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沱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6.96 KB
- 文档页数:4
宿州市主要河流污染的时空特征及水质评价李奇;张生;郭勇【摘要】Based on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the five major rivers in Suzhou city from 2004 to 2010,the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ollutants as CODMn,BOD5 ,NH3-N,CODCr,TN and TP,and used Nemerow index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In addition to TP,the other five categories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showe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overall decline,but in terms of changes during the year,various pollutants generally have a “up-down-up”feature,high concentration values appear from. March to June;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value of six class pollutants appeared in the Yangzhuang sec-tion of Kui River,but except that the lowest concertration of CODMn appeared in the Dongguanzha sec-tion of Tuo River,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values of the remaining five pollutants appeared in the Sixian Bian River Bridge section of New Bian River;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study period,all rivers are subj ect to different levels of pollution,among with the Kui River water quality is the worst, while thenew Bian River and the Hui River's water qualities are better,most of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sectio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2004,with Luling Bridge section of Tuo River im-proved the most.%基于2004~2010年宿州市5条主要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体中污染物 CODMn、BOD5、NH3-N、CODCr、TN、TP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
宿州市主要河流污染物分布时空演变研究
吴红灵;刘沛轩;付金沐;鲍雅君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2(49)3
【摘要】根据宿州市5条主要河流(奎河、新濉河、新汴河、沱河、浍
河)2015~2017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河水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河流
水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奎河,新濉河,新汴河,沱河和浍河整体的有机物污染正
在逐步减轻,水体水质有逐渐好转的趋势;在对比分析不同河流的同一污染物的变化
差异中,总氮、氟化物的浓度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而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硫化物的浓度变化则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在同一河流的不同断面中,奎河的整
体污染逐步减轻,但杨庄断面的总氮污染增加,面源污染加重,除此之外,其余主要的四条河流的不同断面的污染均逐步减轻,水体水质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
各项研究说
明宿州市地表河流的污染物浓度数值虽然有所变化,但是河流整体上水质污染正在
逐年减轻,水质条件逐步好转。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吴红灵;刘沛轩;付金沐;鲍雅君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鄱阳湖枯水期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差异(性)研究
2.宿州市主要河流污染的时空特征及水质评价
3.宿州市主要河流污染的时空特征及水质评价
4.淮河流域秸秆焚烧关键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5.甘肃省主要河流径流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趋势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沱河宿州埇桥段沉积物中DOM分布情况研究
王媛媛;张立承;顾行;王佛安;马志超;慕瑞瑞;杨国兴;姜泉良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24(52)2
【摘要】本研究通过沱河流经城市水体中的有色可溶解性有机质物(CDOM)、溶解性有机质(DOM)、自生源(S_(R))、芳香性(SUVA_(254))、疏水性(SUVA_(260))及藻密度(A_(440)),得出沱河流经宿州市区后输入大量小分子DOM,CDOM浓度上升了78%;流经宿州市城区之后分子量减小,DOM分子量下降47.6%。
城市输入DOM以疏水性和芳香性的DOM为主,这增加了水体污染的潜力;河流流经城市后,它的外源输入有明显的增加并且有营养盐等的输入,促进了水体当中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当中藻密度增加。
【总页数】6页(P215-220)
【作者】王媛媛;张立承;顾行;王佛安;马志超;慕瑞瑞;杨国兴;姜泉良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宿州市沱河沉积物氮磷和有机碳分布及评价
2.宿州市沱河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评价
3.宿州沱河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4.四排干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5.苏州河沉积物中多环麝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4月^m HJo u rn al of G reen Science and T ech n o lo gy第8期煤炭型城市城区河流水质现状评价与分析—以宿州市沱河为例孟祥嵩、李致春U2,桂和荣2’3,余浩2,江雅琪2,余铭明、李前伟S成开峰1(1.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0;3.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摘要:指出了煤炭型城市城区水污染较为严重,然而当今学者对三四线煤炭型城市城区河流的水质状况关注较少。
