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22
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备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
51单片机是一种常见的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过程。
一、概述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单片机、晶振、复位电路和电源。
单片机是系统的核心,晶振提供时钟信号,复位电路保证系统的可靠复位,电源为系统提供电能。
二、单片机选型在进行最小系统设计前,需要选择合适的51单片机型号。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芯片型号。
常见的51单片机型号有AT89S52、STC89C52等。
三、晶振选型晶振的作用是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为单片机提供时钟脉冲。
选择晶振时,应考虑系统所需的主频和稳定性要求。
常见的晶振频率有11.0592MHz、12MHz等。
四、复位电路设计复位电路用于保证系统在上电或其他异常情况下的可靠复位。
常见的复位电路设计包括电源复位电路和外部复位电路。
电源复位电路通过电源控制芯片实现,外部复位电路通常由稳压芯片和复位电路芯片组成。
五、电源设计为了保证单片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
常见的电源设计方案有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
稳压电路通过稳压芯片实现,滤波电路通过电容和电感组成。
六、最小系统连接在进行最小系统连接时,需要按照51单片机的管脚连接要求进行。
一般包括连接晶振、连接复位电路和连接电源等步骤。
在连接过程中,应注意线路的布局和连接的牢固性。
七、编程与调试当最小系统连接完成后,需要进行单片机的编程和调试。
编程可以通过编程器进行,调试可以通过示波器等工具进行。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八、应用案例最小系统设计完成后,可以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
例如,可以用于温度控制系统、电子秤系统、自动化设备等。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可以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改进。
总结本文介绍了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过程。
通过正确选型、合理设计和精心调试,可以实现一个稳定可靠的最小系统。
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功能:本数控调频发射器可在80.0 MHZ 至109.9MHZ 范围内任意设置发射频率,可预置11 个频道,发射频率调整最小值为0.1MHZ,具有单声道/立体声控制,可广泛应用于学校无线广播、电视现场导播、汽车航行、无线演说等场所。
设计过程:一、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1)单片机控制部分单片机采用AT89C52,采用最小化应用系统设计,P0 口和P2 口作为共阳LED 数码管驱动用,P1 口作为16 键的键盘接口,其中T0—T3 分别为百位、十位、个位、小数位的频率操作键。
百位数只能是0 或1,当百位数为0 时,十位数为8 或9。
当百位数为1 时,十位数只能为0。
个位及小数位为09之中任意数。
T4—T14 为发射频率预置键, T15 为单声道/立体声控制键。
P3.0、P3.1、P3.2 作为与BH1415 的通讯端口,用于传送发射频率控制数据,P3.3 用于立体声发射批示。
采用12MHZ 晶振,模拟串口通讯。
单片机控制部分电路如下图一。
(2)调频调制发射部分采用Rohm 公司最新生产的调频发射专用集成电路BH1415F,内含立体声信号调制、调频广播信号发射电路,BH1415F 内有前置补偿电路、限制器电路、低通滤波电路等,因此具有良好的音色,内置PLL 系统调频发射电路,传输频率非常稳定。
调频发射频率可用单片机通过串行口直接控制。
BH1415F 各引脚的功能如表1,应用电路如图2。
从11 脚输出的调频调制信号经高频放大后由天线发射输出,后级高频放大器的功率可根据接收的距离范围考虑。
BH1415F 的频率控制码为16 位,其传送格式要求如图5,其中D0—D10 为频率控制数据,其值乘0.1 即为BH1415F 的输出频率(单位MHZ)。
D11—D15 为控制位,其中D11(MONO)位为单声道/立体声控制位,0 时为单声道发射模式,1时为立体声发射模式。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与开发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离不开开发流程和开发工具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开发工具。
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明确,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需求等。
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明确单片机型号、外设等硬件配置。
2.系统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模块划分。
主要包括系统层次划分、模块功能划分、数据流程图设计等。
在这个阶段,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
3.软硬件开发阶段: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软硬件开发。
软件开发主要包括编程、编译和调试等;硬件开发主要包括原理图设计、PCB绘制和焊接等。
4.调试和测试阶段:在软硬件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主要包括对系统功能的验证、性能测试、数据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不同场景的仿真测试。
5.部署与维护阶段:在系统调试和测试验证通过后,进行系统的部署和维护。
包括制作产品、安装和调试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不断的维护和升级。
二、常用的开发工具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开发工具可以提高开发的效率。
1. IDE: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用于编写、编译和调试代码。
常用的单片机开发工具有Keil、IAR等。
2.编译器:用于将高级语言代码转化为机器语言。
常用的单片机编译器有C51、GCC等。
3. 仿真器:用于对单片机程序进行仿真和调试。
常用的单片机仿真器有Proteus、MPLAB等。
5. 库文件: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功能模块,可以直接调用。
常用的单片机库文件有CMSIS、StdPeriph Driver等。
6.调试工具:用于帮助开发人员检测和定位问题。
常用的单片机调试工具有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在嵌入式系统和智能硬件领域,单片机最小系统作为一种基本的控制器单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包括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单片机最小系统通常由微处理器(MCU)、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等组成。
在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并搭建相应的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架构设计应考虑应用需求和系统可靠性。
一般而言,系统架构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核心,微处理器负责数据计算、处理和传输等任务。
