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探异常解释推断与验证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直流电法物探低阻解释分析对煤矿地区需要对地下物体进行技术方法的提前探测,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为直流电法物探对于地下情况进行了解,主要的解释内容是保证直流电法测定的低阻区的解释来进行预报。
采用直流电法在解释过程中,解释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保证工程技术方法解释的准确性,保证该技术的应用广泛度。
笔者通过对现场数据解释过程对比实际情况,其中存在的差异位置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一套新型的资料解释方法,有效的降低在解释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结合直流电法的常规解释能够有效的保证解释的准确性。
标签:直流电法;物探;低阻;解释分析0 引言矿井直流电法预测技术常规模式是采用三点三极的方法对煤矿巷道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矿井直流电法是在“三点源发”的基础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实现的,勘探方法比较简单,对于水资源的勘察准确度比较高,并且探测深度大,因此在应用过程中比较广泛。
三点三极探测法在应用过程中采用的理论支撑是点源电流场和球体交汇理论。
点源电流场理论是根据球对称原理而发展的,利用测量电极MN测量巷道底板过程中,测量的主要内容为三个点所合成的球心,两者间距为MN长度的球壳体积内整体的电阻率变化情况,实现一次测定3组视电阻率取值。
在解释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得三组视电阻率值和球体交汇原理来校正所得数据,将干扰因素逐步排除,提升整体解释数据的准确度。
电源电流场以及球体交汇理论可以在广义来描述地下巷道前方的基本情况,但是在详细的资料数据解释处理过程中,消除测量阶段获取的干扰波形的难度较大,在具体位置的确定上准确度也有待提升。
1 均值曲线法资料解释技术在目前我国应用的比较多的方法中直流电法物探技术对于低阻区解释软件都是结合surfer来进行相应的数据等值线填充工作的,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人为操作,并且图像的形成效果比较良好,不足之处在于解释精度不足,一般情况只能达到60%左右。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避免从纯数据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而是选择与均值差值类似的模式来处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取得的工程使用效果良好,本文将其称之为均值曲线法资料解释技术,主要的步骤为以下四个:第一,首先将3个电极中获得的探测数据划分为3个组别,分别画出视电阻率曲线分布图,将横坐标采用测量点距离1号供电电极的距离作为标准,纵坐标为视电阻率的值。
物探化探找矿思路与经验透析《中国矿床发现史-物探化探卷》收录了933个案例。
这些案例记载着物探化探⼯作者的⾟苦和业绩,也蕴涵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初步总结了以寻找⾦属矿为主的与⼯作部署、异常定性解释和异常查证有关的经验教训。
⼀、50年来的主要找矿成果50年来的找矿实践表明:对能源、⿊⾊⾦属、有⾊⾦属、⾮⾦属矿产和地下⽔找矿,物探为主,效果优于化探;寻找贵⾦属⽅⾯,化探为主,效果优于物探;寻找稀有、稀⼟矿⽅⾯,物探、化探平分秋⾊。
⼆、⼯作部署的思路1 区域展开,⾯中求点“区域展开,⾯中求点”是物探化探⼯作取得找矿成果的主要模式。
从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查证磁异常、放射性异常和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找到了⼤量的铁矿、铀矿和⾦矿。
据统计,中国80%的铁矿是通过查证航磁异常发现的;已勘查的铀矿中,94.4%是由地⾯放射性⽅法、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先发现的。
⾃20世纪8O年代以来,⼏乎所有新发现的⾦矿床都是查证区域化探异常发现的。
区域重⼒调查直接找矿成果不多,只在盐类矿床和个别铁矿床上有效。
但区域重⼒调查可发现和圈定⼤量盆地、局部构造、岩体、断裂、古⽼地块,在间接找矿和矿产预测中起了重要作⽤。
寻找能源矿产,⾃50年代中期,地质部将物探⼯作部署在原来不产油也未见油的地区,像松辽盆地、华北平原等⼤型沉积区,开展了⼤⾯积的⽯油物探概查,并提出了可能的含油构造,从⽽在5O年代末及6O年代初陆续发现了⼤庆、胜利等⼤型油⽥,实现了我国找油的重⼤突破。
以后在其它地区寻找油⽓⽥⽆不是物探先⾏,进⾏⼤⾯积概查,对全区构造有整体了解后,从中圈出可能含油的局部构造,据此布孔后发现了油⽥。
据此总结出油⽓勘查的成功经验是“区域预查、选区评价”和“局部构造普、详查”⼯作模式。
2 就矿找矿,攻深找盲1949年以前到5O年代初中期,物化探⼯作毫⽆例外地布置在已知矿区及其外围。
找到了⼤量的盲矿和外围矿,为扩⼤已知矿区的规模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川攀枝花、湖北⼤冶、内蒙古⽩云鄂博、⼭东莱芜、辽宁鞍本、河北冀东、邯邢等铁矿和湖南⽔⼝⼭铅锌矿、⽢肃⽩银⼚⼩铁⼭多⾦属矿等。
浅谈“哈拉白旗矿区锌矿物探异常”认识一、物探工作简介2010年6——9月,集团公司物探测量队对哈拉白旗矿区进行了1:10000激电异常扫面工作:线距×点距100×40米;在本区将3.5定为异常下限,发现了4个异常区域,分别为M1、M2、M3、M4,异常值最高为7;M1号异常分布在矿区的最北西侧3号基线以北56线间,最高峰值为4.5;M2号异常分布于矿区的北西侧3号基线以北6——50线间,最高峰值可达7;M3号异常区分布在3号基线以北6——50线间,最高峰值6,M3号异常呈带状北东展布,又划分出了5个小异常区,分别为M3、M3——1、M3——2、M3——3、M3——4;M4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侧,1号基线以南16——26线间,最高峰值为5。