以煤炭型城市宿州市城区河流沱河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水体中的总氮(T N)、氨氮(N H3— N)、总 磷(T P)、高锰酸指数(C O D M…)等指标,运用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同时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
结果表明:沱河中T N浓度整体处于V类水,N H3—1^、丁尸、030……平均浓度水评处于n类、w类、i n类水;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法显示沱河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IV类水目标水质,但临近宿州火车站T21、T22点位综合因子水质指标指数分别为5. 211、5. 121,未达到IV类水质目标,呈轻度污染状态,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关键词:煤炭型城市;城区河流;水质评价;沱河;综合污染指数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8-0057-051引言城市水环境污染调查与评价是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各国政府及相关科研单位都对城市河流 污染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常用的水质分析与评价方法 主要有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河流综合水质标 识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主成分分析法 等[1~<],且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改进。
然 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于大中城市河流,但对于三 四线城市城区河流城市水质评价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于 煤炭型城市。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6.25•【字号】宿政办秘〔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皖政办秘〔2020〕94号),推动沱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一体化协调治理,强化减污增流,实现降负荷提水质,探索建立水污染物总量和水质双向反馈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把沱湖流域打造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二、主要目标(一)近期目标。
到2021年,沱河、唐河主要河流出境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形成基本完善的水质、水文监测网络、预警监控系统和水环境信息系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中的效应逐步显现。
(二)中期目标。
到2023年,全市沱湖流域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水资源得到有效调控,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三)远期目标。
到2025年,全市沱湖流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补偿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显著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一)建设可溯源追因的现代化水环境监测体系1.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市辖区入沱湖水系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具备条件的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建成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保障正常运行。
宿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本文在对宿州市地下水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功能区划,并以地下水功能区划成果为基础,提出各个地下水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案。
标签:宿州市;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裂隙岩溶水;功能区划;方案1 引言宿州市开采地下水由来已久,建国初期主要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这部分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与当地大气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是以具有自由水位的潜水和与当地潜水有较密切水力关系的弱承压水为主,井深一般在20~30m。
目前,浅层地下水仍然是农业灌溉和农村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取水规模加大,用水保证率也相应提高,人们才逐渐开采深层承压水,并且开采量逐年增加,这部分地下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
目前宿州市城区的深层承压水已经严重超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95%~110%,已形成3个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年平均水位标高由1993的6.55m下降到2008年的5.02m,深层承压水漏斗面积已从1993年的125.06km2扩大到260.74km2,平均每年扩大8.48km2,存在着严重的地质环境隐患。
与此同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面源污染和污染河流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从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来看,除了锰、铁、总硬度、氟化物、氯离子等原生污染物外,主要超标因子为硝酸盐氮。
鉴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宿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提出宿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合理调整开采井的密度和开采量,维持地下水位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保护,良性循环和持续利用。
2 宿州市地下水分布特点按照埋藏和赋存条件,宿州市境内的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和裂隙岩溶水三种。
