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是广东省北部重镇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6
广东省韶关市: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绿色发展筑牢粤北新屏障1. 引言1.1 广东省韶关市的现状广东省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势较为险峻,气候湿润,自然环境优美。
韶关市是广东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之一。
近年来,韶关市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较多,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韶关市的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韶关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字数:223】1.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广东省韶关市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满足当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适应新的产业格局和需求。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提升韶关市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革新的不断推进,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必须通过转型升级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有效途径。
传统产业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排放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入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可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是韶关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韶关市才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2. 正文2.1 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韶关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广东省地处南岭以南,南海之滨,省名由宋时广南东路简化而来;又因早为百粤之地,故简称粤,自古就是富庶之地,省会广州。
全省面积约18.6万多平方干米,人口8642万,现辖21个地级市。
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口约占全国华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广东,春秋战国时为百越地、秦属南海郡,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清为广东省。
广东,地势北高南低,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气候温和,日照长。
雨盆充沛,河流水网发达。
水资源总量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
有经济价值鱼类200多种。
鲜果四季不断,有“水果王国”之称。
甘蔗产量居全国之冠。
香蕉、柑桔、荔枝、菠萝为本省四大名果。
其中荔枝产量全国第一。
工业发达,以轻工业为主。
近年来家用电器、日用机械工业发展迅速。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省份。
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商业发达,城市化水平快。
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交通便利,内河航运与海运发达。
近年来高速公路已初步成网。
旅游的最大特点是特区旅游与侨乡旅游,辅以风光与古迹旅游。
旅游外汇收入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另外,在广东可遍尝天下美味。
广东省分为21个市:广州市,佛山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汕尾市,潮洲市,汕头市,揭阳市,韶关市,河源市,梅洲市,惠州市,东莞市,江门市,云浮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广州市:区号:020广州名字的由来:在周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楚庭”。
秦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番禺(南海郡的郡治,南海郡包括今广东大部)。
汉朝的时候,交州的州治广信(梧州,一说封开)。
三国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把交州分治,分成交州和广州,因为把州治从广信东迁到番禺,故名广州,当时的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州治在番禺(今广州)。
土特产品:[广州市区] 竹笋、马蹄粉、中成药、藕粉、甜橙、木瓜、鲜花、味精[从化市] 荔枝、糯米糍、三花酒、荔技酒、荔枝蜜、蜂蜜、茶叶广州八大区:荔湾、越秀、东山、海珠、天河、芳村、黄埔、白云、花都(前花都市)、番禺(前番禺市)、增城市、从化市广州的行政区划分又要变化了。
Vol. 20 No. 11Nov. 2020第20卷第11期2020年11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文章编号:2096-3874(2020)11 -0148 -05系统功能语言观照下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分析——以韶关市为例彭卓(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语类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话题,但较少学者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 类结构。
鉴于此,以韶关市为例,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及其序列。
研究发现:此语类可由17种成分构成,其中包含7种必备成分和10种可选成分,它们构成特定的语类结构 序列。
能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景点简介提供启示,并能推动红色话语研究。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红色旅游;景点简介;语类结构;结构序列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红色旅游景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它们能促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革命 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推动中国旅游业的新发展。
近年来,国内一些革命老区积极响应党中央 的号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 济和社会文化成效⑴。
广东省韶关市地处粤、湘、 赣交界,曾是北伐战争的大本营和广东省委所在地,是粤北军事重镇。
目前韶关现存的革命旧址 和纪念设施约329处,大多与南方根据地革命和红 军长征有关⑵。
2019年,韶关市确立“打造全省一流红色文化高地”的城市定位,红色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而旅游景点简介是推介景点的重要 手段,对提升景点的知名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国内外学界对旅游景点简介的研究不多,而且大多相关研究都聚焦简介的翻译问题,如王 燕⑶、周静⑷等人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以韶关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为撰写高质量的景点简介提供启示,也为推动红色话语研究作贡献。
一、语类结构研究语类结构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由 Hasan 提出的一种理论。
韶关发展前景与定位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带动,韶关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定位。
下面将结合韶关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以及发展政策等因素,对韶关的发展前景和定位进行分析。
首先,韶关地处于珠三角地区的北端,与广州相邻,交通便利。
韶关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十分发达,使得韶关与省内外的其他城市紧密相连,便于物流运输和人员流动。
这为韶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韶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韶关位于南岭山脉和北江之间,山水资源丰富。
