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天睡前做八段锦剖析

每天睡前做八段锦剖析

每天睡前做八段锦剖析
每天睡前做八段锦剖析

每天睡前做八段锦,百病不生(附视频)

人们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首先按照春夏秋冬四时气候阴阳的运行来作息,其养生之道总括起来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告诉我们,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侵袭,应加以防预,不使精神外耗,要注意内守,使内气充盈,这样就不会生病了。所以,提出了“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的主张。

功法介绍:《床上八段锦》为单一、赤足或赤背煅炼。由于古代为席地而坐,故而坐位、站位均可锻练。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今,人在床上下地以后就穿鞋,渐渐的八段锦分为站式八段锦和坐式八段锦,又八段锦为健身功法,所以设计八段锦在练习时,有困难者,如高年老人、久卧床或医院、疗养院内下地有困难的人可以练《床上八段锦》。此功法练好后,可以提高体力,恢复生活自理。

《床上八段锦》的八段口诀是:按摩头颈、叩齿鼓漱、刮眉揉眼、耳鸣天鼓、运臂健腰、双通气海、丹田运转。

练习《床上八段锦》功法还应注意:

1、穿着方面宜穿宽松柔软的衣服

2、室内外均可,需要空气新鲜,初学者需安静;

3、口中津液增多为自然现象,随呼吸咽下;

4、不需预备动作,只由预备式开始即可,做完以后,也不用作整理运动,回到预备式即可收势。

5、学练应循序渐进,第一段练好后再练第二段,这样既省力又对健康有好处。随着功法加深,健康也逐步提高。

6、每学一段功法,都要先练好动作,再配合呼吸,最后

再意守,不可做反,尤其是呼吸,做反后就不容易达到效果。7、最后,练习不要间断,这样健康可逐步提高。

床上八段锦动作说明:

床上八段锦预备式:盘腿坐于床上,或者是双腿自然垂于床下,床的高度须于自己的小腿等高,坐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放平,与小腿保持九十度垂直角,上身保持正直,要含胸、拔背、垂肩、坠肘、嘘液,头如悬中,松腰松胯,两手平放在大腿上,指尖向前平放。做好后,两眼先平视,然后轻轻闭上,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后排除脑中杂念。

一、按摩头颈:双手掌掌心搓热,两手从面部中间轻柔向上浴面,到前额分开向两侧擦下,一上一下为一次,如此搓手反复浴面三次。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搓双手时,掌心用力不可过猛,需缓慢柔和,每次以搓热为度,面带微笑,心中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搓脸时,好似春风佛面,手法应轻而不浮,重而不至。之后,双手十指均匀的点在前额上,按压于头皮向头枕后推,手掌到颈后时,两掌交叉用力向前,从下而上出来为一遍,共推三十六下。

十指梳头时,十指需均匀分开,从前额擦到枕后,手法需有一定力度,但也不能过于用力,否则影响自然呼吸。手到枕后做与颈部相振的力时应自然,这样更利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

功能与作用是:人的面部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头为一身之主宰,是诸阳之首,百脉所通。因此,要特别注意加以养护,手心有劳宫穴为健身要穴,把手搓热后调动全身的血液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这样易使经络畅通,梳头可促使诸阳上升,百脉调和,头脑清爽,气血不衰。

颈部按摩,手到头部后面后,手要向前用力,头部不要动,这样就形成了手与颈部相振的力,长时间的磁力可以预防老年头部前瘫、骨质增生、颈椎病等。

这样即疏通全身经络,每次都可使头脑清爽,面部红润,唤起全身精、气、神,更为重要是的可以缓解和改善人体,尤其是老年人的大脑供血不足现象及脑萎缩,毛发的毛囊和血管末梢相连接,轻轻柔发能改善头部末梢血液循环,既能疏散血液过多的充血现象,有助于防止脑溢血,又能引血上行,克服脑贫血等症。

又由于柔发能直接活跃其生理功能,所以长做还有可能使落发重生。

二、叩齿鼓漱:回到预备式姿势,口微闭,上下牙相叩做叩齿动作,有节律的连续叩三十六下。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叩齿时,双眼微闭,应控制好节律不可过急。之后把舌放在牙的外面,嘴唇的里面,作搅海,顺时针九圈,逆时针九圈,搅海时,有时候会感觉脑后部发胀,此时可以休息,等缓解后再做。

搅海后,口中的唾液增多,以此唾液来漱口三十六下,之后将口中的津液分三口咽下,搅海后,口腔的津液咽到下丹田时,要提肛并轻收腹,将能量信息归回下丹田储存起来。

功能与作用是:中医认为牙为骨之末梢,同筋骨有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认为牙是消化系统第一关,牙齿不健康影响整个消化系统,所以经常练习叩齿不仅使牙齿健康,不致使牙齿过早脱落,更加强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搅海可按摩牙龈,既卫生又可以练舌功能。从经络学分析,舌是通过经络、筋经与脏腑,如:心、肝、脾、肺、肾产生立体关系的。

舌也蕴涵了生命的内在信息,是反映肌体信息的一个窗口,透过舌的运动,五脏六腑都得到益处。最后,新生的唾液还有溶菌酶,在口中鼓漱,可以消毒口腔,经常练习古传有补气作用。按现代看有健康卫生作用。

三、刮眉柔眼:双手拇指放在太阳穴上,两手十指中节放在太阳穴处,眼眉向两侧向外刮,刮九下。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要求双眼微闭,练习时,不可睁眼,刮眉动作不急不燥,缓慢深透。之后两手搓热,用手掌的小鱼际部分放在眼球上,柔眼,顺逆各转九圈。

