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罗布麻的作用与功效罗布麻,又称马鞭草或巴马树,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罗布麻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收录入药材的一种,且一直以来备受人们青睐。
本文将就罗布麻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罗布麻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罗布麻寒凉的性质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热病、发烧、感染等情况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当人体出现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时,可将罗布麻用水煎煮后饮用,能够起到降温、解热的作用。
此外,罗布麻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如巴马素、巴马酮、巴马咖啡碱等,都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于改善感染引起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罗布麻有止血的作用。
罗布麻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血液淤滞、瘀血引起的出血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一些外伤出血、痛经引起的子宫出血等情况中,可将罗布麻研磨成粉末,外敷或者口服使用,能够有效止血。
这是因为罗布麻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凝固功能,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再次,罗布麻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罗布麻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痛苦。
当人体出现关节炎、手足麻木等症状时,可将罗布麻煎水后浸泡患处,能够缓解疼痛、舒缓局部炎症。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罗布麻有活络通经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络阻塞导致的疼痛。
此外,罗布麻还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罗布麻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物质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罗布麻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心血管健康。
此外,罗布麻还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罗布麻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适量食用罗布麻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罗布麻中的维生素B群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罗布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孙成、李峰、李炎平、周明军指导老师:杨勇勋年级专业:(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介绍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我们对马鞭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通过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马鞭草中分离得一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马鞭草苷,此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下一步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马鞭草苷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chapters: part 1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the last part is th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To find the iridoid glucosides constituents which have many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Now,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rbena officinalis L. by the variou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 was elucidated as verbenal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y of compound 1 provide a basis of exploitation a new drug.Key words: Verbena officinali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iridoid glucosides verbenalin1马鞭草研究现状1.1马鞭草概述马鞭草为马鞭草科多年生植物,又名紫顶龙牙草、燕尾草等,始载于《名医别录》[1]。
马鞭草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单位开始关注生态农业的发展。
而马鞭草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生长快速、对环境友好的植物,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并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马鞭草的可行性研究,探讨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马鞭草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二、研究目的**1. 探究马鞭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能性;2. 分析马鞭草与传统农作物的对比,评估其优势和劣势;3. 研究马鞭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效益;4. 总结马鞭草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查阅:收集相关文献,对马鞭草的生长习性、适应性、营养价值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2. 田间调查:实地调研种植马鞭草的情况,了解种植者的反馈意见和实际效果;3. 专家访谈:就马鞭草在农业生产中的可行性进行专家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内容****(一)马鞭草的生长习性及适应性**马鞭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迅速繁殖并形成密集的草丛。
马鞭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旱耐寒,适合在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鞭草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和适应性,适合在农业生产中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进行种植。
**(二)马鞭草与传统农作物的对比**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马鞭草有着独特的优势:1. 生长快速,更新换代速度快,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2. 耐旱耐寒,适应性广泛,适合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种植;3. 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开发为药材和保健食品;4. 对土壤有改良作用,有助于土壤保持和环境保护。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可能对其他作物产生竞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
**(三)马鞭草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效益**种植马鞭草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1. 密集的马鞭草草丛可以有效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2.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CO2,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3. 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马鞭草药用及药理一味中药泡水喝,给肝胆来个“大扫除”,肝胆一通全身轻松中医药马鞭草又叫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凤颈草、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全草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根和茎种含水苏糖,叶种含腺苷和B—胡萝卜素。
药性:味苦,性寒,归肝、脾经。
多年生草本。
高30~120厘米。
茎方形,节及棱上被硬毛。
