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型外固定架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8
23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23例,结果:经过我院的积极外固定架治疗后,23例患者中显效18例,占78.26%,有效3例,占13.04%,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率为91.30%。
两例治疗无效患者分别为发生疼痛严重与神经损伤。
结论:经过积极的有效的临床治疗后,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疗率较高,预后较好,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165-01骨盆骨折为一种严重的外伤,在骨折总数中占1%~3%,多是由高能的外伤所导致的,50%以上骨盆骨折会伴发合并症,致残率可高达50%~60%[1]。
其中最严重的为创伤性失血性的休克以及盆腔脏器的合并伤,若救治不当会有较高的死亡率。
根据现有的研究治疗表明,骨盆骨折中约50%~60%是因汽车车祸造成,约10%~20%是因行人被撞造成,约10%~20%是因摩托车外伤造成,约8%~10%是因高处坠落伤造成,约3%~6%是因严重挤压伤造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5至50岁,平均(36.7±9.6)岁,其中分离型6例,压缩型7例,垂直型5例,混合外力型5例。
1.2 治疗方法1.2.1进针部位在进行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时的进针部位为髂嵴、髂前上棘至髋臼上缘(即髂前的下棘区)。
在髂嵴处穿针最为简单,在髂前至下棘区进行固定最为可靠。
1.2.2皮肤切口使用长度为0.5~1.0cm长的置套管对软组织保护的直径2.5mm左右的钻头钻开患者的骨皮质,直接将直径4.0mm的螺纹半针拧入[2]。
髂嵴部位的穿针应该同矢状面成15°角,以此来适应骨盆壁的倾斜度进行穿入。
外固定支架固定在四肢、骨盆创伤骨折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8T01:55:28.05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李亚光史志强[导读] 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李亚光史志强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
结论: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盆创伤骨折;外固定支架;价值四肢以及骨盆的创伤骨折发病率较高,是骨科临床当中的常见病,可引起骨折局部的剧烈疼痛以及肿胀,同时也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快速下降。
以往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来治疗,然而在手术中需借助金属螺钉以及钢板等对骨折断端来进行连接,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形成了二次损伤。
近年来外固定支架技术取得迅速发展,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速度较快等优势,特别是创伤性也比较小[1],以下将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运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实际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病例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4月,地点为我院骨科,诊断结果均为四肢、骨盆创伤骨折,病例数量70例,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22~65岁,均值(40.6±2.5)岁;骨折部位:上肢共计10例,下肢共计19例,以及骨盆共计6例。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21~67岁,均值(40.7±2.4)岁;骨折部位:上肢共计11例,下肢共计18例,以及骨盆共计6例。
『8分钟创伤』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和急救技术骨盆骨折的急救应当多学科联合协作,骨科医师应迅速判断骨折的损伤程度,用简单有效的方法(骨盆兜、外固定架、C形钳)尽量控制骨折岀血,综合患者一般情况、骨折情况作出下一步治疗决定。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和急救技术。
前方外固定架固定骨盆外固定架的力学特点•B1型骨盆骨折,垂直方向稳定,前方简单的外固定架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C型骨盆骨折,同时存在旋转不稳和垂直方向的不稳,前方外固定架只能提供部分稳定性,不足以为患者提供负重行走等功能性活动。
•内固定等稳定后环后,前方外固定架辅助固定,可获得很好的稳定性。
手术适应证•严重骨盆骨折的急诊救治,以控制骨盆出血和临时固定。
•多发性损伤患者,前方外固定利于止痛和方便护理。
•旋转性不稳的骨盆骨折的终极治疗。
•与后方内固定术联合使用,增强骨盆骨折固定的整体稳定性。
体位与术前准备•麻醉:全身麻醉;•病人平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床上,可在臀部后方垫垫利于骨折复位;•术中C形臂透视;•骨盆周围消毒铺巾。
切口体表投影•骨盆前方外固定架有三种不同的入钉法,分别为髂嵴入钉法、髋臼上入钉法和髂骨翼入钉法,临床常用的是前两种方法。
•髋臼上方入钉法:在髂前上棘远端做一3~4cm切口,切口内侧缘应在髌骨外侧缘的延长线上;注意:此切口经过股外侧皮神经走行区域,切开皮肤后应钝性分离,并用拉钩保护该神经;•髂嵴入钉法:沿髂嵴做一弧形切口。
A:骨盆前往外固定架通常应用的三种入钉法:a.髂嵴入钉法;b.髋臼上方入钉法;C.髂骨翼入钉法;B:髋臼上方入钉法切口体表投影:沿髂前上棘远端做3~4cm切口,切口内缘在髌骨内缘向近端延长线上;C:髋臼上方入钉位置临近股外侧皮神经走行区域,应注意钝性分离至骨面时,用拉钩牵开股外侧皮神经,在置入螺钉时应用保护套筒;D:髂嵴入钉法切口体表投影:沿髂嵴做弧形切口。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髋臼上方入钉法•切开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牵开股外侧皮神经,避免损伤;钝性分离,触摸定位髂前下棘、髋臼顶部。
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步骤
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它通过外固定架来固定和稳定骨盆骨折,促进骨折愈合。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盆外固定架手术的步骤。
一、患者准备
在进行骨盆外固定架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骨折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
