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结题报告

由于塑料袋的使用方便,人民在生活中都使用它,使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点、饭料、买菜、买水果、买小吃......平平常常的一天,一个人一天可能要十个塑料袋。有数据显示:大型商场每日塑料袋的消耗在5万至10万个。其中深圳市一年用掉各种塑料袋,垃圾袋到达800万个。塑料袋对环境是有危害性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塑料袋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已在危害我们的健康了。用塑料袋装食品,很有可能使身体摄入毒素。但是,普遍市民对此的认识比较淡薄。于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进行调查。

各种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包装的广泛使用。在方便城市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塑料袋,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污染的塑料制品大多是聚烯烃材料,因其化学性质稳定,自然降解需百年以上。因此,制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相当严重。其以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对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及报告,能增长我们塑料袋的认识,利用各种的宣传手段,提高广大市民对塑料袋的认识,知道它的危害性,提倡市民改用环保,又有利于健康的菜篮子、布袋等。通过调查的过程,宣传的过程,写报告的过程,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充分认识塑料袋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自觉作好环保工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塑料的降解”

试验材料:5%氢氧化钠溶液,聚乙烯塑料袋,纸袋,烧杯,玻璃棒

试验过程:

1、取两个烧杯,分别加入适量5%氢氧化钠溶液

2、分别加入撕碎的纸袋和撕碎的聚乙烯塑料袋,并用玻璃棒搅拌,让纸和撕碎

的聚乙烯塑料袋都充分的浸泡在水中。

3、浸泡12小时

4、观察试验结果

试验现象:

发现纸袋充分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而聚乙烯塑料袋却没有溶解

实验结论:普通的聚乙烯塑料袋化学成分较为稳定,在废弃聚乙烯制品的处理方面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根据我们小组两个月来的调查研究,和对课本及课外书籍的学习和比对,我们了解到塑料袋的主要成份是聚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烯、聚氯乙烯等。其中聚乙烯、聚丙烯是安全的塑料,可以用来盛装食品。多数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因为聚氯乙烯树脂中未聚烯的氯乙烯单体会对人体产生毒害,而且,聚氯乙烯树脂在加工成塑料袋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一些增塑剂,颜料等有毒的辅助材料。塑料稳定剂的主要成份是硬脂酸铅,也有毒性。这种铅盐极易析出,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这些有毒性的物质和食品一吃下去,对人体健康有害。现在市面上使用的大都是聚氯乙烯塑料袋。黑、红、蓝等及深色塑料袋大都是由各地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重加工而成的,对人体有巨大危害,不能装食品,尤其是熟食。超簿塑料袋 (厚度在0.025毫米以下)也是禁止装食品的。如果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湿度超过50的食品,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当中。用塑料袋包装的食品常常容易变质,人吃了这类变质食物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

状。医学发现,塑料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因在密封袋中长期积聚,浓度会随时间增加而升高,致使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儿童健康发育影响尤为突出,长期使用这样的一次性塑料袋等于慢性食物中毒。塑料袋的使用除了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之外,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为聚乙烯等塑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光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降解,埋在土地里三百年不会分化,降解。而燃烧塑料也不是解决的办法。塑料燃烧后残留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大量弃置的塑料袋堆积,已经造成了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由于塑料袋的使用时期长久,使用十分方便,现在城市中,各处都渗透着塑料袋,而普遍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够高,对塑料袋,尤其是市面上流通的塑料袋认识就更低了。所以在这一方面必须加强宣传手段,提高市民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日后能够自觉地使用环保,无毒性的食物袋。据调查,目前,制造非木材纸浆和以纸代塑的种种技术的兴起,由秸秆、芦苇、麦草、红麻、竹子、甘蔗渣等做成的无污染纸袋将有望取替塑料袋。相信不远的将来,塑料袋会退去这个历史舞台了。

说起来也许有些吓人,那些五光十色,人见人爱的塑料,它的分子竟然会是“锁链”!我们并不是为了有趣才杜撰出这个名词;事实上,作为化学元素基本单位元的“原子”,的确像锁链的环节,一环扣一环地形成“分子”的。在科学术语上,这叫做「原子的链合」。

塑料属于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很多分子扣结而成的。在这些分子里面,有一个骨干,那就是由碳原子串缀起来的长链。有时候,链里面混杂有别的原子,例如氮(N)、氧(O)、氢(H)、硫(S)等等,就像一串珍珠颈炼中缀有宝石和碧玉一样。链的长度各不相同,有时只扣结几十个原子,但有时却多达几万个。这种原子扣原子串缀成一直线的塑料分子,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线型分子』。