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卵圆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明显的粗锯齿,两面均被硬毛,尤以下面脉上为多。
穗状花序细长,顶生或腋生;每朵花下有l 枚卵状钻形的苞片;花萼管状,膜质,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至蓝色,5裂,近二唇形;雄蕊4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2强,花丝短;子房上位,4室。
蒴果长圆形,外果皮薄,成熟时4瓣裂。
花期6~8月,果期7~11月。
中文名马鞭草外文名Verbena officinalis L.别名燕尾草、马鞭梢、蜻蜓草性味苦,凉归经入肝经、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主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用量(内)煎汤,0.5~1两,鲜者捣汁1~2两用量(外)捣敷或煎水洗。
毒性毒性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快速导航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宜忌临床应用名家验方民间付方民族用药现代研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性味归经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⑧《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④《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1]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马鞭草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1]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
[2]①《别录》:主下部匿疮。
②《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
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中药与临床Phar m acy and C l i ni c s of C hi nese M at er i a M edw a2010;l(4)。
61马鞭草临床研究进展王聪1,高天2[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6X(2010)04-0061—02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V erbena offi ci nal i s L的干燥地上部分,是一种常用中药。
其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截疟等功效;主治喉痹、痈肿、瘢瘕积聚、疟疾、经闭通经、热淋等证,疗效显著。
近年来,马鞭草在临床上的药效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现就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临床应用1.1防治口腔炎症杨水秀等…用马鞭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腔炎取得效果。
方法:将12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
观察组遵医嘱含服马鞭草合剂;对照1组遵医嘱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2组遵医嘱服用片露醇口服液。
结果:2周、8周时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6周时观察组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和对照2组分别与对照l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马鞭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经济、有效、安全。
1.2治疗血尿吴志华旧1用马鞭革茅根合剂治疗血尿34例。
马鞭草茅根合剂由马鞭草、白茅根各60g组成(两药以鲜品为佳,如为干燥根茎,用量减半),加水800~1000m L,煎汁250~300m L,每剂煎2遍,将2次药液混匀分早晚2次服用,5天为1疗程,在服药期间,停用其它任何止血剂。
结果:34例中显效16例(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未找到红细胞或仅找到2—3个);有[作者单位]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四川省中医院,四川成都610072[作者简介]王聪(1983一),男,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T e l:151********E m ai l:24688988@qq.c or n[通讯作者]高天(1963.),女,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T e l:028—89034920E m a i l:t i ang ao@ho t m ai l.co r n『收稿日期]2010--08—12综述进展效11例(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红细胞与初诊时比较减少1/2以上);无效7例(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无变化或血尿加重);总有效率为79.4l%。
马鞭草总苷对小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研究Δ王琳琳;王灿;苗明三【期刊名称】《中国药房》【年(卷),期】2016(027)019【摘要】目的:研究马鞭草总苷对小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前列康片1.5 g/kg)和马鞭草总苷高、中、低剂量组(0.2、0.1、0.0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复制CNP模型;从造模第8天开始,各组小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小鼠前列腺组织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密度和病理形态变化。
分别取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阿司匹林片0.3 g/kg或醋酸地塞米松片0.01g/kg)和马鞭草总苷高、中、低剂量组(0.2、0.1、0.05 g/kg),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进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阳性药物为阿司匹林片)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阳性药物为醋酸地塞米松片),测定小鼠耳廓肿胀度、肉芽肿净质量;进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和小鼠热板舔足实验(阳性药物均为阿司匹林片),测定小鼠扭体潜伏期、20 min内扭体次数、痛阈值。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前列腺组织白细胞数减少、卵磷脂小体密度升高,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多集中于0、Ⅰ级;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中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肉芽肿净质量减少;各给药组小鼠20 min内扭体次数减少,阳性组和马鞭草总苷高剂量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延长、痛阈值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马鞭草总苷对小鼠CNP具有改善作用,并表现出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otal glucoside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on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CNP)in mice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METHODS:60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normal group(normal saline),model group(normal saline),positive group(Qianliekang tablet 1.5 g/kg)and 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high-dose, medium-dose and low-dose groups(0.2,0.1,0.05 g/kg),with 10 mice in each group. CNP model was induced in those groups ex-cept for normal group;mice were given relevant medicine once a day for consecutive 21 days since 8th day of modeling.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lecithin corpuscle densit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prostate samples were observed. 