吸收式冷水机组。
(2)设备热力参数基载制冷部分采用热水吸收式冷水机组上游,串联融冰板换下游模式。
系统供回水温度3/12℃,其中热水吸收式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为7.5/12℃,串联融冰板换供回水温度为1.5/6.5℃。
分体空调与低温空气源热泵比较关于空气源热泵和分体空调的优缺点,下面分别从初投资、运行费用、舒适性、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初投资分体空调以1.5匹壁挂机为例,目前的市场价格为3000-4000元左右;厂家推荐的适用房间面积是15-25㎡左右。
参2015年市场大概报价,以3500元/台考虑(考虑了大批量安装情况下的实际价格优惠),房间适用面积按照20㎡考虑,每平方米投资:3500÷20=175元/㎡。
(考虑到冬季采暖、选用1.5匹壁挂机最为合理,1匹壁挂机无法满足冬季采暖要求)低温空气源热泵(以选用风冷机组+风机盘管方案为例)约每平方米的投资为220元左右(谷轮压缩机、优质品牌组件)。
二者初投资方案的差值为220-175=45元/㎡。
如果以360㎡的建筑考虑,则初投资的差距为45元×360㎡=16200元。
2、效率:衡量空调制冷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是“能效比”(英文缩写是COP)。
其实,COP值就是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包括燃料释放出的能量和电能)之比。
COP值越大,说明机组效率越高,也就越省电。
目前实施的空调行业新的国家能效标准分为5个级别,能效比为3.4以上者为一级,随后依次为二级3.2、三级3.0、四级2.8,五级2.6。
与此同时,新国标的强制性执行也意味着能效比低于2.6的空调将被清除出局。
形象地讲,当cop=4.0时,意味着输入1KW的电能可以产生4KW的制冷量。
而当cop=2.6时,即输入1KW的电能只能产生2.6KW的制冷量。
制冷:1)目前主流的分体空调制冷工况的COP值在2.6-2.8,个别新款机型能达到2.9,但最高不会超过3.0。
2)空气源热泵风冷冷水机组制冷工况的COP值在3.0以上,我公司生产的“能至霸”牌低温空气源热泵,这个数值还会更高。
(平均不低于3.5)。
制热:1)目前主流的分体空调制热工况的COP值在0.9-1.2,个别新款机型能达到1.5,但最高不会超过2.0。
浅析分布式能源站内集中冷热方案优化摘要: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全面提升以及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能源随之成为了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在新时代中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分布式能源站作为我国能源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
针对该内容,本文将以某工程为例,对应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分布式能源站中的集中空调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给出最佳的集中冷热方案。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站内;集中冷热;方案优化1.工程概述某工程位于南京地区,有两台2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
能源站中有集中制冷加热站,为周边地区空调用户供冷热。
(1)工程参数。
本工程能源站供冷热负荷情况如下:能源站中冷热负荷分别为1和0.6MW;能源站周边地区的冷热负荷为:2.9和2.15MW;总的冷热负荷为3.3和2.3MW。
在本工程参数设计上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先能源站周边地区的冷热负荷计入总负荷时考虑0.8同时应用系数。
其次,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为6℃或者是13℃,热水供水水温温度为60℃或者是50℃。
最后能源站对外直接供冷半径为1.5千米。
此外,本工程参数设计上,为了更好的回收余热锅炉排放出去的烟气,工程在尾部设计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并将烟气排放温度控制在了95℃,热水参数控制在了80℃[1]。
(2)冷热源设备介绍。
首先,冷源设备。
通过驱动方式可将空调用冷水机组分为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制冷机组与热水驱动型吸收式冷水机组。
其中,压缩式制冷机组又可分为风冷与水冷这两种冷却方式。
风冷冷水机组主要以空气冷却制取冷冻水,将热量通过风冷冷凝器,扩散到室外空气中。
起优势在于可以不采用加热系统设备,安装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就水冷冷水机组而言,该机组主要是以水冷却制取冷冻水,通过水冷冷凝器把热量传送到冷却水中。
该机组优势在于单能效高、运行费用不高等方面。
而热水型驱动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冷却方式主要为水冷却,是一种以热水为动力,以水为制冷剂的制冷方式。
各空调方案对比分析方案一方案二地源热泵(地埋管)+蓄热电锅炉+冷水机组直接使用电能,对本区域没有环境影响,但是总能耗大,尤其电锅炉属于不环保的采暖方式。
对于电锅炉采暖系统,不属于环保洁净形式,不提倡亦不反对方案三地源热泵(地埋管)+风冷螺杆系统方案四地源热泵(地埋管)+风冷模块系统属于空气源热泵的范畴,置于屋面,噪音相较风冷螺杆稍小,有部分热岛效应方案五地源热泵(地埋管)+(多联机或风冷模块分或风冷螺杆)分三个区域分别供冷供暖地源热泵(地埋管)环境影响使用打井埋管的方式,合理的配合xx使用对环境没有太多影响地源热泵作为浅层地热能应用的一种形式,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与扶持地源热泵的发展,大力推进其规模化应用。