但是,在塑料世界里面,又不单只有线型分子一种;线状长链上往往又连接着比较短的支链,这些支链像渔网的纬线一样,把长链和长链联结起来,形成网状。这样的塑料分子,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网型分子』。

联结长链的支链,不但可以连接在一个平面上(接在长链的左边或右边),有些还可以在某个长链的上面和下面接合,分布在它的四周空间。因此,便形成了另一类型的塑料分子----『体型分子』。也就是说,链的分布是占有立体的三度空间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很多有趣的关于塑料袋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给您介绍一种塑料袋的新用法——用来做吸油纸。

塑料袋为什么能吸油呢?

塑料袋一般是由两类塑料薄膜制成的:一类是由聚乙烯、聚丙烯和密氨等原料制成的;另一类是使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前者无毒,后者有毒,不能包装食品。食品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高密度聚乙烯,与油的主要成分一样,所以非常容易溶解油。

把这种塑料袋剪成小片后放在一个小盒中,当您切完肉或者鱼,满手是油的时候,就可以随手拿一片擦擦手。

还有,手机的屏幕由于经常挨着脸,总是油乎乎的,也可以用塑料袋片来擦。

下面我们谈谈目前废塑料的处理方法:

目前废塑料的主要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热融或溶解进行再生产,优点是基本不破坏

塑料的化学结构,二次污染少,但要求塑料的成分单一。当前尚未完全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做到塑料单一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个是将废塑料置于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高温加热使其分解,进行再生产的回收利用技术。但是该技术需要较高的垃圾和塑料分离分选技术,而我国目前垃圾分类水平低,混合塑料分选分离技术更是落后,基本尚未涉足。所以塑料袋作为废塑料的主要部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是很难处理的。最好的途径是应尽量少用。

特此,我们研究小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应该举行一些大型的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塑料食物,人吃了这样的食物后所产生的危害及塑料袋对环保的破坏。如果有经济条件的话,有关部门可以派发布袋、菜篮子等给市民,使市民改掉使用塑料袋的坏习惯。

谢谢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希望大家能对我们小组的研究过程或是结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第一中学

高一(1)班

《塑料袋的化学成分及性质的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陈则彤(组长),汤俊楠,

陆腾,颜晓雄,叶云龙。

两面针企业文化1

一、发展篇 1、发展战略:以三个代表为指南,以创新为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产品经营宽系列、多元化,资本运营稳中有进,实现两面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发展历程: 1941 亚洲枧厂成立。. 1957 “南方”牙膏正式生产并销售“南方”牌“肥皂型”牙膏;10万支/年 1963 柳州市日用化工厂成立正式成立牙膏车间,生产“南方”、“红宝石”等牙膏。 1978 第一支两面针药物牙膏研制成功开创我国中药牙膏之先河 1980 政府正式下文成立柳州市牙膏厂并任命第一任厂长位于白沙的新厂正式投产,年产牙膏1200万支 1984 两面针牙膏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1985 两面针中药牙膏年产销量突破1亿支 1986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签订了长期科研生产协作意向书。与天津大学、长沙科技大学、区中药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签订了转让或合作开发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协议借助国防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进行各种民用新产品、新工艺、新原料的开发研究 1987 第二代两面针中药牙膏以高质量和显著的疗效顺利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公司产品两面针牙膏在第76届巴黎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1992 1991~1992年两面针牙膏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荣获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两面针牙膏获国货精品特等奖 1993 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公司跨入全国10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行列 1994 牙膏厂改组为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1995 两面针牙膏获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牙膏第一名这是公司自1992年起连续四年荣获“金桥奖” 1996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到公司视察工作胡锦涛说:两面针是“国宝” 1997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公司成为全国牙膏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丹参制剂的研究现

