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8.48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国质检食监〔2009〕437号关于印发《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督促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总局制定了《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现予以印发,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向总局反映。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七日— 1 —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督促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采取听取企业汇报、查阅企业记录、询问企业员工、核查生产现场、检验企业产品及所用原辅料、调查企业利益相关方等方式,依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情况(除对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过程的现场核查外)实施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修)订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规章制度,并对省级质监部门落实本规定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质监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上级质监部门对下级质监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质监部门应当为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2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保障。
第五条监督检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第六条企业应保持资质一致性。
重点落实下列责任:(一)保证企业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有效、一致;保证企业实际生产食品的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等应当与许可证书内容一致;(二)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应当按规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生鲜乳收购站卫生消毒制度为提高生鲜乳收购站的卫生管理水平,保障生鲜乳质量,生鲜乳收购站要确定专门消毒人员,定期消毒,确保消毒工作到位,不留死角,并认真填写卫生消毒记录表。
一、卫生消毒1、环境消毒。
生鲜乳收购站周围环境每周用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一次。
站内排污池和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在奶厅的工作人员入口处设消毒池,池内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
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鲜乳收购站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并经紫外线消毒,要洗净双手,经常修剪指甲。
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奶厅。
3、生鲜乳收购站消毒。
生鲜乳收购站在每班牛只挤奶后应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
4、用具消毒。
每班次用专用消毒剂对奶桶、奶杯等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5、牛体消毒。
奶牛进奶厅时,对牛蹄进行消毒、药浴,牛体进行喷雾消毒。
二、设备清洗1、预冲洗1.1 每次挤奶完成后马上用清水冲洗管道。
1.2 预冲洗不循环,用水量以水变清为宜。
1.3 预冲洗水温在35℃~36℃之间。
2、碱洗2.1预冲洗后立即改用专用的碱洗液循环清洗15 分钟。
2.2 碱洗液温度,开始温度75℃以上,循环后不能低于41℃。
2.3 碱洗液pH值为12。
3、酸洗3.1 每天一次用专用的酸洗液对管道进行5分钟的循环清洗。
3.2 酸洗液温度在35℃~46℃之间;3.3 酸洗液pH值为3。
4、挤奶前的清洗每次挤奶前用专用清洗剂,对管道循环清洗3~5分钟。
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质量监测抽查制度一、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质量监测抽查工作由省、市、县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负责。
二、县级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质量监测抽查工作。
至少每月抽检一次。
三、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全市范围内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质量监测抽查工作,监测抽查比率不低于生鲜乳收购站总数的10%,至少每月监测抽查一次。
四、省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负责全省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的质量监测抽查工作,监测抽查比率不低于生鲜乳收购站总数的5%,至少每季监测抽查一次。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14•【字号】川府函[2009]109号•【施行日期】2009.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意见(川府函[2009]109号2009年5月14日)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以下简称《乳品条例》)已于2008年10月9日公布实施。
现结合四川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同《乳品条例》一并贯彻落实。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乳品条例》是针对2008年发生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状况,借鉴奶业发达国家乳品质量管理经验,并对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进行研究和梳理基础上,根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和保障奶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法规。
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乳品产业发展迅速, 2008年全省生鲜奶产量67.5万吨,乳制品产量105万吨,有乳制品加工企业54家,总计日处理生鲜奶生产能力达5000吨。
但我省乳品产业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乳品产业总体规模小,人均奶类占有量不足全国水平的一半;乳制品工业企业实力较弱,品牌知名度较低;奶牛饲养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乳制品生产企业无原料奶生产供应基地,奶业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
把《乳品条例》落到实处,是帮助企业、农户摆脱困境,保护奶业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国家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精神,解决奶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建设现代奶业的迫切要求;是重塑消费者信心,重振民族品牌,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四川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乳品条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明的纪律、最有力的措施把贯彻《乳品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31•【字号】石政发[2008]63号•【施行日期】2008.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石政发〔2008〕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规范奶业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促进全市奶业稳步健康发展,本着建立完善监管、检测、服务三大体系,推进奶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对生鲜乳生产和收购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努力构建奶牛养殖场和生鲜乳收购站规范经营的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严格资格审核,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1生鲜乳收购站必须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小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一律不得收购生鲜乳。