1:10000激电异常扫面工作,所测得的4个物探异常总体呈北东向分布,到局域个别异常有呈囊状、柱状,总体与矿区矿化蚀变带展布方向相同,但均分布在矿区主要矿化蚀变带(2号基线南100米和北100米间)的两侧。
二、地表钻探验证工作2010年根据1:10000激电异常扫面工作所测得的4个异常区,根据地理条件、异常峰值的大小,选择了M3和M4号异常进行了钻探工程验证,共施工了两个钻孔:M3号异常区域施工的钻孔369.62m,全孔只有在290 m处见到0.9 m长的矿心,品位5.99%,矿体以锌矿化为主,偶见零星黄铁矿化;M4号异常区域施工的钻孔345.96 m,全孔未见到有效的矿化。
从验证异常钻探工程量来看,投入的工程量偏少,暂时还不能足以说明该异常是非矿致异常,有待于进一步的工程验证。
三、井下坑道探矿工作2010年1号井10月份转入探矿生产期,2号井只在2号基线东进行了探矿穿脉的开拓,3号井在1045和1015两个水平进行了探矿穿脉的开拓,全年公司共施工探矿穿脉1657.90 m。
(一)1号井地质探矿工作:1号井由于竖井改造、配套设备的更新,10月份才转入探矿生产,但在短短的在个月探矿生产中,还是有一定的突破。
地质勘探中的重力异常识别与解释方法探讨地质勘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对地下资源进行准确的勘探与评估,科学家和地质工程师们经常借助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重力异常识别与解释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物质分布和岩石结构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重力异常识别与解释方法,包括重力测量、异常特征的识别以及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联。
首先,重力测量是重力异常识别与解释的基础。
重力是地球上任何一点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它与质量和距离的乘积成正比。
地面上的重力测量仪器可以测量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场强度,从而获得重力数据。
这些数据被用来计算重力异常,即地球上表面的重力场与理论预期的重力场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重力异常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其数值大小与地下物质分布有关。
其次,重力异常的特征识别是重力勘探的关键步骤。
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从而对应着不同的重力场。
通过观察重力异常的特征,可以识别地下存在的物质和结构。
常见的重力异常特征包括正异常和负异常。
正异常通常是由密度较大的物质引起的,如岩石体或矿床,而负异常则通常是由密度较小的物质引起的,如岩浆侵入或断层。
此外,异常的形状、强度和分布特征也可以提供有关地下物质和构造的信息。
最后,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联是解释重力异常的关键。
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岩石形态和结构。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构造通常与特定类型的重力异常有关。
例如,地球上的隆起和坳陷地区通常存在正和负的重力异常。
在解释重力异常时,科学家和地质工程师们通常会结合地质图、地震和电磁数据等多种信息来识别地下的地质构造,并与重力异常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确定异常的形成机制和异常下可能存在的地下矿产或构造。
总之,在地质勘探中,重力异常识别与解释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重力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地下物质和地质构造的宝贵信息。
重力异常的特征识别和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联是解释重力异常的关键步骤。
2023年 5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21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物探技术在异常地质构造勘探中的应用王 岩(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在地质勘探领域,综合物探技术与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为信号采集和数据收集提供了科学支持。
目前,传统行业的工程技术在物探行业和科技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
因此,本文针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原理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从实践情况出发,探讨了综合物探技术的优缺点。
文章还对更多的数据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更优质的物探技术综合分析,供参考使用。