柔眼时,力量尽量深透,以带动皮下以及深组织一起运动。之后,从目内侧至涨足穴向外推,推至耳上方内骨穴处,后双向微闭做转肩,顺逆各九圈。

功能与作用是:眼睛是生命的象征,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医务人员则说“眼是生之窗,人的眼睛如同一个荧光屏,把人体的全部信息都呈现在上面,人体十二经脉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眼睛有关系,分布于眼周围的经络至为周密。

通过这些经络与眼的关系,一方面,把脏腑之精、气、血上驻银幕;另一方面,使眼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统一协调,从而发挥起正常的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眼睛是神经和血管的窗口,眼睛通过神经与血管同脑,进而同全身发生联系。通过刮眉柔眼,运睛转目,既可以使眼睛本身的疾病得到缓解,也可以间接的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

四、耳鸣天鼓:双手掌掌心搓热,两手心劳宫穴对准两耳轻贴上,后快速放开,反复三次。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罩耳结束后,双手迅速放开时,如为耳疾严重者或高年老人放开时需缓慢。再用掌心按住双耳,其余四指置于枕后,以一手的食指弹打中指,可闻及嗒、嗒声,反复三十六下。

之后拇指在耳后,食指在耳前,捻转向上,顺耳廓向下,反复数次至整个耳廓发红为止。

功能与作用是:古人有“耳为肾之光,肾之外喉,肾开窍于耳”之说。根据耳朵的位置、形态、色泽、凹凸等表现,来推测肾脏的生理、病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和耳廓存在着内在的生理、病理联系。

特别是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处的神经分布较密,耳廓受属于多个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支配,双手搓热了罩耳,用掌作负压,可活动耳膜,防止耳膜老化。

鸣天鼓是正在整骨处,此处为诸阳所居,用指弹可使筋络通畅。捻耳,耳为一个全息区,可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另外,也可防止耳老化、耳鸣、耳聋等。耳后,还有降压沟可以协助降压。

五、运臂健腰:右臂抬起,掌心放在左肩上,左手握拳,托在右肘下,揉按左肩三十六次。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揉按左肩时,尽量想着左肩部分,会有发热的感觉。

揉完后,右臂向后下推,至膏盲穴处,同时,头颈向左转,下颚尽量触到右肩,双眼注视右肩,腕贴于颈后部,伸开的四指按摩背部三十六次。

揉完后,用右臂尽量向下伸,以触到第四胸椎节旁三寸处的膏盲穴处为宜,头颈向对侧转,以下颚触到左肩为宜。

这样,可很好地防止颈椎病,对侧同样。反过来,左手按同样的方法操作。后左、右手握拳作左、右肩叩打。

一手叩肩,一手小臂叩背后命门穴处,左、右各叩三十六下。最后,两手置于背部肾区处,紧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然后,再搓回到两臂后区胫处,作为一次,共搓三十六下。搓腰时,必须回到两臂后径脊处,方为一次。

功能与作用是:可使指、腕、肘,颈、肩及后背都得到活动和按摩作用,膏盲穴作为治疗心髓症之要穴。

按摩可以强化五脏六腑的功能,敲打肩井穴,可以升提肾水,使全身可以通畅,也可以防止肩膀硬化。

最后,双手在肾区搓热,肾最喜暖恶寒,用手搓腰时,定会发热,增强了肾脏机能。肾为先天之本。这样,更提高了我们的身体素质。

六、伸筋搬足:坐于床上,背、腿要直,全身放松。

动作开始:双手向前,身体前倾,但不要伸直,不要钩,不要弯,两肩也不要前倾。

此式要配合呼吸。先吸好气,随呼气向前,手到足部时,脚用力向回钩,呼气过后,放松回位,回位时,吸气,气要吸足。如此,反复三十六下。

功能与作用是:此式主要是健腰补肾的作用。双手向前,膀胱经就像针灸时感觉一样,有酸、麻、胀、热感,身体前倾,可以增加腹肌、腰肌力量,有明显的补肾作用,即有补肾疏经,健脑安神作用,老年人可使步履稳健,腰手灵活,年老现象会推迟发生。

注意事项是:此式要配合呼吸。先吸好气,随呼气向前,手到足部时,脚用力向回钩,呼气过后,放松回位,回位时,吸气。初锻炼时,一次可能做不到三十六下,可循序渐进,慢慢增多,不可着急。

当然,整个《床上八段锦》,是以意念领气,但要姿势正确,动作熟练,气沉丹田以后才可,就是以意领气,以气成事。在不到此程度时,要先练好姿势,甚至于动作不完全掌握好前,可以自然呼吸。