2生鲜乳收购站必须具备“六有”条件。
即有符合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布局;有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收购场所;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3生鲜乳收购站必须健全和实施五项制度。
即卫生消毒制度、生鲜奶日常检测制度、质量监督员工作制度、生鲜乳收购站购销台帐制度、营运交验制度,做好奶牛养殖档案、投入品使用档案、疫病防治档案三项记录。
4生鲜乳收购站必须取得所在地县级畜牧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2年。
第三方检测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监管,规范检测检验行为,根据____《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指经农业部或者自治区农牧业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并通过国家计量、资质双认证的法定检验机构。
第三条自治区农牧业主管部门依法指导、协调、监督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工作。
第四条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其从事检验检测人员能够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职责:(一)承担生鲜乳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
当买卖双方对生鲜乳质量发生争议时,负责委托对生鲜乳质量的争议进行检测仲裁。
委托开展生鲜乳分等分级的检验测试工作。
(二)接受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委托,对检测人员、生鲜乳收购站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
(三)生鲜乳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测试数据和检测报告应当客观、公正,并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其检测手段和检测结果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第三章认定第六条申请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法人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向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条申请条件(一)在自治区境内依法设立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
(二)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
(三)依法经计量、资质认证。
第八条申报材料(一)第三方检测机构考核申请书(二)检测机构法人资格证书或者其授权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三)上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复印件)(四)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与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目录)(五)计量、资质认证证书及附表(复印件)(六)近两年内的典型性检验报告(____份)(七)技术人员资格证明材料(包括:学历证书、自治区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证明、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证书,三者均为复印件)(八)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九)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十)其他证明材料第九条根据检测任务的需要,自治区农牧业主管部门确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布局和数量。
山东省鲜奶吧乳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规范规定山东省鲜奶吧在原料采购,制作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关于环境、设备、人员及卫生、原料制作及质量等管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以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本规范适应于以制作加工即食鲜奶、现酿酸奶等奶制品的鲜奶吧。
2 引用标准及规范性文件GB19301生乳GB19645巴氏杀菌乳GB19302发酵乳GB12693乳制品厂良好生产规范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NY/T1450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939杀菌巴氏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农业部令15号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2008。
11。
4)农业部令70号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2010.3。
4)卫生部令71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0。
2.8)3定义3.1鲜奶吧:是生乳生产、乳品制作加工、乳品消费为一体的新型乳品经营(流通)业态.是通过生乳即时采购、即时制作加工,向消费者提供以即食鲜奶现酿、酸奶为主的新鲜奶制品和消费服务的场所。
3。
2即食鲜奶:仅以生牛(羊)奶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即时饮用液体品。
3.3现酿酸奶:仅以生鲜牛(牛)奶为原料,经杀菌和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嗜热链球菌或其他由国务院卫生部门批准使用的菌种现场发酵制成的产品。
3.4巴氏杀菌机:根据巴氏杀菌原理、设计、制造的用于牛(羊)奶杀菌的机械设备。
3.5酸奶机:根据酸奶制作原理,集发酵、冷却、冷藏后熟、贮存为一体的机械设备。
4场所与设备4。
1周围环境和相邻商铺业态与乳制品制作、消费需求无相互冲突。
4.1。
1鲜奶吧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4。
2鲜奶吧必须有整洁的制作加工环境。
4.2.1制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布局合理,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4.2。
2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0.29•【文号】农办牧[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农办牧[2008]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牧、农业、农林)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中国奶业协会:生鲜乳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与乳品质量安全紧密相关。
为进一步规范生鲜乳生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我们组织制定了《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参照执行,并及时向农业部畜牧业司反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附件:《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九日附件: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为严格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范生鲜乳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饲料与饲养管理,挤奶操作,贮存与运输,疫病防治等技术环节,特制定《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
该规程以《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NY/T 1172-2006)、《奶牛饲养标准》(NY/T 34-2004)、《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等标准为基础,重点对生鲜牛乳生产技术加以规范。
其他奶畜生鲜乳生产参照此规程实施。
