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70
肝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导读:肝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决定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及浸润性生长三种方式。
……很多朋友一听到肿瘤就会觉得恐惧,脑袋里马上就会浮现出死亡。
然而,肿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肿瘤,想要战胜它,当然就不是难事了。
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肝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
*肝肿瘤的生长速度其实,不同的肿瘤生长速度是不相同的。
主要决定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正常情况下,越成熟、分化好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会比较慢,在几年至十几年不等。
如果生长速度在短时间内加快的话,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恶变。
如果,成熟低、分化比较差的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就比较快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块了。
因为血管形成,营养供应不足,还会出现坏死或出血等。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及浸润性生长三种方式。
膨胀性生长是出现在我们的器官及组织内,大部分的良性肿瘤都是以这种方式生长的。
当肿瘤不断增大时,侵袭附近正常的组织,就好像一个慢慢膨胀的气球,会挤压附近组织。
所以,肿瘤会呈结节状,完整包膜。
通过挤压和阻塞影响周围组织。
临床检查,肿瘤的移动性较好,手术易切除。
外生性生长出现在我们的体表、体腔和管道器官表面肿瘤,会往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息肉状、蕈状以及菜花状的凸起肿物。
良恶性肿瘤都可以以这种方式生长的。
其中,恶性肿瘤生长同时,基底部会呈浸润性的生长。
易出现坏死脱落,导致底部恶性溃疡。
浸润性生长是大部分恶性肿瘤的生长形式。
细胞分裂增生,入侵组织间隙、淋巴管以及血管,浸润、破坏附近其他组织。
这种生长方式肿瘤没有包膜,会和临近组织连接在一起。
移动性差。
肿瘤的生长方式名词解释
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可呈膨胀生长、外生生长和渗透生长。
(1)膨胀生长:它是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生长缓慢,不侵入周围组织。
它通常是结节状的,有一个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边界,主要是挤压或阻塞周围的器官和组织。
一般来说,对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没有明显的损害。
由于它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手术容易去除,去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生长:肿瘤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常生长在表面,形成突出的乳头、息肉、花椰菜肿瘤、良性、恶性肿瘤
它是外生的。
然而,恶性肿瘤在外生生长的同时,其基底也是渗透性生长,外生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坏死脱落,形成不均匀的底部,恶性溃疡的边缘。
肿瘤的生长方式
(3)渗透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如根生长到土壤中,渗透和破坏周围组织。
肿瘤通常没有包膜或不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的边界也不明显。
临床接触诊断时,肿瘤固定,不活动。
手术切除肿瘤时,切除范围应大于肉眼所见,以防止复发,因为肿瘤细胞也可能渗入这些部位。
5.4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一)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 growth):大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常有纤维性包膜,容易手术切除,切除后不复发。
但血管瘤是一个例外,不呈膨胀性生长,而呈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无包膜形成,境界不清。
局部切除后,常有肿瘤残留,容易复发。
浸润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
2.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ve growth)(Exophytic growth) 3.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恶性肿瘤都可以有这种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基底部无浸润,而恶性肿瘤则伴有基底浸润。
◼体表、体腔、自然管道◼乳头状、菜花状、蕈伞状、息肉状—溃疡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分化程度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慢,呈间歇性生长突然加快考虑恶变快,呈持续性生长血供相对不足,易坏死、出血(二)生长特点肿瘤生长的动力学与肿瘤生长有关的因素1. 肿瘤细胞倍增的时间2. 生长分数=复制阶段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群体总数3. 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无增殖力细胞休眠细胞G死亡(三)肿瘤血管形成▪肿瘤刺激宿主血管持续生长,为其供应营养的过程,称之。
▪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具有双重意义:提供营养和分泌多肽生长因子以刺激瘤细胞生长。
▪是肿瘤继续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前提,由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和抗血管生成因子(野生型p53诱导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管静止素、肿瘤静止素和内皮静止素)共同调控。
(四)演进和异质性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生长加快、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异质性(heterogeneity)肿瘤的不同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肿瘤的克隆性生长,由于附加的基因突变,导致亚克隆出现(需要较少的生长因子,抗原性低—躲过免疫监视),亚克隆保留下来,适应生存、生长、浸润及转移(适者生存)。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简述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1 、肿瘤生长动力学:
( 1 )肿瘤细胞倍增时间
( 2 )生长分数
( 3 )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2 、肿瘤血管的形成: VEGF 、 b-FGF
3 、肿瘤的演进( progression )与异质化( heterogeneity )
二、肿瘤的生长:
1 、生长速度:差异很大
2 、生长方式:
( 1 )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 2 )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 3 )外生性生长:是良、恶性肿瘤共同具有的生长方式。
三、肿瘤的扩散:是一种恶性行为。
1 、直接蔓延:肿瘤组织从原发灶沿组织间隙等部位直接侵入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呈连续性生长的过程。
2 、转移( metastasis ):肿瘤组织从原发灶侵入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 1 )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常先转移到局部引流区的淋巴结。
( 2 )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但癌也可以发生,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以肝、肺最常见。
( 3 )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