丹参的化学、药理及制剂的研究现状 摘 要:总结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相应的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归纳分析丹参制剂品种和制剂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丹参及复方制剂的新思路。 关键词:丹参 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 心脑血管药理 临床疗效 新药开发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iza Bge.根及根茎 [1]。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现代药理、药化的研究,使人们对丹参药效物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为开发研制丹参药物新剂型、新制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2,3,4] 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它成分。 1.1丹参的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主要有以下物质:丹参酮Ⅰ(Tanshinone Ⅰ)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B 、丹参酮Ⅴ、丹参酮Ⅵ、隐丹参酮(Cryptotanshione )、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tanshinonate )、次甲基丹参醌(Methylinitanshingwinone )、紫丹参甲素(Przewalanshinguinone A )、紫丹参乙素、戊素、丹参新酮、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anhsinguinone )、丹参醇Ⅰ(Tanshinol 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3α羟基丹参酮ⅡA 、降丹参酮(Moranshinone )、1,2,15,16四氢丹参醌(1,2,15,16-Tetrahydrotanshiguinone )、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醌A(TanshipuinoneA)、丹参醌B 、丹参醌C 、丹参醌D 、二氢次丹参醌(Dihydromiltirone)、二萜萘嵌苯酮(Saloilenone)、丹参螺旋缩酮内酯(Isocryptotanshinone)。 部分成分的结构式如下: O O O R 1 R 2丹参醌ⅡA R 1=CH 3 R 2=H 丹参醌ⅡB R 1=CH 2OH R 2=H 羟基丹参醌ⅡA R 1=CH 3 R 2=OH 丹参酸甲酯 R 1=COOCH 3 R 2=H O O O H R 丹参新醌甲:R=CH CH 3 CH 2OH 丹参新醌乙:R=CH CH 3 CH 3 丹参新醌丙:R=CH 3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孙成、李峰、李炎平、周明军指导老师:杨勇勋 年级专业:(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 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介绍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我们对马鞭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通过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马鞭草中分离得一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马鞭草苷,此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下一步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马鞭草苷 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chapters: part 1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the last part is th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To find the iridoid glucosides constituents which have many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Now,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rbena officinalis L. by the variou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was elucidated as verbenal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y of compound 1provide a basis of exploitation a new drug. Key words:Verbena officinali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iridoid glucosides verbenalin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报告(完整版)_2

报告编号:YT-FS-6737-37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我们组的社会实践课题为“人们对‘限塑令’的看法”,为此我们走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在深大西门外的人人乐超市附近进行调查,受访人数超过一百。问卷的问题设置为5个问题,分别为:1.请问您知道国家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吗?2.请问您认为它会不会给您造成不便呢?3.请问您知道塑料袋是污染物吗?4.请问您会使用商店的有偿购物袋吗?5.请问您现在有环保袋吗? 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受访路人中大多数都听说过“限塑令”,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没听说过;过半的人表示“限塑令”不会对自己造成不便,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会造成不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塑料袋是

污染物,但也有极个别人不知道;过半的人表示不会使用商场的有偿购物袋,而其他人则表示不方便的时候只能用;有准备环保袋的人与没有准备环保袋的人各一半。 我认为“限塑令”的宣传仍然不够全面,多数人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内容,部分人认为这个国家颁布这个决定很唐突,一时无法适应,还有少数人根本没听说过。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愿意支持环保,自己小小的不方便可以忍受,也有人因为不清楚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而不赞同国家这种做法。许多人表示用商场无偿给的塑料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突然改变这种习惯非常困难,这也会成为使用有偿购物袋的原因之一,还有的原因就是在商场买的鱼之类的有异味或不干净的东西不宜放在反复使用的环保袋中。因为“限塑令”实施在即,许多厂商趁机利用赠送环保袋来促销商品,所以环保袋比较易得,而售价也不贵。 曾经菜篮子、布袋子一度销声匿迹,悄然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利轻巧的塑料袋。

