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22.29 KB
- 文档页数:4
客家人的足迹,遍及天下;客家话,也成了被普天之下大部份人民惯常使用的语言。
主观而言,客家话是门通俗易懂的语言,音调相近于粤语,和普通话也有相通之处;而不同地区的客家话语音相似,尾音略有异同。
在广东公认的客家准发源地,是梅州;韶关彼邻湖南,却也是客家的一大集散地;惠州则以客家为主,“学佬”为辅;河源是梅州与惠州之间的共同体,语言也吸收了两地各自特色而自成一体。
客家语及意思汇总:1、摇都矛宜俺衰——傻瓜都没有你这么傻。
白花人曾经的口头语,意指很傻2、牙西烂灿——指笑得露齿,很灿烂(呵,不知道是窗口哪位高人的马甲)3、洗身——指不认同,与普通话“一边去吧”同义4、食朝、食久、食夜——指吃早饭、吃午饭、吃晚饭5、做酒、食酒——泛指摆喜酒、喝喜酒6、唔搭宜——不理你,不睬你的意思7、让边?让边办?——怎么样?怎么办?8、唔知——不知道9、耐D?——哪里?10、俺样咩?——这样吗?11、矛变——没办法,只能这样12、麦怪?——什么?13、打赤膊、打赤脚——没穿上衣光着臂膀、没穿鞋子14、弃奈D料?——去哪里玩?15、好矛瘾——很不爽16、做买树——有什么事?17、谷唔春车——想不明白(嘻,某人在某群的名片名)18、博太冷——贬语,程度较轻的责备话19、学咀学雪——总模仿别人说话,略带贬义20、博渴涝——贬义词,指口渴得有点过21、娘娘尊——因为害怕或劳累过度而抖,发抖(某大闰女很喜欢说的口头语,哈哈)22、牙射射——嘴巴过度张大露出了牙齿,贬义23、九5搭八——指莫名其妙,下文不接上语(没记错的话好像有这个ID存在的)24、买兜来食——指不认同、好去好去25、罗食仔——小乞丐,沿街讨吃的小孩26、咯烁猫——形容人不讲卫生,很脏27、乌猫公——指男生不讲卫生(这个和上面那个词都是小时候外公教我喊经常欺负我的二哥的,呵呵,数十年后再讲起这个词,感觉仍然如此亲切)28、翻新屋——新居(晋工)入伙,农村人生命中头等大事29、啃死喵——背黑锅,不一定有做过的事情却要承担相应责任30、老虎哥哥——一种农村屋里常见的益虫,喜食蚊子,偶忘了它的学名31、阴城——放置先人骨灰的地方,一般筑在效外或山上32、和谭——院子,一般指比较大的院子33、盏盏,盏过罗别板——很好、很不错的意思,带着兴奋语气。
客家话的分类
1. 哎呀呀,客家话可是有好多分类的哟!就像水果有不同种类一样,比如梅县话,那可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呢!像“吃饭”,梅县话会说“食饭”,多特别呀!
2. 哇塞,还有兴宁话呢!这也是客家话的一大分类呀!举个例子,“去哪里”,兴宁话说“去奈欸”,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3. 嘿,可别忘了五华话呀!它也是客家话分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哦!像说“睡觉”,五华话是“睡目”,多有趣呀!
4. 天呐,还有蕉岭话呢!想想看,“今天”用蕉岭话说就是“今晡日”,这分类可真丰富呀!
5. 哇哦,平远话也是不能忽视的呀!比如“下雨”,平远话会讲“落水”,很形象吧!
6. 哎呀呀,还有大埔话呢!“早上”大埔话会说“朝晨”,这分类真的是各有特色呀!
7. 嘿哟,不要忘了汀州话呀!像说“你好”,汀州话就是“汝好”,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呀!
8. 哇啦,还有东江本地话呢!“这个”用东江本地话说“介只”,是不是感觉很新奇呀!