(2)存储器:包括RAM、Flash等,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数据和程序本身。
(3)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外部传感器、开关、LED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输出。
(4)时钟电路:为系统提供准确的时间基准。
(5)复位电路:在系统出现异常时进行复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电路设计是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一般需要设计稳定的电源模块。
(2)时钟电路:选用合适的时钟芯片,保证系统的时间基准准确可靠。
(3)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设计要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复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接口电路:根据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例如,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接口、数字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等。
软件设计是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软件设计中,一般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汇编语言等),并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软件设计要素:(1)初始化程序:在系统上电或复位后,需要首先执行初始化程序,以确保各个硬件模块的正常运行。
(2)中断处理程序:针对外部事件或内部定时器/计数器溢出等情况,编写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实现实时响应和数据处理。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
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保证其安全可靠性,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传感器、按键、显示等模块,实现对电梯的运行状态、楼层信号、呼梯信号的实时监控与显示。
一、系统硬件设计1、单片机选择本设计选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该芯片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内部集成了丰富的外围设备,方便开发与调试。
2、输入模块设计输入模块主要包括楼层传感器和呼梯按钮。
楼层传感器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安装在各楼层,用于检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和位置;呼梯按钮安装在电梯轿厢内,用于收集用户的呼梯信号。
3、输出模块设计输出模块主要包括显示模块和驱动模块。
显示模块采用LED数码管,用于实时显示电梯的运行状态、楼层位置等信息;驱动模块包括继电器和指示灯,用于控制电梯的运行和指示状态。
4、通信模块设计通信模块采用RS485总线,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与通信。
二、系统软件设计1、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主要实现电梯控制系统的初始化、数据采集、处理与输出等功能。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主程序流程图2、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外部中断0和定时器0的中断处理。
外部中断0用于处理楼层传感器的信号,定时器0用于计时和速度控制。
三、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1、硬件调试首先对电路板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元器件的焊接、电源的稳定性等;然后分别调试输入、输出、通信等模块,确保各部分功能正常。
2、软件调试在硬件调试的基础上,对软件进行调试。
通过编写调试程序,检查各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利用串口调试工具,对通信模块进行调试。
3、性能分析经过调试后的电梯控制系统,其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楼层信号、呼梯信号的实时监控与显示,并且具有速度快、安全可靠等特点。
该系统还具有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电梯控制。
基于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应用系统设计(附程序)基于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应用系统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周设计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同组成员:指导老师:成绩:时间:2011 年7 月3 日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
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AT89S51单片机,配以DS18B2数字温度传感器,上、下限进行比较,由此作出判断是否触发相应设备。
本设计还加入了常用的液晶显示及状态灯显示灯常用电路,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完整,更加灵活。
关键词:温度箱;AT89C52 LCD1602单片机;控制目录1引言11.1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发展历史及意义11.2温度控制系统的目的11.3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12总体设计方案22.1方案一 22.2方案二 23DS18B20温度传感器简介73.1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及简介73.2DS18B20的工作原理7DS18B20工作时序7ROM操作命令93.3DS18B20的测温原理98B20的测温原理:9DS18B20的测温流程104单片机接口设计124.1设计原则124.2引脚连接12晶振电路12串口引脚12其它引脚135系统整体设计145.1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4主板电路设计14各部分电路145.2系统软件设计16 系统软件设计整体思路系统程序流图176结束语2116附录22参考文献391引言1.1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发展历史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第五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设计§5.1 干扰源我们要进行抗干扰措施,首先就得仔细研究干扰产生的原因、途径,掌握或了解其规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抗干 / 扰的理论和措施。
5.1.1干扰与噪声的区别(1> 噪声是绝对的,它的产生或存在不受接收者的影响,是独立的,与有用信号无关。
干扰是相对有用信号而言的,只有噪声达到一定数值、它和有用信号一起进入应用系统并影响其正常工作时才形成干扰。
(2> 干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消除;噪声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消除,只能减弱。
