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内蒙古的主要天气系统及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4
2019年7月下杨雯心(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气象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摘 要:文章利用MICAPS 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8年6月15日~16日呼伦贝尔市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强降雨;高低空急流;对流不稳定;云图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082-01——————————————作者简介: 杨雯心(1993—),女,内蒙古牙克石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天气预报。
1 天气实况根据呼伦贝尔市现有气象监测站实况显示。
6月15日20时~16日20时,全市出现暴雨量级的有40个气象监测站,主要出现在东部偏北地区,最大累计过程降水量在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为115.9mm,小时最大雨强也出现在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为25.7mm,其他气象监测站为大雨到中雨量级,该过程主要强降水时段出现在15日夜间~16日凌晨[1]。
2 环流形势如图1所示,6月15日08时呼伦贝尔市位于冷涡底前部,低压槽前,受低压槽的影响,下游的高压脊稳定发展,使上游系统受阻,移动速度减慢,形成了稳定的阻塞形式,15日20时,仍位于冷涡底前部,低压槽前,16日08时呼伦贝尔市位于低压槽附近,受槽影响,同时受阻塞形式的影响,造成天气尺度系统停滞少动,从而产生强降雨,16日20时槽线移出呼伦贝尔市上空。
200hPa 上存在高空急流,呼伦贝尔市位于高空急流中心的左前侧,850hPa 上呼伦贝尔市东部偏北地区上空有明显的风场辐合存在。
如图2所示,从海平面气压场上来看,15日08时~16日20时位于蒙古国境内的低压中心一直东移北抬,16日08时,中心位于呼伦贝尔市上空,使其一直受低值系统控制,同时地面上有冷锋过境[2-3]。
3 动力条件分析6月16日08时~20时200hPa 和500hPa 散度场上,高层为正值区(辐散运动),低层为负值区(辐合运动),高辐散低辐合的配置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
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分析刘文炜;杨红子;孙建睿;王琪;姜文达【摘要】利用44年(1971~2014年)内蒙古西部30个站点夏季降水逐月观测资料、N C E P环流及海温场逐月格点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44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为整体一致型,时间分布存在5年~9年的周期.②降水偏多年,从100hPa~500hPa,极涡发展深厚,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比较深厚,槽前上升运动强烈,700hPa水汽输送充沛;降水偏少年环流特征相反.③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和前期春季海温异常相关显著.夏季降水偏多年印度洋存在存"-""+"偶极子震荡,NINO2+1区海温异常偏低,为拉尼娜现象;降水偏少年则相反.【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特征;EOF分解;环流异常;海温异常【作者】刘文炜;杨红子;孙建睿;王琪;姜文达【作者单位】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226)利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汛期降水大气环流、海温场等气候背景场研究,已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工作者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马慧等[1]研究发现华南前汛期的多雨年和凉年的南亚高压和副高都较常年偏弱、少雨年和热年的南亚高压和副高都较常年偏强。
肖科丽等[2]研究陕西省典型旱(涝)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距平场发现典型旱(涝)年,Nino3区海温为明显的正(负)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弱),脊线位置偏南(北)、西伸脊点偏东(西),欧亚地区西风环流指数偏弱(强),以经(纬)向环流为主。
呼和浩特机场降雪天气环流形势特征分析及预报自古以来,中国北部的冬季天气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恐惧的话题。
尤其是在内蒙古,这种恶劣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
在这些问题中,由于降雪天气引起的航班延误和取消是目前最为普遍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而呼和浩特机场作为内蒙古的主要机场之一,对于降雪天气的预报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降雪天气与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在我国北方,降雪天气主要由于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的交汇而来。
在呼和浩特机场,降雪天气的环流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1. 静稳天气静稳天气多发生在大气压力较高的清晨和夜间,主要由森林覆盖率低、城市污染物排放等原因引起。
静稳天气往往伴随着温度低、湿度高的天气条件,使得冷空气在静稳的气候环境中形成了长时间的停滞,从而导致大面积降雪天气。
2. 西北冷空气西北冷空气的形成主要源于西伯利亚的高压系统和蒙古高原的低压系统的组合。
当西伯利亚高压向东南移动,遇到蒙古高原低压的影响,便形成了西北冷空气,从而导致降雪天气。
3. 暖湿气流暖湿气流多发生在夏季,是由于季节性风向的变化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导致的。
在华北地区,暖湿气流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其带来的水汽与西北冷空气的交汇,形成了强烈的降雪天气。
二、降雪天气的预报降雪天气的预报一般分为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两种。
1. 短期预报短期预报是指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降雪天气进行的预报。