两面针近五年的财务分析报告

两 面 针 企 业2012 年 度 财 务 分 析 报 告 工程审计10-1 赵冬瑜 24

一、两面针企业概况 (一)公司概况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桂体改股字1993156号文批准,由柳州市牙膏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 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总股本为7500万股,注册资本7500万元。截至2003年12 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9000万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于2004年1月2日发行人 民币普通股6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0万元。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941年成立的亚洲枧厂等5家小型私营肥皂厂;1956年经公私合营组成“柳州市肥皂厂”;1963年肥皂厂更名为“柳州市日用化工厂”;1978年其 牙膏车间分离,单独组建“柳州市牙膏厂”;1980年新厂建成;1994年改制为股份公司;2004 年成为行业内首家挂牌上市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山清水秀的城市柳州。公司在江苏扬州投 资新建了酒店用品公司,并在广西融水兴建了竹木制品厂以及南药GAP种植基地,2005 年全额收购与重组了安徽芳草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现有产业为: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 物药、纸制品、酒店用品、竹木制品;此外公司还从事资本经营和房地产业务。公司现有员 工近2000人,2005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公司的主导产品“两面针中药牙膏”为中国名牌 产品,并被认定为“国家质量标准示范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两面针商标为中国驰名 商标,“两面针”为“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 公司是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也是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且已经完成了《两面针镇痛、 抗炎和止血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应用》课题研究。公司所属的亿康药业公司已通过国家GMP 认证,拥有先进而配套的制药工艺与设备,可生产全方位、高质量的近200种中、西药, 其中苍鹅鼻炎片等十种著名药物公司独家拥有知识产权。 公司拥有年产牙膏6亿支、香皂1.5亿块的生产能力。投资1.23亿元的新型洁齿膏工程已经竣工,公司牙膏生产的投料、制膏、灌装等工艺及设备已稳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公 司下属的亿康药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的GMP认证,拥有先进而配套的制药工艺与设备,可 生产高质量的150个国药准字号的中、西药,其中苍鹅鼻炎片等十一种著名药物公司独家 拥有知识产权。公司产品畅销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并远销北美、 西欧、南亚、非洲等国。 (二)两面针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科研开发能力雄厚,拥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两面针GAP种植生产基地,能为生产提供优质的两面针原材料及相应的开发技术。 技术中心是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开发机构完备,下设口腔用品研究室、洗涤用品研究室、妇女卫生用品研究室、分析中心、中试基地和药业基地。2002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建立了中国牙膏行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包括博士、硕士和富有生产实践经验的 高级工程师在内的高水平开发队伍,具有极强的开发实力和技术储备,保证公司的创新开发 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心现有39名科研人员从事新产品开发,另有13名技术人员从事产品及原料的质量控制;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12人。 中心的试验及检测设备、仪器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拥有进口气相、液相色谱仪、卤素水分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BROOKFIELD博力飞 DV-III+可编程控制式流变仪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承担多项自治区级、市级科研 项目。中心有一流的分析、微生物技术,在植物化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专长,对两面针等中草 药的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一些研究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4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化学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何宣鹏 学号: 201101020132 导师及职称:王泽锋 2014年4月

2014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Department:D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Major: Chemistry Grade: 2011 Student’s Name: He Xuanpeng Student No.: 201101020132 Tutor: Wang Zefeng April, 2014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何宣鹏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2011级蒙自661100 摘要 本人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对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化学成分分为十二类概述,其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糖苷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有机酸、酯类、挥发油、甾体类、鞣质类、多糖、微量元素成分等化合物以及新发现的化合物。 关键词:仙鹤草;化学成分;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He Xuanpeng Dpartment of Chemistry 2011, School of Science,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 ABSTRACT I'm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in Agrimonia pilosa were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divided into twelve catego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phenols, flavonoids, glycosides,three terpenoids and saponins, organic acids, esters, volatile oil, steroidal,tannins, multi sugar, trace elements and other compounds as well as newly discovered compounds. Keywords: Hairyvein agrimony,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

丹参有效成分性质

编辑本段概述 丹酚酸B 【别名】丹参酚酸B、丹参酸B、丹酚酸乙 【英文名】Salvianolic acid B 【分子式】C36H30O16 【分子量】718.62 【CAS号】115939-25-8 【检测方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8% 【规格】10mg 20mg 100mg 500mg 1g (可根据客户需求包装)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提取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 【作用与用途】本品用于含量测定。 编辑本段药理性质 味微苦、涩,具引湿性。可溶于水,乙醇、甲醇。 编辑本段用法 色谱条件:甲醇-乙睛-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nm (仅供参考) 编辑本段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提取而得。其他来源[1] 卡拉巴丹参 Skarabachensis 根,[2]甘西鼠尾草(红秦艽) Salvia prezwalskii Maxim.。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本品为棕黄色干燥粉末,纯品为类白色粉末;味微苦、涩,具引湿性。。可溶于水,乙醇、甲醇。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具有两个羧基,是以不同的盐的形式存在的(K+,Ca2+,Na+,NH4+等复合形式),在煎煮、浓缩过程中,少部分水解生成紫草酸和丹参素,一部分丹参素在酸性条件下变为迷迭香酸;丹酚酸A,C在溶液中可以互变等。 编辑本段分子式及相对分子量 C36H30O16,718.62 编辑本段规格 >5%,>10%,>50%,>70%,>90% 编辑本段提取工艺 丹参药材粉碎,置提取罐中,加8倍量0.01mol/L盐酸浸泡过夜后,以14倍量水渗漉。渗漉提取的溶液过AB-8型大孔树脂柱进行纯化,先用0.01mol/L盐酸洗脱除去不被吸附的杂质,再用25%乙醇洗脱除去极性较大的杂质,最后将4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后冻干即得到纯度大于80%的丹参总酚酸。 编辑本段鉴别 取本品1g,研细,加乙醇5ml,充分搅拌,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条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灰色荧光,将滤纸悬挂在浓氨溶液瓶中(不接触液面),20分钟后取出,置紫外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绿色荧光。 酸度取澄清度项下的水溶液,pH值应为2.0~4.0(中国药典1977年版附录)。 编辑本段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理论板数按丹酚酸B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

