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B及答案

北大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B及答案

北大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B及答案
北大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B及答案

一、选择题 ( 30分. 每题1.5分,共20个题)

1. 以EDTA 滴定Zn 2+时, 加入的氨性溶液无法起到作用的是----------------------------- ( ) (A) 控制溶液酸度 (B)防止Zn 2+水解

(C) 防治指示剂僵化 (D)保持Zn 2+可滴定状态 答案:C p106 指示剂僵化等

2. 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所用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 将使标出的NaOH 浓度较实际浓度---------------------------------------------------------------------------- ( ) (A) 偏低 (B) 偏高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答案:A. 部分NaOH 先与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氢钠, 而后才是邻苯二甲酸氢根与NaOH 标定反应.

若用含少量NaHCO 3的Na 2CO 3标定HCl 时, 会使c HCl 值怎样?

若用吸收了少量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来标定HCl 浓度, 用酚酞作指示剂, 则标出的c HCl 值也会偏高.( NaOH 溶液的实际浓度低了 )

2. 在pH 值为10.0的氨性溶液中以EDTA 滴定Zn 2+至50%处时, ----------------------- ( ) (A) pZn 只与[NH 3]有关 (B) pZn 只与c Zn 有关

(C) pZn 只与lgK ’ZnY 有关 (D) pZn 与[NH 3], c Zn 均有关 答案:D. p108.

pZn 与lgK ’ZnY 和c Zn 有关, 而lgK ’ZnY 与[NH 3]有关.

3. 以EDTA 滴定Zn 2+时, 加入的氨性溶液无法起到作用的是----------------------------- ( ) (A) 控制溶液酸度 (B)防止Zn 2+水解

(C) 防治指示剂僵化 (D)保持Zn 2+可滴定状态 答案:C p106 指示剂僵化等

4. 对Fe 3+/Fe 2+电对, 25℃时, 条件电位(E ?’)等于---------------------------------------------- ( )

3+2+

3+3+

2+

2+

3+Fe 2+

Fe Fe Fe

Fe Fe

[Fe ](A) 0.059lg (B) 0.059lg [Fe ](C) 0.059lg (D) 0.059lg

c E E c E E γαγαΘΘ

ΘΘ

++++

答案:D p137

3+2+

Fe()

Fe Fe()

Fe 0.059lg E γαγαII Θ

III +

5. 在进行晶形沉淀时, 沉淀操作应该---------------------------------------------------------- ( ) (A) 不要搅拌 (B) 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C) 在热溶液中进行 (D) 沉淀后快速过滤

学号: 姓名: 成绩:

答案:C p193晶形沉淀条件

6. 重量分析中, 当杂质在沉淀过程中以混晶形式进入沉淀时, 主要是由于------------ ( )

(A) 沉淀表面电荷不平衡(B) 沉淀速度过快

(C) 表面吸附(D) 离子结构类似

答案:D p190

7. 对于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 正确的表述是------------------------------------------ ( )

(A) 条件稳定常数是理想状态下的稳定常数

(B) 酸效应系数总是小于配位效应系数

(C) 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D) 条件稳定常数能更准确地描述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答案:D p96-103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8. 在重量分析中, 对无定形沉淀洗涤时, 洗涤液应选择------------------------------------- ( )

(A) 冷水(B) 热的电解质稀溶液

(C) 沉淀剂稀溶液(D) 有机溶剂

答案:B

D? p194无定形沉淀条件.

改变溶液条件,使溶质以固体形式从溶液中分出的操作技术称为固相析出分离法。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称为沉淀法。固相析出法主要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等。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盐析的机制:高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带电荷的盐离子,它们能够中和生物分子表面的电荷,使之赖以稳定的双电层受损,从而破坏分子外围的水化层;另外,大量盐离子自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从另一方面摧毁了水化层,使生物分子相互聚集而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法: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

主要机理:(1)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使得溶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聚集形成沉淀。(2)水溶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集。

等电点沉淀法: 两性电解质,在溶液pH处于等电点(pI)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零,导致赖以稳定的双电层及水化膜的削弱或破坏,分子间引力增加,溶解度降低。调节溶解的pH值,使两性溶质溶解度下降,析出沉淀的操作。

9. Mohr法不适合于碘化物中碘的测定, 是由于------------------------------------------------ ( )

(A) AgI的溶解度太小(B) AgI的吸附能力太强

(C) AgI的沉淀速度太慢(D)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答案:B p200

10.

允许pH 值是------------------------------------------------------------------------------------------- ( ) (A) pH ≈2 (B) pH ≈3 (C) pH ≈4 (D) pH ≈5 答案:B p114 ?pM=0.2, TE=0.1%

()

0.020

lg 6lg 8

2

lg lg lg 18.80810.80CuY Y H CuY CuY

K K K α'=-='=-=-=

11. 用EDTA 溶液滴定Ca 2+, Mg 2+, 若溶液中存在少量的Fe 3+和Al 3+将对测定有干扰, 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 ) (A) 加KCN 掩蔽Fe 3+, 加NaF 掩蔽Al 3+

(B) 加入抗坏血酸将Fe 3+还原为Fe 2+, 加NaF 掩蔽Al 3+ (C) 采用沉淀掩蔽法, 加NaOH 沉淀Fe 3+和Al 3+

(D) 在酸性条件下, 加入三乙醇胺, 再调至碱性以掩蔽Fe 3+和Al 3+ 答案:D p106 指示剂封闭

12. 为消除分析方法中的随机误差, 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增加测定次数 答案:D p12; p265-266