风冷螺杆系统属于空气源热泵的范畴,置于屋面,有一定的噪音,有部分热岛效应同左政策导向属于能耗比相对经济的采暖供冷形式属于能耗比相对经济的采暖供冷形式属于能耗比相对经济的采暖供冷形式占地设备房需占一定空间,或者地蓄热设备用地面积比较大,分下室,或者独立设备房,必须固体和水两种,水蓄热可考虑有足够的面积用于打井和埋消防水池联合应用(政策有待管16-22m2/每xx,本项目约需考察)要15000 m2,约900口井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寿命为50蓄热电锅炉使用寿命在20年年,地源热泵机组理论上有20以上,冷水机组使用寿命在10年的使用年限,一般实际使用到15年,实际使用寿命与维在10-15年左右,与后期的维护保养有关护有关初投资比单一地源热泵低,主要是减少了室外部分的初投资,冷水机组约140-200元/平米占用主楼或者裙楼屋面一定面积,节省地下机房和屋面冷xx的面积屋面占用面积比风冷螺杆系统更大多联机或者风冷螺杆、风冷模块系统分别放置与主楼和裙楼屋面上使用寿命风冷螺杆机组实际使用年限约为8到10年,实际使用寿命与维护保养有关风冷模块机组实际使用年限约为8到10年,实际使用寿命与维护保养有关多联机使用寿命约为8到10年,实际使用寿命与维护保养有关初投资约为300~450元/m2风冷螺杆系统约180-230元/平米(包含末端系统)单机组80-120元/平米风冷模块系统约180-230元/平米(包含末端系统)单机组80-120元/平米多联机系统约260-350元/平米运行费用全年约30-36元/平米成熟技术,但施工周期长,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需和主体同步进行。
区域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热方案分析摘要:国家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支持和鼓励各地结合自然气候特点,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
鼓励项目实施多能源互补集成优化,加强末端供能系统总体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天然气热电联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能供热制冷等供能方式,加强热、电、冷、气能源生产的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
区域能源供应是一种基于“多能源互补”理念,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的能源管理方式。
它以节能、环保、绿色高效、智能管理等优势,成为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城市能源基础设施。
区域能源的实施将创新医院能源发展模式,满足绿色医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区域能源站;集中供冷;集中供热;一、主要分析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把“节能环保”理念贯彻落实到项目中。
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通过综合计算与设计使系统可以在最佳状态运行。
整个空调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负荷,自动调节温度。
能源中心站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配置,能够随着区域空调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运行工况。
按照区域的总体规划来配置能源站和管网,综合、有选择地利用区域内各类可利用资源及可再生能源。
设计方案遵循技术先进、投资省、效率高、经济实用、节省能源、无污染、运行管理简便的原则,同时注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热泵系统的实际使用效率,尽量选用COP较高、调节性能好的热泵机组。
在对冷热负荷进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选型,保证项目可靠性。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污水量的详细预测分析,保证极端情况下的水量水质水温能够满足要求。
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系统效率,进行设备选型时,综合考虑设备性能与环境参数、负荷动态变化、节能需求的匹配性。
优化管网的配置设计,减少区域能源中心站的输送能耗损失。
控制方案设计与项目工艺需求相配合,并兼顾后期运行调试,以实现节能运行。
二、机组串并联运行方式1.机组并联运行方式。
在常规设计情况下,能源站机组一般并联使用,机组并联运行时,水源侧和用户侧的进出口水温与单台机组运行时差别不大,仅整个机组流量增加。
几种常用的采暖、制冷方案了解及建议(按25万平米考虑)1、市政热网+电制冷水冷螺杆机组(电制冷水冷离心机组)(注:面积较大用离心机组,面积较小用螺杆机组,造价相差不大)制热和制冷是两套系统:热力公司提供采暖热源;电制冷是通过冷却塔、螺杆机组等来完成制冷的。
是两套独立的系统,末端共用。
1.1机房面积:热交换站约150m2。
螺杆机组约250m2。
(机房总面积:400m2)1.2投资估价:12000万元。
其中热力公司初始费用(从市政热网至小区换热站约200米):150元/m2*25万m2=375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8250万元。
1.3优点:系统稳定,较大综合楼使用的较多(如南门外长安国际),冷却塔在屋顶不占面积,机房位置没有特别要求。