塑料调查报告4篇

塑料调查报告4篇 一、调查目的: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它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晌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而且,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和回炼燃油。为了增加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探讨怎样合理塑料袋的方法。有鉴于此,我们提出”塑料袋污染的调查报告”。 二、人员组成、分工 组长: 向劲宇负责手抄报、黑板报、简报的主编。 组员: 吴玉婷负责联络尹关部门矛巴宣传工作。 管治川负责查寻有关资料、打印材料、制作数据统计表格。 黄倩茜负责写调查报告、统计和收集数据。 赵豪负责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三、调查过程 10月13日放学后,本课题的小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一次环保宣传会议,主要制定活动方案及步骤。分工捡拾操场、花坛、教室、垃圾桶、角落里的塑料袋。做了一次实际的数据统计之后,又去环保

局,进行白色垃圾专题访问,上网查寻获取更多资料,然后,把获取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在一起,最后,把获取的资料和数据编成手抄报和黑板报、环境剪报。 四、调查方法 1、收集校园内一天中扔掉的塑料袋,称出重量,统计和分析数据。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走访县环保局和环卫站。 4、将资料编成手抄报、黑板报、简报,加大宣传的力度。 5、向学校发出倡议,让广大同学能合理使用塑料袋。 五、调查结果 1、本校一天使用塑料袋情况调查表 收集的塑料袋量学生人数平均每人使用塑料袋量 3.2克1593人约2.008克 2.全县小学生一天使用塑料袋情况推算表 每人使用塑料袋量学生人数全县小学生使用塑料袋量 2.008克51966人104.348千克 3.全县小学生使用塑料袋情况推算表 学生人数1天1周1年 51966人104.348千克730.43千克37.98吨 4〉分析讨论 (1〉、建水一小是一所县城区小学,校园面积约20亩,在校学生人数1593人,教师70多人,人口密度较大,产生的废弃塑料袋也较多,教学

两面针根水提物化学成分及氯化两面针碱抗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

两面针根水提物化学成分及氯化两面针碱抗肝癌的分子机制研 究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来源于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通络祛风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面针根部提取物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活性,两面针根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两面针根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和萜类等成分,文献报道生物碱为主要活性成分。氯化两面针碱(nitidine chloride,NC)是从两面针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NC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肿瘤活性,可诱导包括胃癌、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NC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但是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的:本文对两面针根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开展研究,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活性评价及机理研究提供化学基础及实验依据;提取分离得到NC用于后续药理学实验研究;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研究NC对肝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C发挥抗肝癌的分子机制。 方法:1.采用溶剂法与色谱法对两面针根水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 1H NMR,13C NMR,ESI-MS,HMBC等谱学分析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HPLC分析技术,面积归一化法分析NC的纯度。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抑制率。 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作用。免疫印迹技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1)主要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α-羟基丹参酮ⅡA,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Ⅱ,就是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Ⅱ,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酮,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水溶性成分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丹参酚酸A、B、C、D、E、G;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草酸单甲脂,紫草酸二甲酯,紫草酸乙酯,紫草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等。还含黄芩甙,异欧前胡内酯,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5-(3-羟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b]呋喃甲醛,替告皂甙元,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和功效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它的抗心肌缺血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心肌细胞间盘受损、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对缺血区边缘的毛细血管损害较轻,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血液供应,因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心肌细胞的再生。 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并能使血液粘度下降,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有益。其改善微循环和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也可促进骨折和皮肤伤口的愈合和保护肝细胞损伤的修复和再生。丹参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抑制,产生镇静作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脑组织cAMP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和cAMP水平的提高有关。丹参制剂体内外试验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也有报道,在一定的给药时间和剂量时,对静脉接种的肝癌细胞有促进转移的作用。临床上用丹参和放射治疗合并应用于肿瘤患者,未见有促转移作用发生,但可减轻局部照射处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丹参的抗肿瘤和促转移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抗菌消炎丹参的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如总丹参酮对耐青霉素、金霉素和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对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性肿胀及炎性肿胀有一定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PGE水平和抑制白细胞趋化性有关。其它:如通过卵巢呈现雌激素样作用,有抗雄激素样活性。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 抗氧化作用体外,从丹参中提取的三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都有很强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弱依次为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百倍至千倍。机制之一是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体内,对急性乙醇中毒动物肝脏过氧化脂质生成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服50%乙醇造成急性乙醇中毒,肝脏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急剧上升,约相当正常小鼠肝脏丙二醛水平3.5-4倍。在小鼠乙醇中毒后以迷迭香酸(100毫克/公斤)灌服,共3次,则可使肝脏MDA生成明显降低,为乙醇中毒对照组MDA量的54%(P <0.01=。维生素E(100毫克/公斤×3,P.O)组小鼠肝脏MDA生成也显著降低,为乙醇中毒组肝