韶关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特别适宜农业和园林业的发展。
韶关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铝土矿、铁矿石等,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材料。
此外,韶关还拥有重要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
韶关是中国历史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韶关市区内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丹霞山石窟、翁源铜钱楼等,这些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韶关的自然风景也非常优美,如曲江风景区、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丰富的自然景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光、度假和休闲。
结合以上因素,韶关的发展定位可以明确为“生态宜居城市,资源型经济基地和旅游目的地”。
基于这一定位,韶关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首先,韶关可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为重点产业进行开发。
韶关可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和高品质农产品,打造农业品牌。
同时,韶关也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韶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韶关可以发展以资源加工和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
韶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可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电力等产业。
韶关还可以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韶关,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最后,韶关还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韶关可以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进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韶关
韶关,简称“韶”,是广东地级市。
古为岭南名郡,有“中国锌都”称号,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下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是中国北方以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规划发展的六大都市区、九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广东第一架飞机产自韶关。
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中国第三批资金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废旧塑料进口基地、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华南生物基因库和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等称号。
韶关是客家人重要的居住地之一,被称为客家第五州,是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韶关客家人的宗族、宗教观念和民俗风情跟闽西、赣南、粤东等地客家人大体相似。
韶关客家人主要迁自福建汀州,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客家文化为韶关客家人所认同,硬颈精神、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同样是韶关客家人的文化主流。
韶关韶关市区全景韶关,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
西北面、北面和东北 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接河源市,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
被称 为广东的北大门, 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 战略地位重要。
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 重镇,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 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
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 279.14万。
中文名称: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别名: 行政区类别: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下辖地区: 韶关市 Shaoguan City 韶州 地级市 广东省 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 等县 市 政府驻地: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面积: 面积: 浈江区 0751 512000 广东省北部 1.86万平方公里 机场: 机场: 火车站: 火车站: 车牌代码: 车牌代码: 市树: 市树: 市花: 市花: 市鸟: 市鸟: 人口: 人口: 方言: 方言: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著名景点: 321万(2008年) ,常住人口295万 客家语,粤语,瑶族语言 等语言 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丹霞山、南华禅寺、乳源云门寺、马 坝人遗址、满堂客家大围 等 韶关机场 韶关火车站,韶关东站 粤F 阴香 杜鹃 画眉目录 城市简介 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概况 资源特产 民俗方言风景名胜丹霞山 南华禅寺 乳源云门寺 乳源大峡谷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马坝人遗址 九泷十八滩漂流 新丰云髻山 珠玑古巷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百丈崖峡谷漂流 满堂客家大围 乳源必背瑶寨 著名人物 市花展开城市简介韶关市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广东省辖市,,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中心。
广东的“北大门”——韶关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东北与江西接壤,东邻河源,西傍清远,南连广州、惠州,北界湖南,被称为广东省的北大门。
韶关下辖曲江、浈江、武江三市,始兴、仁化、翁源、新丰、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及乐昌、南雄两个县级市.韶关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广东的重工业基地,是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点,广东省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广东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国的“有色金属之乡”。
韶关,这座广东的北大门,在历史上地理位置一直极为重要,是名副其实的险要关塞。
古之韶州,在军事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势,在商贸上则是“一吏当关,万物难出”,各种商品货物均有东、西、北三关把守。
早在春秋战国,南海的羽、毛、革等热带特产就经韶关传入中原,而北方的先进铁质农具和牛羊畜种也经韶关流入岭南。
特别是到了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命开凿了大庾岭道,联系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中原地区的蚕丝、茶叶多经韶关运往广州出口,而国外的香料、工艺品等则经韶关北运,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使韶关商业之发达仅此于广州。
而东晋末年以来,北方曾多次处于战乱之中,动荡的生活迫使大批居民南迁入粤,而入粤的流民又大都先在粤北驻足,然后才决定去留,韶关珠玑巷因此被视为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千年情节所在。
现如今,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交通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湘深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贯穿全市,此外,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广乐高速公路、323国道、107国道、105国道均经过韶关市。
