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十种称谓
- 格式:doc
- 大小:0.32 KB
- 文档页数:1
2019古代是怎么称呼自己老师的,古代老师的十四种称呼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
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古代是怎么称呼自己老师的,古代老师的十四种称呼。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2.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4.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5.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6.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
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古代老师的十四种称谓,你知道吗?“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大家已经相当陌生,今天正值教师节,小编来给大家科普下古代老师的十四种称谓~【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教师的十个称谓范文
教师的十个称谓
金秋九月,老师节是这个时节的主题,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
尊师重教是永远的美德。
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
又是9月,教师节踏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而来。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顽皮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风华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感恩的人。
他们虽然生活清苦,却情系祖国未来,心联学子之心;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的十个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红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春蚕——最纯挚的称谓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春天播种的季节。
辛勤的园丁撒下粒粒种子,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开始了又一次的耕种。
花丛,繁忙的地方。
勤劳的蜜蜂拎着小小铅筒,在这温馨而又充实的日子里采花酿蜜。
桑叶,渺小的舞台。
洁白的春蚕理着缕缕丝线,在这无众人瞩目的地方默默缝制棉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您,伟大的老师。
您就是红烛,在漆黑的夜里为我照明,为我引路。
那烛身上滚落的滴滴烛油,是您激动与欢喜的泪水。
又是一个教师节,老师,您歇歇吧,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把您头上那温暖的火苗暂时熄灭吧。
我,要对您说,您辛苦了!给分吧回答者:ぺ喜洋羊‖·- 试用期一级2009-9-7 17:50有人说您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您是园丁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有人说您是太阳温暖所有孩子的心有人说您是灯塔照亮学生人生的路有人说您是海洋日夜澎拜知识之音有人说您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别人有人说您是路标巧把学生前程指引有人说您是桥梁直接通往胜利之门有人说您是城堡知识多的像聚宝盆有人说您是慈母博大的爱心贵似金有人说您是严父教会做人更要求真有人说您是朋友有人说您是智慧身有人说您是绿叶有人说您是灯捻芯有人说您是启蒙者有人说您是播种人形容您的词语数不尽歌颂您的美德用美文您有着特殊的使命您塑造着人民的灵魂您的事业在天底下最壮丽您的称号在人世间最可亲人们敬慕您是因为您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人们赞美您是因为您无私奉献为社会造就人您忘我工作用满腔的热忱您执著追求用壮丽的青春您放飞希望用闪光的语言您实现理想用智慧的化身您用一双灵巧之手描绘出祖国明天的蓝图您用两鬓的霜花把蓝图映衬得更美更真您用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社会飞速发展您用毕生的精力牵引着人类文明快速前进再动听的乐曲唱不尽您的伟大再优美的诗歌写不完您的功勋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衷心祝愿全国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万事称心幸福健康永葆青春回答者:116.20.98.* 2009-9-7 18:10送您一束鲜花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给您带来一丝甜蜜.老师——您辛苦了,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说放弃.从此我们的生命中,随时充满了欢喜.少了许多烦恼,增添了一份坚毅.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描绘着美好的蓝图,滋润着祖国的桃李.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友爱,健美,求实,进取!2.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在老师的微笑里,闪烁闪烁。
形容教师的美称教师是拥有高度知识技能,有能力引导学生成长、指导学生探索世界的职业人员。
教师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因此,教师们有着许多美称,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教师美称。
1. 莘莘学子的导师。
导师一词最早指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师,后来被用于更广泛的教育行业中。
导师是指领袖或者老师,具有高度的知识和技能,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导师还指代了一种重要的学术传统,即传帮带。
2. 传道授业解惑人。
这个词汇来源于古代“教育的三曲”,传道就是教学,授业就是教科目,解惑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
这三者是现代教师工作中的最基本职责之一,也成为了教师的美称。
3. 社会栋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社会栋梁是指创建秩序和维护稳定的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则是指教育者,他们不仅帮助社会建立稳定秩序,还要奉献他们的智慧和技术来教育下一代。
4. 兴国重器,慈祥导师。
兴国重器是指教育,教育能够为国家带来强大的力量和繁荣。
慈祥导师则是指具有慈爱和关怀之心的教育者,他们用温柔和关怀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具有道德和人性。
5. 梦想启航者,学生的明灯。
梦想启航者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人,他们把他们的信念和智慧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
学生的明灯则是指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道路的人,他们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素质。
6. 完美启蒙人,学生成长的好朋友。
完美启蒙人是指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他们充满智慧和创造力,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学生成长的好朋友则是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做他们最可靠的支持者和朋友,永远陪在学生们的身边,为他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和关注。
7. 培养祖国未来,引领时代前沿。
培养祖国未来是指教师通过教育工作来塑造未来的社会精英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引领时代前沿则是指教师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和创新者。
教师称谓的变化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而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们中很大一部分将成为“师”中的一员。
既为教师,那教师的称谓如何演变而来当然值得我们深究。
在我国,自古就存在着尊师重道的优良美德。
当然也存在着不同的称谓,其多为尊称。
师—从先秦沿用至今的称谓。
师长:对教师和长辈额尊称,足见对教师的尊敬。
除此之外“先生”也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教师的尊称,而它最先的意思是老年教学者。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慢慢把青年教学者也尊称为先生。
这个称谓始于先秦,沿用至民国时期。
其中《礼记·曲礼》中说道:“从于先生, 不越路而与人。
”当然,“师父”、“师傅”、“师保”、“师资”这些称谓也在古代显而易见。
像“师父”、“师傅”这些在现在也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不单指教育界的。
