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13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位知识点全集一、想一想,选一选。
1下列错的是( ) 。
A .1米> 20厘米B .5米>13厘米C .1米<19厘米2比大小,60厘米( ) 6米。
A .>B .<C .=二、我知道,也会填。
50元一张的人民币,可以换______张5元的。
5元一张的人民币,可以换______张1元的。
三、量一量,下面图形的每条边的长是多少厘米?较短的边:______,较长的边:______四、 5元钱可以正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________)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④五、看一看,填一填。
1.在横线上填上“>”“<”或“=”。
25厘米______2米 100厘米______1米51厘米______49厘米 98米______89米50厘米______5米 33厘米______3米2.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90厘米 3米 15米 1米六、动动脑,填一填。
一块橡皮长约4 ______。
(请用“米”“分米”“厘米”或者”毫米“作答)七、动动脑,做一做。
1.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7. “40厘米、2米、189厘米”,最长的______。
3.铅笔长______厘米。
4. 一支铅笔长25厘米,一支钢笔长16厘米,铅笔比钢笔长多少厘米?八、我来当收银员。
购买的物品要付的钱数______ ______ ______ 付出的钱数应找回的钱______ ______ ______ 数九、我知道,也会填。
24厘米+17厘米=______厘米 72厘米-27厘米=______厘米1米=______厘米 45米+36米=______米2米+50厘米=______米______厘米十、数数分别有多少钱。
(____)元(____)角(____)元(____)角(____)元(____)角十一、动动脑,选一选。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一、有余数除法1、意义:把物体平均分后,每份分得同样多,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部分不够再分,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1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不大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上面;2乘,除数和商相乘,把结果写在被除数下面;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把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4比,比较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实际应用1进一法:余数不管是几都舍弃,舍弃后商加一,如租车、租船等问题2去尾法:余数不够1份,不能算作1份,舍弃后商不加1,如买东西、做衣服等问题。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千、万以内数的读写法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继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2.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数位不同,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不异的数,先比力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不异,就比力下一位上的数,直到比力出大小4、近似数、估计与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整万数五、整百数的加法整百加整百,先把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得数后添两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基本习题姓名一、《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数位与计数单位1、记住数位的序次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不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要会。
隔一个单位,进率是100 ,隔两个单位,进率是1000 。
以此类推。
比方:一千里面有100 个十。
一万里面有1000 个十。
(二)读数和写数(是基础)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先确定好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就读做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做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0 在尾端时不读, 0 在中间时要读出来,连续几个 0 只读一个 0。
读数时要用中文数字。
写数时,先确定好最高位,写四位数的时候:先写千位,千位是几就在千位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写几,若是一个数某个数位一个都没有要写 0 占位。
(三)数位和位数要分清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
位数是指一个数由几个数位组成就是几位数。
比方 9 是一位数; 56 是两位数; 249 是三位数; 2063 是四位数。
(四)近似数近似数是初次接触,有的孩子有些不习惯。
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正确数,用近似数会更方便一些。
为了简单易记,一般估成整百整千的数,如587 ≈6002134 ≈20001509 ≈ 1500会找近似数是估计的基础。
比方: 213+678 ≈987-405 ≈324 × 5 ≈(五)生活中的估计生活中物品的个数有时可以估计一下,先估部分(一般估成整十数),再估整体。
(六)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比方: 400+500=算法是4个百加5个百是9个百,也就是900.转变为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170+40=这样的题易错,要算 17 个十加 4 个十是 21 个十,也就是 210.(七)比较大小1、先看数位,数位不一样样,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
2、数位不一样样,先从最高位依次比较,直至比较出大小。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板块:(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两个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下面,我就本册重点单元展开阐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二、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一)信息窗1的学习1、信息窗的解读。
情境图呈现的是农村的学生来到城里,从火车站——停车场——居民楼——街心花坛。
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多。
这里有农村学生的新发现,有城里学生的主人翁介绍。
2、教与学的建议(1)红点1的学习两点建议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借助百来认识千。
在摆之前先回忆一下所学的计数单位,在复习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基础上,再用成板的方木块学具一百一百的边摆边数,摆出10个百,然后用计数器再一百一百的拨,当作百位上拨出10个珠子明确10个百后,拨去这10个珠子,在千位上拨上1个珠子。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谁的眼睛亮__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青岛版六三制