5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normal saline),positive group(Aspirin tablet 0.3 g/kg or Dexamethasone acetate tablet 0.01 g/kg)and 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high-dose,medium-dose and low-dose groups(0.2,0.1,0.05 g/kg);they were given relevant medi-cine intragastrically once a day for consecutive 7 days. The xylene-induced ear swelling test (Aspirin tablet as positive drug) and cotton-pellet granuloma test (Dexamethasone acetate tablet as positive drug)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the degree of ear swelling and the net weight of granuloma. The acetic acid writhing test and hot plate test(Aspirin tablet as positive drug)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latency period of writhing,the times of writhing within 20 min and pain threshold. 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white blood cells count of prostate tissue were lowered while the density of lecithin corpuscle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medicine groups;the pathology of prostate tissu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positive group and 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high-dose and medium-dose groups,and mostly were 0 and Ⅰ grade. The degree of ear swelling and the net weight of granuloma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positive group and 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high-dose and medium-dose groups;the times of writhing within 20 min decreased in medicine groups,and the latency period of writhing prolonged and pain threshold in-creased in positive group and 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high-dose group. All of th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or P<0.01). CONCLUSIONS:Total glucosides of V. officinalis can improve CNP in mice,and shows goo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总页数】4页(P2608-2611)【作者】王琳琳;王灿;苗明三【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46;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七味前列宁片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影响及抗炎镇痛作用 [J], 雷莹;窦建卫2.前列通宁片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及抗炎镇痛作用 [J], 江涛;李海华;唐春萍;曾昭智;张锦红3.马鞭草总苷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干预作用 [J], 王琳琳;李寒冰;苗明三4.白芍总苷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IFN-γ、TNF-α和IL-1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王洪志;刘朝东;韦超5.毛茛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J], 王榕乐;谭毓治;罗绍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鞭草临床应用近况1临床应用1.1治疗口腔溃疡:刘学平[1]临床20余年来应用马鞭草单味煎液治疗牙龈肿痛及口腔黏膜溃疡百余例。
其中一男性病例,口腔黏膜反复出现点片状溃疡4年,每年发作4~5个月,每次服西药均可治愈,但频频复发。
此次再发作3日就诊,嘱停服所有口服药物,予马鞭草砂锅煮液含漱,每次含5分钟,8次/天。
次日疼痛消失,3日后痊愈,以后又发作2次,均予本法治疗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此法简单方便,效果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1.2治疗面神经瘫痪:彭振声[2]应用马鞭草汤治疗面神经瘫痪58例。
其中病程在1年以内30例,1~3年15例,3年以上13例(2例长达10年)。
病位于左侧37例,右侧21例。
本组患者均用马鞭草汤:马鞭草60 g、节节草60 g、扶芳藤60 g、仙鹤草60 g。
煎汤取汁合猪嘴巴上下爿1付,放少量红糖或食用盐。
结果:临床治愈面瘫完全纠正35例,占55.7%,面瘫基本纠正,仅留少量眼目闭合不适19例,占21%,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
表明:根据马鞭草的清热解毒、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活血通络之功,配伍其它适宜辅药,达到祛风通络的功效,宜用于治疗此病。
1.3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苗志勃[3]用马鞭草治疗顽固性偏头痛25例。
方法:取马鞭草碎末1勺,花生油1勺,蛋清1个,置于同一容器内调匀后在锅中煎成薄饼一张,贴于前额(可偏于头痛一侧),2 小时/次,1次/天,1个月为1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
结果:治愈20例,占80%,有效3例,占12%,无效2例,占8%。
马鞭草是凉血破血之药,局部外用使药性达痛处后起到通则不痛之功。
1.4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袁春意[4]用马鞭草汤加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30余例,均达到满意疗效。
其中一典型病例:男,65岁,1997年10月3日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额头出汗。
先予强痛定100mg肌肉注射无效后头颅CT检查示:脑室大量积水。
马鞭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何俊,樊瑜琪,杨丰文,黄明,张俊华,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摘要:马鞭草为中国传统中药,具有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水肿、疟疾、黄疸、肝炎、咳嗽、流行性感冒等症的治疗。
马鞭草所含化学成分众多,其中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鞭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镇咳、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作用。
文章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马鞭草的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毒性中图分类号:R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20)11-1205-08*基金项目:天津市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研究项目(20ZXGBSY00050)。
作者简介:何俊(1981-),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药物分析研究。
通讯作者:张俊华,E-mail :******************;张伯礼,E-mail :*******************。
马鞭草(Verbenae Herba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1],始载于《名医别录》,又名风颈草、铁马鞭、紫顶龙芽、红藤草、野荆芥等。
马鞭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于每年6~8月花期采收,在全球有较广的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苏、广西、贵州,此外,安徽、新疆、浙江、四川等地亦有分布。
马鞭草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流感、水肿、疟疾、黄疸、咽喉肿痛、牙周炎、经闭、白喉等病症。
马鞭草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咳、抗肿瘤、抗早孕、神经保护、调节免疫活性等作用。
嘛呢止痛搽剂抗炎及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嘛呢止痛搽剂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可能机理。
方法:1.抗炎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耳重量之差;对甲醛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取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在鼠右后踝骨给相应药3天。
甲醛致炎,测定右后足体积值。