13. 下面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为---------------------------------------------------------- ( ) (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小 (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答案:C p9-13

14. 配制pH=5.5的缓冲溶液用于EDTA 测定Pb 2+, 最好选择------------------------------ ( ) (A) 乳酸(pKa=3.86)-共轭碱 (B) 氨水(pKb=4.74)-共轭酸 (C) 六亚甲基四胺(pKb=8.85)-共轭酸 (D) 乙酸(pKa=4.74)-共轭碱 答案:C 14-5.5=8.5

15. 用0.10 mol ·L -1 HCl 标准溶液滴定0.10 mol ·L -1 乙酸胺(pKb=4.50)时, 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 ) (A) 甲基橙(pKa=3.4) (B) 溴甲酚绿(pKa=4.9) (C) 酚红(pKa=8.0) (D) 酚酞(pKa=9.1) 答案:B

61

[] 3.9610()

5.4

H mol L

pH

+--

===?

=

16. 滴定分析存在终点误差的原因--------------------------------------------------------------- (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变色(B) 有副反应发生

(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D) 反应速度过慢

答案:A

17. 常温下对一定的螯合物体系,当水相的pH值保持定值时,其萃取效率------- ( )

(A) 不变(B) 取决于萃取常数

(C) 取决于萃取剂的浓度(D) 以上均不对

答案:C p280

18. 提出酸碱质子理论的科学家是---------------------------------------------------------------- ( )

(A) Br?nsted-Lowry(B) Arrhenius

(C) Lewis (D) Debye Hückel

答案:A

19. 在光度分析中, 采用有机显色剂测定金属离子时, 一般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

(A) 蒸馏水(B) 显色剂溶液

(C) 待测溶液(D) 加入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答案:B p228d 参比溶液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参比溶液的吸收能扣除非待测组分的吸收.

A(试液) = A(待测吸光物质)+A(干扰)+A(池)

A(参比) = A(干扰)+A(池)

例如显色反应M+R = M-R

λmax

在M-R的峰值吸收波长λmax进行测量,根据样品溶液()显色试剂及溶剂对λmax光吸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参比溶液.表中列出了几种选择参比的方法.

20. 在下列滴定中,当滴定剂和被测物质的浓度均增加10倍时, 滴定突跃范围增大最小的是----------------------------------------------------------------------------------------------------------- ( ) (A): NaOH滴定HAc (B): EDTA滴定Zn2+

(C): KMnO4滴定Fe2+(D): AgNO3滴定Cl-

答案:C p208

二、填空题(23分)

1. (本题6分)指出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类型, 应如何消除?

(1)称量的Na2CO3试样吸收了水分,

.

系统误差, 正误差. 干燥后称重.

(2)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时, 硅酸沉淀不完全,

.

方法引起的系统误差, 负误差. 采用其他补充测定方法, 校正结果.

(3)对滴定管读数时, 最后一位估读不准,

.

估读不准产生的随机误差. 保持滴定体积在20 mL以上以减小误差.

2. (本题3分)Na2S2O3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2而发生了分解作用, 其反应式为:

.

若用此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 使测定结果(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加入可以防止以上的分解作用.

p164

S2O32- + H2CO3→ HSO3- + HCO3- + S↓

偏高, . Na2CO3

3. (本题1.5分)用K2Cr2O7法测Fe时, 加入硫磷混酸的作用是,

和. p162

控制溶液酸度, 降低Fe3+/Fe2+电对的电位, 消除Fe3+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影响.

4. (本题2分)在滴定分析中, 当滴定剂的浓度增加一倍时, 下列滴定突跃范围(?pX)分别增加:

(1)EDTA滴定Ca2+ ( CaY lgK’ =10.24 ) .

(2)AgNO3滴定Cl- ( AgCl K sp=1.8×10-10) .

0.30, 0.28

(1)

1

1

21

2

11

12

1

(lg)

2

11

(lg)(lg2)

22

111

(2)lg20.30

222

1

220.300.30

2

sp

sp MY M

sp sp

sp MY M MY M

sp sp

sp sp sp M M

sp

pM K pc

pM K pc K p c

pM pM pM pc p c

pX pM

=+

=+=+

?=-=-==?

?=?=??=

(2)

12

211

21

(lg 2)2

111

(lg 2)lg 20.30

2221

220.300.30

2

sp sp sp sp sp sp sp sp pM pK pM pK pM pM pM pX pM ==+?=-===??=?=??=

5. (本题1.5分)简单配合物一般不适合配位滴定, 其主要原因为 . 存在逐级配位现象. p87

6. (本题1.5分)用Mohr 法测定氨性溶液中Cl -时, 溶液的pH 值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是由于 , 和 .

Ag +离子容易水解, Ag 2CrO 4在酸中易溶解, Ag +与NH 3生成配合物(防止NH 3浓度过大) p200

7. (本题1.5分)EDTA 配位滴定法测定试样中的Al 3+时, 一般不能直接滴定而需要采用返滴定法, 这是由于 , 和 .