1 奶牛场选址设计与环境奶牛场的建设与环境控制是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的保障。
奶牛场的规划建设要利于生产发展,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不污染周围环境。
鼓励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向奶牛养殖场、各种形式的奶牛合作社过渡。
1.1选址1.1.1 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 地势选择总体平坦、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通畅、环境安静,具有一定缓坡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生牛乳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牛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对生牛乳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监管。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内外的生牛乳质量标准,并探讨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一、国内生牛乳质量标准我国对生牛乳的质量标准主要参照国际标准进行制定,其中最重要的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鲜牛奶》GB 19301-2010。
该标准主要涵盖了生牛乳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等多个方面。
对生牛乳外观要求应无异物、不溶性混凝物和杂质;色泽应为乳白色;气味和味道应自然,无杂味。
对于营养成分,要求脂肪含量不低于3.0%,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乳糖含量不低于4.8%,钙含量不低于100mg/100g。
在微生物指标方面,菌落总数应不超过2×105cfu/ml,大肠菌群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不得检出。
化学指标则要求含盐量不得超过0.2%,pH值在6.6-6.8之间。
我国还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生鲜牛乳》NY/T 2435-2011,该标准对生鲜牛奶的品质、检验方法和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
我国还要求生产、销售的生鲜牛奶必须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国际上,生牛乳的质量标准也受到广泛关注和监管。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生牛乳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乳品标准》(Grade A Pasteurized Milk Ordinance),对牛奶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生牛乳的卫生安全。
欧盟则制定了《生鲜乳品质标准》,对乳品的质量、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三、生牛乳质量标准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严格的生牛乳质量标准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遵守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生鲜乳国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而生鲜乳作为一个重要的食品品类,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此,我国制定了《生鲜乳国家标准》,对
生鲜乳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定和监管。
《生鲜乳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鲜乳的定义和分类:生鲜乳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乳液,分为常温生鲜乳和低温生鲜乳。
2.生鲜乳的质量指标:生鲜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味道、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3.生鲜乳的生产和加工:生产和加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原料的选择、卫生条件、加工工艺等。
4.生鲜乳的包装和运输:生鲜乳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包装材料,并在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生鲜乳的标识和检验:生鲜乳应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规格等信息,并接受国家相关机构的检验。
通过《生鲜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保障生鲜乳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生鲜乳产业的健康发展。
- 1 -。
饲养管理|畜业技术空生鲜牛奶质量及保障措施张树坤王宗伟(山东省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62700)摘要:生鲜牛奶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日常消耗品,为人们提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元素,还有助于补钙,促进消化,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本文主要分析生鲜牛奶质量的评判标准、相关等级分类以及牛奶不同质量下代表的风味品格,探讨有效的保障措施,以提高生鲜牛奶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生鲜牛奶;质量管理;保障措施2019年全国乳制品抽检的合格率已经达到99.5%遥《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对乳制品的抽检合格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全国乳制品的总产量已超过4000万t,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1]遥自200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共抽检生鲜乳品样品超过20万批次,抽检的对象覆盖所有的奶站。
监测的结果基本上良好,平均乳脂率在达到3.69g,乳蛋白率达到3.14g,菌落总群数为46.7万cfu/ml,小于国家标准200万cfu/ml遥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岀,生鲜牛奶质量基本良好,可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1生鲜牛奶的生产发展特征近年来,生鲜牛奶的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在生鲜牛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生鲜牛奶的综合生产力提升,2019年我国奶类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且消费者对中国奶品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2019年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39.42kg,比十年前增加了7.2kg遥其次,随着消费者对生鲜牛奶质量水平的看重,现代奶业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现代养殖体系的建设,家庭农场数量增多,2019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养殖场上升比重超过48%,相对于10年前提高了20%,规模养殖场100%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叫再次,中国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超过99.53%,三聚氰胺等违规添加物品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遥最后,我国乳品企业竞争力作者简介:张树坤(1987.1-),男,山东省寿光市人,硕士,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营养与疾病防控研究工作。
生牛乳质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牛乳是一种常见的饮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之一。
由于市场上生牛乳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往往难以辨别其质量的好坏。