5.1.2分类根据产生干扰的物理原因,干扰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机械干扰、热干扰、光干扰、湿度干扰、化学干扰、电和磁的干扰、射线辐射干扰。
其中,电和磁的干扰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干扰,下面对电磁干扰作重点论述。
电磁干扰的分类:(1> 从噪声产生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错误!固有噪声源固有噪声是指器件内部物理性的无规则波动所形成的噪声。
错误!人为噪声源人为噪声源主要是各种电气设备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有以下几种:1. 工频噪声,大功率输电线是典型的工频噪声源。
低电平的信号线只要有一段长度与输电线平行,就会受到明显的干扰;即使一般室内的交流电源线,对输入阻抗低和灵敏度高的传感器来说也会是很大的干扰源。
在传感器的内部,由于工频感应也会产生交流噪声,它所形成的干扰也不可忽视。
2. 射频噪声,高频感应加热、高频焊接等工业电子设备以及广播、电视、雷达及通信设备等通过辐射或通过电源线会给附近的传感器系统带来干扰。
3. 电子开关,由于电子通断的速度极快,使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发生急剧的变化,形成冲击脉冲,从而成为噪声干扰源。
错误!自然噪声源和放电噪声自然噪声主要指天电形成的放电现象。
放电现象的起因不仅是天电,还有各种电气设备所造成的,主要有:电晕放电、火花放电、放电管放电等。
(2> 从干扰的出现区域来分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3> 从干扰对电路作用的形成分类错误!差模干扰也称为串联干扰,差模干扰进入电路后,使传感器系统 / 的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另一个信号输入端子的电位发生变化,即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按电势源串联起来作用于输入端。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室内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技术设计出一套高效、精确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分析室内环境的质量。
一、引言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拥有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需求。
然而,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对于人体的影响是多样而复杂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环境监测系统来全面了解并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二、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
1. 硬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模块和单片机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不同的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而单片机模块(如Arduino)则负责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与单片机进行连接,将传感器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
2. 软件部分软件部分是将单片机与传感器进行连接的关键。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Arduino IDE或其他单片机编程软件来编写代码。
通过编程,我们可以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读取、处理与显示,并设置相应的阈值来提醒用户当前室内环境的状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与分析,从而了解室内环境的质量状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温湿度数据来判断室内是否存在潮湿问题,通过有害气体浓度数据判断空气是否存在污染等。
同时,我们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统计,以便后期分析和改善。
三、系统特点与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1. 实时监测:通过单片机和传感器的联动,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各项参数,并及时提醒用户。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由单片机芯片、电源、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最小外围电路组成的基本系统。
它是单片机应用的基础,是进行单片机学习和开发的起点。
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单片机芯片
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型号,考虑存储空间、/接口数量、功耗等因素。
常用的单片机芯片有51系列、系列、 -系列等。
2. 设计电源电路
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通常使用线性稳压器或开关电源模块。
需要注意电源滤波、防反接等设计。
3. 设计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用于在上电或异常情况下将单片机重新复位,常用电阻-电容复位电路或监视电路。
4. 设计时钟电路
为单片机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可使用外部晶振电路或内部振荡器。
晶振电路需要根据单片机要求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
5. 设计最小外围电路
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最小外围电路,如显示电路、按键输入电路、串行通信电路等。
6. 设计程序下载电路
为了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需要设计相应的下载电路,如下载电路或下载电路。
7. 设计布局
将上述电路合理布局在印制电路板上,注意走线布局、元器件摆放、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需要掌握单片机原理、电路设计和布局知识。
通过搭建最小系统,可以熟悉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为后续的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温度巡检系统摘要本论文采用台湾凌阳公司生产的µ’nSP™系列16位SPCE061A单片机,设计了用于检测炉窑温度的温度巡检系统, 该系统在冶金、化工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课题主要内容包括硬件设计(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驱动芯片、LED显示器等)以及软件程序设计(模拟量的采集、A/D转换模块、定时器、I/O模块等)。
该系统可以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实现四个温度采集点的巡回检测、各个采集点的温度的LED显示、温度的超限报警功能。
论文详细阐述了软件设计的思路,并对硬件接口电路和程序流程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优化设置。