七、双通气海:仰卧。男子先以左手的内劳宫穴对准气海穴,轻轻放好,然后,以右手的内劳宫,对准左手的外劳宫穴,重叠放好。

女子左、右手相反。放好后,以气海穴及脐下1.5寸为中心,开始向左、向下、向右、向上,以顺时针方向。

女子则逆时针方向,按螺旋形曲线,由小到大,慢慢地转九圈,转到最后一圈时,其间是上不过膻中,下不过曲股玄,及脐谷联合上联终点处。

九圈转完后,在膻中穴前,或脐谷穴前换手,将下面的左手放在右手的上面,女子则相反。

再以逆时针方向,女子则是按顺时针方向,按螺旋形,由小到大地转九圈。九圈转完后,两手自然放于气海穴处。

注意事项是:此式自然呼吸即可,所谓揉腹,只是双手放到衣服外面的轻轻地摩法动作,实际上双手并不触到腹部肌体,更不是用力地在腹部做揉腹动作。

揉腹时,注意力集中在气海穴处,不要跑,手转圈时,注意力也不要紧盯着肚子。

功能与作用是:此式可加强消化系统功能,消除腹胀,能使习惯性便秘、腹泻得到缓解,重要的是此节有强阳固精作用,妇女可使腹部气血通畅,有调经作用。

八、丹田运转:仰卧。双手放于呼吸起伏处,此处无固定位置。仰卧,男子先以左手的内劳宫穴对准呼吸起伏处,轻轻放好。

然后,以右手的内劳宫对准左手的外劳宫穴重叠放好,女子则左、右手相反。初练者,位置较高,后慢慢下移,随着呼吸开始默数。

最后,等呼吸深长后,随着吸气,感觉气从命门到丹田,后随呼气,赶气从丹田到命门,这样做即为丹田运转,做到这种程度,人很容易入静,全身放松,体力容易恢复。

注意事项是:此式要配合呼吸,以鼻吸口呼为主,吸气时,口微闭,舌舔上颚,呼气时,口微张以丝,呼和吸都不要用力,要做到轻轻的、缓缓的、长长的、深深的呼吸。切不可用力和勉强去追求深长,要气息自然,并留有余地。

功能与作用是:此式虽简单,但内理很深,为内静外动,随着深呼吸,使气在前、后、上、下丹田,随呼吸运转,促使十二正经及奇筋、八脉的气血循环,加强了整体健康状况。

以上是床上八段锦的最新保健功法,望大家坚持多练习,拥有一个健康体魄。办公室人员如何进行颈部放松

由3位中医专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多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永新慢病穴

位操,它集降压、降糖、健身、养生于一体,适合于各年龄段的朋友锻炼。

1.对击十宣穴第1 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十指指尖的十宣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2.十指交叉相对第2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主治烦热,目痛,头痛,咽痛,牙痛,手指麻木。

3.撞击虎口第3个动作刺激合谷穴,借此不仅能调节血糖,对缓解牙痛、晕车也有明显疗效。

第4、5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的鱼际、太渊等肺经穴位,有强心作用,针对心悸、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4、对击大鱼际

5、对击小鱼际 6.敲打后溪穴(换手)

第6个动作刺激的是后溪、前谷、腕骨等小肠经穴位,对于改善下焦、缓解消渴症状、降低血糖均有良好疗效。

7.对拍手背(换手)第7个动作刺激的是中渚、液门、阳池等三焦经穴位,保持颈椎、腰椎健康,改善脑缺血。

8.拍击尺泽穴(换臂)第8个动作刺激到的是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有降压、止咳等效果。

9.敲打云门穴(换肩)第9个动作刺激到的是中府、云门等肺经穴位,针对肺系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此外,中府穴还有诊断治疗肺癌的作用。

10.拍打肩井穴(换肩)第10个动作刺激的是肩井穴,经常拍打这个穴位不仅能降压,对心、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

11.叩击百会穴第12个动作刺激的是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有安神助睡眠、降压、治头痛等作用。

12.腹部穴位拍击第13个动作刺激我们腹部神阙、气海、关元等保健要穴,这些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尤其适于糖尿病患者。

13.拍击肾俞穴第14个动作刺激我们后腰的肾俞、三焦俞等膀胱经穴位,这些穴位适合泌尿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强肾固本。

14.内劳拍少海第16个动作刺激的是手少阴心经的内劳穴和少海穴。起到强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5.脚跟踢然谷第17个动作通过刺激足少阴肾经的然谷穴,起到排肾毒、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16.拍委中穴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是指凡腰背部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17、拍腿部胆经按摩敲打可以舒经通络、活血排毒,血液循环快了,身体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来排除垃圾,体内的水肿、毒素自然就会去除,按摩敲打的部位就会瘦下去。

经常在办公室做工的人员可以做做下面的动作进行颈部放松。

颈椎保健操

1、双掌擦颈: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

2、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感觉到酸胀为好;

3、前后点头:头先向前再向后,往前时脖颈尽量往前拉伸;

4回头望月:双手叉腰,头颈转向身后,观看身后天空中的月亮,左右交替反复多次;

5、颈项争力: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向右转,头转向右侧时,上身向左转;

6、颈手爭力:双手交叉,紧贴在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向前用力顶;

7、双手托天:双手交叉举过头,仰视手背5秒钟;

8、转身回望:右腿前弓,身体向左旋转,右掌上托,左掌向下用力拔伸,回头看左手;左腿前弓,方向相反,动作相同,左右交替进行;

9、旋肩舒颈:双手放在两肩部,向由后向前旋转,再由后向前旋转;

10、双掌夹颈:头略微后仰,一侧手掌拿捏后颈部肌肉,两手交替进行。

颈部保健操可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部保健操中的很多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没有颈椎病的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注意事项: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眼平视

中医养生八段锦做法是什么

中医养生八段锦做法是什么 在养生的方面大家更注重的是中医养生法,中医养生讲求的是养气血调养身体,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关于中医养生的妙方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人可选择不同的养生方法,尤其是对许多老年朋友们来说,养生是最关键的,那么中医养生八段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二、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

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四、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五、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简易口诀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颏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 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简易口诀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 动作解说 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颏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颏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膈至脐为中焦,胸膈以上为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简易口诀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 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于胸前,左掌在外,目视前方。 ●第二个动作: 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腿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 ●第三个动作: 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八段锦学习心得

