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7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word教案(9)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复习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1.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引领,使学生回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在算法沟通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认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能发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体验到与同伴相互交流的乐趣。
3、通过整理和复习,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刚才我跟你们的老师了解到,咱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会列式解决吗?(学生提问,指名列式,教师板书算式)算式里面都是几位数?这就是我们已经学过了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就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评析:用学生身边的信息引入课题,课始就给学生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自然、快速进入主题。
】二、引领梳理,建构网络1.浏览教材内容,回顾知识点这一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看屏幕,老师把咱们的数学课本搬到了屏幕上了,看哪位同学看得最认真,听得最仔细。
打开课本,翻到第六单元,标题是?(播放录音和动画,继续播放,重点内容部分提示。
每一个信息窗解释完后,把算式贴上26+12,47-32,14+28,72-56,50-13-17)交流:通过刚才翻阅课本,咱们知道了这一单元主要学了像这些算式一样的计算,对于这些类型的算式,你能给它们归归类吗?谁来说一说怎么分?(指名到黑板上摆一摆),根据学生摆的分类板书每类算式的名称(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关于这些计算,我们既可以口算,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丁丁一起来到了神奇的大海边赶海、摆贝壳,还参观了水族馆和标本馆,(课件展示窗1-4图片)收获可真多呀!丁丁还捡到了许多漂亮的贝壳,她说这节课哪个小组会思考、会合作就把贝壳送给他们,想得到吗?那就看你们的表现吧!丁丁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今天她和妈妈又来到了大海边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你们看:课件出示信息窗5。
提问: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1.珊瑚标本每只17元。
2.海豚玩具每只23元。
3.贝壳每只13元。
4.海螺每只13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自由提问后口头列出算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根据问题自主列算式谈话:看来这些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丁丁的妈妈她出了一道难题你们看:出示红点问题:50元买海螺和珊瑚还剩多少元?)愿意帮祂解决吗?谁会列算式?预设:学生可能列出以下算式:50-13-17=提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学生根据图意理解连减的意义)指两名同学说一说后教师小结:要求还剩多少钱,就要从50元中先去掉海螺的价钱、再去掉珊瑚的价钱。
所以用减法。
2.培养估计意识:提问:谁能先估计一下,大约还剩多少元?预设:估计数字在15-20之间,给予肯定。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大海边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自主练习1、2、3、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海边玩贝壳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哪些本领?今天咱们在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更努力,学的本领更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这是一道先估一估再计算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估计第二层和第三层有多少本书,然后让学生交流估和结果和方法。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要注意渗透估计的方法和策略,即根据第一层有12本书为标准,估计出第二层大约有24本,第三层大约有48本书。
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估计的结果提出有关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先估一估,再进行计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选择自己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
3、自主练习第4题是一道推理计算题。
它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加减法计算,又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最后一道题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
教师在引导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答案是否正确,更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4、第5题是根据小熊吃香蕉的连环画编一个数学故事。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编出有趣的数学故事,提出问题并解决。
对学生的评价注意多角度,既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得当,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表达是否生动完整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反思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1。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海边-信息窗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
对吧?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天空中有多少海鸥?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师: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大海边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
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
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
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对吧?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
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 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 、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的算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
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 算出他俩一共
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
吗?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