2.活血作用:取家兔心脏血,分离血小板,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药物,测定由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嘛呢止痛搽剂对小鼠急性渗出性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慢性炎症、ADP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嘛呢止痛搽剂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血小板的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关键词】嘛呢止痛搽剂;抗炎活血;实验研究嘛呢止痛搽剂是在藏区治疗腰腿痛药物嘛呢骨痹液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制成的外用搽剂,经临床观察该药对颈肩腰腿痛有较好的疗效。
为了探讨其药效学机理,在完成了该药镇痛作用试验研究后,我们又进行了该药抗炎及活血作用研究,具体如下:1.抗炎作用研究1.1 材料。
1.1.1 药物及试剂。
嘛呢止痛搽剂:250ml/瓶,含生药量为0.084g/ml,由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
高粱酒:成都大邑荣丰酒厂生产。
骨友灵搽剂:辽宁花源本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1.2 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合格证号:第14-006号;Wistar大鼠,体重160~240g,合格证号:第14-005号。
均由兰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3 仪器。
GJ-8402型热板测痛仪、721型分光光度计、FA1604s电子天平。
1.2 方法与结果。
1.2.1 抗炎作用。
1.2.1.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
取小鼠60只,♀♂兼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高粱酒、骨友灵搽剂和嘛呢止痛搽剂大、中、小剂量组。
将小鼠背部脊柱两侧脱毛,面积约4cmx5cm,局部搽药,2次/日。
给药7天,于末次搽药后30min,将二甲苯0.05ml/只均匀涂于每鼠右耳两侧致炎,致炎后45min,处死大鼠,用打孔器将双耳片打下,分别称重,两耳重量之差为肿胀度;(右耳重-左耳重)/左耳重×100%为其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1)。
草药对慢性病疼痛管理的临床疗效研究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时间存在并持续观察的疼痛感觉,常见于慢性病患者。
这类疼痛常常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许多临床医生开始关注使用草药来管理慢性疼痛。
本文将探讨草药对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近年来,关于草药对慢性疼痛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
草药的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一部分草药具有天然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例如,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因为它们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一些草药还具有镇静舒缓神经系统的效果,如罗勒、柠檬香茶树等被用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相关的疼痛。
一项关于草药对慢性病疼痛管理的临床研究显示,参与者在使用草药治疗后疼痛程度与之前相比有所减轻。
该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草药治疗。
结果显示,在使用草药治疗的患者中,疼痛平均程度下降了20%,而常规治疗组的下降率仅为10%。
这表明草药对慢性疼痛有着显著的疗效。
除了临床试验,许多研究也从草药的药理学角度进行了探索。
研究发现,大部分草药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
例如,一些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减少疼痛的传导。
另外,一些草药还可以影响神经传递的过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知。
尽管草药在慢性疼痛管理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目前仍然不完全清楚。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草药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此外,草药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草药是天然产物,但是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研究者需要深入分析不同草药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确保其安全性和适用性。
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疼痛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通过临床研究和药理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草药对慢性疼痛的疗效和机制。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9年11月第45卷第6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Nov. 2019Vol.45 No. 6doi : 10. 11920/xnmdzk. 2019. 06. 005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马金华>,杨勇勋2(1.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002.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00)摘要:为研究马鞭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肢、Cl8反相硅肢、sephadex L H-20等色谱技术与制备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并 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分离化合物的结构.从马鞭草全草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戟叶马鞭草苷(1)、香叶木素(2)、8-羟基-柚皮素-4'-甲基醚(3)、甘草素(4)、二氢咖啡酸丙酯(5)、2-(3,4 -二羟基苯基)-乙醇乙酸酯(6)、2-羟基-3 -甲氧基蒽醌(7).除化合物1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发现.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黄酮;蒽醌中图分类号:S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271(2019)04"057S M)4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whole pla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MA Jing - hua1, YANG Yong - xun2(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Xichang University, Xichang 615000, P. R. C.;2.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Xichang University, Xichang 615000, P. R. C.)Abstract :T h 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Silica gel, C18 reversed -phase silica gel, Sephadex L H -20 and preparativ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to separate and purify the c o m p o u n d 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with the reported data. Seven c o m p o u n d s were isolated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and identified as verbenoside (1) , geranin (2),8 -hydroxy -naringenin -4X-methyl ether (3) ,glycyrrhizin (4) ,propyl dihydrocaffeate (5), 2-(3,4-dihydroxyphenyl)-ethanoacetate (6)2-hydroxy -3 -methoxyanthraquinone (7). All c o m p ounds except c o m p o u n d 1 were found in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K e y w o r d s:Verbena officinalis L.;chemical constituent ;flavone;anthraquinone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250种,除 2 - 3种产东半球外,全部产于热带至温带美洲;我国 仅有一野生种,即马鞭草yer6ena L.11.马鞭草,又名铁马鞭、马鞭稍,在我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 与民族药应用.本品性味苦、凉,具活血散瘀、解毒、利 水、退黄、截疟的功效,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痛经经 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2].