而最常见的便是“老师”,其最初始于宋元时期,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
“小学”本指研究文学、音韵、训诂的学问。
古时小学生先学六书( 造字法) , 故有此名称。
解放后, 老师的称谓再一次在中小学普通使用, 用以泛指教师的称谓。
在高等院校中, 由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陆续毕业, 担任了大学中的助教职务, 对这些年轻的教员开始使用老师的称谓, 以区别于作为讲师、教授的中老年教师。
以上几种对教师的称谓多出现在中小学,而在高等学府授予教师以“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是根据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和专业水平所授予的,而这几种称谓在古代就有,“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
而“讲师”则以传授学业、传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
对于助教,当时为协助国子博士传授儒学经学,是国子监教师的称呼。
在很多称谓现今还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让人陌生的称谓。
比方说教谕,它是宋代对在京城所设小学和武学中所设教师的尊称。
而日本,受中国古代所影响,至今仍称教师为教谕。
除此之外,还有“西宾”:古人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古人对教师的称谓及其出处溯源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易经》第七卦“师卦”写到:“师:贞,丈人,吉无咎。
”经文释义:“师者授知、解惑,榜样,众多。
师者仰仗于人也,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问进士策》有:“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有:“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朝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
师父、师傅:这是对教师的尊称。
《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
”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最早由“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来。
后来虽然师徒之间并不一定有那样的约束了,但是“师父”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清朝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虽少长於汝,然而师傅也,汝弟子也。
以弟子而上凌师傅,读书何为?”师资: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
”后以“师资”指教师。
唐朝杨士勋在《谷梁传·僖公三十二年》一文中注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资也。
”《陈书·周弘正传》:“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
”宋朝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右臣闻三代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羣材。
教书的别称、雅称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而教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非常尊贵的职业。
教书的人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称谓和雅号,这些称谓和雅号不仅反映了教书人的职业特点,也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书人的尊重。
一、教书的别称教书的别称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呼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书别称:1.师傅:在中国古代,教书人被称为“师傅”,这个称谓来源于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人们对教书人的尊重和敬重。
2.教练:在体育领域,教书人被称为“教练”,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指导和培训作用,也反映了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导师:在学术领域,教书人被称为“导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是对教书人学术成就的肯定和认可。
4.老师:在现代汉语中,教书人被称为“老师”,这个称谓既包含了师长的尊重和敬重,也强调了教书人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5.教授:在高等教育领域,教书人被称为“教授”,这个称谓是对教书人学术成就和教学水平的肯定和认可。
二、教书的雅称教育是一项非常尊贵和崇高的事业,而教书人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一些雅号和尊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书雅称:1.圣贤:在中国古代,教书人被称为“圣贤”,这个称谓体现了教书人的高尚品德和博学多才的学识,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2.智者:在西方文化中,教书人被称为“智者”,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智慧和学识,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3.大师:在中国文化中,教书人被称为“大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4.良师:在现代汉语中,教书人被称为“良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教学水平,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5.导师:在学术领域,教书人被称为“导师”,这个称谓强调了教书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评价。
三、教书的意义教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教书的几个重要意义:1.传承文化:教书人通过教育的方式,将人类文化和知识传承给下一代,保护和发扬人类文明。
教师同行的敬称
1 教书匠——最通俗、范围最广的称呼;
2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3 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
4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5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6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7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8 教练——是指导、训练和督导他人,试图完成某种使命或任务的人;
9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
(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有关教师的别称教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各种别称。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教师相关的别称。
1. 师长:这是古代中国尊称教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和崇敬。
师长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的引路人、榜样和伯乐。
2. 教授:这是一种学术界对高级教师的称呼,主要用于大学教师。
教授是在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和经验的教师。
3. 老师:这是最常见的对教师的称呼。
老师一词源于古代的师傅、师父,代表了对教师的尊重和亲切。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都习惯称呼自己的教师为老师。
4. 教导员:这是对学校中负责学生管理、教育指导的教师的称呼。
教导员不仅仅负责教学工作,还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生活和心理健康。
5. 导师:这是对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指导教师的称呼。
导师在学术研究和学生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专家,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学术伯乐。
6. 教练:这是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称呼。