而生牛乳质量标准则是对生牛乳相关指标的规定,是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遵循的标准,保证了生牛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生牛乳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微生物指标、残留农药和兽药等有害物质指标、理化指标。
其中物理性状包括外观、色泽、气味等;化学性状则包括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脂肪含量等;微生物指标主要关注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量等;残留农药和兽药等有害物质指标则是对牛奶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的检测;理化指标则包括各种酸度、密度、干物质等。
生牛乳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生牛乳是一种易被污染的食品,如果质量不合格,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还可能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要根据相关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生牛乳的质量符合要求。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消费者才能放心购买、食用生牛乳。
生牛乳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还可以促进生产企业的自我管理和技术创新。
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达标,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质量标准也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牛乳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生牛乳产品。
在购买生牛乳时,可以通过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名称、QS标志等信息来判断产品的质量。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品牌的产品的外观、气味等,来选择质量较好的生牛乳。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保障自己的健康和权益。
生牛乳质量标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重要依据,通过严格的标准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第三方检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提高检测质量和可信度,保障社会公众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检测工作的第三方机构。
第三方机构指依法组织检验、检疫、认证、检测、鉴定等项目的机构。
第三条第三方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在资质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
第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众的权益。
第五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第六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与管理、设备仪器的校准与维护、样品管理、数据处理和结果发布等环节。
第七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审,并接受上级部门的外部质量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资质认定第八条第三方机构必须依法申请相应的资质认定,并经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检测工作。
第九条资质认定包括两个层次:一级资质和二级资质。
一级资质适用于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机构,二级资质适用于小型机构。
第十条资质认定的申请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机构的法人资格、设备与仪器的齐全程度、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情况等。
第十一条相关部门应当对申请资质认定的机构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明确评估结果和建议意见。
第十二条资质认定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三条第三方机构应当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配备足够的人员数量,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第十四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五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奖惩等方面,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第十六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实施轮岗制度,以避免利益冲突和过度依赖。
第十七条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商业秘密,并接受纪律和行为规范的监督。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相关工作。
第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应依法开展,遵循规范操作和程序。
第五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监测范围和对象第六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包括主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禽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监测。
第七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加工、运输等环节中的农产品。
第八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区。
第三章监测机构和人员第九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设立。
第十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职责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组织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提供监测结果和建议。
第十一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应配备具备相关技术和资质的监测人员。
第十二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应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监测内容和方法第十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内容包括:农产品的化学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指标。
第十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法应采用标准化和科学的方法,如取样、实验分析等。
第十五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法应参照国家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应采取多点监测的方式,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第五章监测结果和处置第十七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监测机构报告。
第十八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应公开,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纠正。
第二十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应对相关经营者进行宣传和奖励。
第六章监管和监督第二十一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进行监管和监督。
附件2:
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行为,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科学、客观、公正,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是指农业部依法组织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生产和销售的生鲜乳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一、抽样工作
