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发广泛,其在很大程度上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大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只要做好护理,即可适时摆脱心脏疾病的困扰。
心脏起搏器的安置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医院或社区也应就心脏起搏器的相关内容对患者们进行健康教育,令其可以尽量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因此,为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状态中,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健康教育。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器主要是将电脉冲进行发放,而后对心脏产生刺激作用,令心脏达到收缩或者激动的效果,也就是对正常心脏的冲动传导及形成进行模拟。
进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现今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其在治疗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可逆心脏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心脏起搏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其还可以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等较为难治的心脏类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二、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根据其和家属的理解能力与文化水平进行关于患者病情的介绍,同时还需根据他们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
如果患者的文化水平太低,或者存在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情况,则需利用个别的辅导方式,对其进行心脏起搏器相关资料的定期发放。
1、手术前的健康教育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了解手术之前需要做的常规检查,比如青霉素皮试等,并协助患者进行辅助的检查,比如胸片、心电图、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血常规等,还要做好备皮工作。
医护人员在进行每一项操作之前,还需为患者进行讲解,令其了解操作的相关目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
还要知道患者遵循医嘱进行服药,对于一些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也需要介绍清楚。
手术之前应注意饮食,最好可以以易消化、清淡的粗纤维饮食作为主食,保持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不可暴饮暴食,避免将心脏负担增加,同时还需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的情况。
心脏起搏器术后健康教育指导
手术简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等处送至右心室或右心房,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适用于需要进行长期心脏起搏的病人。
术后指导:
(1)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手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局部伤口用1kg盐袋压迫6-8小时。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皮下血肿。
(3)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大幅度的转体活动及上臂向上、向后大幅度运动(如举过头动作、梳头等)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超过5kg的重物。
(4)术后避免剧烈咳嗽、便秘。
(5)不要将移动电话放在离起搏器很近的衣袋里。
起搏器护理要点
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以下是一些护理要点:
1.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随访,包括起搏器的程控检查和心脏功能评估。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起搏器的设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避免磁场和电磁干扰:起搏器容易受到磁场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应避免接近高磁场区域,如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大型电机、电磁炉等。
在进行一些医疗检查或治疗前,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您装有起搏器。
3. 日常活动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尤其是可能导致起搏器受到冲击或振动的运动。
避免举重、剧烈的身体碰撞或摔倒。
4. 电子设备使用:与起搏器保持一定距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避免将这些设备直接放在起搏器附近。
5. 注意感染预防:起搏器植入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出现伤口感染或其他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6. 旅行注意事项:在乘坐飞机、通过安检时,告知工作人员您装有起搏器,以获得相应的协助和指导。
7. 紧急情况处理: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或相关医疗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给医疗人员。
8. 电池寿命:了解起搏器电池的寿命,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
9. 注意症状变化: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心跳异常、胸闷、眩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10. 遵循医生指导:最重要的是,严格遵循医生的具体护理指导和建议,他们会根
据你的个体情况提供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与医生或医疗团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咨询,以获取针对个人情况的准确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活动手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术侧肩部制动,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大小便在床上进行。
一般手术后平卧12h即可下床活动(有特殊医嘱者除外)。
术后1个月内睡眠应避免起搏器一侧卧位,采取平卧位或起搏器对侧卧位。
术后2-4周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术后3个月内起搏器一侧的上肢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运动幅度,可从事日常活动如洗漱、吃饭等活动。
术后6个月,在体力状况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从事游泳、跑步、跳舞、外出旅行等活动。
应注意保护植入起搏器部位,避免外力撞击。
饮食手术后即可进食,但考虑到卧床,建议进食少渣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类食品。
下床活动后针对起搏器饮食方面没有特殊限制。
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按照相应疾病进行饮食调整。
局部伤口处理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出汗。
如伤口愈合良好,可于出院后7天左右将伤口敷料揭掉。
手术后2-3周可以洗澡,洗澡时不要揉搓起搏器部位的皮肤。
(请在出院时向您的主管大夫或手术大夫确定伤口是否需要拆线。
如果需要拆线,则听从医生安排拆线时间,拆线后7天左右将伤口敷料揭掉,不穿过紧的内衣,拆线2周后可洗澡。
伤口愈合不良者应听从医生的意见。
)术后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
请不要反复用手触摸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不要反复触弄深部的起搏器。
如果伤口局部出现剧烈疼痛、明显肿胀、渗液,出现发热、肩胸或腹部肌肉跳动,则应及时来院检查。
药物治疗起搏器术后不需要抗凝药物治疗,是否服药取决于原有基础疾病,如果原来心功能差或伴有其他心脏疾病,仍应据病情坚持服药。