赶黄草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扯根草化学成分研究综述 摘要:赶黄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的干燥地上部分。史载于明代《救荒本草》, 现收载于《 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附录。性平、味苦、微辛, 为苗族民间草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等作用, 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据文献报道, 其主要成分之一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 没食子酸是可水解鞣质的单体, 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目前, 对扯根菜的研究较少, 且深度远远不够, 对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更少, 即使有报道, 但结果不尽相同, 方法不够全面。本文将对近年来对扯跟菜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文献进行整理。 1 前言 扯根菜俗名赶黄草, 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高达90cm。茎直立,红紫色,无毛,上部稍分枝。单叶互生,柄极短;叶片披针形,长3-11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轴有腺毛;花萼宽钟形5裂;无花瓣;雄蕊10;雌蕊5,基部愈合,开花时浅黄色,花后变为绿色。蒴果红褐色,有短喙。种子多数,细小,黄白色。花期7-8月,果期9月。扯根菜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 2 近年来对扯跟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近年对扯根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冯浩等吸附色谱柱、大孔吸附树脂等手段分离,从水提取物的醇溶部分得到3 个化合物, 分别得到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2,4,6-三羟基苯甲酸和槲皮素[1]。张旭等对其水溶性物质进行了研究, 分离得到5 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 光谱数据鉴定了其中3 个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是则提得没食子(Galie acid)、槲皮素(Guercatin)、2,6-二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2,6-dihydroxyacetophenone -4-O-β-D-glucside) ,还有两个有待确证结构的黄色结晶[2]。冯长根等用RP-HPLC测定扯根菜中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0.45%,建立了测定扯根菜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3]。汪洪武等采用超声浸提和水浴浸提两种方法从扯根菜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认为影响黄酮类物质提取的主要条件基本相同的时候, 超声条件下提取效果优于水浴,并对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其中根中黄酮含量为3.5%、茎中为3.7%、叶中为4.1%,由此可见扯根菜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4]。杨明等采用对扯根菜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在一定浓度下, 提取出成分量与提取溶媒的碱性成正相关, 提取液以0.04% NaOH溶液为最佳。且将药材的茎处理成不同大小对提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药材处理成1~ 3 cm 时, 大小合适, 即有利于成分的浸出, 又不致浸出过多的杂质。 [5]。汪洪武等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泽兰总黄酮提取工艺也证实了水浴法以60%乙醇水溶液在80℃ 提3 h为佳, 超声以20倍的原料重的70%乙醇水溶液超声40 m in为最佳。超声法优于水浴法。[6]。邓锷等在黄酮提取的过程中,考虑到超声法和水浴法各有优劣,因此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和水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对扯根菜全草总黄酮进行提取,在其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7.71%[7]。冯长根等用扯跟菜全草经水蒸气蒸馏后所得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象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得油率为0.3%,确定了各组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酮和酯类化合物,其中以酯类为主,占总含量的38.15%,含量较多的是棕榈酸乙酯(l8.64%),亚油酸乙酯(7.40%)等,其次是酮类组分,占30.55% [8]。程贺军等研究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水浴、超声水浴、渗漉、煎煮四种方法提取, 正交试验进行优选, 以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含量, 结果: 赶黄草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浓度为50%的乙醇, 固液体积比为1: 15 的条件下煎煮3 小时最为稳定可行[9]。陈浩等采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994 关于对塑料袋使用的调查报告 我们组的社会实践课题为“人们对‘限塑令’的看法”,为此我们走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在深大西门外的人人乐超市附近进行调查,受访人数超过一百。问卷的问题设置为5个问题,分别为:1.请问您知道国家颁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吗?2.请问您认为它会不会给您造成不便呢?3.请问您知道塑料袋是污染物吗?4.请问您会使用商店的有偿购物袋吗?5.请问您现在有环保袋吗? 通过数据统计,我发现受访路人中大多数都听说过“限塑令”,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没听说过;过半的人表示“限塑令”不会对自己造成不便,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会造成不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塑料袋是污染物,但也有极个别人不知道;过半的人表示不会使用商场的有偿购物袋,而其他人则表示不方便的时候只能用;有准备环保袋的人与没有准备环保袋的人各一半。