韶关已成为中国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
特别是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广州到韶关的时间仅仅需要35分钟,大大的缩短了与珠江三角洲的时间距离。
到2012年,韶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39公里,将实现市区到各个县市一级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韶关本土历史知识点韶关,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关于韶关本土历史的知识点:1. 韶关的地理位置: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与湖南省、江西省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2. 韶关的历史沿革:韶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地名“韶”最早见于《尚书·禹贡》。
秦朝时期,韶关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是广东最早的行政区划之一。
3. 韶关的古文化:韶关地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如南越王墓、韶关博物馆等。
4. 韶关的民族融合:韶关是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汉族、瑶族、壮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5. 韶关的革命历史:韶关在近现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许多革命历史事件在此发生。
6. 韶关的名胜古迹:韶关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如丹霞山、南华寺、韶关古城墙等,这些地方不仅风景秀丽,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7. 韶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韶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包括韶关瑶族盘王节、韶关花鼓戏等,这些都是韶关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8. 韶关的经济发展:随着历史的推移,韶关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韶关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9. 韶关的现代发展:进入21世纪,韶关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致力于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10. 韶关的环境保护:韶关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韶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
了解韶关的本土历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座城市,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
描写韶关枫湾镇的四字词韶关枫湾镇,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腹地,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小镇。
枫湾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描写韶关枫湾镇。
一、山清水秀枫湾镇地处南岭山脉的腹地,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
这里山势险峻,山峦起伏,山脉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镇内有许多山峰,其中最有名的是枫湾山。
枫湾山海拔约1000多米,山势险峻,山顶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枫湾镇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近处的村庄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枫湾镇还有许多清澈的溪流和湖泊,如枫湾溪、枫湾湖等。
这些水源来自于山脉融化的雪水和雨水,水质清澈透明,常年不断。
溪流蜿蜒曲折,湖泊宽广开阔,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二、人文历史枫湾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据史书记载,枫湾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如枫湾古村、枫湾古庙等。
枫湾古村是枫湾镇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宅院等。
这些古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感觉。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枫湾古庙是枫湾镇的另一个重要文化遗迹。
这座古庙建于明代,供奉着当地的土地神和财神。
庙内有许多古老的石碑和木雕,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艺术水平。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祈福。
三、农耕文化枫湾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这里的农耕文化深厚。
镇内有许多农田和果园,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和水果。
这些农田和果园给镇上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水果,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品尝农产品的好地方。
枫湾镇的农耕文化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中。
在这里,人们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农耕习俗,如春耕、夏耘、秋收等。
广东北大门~韶关简介韶关·岭南名郡·南北枢纽自然·地理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
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公里;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为173.4公里。
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共10个街道办事处、4个办事处、93个镇、1个民族乡。
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
地势北高南低,海拔 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
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年平均温度为21℃,年平均降雨量为 17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冬季北部有雪。
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林地面积19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0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05%。
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种,其中优势矿种有铀、铅、锌、铜、钨、钼、硫、水泥用石灰岩、稀土、新丰的陶瓷土、萤石、地下热水等12种,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在广东占有重要位置。
摄影师:fachu经济概况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33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36.7∶50.5。
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
韶关变化调研报告韶关是广东省的一个城市,也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韶关发生了很多变化,本篇报告将对韶关的变化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韶关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韶关是广东省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韶关的支持力度,通过产业发展、项目引进、推进城市建设等措施,韶关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韶关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得到了培育,特色产业得到了发展。