9. 总之呢,客家话的分类好多呀,每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真的是太神奇啦!我们得好好去了解和感受这些不同的分类呀!。
[收稿日期]2001-02-21[作者简介]曹冲(1962—),男,广东梅县人,梅州人民广播电台。
第19卷 第2期 2001年4月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 RNAL O F J I A Y I N G UN I V ER S IT Y (Ph il o sophy &Social Sciences ) V o l .19 N o.2 A p r .2001客家方言研究的喜与忧——几位专家谈客家方言研究现状○曹冲(梅州人民广播电台,广东梅州514000) [摘 要]从20世纪开始,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
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
但专家们认为:客家方言的研究,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还是落后了。
[关键词]客家方言;研究成果;专家;研讨会;现状[中图分类号]H 17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642X (2001)02-0114-02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汉族中的重要民系,人们对客家及客家方言的研究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20世纪以来,对客家的研究此起彼伏,相当热闹,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学。
对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文化的传统、客家语言、客家多姿多彩的习俗民情及至客家子孙在海外如何成功创业等,都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探讨。
其中关于客家方言的讨论和研究更是沸沸扬扬,这门新兴的客家学牵动着越来越多客家学者的心。
众所周知,客家方言通行的地域很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方言。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其中最集中的是广东东北部(梅州地区)、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这些地区自然也就是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方。
客家方言一向以广东梅县客家话作为代表,梅县语音被各地客家人认为是“标准客家话”。
另外,由于广东客家的县数在全国客家县(市)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广东理应在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中多下功夫、多出成果。
从古代汉语看客家方言的形成我们知道,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梅县客家话,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客家话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语言。
“客民本中原汉族”,既是中原汉民族,口音当然是中原音系,罗香林《客家源流考》认为“就种族遗传说,客家民系是一种经过选择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化血统”,这就说明了“客人是中华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县乡土历史读本》)。
足见客家人是中华汉族无疑,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从客家话的纽韵调上可以发现古音系统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阐述,因为古音与客音的异同,古今汉语专家在专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从它们共同性的对应关系上谈谈纽韵情况,至于调的问题,对古汉语调类说法亦不统一,如古有二声、三声、四声说,当今客话五华口语只有三声,无去声,梅县地区其余县都为六声说,就难以考定“古”“客”真相。
我认为客方言的纽韵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一定的对应规律的,譬如说声母,客方言无浊声母[d 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di),说,“值得”为“抵得”等等都是属于上古语音,等即清代音学大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提到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话的意思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读“端、透、定”即今人发“zh”、“c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这个规律。
钱氏又说“古无轻唇音”,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f(v)]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或[p]或[m],证之于客话,如说“飞”为“卑”,说“负”为“辈”,说“分”为“奔”,说“粪”为“笨”,说“斧” 为“补”,说“无”为“磨”等等,这就是客话中今天还保存下来的上古语音。
梅州中学校本课程客家语言习俗欣赏邓文兵目录前言--------------------------------------------------------------------------------------(3) 第一节客家话属性--------------------------------------------------------------------(3) 第二节客家话代表语言与客家方言-----------------------------------------------(4) 第三节客家话的语音特点-----------------------------------------------------------(4) 第四节以谐音取联兆-----------------------------------------------------------------(5) 第五节避讳-----------------------------------------------------------------------------(6) 第六节客家俗语-----------------------------------------------------------------------(6)第七节客家生活谚语-----------------------------------------------------------------(7) 第八节客家歇后语------------------------------------------------------------------(15)附广东省梅州市客家话考试2006年乡试试题-----------------------------(19)客家语言习俗欣赏前言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1999年第2期 N o.2,1999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 RNAL O F J I A Y I N G UN I V ER S IT Y (Ph ilo sophy &Social Sciences )梅县话里的“矣欠”[・e ]探析○侯小琳【摘 要】 本文从读法、语缀、助词三个方面,对客家方言梅县话中的“矣欠”进行描写、研究。