篇一 因为右腿有点毛病,所以申请了体育免测,也就有幸分到了养生班,和刘老师一起学习养生,这学期主要就是八段锦的学习。而通过学习的过程呢,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道家养生讲究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中医养生保健主张有了了解。 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要领:首先,一定要把身上的大筋拉开,其次,练功过程中既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顺其自然,动作周正大方,呼吸平稳,能够做好这些就可以了。每天不用过多练习,睡觉前不用练习,不然会失眠的。要按照要领练习,事半功倍。 八段锦 八段锦的招式套路分八句话,分别理解解释为: 1、两手托天理三焦。练习时双手要感觉是在往上托举太极球,体会脚下生根,双臂被往下压的感觉。动作要舒展,是为了使肌肉充分的呼吸和舒适的拉伸。举过头顶要用力往上并且要停留两三个呼吸,体会脊椎被拉开的感觉。第一节的目的就是将脊柱和身躯、内脏得到很好的拉伸和按摩。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膀,这个阶段的肩膀一般都打不开,托天的时候,两个手臂紧紧地靠在耳朵上。建议这个时候专门进行拉肩的训练。 2、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节类似扩胸运动,将内脏主要是肺部的拉伸。要领是感觉自己在拉弓射箭。体会一手拉弦,一手推弓的那种左右发力,同时双腿用力。这样是拉伸最大的同时可以锻炼四肢的力量。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胛骨。一般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使后背平整,拉弓的时候,应该以整个后背为支点,使胸廓有拉伸的感觉。 3、调理脾胃臂单举。这节的目的是通过双臂上下两边侧拉进一步的拉伸身体和内脏。要领是动作要缓慢,拉伸要到位,拉伸后停留两三个呼吸再做下一个动作。关键点在于双手严格按照身体中线运动,难度还是肩膀要打开。做这节的时候,头部最好微微靠后,把颈部拉起来。 4、五劳七伤往后瞧。要领是以脊柱为轴心,身体缓慢向两边旋转到极点,然后停留两三个呼吸,有时能感觉到脊柱转动的声音,以后进行下一个动作。这个动作的目的是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分解教学》 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间、神与形合,气韵其中。 预备式: 动作分解: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臂外旋,掌抱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10公分,目视前方。中正安舒、呼吸自然、心神宁静、意守丹田。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额微收,舌抵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踏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注意沉肩坠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跃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身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分解: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腿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额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式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挽舒指,上体中正。三焦:上焦横隔以上心肺;中焦横隔以下肚脐以上,肝胆脾胃;下焦肚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泄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额先向上助力,在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功法作用:理三焦的三焦,根据中医的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隔至脐为中焦,胸隔以上为上焦。本动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伸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合,通过拉长驱干与上肢各关节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肩部疾患,颈锥病具有良好的作用。从下焦向上提起,防治五脏六腑下沉,锻炼颈椎。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精校版

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 一、内容: 连同预备式,收势共十式,每一式我们从分解动作解说、动作要点、易犯错误、正确做法、功法作用,呼吸方法,意念功法,音乐口令等几个方面解说。 二、重点: 正确掌握各式动作要点。 三、难点: 第五式与第六式是教学难点。 四、了解几个专用名词的概念: 1、内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内旋,左手反之。 2、外旋:右手掌掌心朝下水平放置,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叫掌或臂外旋,左手反之。 3、三焦:把人的上体三等分,下面一部分叫下焦,中间部分叫中焦,上边部分叫上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简称,实际指人体髋上部分包括五腑六脏和大小肠。 4、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人的下丹田。 5、命门:下丹田对应的后背处为命门。 6、马步: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屈膝半蹲为马步。

7、人字步:两脚分开,挺直膝盖站立为人字步。 8、八字掌: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外展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叫八字掌。 9、髋:组成骨盆的大骨头。 10、抓固:拇指尖压在无名指根上其余四指自然弯曲握拳叫抓固。 11、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劳损伤。 12、七伤:指喜、怒、悲、忧、惊、恐、思七情伤害。 13、百会穴:头顶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人体前后中线相交点。 14、涌泉穴:位于人的足底前脚掌凹陷处。 15、劳宫穴:位于人手掌掌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16、商阳穴:位于人体食指内侧指甲角约0.1寸处。 17、任脉: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 18、督脉: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五、预备式 分解动作解说: 1、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 2、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 3、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臂与身体夹角约45度。

八段锦

八段锦 传说武八段锦是由岳飞创制的,也有传说八段锦是由唐代的钟离权创造的,但这些说法并不十分可信。在魏晋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有关于“八段锦”锻炼方法的记载。但最早出现“八段锦”名目的是宋代洪迈著《夷坚志》一书:“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八段锦自宋朝以来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对八段锦有一段生动有趣的记述:“愚四十年前注《参同契》时,见吕四行八段锦,诧其老健,每窃笑之。逮今思之《参同契》之学,实属屠龙术,不如吕四行之宰猪术也。”朱熹酷爱《参同契》之学数十年,晚年时倍感八段锦之学,优于《参同契》,他幽默地评价《参同契》为“屠龙术”,八段锦为宰猪术,形象地描绘《参同契》为“杨春白雪,和之者寡”,八段锦在当时属于“下里巴人,和之者众”。 坐式八段锦又演化为十二段锦和十六段锦。此功法至明代已基本定型,如冷谦《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胡文焕《类修要诀》等皆有记述。清乾隆时《寿世传真》易名十二段锦,其后《内功图说》亦加整理记述,通行于世。 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查阅、考证,有以下基本认识:(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现在流传的站式八段锦,一般是来源于清代梁世昌所编《易筋经图说》的附录《八段锦》。但作者不详。 在195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八段锦》一书,书中简要叙述了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锻炼要领,并根据定型的八段锦歌诀,图文并茂地详述由卓大宏、马风阁、唐豪所编的三套立式和马风阁所编的一套坐式的八段锦功法。内容通俗易懂,发行印数极大,为八段锦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 [编辑]内容 八段锦一般是由八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称为一“段”。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