五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知识点】: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
2020年最新
第六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连续进
位加法
的计算
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
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连续退
位减法
的计算
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
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本位
上的数加10后再减。
当十位是0时,
要向百位借1到十位,十位再借“1”
给个位
求比一
个数多
几的数
是多少
比768多157的数是
多少?列式计算为:
768+157=925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的问题时,就是把“一个数”与“多
的那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
个数少
几的数
是多少
比457少68的数是多
少?列式计算为:
457-68=389
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的问题时,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
“少的那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加减混
合运算
150-30+150=270
150
-30
120
+150
270
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计算;用竖式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
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1、相信自己!端正态度、书写认真、不慌张!2、一定把题目要求读完整再做题,注意单位,有问有答。
3、不着急交卷,仔细检查(单位、得数、数字)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1、除法算式:9÷4=2... ...1读作()课本第2页被除数=除数=2、除数与余数的关系13÷4=3... ...1 14÷4=3... ...2 15÷4=3... (3)总结: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 ),余数最小可以是()应用: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可以是()3、(1) 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竖式(2)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最多可以几件?列竖式总结:列竖式时:先列横算式,后列竖式,最后写“答”,余数单位与被除数相同①课本第7页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②相同数位对齐③将横算式的结果写完整4、(1)每顶帐篷住3人;住17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总结:还有剩余・需要多搭()顶帐篷。
(联系实际生活需要)5、找规律:周期现象,圈一圈,数一数,算一算课本第11页(1)△△○○□△△○○□△△○○□。
第21个是()第25个是()余数是1,2,3,4,5时,分别对应什么图形()()()()()6、注意题目干扰(有无余数)列竖式计算56÷7=第二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读书和写数时要从高位起,0在末尾时不读,0在中间时读出来,但是连续的0只读一个;读作时应用大写,不能出现小写。
1、数的组成:3683读作( ),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10个一百是()10个一干是()2数的读写:一百九十九写作()五千零二十一写作()3050读作:()3005读作:()3、与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是()列式计算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最大的二位数是(),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及基本习题姓名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数位与计数单位1、 记住数位的顺序2、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问的 进率是10,不相邻的单位 之间的进率也要会。
隔一个单位,进率是100,隔两个单位,进率是1000。
以此类推 例如:一千里面有100个十。
一万里面有1000个十。
(二) 读数和写数(是基础)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先确定好最高位,千位上是几就读做几千,白位上是几就读做几白, 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0在末尾时不读,0在中间时要读出来,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读数时要用中文数字。
写数时,先确定好最高位, 写四位数的时候:先写千位,千位是几就在千位 写几,白位是几就在白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 写几,如果一个数某个数位一个都没有要写 0占位。
(三) 数位和位数要分活 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白位、千位、万位等。
位数是指一个数由几个数位组成就是几位数。
例如9是一位数;56是两位数;249是三位数;2063是四位数。
(四)近似数近似数是初次接触,有的孩子有些不习惯。
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 用近似数会更方便一些。
为了简便易记,一般估成整白整千的数,如587^ 6002134^ 2000 1509 1500101"101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它们是十进关系。
会找近似数是估算的基础。
例如:213+67况987-405 324 X 5^(五)生活中的估计生活中物品的个数有时可以估计一下,先估部分(一般估成整十数),再估整体。
(六)整白、整千数的加减法例如:400+500=算法是4个白加5个白是9个白,也就是900.转化成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170+40= 这样的题易错,要算17个十加4个十是21个十,也就是210.(七)比较大小1、先看数位,数位不同,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
2、数位不同,先从最高位依次比较,直至比较出大小。
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知识点梳理一、分米、毫米的认识1、毫米是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用mm表示。
当测量物体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就用毫米作单位。
2、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用dm表示。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3、米、分米、厘米、毫米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要点提示:测量物体长度时,先估测再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实际测量。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二、千米的认识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千米也叫公里。
