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复旦大学秋季学期跨校辅修课程表

2015年复旦大学秋季学期跨校辅修课程表

2015年复旦大学秋季学期跨校辅修课程表

2015年复旦大学秋季学期跨校辅修课程表:

辅修专业入学

年级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

法学2014

知识产权法王俊(讲师) 周六8:30-11:00 第二教学楼

2214教室商法李世刚(副教授) 周六12:30-15:00

2015

宪法学涂云新(讲师) 周六8:30-11:00

第二教学楼

2115教室民法总论班天可(讲师) 周六12:30-15:00

刑法杜宇(教授) 周六15:15-17:45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4

证券投资学蒋祥林(副教授) 周六8:30-11:00 第三教学楼

3406教室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蔡晓月(副教授) 周六12:30-15:00

2015

世界经济概论刘军梅(副教授) 周六8:30-11:00

第二教学楼

2220教室会计学李品芳(副教授) 周六12:30-15:00

微观经济学冯剑亮(讲师) 周六15:15-17:45

金融学2014

国际金融张卫平(副教授) 周六8:30-11:00 第三教学楼

3408教室国际贸易胡涵钧(教授) 周六12:30-15:00

2015

金融市场学攀登(副教授) 周六8:30-11:00

第三教学楼

3409教室会计学徐晔(高级讲师) 周六12:30-15:00

微观经济学常中阳(讲师) 周六15:15-17:45

新闻学2014

网络传播基础

胡冯彬(讲师)

高敬文(讲师)

周六8:30-11:00

第二教学楼

2201教室广播电视概论陆柳(讲师) 周六12:30-15:00

广告与公共关系学

李华强(讲师)

王迪(讲师)

周六15:15-17:45

2015

新闻学概论伍静(讲师) 周六8:30-11:00

第二教学楼

2101教室中国新闻事业史李春(副教授) 周六12:30-15:00

新闻采访与写作许燕(讲师) 周六15:15-17:45

书法课程安排详表

书法课程安排详表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五角星书法课程安排 说明:书法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即硬笔基础班、硬笔提高班、软笔基础班、软笔提高班。 课程介绍 硬笔基础班 本阶段培养孩子规范的书写习惯,着重强调坐姿握笔姿势及力度调整,汉字的基本笔画书写(横竖撇捺点勾等基本笔画),笔顺的练习,中间穿插着相当一部分的独体字,也就是说,课程内容主要是对独体字进行了比较正统的训练。其实在汉字里面占大多数的还是合体字,合体字的字形较独体字而言更为复杂。基础班则是根据情况将合体字的基本偏旁进行归类分组练习。通过基础班的学习,学生对一般类型的合体字(比较复杂的,生僻的合体字除外)就会做到合理的安排布局,同时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工整等书写要求也是授课重点。 硬笔提高班 本阶段是以硬笔基础班为基础而开设的,主要面向对硬笔书法有兴趣或者有一定的硬笔书法功底(招收对象会进行考核)的教学对象。提高班以古代名帖为典范,课程安排不仅仅是笔画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碑帖的角度去理解书法,理解中国汉字。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摆好合体字的结构(左右、上下、包围、半包围等),同时使学生在遇到未曾见过的陌生字形时,能够及时地,准确地做出判断,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使自己的硬笔书法有一个质的飞跃。 软笔基础班 本阶段主要是面向对中国书法(特指毛笔书法)有兴趣的教学对象而开设,课程主要是介绍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国书法的演变(甲金篆隶楷草),学会欣赏精妙的中国书法,了解不同时代书法的特点,最主要的是掌握楷书中基本的书法笔画(横竖撇捺点勾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同时学会认识最简单的繁体字并能熟练的书写,最后还要能独立的完成一副书法创作。 软笔提高班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

研究生英语 研究生高级英语 教师用书 主编 曾建彬黄莺 编委(以汉语拼音为序) 范若恩谷红欣顾乡何静 黄莺刘雯卢玉玲夏威 雍毅曾建彬张宁宁赵蓉

前言 《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高级英语》是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及教材建设重点资助项目,受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英语语言文学”项目的资助。该教材根据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采用“博采众长,学以致用”的编写原则,在教材编写中汲取各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为了适应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编写而成。《研究生英语》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使用,《研究生高级英语》供非英语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使用。 本书为《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学参考书的合订本,提供课后练习的参考答案、课文参考译文,以及翻译练习的参考答案,供教师备课参考之用。 本书由《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高级英语》编委负责编写(以汉语拼音为序):范若恩、谷红欣、顾乡、何静、黄莺、刘雯、卢玉玲、夏威、雍毅、曾建彬、张宁宁、赵蓉,均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教师。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水平有限,教材中的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者 2011年12月