浅层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赋存于地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饱和重力水。
宿州市浅层地下水(埋深0~50m)水力性质属潜水~弱承压水,由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及部分中更新统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5~12m,底板埋深40~50m。
宿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措施
李欣燕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6(0)11
【摘要】一、宿州市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问题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宿州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全市供水总量10.36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46亿m^3,占总供水量的33.4%;地下水源供水量6.88亿m^3,占总供水量的66.4%,污水处理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0.02亿m^3,占总供水量的0.2%。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李欣燕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安徽省宿州市宿北断裂带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安徽省宿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
3.宿州市埇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4.宿州市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配置建议
5.宿州市埇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818水文水资源学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利用雨洪水”,进一步优化区域水源配置顺序和结构。
2.完善配套区域引调水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统一规划淄博市引黄引江客水供水工程,优化客水供管线与配套管网建设,新增淄川区纳入客水受水区域,同时加快客水受水区县支配水管网建设,提高客水供水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2035年实现增引长江水1.62亿m 3。
南部山区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增加河道及现有工程对地表水拦蓄能力。
统筹谋划市骨干河道与区县水系连通布局,完善水资源联调联配水网工程体系。
3.推进再生水水源回用以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为契机,完善再生水利用鼓励政策。
政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有关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部署要求,城市、工业集聚区、化工园区等统筹规划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
加强化工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优先论证再生水源利用的可行性,能用尽用,再生水配置比例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4.实行重点地下水源地预警管理机制建立淄博市重点地下水源地水位预警管理机制,加强全市水资源动态监测调度分析,对重点地下水水源地实行预警管理,以地下水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和划定水位警戒线为限制,定期对水源地所在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水源地水位、水量监测信息,及时科学调整地下水开采量利用方案,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5.完善公共供水机制以淄博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淄博市自来水公司为依托组建水务集团,发挥规模效益,整合全市企业已有各类供水水源,按照全市用足用好客水、科学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配置要求,统一布置、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给,实现政府管理、供水保障、企业受益共赢局面。
6.严格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管理。
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地下水取水许可量严格控制在用水总量分类控制指标内。
用水计划按水源类型分类下达,按照水源类型用足客水、再生水计划指标。
合理布局地下水开采利用,在城市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逐步有序关停自备井,地下水超采区逐步核减取水单位的地下水开采量■(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255032)表1 集中开采水源地开采量情况表(单位:万m 3)序号行政区域水源地名称允许开量2015—2019年均实际开采量年均实际与允许开采量占比1淄川区北下册水源地1095104595.43%2口头水源地1277.51356.5106.18%3博山区源泉水源地10951324120.91%4周村区杨古—宝山水源地438459104.79%宿州市埇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王 武 孙建华 蒋 惟一、基本情况宿州市埇桥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主要河流有澥河、浍河、运粮河、沱河、北沱河、唐河、萧濉新河、新汴河、奎河和新濉河,分属于怀洪新河、新汴河和奎濉河水系。
宿州市沱河段水质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季定民;张勃;黄淑玲;张建香;杨尚武;周丹【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3(33)6【摘要】通过对宿州市沱河段沿岸实地调查,以沱河东关闸断面为采样点,分时段采集样品,并以沱河东关闸断面2004—200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对水质污染物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
监测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
采用单因子评价,基于直观图解、线性趋势分析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探究了沱河水质污染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
结果表明:(1)年内水质变化显著,DO,NH3—N和TP在冬季含量偏高,TN和COD在春、秋季含量较高,BOD在夏季含量偏高。