主要方法有:(1)应用多种卫星图像和气象雷达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2)运用数值模拟(如WRF等)进行降雪天气的模拟和预报。
(3)利用大量的实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推算。
(2)利用长时间序列资料(如气候变化数据)进行推算。
(3)通过分析气象影响因素的趋势和变化来进行预测。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降雪天气的环流形势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其预报涉及到众多气象要素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资料积累,以提高降雪天气的准确率和预报能力,为呼和浩特机场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呼伦贝尔市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付亚男【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数值模式产品,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4年11月26~27日呼伦贝尔市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极涡亚洲一侧强度偏强,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堆积形成横槽,乌山阻高迅速建立、崩溃致使横槽转竖从而引导冷空气南下东进,产生剧烈的降温;黑海-里海地面高压发展强盛,向东伸展形成强盛的冷高压,并导致贝湖气旋分裂演变为东北低压,高低压之间强大的气压梯度力导致大风的产生;在前期强烈升温的基础上,冷平流导致气温骤降,低层弱上升运动起到了辅助降温的效果.【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185-189)【关键词】寒潮;降温;诊断分析【作者】付亚男【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台,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6寒潮天气过程是极地或高纬度地带强冷空气向南暴发的过程,以剧烈的降温为主要特征,同时往往伴有大风、沙尘暴和暴雪等灾害性天气,能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牧区、工业、交通运输及人民生活均有很大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做好寒潮天气预报至关重要[1]。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115°31'~126°04'E、47°05'~53°20'N),面积25.3万km2,境内共有16个区域站、177个自动站。
寒潮天气是呼伦贝尔市冬春季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对当地的农业、牧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均有一定的影响。
国内气象学者们在大量典型寒潮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我国大陆的冷空气源地、路径及关键区,对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并总结了一些预报指标[2]。
这些研究成果在寒潮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寒潮天气过程也不尽相同,因而深入分析一些特殊的寒潮个例十分必要[3]。
专题07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
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2.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3.来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答案】1.B 2.C 3.C【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
所以选B。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
所以选C。
3.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
所以选C。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
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
从结构上讲,温带气旋是一种冷心系统,即温带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
从尺度上讲,温带气旋的尺度一般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径为1000公里。
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称之为“海风锋”。
当海风锋与较弱的冷锋相遇时易形成强对流雷暴天气。
下图为渤海湾地区某日一次典型雷暴天气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海风锋最易形成的时段为()A.夜晚且海陆温差较小B.白天且海陆温差较小C.白天且海陆温差较大D.夜晚且海陆温差较大5.此海风锋对于该典型雷暴天气形成所起的作用是()A.减缓抬升提供能量B.降低风速提供水汽C.降低风速提供能量D.加剧对流提供水汽【答案】4.C 5.D【解析】4.由材料可知,海风锋是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说明其形成的条件之一是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
专题07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
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
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
完成下面小题。
1.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A.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高空暖湿,低空干冷C.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高空冷湿,低空干暖2.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答案】1.A 2.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飑线形成需要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这种垂直分布使得大气上下温差大,大气容易出现对流运动,有利于形成不稳定层结,从而有利于飑线的形成,A正确。