使用说明 本书为《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学参考书的合订本,供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的英语教师参考使用,内容包括《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综合英语》课文的背景材料、练习答案以及参考译文等。还包括各单元的补充阅读和翻译练习的参考答案。 关于课文(Text)有以下内容: 1.背景材料(Background Information),包括作者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 2.课文练习答案(Key to Exercises),包括课后练习V ocabulary Study和Cloze的参考答案。 3.课文译文(Translation of the Text),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采取直译的办法,对个别无法直译的句子则采取意译。 此外,每一单元还提供了一篇补充阅读(Supplementary Reading)和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活动的翻译和写作教程与练习。其中《研究生英语》包括了Translating Skills和Writing Skills,《研究生高级英语》包括了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Practice和Academic Writing。对于补充阅读后的练习Cloze和翻译部分的练习,本书也提供了参考答案,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自学者使用。 在具体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上述内容。 本书的练习答案和参考译文由《研究生英语》和《研究生高级英语》的编写人员提供。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复旦大学出版社施胜今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加之水平有限,仓促成书,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使用本书的教师或其他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者 2011年12月

临床课表

大一:医用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基础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有机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大二: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伦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 大三:局部解剖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外科总论,医学心理学。 大四: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眼科学,口腔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核医学。 大五实习。 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我就不写了,现在医学生都要考研才能找到工作,所以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也是很重要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话,要先在复旦本部(邯郸校区)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大学英语(根据开学初的水平测试决定等级,分三级,大多数人从二级开始,一年学完)、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VB程序设计(如果入学考试的计算机没过的话还要加学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二起到枫林校区(原上海医学院)学习,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社会医学英语(上学期)和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局部解剖学、病理解剖学、卫生法(下学期)。 大三上学期有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功能学科综合实验、诊断学、医学伦理学,下学期有肿瘤学概论、内科学(上)、外科学(上)、影像诊断学、中医学、卫生统计方法、医学心理学 大四上学期有内科学(下)、外科学(下)和一些其它临床学科,我知道的不清楚,大致有眼耳口鼻、妇科、儿科、传染病之类的吧,之后就是实习了,一般去中山或华山。

复旦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复旦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2017年7月21日研究生院院务会审议通过,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复旦大学章程》、《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和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第三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具有相应层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权限的学院(系、所、中心,以下简称“院系”)为研究生培养的二级单位。各院系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学术性事务,受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行政管理事务,受学校研究生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各院系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资格考试、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术活动及其他培养环节的工作细则,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院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报研究生院备案后执行。 工作细则应至少提前3个月向师生公布。 第二章指导教师 第五条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或导师组全面负责,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的,应确定一名主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2020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教育考试资料部分题库(供参考)

复旦大学的校名出自()中的“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本义是追求光明,含有自主办学、复兴中华的意味 《尚书大传》 复旦大学校训是(),出自《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949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中,复旦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两位校长分别是()和()李登辉,陈望道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于()年,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严福庆出任首任院长。()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1927,2000 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为一体,以()为两翼。 邯郸校区、江湾校区,枫林校区、张江校区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我校正常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使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符合规范的要求,根据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我校录取通知书及其他有关证明,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须凭有关证明向研究生院主管部门请假。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经全面复查合格者,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统一正式注册,领取校徽和学生证,取得研究生学籍。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研究生院审定,取消其入学资格: (一)未请假逾期二周或请假逾期四周未按时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二)无论何时经查证属弄虚作假或徇私舞弊而被录取者; (三)经健康复查,发现有严重疾病,一年内难以治愈,无法坚持正常学习者。 被取消入学资格者,原为应届毕业生,退回其生源所在地;原为在职职工或待业人员,退回原单位或家庭所在地。 第三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内,由学校指定医院复查确认病愈者,可向学校申请入学,应按下一学年新生入学标准重新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应当在学校规定日期内到所在院系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复旦大学第一学期学生选课须知 .doc