这些举措使得韶关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韶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道路交通更加便捷,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扩大,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韶关还加大了对旧城区的改造力度,通过拆迁重建、历史文化保护等措施,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宜居。
第三,在社会事业方面,韶关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得到了明显加强。
卫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得到了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的社会福利得到了保障。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艺术团体和文化活动不断涌现,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最后,韶关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韶关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措施,韶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同时,韶关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韶关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些变化不仅让韶关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也为韶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韶关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发展的压力、环境污染等。
因此,韶关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韶关历史简介1.韶关历史文化有哪些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饮食方面,注重节日饮食,讲究吃“团年饭”、“团圆饭”,有炒米饼、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数种有特色的年节食品,民间普遍重视传统节日,除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外,还有尝新节、冬至节等。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
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佛教、道教信徒较多。
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扩展资料:地理环境韶关地区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直线东西跨度长约186.3公里;北抵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达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跨度长约173.4公里。
西北和东北与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交界;东南接河源市,西南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和惠州市。
旅游资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
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造就了韶关良好的人文环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
2.韶关的具体介绍现韶关市境内地区,春秋属荆州、扬州,战国为楚国南疆,秦属南海郡地,汉初为南越北境。
公元前111年设曲江县,包括现韶关市大部分地区,县治在今市区。
公元265年三国孙吴设始兴郡,辖曲江、始兴等6县(范围大体上是今粤北地区),治所在曲江(在今市区)。
南朝以后设州领郡今市境基本市属东衡州。
韶关是广东省北部重镇,北接湖南、江西,南连珠三角,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发展区。
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共11个街道办事处、93个镇、1个民族乡。
全市土地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2008年末户籍人口323.0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4.8万人。
少数民族44个,以瑶族、畲族为主。
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5万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
韶关有着古老的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前111年设曲江县,至今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兴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以后历朝沿袭。
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北区、西北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韶关市、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1952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
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1984年起辖3区9县3自治县。
1988年起辖3区8县。
2004年5月起辖3区7县(市)。
韶关大地孕育了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留下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
孙中山先生曾两度率国民革命军在韶关誓师北伐。
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革命家都在韶关战斗过。
韶关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围楼300多座。
韶关以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为主,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
韶关山川秀丽,名胜遍布,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省级及省级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已开发的有20多处,形成“名山、温泉、风情、佛韵”的旅游特色。
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位于仁化县境内,面积29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之一。
“禅宗祖庭”南华禅寺有1500多年的历史,六祖慧能曾在此弘扬禅宗佛法长达37年。
寺内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保存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佛教经典《六祖坛经》和众多文物,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佛教界都有重要地位。
南雄珠玑巷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和千百万海外同胞的祖居地。
乳源必背瑶寨是海外瑶胞的发祥地。
始兴满堂客家大围是广东规模最大的砖瓦结构围楼,被誉为“岭南第一大围”。
境内温泉众多,水质好,流量大,是中国地热水资源最丰富地带之一。
省政协委员梁积福提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他说,2005年发生韶关冶炼厂镉污染事件之后,2010年底又发生了铊污染,从连续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中,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加强北江水质监测监督,治本之策就是关闭或者整体搬迁韶关冶炼厂。
在新中国成立前,韶关市区就流传“有街有庙,无处无寺”的传说,寺庙星罗棋布,寺庙甚至比街道还多。
2010年8月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韶关方言以韶州土话和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
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
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
马坝油粘米是曲江县传统的优质水稻品种。
以其米粒细小、质地硬韧、晶莹透明、油脂量高而著称,一直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马坝油粘米是曲江县的名优特产,在封建社会曾作为“贡米”,它米粒细长,晶莹洁白,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