EDTA 与Al 3+反应速度慢, Al 3+容易水解生成多羟基配合物, Al 3+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 p128

8. (本题2分)标定0.1 mol ·L -1 NaOH 浓度, 要使滴定的体积在20-30 mL,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 Mr=204.22)的质量为 . 0.40 ~ 0.60 g

m 1=McV=204.22×0.1000×20×10-3=0.41 g m 1=McV=204.22×0.1000×30×10-3=0.61 g

9. (本题2分)对一元弱酸萃取剂, 在pH=p K a 时, 分配比和分配系数的比值D:K D 为 . 1:2 O D D -a W W +[HA],:1:2[HA]+[A ]1+12

1+[H ]

D

D K K K D D K K =

====

10. (本题2分)用普通吸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 1的透射比为20%, 试液透射比为12%. 若以示差法测定, 以标液c 1作参比, 则试液透射比为 , 相当于将仪器标尺扩大 倍 60%, 5

0.221

lg

,101120%,lg lg 0.700.20

1112%,lg

lg 0.920.12

()0.920.700.221lg

10

1060.2%

60.2%

512%

A A A T T

T A T T A T A b c c A A A T T T T ε---==∴=========-=-=-======= 相对

标标标试试试相对试标试标相对相对相对

相对试则 则 又,透光度标尺放大倍数为:倍

三、计算题(共42分)

1. (本题8分)用0.01000 mol ·L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0.010 mol ·L -1 一氯乙酸(HChl)和0.0010 mol ·L -1 硼酸(H 3BO 3)混合溶液, 请计算

(1)滴定一氯乙酸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 应选用何种指示剂? (2)化学计量点时硼酸反应的百分率?

(3)滴定至pH=7.60时的终点误差. (HChl pKa=2.86, H 3BO 3 pKa=9.24)

指示剂 甲基橙 甲基红 溴百酚蓝 甲酚红 酚酞 变色范围(pH 值) 3.1-4.4 4.4-6.2 6.2-7.6 7.2-8.8 8.0-10.0 颜色变化 红-黄 红-黄 黄-蓝 黄-红 无-红 解:强碱滴混合弱酸

2.86 5.385 2.86 4.868

11119.24

22 6.55

0.011010100.011010100.00110

0.3106.55,a a b sp c K c K c K H pH -----+-?==≥=?=>?≤??===??=且,以误差%为标准能进行分别滴定,有一个滴定突跃。(1)滴定一氯乙酸至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应9.24 2.6923

9.24 6.55

33121210()10

[]10100.20%

7.60, 6.55,7.60 6.55 1.051010()a a ep sp ep sp pH pH t a a K H BO K H H BO pH pH pH pH pH E K K δ---+--?-?===++===?=-=-=-==选用溴百酚蓝为指示剂。

(2)化学计量点时硼酸的分布分数即为硼酸反应的百分数反应百分数(3)终点时,按强碱滴定多元弱酸的误差公式计算

1.05 1.05

2.869.2412101011.130.72%

(1010)1548.82

----==

33314171

2.6423336.4H BO (HA), NaChl (NaB) [NaB] 5.010()[HA] 5.010()[] 2.510()6.60,()100.23%[]

[]10sp a

a mol L mol L H mol L pH K H BO H BO K H H δ----+

----+

+-=?=?=

=?==

==+= 应选用溴百酚蓝为指示剂。

,反应百分数终点时,07.605123813123,[]10,[] 1.110[]910,()510[][][][]100%0.23%

()

OH H BO mol L HChl mol L c NaOH mol L OH H BO H HChl TE c NaOH -----------+==?=?=?+--=?=

两性物质溶液pH 值计算:

以NaHA 为例,解离常数为Ka1, Ka2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有:

-+2---22+-2+2--212

-+-+

2+

+

1+

-2+2HA H +A HA +H O H A+OH H O H +OH [H A]+[H ][A ][OH ],[HA ][H ][HA ][H ][H ][H ][H ][HA ],10,[H ]10/a a a W a a W W a W a K K K K K c cK K K cK K c K =++=+=

≈≥=

≥ 质子条件:代入解离常数略得近似式:当

,11+10,[H ]a K ≥=分母中的可略,得最简式:

2. (本题7分)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的BaCl 2的含量。 称取0.3000 g 样品, 溶解后先加入过量碘酸盐将Ba 2+沉淀为Ba(IO 3)2. 沉淀经过滤, 洗涤后溶解并酸化, 再加入过量的KI, 然后用Na 2S 2O 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用去26.50 mL. 已知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浓度为T Na2S2O3/K2Cr2O7=0.009806 g ·mL -1, 计算样品中BaCl 2的质量百分数. (K 2Cr 2O 7 Mr=294.18, BaCl 2 Mr=208.24)

解: Na 2S 2O 3不能与K 2Cr 2O 7直接作用, 而是先让K 2Cr 2O 7与过量的KI 反应, 析出的I 2再与Na 2S 2O 3反应:

223222223

2222--+3+2-2--

272223246223227/1Na S O 2+

-3

Cr O + 6I + 14H = 2Cr + 3I + 7H O 2S O + I = S O + 2I 1

1 Na S O K Cr O 6

6100060.00980610000.2000()

294.18

Ba + 2IO = Ba(Na S O K Cr O K Cr O mol mol T c mol L M -?????=== 得2232232--+

2-2--

323

2223

246

2+223Na S O Na S O 20

IO ), IO + 5I + 6H = 3I + 3H O, 2S O + I = S O + 2I 1 Ba 12 Na S O 11

0.200026.50208.241000

1212100%30.66%

0.30001000

BaCl mol mol V c M BaCl m ??

?

????=

=?=?