外界因素对起搏器的影响乘坐交通工具没有特别限制,避免安全带压迫起搏器。
快速通过机场安检设备不会影响起搏器,但起搏器会引起该设备报警,请向安检人员出示起搏器识别卡。
不要在商场、超市和图书馆的防盗设备中间停留,应快速通过。
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可能会影响起搏器,尤其在接通挂断和开关电源的瞬间,为了安全起见,请使用起搏器对侧的耳朵接听电话,不要将移动电话放在上衣口袋内或挂在胸前,保持手机距离起搏器15cm以上。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现代医学技术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为心脏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但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普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问题,包括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一、注意事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需要患者特别注意的事项如下:1、创口和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
2、术后一周内需要保持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扭曲伤害植入部位。
3、术后一个月内需要避免浸泡在水中进行洗澡和游泳。
4、术后两个月内禁止使用电磁波产生的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以避免对永久起搏器的干扰。
5、对于体重、药物的使用等生活方面的调整,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以上注意事项有助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创口恢复,保证器件长期有效运行。
二、日常保养日常的保养对于永久起搏器的长期使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的建议:1、避免突然弯曲或扭曲手臂,以免过度拉伸造成永久起搏器脱落或移动。
2、避免使用手持式钻机等高压电器,以免过度刺激永久起搏器,影响器件使用寿命。
3、避免滤波阻塞,保持血管通畅。
保持良好的心率水平和心律的稳定。
定期复查心电图,进行调整和管理。
4、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器件正常使用寿命。
三、生活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1、睡眠时需要平卧,保证睡眠质量。
2、饮食方面应注意低脂、低盐、低糖,以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3、尽量保持精神状态舒适,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调整药物,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但患者在术后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通过注意事项、日常保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可以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
因此,患者应该积极参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保证器件的长期有效使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风险。
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本文档旨在向患者和其家属提供关于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增加对该手术以及术后护理的理解和知识。
请在接受手术之前和之后仔细阅读本文档,并向医生提问以获取更多信息。
第一章手术概述1.1 手术目的起搏器植入术是为了改善或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减轻或消除心脏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手术流程手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给您进行全身麻醉,您将无痛地进行手术。
2)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胸部进行一个小切口,用于植入起搏器。
3) 植入起搏器:医生会将起搏器通过切口植入到胸部,在心脏附近固定起搏器导线。
4) 起搏器调试:医生会调试起搏器,以确保其正确工作。
1.3 手术风险起搏器植入术虽然是一种常规手术,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1) 感染:手术后可能会发生感染,医生会采取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2)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会有少量出血,但通常是可以控制的。
3) 疼痛:手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和不适感,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第二章术后护理2.1 休息恢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恢复。
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建议,包括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伤口清洁等。
2.2 定期复诊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身体的康复。
2.3 起搏器保养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起搏器,保持其正常工作。
医生会指导如何正确操作和保养起搏器。
2.4 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生活方式以及避免一些特定行为,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和心脏健康。
2.5 感受和反应患者可能会在起搏器植入后感到一些不适或特殊的感受,如心悸、胸闷等。
如果出现异常反应,请及时咨询医生。
第三章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 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视频2) 起搏器操作指南3) 起搏器保养手册附件的内容将进一步帮助您了解和使用起搏器,如需详细信息,请与医生或医院联系。
第四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麻醉: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而进行的药物处理。
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一)引言概述: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手术,用于治疗心脏节律异常的患者。
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日常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药物管理、运动锻炼和饮食调理五个方面,为患者提供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
正文:一、术前准备1. 寻求专业医生建议:在决定进行起搏器植入术之前,应寻求专业心脏医生的建议,了解手术的目的、风险和预后。
2. 完成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波检查等,以确定患者适合进行起搏器植入术。
3. 了解手术过程:与医生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包括麻醉方式、切口位置等。
4. 术前禁食禁水:按照医生的建议,在手术前规定时间内停止食物和液体的摄入。
二、术后护理1. 观察伤口情况:患者应每天观察手术伤口,注意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2.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3. 避免过度活动:在术后几周内,避免过度活动或重负荷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起搏器的稳定。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避免伤口感染。
5. 定期复诊检查: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检查起搏器的功能和电池的使用情况。
三、药物管理1. 定时服药: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2. 注意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向医生咨询并调整药物使用。