此外,马鞭草还是 一味世界传统药物,并被收载入多国药典,如收载入英国草药典.马鞭草在欧洲一些国家作为一种促进睡 眠、抗焦虑的药物使用,并且在前期的研究中揭示马 鞭草水提液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且较多的研究证实 其药效物质就是马鞭草中的特征性环烯醚萜苷类成 分,如马鞭草苷[3_4].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也证实自然 界普遍存在的黄酮类成分也具有神经保护、抗抑郁等 方面的作用,而且黄酮类化合物还是苯并二氮箪受 体、体的良好配体[5].因此,鉴于马鞭草植物收稿日期:2019>06-21作者简介:马金华(1965-),男,葬族,教授,研究方向:彝药.E-m a i l:m aj h65@163.C〇m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理工科重点项目(14ZA0213);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610628015 ,201610628029)58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在四川省凉山地区资源的丰富性,以及为寻找、开发天然抗抑郁活性物质、阐明马鞭草的神经保护、促进睡眠、抗抑郁的药效物质基础,本课题组对马鞭草全草进行了前后两次的化学成分研究,前期研究分离得到了马鞭草苷W ,本次研究再从中分得另一特征性环烯醚萜苷主要成分——戟叶马鞭草苷,以及低极性的黄酮、蒽酿、苯丙素等类型的7个化合物,此为马鞭草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抗抑郁新药的开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1仪器与材料D R X - 500 M H z 核磁共振仪(瑞士 Bruker 公司); Agilent M S D - Trap - X C T 低分辨质谱仪(美国 Agilent 公司);R p - C 18硅胶为 40 ~ 60 |x m ( Daiso 公司);M C I gel C H P 20P (日本三菱公司);Sephadex L H -20(GE 公司);柱色谱用硅胶(200 ~ 300目)和薄层色谱用硅 胶(10 ~40 p m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D 101大孔吸附树脂(成都科龙化工厂);溶剂均为分析纯.马鞭草药材采集于2016年9月,采集地为四川省西昌市.药材经作者鉴定为马鞭草科马鞭草Kede -mx L •植物的全草.2提取与分离新鲜马鞭草全草,晒干,切碎(10 k g ),用3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l h ,纱布滤过,合并滤液,上 D 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速度大约以每秒1滴的流 出速度进行,吸附终点以流出液显浅黄色时为止.树 脂依次用50%与95%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回 收溶剂,分别得50%与95%部位(Fr . 1 ~ 2).Fr . 1(50%乙醇部位,150 g )用硅胶拌样,上硅胶 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系统梯度 洗脱,点板合并,分成三段(A -C ).取A 段用R P - C l 8硅胶(甲醇-水0:100—100:0)洗脱,分成15个亚 流分(Fr . A . 1 ~A . 15) •合并 A . 10 - A . 14,用 Sepha - dex L H -20凝胶柱色谱纯化(甲醇为流动相),再分 成三段,其中的第二段再用Sephadex L H - 20凝胶柱色谱纯化(甲醇为流动相),以及制备T L C (石油醚:乙酸乙酯=3:1 ),得化合物24;制备T L C (三氯甲烷:甲醇= 10:0.5),得化合物5_7;取B 段,用M C I 柱分离(甲醇水系统10% -40%为流动相),分成三段(B 1 -B 3).将B 2用Sephadex L H - 20凝胶柱色谱(甲醇为 流动相)纯化,将其中一个在254 n m 下有荧光熄灭暗 斑的点作为分离目标,再经硅胶柱(三氯甲烷:甲醇: 乙酸= 10:0.6:0.1%),制备T LC (三氯甲烷:甲醇:乙 酸=10:3:0. 1% )分离,得化合物1.以上化合物的结构见图1.4 5 6 7图1化合物1-7的化学结构Fig. 1 Chemical structures of1-7第5期马金华,等: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5813结构鉴定化合物1无色油状.在254n m下有荧光熄灭暗 斑,硫酸乙醇显黑色,再加之极性大小,以及在本植物 中的量较大,提示本化合物可能是马鞭草的特征性环 烯醚萜苷类成分马鞭草苷.进一步采用N M R测定本 化合物的I D N M R谱,图谱显示出特征的马鞭草苷的 结构信息.如在- N M R谱中,在S3.2 - 4. 6之间有 多个多重峰,其中5 4. 6(_/= 7.9 H z)的一个双重峰 显示出分子中含有一个葡萄糖结构.另外,在S3. 67 的一个3H单峰,说明分子中具有一个甲氧基.以及在 低场的烯氢57. 65单峰均提示本化合物可能是马鞭 草苷•但一个重要的缩醛氢S5.86 (1H,d,= 1.4 H z,H-1)的偶合常数,揭示了本化合物应是马鞭草 苷的差向异构体--戟叶马鞭草苷.进一步的u c N M R及D E P T谱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具体的波谱数 据如下:'H-N M R (C D3O D,500 M H z) 5: 1. 17 (3H,d,J= 6.5 H z,H - 10), 1.89 (1H,d d,J= 8. 1, 18.7 H z,H-7a), 1.98(1H,m,H-8) , 2. 16 (1H, d, 7 = 10.4 H z,H -9), 2.72 (1H,d d, 7 = 8.8, 18.9 H z,H - 7b) ,3. 23 (1H,m,H - 2〇,3. 34 (1H,m,H-4〇, 3.40 (1H,m,H-3〇, 3.67 (3H, s,O C H3 -12) , 3.71(1H,d d,J = 4.5, 12.0 H z,H -6b), 3.88 (1H,d d,J = 1.7, 12.0 H z,H-6a), 4.60(1H,d, / = 7.9 H z,H -l〇, 5.86 (1H,d, / =1.4H z,H-1), 7.65 (1H,s,H-3);13C-N M R(C D3O D, 125 M H z) 5: 211.5 (C -6) ,166.5 (C -11), 155.7 (C-3), 101.1 (C-4), 99.6 (C-l〇, 93.6 (C- 1), 77. 3 (C - 5〇, 76. 4 (C -3〇, 73.2 (C- 2 〇 ,72. 4 (C - 5 ),70. 5 (C - 4 〇,61. 9 (C-6〇,52.4 (C-9) , 51.8 (O C H3 -12),40.7 (C -7),26.4 (C-8), 19.8 (C-10).以上数据与文 献[7]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1为戟叶马鞭草 苷.化合物2黄色针晶(甲醇)」H - N M R(D M S O -r f6,500 M H z)5: 13. 1 (1H,s, 5 -O H), 10.6 (1H, s, 7-O H), 10.3 (1H,s, 3^-O H), 7.88(1H,d d,J =8.5, 2.3 H z,H - 6') , 7_ 53 (2H,m,overlapped, H-2;6〇, 6.91(1H,d, / = 7.4 H z,H-5〇, 7.53 (1H,s,H-3), 6.74(1H,d, 7 = 2.0 H z,H-8),6.57(1 H,d, 7 = 2.0 H z,H-6), 3.75(3H,s, 4^- 0C H3);13C-N M R(D M S O-^6 125 M H z)5: 182.5(C -4),164_2(C-7), 161.6(C-2), 157_6(C-5), 153.2(C-9), 152.8(C-4〇, 151.1(C-3〇, 131.7 (C-l〇,128.8(C-6〇, 121.6(C-2〇,116.4 (C-5〇, 104.5(C-10), 103.2(C-3), 102.8(C- 6),94.6(C-8), 60.4(4'-O C H3)•以上数据与文献 [8]对照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2为香叶木素.化合物3 无色油状- N M R(C D3O D,500 M H z)5: 2.68 (1H,d d, /=2. 9 and 17. 1H z,H - 3a), 3.08 (1H,d d, 7 = 13.0 and 17. 1H z,H -3b),3.78 (3H,s, 4^-O C H3),5.25 (1H,d d,J= 2.8 and 13.0 H z,H-2),5.95 (1H,s,H -6),6.81 (2H,d,; =8. 5 H z,H - 3 ^and H - 5 〇 , 7. 29 (2H,d, 7 = 8.5 H z,H -2^and H -6〇;13C - N M R (C D3O D125 M H z)5: 198.5(C-4), 160.7(C-4〇, 160.2(C-7), 159.0(C-5), 156.5(C-9), 131.0 (C-l〇,130. 2(C -8),129. 0(C -2^and C -6〇, 116.3(C-3'a n d C-5〇,103.5(C-10),96.2(C- 6),80.6(C-2),61_0(4,-O C H3), 44.0(C -3)•以上数据与文献[9]对照基本一致,鉴定化合物3为8 -羟基-柚皮素-V-甲基醚.对于C- 3位的手性问 题,可从H-2,H-3大的偶合常数来判断,即通过S: 2.68 (1H,d d, /=2.9 和 17. 1H z,H -3a), 3.08(1H,d d, _/= 13.0 和 17. 1H z,H -3b)大的偶合 常数,可确定B环处于热力学稳定的平伏键,即处于 面下,其绝对构型为S-构型[10](见图1),而且现 代的研究也证实所有S -构型的二氢黄酮化合物均 为左旋体[1°-"].化合物4 无色油状.1H - N M R(C D3O D,500 M H z)5: 3.06 (1H,d d,J= 13. 0, 17. 1H z,H - 3a), 2.68 (1H,d d,J = 2.8, 17.1 H z,H-3b), 5.26 (1H,m,H-2), 5.88 (2H,m,H-6,8), 6.80 (2H,d, 7 = 8.5 H z,H-3^and H-5〇, 7.27 (2H, d,= 8.5 H z,H -2'and H -6,);l3C - N M R (125 M H z,CD3OD) 8:196.5 (C-4),167.0 (C -7), 164.0 (C -9),163.4 (C-4〇 ,129.7 (C-l〇,129.0 (C-5), 127.6 (C - 2;6〇,114.9 (C - 3; 5〇, 101.9 (C-10), 95.7 (C-6), 94.9 (C-8), 42.6 (C-3),79.0 (C-2)■以上数据与文献[12]对照基58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本一致,鉴定化合物4为甘草素.