健身壮体功法(八段锦)

健身壮体功法(八段锦) 壹、简介: 八段锦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至今的一种健康运动,由如「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组成,更是国术精华之集「锦」,对强健体魄、提升工作效率、延缓老化过程甚有帮助,是每天作业前或休息时调理身心、活化气血的最佳体操。练八段锦必须要有毅力和恒心,不可一曝十寒,否则功效必大打折扣。每段锦的功能和要领都浓缩成七字,作为该段锦之名称,简单易记。 贰、优点: 一、空间小:只需约一平方公尺,且毋须固定场地,可因地制宜,不论室内家居、办公或室外等场所皆可实施。二、时间短:时间长短可自由调整,通常可在5-15分钟内择项或全套演练。 三、最经济:不需辅助器材或设备,仅穿着宽松衣物即可徒手演练。 四、易学习:动作简单,没有奥秘,不需向功夫高手学习。 五、无禁忌:动作温和缓慢,男女老少皆宜,亦无任何特定时辰之避忌,惟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演练。 参、功效:

八段锦有预防疾病的功夜因为八段锦是调理气血、畅通经脉、灵活筋骨的运动,若能天天有规律的演练,即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畅胸怀、清醒头脑,确是预防百病、延年益寿的最佳方法。 肆、内容:主要分为「预备呼吸」及「动作」两部份: 一、呼吸: ⑴种类: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1.顺腹式呼吸2.逆腹式呼吸 1.顺腹式呼吸:吸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部(图一),吐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图二) 2.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图三),吐 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图四)。 ⑵方法:用鼻孔吸气和吐气,呼吸时要柔、细、慢、长。 ⑶要领:1.手由下向上举时慢慢吸气,手放下时吐气要 细要长。2.伸开的手移近身体时吸气,手向外伸出时吐气。3.身体伸展时吸气,弯曲时吐气。 二、动作:

健身气功八段锦详细解读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 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安全可靠,运动强度和动作编排次序符合运动生理学规律。它的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缓慢——则要求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 圆活——指的是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去,节节贯穿,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 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不僵不滞,速度均匀,无停顿断续之处。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这里的“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答(转)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题(转) 自学八段锦会遇到的八个问题(转) 三叶居士 写在前面的话 相信更多的朋友们还是需要自学八段锦写了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对八段锦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交流我就是自学的八段锦最初想法很简单想治疗颈椎病和让身体好些没想到会得到如此多的益处现在想到那些在默默中独自探索苦练挥汗如雨的日子感觉是一段很温暖很快乐的回忆虽然当时是那么辛苦与迷茫人生事多如此吧 所写的内容一定有所误差与主观的错误客观的说这算是八段初学者的一篇学习日记如果这帖子可以对一样打算自学八段的朋友们或是在练习八段锦的朋友们有所帮助我会很开心也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以得到八段锦高手的指点建议与批评想先说声谢谢! 问题目录 一每天练习八段锦多少遍比较好? 二练习哪个版本的八段锦比较好? 三在练习前练习中如何放松入静? 四练习八段中出现的症状有那些?

五练习八段锦中如何呼吸? 六八段锦的练习中如何用力? 七八段锦可以治疗哪些病? 八最佳的练功效果或是状态是什么?一每天练习八段锦多少遍比较好? 自然是越多越好 实际问题不是每天练习多少遍最好 而是自己每天实际可以坚持练习多少遍自己有多少空闲时间 有否足够的意志力与合理的计划让自己每天都坚持 但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帖子都说有氧运动 至少一个小时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又有多少人可以每天可以雷打不动的 坚持一个小时的锻炼呢我最初是一天可以坚持三遍 忙了只可以坚持一遍 一般只可以坚持一天两遍 尽量都在子后午前完成 (因为有在气功书上看到说动功适合在阳时进行)少数时候被迫在下午补一遍 而且不可以保证处在最佳的练习状态与环境现实就是如此糟糕 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

八段锦

八段锦养生功 八段锦是少林易筋经的一部分,分立功、坐功两部分。练此功以调和阴阳、通理三焦为主旨,以动入静、以静入动、动静皆宜、顺乎五形、发其生机、神奇变化、通和上下、和畅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补其不足、泻其多余,消长之道,妙用无穷。常习之可达百病之不生,延年而益寿。凡有缘人只要选择并终身修炼“八段锦”,同样能够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和炼虚合道”的境界;当然对于有缘人预防治疗自身疾患更是“小菜一碟”。若缘友们对此有清醒地认识,那么通过“八段锦”的修炼,达到健身强体、益寿开悟和大幅提高生命质量绝对不只是一个梦!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此功法共分为八段,故曰八段锦。 八段锦的练功方法应以内功为主,是内外相合的定步动功。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守、呼吸及以意领气和动作的得气感。 八段锦的锻炼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力的练法,一种是不用力的练法。动作用力练时,仍切实保持肌体放松,不可用僵力或单纯之臂力,动作要随呼吸,气贯丹田。不用力的练法,则主要是以外带内,外动促进内动,以达到健身祛病之功效。 八段锦对身体的好处,简单概述为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长期锻练可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用现代科学医术分析,就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调节精神紧张、改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各个生理机能。