3. 药物存储和携带:正确存储药物,避免暴露于高温或潮湿环境,外出时携带所需药物。
四、运动锻炼1. 适量运动: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静坐。
2. 注意体力负荷: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的体力负荷,定期测量心率,以确保运动不会引起心律不齐。
3. 动态监测运动效果:注意观察运动后的反应和体感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饮食调理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前、术后健康教育
安置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现代医学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常用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方法是:将起搏器(装有脉冲发生器及电池)埋藏于胸大肌前皮下,与起搏器相连的电极导线经锁骨下静脉送入心脏,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电流经导线传至起搏电极刺激心脏,引起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1.术前健康教育
(1)病人不随意单独外出。
(2)术前停用阿司匹林1周或遵医嘱停用。
(3)如果有头晕、眼前发黑、昏倒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4)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
(5)术前1-3天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因术后为防电极脱位需卧床24-48小时。
(6)术前1天护士将给您准备手术区皮肤,请注意保持手术区皮肤清洁以防感染。
(7)术前1天晚上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紧张,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帮助睡眠的药物。
(8)术前禁食6小时左右。
2、术后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24-48小时,平卧或斜坡卧位。
(2)起搏器伤口用砂带压迫24小时,减少出血、血肿危险。
(3)避免术侧上肢过度外展、外抬、上举、旋转、持重用力,以防电极折断或脱位。
(4)避免用力大便、剧烈咳嗽等可增加胸、腹内压因素。
请在咳嗽、解便、更换体位时用手固定砂带。
(5)保持伤口周围和敷料干燥,若感伤口不适或发现局部渗血、红、肿、热、痛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如果出现头晕、心慌、眼前发黑等症状时请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必要时做心电图或做起搏功能测试。
(7)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必要时可环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前健康教育您好:根据您及您家人的意愿,我们将为您安排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使心脏维持有效搏动。
为了您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介绍如下,敬请配合:1. 手术前一天,医护人员将为您做术前准备:术前谈话、备皮(将胸前区及腋下区域汗毛剃光),备皮完毕请您做好全身清洁:洗头、洗澡(重症者擦浴)、剪指甲、更衣。
有过敏史、感冒发热、皮肤损伤感染、月经来临等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 手术前晚请您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入睡困难,请告知医务人员。
3. 术后需卧床休息,请留陪护一人(陪护床只能夜间打开使用,陪护中心可租用)。
为了避免术后排尿困难,请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4. 手术当天的病人可能会很多,请您的家人根据手术顺序安排好时间提前来院等候,并准备一张尿垫(可到医院食堂购买),手术当日带入导管室备用。
5. 手术日无需禁食,但不宜太饱,术前不宜大量饮水。
6. 手术晨7:30护士将为第一台手术患者输液(通常选择左下肢输液),其他患者将在8:30后顺序输液,在此前请您做好以下准备:冲凉、洗漱、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镯、戒指、项链、手机等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更换病号服(只穿病号服,不能穿内衣裤,上衣反穿扣子向后便于更换)。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后健康教育术后1.护士会为您做心电血压监测,并随时巡视您,术口沙袋压迫止血时间≥2小时,您有任何不适或发现伤口出血请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术后进易消化饮食,避免产气、油腻或偏咸食物,请家人协助喂食。
3.术后需卧床休息,卧床时间因病情及手术方式而定,需谨遵医嘱。
通常情况下卧床12小时,安装主动电极者,各参数正常,无不适反应,卧床2小时即可。
卧床期间请保持平卧,术侧肢体肘关节以远及身体其他部位可在医护指导下活动。
下床后术侧上肢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大幅度过活动如打网球、提举重物等。
4.卧床期间只能温水擦身。
下床后,伤口未完全愈合前征得医生同意后可冲凉,为避免沾湿伤口,请勿对伤口及以上部位沐浴。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指导原则
1. 适应适当的患者,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应该被植入那些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跳的患者。
这些患者可能包括那些由于心脏病、心脏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心脏节律异常的人。
2. 严格的手术操作,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需要由专业的心脏电生理学家或心脏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医疗卫生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3. 术后护理和监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植入后需要进行严密的术后护理和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功能检查和心脏电池更换,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健康。
4. 适当的使用和调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设置和调节。
医疗专业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脏状况和临床表现来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保证其起搏效果和安全性。
5. 定期随访和管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起搏器的随访和管理。
医疗专业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脏状况和起搏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指导原则包括适应适当的患者、严格的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和监测、适当的使用和调节,以及定期随访和管理。
这些原则的遵循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确保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手术风险。
3.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以减少手术期间呕吐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1.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护士需要做好术中的观察和监护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并适时递交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观察室或病房,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2.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检查手术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5.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电磁场和避孕方式的选择。