复旦大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选课须知 选课 1、选课方式: 选课网址: 本次选课采用分阶段上网选课方式进行:第一次选课时间段内系统对选入课程的人数不设限定,学生只需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选课,系统关闭后将对学生的选课申请进行随机筛选。所有选课信息是在选课系统关闭后一次性处理, 不分先后顺序。随机筛选的原则为:保证该课程修读的条件限制,以及学生的个人课表时间不冲突,如选课人数超出排课人数则随机删除超出的人数。 2、选课共分三个时间段进行: ●第一次选课时间段: 2015年06月29日08:00时-2015年07月02日8:00时 2012、2013、2014级; 2015年09月01日08:00时-2015年09月03日8: 00时 2015级。 ●第二次选课时间段: 2015年07月06日13:00时-2015年08月30日8:00时 2011、2012、2013、2014级; 2015年09月04日08:00时-2015年09月07日8:00时 2015级; 选课系统第二次开放。选课系统继续为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设置专业保护,学生可以寻找选修人数有余量的课程,继续选课。 ●第三次选课时间段: 2015年09月07日13:00时-2015年9月21日8:00时;2011、2012、2013、2014、2015级; 选课系统完全开放,学生经过对课程的试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选课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选修课程。 2015年09月19日(周六)上午8:00时,选课系统退课功能关闭。请试听周五晚上课程的学生尽快决定是否退课。 2015年09月18日(周五)下午17:00时,选课事务处理关闭,复旦学院不再受理任何选课申请事宜。 2015年09月19日(周六)上午8:00时-2014年09月21日(周一)上午8:00时,学生可以继续选课,但该时间段的任何课程一经选上,不能退课,请学生慎重对待。 2015年09月21日(周一)上午8:00时,选课系统选课功能关闭。 选课系统关闭后,本学期的选课结果及上学期各课成绩请学生登录“URP系统”进行查询。

复旦大学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办法

复旦大学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办法 (试行,2017.10) 为加强对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管理,规范助教设置和人员聘任、培训、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助教的教学辅助作用,从而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本实施办法。 组织管理 第一条担任助教工作是研究生参与、协助课程教学的行为,也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通过担任教学助理,参与教学服务,锻炼工作能力,并获得岗位津贴。 第二条学校研究生工作部负责研究生助教工作的总体实施,对各院系助教工作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及监督。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根据各类课程性质及教学要求,审核各院系助教岗位设置,确定助教总体需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汇总并公布助教岗位设置,协助设岗院系具体实施聘任工作,发放助教津贴,协助组织助教考评工作。 第三条院系负责本单位助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本单位研究生助教工作实施细则,确定助教岗位设置及其聘任、管理、考核办法及工作程序,并予以执行。 岗位设置 第四条学校综合考虑全校助教经费投入和各院系教学任务、师资力量,设定各院系的助教岗位数量。 第五条原则上,以下课程可优先设立助教岗位: 1、本科生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文理基础课程、实验课程、混合式教学课程、书院新生研讨课、全英语课程等; 2、研究生课程:学位基础课、研究生FIST课程。

其他类型的课程如需设置助教,可根据课程性质及助教工作安排提出申请。 第六条原则上,理论课程40人可设立一个全岗助教岗位;实验课程15-20人可设立一个全岗助教岗位。具体可依据课程的不同要求、助教工作量等因素酌情增减上述人数标准,但需经过职能部门讨论确定。院系应根据课程需求,合理安排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任相应的助教工作岗位。 第七条全岗助教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约为10小时,每月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院系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全岗和半岗助教。院系设置助教岗位时,必须对其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并报学校审核批准。 第八条助教须在课程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辅助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保持每周与主讲教师沟通,及时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助教的主要职责是: 1、理论课程辅导:答疑,组织讨论,上习题课,批改作业等; 2、实践课程辅导: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协助组织实习和社会调查等; 3、准备课堂教具及演示装置; 4、参与课程监考,批改试卷等。 详细工作职责,分别参见本科生院及研究生院发布的助教岗位职责有关规定。 第九条助教不得承担课堂主讲任务,不负责选定课程内容、习题、编写考题和确定学生最终成绩等。 第十条主讲教师上课时,助教须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进度和内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和教学管理规定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和教学管理规定(2017年7月21日研究生院院务会审议通过,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和教学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和教学管理,是维护良好的课程教学秩序、保障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规章和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课程和教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学位公共课、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共课程”)的建设、组织、协调,负责学校研究生课程的监督、检查、评估等工作;研究生公共课程开课院系负责学校研究生公共课程的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学院、系、所(中心)(以下简称“院系”)负责本单位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课程和必修环节 第三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一般按二级学科(专业)设置,无下设二级学科的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一般按领域设置,无下设领域的按专业学位类别设置。课程设置应当以各专业或专业学位领域的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为根本依据,应当覆盖本专业或专业学位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当体现不同培养层次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应当加强研究方法类、综合能力类课程的设置。 第四条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核心课和选修课,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核心课组成学位课程(简称“学位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程、第一外国语课程、专业外语课程;学位核心课包括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跨一级学科选修课。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类别参照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或参考性培养方案确定。