关键词:综合物探;地质勘探;激震源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21-3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echnology in exploration of abnormal geological structuresWANG Yan(The 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tegrate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wider application prospects,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signal acquisi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t present,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still has certain regional and limitations for th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defects and advantages of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factory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more data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a bet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for reference.Keywords: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geological prospecting; Shock source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王岩,女,生于1988年,汉族,山东滕州人,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物探及遥感。
多金属矿集区的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摘要: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高速运作,对矿产资源价值发挥提出了更大的产出与价值发挥需求。
因此,多金属矿集区的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工作需要得到重视,勘探技术人员首先要对重力场和磁场两个方面的物探异常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后对物探异常特征的客观现象与相关数据应用到多金属矿集区的找矿工作中来,并结合矿集区找矿方向进行综合性考量。
关键词:多金属矿集区;物探异常特征;找矿方向引言多金属矿集区是指那些含有较多种类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带,同时,此区域富含的金属种类普遍为金、银、铁、铜、铂等,虽然许多金属矿集区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这些矿产资源多分布于矿区深处,所以,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较大,对矿区进行物探特征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保证矿区的矿产储量与种类得到精确确定,可为矿产勘探人员的找矿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物探异常特征判定重力异常特征借助地壳中的各种岩体矿体密度差异指导重力场异常特征的测量工作,能够将地表重力加速度变化规律的数据得到精确收集,这是一种重力场异常特征的物理勘探方法。
现以某区域的重力场异常勘探流程为例,进行详细的技术解析。
首先,勘探工作人员使用 1:15 万重力测量仪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勘测,发现此区域的地质特征为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
其次,对此区域的莫氏面进行绘制,技术人员将整个地区的分布形态进行一致化,而后可以得到重力最高值点的确切位置,通常情况下,最高值点会被命名为 Max。
最低值点则命名为Mix。
然后,技术人员需要协助测量工具对最高值点与最低值点进行插距测量,同时,需要将数值精确到厘米。
再次,通过测量定向密度的方式对区域的重力场重力异常值进行勘探,保证该地区的重力场异常表现能够得到精确确定。
此区域的重力场异常表现为北东向断裂。
与此同时,该地区断陷盆地附近的北东向断裂位于此区域的宽缓的重力梯级带。
最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些重力场异常特征对此区域的两组断裂构造进行判断,发现该地区的两组断裂构造引起的重力异常相互交叉地带存在铅锌矿且数量不少。
物探异常区包括井下回采工作面瞬变电、坑透等探测异常区及井下区域槽波、瞬变电等探测异常区;地面三维地震、瞬变电等探测异常区。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与四邻(包括上下)采空区、巷道、小窑破坏区、煤柱等相对位置及间距。
工作面煤层最小、最大、平均厚度,煤层软硬程度,煤层结构复杂程度; 顶底板岩性、厚度;褶曲、断层、陷落柱、风氧化带、冲刷带等地质异常发育情况。
工作而主要水害类型及简要情况。
工作面井下各类钻孔施工情况。
二、物探方法及物探异常区
采用的物探方法,使用的仪器及参数。
各物探异常区与工作面位置关系;各物探异常区的性质(构造异常、富水异常等)、范围及可靠性。
三、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
1、结合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利用已有各类钻孔(超前探测钻孔、探放水钻孔、探测构造钻孔、瓦斯钻孔等),并借助钻孔窥视仪、测斜仪等工具,排查异常原因。
2、设计目的及必要性
3、钻孔布置及参数
结合异常区排查情况,概况说明针对各物探异常区施工钻孔位置、数量、施工顺序。
构造异常区验证钻孔参数表