根据以上文献[10- 11],以及本化合物H -3大的偶合常数S:3. 06 (1H,d d, / = 13.0, 17. 1H z,H -3a),2.68 (1H, d d,/ = 2.8, 17.1 H z,H-3b),确定本化合物 C-3 的手性仍为S-构型.化合物5 无色油状.-N M R(C D3O D,500 M H z)5:6.68(1H,d,y = 8. 0 H z,H -5),6. 65 (l H,d,y= 2.0H z,H-2),6.53 (l H,d,/ = 8.0, 2.0 H z,H-6), 2.76 (2H,t, 7 = 7.0 H z,H-8), 2.26 (2H,t, / = 7.3 H z,H-7),4. 19 (2H,t, 7 = 7.0 Hz, H-l〇 , 1.59 (2H,m, H -2〇 ,0.90 (3H, t, / = 7.4Hz, H -3〇;13C -N M R(125 MHz, CD3 OD) 8:130.7 (C-1),116. 3(C-2),144.9(C-3),146.2(C-4),117.0(C-5),121.2(C-6), 35.5(C -7),37.0(C-8) ,175.4(C -9),66.4(C -19.4(C-2〇, 13.6(C-3〇•以上数据与文献 [13]对照,鉴定化合物5为二氢咖啡酸丙酯.化合物6无色油状.4-N M R(C D3O D,500 M H z)6:6.68(1H,d,/ = 8.0 H z,H -6〇,6. 65 (1H,d, / = 2. 1H z,H-2〇, 6.53 (1H,d d, 7 = 2. 1, 8.0 H z,H -5〇, 4. 19 (2H,t, 7=7. 1H z,H -1),2.76 (1H,t, 7 = 7.1 H z,H -2),2.01 (3H,s, H-2〇;l3C-N M R (125 M H z,C D3O D) 5: 172.9 (C -1"),146. 3 (C - 4 〇,144. 9 (C - 3 〇,130. 7 (C-l〇, 121.2 (C-2〇, 116.9 (C-5〇, 116.4 (C -6〇,66.6 (C-l), 35.4 (C-2), 20. 8(C - 2*). 以上数据与文献[14 - 15]数据对照基本一致,鉴定化 合物6为2-(3,4-二羟基苯基)-乙醇乙酸酯.化合物7 红色粉末- N M R(C D3O D,500 M H z)g: 7.24 (1H,d d, 7 = 1.7, 7.8 H z,H-8), 7.11 (1H,td, / = 1.7,7.8 H z,H-5),6.86 (2H,m, H-6, 7),6.82 (2H,s,H-1, 4) ,3.86 (3H,s, 3 -O C H3);13C - N M R (125 M H z,C D30D) 5:155. 1 (C-3), 148.9 (C-2), 135.7 (C-8a, 10a), 131.5 (C- 6, 7),131.0 (C - 9a, 4a),130. 1(C - 5), 129.0(C -8),117.0 (C-1),108.0 (C-4) ,56.8 (3 -0C H3).以上数据与文献[16]对照基本一致,鉴 定化合物7为2 -羟基-3-甲氧基蒽醌•4讨论与结论从马鞭草中分离得7个化合物,其中6个化合物 为首次从本种植物全草中分离得到,它们的化学结构 类型涉及环烯醚萜苷类、二氢黄酮类、黄酮类、蒽酿类 和苯丙素等,此为马鞭草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神经 保护、抗抑郁等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15.[2]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52.[3]LAI S W, YU M S, YUEN W H, et al. Nove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of the aqueous extrac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inn [ J ]. Neuropharmacology, 2006, 50:641 -650.[4]马金华.马鞭草苷现代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 13(04) :69 -71.[5] MEDINA J H, VIOLA H, WOLFMAN C, et al. Overview - fla-vonoids :a new family of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ligands [ J ] . Neurochemical Research, 1997 , 22(4) :419 - 425.[6]孙成,李峰,李炎平,等.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D].西昌:西昌学院,2012.[7]张玉雪.马鞭草的活性成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8] 郭茜茜,赵丽娜,王佳,等.白鲜根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24):4869 -4877.[9]BRACA A, BILIA A R, MENDEZ J, et al. Three flavonoids from Li-cania densiflora [J]. Phytochemistry, 1999, 51:1125 -1128.[10] SLADA D, FERREIRA D, MARAIS J P J. Circular dichroism, apowerful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flavonoids[J]. Phytochemistry, 2005,66:2177 - 2215.[11JGALEFFI C, RASOANAIVO P, FEDERICI E, et al. Two prenylated isoflavanones from Millettia pervilleana J ]. Phytochemistry, 1997 ,45, 189 -192.[12] 杜琳,常波,张琦,等.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8, 49(20): 4780-4784.[13] SILVA F A M, BORGES F, GUIMARAAES C, et al. Phenolic acidsand derivatives: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uctur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an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 J ]. Journal of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0, 48:2122 -2126.[14]B0VICELLI P, ANTONIOLETTI R, MANCINI S, et al. Expedientsynthesis of hydroxytyrosol and its esters [ J ].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7, 37:4245 - 4252.[15] MANNA C, MIGLIRDI V, SANNITO F,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synthetic hydroxytyrosol acetyl derivative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human ceils [ 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 ,53:9602 -9607.[16] 姜建双,冯子明,张培成.黄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22): 31 -33.(责任编辑:李建忠,付强,张阳,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郑玉才)。
马鞭草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摘要:对近年来有关马鞭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马鞭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马鞭草又名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土荆芥、红藤草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药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山西、甘肃、新疆、江苏和浙江等地。
本品味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及利水消肿的功能,主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瘕、痈肿疮毒和牙疳等。
现就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化学成分马鞭草全草含马鞭草苷(verbenalin)、鞣质、挥发油;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叶中含腺苷(adenosine)和β胡萝卜素。
另发现该植物含强心苷[1]。
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3个化合物[2],经过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熊果酸、3α,24二羟基齐墩果酸、7α,22S二羟基谷甾醇(7α,22Sdihydroxysitosterol),其中化合物7α,22S二羟基谷甾醇为新化合物。
为了探索马鞭草抗早孕有效成分,经反复硅胶柱色谱,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等手段分别鉴定为3,4二氢马鞭草苷、胡萝卜苷、β谷甾醇、乌索酸、马鞭草苷和5羟基马鞭草苷[3]。
訾佳辰等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马鞭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hydroxysemperoside(1)、verbenalin(2)、ursolicacidlactone(3)、2α,3β,23trihydoxyurs12en28oicacid(4)和tormenticacid(5)。