3. (本题7分)在pH=5.5时, 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 用0.02000 mol ·L -1EDTA 滴定0.020 mol ·L -1 Zn 2+和0.020 mol ·L -1 Ca 2+, 计算化学计量点时的pZn sp 和pCaY , 并计算说明能否准确滴定Zn 2+? 如果能准确滴定, 应采用何种措施, 简述其理由. (已知:lgK ZnY =16.5, lgK CaY =10.7; pH=5.5, lgK ’ZnIn =5.7, lg αY(H)=5.51) 解: p117例19

16.510.7210.728.7() 5.518.78.7

()()sp 0.020.02

lg )lg )lg(10)lg(10) 5.8622

0.1%1[]110101*********lg lg lg 16.58.77.81pZn sp sp

ZnY Zn CaY Ca t Y Ca CaY Y Y H Y Ca ZnY

ZnY Y K c K c E K Ca K K ααααα+--=?

-?=?≤±=+=+?==+-=+-='=-=-==((

下不能准确滴定.

0.80.8(p lg ) 4.92

4.9ΔpM lg

5.7 4.90.8100%100%0.8

sp

Zn ZnY

sp sp ep sp ZnIn sp pM pM

t c K pCaY pZn pZn pZn K pZn E ?-?-'+==='=-=-=-==

=

=配位效应远大于酸效应, 所以,在计量点时,

滴定误差较大(>0.1%), 不能准确滴定. 但可通过控制酸度来达到定量测定的目的, 因αY(Ca)=108.7, 远大于pH=5.5时的酸效应系数, 故若将pH 略微减小, 使pZn ep 减小(指示剂的酸效应系数调大), 而pZn sp 不变, 显然, 应该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 pH 值. 调pH=4.8-5.0, 即可消除Ca 2+的干扰.

4. (本题6分)电分析法测定某患者血糖的浓度(mmol ·L ), 10次结果为:7.5, 7.4, 7.7, 7.6, 7.5, 7.6, 7.6, 7.5, 7.6, 7.6, 求相对标准差及置信度95%的置信区间, 已知正常人血糖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6.7 mmol ·L -1, 请问此人血糖是否异常?

f 8 9 10 t 0.05 2.31 2.26

2.23

解: p251-252例5及例

6

11

10.05,97.6,0.0840.084

100%100% 1.1%

7.67.67.60.06()

7.6 6.7

33.88

0.08433.88=2.26i

x

x mmol L s mmol L

n

s x

x mmol L t t t t x μμ---=

==

==?=?====±***-=

=

==?∑ 相对标准偏差置信区间: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用检法与之差显著,95%有把握说此血糖含量异常

5. (本题7分)以邻二氮菲(以R 表示)作显色剂用光度法测定Fe, 显色反应为:

Fe 2+ + 3R = FeR 3 lg K (FeR 3)=21.3

(1)若过量显色剂的总浓度为[R ’]=5.0×10-5 mol ·L -1, 问在pH=3.0时未配位Fe 2+占多大比例(%)? (pH=3.0时, lg αR(H)=1.9)

(2)称取0.5000 g 试样, 制成100 mL 试液, 从中移取10.00 mL 显色后稀释为50 mL, 用1.0 cm 比色皿, 在510 nm 处测得透光率T=60.0%. 求试样中Fe 的质量百分数. (ε510=1.1×104 L ·mol -1·cm -1 , Fe Mr=55.85 )

解: 通常认为只要[FeR 3] / [Fe 2+]≥103, 就视显色反应定量进行, 可进行光度测定.

33

2+3332+32+3

R(H)

21.3533 2.703

32+ 1.93R(H)2+2 2.7031Fe + 3R = FeR [FeR ][FeR ]

R [Fe ][R][Fe ][][FeR ]R 10(5.010)[]1010[Fe ](10)[Fe ]10.1%,100%0.2%

[FeR ]10

2lg lg 0.6000.22FeR

FeR K K Fe A T αα-+

'==

''??'=?==??=?==-=-=()未配位的为()51

4520.222 2.02101.110 1.0

50100

2.021055.85

101000()%1000.1130.500

A c mol L b w Fe ε---=

==???????=?=

6. (本题7分)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计算HgCl 2水溶液的固有溶解度s ?.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已知: HgCl 2溶度积常数K sp=2×10-14, Hg 2+与Cl -的逐级配位常数 lgK 1=6.74, lgK 2=6.48, lgK 3=0.85, lgK 4=1.0) 解: 逐级络合平衡为

2+-++-2--23--2-34

+212

2+-+-2122+-2 Hg Cl HgCl HgCl Cl HgCl (aq)

HgCl (aq)Cl HgCl HgCl Cl HgCl [HgCl (aq)][HgCl ],,[Hg ][Cl ][HgCl ][Cl ]

[HgCl (aq)]

[Hg ][Cl ]K K K K +=+=+=+==== 2+-2213.712 2[Hg ][Cl ] 0.5[HgCl (aq)] 0.510sp sp K s s K K K ΘΘ-+==∴=?= 分

分而分6.74 6.4810.33() 2mol L +-= 分

计算结果说明, 虽然HgCl 2溶度积常数很小, 但由于有很大的固有溶解度, 所以HgCl 2在水溶液中事实上无法沉淀下来. 2分

四、简答题(5分) 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要完成一项定量分析工作,通常包括哪几个步骤,并简述每步的要点。 答:

1)取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分析试样具有代表性;

2)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一般采用湿法分析,根据试样的性质选用分解方法。 3)分离:消除干扰,如使用掩蔽剂

4)测定: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含量和对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方法。 5)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评价。