教练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指导、培养和激励学生的角色,他们通过训练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7. 辅导员:这是对学校中负责学生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适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8. 培训师:这是在职业培训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中负责培训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培训师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帮助学员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9. 讲师:这是对大学或高职院校中非正式教师的称呼。
讲师在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资源。
10. 教务主任:这是对学校中负责教务管理工作的教师的称呼。
教务主任负责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管理学生的选课和学籍等事务。
以上是与教师相关的一些别称,这些称呼体现了不同场合和角色对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无论是哪种称呼,教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而不懈努力的重要力量。
科普丨中国“教师”的地位及称呼演变史,太涨知识了!教师节的由来Teacher‘s Day Origin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地位的演变the evolution of teacher’s status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教师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了,但由于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兴衰荣辱也不同。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进行的。
这个时候,父母长辈就是教师。
因此有“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
他们教育后代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传授劳动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的传统行为习惯。
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专门职业是在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以后。
我国的学校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
古籍记载在尧、舜、禹的时候已有大学,名叫“成均”,这时的学校兼做养老、藏米之所。
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常识的老人集中起来,集体敬养,这些老人自然担负起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养老的场所逐渐变成了传授知识的学校。
这时的教师就是这些老人,而且他们已经有了最初的级别,即“国老”与“庶老”。
西周到了西周,这时已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西周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和“官守学业”的局面,就是政教一体、官师合一,培养统治阶级的治国人才。
这时的学校分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专门为京城的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乡学是建在地方上为一般奴隶主和庶民子弟设立的。
学校教师,国学由京城大官担任,乡学由地方官吏担任。
天子和诸侯每年都要视学,同时举行隆重典礼,以表示统治者“尊教重道”之意。
老师的别称在中国,老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良师益友。
因此,老师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认可。
由于地域、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地区或不同场合下老师的称呼也有所不同。
一、常见的老师别称1. 老师: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称呼,可以代指所有带领学生学习的教师。
2. 一级教师:指取得中等以上学校师范类专业本科或中等以上学历,并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
3. 特级教师:指在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教育成果奖等奖项的教师。
4. 大学教授:指高等教育机构聘任的授课教师,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 小学教蔭:指在小学任教的教师,一般是孩子们学习和教育的第一位老师。
6. 中学教蔭:指在中学任教的教师,教授内容往往比较深入,是学生们成长中重要的知识传授者。
7. 幼儿教师:指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地方工作的老师,教授0-6岁的孩子。
8. 辅导员:指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等地担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负责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引导等工作。
9. 讲师:指在大学、高职院校等担任讲授课程的教师,通常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背景。
10. 教务处长: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负责教务工作管理的高层领导。
11. 校长:指学校的最高领导,负责整个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二、地区差异的老师别称除了上述常见的老师别称外,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老师别称。
1. 老师傅:这是江浙地区常见的称呼,寓意老师像手艺人一样需要不断修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老先生/老夫子:这是北方地区常见的称呼,寓意老师应该像古时的先贤一样有高尚的品德和学识。
3. 老师爷:这是四川地区的称呼,寓意老师像神仙一样有着超凡脱俗的能力。
4. 老师仙:这是福建地区的称呼,寓意老师像仙人一样可以开创学生的未来。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
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
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对“师”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师说》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文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者引以自豪的荣耀。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
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
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老师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家与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越来越重视,“老师”成为最受人们尊敬的称谓。
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
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随着历史的发展,“先生”一词也发生了词义上的变化,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
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涨知识:古代“老师”的14种称谓,你知道几个?1、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2、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山长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
出自《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4、师傅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自秦汉时期起,“师傅”一词演变为专指帝王之师,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南宋之后“师傅”一词开始回归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师傅”一词延伸为对士农商各行各业人的尊称,比如“司机师傅”、“渔农师傅”等。
5、师父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在古代,师父往往自己收养徒弟,弟子住到师父家里,由师父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家人。
即便没有如此亲近,在传统观念中,父和师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因此旧时也使用“父师”一词。
注意,对女老师亦称师父。
现今,“师父”一词基本只用于武术、戏剧等传统技艺领域。
6、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
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