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马鞭草属植物研究现状 (1)第二节植物精油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第三节挥发油的性质 (2)第四节挥发油的研究方法、路线 (3)第二章植物精油提取和分离 (6)第一节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6)第二节挥发油粗提取 (6)第三章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 (10)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介绍 (10)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结果峰值分析 (11)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马鞭草属植物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亚灌植物。
目前,该属的马鞭草被人们研究的较多,经过研究发现该种植物全草含马鞭草苷、挥发油、鞣质。
现在马鞭草精油已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有镇静功效。
柳叶马鞭草和细叶美女樱作为观赏植物,暂未发现其他特殊用途。
植物精油作为天然化学成分的植物精油就成为了生物化学界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
当前国内对植物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的提取和鉴定上。
马鞭草属植物柳叶马鞭草及细叶美女樱精油的提取、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性检测目前还没有报道,因此本课题的结果可以认为是与其化学成分及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的第一份报告。
可能发现新的化学物质及新的化学活性成分,并测定出某些化学特性。
并将充实对马鞭草属植物挥发油的研究,为将来的应用提供基础。
本实验将干燥的柳叶马鞭草和细叶美女樱进行精油粗提取、萃取等操作得到两种植物精油。
再经结构鉴定,检测出柳叶马鞭草精油中含量最高成分的正十六烷酸(C16H32O2),细叶美女樱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油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C10H10O4),含量高达33.46%。
这两种马鞭草属植物精油中均含有正十六烷酸和邻苯二甲酸酯,且含量都很高,这说明同属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存在相似之处。
关键词:植物精油柳叶马鞭草细叶美女樱分离纯化结构鉴定ABSTRACTVerbena is an annual or perennial herb or sub-plant. At present, people of the genus Verbena research mor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whole plant contains verbena, volatile oil, tannin. Now verbena essential oil has been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life, there are sedative effect, can reduce bronchitis, rhinitis, indigestion problems. Willow Leaf whip and leaf beauty Sakura as ornamental plants, yet found other special purpose. Plant essential oil as a natur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lant oil has become a biological chemistry of concern.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essential oils in plant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e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the extract of Verbenaceae and Verticillium leucocephala were not reported.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this subject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 first Report. New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new chemically active ingredients may be found and certain chemical properties can be determined. And will enrich the research on the volatile oil of Verbena plants, providing a basis for future applications.In this experiment, the oil was extracted, extracted and extracted by the dried willow leaf verbena and the fine leaf meiying sakura. Then through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detect the highest content of willow verbena essence ingredients of n-hexadecane acid (C16H32O2), thin leaf verbena neighbors of the highest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in composition dimethyl phthalate (C10H10O4), content as high as 33.46%. These two kinds of verbena are found in plant essential oils are hexadecanoic acid and phthalic acid ester, and the content is very high, this shows that the same plant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exist in common.Keywords:Plant essential oil ,Verbena bonariensis ,Verbena tenera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第一章前言第一节马鞭草属植物研究现状马鞭草属植物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亚灌植物,归属于木马鞭草科,主要产自热带美洲,在中国黄河以南的各个省份都有生产。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摘要:介绍近年来对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讨论马鞭草在药物研究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前言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土荆芥、红藤草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
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山西、甘肃、新疆、江苏和浙江等地。
本品味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及利水消肿的功能。
用于瘢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
从文献调查来看,人们对马鞭草药理作用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发展期:初期以1943年Kurt Breitwieser发现马鞭草有驱虫性质和对老鼠有利尿作用和驱虫性质为标志开始至1984年为止,这一阶段研究较少;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后才逐渐发展了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基本都是我国科研人员报道的。
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湿热黄疽,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性肾炎、急性乳腺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炎、细菌性痢疾、前列腺炎【1】。
在我国,马鞭草有汉族、彝族、藏族等25个民族药用,治疗范围非常广泛,达数十种,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疟疾、肝炎、痢疾、口腔感染及妇科疾病等方面【2】。
近年来,人们对马鞭草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将有关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1.1黄酮类化合物从马鞭草中分离得到1种新二聚物二羟查尔酮和2种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即4’-羟基汉黄芩素(B),8,3’-二甲氧基-5,7,4’-三羟黄酮(C)。
A不影响PC12D细胞形态,但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轴突细胞比例,其活性强于从该植物中分离出的马鞭草查尔酮的活性,但化合物B、C无此活性【3】。
陈改敏等【4】研究了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将马鞭草用95%工业乙醇温浸,过滤,浓缩,所得浸膏以蒸馏水分分散后再以乙酸乙酯萃取。