我认为“限塑令”的宣传仍然不够全面,多数人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内容,部分人认为这个国家颁布这个决定很唐突,一时无法适应,还有少数人根本没听说过。大多数人还是表示愿意支持环保,自己小小的不方便可以忍受,也有人因为不清楚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而不赞同国家这种做法。许多人表示用商场无偿给的塑料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突然改变这种习惯非常困难,这也会成为使用有偿购物袋的原因之一,还有的原因就是在商场买的鱼之类的有异味或不干净的东西不宜放在反复使用的环保袋中。因为“限塑令”实施在即,许多厂商趁机利用赠送环保袋来促销商品,所以环保袋比较易得,而售价也不贵。 曾经菜篮子、布袋子一度销声匿迹,悄然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利轻巧的塑料袋。买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得和塑料袋进行多少次“亲密接触”?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日前,xx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

两面针

两面针 文章目录*一、两面针的概述*二、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三、两面针的分类*四、两面针的药方选录*五、两面针的服用方法*六、两面针的选购方法、保存方法 两面针的概述 1、两面针的概述两面针,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rμ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或段,晒干。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两面针的别名入地金牛、红心刺刁根、红倒钩簕、两背针、双面针、双面刺、叶下穿针、大叶猫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 3、两面针的性状形态木质藤本;茎、枝、叶轴下面和小叶中脉两面均着生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长7-15厘米;小叶3-11,对生,革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无毛,上面稍有光泽,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花4数;萼片宽卵形。蓇葖果成熟时紫红色,有粗大腺点,顶端正具短喙。 4、两面针的性味归经性味苦、辛,性平。归肝、胃经。 5、两面针的来源植物根、茎、叶。

6、两面针的产地分布两面针生长地区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生山野。叶和果皮可提芳香油;种子油供制肥皂用;根、茎、叶入药。能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产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见于海拔800米以下的温热地方,山地、丘陵、平地的疏林、灌丛中、荒山草坡的有刺灌丛中较常见。 两面针的功效与作用 1、两面针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两面针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茎皮、根和根皮中均含有生物碱类、无机元素、木质素类。两面针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约占0.7%。两面针分布广泛,药理作用显着。因此,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开始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先后分得生物碱类、木质素类、黄酮类、甾醇类等化合物。5,7,8-三甲氧基香豆素(Ⅱ),5,7-二甲氧基-8-(3-甲基-2-丁烯氧基)-香豆素(Ⅲ),5-牡牛儿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Ⅳ),异茵芹素(Ⅴ),珊瑚菜内酪(Ⅵ)。 2、两面针的功效作用两面针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丹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03-05-19 作者简介:冯玲玲(1969— ),女,湖北襄樊人,植物学硕士研究生。丹参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冯玲玲 周吉源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汉武汉430079) 摘 要 本文从丹参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制剂等药物学方面以及丹参的组织培养、有效成分积累的调控、品种改良和选育等开发应用方面对近期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关键词 药用资源;开发应用;生物工程;丹参 The R 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Feng Lingling ,Zhou Jiyuan (Cellege of Life Scien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newest research on material medica of the medical re 2s ources ,chemical com position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dical preparation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s well as the newest research on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issue culture ,adjusting and controlling of accu 2mulated active principle ,im proving and screening of Salvia miltiorrhiza ,s o that the status quo of discovery and prospection of application could be expressed clearly. K ey w ords Medical res ources ;Discovery and application ;Biology engineering ;Salvia miltiorrhiza 中药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因其色红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又称血参、紫丹参、红丹参等。丹参作为一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已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草经疏》、《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1],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有关丹参的研究较多且日趋深入,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丹参药物学及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发展概况,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1 丹参的药物学研究 1.1 形态特征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约35~80cm ,多分枝。根圆柱形,肉质,外面砖红色,内部乳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cm ;小叶3~7片,长1.5~8cm ,宽1~4cm 。轮伞花 序6至多花,组成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先端2唇形。能育雄蕊2,着生于下唇的中下部,药隔长1.7~2cm ,小型果椭圆形。花期5~9月,花后见果。种子发芽率低,一般不采用种子繁殖。1.2 资源分布 丹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野生的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目前野生丹参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已遭破坏,各地虽有栽培品种,但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1.3 化学成分 丹参主要含两类成分:一为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二为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 1.3.1 丹参脂溶性成分 (1)邻醌型丹参酮类二萜 — 4—第23卷第2期2004年4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 ol.23N o.2Apr.2004