同时,还要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二、手术麻醉
手术开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三、骨盆外固定架的安放
1. 术前准备:医生会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铺设手术巾,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2. 穿刺: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常是在耻骨联合和髂嵴上方,然后用针或导丝穿刺到骨折部位。
3. 扩张:通过针或导丝扩张穿刺点,以便于插入固定架。
4. 固定架插入:医生会将固定架的引导针或导丝插入穿刺点,然后沿着骨折线的正确路径将固定架插入骨折部位。
5. 固定架固定:一旦固定架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医生会使用锁紧螺
钉或固定环将固定架稳定在骨折部位,确保骨折的稳定性和愈合。
四、术后处理
手术完毕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伤口缝合,并进行必要的包扎和固定。
患者还需要进行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结
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盆骨折的方法。
通过固定架的插入和固定,可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然而,这种手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同时,患者术后还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骨盆功能和活动能力。
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步骤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骨盆就好比是咱身体的一个重要根基呢!要是它出了啥问题,那可不得了。
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呢,就像是给这个根基加个稳固的支撑。
首先呢,医生得做好充分准备呀,各种医疗器械都得备齐咯,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家伙什儿得带全乎了。
然后呢,病人得乖乖躺在手术台上,这时候可不能调皮捣蛋哦。
接着呀,医生就开始在合适的位置消毒啦,把那一片区域弄得干干净净的,可不能让细菌啥的来捣乱呀。
消毒完了,就该打麻药啦,这麻药一打,病人就不那么疼啦,就跟睡了一觉似的。
等麻药起作用了,医生就开始动手操作啦。
他们得小心翼翼地找准位置,就像瞄准射击一样,要准得很呐!然后把那些支架呀、钉子呀啥的给安装上去,这可不是随便拧拧就完事儿的,得恰到好处才行呢。
你说这像不像在搭一个特别的架子,得稳稳当当的,不能摇摇晃晃。
医生们就像最厉害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
安装好了之后,还得检查检查,看看稳不稳固,有没有啥问题。
这可不能马虎,万一没弄好,那不是白折腾啦?手术做完了,病人可得好好养着呀。
不能乱动,得听医生的话,该休息就休息,该注意啥就注意啥。
就好像刚盖好的房子,得好好维护着,不然可容易出问题呢。
这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步骤听起来是不是挺复杂的呀?但咱医生那都是专业的呀,他们有本事把这些复杂的事儿都搞定。
咱普通人呢,平时可得多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别让骨盆出啥问题。
不然到时候遭罪不说,还得麻烦医生们费这么大劲儿来给咱弄。
所以呀,大家都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这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步骤虽然咱不是医生可能不太懂,但咱得知道这是医生们为了咱的健康在努力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科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不稳定骨盆骨折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1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外固定支架在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复位,有利于患儿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而手术前的抗休克护理及术后钉道的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95岁。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
合并膀胱尿道损伤5例,肠道损伤3例,会阴部损伤4例。
12 手术方法患儿仰卧位,采用基础麻醉或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
患儿仰卧位,以髂前上棘与髂嵴为标志,用骨钻在双侧髂嵴上距离髂前上棘1~15 cm处钻孔,后上方约3~5 cm处分别置入直径约35 mm螺钉入骨盆(共4颗),在C臂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后,安装横杠固定两侧螺钉。
13 结果12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1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若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虚汗不止、四肢发凉、心率加快、少尿等。
要立即抢救,首要措施是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快速静脉输液,必要时予深静脉置管,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抗休克治疗的大量补液、输血等能快速进入有效的血液循环。
必要时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呼吸血压的监测。
失血性休克是小儿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抢救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抢救的中心点[2]。
212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行必要的心电、氧饱和度监测。
本组资料有5例膀胱尿道损伤,观察排尿的量、色情况,通过留置导尿充分引流尿液以减少外渗;肠道损伤3例,会因消化液外渗或肠蠕动受到抑制而出现腹胀、腹痛等,应尽早留置胃管并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必要时使用肛管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