富水异常区验证钻孔参数表
4、钻机型号及主要参数
四、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富水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设计需满足工作面专门探放水设计提纲要求。
2、物探异常区钻探验证施工前要编制并落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附图:
1、物探异常区验证钻孔布置平、剖面图(以探放水实际材料图为底图)
2、综合柱状图
3、排水系统及避灾路线图。
过瑞利波物探异常点安全技术措施近年来,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向更深部位寻找新的能源或者矿产,如油气、煤炭、金属矿等。
地下物探技术因其能够直接、快捷地获取地质物质的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矿区勘探、地下管道勘察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误判,特别是在浅层地表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物探仪器准确性往往达不到预期。
因此,在物探成果的应用过程中,异常点的挖掘和判断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过瑞利波物探异常点的挖掘与判断,介绍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物探异常点的挖掘定义物探异常点指的是物探仪器记录的与背景噪声、波动规律不一致的地质或工程异常,也是物探资料中最具信息量的部分。
在勘探任务中,对于异常点的发现与分析是常规操作,其挖掘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有价值的地质或工程信息。
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物探资料的异常响应,找出与同期的背景噪声、波动规律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即为异常点。
观察法是一种传统的异常点挖掘方法,是全面筛选异常点的基础。
•多次比对法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异常点判断,单次观察不一定能较全面地捕捉到所有异常点。
因此,在观察后需反复比对,尤其是在地形复杂、深度较深的任务中,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挖掘出异常点。
同时,此方法需要注意确定相关的比对条件。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异常点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物探资料本身的数学特性建立模型,通过计算来寻找异常点。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线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复合峰法等。
物探异常点的安全技术措施物探异常点挖掘是矿区勘探、地下管道建设等领域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和事故,如钻机与物探异常点接触、物探仪器损坏等。
为了保障勘探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重视安全措施,并采用一系列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
下面将从勘探前、中、后三个阶段,介绍物探异常点的安全技术措施。
勘探前在勘探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勘探计划和方案,并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人员。
同时,勘探现场应进行周边环境评估,特别注意较大的人类活动区,如工厂、住宅区、居民点等。
区域物探资料解释与要求资料解释是预测工作的关键。
解释应是全面的,深入的,难点是克服多解性。
“全面”是指要从直接找矿与间接找矿两方面考虑,既为绘制成矿背景地质图提供信息,也提供直接矿化信息。
“深入”是指不能停留在定性解释上。
物探资料的解释应有重点——不要试图全面论述预测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成矿问题,而应根据各物探方法的特点,重点补充其他勘查手段尚未发现的和其他勘查手段的成果中不全面的、位置有误的、不精确的部分,其次是仅起到印证作用的。
因而,解释的重点是识别、圈定隐伏、半隐伏地质体和肉眼难以识别的地表地质体。
一、异常分区与解释异常分区与解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异常的分区和解释研究,测区的大地构造分区和构造格架;二是方便异常群的描述。
(一)异常分区1.异常分区是指异常强度、形态、规模、走向、多寡等各方面或几方面或一方面明显与周围不同的异常分布区。
即主要依据异常的群体特点进行分区,而不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异常的上述特点,即是依据群体异常的组合特征进行分区。
2.磁异常分区主要依据剖面平面图,参照平面图和各种转换图,特别是区域异常图。
3.重力异常分区依据布格异常图和剩余异常图、区域异常图。
4.视可能,划分低级别的异常分区。
5.异常分区的界线通常只能大致的、定性的划定——用目视的方法,将分界线画在不同分区的边沿。
6.要注意异常分区与区域异常不是一回事,但可以参考区域异常进行异常分区。
区域异常是指分布范围广大的异常,它有个体的特征,而异常分区往往具有群体特征。
(二)异常分区的解释1.首先分析造成异常分区的地质起因。
2.研究异常分区与不同级别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若这种关系确立时,分区应与不同级别的大地构造单元相对应;当异常分区与已知大地构造分区不完全一致时,可依据异常分区提出大地构造分区的修改建议,特别是在大片覆盖地区。