3 、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途径
( 1 )局部浸润:分四步完成
( 2 )血行播散
( 3 )肿瘤转移的分子遗传学。
第四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细胞特有的性质。
并且是恶性肿瘤威胁病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肿瘤生长与扩散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病理学的重要内容。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和宿主对肿瘤细胞或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演进。
1.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周期与正常细胞一样,分为G0、G1、S、G2和M期。
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培增时间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者长于正常细胞。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G2期)的细胞的比例。
在细胞恶性转化的初期,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
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生长,不断有瘤细胞发生分化,离开复制阶段的细胞越来越多,使得大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
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生长分数也只在20%左右。
(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及其生长速度决定于其细胞的生成大于丢失的程度。
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以及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瘤细胞失去生命力。
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的程度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
在生长分数相对较高的肿瘤,瘤细胞的生成远大于丢失,因此其生长速度比那些细胞生成稍超过丢失的肿瘤要快得多。
肿瘤的细胞动力学概念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上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几乎所有的化学抗癌药物均针对处于复制期的细胞。
因此高生长分数的肿瘤(如高恶性的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治疗出现相对耐药性。
临床治疗这些肿瘤的战略是先用放射或手术治疗将肿瘤缩小,使残存的瘤细胞从G0期进入复制期后再用化疗。
肿瘤的生长规律肿瘤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其生长规律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肿瘤的生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生长过程、生长速度和生长模式,并探讨一些影响生长规律的因素。
肿瘤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诱发、扩散和侵袭。
在诱发阶段,异常细胞开始形成,并且逃避了身体正常细胞的限制。
这些异常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遗传突变、外界物质暴露等。
一旦开始形成,肿瘤细胞就会进入扩散阶段。
在这个阶段,肿瘤细胞开始快速繁殖,并形成肿块。
最后,肿瘤细胞开始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导致可怕的后果。
肿瘤的生长速度是指肿瘤体积的增长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是不均匀的,通常可以分为指数生长、对数生长和生长停滞三种模式。
指数生长是指肿瘤细胞的数量按指数倍数增加,即呈现爆发性生长。
对数生长是指肿瘤细胞的数量按对数倍数增加,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生长停滞是指肿瘤细胞的数量不再增加,或者增长缓慢。
这些生长速度模式可以通过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和细胞死亡速度来解释。
肿瘤的生长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个体的遗传背景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
另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会对肿瘤的生长速度产生影响。
例如,高糖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均与肿瘤的快速生长相关。
此外,药物治疗和放疗也会对肿瘤的生长速度产生影响。
除了生长速度,肿瘤的生长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传统上,人们认为肿瘤的生长是球形的。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模式可能会呈现出分叶状、条带状或多中心结构。
这些不同的生长模式可能与肿瘤的发展阶段和肿瘤微环境有关。
肿瘤的生长规律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肿瘤的生长模式和速度,可以指导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一些治疗方法,如手术和放疗,可以有针对性地破坏肿瘤细胞,并减缓生长速度。
此外,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模式与预后也有关系。
肿瘤病理学重点肿瘤,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在当今医学领域备受关注。
而肿瘤病理学作为研究肿瘤的重要学科,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肿瘤病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肿瘤的定义和分类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点,可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般不转移,对机体的危害较小。
例如,常见的脂肪瘤、纤维瘤等。
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容易发生转移,对机体的危害极大。
恶性肿瘤又可进一步分为癌和肉瘤。
癌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等;肉瘤则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二、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肿瘤的形态学特征是肿瘤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这包括肿瘤的大体形态和显微镜下的组织学形态。
在大体形态上,肿瘤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都有所不同。
例如,有的肿瘤体积巨大,有的则很小;有的呈结节状,有的呈弥漫状;有的质地坚硬,有的则较软。
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等也是诊断的关键。
肿瘤细胞通常具有异形性,表现为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细胞核增大、染色深,核质比例失调等。
此外,肿瘤组织的结构也与正常组织不同,如失去正常的腺管结构、细胞排列紊乱等。
三、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三种。
膨胀性生长的肿瘤通常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外生性生长是指肿瘤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肿物,常见于体表、体腔或管道的表面,良恶性肿瘤均可有这种生长方式。
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多为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这种生长方式使得肿瘤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发生转移。
四、肿瘤的转移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