(一)抽样工作原则
1、承担单位应对被检省(区、市)奶牛养殖、牛奶收购情况,包括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养殖结构(奶牛场、奶牛小区和散户的比例)、生鲜乳收购站数量与构成、生鲜乳运输车辆数量与构成、主要乳品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监测方案要求,确定监测地区和监测对象。
抽取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真实性。
2、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规范的
要求进行抽样。
3、承担单位应与当地畜牧部门共同完成抽样,抽样人员不得接受被检单位取样后送检。
(二)抽样程序及要求
1、抽样组织
(1)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计划研究制定抽样方案,并在每次抽样前组织参加抽样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抽样方案、抽样技术、工作纪律等的学习。
(2)承担单位应根据抽样方案准备所需物品,并由专人
负责检查和发放抽样单、抽样工具等。
2、抽样过程
(1)抽样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必须经过培训上岗。
承担单位应指定一名抽样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协调。
(2)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工作证件和有关文件。
(3)抽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抽样、分样、封样、编号及留样。
应将包装好的样品完全密封,用于密封的封条上必须包含抽样日期、两名抽样员及受检人签字,并且保证如果不破坏封条则无法打开被封样品,特别注意防止样品在运输及交接过程中交叉污染和包装破损。
抽样人员应妥善保存所抽取的样品,保证抽取样品全程冷链运输,防止样品变
质。
(4)抽样人员在现场应认真填写抽样单。
填写的抽样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
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抽样单上共同签章(名),其中抽样人签字必须为两名抽样员签字。
抽样单为三联单,第一联由抽样单位保存,第二联连同抽取的样品交被检单位保存,第三联随抽取的样品交检测单位。
(5)抽样人员将抽取的样品平均分成三份,一份连同抽样单第二联交被检单位保存,并应告之保存条件、保存时间等相关事宜。
其余两份样品用于检测。
(6)抽样人员应在抽样过程中全面了解被检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以便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3、拒检的处理
对于拒绝抽检的单位,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宣讲有关规定,并阐明拒检后果,同时要通知当地畜牧部门予以协调。
如果被检单位仍然不接受抽检,抽样人员应书面记录当时的情况,内容包括:被检单位名称、拒检理由、经过、时间、地点、现场人员等。
抽样人员和当地畜牧部门人员在书面材料上签字,并及时向省级畜牧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该被检单位按不合格处理,拒检的情况材料随同其他监测结果一同上报汇总单位。
二、检测工作
(一)检测工作原则
1、统一检测方法。
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监测计划中指定的检测标准或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方法。
2、统一判定原则。
检测结果按照监测计划中规定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二)样品的接收与处理
样品移交到检测单位时,接样人员应根据抽样单对样品的封样状态、数量、质量及样品编号等逐一进行核对。
检查合格后方可填单入库,按照要求保存样品,并及时安排检测工作。
(三)检测要求
1、检测准备
(1)检测人员应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及相关程序文件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持证上岗。
(2)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试剂和标准物
质应在有效期内;实验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要求。
2、检测过程控制
(1)在每个检测批次中应加入质控样品、参考物质或标
准品。
(2)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信息要准确、全面。
(3)准确使用计算公式、计量单位和相关符号,计算结果允许误差应符合标准规定,保证数据处理和计算无误。
(4)对筛选出的疑似阳性样品应进行确证。
(5)在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以下问题,应按要求逐级申请复检。
①对临界值、离散数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检出限的检测结果应进行复检。
②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停水、停电、仪器故障、环境变化等)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进行复检。
③各级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检测人员又解释不清的,应进行复检。
(四)检验结果的处置
1、承担单位在上报检测结果前,应将检测结果书面通知被检单位。
2、抽样单位要对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的发送进行跟踪,确认检验报告送达被检单位。
(五)异议处理
被检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承担单位提出书面异议申请,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
承担单位收到被检单位异议申请后,应当在10 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三、监测结果的应用
(一)承担单位在异议处理程序完成后,应及时将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发送所在省级畜牧部门。
(二)在生鲜乳运输环节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如隶属其他省份,还应同时向该生鲜乳收购站所在省级畜牧部门发送《检验报告》。
(三)省级畜牧部门应及时依法查处检出不合格样品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
四、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一)承担单位应如实上报监测结果,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准确。
对所提供的数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
(二)承担单位应按照监测结果汇总表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并进行总结。
(三)承担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监测计划的要求将监测结果及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监测汇总单位。
(四)监测汇总单位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按监测要求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统计、分析、汇总。
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
(五)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监测数据差错多、总结分析报告质量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下一个年度减少或停止其承担生鲜乳监测任务。
五、监测纪律
(一)承担单位不得参与以生鲜乳监督检查等名目开展
的任何形式的有偿活动,不得向受检单位颁发生鲜乳监督检查合格证书等。
(二)承担单位不得向被检单位收取检测费用。
(三)承担单位对有关抽样方案、被检单位名单等具体安排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任务下达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承担单位所有人员在农业部公布检测结果之前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透露检测结果。
(四)已封样品在送达实验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封或更换,否则该样品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承担单位如发现抽样人员抽样行为不规范,应立即停止有关抽样人员的抽样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纠正。
(六)检测人员不得编造、更改检测数据。
(七)抽样人员应衣着整齐,态度端正,秉公办事,严格
执法,树立生鲜乳质量监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