高空暖湿气团本身就比较稳定,下沉趋势不明显,低空干冷气团相对较重,难以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不利于形成强烈的对流和不稳定的大气状态,不利于飑线的形成,B错误。
高空干暖气团稳定,下沉趋势强,低空冷湿气团上升动力相对较弱,垂直温差相对较小,不利于形成显著的对流运动和不稳定层结,不利于飑线的形成,C错误。
高空冷湿气团下沉,低空干暖气团上升动力不足,这种分布温差较小,大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强烈对流和不稳定层结的产生,不利于飑线形成,D错误。
故选A。
2.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减弱。
因为夏季午后陆地气温高,而大型湖面水温相对较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湖面时,原本的上升气流得到抑制,热量供应减少,对流强度减弱,从而导致系统强度减弱,A正确。
热量加强不符合实际情况,湖面温度相对陆地较低,不会使热量加强,B错误。
水汽补充一般有利于对流发展和天气系统增强,C错误。
湖面摩擦力小会使“飑线”附近风力增强,强度增大,D错误。
内蒙古赤峰天气赤峰,简称“赤”,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北方,是内蒙古东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
赤峰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较少,全年日照充足。
下面将为您介绍赤峰的天气情况。
春季是赤峰的过渡季节,开始时寒冷而干燥,到4月下旬后,气温逐渐回暖,白天温暖而晚上较凉爽。
五月是春季的尾巴,温度逐渐升高,但仍有风沙出现。
春季的赤峰多云天气较多,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人们需要注意适当增加补水。
夏季是赤峰最炎热的季节,从6月开始持续到8月。
这个季节的赤峰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常有大片的云彩为天空增添几分浪漫。
不过,夏季也是赤峰最多降水的季节,经常有阵雨和雷雨出现。
虽然降雨量较多,但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湿度相对较高,人们容易出汗。
因此,夏季的赤峰气候较为潮湿而闷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与夏季相比,秋季的赤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可以感受到凉爽的秋风吹过。
尤其是九月中旬开始,秋季的赤峰温度非常宜人,白天温暖而夜晚凉爽,适合户外活动。
不过,秋季也是赤峰的多风季节,常常有大风扬沙,人们在外出时需要注意遮挡好眼睛和鼻子,以免吸入过多的沙尘,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冬季是赤峰最寒冷的季节,从11月开始,持续到次年2、3月。
这个季节的赤峰气温极低,最低温度常常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甚至更低。
同时,冬季的赤峰也常常出现大风和降雪。
雪花飞舞的景象,给赤峰的冬天增添了一抹银装。
在这个季节,人们需要穿戴厚实的衣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免感冒或受到寒冷的伤害。
总的来说,赤峰的天气表现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温暖而凉爽。
年降水量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夏季。
人们在不同季节要注意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由于赤峰的气候多变,出门前最好查看天气预报,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赤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类型6 常见的天气系统1.(2021·山东·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秋季,冷空气开始活跃,给我国东部地区多地带来强烈的降温。
不过,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某次强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气温异常偏高,这种现象称为“锋前增温”现象。
例如江西省南昌市在2019年11月17日的最高气温达到29°C,而到了第二天,气温陡然下降,快速降温。
如果冷空气南下的速度越快,气团压缩增温作用越明显。
图一示意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
图二示意南岭对气温分界影响力的季节变化(数值越大,影响力越明显)。
(1)在下图绘制完成甲处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并指出图一中“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
(2)结合所学锋面知识,分析“锋前增温”现象的原因。
(3)比较南岭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界影响力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2022·山东·聊城市高中教学研究室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秋冬季节,冷空气开始活跃,给我国多地带来强烈的降温天气。
但一般在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由于气团压缩反而导致气温异常偏高。
中央气象台2021年11月6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下图示意此次寒潮过程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
(1)说出甲地的天气状况,并解释其成因。
(2)绘制丙处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气团运动方向和云雨区位置),并说明锋面附近降水的形成原因。
(3)结合所学锋面知识,分析冷空气到来前,气温异常偏高的原因。
3.(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冷气团为字母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冷锋降水集中在____(锋前、锋后)。
(2)图乙中,若此时空气中水汽充足,①②③三地有明显降水的是____;风力最大的是____(3)预报图中⑤地即将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