认为,梅县话里的“矣欠”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非常有特色。
【关键词】 梅县话 矣欠 客家方言α 梅县话属客家方言。
梅县话里的“矣欠”是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
本文分三节:读法、语缀、助词,对“矣欠”进行描写、研究,以期说明梅县话里“矣欠”的特点。
一、矣欠的读法在梅县话里,“矣欠”一般处在词尾或句末,其读音往往会随前字韵母而异,声调也会因前字声调的不同而发生变调。
“矣欠”尾的调值是低降调“31”,常念成轻声。
其变调是:一般前字读阴平时,“矣欠”读上声;前字非阴平,“矣欠”念阴平或轻声。
“矣欠”随前字而变,大概可归为这几个方面:1.前字韵母收[m 、n 、Ν、p 、i 、u ],“矣欠”分别读[m e 、ne 、Νe 、p e 、ie 、ve ]。
例如:[ts ‘am 11m e ]蚕矣欠,[ten 53ne ]凳矣欠。
[vu Ν53Νe ]瓮矣欠,[p 111pe ]鸭矣欠。
[hai 44ie ]溪矣欠,[m au 53ve ]帽矣欠。
2.“矣欠”的前字韵母收[k 、 、e 、t 、、o ],“矣欠”仍读[e ]。
例如:[iuk 55e ]褥矣欠,[s 44e ]梳矣欠。
[ke 44e ]鸡矣欠,[so t 11e ]刷矣欠。
[ka 53e ]架矣欠,[po 44e ]煲矣欠。
二、语 缀在梅县话的词语里,“矣欠”尾很常见,无实义,作语缀,也就是说,“矣欠”作语缀时,多跟在名词性语素后,个别嵌在中间,构成名词。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这类名词性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必须加上“矣欠”才能成词。
五华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一)词汇特点: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汇还是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如客家话中,以第一人称代词“我”为例,语音分为“nge”(岳哀切音)和“ngai”(岳唉切音)两大种类,其各具特色,一时难以表述清楚。
下面仅以带共性的词汇谈谈客家方词汇中的一些特点。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如∶被(被子)、地(坟墓)、禾(稻子)、衫(衣服)、炭(山顶)、屋(房子)、坳(山窝)。
2、词义比普通话广眼︰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
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墙上的孔等都叫“眼”。
屎︰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其它排泄物,如鼻屎、耳屎、脑屎(脑谴)等等。
讨︰客家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喜欢)等意思。
跌︰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意思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客家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如︰买∶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他的说法。
称盐(买盐)、余米(买米)、剪布(买布)、检豆腐(买豆腐)等收∶除了用“收”表示收获作物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
扒花生(收花生)、拔萝卜(收萝卜)、割油菜(收油菜)、打黄麻(收黄麻)等4、多有词头词尾客家话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乡土气息。
①词头“阿”、“老”“阿”用在对亲属长辈或年长者的称呼上,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亲)、阿叔(叔父)、阿姐(姐姐)、阿哥(哥哥) “老”除了可用于称人外,还用于一些称物的词。
江西客家方言的源流摘要:客家方言的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
关键词:客家方言;源;流;赣方言客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中汉族南迁形成的一个独特稳定的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
而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各地的客家人,语言基本上相同或相通。
这一特点,明显打上了客家先民历次南迁和闽粤客家人回迁的烙印。
客家方言的代表是广东的梅县话,它是客方言的“标准语”。
而客家方言的源头在哪里,客家方言是如何流传发展起来的呢?客家方言跟赣方言有什么关系呢?一、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今天客家人的子孙后代播布于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总人口已达5千多万。
全国九个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客家人居住,这九个省是粤、赣、闽、桂、湘、川、黔、海南和台湾。
客家方言的主体部分在粤北、粤东、闽西、赣南,这是连成一体的地理单元,这也是客家方言的中心。
这里光纯客家县就有33个,是客家人上千年历史的开拓地。
客家方言北片的闽西赣南实际上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地,赣南的赣县、南康、信丰和大余北部,兴国和于都南部,上犹和崇义东部等地区,位于赣江上游,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抵达赣南的第一站。
汀州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宋元以前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方言的南片(粤北粤东及闽西赣南的边界)是客家民系的中心地,梅州市、兴宁、大埔等地是明末清初客家人的中转站。