水分析化学的期末考试试题四套期末考试题

哈工大2004春季学期水分析化学试题(A) 一、回答下列基本概念(2×5=10) 1.物质的量浓度; 2.拉平效应; 3. EDTA的酸效应; 4. 参比电极; 5. 色谱峰高 二、讨论下面命题( 4× 5=20 分) 1.以钙指示剂 NN 为例,说明金属指示剂的必备条件。 2.对比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测定过程中掩蔽和催化作用的异同。 3.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4.简述气相色谱法的定量方法。 三、填空( 1×15=15 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仪由( )组成。 )、()、()和 (2. 影响络合滴定的主要因素有( )。 )和 3. ECD和 FPD的中文称谓分别为()和()。 4.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加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 有下面两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于哪个光区: A.石英比色皿用于();B.玻璃比色皿用于()。 5.水中的余氯采用()法测定,水中余氯在酸性溶液中与() 作用,释放出等化学计量的(),以()为指示剂,用( 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消耗的标准溶液的用量求出水中的余氯。 )标 四、实验设计题( 5×3=15 分) 1.氯离子测定中空白实验和加入碳酸钙的作用。 2.设计一个测定铝盐混凝剂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方案。 3.pH 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 10×4=40 分) 1.取水样 100.0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mol/L HCl溶液滴定至指示剂刚好褪色,用去 13.00mL,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至 终点,又消耗 20.00mL问水样中有何种碱度?其含量为多少(mg/L表示)?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2007 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 ;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尔 (Mohr)法和佛尔哈德( Volhard )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 -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 a,则换算成 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宜选用 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指示剂变色范围 p H 苯胺黄 1. 3— 3. 2 甲基橙 3. 1— 4. 4 10甲基红 4 .4— 6. 2 9.7酚酞8. 0— 10.0 8硝胺11.0—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200标准溶液加入量 %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差吸光光度法与 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 ×10 -2, K a2 = 1 ×10 -6, K a3 = 1 ×10 -12。用 NaOH标准溶液滴 定时有 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 __________ 作指示剂。 6、 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 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摩尔吸光系数ε 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对称的反应是(A)。 A、Ce4++ Fe2+= Ce3++ Fe3+ B、 2 Fe 3+ + Sn 2+= 2 Fe2++ Sn 4+ C、I 2 + 2 S 2 32- = 2I - + S 4 62- O O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14*1.5’=21’) 1.对于生物来说,任何物质包括机体需要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只有 时才是有益的。过量和不足对生物都会引起危害,这就是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 2.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其归宿主要是。3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4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范围是< μm。 5在水环境中,溶质离子以的形式与胶体物质进行作用,从而被吸附的过程被称为专性吸附。 6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苯并a芘的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和。 7 水中含有机质的固体物质对溶解在水中的憎水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特征 是。8从根系和叶片吸收的F最终会积累在植物的部位。 9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磷酸盐含量成比例关系。 10生物转化和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11 氟对牙齿和骨骼的形成与结构均有很重要的功能,因在牙齿中会形成, 在牙齿表面形成坚硬的保护层,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会出现症状。 12 在常规的简单化学沉淀物中,以各类金属离子的形态沉淀的溶度积最低,常用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 13 硒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原因是 。 14 环境激素的阻碍对象主要是,它可能抑制该类物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该类物质不能合成。

二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1.5’=15’)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0.05~2μm; C爱根核模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D爱根核模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模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模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 A. NO2 ; B. O3; C. HCHO; D. HNO2 ; E. SO2; F. ROOR’. 3 SO 2被氧化成SO 3 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SO 2 的气相氧化; B.SO 2 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 2 的液相氧化; 4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 A酸度[ CO 32 -]+[HCO 3 -]+[ OH-]-[H+] B. 酸度=2[H 2 CO 3 ]+[HCO 3 -]+[H+]-[ OH-] C酸度=2[ CO 32 -]+[HCO 3 -]+[ OH-]-[H+] D. 酸度= [H 2 CO 3 ]+[HCO 3 -]+[H+]-[ OH-]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以下元素已经证实属于会干扰内分泌的环境激素包括() A.Cd; B. Cr; C. Pb; D. Hg; E. Cu. 7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K H > 1.013*102 Pa·m3/mol ; B. K H > 1.013 Pa·m3/mol ; C. K H <1.013*102 Pa·m3/mol; D. K H < 1.013 Pa·m3/mol。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 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 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 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 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 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 (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1)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答在试卷上) 1.定量分析过程包括 , , 和四个步骤. 2. 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 1.683 + 37.42?7.33÷21.4-0.056 = 14.4 。 3. 某酸H2A的水溶液中,若δH2 A为0.28,δHA-=5δA2-,那么δA2-为。 4. 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 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 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加入NH4F的作用是。 5.NaOH滴定HCl时, 浓度增大10倍, 则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增大个pH单位; 若为滴定H3PO4, 则突跃范 围增大个pH单位. 6.对于实验数据中的异常值的取舍,通常可根据、和方法来判断。 7. 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分别为、。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 , , 和四部分组成. 9.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 用检验法。 10.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pH 关,与波长关。 11.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 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可用符号表示。 12.光度法测定某物质,若有干扰,应根据和原则选择波长。 二.简答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 16 分,答在试卷纸上) 1.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密度? 2. 用K2Cr2O7溶液滴定Fe2+试液时, 常向溶液中加入H3PO4,为什么? 3.已知滴定管的读数标准偏差为0.01 mL, 若滴定时耗去30.00 mL溶液, 则该溶液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多 少? 4写出浓度为c mol/L (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5. 摩尔吸光系数 6.下图是薄层色谱分离物质的色谱图,根据图写出R f值计算式。 7. 光度分析中,当浓度较高时,工作曲线逐渐偏离直线,这是什么原因? 8 .在螯合物萃取体系中,影响液-液萃取分离的因素有哪些? 三.回答问题(每题4分,共24分,答在试卷纸上) 1.为满足重量分析的要求,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2 已知lgK CuY=18.8, lgK CaY=10.7, lgK Cu-PAN=16, 试说明为何可以CuY-PAN为指示剂, 指示Ca的滴定? 3.质子化氨基乙酸的pK a1和pK a2分别为2.3 和9.6,能否用NaOH滴定氨基乙酸,为什么? 4.利用显色剂显色络合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时,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北大版(第4章+思考题)