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

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 八段锦动作讲解(视频教学)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为了深一步对八段锦的学习和理解,现将两位教授整理的资料打字成文与博友们分享。(转抄于安徽医学院、马风阁教授、广州中山医学院、卓大宏教授资料)虽然八段锦的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流派又多,但八段锦的动作和歌诀总是大同小异,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可见八段锦对人体确有健身疗病的良好作用。八段锦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生产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往往低头凹胸或弯腰的时候多,这样久而久之会改变人体姿势,影响内脏和神经的功能,损害健康。而八段锦的动作大多有助于纠正这类病态。因而,很适合于广大群众锻炼身体。我国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确的健身目的,某一动作可有益于某一脏腑,防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疾病,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例如有一种叫作“五脏导引法”的健身法,其动作可分为分别防治肝、胆、心、脾、肺、肾的某些疾病,“四时导引法”的动作分别具有补肝、补脾、补心、治肺、治肾等作用。八段锦也是如此,每个动作的名目都注明了专门增强哪一脏器。例如“两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单举手”可以“调理脾胃”,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摇头摆尾”可以“去心火”等,体现了体育与医学、体育与气功相

结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点,又照顾了全面。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肌肉、关节与内脏之间,内脏与内脏之间,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八段锦各个动作当然可能对某些内脏或经络有较多的作用,但总的看来,作为保健体操的八段锦,它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说只有单举手,或只靠单举手就能调理脾胃,一个往后瞧的动作就能把“五劳七伤”都去掉了。实际上是八段锦的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起到调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作用,也就是说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当然,这并不排除某一动作相对地有其特殊的保健作用。为了从解剖生理和保健的角度探讨各动作的健身价值,安徽医学院体育教研组、医疗系和中医系等部分中西医教授专家们整理如下:一、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节从动作上看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和伸懒腰很相似。伸懒腰是人体常见的生理现象,据现有资料来看,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确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的氧气,显然对消除疲劳有一定的作用。八段锦开头就做这一动作,一则可消除疲劳,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再则是一种全身肌肉和内脏的总动员,给以下各段动作做好准备;三则对三焦有调整作用。三焦,系中医学对人身部位的名称,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脏腑;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下

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杂谈 健身气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悠久的气功文化中走来。继承、创新、发展。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锦——指的是上等的丝织品,在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着珍贵而又精美的饰物。有一套动作优美、编排精炼、祛病健身效果俱佳的健身气功功法,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它由八组动作组成,人们就把它称之为——八段锦。 前言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功法之一。 “八段锦”据传出自八仙中的汉钟离,由吕洞宾刻画在石壁上得以流传。也有人说它是岳飞所创。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挖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出土了两千一百年前的导引图,导引图是中国古代导引术的动作汇编,而导引术就是现代气功的一种。马王堆汉墓的导引图共描绘了四十几个运动姿势,其中,至少有四个与后来广泛流传的八段锦中的动作相似,它被学术界看作与八段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八段锦”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夷坚志》记载:郑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效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可见,八段锦在北宋即已流传。 在宋代,八段锦的体式已经有坐式和立式两种,其中,立式八段锦后来形成了很多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清朝末年,人们首次把八段锦编辑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并绘制图象,它的歌诀这样概括了八段锦的动作做法和锻炼目的: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此后,八段锦的套路基本被固定下来。一个有历史传承,有功法理论,有真实健身效果的传统气功功法就被定型了。 为了让祖国气功文化中的这块瑰宝在当代继续造福人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2001年成立了健身气功课题组,将八段锦作为一个子课题,以传统八段锦为依据,本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传统八段锦重新加以编创,同时,科研人员又运用现代体育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八段锦的健身效果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验。现代生命科学、医学、人体型态学等方法的引入,使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编创被赋予了理性和科学的新内涵。而健身气功八段锦编创工作的完成和推广,也证明古老的八段锦不仅没有被岁月的长河湮灭,反而在今人的努力下焕发出了更绚丽的光彩。 特点功法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