这里有公认的嘉应(梅州)文化中心,客家人把祖上传下来的语言视如神圣。
到处都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类的俗谚。
因此,这一带,包括从这里迁出的湘、赣、川、桂、黔、琼等省乃至海外各国的客家方言岛,虽然星散各地,人口不多,口音还是相当一致,通话无问题。
梅州话则有代表方言的绝对威信。
广西客家方言岛分布在桂东、桂西等地。
四川的客家方言岛在简阳、仁寿、仪陇等县。
湖南的客家方言区主要在湘东南的平江、浏阳、攸县、桂东、宜章、江华、江永一线。
体现客家话语言特色的句子
客语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的有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
举例说:兴宁话并没有以[-m]或[-p]声结尾的字,而是把它们溶入了[-n]及[-t]音里。
再举例,远离梅县的香港口音,中元音[-u-]已经消失了。
因此,以“光”为例,梅县读作[kuɔŋ44],香港的客家人会把它读成[kɔŋ33],与邻近的深圳的客家人的口音相近。
在不同的客语方言里,声调也有所不同。
绝大多数的客语都具有入声,共有6~7个声调。
在长汀城关话里,入声消失了;东江本地话(水源音)等方言则保留了早期客语去声分阴阳的声调特点,而共有七个声调。
台湾的海陆客家人迁自海丰与陆丰。
海陆腔有汉语难找的后齿龈音龈音([ʃ],[ʒ],[tʃ])。
而台湾的另外一种主流客语四县腔,则是来自嘉应州(现为梅州市)的蕉岭、平远、兴宁和梅县四个县的腔口。
声母一、古浊塞音和塞擦音(并、定、群、从、澄、崇)声母字,不论平仄,大都变为送气清声母。
12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10期总第851期No.10,2021Total of 8511茂名信宜客家方言的概况“茂名地区是一个多方言地区,有白话(粤语)、客家话(当地人称哎话)、闽语(分为雷话和海话)等方言。
其中白话是大部分茂名人的母语,使用人口最多,可在全市内通行。
而客家话则是茂名人的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茂名地区的山区[1]。
”由于当地人民的迁移和通婚,该地区也出现了“白话-客家话”混说的“双语现象”。
茂名地区的客家方言以信宜客家话为主要代表,李如龙等著的《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信宜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之间的差别,“信宜的客家话有撮口呼,与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话不同,这与信宜当地的白话相同,很可能是受到当地白话的影响[2]。
”但是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地方的人也会因为口音的问题,导致说出来的客家话不一样。
在信宜,客家话口音比较纯正的是钱排、茶山、洪冠、平塘四个镇的居民,此外也有分布在小部分地区,比如贵子、大成、白石、朱砂、怀乡、旺沙等。
这就导致茂名信宜客家话有“大哎”和“细哎”之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客家话语音是否纯正与受粤语影响的程度如何。
信宜钱排、茶山、洪冠、平塘四镇的纯正客家人较多较集中,纯客地域较广,受粤语的影响较小,因而被称为“大哎”;而新堡、合水、大成、怀乡、朱砂、白石、旺沙、贵子等地的客家话受粤语的影响很大,因而客家话的语音纯正度较低,成分不纯,与“大哎”相比较,则被称为“细哎”[3]。
2从茂名地区客家方言透视茂名客家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总是忠实地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地区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是该语言通行地域历史和文化的最直接的反映[4]。
2.1信宜客家方言词汇反映的客家文化信宜客家话中包含着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客家话中保留了许多较古老的词汇和语素。
如表1。
表1 信宜客家话与普通话和梅县客家话的词汇比较普通话信宜客家话梅县客家话胡须普须抚须不讲理番蛮唔爱理稻草禾秆秆削(铅笔)郫[pí]削吵架争交吵交娶亲攞[luó]老婆讨老婆、娶老婆岳父外父佬丈人佬、丈人爷、丈人公剪刀铰剪剪刀下棋走棋着棋昨天柴日、朝日昨日、辰朝日、昨哺日茄子矮瓜茄生火烧火起火泥鳅泥niu55泥鳅儿通过与普通话标准词汇与以广东梅县为代表的客家话相比较,信宜客家方言中有部分单音节古语词,如“郫”,部分方言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的词义和用法。
中国方言八大语系中国方言八大语系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汉语方言常被划分为八大方言体系,它们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和粤方言。
这八大方言各具特色,反映了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约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它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范围广泛,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和湖南两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
官话方言又可细分为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和西南官话等。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是汉语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官话方言的广泛使用不仅仅是因为其人口基数大,还因为其在历史上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
自明清以来,官话逐渐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尤其是在清朝,官话被用作科举考试的标准语言,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的影响力。
现代普通话的形成也深受官话方言的影响,尤其是北京话的语音系统。
因此,官话方言不仅是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汉语标准语的基础。
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软语”,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
它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省浦城县的部分地区。