所得乙酸乙酯相经处理后上硅胶柱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相同组成的洗脱液并浓缩,从而将其粗分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三段;再以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将上述乙酸乙酯段反复过硅胶柱,以薄层色谱检测,并将所得到的纯组分进行重结晶后,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马鞭草的介绍中药马鞭草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之全草,以穗如鞭梢而得名。
此草生于林边及旷野草地。
什么是马鞭草?马鞭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马鞭草的资料,欢迎阅读。
马鞭草的介绍古籍名:马鞭草《名医别录》。
别名:铁马鞭、马板草、龙牙草。
植物名:马鞭草。
生长换将:本品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旷野草地上,村庄附近空地上,路旁等。
分布:广东各地均有,我国各省亦有。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秋。
自采地点:郊外。
性味:性凉、味微苦。
功能:通经、散瘀、清热、解毒、止痒。
主治、用量和用法:1、闭经:干用1两,清水煎服;2、疝气:干用1至2两,加瘦肉适量,清水煎服;3、皮肤痕痒、疮疡:用适量,煎水外洗;4、跌打,配伍用。
(方歌)散瘀清热马鞭草,血热闭经用之宝,治疝须用瘦肉煲,皮肤疮疡外洗好。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内记载:治黄病方:马鞭草适量煎汤,常饮自愈;治血崩方:马鞭草两株、益母草一株,用水煎,冲酒服;治喉痛方:生马鞭草叶15片,煎水含服。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市一人民医院治马疽菌感染验方:生马鞭草两半、生狗肝菜两半、捶烂取汁,和酒少许冲服,渣外敷。
马鞭草的功效作用1 马鞭草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于治疗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
活血散瘀2 马鞭草入肝、脾经,善于活血散瘀,对于治疗症瘕、痈肿疮毒,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
利水消肿3 马鞭草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对于治疗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痢疾有很好的作用。
消炎止痛4 马鞭草的水及醇提取物对滴人家兔结膜囊内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有消炎作用.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家兔齿髓电刺激法),在给药后1小时开始,3小时后消失。
5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
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
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 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
马鞭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与组胺、5-羟色胺的关系
谭文波;李奉权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2(10)9
【摘要】目的观察马鞭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与组胺、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通过放免法测定耳廓组织中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马鞭草醇提液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组织中组胺、5-羟色胺的含量.结论马鞭草醇提液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组胺、5-羟色胺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总页数】2页(P405-406)
【作者】谭文波;李奉权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
【相关文献】
1.马鞭草醇提液对滋养层细胞SDH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卢小东;焦中秀;徐昌芬
2.马鞭草醇提液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的影响 [J], 谭文波;谭刚
3.冰片开放血脑屏障作用与组胺和5-羟色胺的关系 [J], 李伟荣;姚丽梅;宓穗卿;王宁生
4.川芎嗪的抗炎作用与组胺、5-羟色胺的关系 [J], 范治云;罗红;刘玉兰;魏永燕
5.马鞭草醇提液中有效部位的提取及筛选 [J], 徐昌芬;曾群;徐珊;罗莉;焦中秀;钱永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鞭草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马鞭草的抗炎镇痛作用。
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常规抗炎模型;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
结果:马鞭草提取物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廊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重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可明显延长热板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痛阈值。
结论:马鞭草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Verbenaofficinalis. Methods: A few conventional models, such as the mouse pinna swelling induced by xylene; Analyesia experiments adopted hot-plate procedure and torsion body method. Results: Verbenaofficinalis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swelling of mouse pinna induced by xylene, suppressed the edema of rat hind paw elicited by 1% carrageenan,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the increase of proliferation of granuloma led by implanting wtton pellet and the torsion boby of rats. It had an abatement effect of algesin induced by heat with tail flick method. Condusion: Verbenaofficinalis is an effective medicine on anti-inflammatory.
【Key words】Verbenaofficinalis;Anti-inflammation;Analyesia.
马鞭草1h 2h 3h 4h
生理盐水-- 10 1.12±0.15 2.09±0.28 2.28±0.31 3.13±0.42
3.58±0.46
醇提液 2 10 1.13±0.13 1.68±0.38** 1.73±0.37** 2.48±0.48**
2.98±0.56*
4 10 1.08±0.17 1.22±0.29** 1.47±0.38** 2.22±0.59**
2.39±0.55**
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马鞭草醇提液有明显的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肿胀作用,给药剂量为2g/㎏时,1-4h的抑制率分别为43.5%,48.6%,33.6%,26.5%,剂量为4g/㎏时, 抑制率为85.3%,64.7%,41.3%,44.6%,
2.3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5 6]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在硫贲钠(40mg/kg)麻醉下,将称重无菌棉球分别埋藏于大鼠双侧背部皮下,左右各一个,手术次日给药组分别ip水煎液2ml/kg及醇提液2ml/kg,阳性药组ip氢化可的松2.5mg/kg,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天,第6天将大鼠处死,取出无菌棉球和肉芽组织,于60℃烤箱内干燥后称重,计算抑制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后结果见表3。
抑制率30min 60min 90min
生理盐水--- 10 11.1±2.8 10.5±2.8 11.0±2.7 10.6±3.1
水煎液 2 10 11.7±3.8 20.3±6.2** 15.6±5.4* 12.5±5.3
1 10 11.4±2.7 9.2±3.3 7.1±3.7** 6.6±3.9**
阿司匹林0.06 10 10.4±3.2 12.1±3.6 14.9±4.2* 16.1±4.5**
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马鞭草水煎液大剂量对小鼠痛阈有明显的作用,发挥作用快。
2.5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5]
取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sc给药30min后,各组均ip0.7%醋酸溶液0.2 ml/10g,观察10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求得扭体反应抑制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后结果见表5。
抑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