3.要注意,异常分区有时与大地构造分区无关,仅对应某一规模巨大的地层或岩体。
(三)异常分区与解释的结果,须经第二人核实。
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属于整个地质矿产普查第一阶段(矿产发现阶段)的工作,实践证明,它是发现矿产的一条捷径。
为提高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总结近年来异常查证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和考核标准》(简称“要求和考核标准”)。
本〈要求和考核标准〉作为对〈物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1983 年)的重要补充,是各地矿局(厅)、大队和分队考核验收各类异常查证工作的标准。
并可作为各类物探、化探异常查证项目费用核算的依据。
异常查证阶段划分:1、异常查证工作,按其查证的详细程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踏勘检查(即三级查证)详细检查(即二级查证)工程验证(即一级查证)2、异常查证的工作的流程及在整个物探、化探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见框图。
图中将探、化探工作按比例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 1 :10 万或更小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1:5 万—1 :2.5 万物探、化探工作。
针对不同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其异常查证工作的流程也略有不同。
①、对于小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工作,圈定了异常区并对异常进行筛选之后,即进入首次的异常踏勘检查工作(三级查证)。
查证结果有以下三种情况:a、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矿体。
此时可直接进入异常的二级查证阶段。
b、小比例尺工作圈出较大的异常区(带)或大型局部异常,踏勘检查后,未能找到局部异常的最佳部位,地表也未见矿化、矿体,但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区内成矿条件有利或个别异常见有意义的矿化。
此时就需统一布置1:5 万(或1:2.5 万)物探、化探普查工作,以期进一步圈定、分解异常。
1:5 万(或1:2.5 万)圈出的局部进行筛选后,还需对所选定的异常进行踏勘检查(也就是第二次异常三级查证)。
而后再视情况进入异常二级查证阶段。
c、地表未见有意义的矿化、矿体,从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特征分析,异常区成矿条件不利,或已查明异常为非地质因素引起,进一步工作已无必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物探异常解释推断与验证探讨
作者:张红武 刘耀 张强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论述了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的依据及注意事项,另为对物探异常的验证提
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探异常;解释推断;验证;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探在地质勘探找矿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物探异
常的解释推断与验证进行探讨,和同行共勉。
1 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的依据及注意事项
1.1 以地质为依据
不仅物探任务的确定、测区的选择、测网的设计、野外施工要以地质为根据,成果的解释
也必须这样。以地质为根据,就要充分占有地质资料,掌握已有地质规律,有目的地开展辅助
性地质工作,能建立测区内可能有的几种地质模型,去为地质解释服务。
以地质为根据并不是去凑合地质结论,用地质套物探资料,要防止简单对比、草率下结论
的做法。应该对异常进行了充分的数学物理解释后,再实事求是地分析异常,采用既对比又分
析的方法,善于利用物探异常与地质资料的矛盾深化地质解释。
1.2 以岩石物性为基础
岩石物性是基础,是联系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的桥梁,是减少物探反演多解性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没有扎实的岩石物性资料,就没有可靠的地质解释。物探中密度、磁性和电性的资料
来源、参数的精度、数量及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岩石物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地质规律与
岩石物性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物理—地质模型。
岩石物性虽然有其一般规律,但是由于不同区域更有其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必须在测区及
其周围区域做好岩石物性的研究,总结出该区域的岩石物性规律,切忌盲目地套用其它地区的
资料。以花岗岩为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围岩环境中,可以表现为低密度,也可以表现为高密
度,其磁性可以是微弱和无磁,也可以是中等和较强磁性。
1.3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在物探解释中这个原