表1 调息练习时呼吸气量分析 肺泡通气量/(L /h ) 335.2126 呼出氧气量/% 16.413.6 呼出二氧化碳量/% 4.27 耗氧量/(L /h ) 15.419.32 耗二氧化碳量/(L /h ) 14.078.82 时间练功前行功时 关键词:八段锦;中医;养生中图分类号:R87-0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3-0055-02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医疗保健功法,是气功中的一种。因有八节运动,故称八段。八段锦融合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与保健的功法,它有锻炼平衡能力、防病治病、纠正形体等作用,同时又具有针对性强、适用面广等特色,是动静结合、身心互动、健患均益的健身方法。 1八段锦的基本方法 八段锦的练习方法包括意念、呼吸、姿势3大 内容,讲究“调心”、“调息”、“调身”三者一致,有机结合,相互穿插。 1.1八段锦的意念法 意念是一种通过思维导 引,用健康的意念活动替代繁杂思想,调节心理平衡的练习。它能起到调节心态和精神的效果。虽然意念的方法很多,但都不外乎通过情景思维或语音的引导,并与呼吸配合的形式,使人的思想集中,心态和谐,最终达到身心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进入类似睡眠而优于睡眠的状态,正如《内经》所描述的“恬淡虚无”的内心境界。此境界就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畅取健康长寿的效果。现代研究观察到,气功练习者意念入静时,前额皮层脑电 图(EEG )可诱导出高同步化的θ波,它与交感活动呈负相关,心脏节律也发生相应变化,提示前额皮层θ波活动能控制心律,使之有序化,起到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1]。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机体心血管系统及内脏机能活动获得良性调节,对许多身心疾病将起到防治作用。 1.2八段锦的呼吸法呼吸包括胸式呼吸、腹式 呼吸、自然呼吸3种方法。强调用鼻腔平和缓慢地深呼深吸,辅以冥想,二者一静一动,相得益彰,提高大脑入静效果,起到松弛身心、缓解压力、调节心态的作用。由意念引导的深呼吸,不仅在于气体 的排浊纳清、提高肺泡通气量和气体更新率,还能按摩胸腹腔,促进心血管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研究表明,深而慢的呼吸可使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得到平衡[2],内分泌活动更为协调,这是人体祛病延年的神经-体液机制。研究还观察到,练功者在“调息”入静状态下,机体的代谢强度降低,单位时间耗氧量减少,动脉血中氧分压(PaO 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增高,但血氧饱和度仍在正常范围,见表1、表2。 八段锦与中医养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350108) 林 秋 收稿日期:2010-03-11 作者简介:林秋(1981—),男,助教,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 表2 调息练习时动脉血气分析PaO 2/k P a 13.312.5 氧饱和度/% 9893.8 Pa CO 2/k P a 4.986.76 pH 值7.3877.295 时间练功前行功时 表1、表2说明机体对氧气的吸收和利用率增高,能量代谢仍以糖的有氧分解为主,生成大量三磷酸腺苷机体的能量转换和利用表现为贮能效 应。这些特点可能是练功者面色红润,出现热效状 态的机制,也是“真气”活跃和运行的物质基础。而 PaCO 2增高可使血管舒张,微循环改善,这对于 心、肾、肝、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亦起良性的生理效应。 1.3八段锦的姿势法实践表明,独特的姿势练 习,可促使躯体肌肉及肌腱、韧带充分放松,伸展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June 2010,20(3)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20卷第3期55

练了三个月的八段锦,有些问题请教大家

练了三个月的八段锦,有些问题请教大家 感谢高人指点。又坚持练了几个月了,再来谈谈体会,也提些问题吧。 最近几个月来,我保持每天最少专心练两遍,大多数时候练4遍的频率联系八段锦。但是感觉却没有刚开始练的时候那么明显了。而且越练越没什么特别感觉了,就是感觉练完后呼吸顺畅,身体略有疲劳但是轻松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我感觉预备动作,说白了就是开头的站桩,很重要。经过自己的研究,发现站桩是快速得气的良方。站桩的时候双腿微曲正好绷紧大腿正面的足阳明胃经。阳明者,至阳也。胃者,收纳运华水谷精微也。也就是说,人体的气血可以从刺激胃经这个阳气最足又主管吸纳饮食营养的经络中获得,补充到其他经络里去。所以坚持站桩可以明显快速地找到气感,是从根本上增加了气血的总量。其他功夫强调站桩,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来使人体迅速补充气血。其它作用也很多,不罗嗦了。 而八段锦的动作是导引之术,导引什么呢?当然是气血。但是气血乳沟不足,导引N次,也不过是活化一下而已,增加的很少。所以我个人感觉,联系八段锦前,应该好好地沉心静气站上一会儿桩,等到双腿酸胀不可忍受的时候,顺势开始举手托天练习八段锦,把激发出来的气血导引开来。我个

人实践的感觉是指尖的酸麻感明显强于不站桩就练习。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供大家拍砖。 freetree 对头,我以往的体会是,炼八段前站15-20分钟的桩比较合适。这以前也向大家介绍过。竹林逸客 上面几位说得都很不错,有这样的感受证明都是真正下了功夫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之所以健身气功八段锦称之为气功,它就是在预备势,收势和中间的八势动作的协同作用下达到练气功的目的的.在练功中,这个预备势本身就是一个桩功,它具有桩功的一切要件,只是它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而已.而它的收势也同样能起到桩功的作用.所以,预备势和收势做得越久,其效果就越好.而中间的八个式子,只要做到了心静体松,在呼吸和意念上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在这方面它和易筋经,五禽戏的原理是一样的,即是是先调息入静,奠定好练功的基础,然后靠动作的自然导引而得气,最后把这个自然导引所得之气在收势中引回到丹田.这样,在动作上做到了动静相合,在意念上又松紧适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练功效果.在练功过程中,如果预备势和收势做好了,每天练三次,每次练半小时以上,它的功效应该比那写单纯的静功好.所以,别轻看了这套八段锦.竹林逸客 补充一点:其预备势和收势的意守丹田和气沉丹田就起到了炼丹的作用,坚持下去同样会通小周天和大周天的.这也是八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 八段锦功法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八段锦功法【图】 八段锦分解图示 八段锦: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八段锦》动作口令 预备式口令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 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 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两手托天理三焦口令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左右开弓似射雕口令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调理脾胃单臂举口令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五劳七伤往后瞧口令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摇头摆尾去心火口令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两手攀足固肾腰口令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攒拳怒目增气力口令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