(2)年际变化方面,BOD,NH3—N和TN均呈显著下降趋势,COD呈不明显下降趋势,DO和TP无明显变化趋势。
总体来说,宿州市沱河段水质状况处于不断改善之中。
【总页数】5页(P308-312)【关键词】河流污染;水质变化;宿州市沱河段【作者】季定民;张勃;黄淑玲;张建香;杨尚武;周丹【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宿州市沱河段水质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J], 黄淑玲;张勇;职绚绚2.宿州市沱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J], 黄淑玲;张勇3.城市河流水质组成季节变化规律——以宿州市沱河为例 [J], 余宝宝;陈松;;4.古运河局部河段水质时间变化特性——以运河三湾风景区河段为例 [J], 黄涌增; 黄金柏; 周亚明; 顾准5.浑河各河段水质随季节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陶冶;李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0卷第4期2019年4月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N i n g x i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40N o.4A p r.2019河床底泥对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臧春娟1,2(1.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0)㊀㊀摘㊀要:通过对沱河宿州市区段河底底泥进行不同地点,不同批次的采样研究,分析测试了河床底泥与去离子水作用后的溶液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液的组成中H C O-3,C a2+,M g2+含量高,个别采样点的浸泡液中S O2-4㊁N a+㊁C l-含量较高,判别其水化学类型为C aGM gGH C O3型,通过分析得出,沱河宿州市区段河底泥对水质的影响主要受基底岩石和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关键词:河床底泥;水质;元素组成;沱河中图分类号:P592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1331(2019)04-0034-06收稿日期:2019-01-05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 J2017A444);2015宿州学院教授博士启动基金(2015j b01,2015j b07);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S Z X T Z X K F05)作者简介:臧春娟,女,(1984-),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实验岩石学.㊀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㊁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中国境内主要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流域均未能幸免[1-3],河流水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河流水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水体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或综合的自然体来看待,水中的悬浮物㊁溶解物质㊁底泥和水生生物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前人在研究水体的常规组成㊁固体废弃物和重金属组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认识[4-7],对河床底泥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认为,底泥对河流水质有重要影响[8-11],底泥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水体的性质,但对于底泥与水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较少,缺乏实验研究,本文以沱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河流底泥与超纯水的作用过程来研究底泥对河流水体水化学性质的影响.1㊀研究区概况1.1㊀沱河及其流域概况㊀㊀沱河又称为交水,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李堤口西,流经虞城㊁夏邑㊁永城,至王庄进入安徽省,全长275.3k m,流域面积8500k m2.宿州市沱河段起于沱河进水闸,终于外环南路,全长12.7k m,水域面积约0.45k m2,是宿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沱河属于华北型河流,其水源补给以降水为主.1.2㊀样品采集㊀㊀沿沱河一共设置六个采样点,如图1所示编号分别为1㊁2㊁3㊁4㊁5㊁6,相应的坐标分别为1(N33ʎ37ᶄ15.67ᵡE117ʎ01ᶄ50.34ᵡ)㊁2(N33ʎ37ᶄ33.46ᵡE117ʎ01ᶄ44.97ᵡ)㊁3(N33ʎ37ᶄ42.59ᵡE117ʎ01ᶄ33.79ᵡ)㊁4(N33ʎ31ᶄ56.10ᵡE117ʎ01ᶄ23.23ᵡ)㊁5(N33ʎ38ᶄ23.36ᵡE117ʎ00ᶄ57.23ᵡ)㊁6(N33ʎ38ᶄ30.02ᶄE117ʎ00ᶄ19.87ᵡ).采样时间为2016年12月到1月中旬,每两周采集一次,共采集三次,即18个样品.样品采集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在水深0.3m处挖取厚度不超过10c m的表层沉积物,每次取样为500g左右,将取好的样品用一次性塑料袋密封标记后带回实验室.第1期臧春娟:河床底泥对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汴河镇汴河新研究区段朱仙庄镇河路京沪铁芦岭镇西寺坡镇桃源镇沱宿州城市取样点河流市区宿州护城河沱河闸三角洲公园沱河123456图1㊀采样点位置略图1.3㊀样品的处理与分析㊀㊀将采集回来的样品在烘箱中烘干,烘干后的样品挑出其中的杂质,然后用碾钵将其捣碎,称取50g .将称好的样品放入事先准备好的500m L 去离子溶液中浸泡,每个样品浸泡3个月左右,将浸泡好的样品抽滤后进行测试.㊀㊀将处理好的溶液在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离子色谱仪上完成水常规化学组成分析,分析的常规水化学元素有H C O -3,C a 2+,M g 2+,S O 2-4,F -,L i +,N a +,K +,N H +4等.2㊀实验结果㊀㊀河床底泥与去离子溶液作用后浸泡液中离子组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同一批次不同采样点H C O -3的含量最高,H C O -3在1㊁2㊁3采样点的浓度相对较高,变化幅度较大,并在第二批采样的3采样点出现浓度最高值;4㊁5㊁6采样点的浓度相对较低,变化幅度不大.C a 2+浓度相对较高,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仅在第二批采样的3采样点出现浓度最高值.M g 2+浓度小于C a 2+浓度,并与C a 2+浓度呈现相似的浓度变化趋势.S O 2-4在第一批采样的采样点1出现浓度最高值,在采样点2㊁3浓度相对较低,在采样点4㊁5浓度较高.N a +浓度在同一批次不同采样点均有变化,并在第二批的采样点3出现浓度最大值,K +浓度小于N a +浓度,但整体的变化趋势与N a +浓度变化趋势相似.C l -浓度在第二批的采样点1㊁2㊁3浓度相对较高,在其他批次的其余采样点浓度相对较低.N O -3㊁N H +4㊁F -和L i -含量较少.