复旦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申请免修暂行实施办法

复旦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申请免修暂行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课程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复旦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要求和本校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校2010级研究生新生起,将继续实行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 申请免修的规定,并在原有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对英语免修条件及办法做了进一步细化,对2012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医学门类研究生除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英语)课程,并直接获得相应的学分和成绩。具体申请条件和办法如下: 一、硕士研究生申请免修条件(专业硕士学位双证生、单考生除外) (1)参加了入学当年的硕士研究生全国英语统考,成绩达70分以上(含70分,以下同)(不含港澳台学生) (2)TOEFL成绩100分以上(IBT)或250分以上(CBT)(2年内有效); (3)IELTS成绩7分以上(2年内有效); (4)GRE成绩2000分以上(旧)或1300分以上(新)(5年内有效); (5)GMAT成绩700分以上(5年内有效); (6)WSK(PETS 5)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7)国家英语六级CET6考试优秀(旧)或590分以上(新)(3年内有效); (8)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TEM合格; (9)获得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 (10)本科或硕士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二、博士研究生申请免修条件(直博生除外) (1)TOEFL成绩100分以上(IBT)或250分以上(CBT)(2年内有效); (2)IELTS成绩7分以上(2年内有效); (3)GRE成绩2000分以上(旧)或1300分以上(新)(5年内有效); (4)GMAT成绩700分以上(5年内有效); (5)WSK(PETS 5)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6)国家英语六级CET6考试优秀(旧)或590分以上(新)(3年内有效); (7)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TEM合格; (8)获得上海市高级口译证书; (9)本科或硕士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复旦大学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规定-复旦大学教务处

复旦大学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规定 (二〇〇五年九月制定,二〇一五年七月修订) 根据《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第(二)项,学校决定实施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并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条课程设置 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要求原则上与现有本科各主修学位及专业相同,以保证教学培养质量标准的统一。 院系应根据同届本科生主修专业的课程结构、名称、代码、学分数与学时数,确定第二学位教学培养方案(60学分左右,以专业课程为主,文理基础课程为辅)或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40学分左右)。新增课程应已统一列入主修专业的课程表及选课管理系统。 第二条开课与选课 为处理好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量、主修与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安排之间的关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是: 1、为确保所有学生主修课程的需要和利益,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组织原则上不占用主修课程开课计划。为此,学校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专门为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安排教室和授课时间,尽可能避免与主修课程时间冲突。 2、院系应充分发挥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学生组织单独开课。单独开班的人数不少于10人,报名人数在10人以下的专业,可与主修专业的课程合班开课。 3、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编有专用课程代码(与主修专业课程合班开课的,也编有专用课程代码)。学生按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的课程代码选课,按修读学分缴纳费用。 4、某些热门专业的报名人数过多,可能会超过教室、师资和教学条件的承受能力,院系将根据教学条件的承受能力选择接受人数。有些第二学位、第二专业的报名人数过少而影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不适合单独开课。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学校目前尚不能保证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需求,学生在报名时,应对上述各种可能产生的结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个别二专业、二学位在报名时对“高等数学”等课程有特殊要求的,按开课院系的要求办理。 第三条学籍管理 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学习属于规定范畴内的教学活动项目。除本规定已明确的内容外,学生在修读第二学位、第二专业课程期间,学籍管理与学习纪律等事项按照《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条款执行。 1、报名注册