6.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器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不适和恢复期间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四、并发症及处理:1.起搏器移位或脱落:若发现起搏器异位或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重新植入起搏器。
2.出血:如有术后出血,应施行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输注血浆等。
3.感染:如伤口感染,应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伤口清创等。
以上是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内容。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起搏器健康教育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被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
它通过电脉冲来控制心脏的节律,帮助心脏保持正常的跳动。
为了确保患者正确理解起搏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起搏器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起搏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起搏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植入在患者的胸部。
它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监测和控制心脏的节律。
当心脏出现异常的节律或停搏时,起搏器会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肌肉收缩,维持正常的心脏跳动。
起搏器还可以记录和存储心脏的节律信息,供医生随时查看。
2. 起搏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起搏器适用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那些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
禁忌症包括对起搏器材料过敏、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以及术前感染等。
3. 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和术后护理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一般由心脏外科医生完成。
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手术时,医生会在胸部麻醉后,通过一个小切口将起搏器植入心脏。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和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4. 起搏器的使用和维护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起搏器通常会设置不同的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电磁干扰,如避免靠近强磁场或电磁辐射源。
5. 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期间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磁场或电磁辐射源附近,如MRI机、手机等。
- 避免使用带有磁性的物品,如磁扣的手表、磁铁等。
- 定期进行起搏器检查和维护,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 注意观察起搏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感觉不适、心跳异常等,及时就医。
6. 起搏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患者在使用起搏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起搏器无法正常工作、电池耗尽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指导
综述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心脏起搏器发出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和电极刺激病变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以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功能。
只有在起搏脉冲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使有应激性的心肌应激。
这种能引起心肌有效兴奋的最低起搏强度称为起搏阈值。
心肌对各种形式的微电流刺激可产生收缩反应,该生理特性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
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当患者自身心率极度缓慢时,起搏器发放的脉冲将夺获心脏而维持稳定心率,达到治疗心动过缓的目的;当患者心动过速时,可安排起搏器发放较高频率的脉冲,该加速脉冲可抑制原心动过速的兴奋灶或打断原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消除心动过速。
起搏器的类型:从血流动力学的观点将常用的起搏器分为单腔和双腔两大类。
单腔起搏器—心室起搏,(右心室);双腔起搏器—心房、心室起搏(左心房、左心室)
手术方法:在X线透视下按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局部麻醉后切开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置入起搏导管至右心室,电极置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埋在术侧胸大肌前。
健康教育指导
1、放松心情,积极面对。
通过讲解起搏器的作用,治疗的优点,解除患者的心里负担,消除患者的顾虑,避免情绪激动,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体位的要求。
起搏器置入术后,局部切口用0.5公斤盐袋压迫平卧4小时后,扶病人坐起,但应固定术侧肩肘关节,病人可在床上吃饭或进行动作幅度较小的活动,8—12小时可下床在室内大小便,但不能做过度向前弯腰动作,病人可向健侧卧位,尽量少向术侧卧位,以防止电极移位。
术后病人易取半卧位,或下床垂直立位,导管由上而下,电极将更好的紧贴于心壁。
3、预防感染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每日换药一次,常规每日静脉点滴抗生素,连续3天,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食欲,有利于营养及时补充,加速局部切口的血液循环,减轻切口张力,促进愈合;伤口拆线前请不要沐浴
4、环境和饮食的要求。
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给予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术后多饮水,补充水分。
对于排便困难者,鼓励病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
5、日常生活指导
(1)、可适当做家务和正常工作;身体锻炼量力而行,如散步、钓鱼、种花等,如活动出现头晕、黑蒙、胸闷、乏力等请及时就医。
(2)、教给患者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固定频率;如低于起搏频率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3)、生活有规律、戒烟酒、严禁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质量,防止感冒。
(3)、病人需远离高压磁场的环境,如电视台发射站、雷达区、变电站、电焊场所等;看电视距离1米远,手机应健侧使用;避免患侧听半导体收音机;下雨有雷电时,尽量在屋内不要往外出,以免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4)、患侧上肢半年内不能抬高于肩部,不能大副度外旋外展,以免电极脱掉;发现切口局部红肿及进期体温升高,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5)、因其他原因就医时应将起搏器情况告知医生,以免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的检查或治疗,如磁共振、电热疗法、磁疗、电烧灼术、放疗等。
(6)出院后按照医嘱继续服药;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保险卡,卡片注有您的姓名、年龄、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型号、安装日期等,以便发生意外就近检查。
6、定期复查很重要。
门诊随访应于病人出院后,满1、2、3个月后来院复查,以调整起搏器的功能。
7、关于起搏器电池的消耗。
电池消耗包括自身放电、感知所需的消耗、电路工作所需的持续放电、刺激起搏所需的放电及其他消耗。
电源耗竭的信号:频率减低原来的10%;脉冲幅度下降25~4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