则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是,工作的阶段性,不同比例尺、不同网度和精度的物探工作,其解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质问题的重点、程度和深度不一样,一般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区域到局部逐渐深
入细致的原则;二是,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的程序,尽量从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相似的已知区
出发,总结物探异常与相应地质体之间的规律,找出适合本区的处理解释方法,从而指导未知
地区的解释。
1.4 综合物探解释
鉴于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多解性以及重磁在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中解决能力的有限性,重磁
资料必须尽可能综合其它物化探方法才能作出更合理的解释,才能判定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
1.5 三个结合
在进行物探异常解释时,行之有效的一条经验是实行三个结合,即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相
结合,正演与反演相结合,平面解释与剖面解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解释的结合可以使两者互
为补充,逐渐深化;正演与反演的结合,打破了解释工作主要靠反演一锤定音的局面,可以通
过对解释结果的正演,对比实测资料,修改补充原有解释模型,使解释工作前进了一步;平面
解释与剖面解释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平面与剖面解释中的矛盾,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
充,使解释工作更快、更有效。
1.6 多次反馈
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解释工作也是如此,多次反馈就是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它主要
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结果应通过多次正反演,反馈多次,以提高解释的精度;二是,
每当补充了新的资料,或通过验证发现了重大问题,又应重新解释,不断反馈,深化现有的认
识。
2 关于物探异常验证时的几点建议
2.1 物探异常需要验证
因为不经过验证的话,异常永远还是异常。
2.2 提供验证的物探异常要结合地质(成矿地质环境)、物探异常等的特征、套合情况,
作认真分析研究,判断异常和矿体、矿化体的因果关系,空间关系后进行布置
2.3 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头一、两个孔不见矿或见矿不好是经常遇到的
但在这过程中,要始终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在验证工程中要布置
物探测井工作,对异常进行深入细致的解释,完善前期物探推断解释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验
证结果,该否定的一定要否定,该肯定的一定要肯定,因为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4 重视验证后的再解释和孔中物工作以及与化探工作的有机结合
既然地下有矿而第一孔(或第一批孔)不见矿的原因如此之多,那么若一(或几)钻下去
不见矿,也不见可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就停止工作是没有道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应投入井中物
探、化探工作,寻找井旁、井底盲矿。在无法投入井中物探、化探工作时,也应依据验证孔取
得的地质、物性资料作为控制条件,由物探、化探人员和地质人员共同进行验证后的再解释工
作。并依据再解释结果提出继续验证或停止验证的建议。地质与物探、化探人员结合不够,共
同的、反复的研究不够,这也是有些矿区几上几下,拖长见矿周期的重要和常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室内评价、排序、筛选异常是必要的,但可靠性一般不高。要想尽快在众多异
常中筛选出矿致异常,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现场查证异常。最好是100%查证。因为经常
发生室内排序靠前的异常找不到矿。而排序靠后的异常却找到了矿,甚至是大矿。
异常查证的实践证明,有时一次查证就找到了矿,但多数情况下往往经过多次查证,甚至
几上几下才找到了矿。我们寻找的矿床,可能出露于地表,更可能隐伏于地下,出露于地表
的,少数主体已显露,而更多的是只露倪端,有的肉眼可能识别,有的肉眼难以辨认;矿床所
对应的异常,有强有弱,有大有小;我们拥有的资料,有详有略,有全,也可能不全;找矿工
作者的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工作经验有丰富与贫乏之别。因此一次查证见矿与多次查证见矿
大多属正常现象,当然也有因工作失误而导致几上几下的。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只要工作者坚
持查证到底,直到查明了异常源的主体和其主要矿化属性,查证的效果就是好的。在未查明异
常源的主体和主要矿化特点前就中断工作,必然拖延找矿的周期。
我们许多矿床的发现过程长达几十年,主要就是缺乏查证、验证异常的必要手段和科学、
合理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在物探异常的解释推断及物探异常的验证中,一定要谦虚谨
慎,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断研究总结,切不可盲目下结论,以免带来不必要麻烦或贻误找
矿时机。
[责任编辑: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