1.4不足:投资成本高,安装工艺复杂,不能部分使用。
1.5运行成本:运行成本一般。
2、燃气锅炉+螺杆机组(离心机组)制热和制冷两套系统:天燃气采暖;冷却塔、螺杆机组等电制冷。
是两套独立的系统,末端共用。
2.1面积:锅炉房约200m2。
螺杆机房面积约250m2。
(机房总面积:450m2)2.2投资估价:8500 万元。
其中天燃气初装费用:约250万元。
安装工程费用:8250万元。
2.3优点:系统稳定,冷却塔在屋顶不占面积,可部分使用。
2.4不足:投资成本较高;安装工艺复杂;气价一直在上涨;且锅炉房消防规范要求放在地下室最多至地下二层(地下二层以下均不行),且泄爆口只能在室外,还需办消防审批手续;附近有市政热网,做环评时很有可能不允许自建锅炉房。
2.5运行成本:经了解天燃气运行费用比市政热网的运行费用每平方低1元左右。
3、地源热泵和燃气锅炉+螺杆机组因地源热泵只供部分制冷和采暖,市政热网不予部分使用,故不足的考虑用燃气锅炉+螺杆机组来补充。
3.1面积:锅炉房约200m2。
机房约400m2。
(机房总面积:600m2)3.2投资估价:9500万元。
其中地源热泵打井等前期投资费用:1000万元。
区域供能系统耗电输冷热比计算的分析与探讨李辉1汤小亮*2邹松1陈焰华2金碧辉2邱雅凡21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2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民用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空调供冷供热系统的输送系统越来越复杂,能耗越来越高,其节能设计备受设计人员关注,相关规范也均规定了空调供冷供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计算方法及限值。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规范计算方法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耗电输冷热比计算中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规范中计算方法的调整完善之处。
关键词:区域供冷供热耗电输冷热比水泵效率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alculation ofEC(H)R in District Power Supply SystemLI hui 1,TANG Xiao-liang*2,ZOU Song 1,CHEN Yan-hua 2,JIN Bi-hui 2,QIU Ya-fan 21Wuha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Office2CITIC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civil buildings,the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higher and higher.The energy-saving desig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designers,relevant standard also given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limit value of EC(H)R.Based on an engineering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aptabilit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 calculation method in the calculation of EC(H)R in the district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and discusses th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n the standard.Keywords:district cooling and heating,EC(H)R,pump efficiency收稿日期:2019-7-15通讯作者:汤小亮(1983~),男,硕士,高工;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8号(430014);E-mail:*****************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单个项目达到五十万平方米乃至一百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不断涌现,为了实现区域能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大型的供冷供热系统不仅使得空调水管网和输送动力系统变得更复杂,空调冷热水输送系统的能耗也变得越高。
时各栋商业单体不需设置空调机房和冷却塔,减少的空间可以换取更多的租赁或出售收入和建筑外立面美观性的提高以及酒店等商业场所噪音的大幅降低。
同时也消除了采用冷却塔所带来的释放羽状水蒸气和产生军团菌的问题。
由于能源站的高度集中,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会更为方便和专业,可大幅降低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
区域供冷供热的可靠性是分散的单体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根据欧洲经验,区域供冷保证供冷的可靠性在99.7%以上,故连一般的医院和冷冻厂都取消了备用冷源,从而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