要点提示:计量较远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1米=1000毫米;三、长度单位换算大化小乘进率;小聚大除以进率。
比划一下它们分别是多少,记住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cm mm m dm km例题:小明高154()。
妈妈高16()。
橡皮厚5()长3()。
汽车每小时行80()23米-50分米=()分米 50厘米+100毫米= ()厘米78分米+90厘米=()分米 7千米—5000米=()千米50米+4千米=()米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8是()厘米,合()毫米500米的跑道小明跑了2圈多100米,他跑了()分米。
易错点1:给常见物体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数时容易填错。
误区点拨:(1)对1厘米、1毫米、1分米等的概念不熟悉导致出错。
(2)应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易错点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混淆。
误区点拨:(1)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容易都记作10。
(×)(2)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 1000,1千米=1000米。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1、除法算式: 9÷4=2......1读作()2、除法与余数的关系 131415)。
余数最小可以是()。
7,余数最大可以是()。
3、(1)、 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竖式(2)、做一件风衣用2米布,11米最多可以做()件。
列竖式(3)、23个蘑菇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列竖式4、(1)每顶帐篷住3人,住17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2)、篮球每筐装4个,15个篮球至少需要()个筐。
(3)、牛奶每箱装8盒,28盒牛奶至少需要()个箱子。
)顶帐篷,还需要()箱子。
第二单元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读书和写数时要从高位起, 0在末尾时不读,0在中间时读出来,但是连续的0只读一个;读作时不能出现小写。
1、数的组成:3693读作(),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1、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2、数的读写:一百九十九写作(), 201 读作()3、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7、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是()1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最大的三位数是()。
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
6、597≈ 508≈ 895≈ 1985≈ 2096≈精确到整百整千。
597+408≈ 495+397≈15、用7、0、4、5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16、比较大小:1、1210 985;1130 892;895 806; 793 682、比位数。
()越多,数越大。
2、位数相同就从()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1、 1分硬币的厚度是1(),一张身份证的厚度1()2、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单位换算 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知识点:1、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初步的分析和预测。
2.通过“泡豆芽”小实验记录的数据,能在方格纸上绘制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辨认方向1、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2、用八个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路线1、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辨认方向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知识点: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
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数学二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页(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1) 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估计、测量、计算)(2)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38页------39页(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2、40页------41页(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1、建立观察角度(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七单元:统计(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1、9÷4=2......1读作()2、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余数一定比除数()。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除数一定比余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被除数=()×()+()。
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一个数除以7,则余数可能是()。
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一个数除以7,则余数最大是()。
7、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面,一个数除以7,则余数最小是()。
8、篮球每筐装4个,15个篮球至少需要()个筐。
9、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最多可以做()件。
10、6个6个的分苹果,最后余3个,若3个3个的分最后余()个。
11、27连续减去()个3得零。
12、除数是5,商是9,余数是1,被除数是()。
13、除数是6,被除数是27,商是(),余数是()。
14、24里面有()8。
第二单元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2、600前面的一个数是(),600后面的一个数是()。
3、与9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967后面的第6个数是()。
4、写出3998后面的5个数()、()、()、()、()5、计数器从右边开始,数位依次是()。
6、百位的左边是()位,千位的右边是()位,左边是()位。
7、最小的一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8、4125中“4”表示(),427中的“4”表示(),304中的“4”表示()840中的“4”表示()9、2041读作(),它里面有()个千,()个十和()个一。
10、万以内数的读法:(1)从()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作(),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