吴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8.4%。
吴语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其语音特点鲜明,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吴方言的整齐八声调被认为是古汉语正统嫡传,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性。
吴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
吴语的音韵系统复杂,声调多样,尤其是其八声调系统,被认为是古汉语声调的遗存。
吴方言的词汇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这使得吴语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外,吴方言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和戏曲都使用吴语进行创作和表演。
湘方言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
湘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特点明显,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是湖南省内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
梅县客家方言概况
财经传媒系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王丽萍141602127
摘要: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
客家先民南迁以后,多在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和广东东北部为原居住地,定居于偏僻闭塞的山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受外来的渗透较少,而且在与当地的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保存了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礼俗,同时也形成了独立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
梅县话属客家方言,而且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标准音
关键词:梅县客家方言来源、语音、词汇、语法
一、梅县客家方言的来源
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一个新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
二、梅县客家方言的语音、语法特点
(一)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
梅县话声母特点:
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
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3、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
(二)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
1、没有“撮口呼”。
普通话读撮口呼的字,梅县话大都读成齐齿呼,少数读合口呼。
2、 I和i都能与[z c s]相拼,是两个音位。
3、[-ian]和[-iat]只与声母[g k ng h]相拼,[-ien]和[-iet]只与[g k ng h]以外的声母相拼,构成互补关系。
4、有自成音节的鼻韵[m]和[η],它们不跟任何声母相拼。
(三)梅县话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平声和入声各分为阴阳,共有六个声调。
三、梅县客家方言词汇特点
(一)古词语的运用传承
1、日常口语中普遍使用地古词语有索(绳子)、禾(稻子)、乌(黑)、面(脸)、食(吃)、饥(饿)、朝(早晨)、昼(中午)、行(走)、沸(沸腾)等。
2、在客家话的词汇中,还保存着许多古代词语或各地的方言词。
有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
例如:噍(咀嚼),薮(窝),掮(肩挑),晡(下午或傍晚),拗(折)等。
3、有一部分客家方言的有音无字的词语,可以从古典词曲小说中找到语源。
例如:贡脓——客家话指疮口内腐烂生脓的意思
(二)方言词语的创新
一大批方言词语是由于反映本方言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状况、风俗习惯、土特产以及不同的造词习惯所形成的,例如:雪枝(冰棍)、猪红(又叫猪旺,即猪血,流血是忌讳的,因而改用表示吉利的红或旺来称呼)长生板(棺材)、丹(中药方,吃药是不吉利的事,因而反药方改成为仙丹的丹。
)、目汁(眼泪)、睡目(睡觉)、食朝(吃早餐)、食昼(吃午饭)、食夜(吃晚饭)、禾秆(稻草)等。
(三)词——构词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词素次序、重叠式、附加式和单复音词等方面。
(四)单音节词
词形上,有些客家方言是单音节词,但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如禾(稻子)、杆(稻草)、屋(房子)、喙(嘴巴)、颈(脖子)、被(被子)、衫(上衣)、裤(裤子)、袜(袜子)、面(面条)、台(桌子)、慌(慌张)、衰(倒霉)、紧要(要紧)、利(锋利)、净(干净)、透(休息)、阔(宽阔)等。
参考文献:
[1]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 暨南大学学报济南 2001年
[2] 万海燕论赣南客家话与汉语方言及普通话的相互关系[D]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南昌 2003年第04期
[3] 张光宇东南方言关系综论[J] 方言 1999年01期
[4] 刘纶鑫,田志军客赣方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南
昌2003年02期
[5] 温昌衍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南
昌2003年02期
[6]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2002年
[7]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武汉 2006年
[8] 李作南客家方言词汇说略[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1982年
Z1期
[9]罗肇锦《客家语法研究》[M] 学生书局台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