4.1 已知铜氨络合物各级不稳定常数为 K 不稳1=7.8×10-3 K 不稳2=1.4×10-3 K 不稳3=3.3×10-4 K 不稳4=7.4×10-5 (1)计算各级稳定常数K 1~K 4和各级累积常数β1~β4; (2)若铜氨络合物水溶液中Cu(NH 3)2+4的浓度为Cu(NH 3)2+ 3的10倍,问溶液中[NH 3]是多少? (3)若铜氨络合物溶液中c (NH 3)=1.0×10-2mol 〃L -1,c (Cu 2+)=1.0×10-4 mol 〃L -1(忽略Cu 2+ ,NH 3的副反应), 计算Cu 2+ 与各级铜氨络合物的浓度。此时溶液中Cu(Ⅱ)的主要存在型体是什么? 答案: (1)K 不1 K 不2 K 不3 K 不4 7.8×10-3 1.4×10-3 3.3×10-3 7.4×10-5 14 1 K K = 不 23 1 K K = 不 32 1 K K = 不 41 1K K = 不 1.4×104 3.0×103 7.1×102 1.3×102 11K β= 212K K β= 3213K K K β= 43214K K K K β= 1.4×104 4.2×107 3.0×1010 3.9×1012 (2) ()[]()[] []10NH NH Cu NH Cu 3 4 23 3243==++ K []12 4 3 L mol 10 7.710NH --??==K (3) ()()14123L mol 100.1Cu L mol 100.1NH ----??=??=c c ()() []4 4 333 322 31302][NH ]NH [NH ]NH [1Cu Cu ]Cu [βββ βc x c ++++= ?=+ 12810674424 109.3100.1100.3100.1102.4100.1104.1100.11100.1???+???+???+???+?= -----194 4L mol 104.110 3.7100.1---??=??= ()[]()[]174 4 13 1 23 L mol 109.110 0.110 3.7 NH Cu NH Cu ---+ ??=???=?=βx c ()[]()[]1644 22 32 223L mol 108.5100.1103.7NH Cu NH Cu ---+??=???=?=βx c ()[]()[]1544 33 33 23 3L mol 101.4100.1103.7NH Cu NH Cu ---+??=???=?=βx c ()[]()[]1544 44 34 24 3L mol 103.5100.1103.7NH Cu NH Cu ---+ ??=???=?=βx c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