八段锦的功理与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理与作用 健身气功协会张勃李俊杰 祖国医学认为,健身气功之所以具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独特作用,主要在于人体三调的综合锻炼。习练健身气功既要有循经取动、循经作势、循经取穴等特定的形体运动,也要有深、长、匀、细的呼吸配合,更要有使大脑渐达专一的意念活动,使人体在三调合一的身心境界中不断优化生命运动。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诸多健身气功功法之一种,不仅遵循了健身气功三调合一的固有规律,而且具有自身的功法特点,通过锻炼能使人体大脑皮层不断有序化,皮质下中枢亦得到相应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渐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实践表明,人们长期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精、气、神是人生命中的三宝,也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于以上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逐渐优化整合机体的自稳状态,自然对提高人体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效果。 一、导气引体、调畅气血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动作比较柔和缓慢,可以让生命机体在充分放松自然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利于机体的全面康复和机能水平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导气引体调畅气血的原理,是通过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的升降开合来完成的,如此才使人体全身的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舒畅,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坚持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人体的血管弹性有较大改善,心肌收缩更加有力,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进一步提高,血管的充盈度和节律性也更强了。 二、松紧结合、增进协调 松紧结合是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一个显著功法特点,要求练功时要做到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身。“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而松是贯穿动作过程的始终。功法锻炼中,这种松、紧的密切配合和有序转换,有助于刺激调整机体的阴阳协调能力,促使人体经气流通、关节滑利、活血化瘀和强筋壮骨。从现代运动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松、紧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

一、八段锦起源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八段锦是古代上等丝织品,用多种不同颜色编织而成。古人把这套动作视为祛病保健效果极好而又编排精练,动作完美的一套导引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名。 二、八段锦歌诀(详见附1)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功法特点 健身气功八段锦同祖国传统养生治病理念密切结合,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十分适宜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以及体质虚弱的康复病人习练。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

八段锦的医学解读和练习方法

【经典】八段锦的医学解读和练习方法太极拳可以和健身气功结合起来练习。“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国家委托北京体育大学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新功法,每一式功法名称都由7字短句组成,其中既有动作要领,又有主要作用。八个动作反复演练,以完成对人体的调理与保健。武术冠军:罗婧婷传统八段锦传统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习练者的喜爱。主要思想与太极拳类似,重视“调理”与“平衡”,注重呼吸与气息。 坐八段锦坐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的《夷坚乙志》:政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具体内容首见于臞仙的《活人心法》,其歌诀为: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

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明代嘉靖年间,托名为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以坐八段锦为基础,编成《导引约法十六势》。后冷谦在《修龄要指》中改为“十六段锦”。清代徐文弼撰《寿世传真》,对上述功法套路进行调整,命名为“十二段锦”。武术冠军:罗婧婷立八段锦立八段锦的内容首见于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将该养生功法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开始歌诀化: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明代《道藏·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大致相同: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1]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固定下来。健身气功八段锦01两手托天理三焦调全身,平衡阴阳。以中医学的三焦学说为指导。

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2015-04-07健康天天读 八段锦—中医养生经典 武术八段锦备受许多武术大家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在中医养生方面源远流长,一起来看看它的一些主要练法和调养脏腑的作用。在我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武术大家对八段锦特别偏爱,都或多或少练习过。这其中,讲究内在修为的武术内家流派尤其重视八段锦,其主要练法和社会上流行的有所不同。 一、左右开弓似射雕 含胸拔背,马步站立做到“三平”。“三平”,即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小腿连成直角,身背又与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难,年老与体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站立即可,不可强求。好后,左手虎口张开,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状,右手如拉弓弦,从胸前用暗劲左右拉开。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时目视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状。左手完全伸展后,左右手依旧用暗劲一个伸,一个拉,左手向左再顶八次,然后自然松开、收回,同时全身放松,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换向右方做一遍,也顶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注意向左右用暗劲顶时,伸直的手臂不能弯曲或来回收缩,始终用的是暗劲,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二、双手托天理三焦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

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泥丸宫”,俗称顶门,即婴儿头骨未合处。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手指自然分开,相向,从腹前开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举;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压。右手托到头一侧时,掌心自然向外翻转,逐渐上举如“托天”状,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时,左手也下压,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压到不能再压时,腰带动上半身向左转,转到不能再转时,两手用暗劲一个向上举,一个向下压,同时两眼用力瞧右脚跟。这样举、压、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连续做八次后,两手松回,上半身也转正,同时全身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再换过左手举,右手压。如此反复左右侧各做八遍。传统上这两段分开来做。我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两段合起来做,效果更好。做这两段动作时,两腿始终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弯曲。腰也不能来回扭动,而是始终朝一个方向转。 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用暗劲向后、向上、向前、向下连续慢慢划弧,指尖伸向足前;手臂向下划弧时,上半身带同腰也一齐下划。手伸到不能再伸时,依势用暗劲向足前下压八次,然后全身松开,恢复原站位,同时松一口气,稍休息一会儿,再做下一遍动作。共做八遍。 这一段运动中,两腿始终是直的,不能打弯;两臂也不能弯曲。有的人身子缺乏运动,比较僵硬,开始“攀”不到足,但锻炼久了循序渐进,也可渐渐“攀”到足。有的人身子软活,手能很容易 地“攀”到足,此时可用两手压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两肘“攀足”,使两腿与腰部有绷紧的感觉,即可达到锻炼的效果。 这一段还有两个要领必须掌握,即“两手攀足”时,头颈必须完全放松,脑袋如垂瓜一般,两手臂也要完全放松。下压“攀足”时,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劲依次向下压。 我认为,这样依法运动,不但能“固肾腰”,还能有效预防“脑猝中”,即脑血栓一类的疾病,因为这一套运动可使脑血管保持通畅,对健身强体大有益处。但老年人做这套运动时,尽可能慢一点,以身体感觉舒畅为度,慢慢达到要求的标准。也可在起床前,两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紧贴头皮,从前到后梳头50次,使血液通畅,再下床做这套运动,则更觉适宜了。 六、摇头摆尾去心火 全身放松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以腰带动上半身,如太极拳之“搂膝拗步”向右转,同时右手向右划,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脚、左脚以脚跟为圆心,自然外摆、内扣,两腿自然曲成弓步。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