大部分程序采用了C语言编程,相较于汇编语言来说它具有结构灵活,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只要修改参数就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其它类似的系统。
关键字:SPCE061A单片机,采样,A/D转换The Design of System for Itinerant TemperatureMeasurement Using MCUAbstractThe author of the paper designs a itinerant measurement system of temperature in measuring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using the SPCE061A 16-bit MCU in the µ’nSP™ series made by Taiwan Sunplus Ltd , which is used widely in the filed of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contains the designs of hardware (the thermocouple sensor, the thermocouple convert, the driver, the LED displayer etc.) and the software (the analog data collect, the ADC convert unit, the Timer,the I/O unit etc.).The system can measure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of the four points in a sample period, display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each point on the LED displayer and give an alarm when the temperature oversteps the normal boundaries. The paper tells the designing thought in detail and analyses the circuit diagrams and charts with clarity.Most of the programs are described by C languag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agility structure and stro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bility to the assemble language. The program can be transplanted conveniently to other similar system just by modifying the parameters.Keywords:SPCE061A MCU, sample,analogy-digital-convert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单片机的发展及现状 (1)1.3 课题的系统构成 (2)2 系统基本硬件 (4)2.1 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介绍 (4)2.1.1 SPCE061A的性能 (5)2.1.2 SPCE061A的内部结构和最小系统 (6)2.1.3 定时器和计数器 (8)2.1.4 输入输出接口 (11)2.1.5 A/D转换器 (13)2.1.6 凌阳SPCE061A的指令系统 (15)2.2 温度传感器 (17)2.2.1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18)2.2.2 热电偶传感器的选型 (18)2.2.3 热电偶的结构形式 (19)2.2.4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9)2.3 温度变送器 (21)3 系统硬件设计 (24)3.1 电路方框图其说明 (24)3.2 SPCE061A与计算机的接口 (24)3.3 SPCE61A与外部传感器、变送器的接口 (25)3.3.1 被测温度的输入通道 (25)3.3.2 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变送器与SPCE061A的接口电路 (26)3.4 LED显示器接口电路 (26)3.4.1 七段数码管 (27)3.4.2 静态显示方式和动态显示方式 (27)3.4.3 LED显示器的接口电路 (28)3.4.4驱动芯片BIC7818 (29)3.5声光报警电路 (30)3.5.1 通道1~4的报警电路接口 (30)3.5.2 SPCE061A的DAC输出通道与扬声器的接口 (31)3.6 SPCE061A的电源模块 (32)4 系统的软件程序设计 (33)4.1 主程序 (33)4.2 FIQ中断子程序 (35)4.3 采样及A/D转换子程序 (36)4.4数字滤波子程序 (38)4.5标度转换子程序 (39)4.6报警子程序 (39)4.6.1 报警子程序Sgbj() (40)4.6.2报警子程序Alarm() (41)4.7 LED显示子程序 (42)4.7.1 LED显示子程序Display() (42)4.7.2 LED显示器的段选码 (43)4.7.3 LED显示子程序F_show() (43)4.8 放音子程序 (44)4.9 编程工作的总结 (45)5 系统调试 (47)5.1编程工具µ’nSP IDE的简介 (47)5.2 程序的调试 (51)6 总结 (53)参考文献 (54)附录 (55)附录一:SPCE061A引脚说明(PLCC84封装形式) (55)附录二:源程序代码 (57)附录三:系统硬件电路图 (67)致谢 (68)1 绪论1.1 课题的提出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如冶金、化工、机械、建材等部门,多种形式的炉窑成为其重要的生产设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MCU)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微处理器系统,具有处理器核、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定时计数器等基本功能模块,并且这些模块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并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控系统。
二、单片机原理1. 单片机结构单片机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和外设组成。
其中CPU包括运算器(ALU)、控制器(CU)和寄存器组;存储器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外设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定时计数器和串行通信接口等。
2. 单片机工作原理当单片机上电后,CPU从ROM中读取程序指令,并将其存放在RAM 中执行。
程序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表示指令类型,操作数表示指令参数。
CPU根据程序指令逐条执行相应的操作,完成各种任务。
3. 单片机编程单片机编程是指将程序代码翻译成单片机能够识别的指令,然后通过编程器将指令下载到单片机中。
常用的单片机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C 语言和BASIC语言等。
三、智能温控系统设计1. 系统功能本系统旨在实现对室内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降温设备,直到温度降至设定值以下。
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加热设备,直到温度升至设定值以上。
2. 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检测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继电器模块作为输出控制模块。
3. 系统软件设计(1) 初始化:设置IO口方向、液晶显示初始化、定时器初始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