一、选择题(20分。 1.用法扬司法测Cl 时,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 -------------------------- (B ) A. 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AgCl凝聚; C. 防止AgCl沉淀转化 D. 防止AgCl感光 2.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 ----------------------------( D ) A. 滴定开始时加入指示剂; B. 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 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 D. 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3.螯合剂二乙三氨五乙酸(EDPA,用H 5 L表示)的五个p K a值分别为1.94,2.87, 4.37,8.69和10.56,溶液中组分HL4-的浓度最大时,溶液的pH值为 ------( D ) A. 1.94; B. 2.87; C. 5.00; D. 9.62。 4. K 2Cr 2 O 7 法测定铁时,哪一项与加入H 2 SO 4 -H 3 PO 4 的作用无关 ----------( C )A.提供必要的酸度; B.掩蔽Fe3+; C.提高E(Fe3+/Fe2+); D.降低E(Fe3+/Fe2+)。 5.用BaSO 4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CO 3 2-、Cl-、 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 4 表面吸附杂质为 ------------------------------( A ) A. SO 42-和Ca2+; B. Ba2+和CO 3 2-; C. CO 3 2-和Ca2+; D. H+和OH-。 6.下列各条件中何者不是晶形沉淀所要求的沉淀条件 ---------------------(A ) A.沉淀作用宜在较浓溶液中进行; B.应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沉淀剂; C.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 D.应进行沉淀的陈化。 7.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 ----------------------(A )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 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 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 D.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8.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位置的是--------------------------------------------------( C ) A. 总体标准偏差; B. 单次测量的平均偏差;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附答案但不完全)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C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B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 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 ν NO + O · (2)HNO 2 + h ν HO · + NO 或HNO 2 + h ν H · + NO 2 (3)HNO 3 + h ν HO · + NO 2 (4)H 2CO + h ν H · + HCO · 或 H 2CO + h ν H 2 + CO 2、大气中的NO 2可以转化为HNO 3、N 2O 5和N 2O 3 。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 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 3 + CH 2 == CH 2 H 2CO+H 2COO CH 2(O 3)CH 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 粒度 和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 和 湿 沉降 。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 Cl · + O 3 O 2 + ClO · ClO · +O O 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是 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 温和地形逆温_。 9、SO 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和_浓度和PH 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 ·_。 11、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和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 2_、_CH 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 3_和_CF 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和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和_二次气溶胶_。 16、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中间层_、热层和逃逸层。 17、伦敦烟雾事件是由_SO 2_和_颗粒物_引起的。 18、大气中CH 4主要来自_有机物的厌氧发酵_、_动物的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_ 的排放。 19、富集因子法可以推断气溶胶污染源,如(EF )地壳>10,则表示待查元素i________。 20、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_SO 42-_、_NO 3-_、_Cl -_、_HCO 3-_。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BCD 的影响。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的。()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ψ1和Kψ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ψ1+Kψ2 B. Kψ1/Kψ2 C. Kψ1×Kψ2 D. Kψ1-Kψ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ψ B. 2,2,0,-ψ C. 3,2,1,+ψ D. 4,1,0,-ψ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HCl > HBr>HI> HF B. HI> HBr >HCl> HF C. HF > HI> HBr > HCl D. HF> HCl>HBr>HI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A. 对照试验 B. 校正仪器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共15分每空1分) 1.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溶液时,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若Na2CO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2.标定EDTA时,若选用铬黑T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10 。若选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则应控制pH= 5 。 3.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4.50ml滴定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 ml,如果放出约20ml溶液时,记录数据为位有效数字。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 5.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中,在用Zn2+返滴定过量的EDTA后,加入过量的NH4F,使AlY-与F-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式为AlY-+6F-+2H+== AlF63-+H2Y2- 6.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右手拿移液管,左手拿吸耳球,溶液上升至标线以上,迅速用食指按紧上口。 7.在定量转移中,当溶液由烧杯沿玻璃棒转移主容量瓶内,溶液流完后,将烧杯沿玻璃棒稍向上提。 二、选择(共10分每题1分) 1.用SO42-使Ba2+形成BaSO4沉淀时,加入适当过量的SO42-,可以使Ba2+沉淀的更完全,这是利用何种效应?( E ) A.盐效应; B.酸效应; C.络合效应; D.溶剂化效应; E.同离子效应. 2.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时选用下列哪种还原剂?( A ) A.二氯化锡; B.双氧水; C.铝; D.四氯化锡. 3.用下列哪一标准溶液滴定可以定量测定碘?(D ) A.Na2S; B.Na2SO3; C.Na2SO4; D.Na2S2O3. 4.用含有微量杂质的草酸标定高锰酸钾浓度时,得到的高锰酸钾的浓度将是产生什么结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8—2009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试题(A)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可以用下列中哪些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3.已知某标准NaOH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少量CO2,用此溶液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则对所标定的H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是()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难预测 4. 0.05 mol/L SnCl2溶液10 mL 与0.10 mol/L FeCl3溶液20 mL 相混合, 平衡时体系的电 位是[已知此条件时 ? ' (Fe3+/Fe2+)= 0.68 V, ? ' (Sn4+/Sn2+)= 0.14 V] ( ) A 0.14 V B 0.32 V C 0.50 V D 0.68 V 5.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小的是---------------------------- ( ) A 0.1mol/L HAc B 0.1mol/L NH4Ac C 0.1mol/L NaAc D 0.1mol/L NH4Cl 6.当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若CM=10CN,TE=0.1%,pM=0.2,则要求lgK为…( ) A 5 B 6 C 4 D 7 7. (1) 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1 mol/L Fe2+溶液(2) 用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8采用BaSO4重量法测Ba2+时,洗涤沉淀用的洗涤剂是() A 稀H2SO4 B 稀HCl C 冷水 D 乙醇 9 pH=4时有莫尔法滴定含量,将使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忽高忽低 D 无影响 10用同一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 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的() A.氢离子浓度(mol/L下同)相等; B. H2SO4和HAc溶液的浓度相等; C. H2SO4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1/2; 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 11.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显红色, pKa2=6.3 pKa3=11.6 H2In HIn2- In3- 紫红蓝橙 使用该指示剂的酸度范围是--------- ( ) A pH < 6.3 B pH > 11.6 C pH = 6.3~11.6 D pH = 6.3±1 12.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3.副反应系数αM(L)=1表示() A.M与L没有副反应 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14在EDTA配位滴定中,如不存在共存离子,则Y的副反应系数αY和δY分布系数之间的关系为() A. αY<δY B.αY=δY C.αY=δY–1 D.不能确定 1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至少应()A.0.09V B.0.18V C.0.24V D.0.27V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环境化学考试参考题

环境化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 化学原理和方法。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 2等气体吸收了地球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将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 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光化学烟雾: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NO X 和HC 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 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 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去除由两种途径: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 目前人们对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更侧重于,其中是指D p ≤μm 。 对于碳酸平衡,pH=时,体系中的碳酸的主要形态是HCO 3-。 在高pE 值的天然水中(pH=5~9),铁以Fe(OH)3形态存在。 二、简答题(35分,每题5分) 1、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有害物质的 来源,以及在环境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2、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研究的综合性;环境样品的低浓度性;环境样品的复杂性。 2、大气组分按停留时间分为哪几类,有什么意义 大气组成按停留时间分类:准永久性气体、可变化组分、强可变组分;其中属于环境化学研 究中关注的是可变化组分和强可变组分。 3、简述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存在强烈的对流运动,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密度大,占空气总质量的3/4;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 发生在此层。 4、简述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及其在平流层中的危害。解:CFCs 在对流层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原因:对波长λ〉290nm 的光不易吸收,不发生光解;不与HO 等反应,不易被氧化;不溶于水,不易随降水从大气中消失。平流层中危害:发生光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高得多。 4、大气中CO 的去除方式主要有土壤吸收和与HO 反应。(参考教材P31) 5、简述大气中HO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解:清洁大气中, HO O O H O hv 2223+?→?+ 污染大气中,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 + 6、简述大气中NO 向NO 2转化的各种途径。解:NO 向NO 2转化的主要途径有: 与O 3反应 NO+O 3NO 2+O 2 与氧化性自由基反应 NO+RO 2RO+NO 2 与NO 3反应 NO+NO 32NO 2 7、列出大气中RCHO 和RH 可能的反应途径。 解:参考教材P94图2-38 8、列出大气中由C 2H 6生成PAN 的反应途径。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B