韶关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韶关是广东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马坝人的故乡”。
她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源远流长,早在10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舜帝南巡奏“韶乐”,于城北的石峰郡中,该处的36石后来称为韶石山,现在韶关市境内地区,战国时为楚国南疆,秦时为南海郡地,后来在此地设曲江县、始兴郡,曾改为广兴郡,南朝梁、陈、两代在此设衡州和东衡州,取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改东衡州为韶州,明清为韶州府,曾在曲江城北开设税关,将原来设在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县,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因为来来往往的商贾必须经过韶州,人们称之为“过关”,“韶关”的名字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49年10月25日成立韶关市,1975年11月韶关市升为地级市,辖曲江县,1983年地市合并称韶关市。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广东省北部“接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战略地位历来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
韶关市北界湖南,东北与江西接壤,东邻河源,西傍清远,南连广州和惠州,韶关境内山峦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侯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雨量充沛,四季宜人。
韶关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市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人。
韶关现辖三区(浈江区、曲江区、武江区),两个县级市(乐昌市、南雄市),五县(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其中,广东第一高峰就在乳源石坑崆,海拔1902米,韶关市是客家地区,客家人是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中国历史的缔造者,韶关各地习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少数民族以瑶族,畲族为主,还有满、回、京、苗、黎、白、侗、土家族等共31个民族,瑶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仁化县、始兴县、畲族主要分布在南雄市和始兴县,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风情特色,两族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都有独特色彩。
韶关语言主要有两种,即粤语方言和客家方言,少数民族内部交流都保留本民族语言。
韶关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自北向南贯穿本市,大小支流密布,北江上游为浈江,浈江的主要一级支流有墨江、锦江、北江,主要一级支流有武江、南水、翁江、浈江、武江在市区汇合成北江,座落在三江河谷的韶关市区,四周青山环抱,三江六岸风景如画,工贸旅三业发达,经济繁荣,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韶关交通区位优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向,323国道东西向经过市区贯穿全境,107国道、105国道分别经过本市北部和东南部,因而韶关成为中国内陆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地区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之地。
韶关被誉为全国“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是广东工业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有铁、煤、锰、铝、锌、钨等有色金属70多种,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位于仁化县境内的凡口铅锌矿是东南亚最大的铅锌矿基地,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韶关是一座生物基因库,有“绿色宝库”之称。
韶关有“三风”和“三关”,即风烈路风烈楼、风度路风度楼、风采路风采楼。
风烈楼,因为筑马路时楼底太窄,交通不便,将之拆去,风度楼为纪念张九龄而建造起来,楼址在风度路与风采路交汇的十字路面上,抗日战争前重修,抗战中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成残柱断壁,后来因扩建马路而拆毁,现只存“风度”地名,有张九龄墓在曲江马坝,并有张九龄纪念馆;风采楼为纪念余靖而建,风采楼深受韶关人民喜爱,是韶关市标志性建筑,是韶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关在2002年1月28日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有明显的优势,韶关旅游资源展现的是绿色生态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乾坤大器,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万千气象,目前韶关已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热线之一。
韶关主要旅游的景点有:市区的佛教禅宗祖庭“南华寺”,可上溯到13万年前的马坝人遗址“狮子岩”,仁化县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乳源县的“云门寺”,华南地区雄浑的“峡谷瀑布大峡谷”、“必背瑶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水湖”,始兴县的“满堂围”,“车八岭梓栋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乐昌市的“金鸡岭”、“古佛岩”,南雄市的五大赏梅胜地之一的“梅关古道”,三千万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珠玑古巷”,翁源县的“铁龙洞”,新丰县的“云髻山自然保护区”。
(市花:杜鹃花)欧洲语言学家Max Weinreick(?年),他给语言下了个最佳的定义,"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a navy." 我们现在似乎可以说,语言是一个由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体所支持的方言。
简称:0751省会:512000位置:韶关市位于中国粤北山区,是粤湘赣三省的交界地带,北接湖南,东邻江西,西靠清远,南临广州。
面积:18594平方公里。
人口:289万行政区划:现辖曲江、始兴、南雄、仁化、翁源、新丰、乳源、乐昌八市概貌:韶关境内山峦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三列弧形山系及其间两列河谷盆地明显,岩溶地形广布,红岩地貌典型。
仁化丹霞山,坪石金鸡岭红岩峰林,是著名的“丹霞地貌”。
境内河流绝大部分属珠江水系的北江流域,北江自北向南贯穿韶关。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距广州198千米,辖3区6县2市,人口310多万。
在1.8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水力、矿产、生物、气候、旅游等资源。
韶关山川秀美,生态无限。
现已建立车八岭、南岭、丹霞山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髻山、罗坑、大峡谷等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1.2%,鳄蜥、华南虎、海南虎斑和桫锣、观光木、广东松等珍稀动植物广布其中,是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基因库,是地球同纬度地区最绿的区域之一。
韶关人文鼎盛。
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故乡,是12.9万年前生长于其间的“马坝猿人”的故乡,是海外瑶族的发祥地。
这里是中国佛教著名经典《六祖坛经》的诞生地,已有1500年历史的南华禅寺、因为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而成为广东乃至东南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重点寺庙。
这里是广东现存古塔最多(其中唐、宋塔11座)和客家围楼规模最大的所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仁化云龙寺塔、南雄三影塔、始兴满堂围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韶关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以丹霞山为龙头的韶关旅游业蓬勃发展,现已开发丹霞山、南华寺、金鸡岭、九泷十八滩、南岭、大峡谷、珠玑巷、梅关等众多著名景区(点)。
韶关交通便捷,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105、106、107、323线横贯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