马鞭草中提取黄酮

马鞭草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 一、关于马鞭草 药名:马鞭草 拉丁学名:Herba Verbenae Officinalis 科: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 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 草、铁马鞭、狗芽草、鹤膝风、 苦练草、顺捋草、铁马莲、田鸟 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 野荆芥、红藤草 分布区域:西南、山西、陕西、甘肃、 新疆、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福建 生长状况: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 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 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 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 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 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 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 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 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 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 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 宜种植。

图2 成簇的柳叶马鞭草 图3 新鲜马鞭草与干马鞭草叶子

图4 路边的马鞭草 图5 马鞭草整株放大图

药用情况:马鞭草体内富含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许多活性成分,药用部分为其全草或带根全草,在中国 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通经等功效,广泛用于 治疗伤风感冒、水肿、痢疾、黄疸等病症; 现代研究还发现马鞭草具有抗癌、抗乙肝、抗早孕以及免疫调节作 用。 另外临床还有如下报道: 1、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症用马鞭草(最好为鲜品)200~300 g, 洗 净切碎,加水煎至50~150 ml,1剂/d,分次内服及含漱,婴儿用 小勺喂入后或咽或吐均可,用至症状、体征消失。头2一3d板蓝根 针剂2 ml,肌肉注射,2次/d。31例病例在6d内全部治愈,未发生 并发症。刘学平应用马鞭草单味煎剂治疗牙龄肿痛及口腔黏膜溃 疡百余例获效颇佳。 2、治疗急性扭挫伤刘建武等报道用马鞭草l00g,鲜桃树叶50 g, 捣烂,加香白芷粉15 g,并入米酒适量,调为糊状,先用冷盐水 擦洗患部,干后均匀涂马鞭草膏,并外敷以塑料薄膜,再用纱布 绷带简单包扎。早晚各换药1次/d。用药60例痊愈达75%。 3、治疗乳痈马鞭草100 g或干品50 g,放入带壳鸡蛋2~3 个,加 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1剂/d。15例中11例I剂而愈,4例2 剂获愈。本法应在发病3d内应用;若病程过长,则疗效不佳。 4、治疗面神经瘫痪用马鞭草、节节草、扶芳藤等组成的汤剂,治 疗58例面神经瘫痪患者,完全纠正35例,占55.7%;基本纠正 19 例,占21%;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 5、治疗尿血及其它马鞭草30~60 g,大黄10 g,上药为1日量,煎汁 分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尿血35例,痊愈23例,好转9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91.4%。 化学成分:对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展开, 至2000年已经发现其全草中主要含有马鞭草苷(verbenalin) 、5- 二氢马鞭草 (hastatoside) 、桃叶珊瑚苷(aucubin) 、熊果酸(ursolicacid) 、3 α ,24- 二羟基齐墩果酸(3 α ,24-d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 、十六酸(Hexodecanoic acid) 、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羽扇豆醇(lupeol) 、蒿黄素 (artemetin) 、β- 胡萝卜素(β-sitostero) 等化学成分。但其研究 并不深入,近年来,由于其在临床上的独特疗效,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趋活跃,已从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配糖体、黄酮类、三萜类、甾 体类、糖类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