环境学院环境化学课程考试题 A盐度升高 B 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D改变氧化还原条件4、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5、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一、B、C、D _的影响。A风B湍流C天气形式D地理地势 6、大气中H0自由基的来源有A、C、D 的光离解。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大气中的N02可以转化成HNO? 、NO 3 和___ 2O5 o 4、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方式有干沉降和湿沉降°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_________ 表面吸附________ 、离子交换吸附________ 和专 属吸附。 6、有机污染物一般诵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 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7、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 原性环境。 & 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9、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 10、土壤具有缓和其_ ____ 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 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A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2、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____ C ___ o A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 D 噪声 第 13、以下—A、B、C、D 因素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古 A O3 B H2CO C H2O2 D HNO2 7、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B、C 。 A RO B R 自由基 C H2O D HO2 &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1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M0.10 C >1.00 D >2.00 10、气溶胶中粒径___ A ____ ym的颗粒,称为降尘。 A >10 B <5 C >15 D <10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X”) 1、金属有机态的毒性往往小于无机态的毒性。(X ) 2、硫酸烟雾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V ) 3、干沉降是大气中NOx最主要的消除方式。(X ) 4、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峰值出现在阳光最强时,夏季高于冬季。(V ) 5、在天然水的碳酸平衡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不受影响。(V ) 6、有机化合物吸附在颗粒物矿物质等组分的表面,等温线是线性的,存在竞争吸附,放出的 吸附热小。(X ) 7、腐殖质包括:富里酸、胡敏酸、胡敏素。其中,胡敏酸溶于稀酸稀碱;富里酸只溶于稀碱,不溶于稀酸;胡敏素不被碱液提取。(X ) &同价离子中,半径越大,被土壤交换能力越强,例如Al3+的交换能力大于Fe3+。(X )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北大版(第3章)

3.1 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 K a ,分别计算它们的K a 及与其相应的共轭碱的K b 值。 34224+43+ 3.2 (1)计算pH=5.0时,H 3PO 4的摩尔分数3210。(2)假定H 3PO 4各种形式总浓度是0.050 mol 〃L -1 , 问此时H 3PO 4、H 2PO 4-、HPO 42-、PO 43-的浓度各为多少? 答案:(1)123 112122 a a a 03 2 a a a a a a [H ][H ][H ]K K K x K K K K K K +++ = +++ 10 69.2137.1416.1200.1531.1221.716.2100.31010101010--------?=+++= 3 16 .1200 .15337.1416.1216.1223 16 .1237 .141104.110 10 )994.0(0.1)1010(10102.610 10 ---------?===+= ?==x x x (2)c =0.050mol 〃L -1 1 53431 24 2141241 11034L mol 102.7]PO H [L mol )0497.0(050.0]PO H [L mol 101.3]HPO [L mol 105.1]PO [---- ------??=?=?=?=??=?=??=?=x c x c x c x c 3.3 某溶液中含有HAc 、NaAc 和Na 2C 2O 4,其浓度分别为0.80、0.29和1.0×10-4 mol 〃L -1 。计算此溶液 中C 2O 42-的平衡浓度。 答案:溶液的酸度由HAc-Ac -所决定 ()() 4.76 4.32a HAc 0.80 [H ]10100.29 Ac c K c +---= = ?= 22 a 224 0a 4 4.2951 4.32 4.29 [C O ][H ]1.01010 5.210mol L 1010cK cx K -+------== +??==??+ 写出下列物质水溶液的质子条件: (1)NH 3;(2)NH 4Cl ;(3)Na 2CO 3;(4)KH 2PO 4;(5)NaAc+H 3BO 3。 答案:(1)NH 3 [NH 4+]+[H +]=[OH -] (2)NH 4Cl [H +]=[NH 3]+[OH -] (3)Na 2CO 3 [H +]+[HCO -3]+2[H 2CO 3]=[OH -]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分析化学教研室复核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姓名:学院级班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项共32分) ()1.某试样含有约5%的硫(质量分数),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然后沉淀为硫酸钡,若要求在一台感量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至少应称 取试样的质量为 A.0.27g B.1.54g C.0.55g D.15g ()2.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 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3.今有0.20mol·L-1二元弱酸H2B溶液30mL,加入0.20mol·L-1NaOH溶液15mL时的pH=4.70;当加入30mLNaOH 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7.20,则H2B的pK a2是A.9.70 B.9.30C.9.40D.9.00 ()4.用0.2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mol·L-1草酸(pK a1=1.22,pK a2=4.19)和 0.10mol·L-1酒石酸(pK a1=3.04,pK a2=4.37)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 A.1 B.2 C.3 D.4 ()5.计算0.080mol·L-1二氯乙酸和0.12mol·L-1二氯乙酸钠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 二氯乙酸的K a=5.0×10-2) A.1.48 B.1.68 C.1.20 D.1.91 ()6.为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铁、铝离子干扰的方法中,正确 的一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