复旦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暂行规定

复旦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切实保证我校学位授予质量,规范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学员的学位申请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及《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2002年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工作的暂行规定》基础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同等学力资格审查 1、对于拟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以下简称:课程班)学员,其同等学力资格审查手续需在课程班开班后一个月内完成(课程班开班时间以市学位办批文为准)。考虑到开班时间的差异,以每年12月30日为当年批准开办的课程班学员办理资格审查的截止时间,逾期不予受理。 2、课程班学员提出办理资格审查申请时,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3年(含)以上;近3年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已取得可资证明其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其他成果。 3、课程班学员申请办理资格审查手续时,须向所属院系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 (2)学士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与复印件); (4)本科成绩单(原件); (5)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证明(原件与复印件); (6)填写完整的《复旦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原件)。 第三条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一)院系工作要求 1、凡接受课程班学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院系,必须根据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由院系负责组织成立命题专家组,及时建立由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构成的5门业务课程试题库,作为课程班学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水平认定考试(以下简称:校内同等学力水平认定考试)试题库。该5门业务课程应是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有明确的课程代码),且与英语、政治课程相加后的学分数不少于21学分。 每门课程的试题库必须由3位(含)以上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的本专业教师集中命题,题库的题型应不少于3种,题量为3小时。每门课程题库量不低于10套。试题库建成后,院系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变化,在听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每隔2至3年更新一次题库的部分内容,并及时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批准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1440576286390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和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程教学秩序,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此,对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求 1.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应该严格按照各个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进行安排。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具体体现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要。课程设置应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适用对象及教学要求(包括对课内外学习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加大课外的阅读量、工作量和训练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各门课程在加深和拓宽研究生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面及相关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注意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和衔接。 2.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新变化而新开设的课程,必须先由主讲教师填写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由有关学科进行申报,经所在学院、系(所)论证通过、领导审批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方可正式开课。 二、研究生应修课程及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1.必修课程 (1) 学位公共课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由研究生院委托校社会科学基础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等单位,按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2) 学位基础课 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基本课程,应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学位基础课一般应由理论基础深厚并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的博士生导师(或教授)担任主讲教师。学位基础课的教学,应有课外阅读和作业布置及考核,同时应有相对稳定的教材或教学大纲。 (3) 学位专业课 每一学科均应为本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学位专业课。学位专业课是在本专业范围内为拓宽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包括本专业经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研究成果)的重要课程,原则上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开设。学位专业课一般应由从事本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教授或副教授任主讲教师。学位专业课的教学,应有课外阅读和作业布置及考核,同时应有教学大

复旦大学研究生培养参考手册

1.问:研究生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核实和修改学籍信息? 答: 具体步骤如下: 登录“复旦大学研究生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38870259.html,)”→点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a38870259.html,:86/epstar/login/index.jsp)”→登陆(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进入后点击“学籍信息管理”栏目→选择并点击“基本信息学生维护”→填写可填项目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保存→学生须认真核对。 学生若发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需点击“学籍信息管理”栏目,在“基本信息变更申请”中进行选择后进行修改申请,→在相应的方框中进行选择→点击下一步→填写希望变更的新内容→“提交”。涉及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四项内容的请持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到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8号楼127房间确认更改;其他项目信息更改,如:“研究方向”可与本院系秘书或教务老师联系。 2.问:在学研究生如何办理学籍变动? 答: 填写《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变动申请表》流程包括: (1)登陆“复旦大学研究生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38870259.html,)” (2)点击“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https://www.doczj.com/doc/a38870259.html,:86/epstar/ login/index.jsp)” (3)登陆(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 (4)进入后点击“学籍变动管理”栏目进入学籍变动申请,在变动大类中选择所需要的相应项目。 (5)点击“学籍变动”,认真填写您的学籍变动申请信息,填好后同时打印当前申请,再点击“提交”申请。(请在提交前打印纸质) (6)若提交后需要查看审核状态、修改和删除,请在该页面侧面的:“变动历史信息查看”中查看和删除。

人大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简介(中文类课程)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年10月13日【字体:大中小】 课程代号:11021001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一上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功用,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 教材: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 1.高名凯石安石著:《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1963年。 2.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1年。 3. 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 选课对象: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本科生 课程代号:11021002、03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学时:80(32+48)学分:5(2+3)开课学期:一上下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现代汉语语言要素及其应用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正确运用词汇、语法及修辞知识解决实际语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 参考书: 1. 林焘、耿振生著《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04年。 2.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3.曹炜著《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陆俭明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 5.王希杰著《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6.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