表1㊀河床底泥与去离子溶液作用后浸泡液中离子组成(单位:m gL -1)批次采样点L i+N a+N H 4+K +M g2+C a2+S O 2-4N O -3C l-F -P O 3-4H C O -3110.0212.072.823.8817.2564.5179.920.282.640.720.00266.41120.0224.315.825.0321.9862.921.041.956.650.920.00417.54130.0318.343.833.8117.3454.6610.090.003.561.020.00334.96140.0214.690.141.367.5437.3721.050.222.891.500.00187.89150.0221.790.611.5715.1245.8322.430.004.521.130.00264.85160.0219.390.582.6212.1537.5621.840.004.210.800.00218.12210.0327.580.007.9539.3282.752.790.0012.600.510.00618.20220.0232.542.793.2621.4345.333.010.7410.120.610.00350.54230.0336.850.0016.8647.77135.101.812.3213.260.584.08968.7553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月批次采点L i+N a+N H 4+K +M g 2+C a 2+S O 2-4N O -3C l-F -P O 3-4H C O -3240.0217.510.001.1817.9649.6916.840.004.510.610.00282.30250.0215.770.001.3016.7238.2721.272.033.000.530.00228.40260.0221.280.000.6517.7733.2422.340.463.620.870.00230.58310.028.659.654.5118.2958.761.960.461.940.320.00364.56320.0211.832.002.0613.5943.871.890.532.600.370.00271.09330.0217.8216.308.1618.2462.540.490.306.690.340.00427.51340.0211.560.521.288.7246.1511.970.003.000.480.00248.34350.029.171.803.4410.8443.767.690.001.500.520.00248.96360.029.224.511.829.1448.810.810.912.840.360.00281.681200100080060040020001601208040040302010030201002.01.51.00.5012345612345612840126060300采样点采样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H C O -3(m g·L -1)M g 2+N a +K +C l -(m g·L -1)(m g ·L -1)M O -3(m g ·L -1)C a 2+(m g·L -1)S O 2-(m g ·L -1)(m g·L -1)(m g ·L -1)4图2㊀河床底泥与去离子溶液作用后浸泡液组成图㊀㊀不同批次同一采样点的离子浓度变化不一.不同批次的H C O -3㊁C a 2+㊁M g 2+在采样点1㊁3处变化大,在2㊁4㊁5和6采样点浓度变化很小.S O 2-4浓度在采样点1处的第一批实验中的浓度要明显大于后两批实验中的浓度.N a +㊁K +和C l -在第二批1㊁2㊁3采样点浓度相对较高.6373第1期臧春娟:河床底泥对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3㊀结果分析及讨论3.1㊀结果分析㊀㊀由实验数据得出不同批次㊁不同采样点的浸泡液中的各离子浓度不同.浸泡液中浓度较高的三种主要离子H C O-3,C a2+,M g2+浓度在相同批次的实验中变化趋势相似(图2),说明三种离子来源相同,在不同的采样点稳定存在,对水体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这三种离子的主要来源于(i)基底岩石的溶解.沱河地处皖北碳酸盐岩发育区,地下基底岩石类型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富集会使岩石中的H C O-3,C a2+,M g2+溶解于水体中,使水体中这三种离子含量较高;(i i)地下水的补给.由于基底岩石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使得地下水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相对较高,地下水中的成分会不断地补给地表水,致使地表水中相应离子的浓度出现高值.另外,除第二批采样的1㊁3采样点外,H C O-3,C a2+,M g2+三种离子浓度在其他各点变化幅度不大,H C O-3浓度分布于200m g L-1~400m g L-1之间,C a2+浓度分布于40m g L-1~60m g L-1之间,M g2+浓度分布于10m g L-1~20m g L-1之间,说明在第二批采样时1㊁3采样点的三种离子有较多的输入,说明此批采样1㊁3采样点的三种离子有新的来源,如工业废水的排放会使底泥中相应离子的浓度增高.㊀㊀S O2-4浓度在第一批采样的各采样点浓度相对高,特别是采样点1,第二批的采样点4㊁5㊁6和第三批的采样点4浓度相对较高,其他采样点浓度极低.S O2-4的主要来源有:含石膏或其他硫酸盐的基底岩石的溶解;硫化物的氧化;人为污染.此次研究中的S O2-4浓度在各采样点浓度变化无规律,如在同一采样点1,第一批采样S O2-4浓度为79.92m g L-1,而第三次采样S O2-4浓度为1.96m g L-1,如此大的变化幅度应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是S O2-4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含S O2-4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床底泥中S O2-4浓度暂时升高.㊀㊀N a+,K+浓度在第一批和第三批采样中各采样点变化趋势相似,浓度变化幅度不大,在第二批采样中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㊁2㊁3采样点浓度较高,说明此次采样的底泥中N a+,K+浓度较高,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N a+,K+浓度在不同的采样点受人为因素影响不同.㊀㊀C l-浓度在第二批采样中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在1㊁2㊁3采样点浓度较高,4㊁5㊁6采样点浓度降低,并与第一和第三批各采样点浓度相当,在1㊁2㊁3采样点浓度较高的原因是第二批采样中的1㊁2㊁3采样点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N O-3浓度较低,在相同批次的不同采样点和不同批次的相同采样点其浓度变化不一,浓度相对较高的采样点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3.2㊀浸泡液的水化学类型㊀㊀将实验所得的主要离子数据绘制成p i p e r图(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浸泡液的水化学类型为C aGM gGH C O3型,这与沱河河床地处皖北碳酸盐岩发育地有一定的关系,河床底泥受基底岩石㊁地下水的补给致使河床底泥中C a2+㊁M g2+和H C O-3含量较高,这是决定底泥性质的主要原因,其次,在个别采样点出现其他离子含量增高的现象,这主要与采样位置的周边环境有关,宿州是一个煤炭型落后的发展中城市,采样点在采样时段受到了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随时性㊁不确定性㊁暂时性的特点,当河流所受污染很小时,河流底泥的性质在一定区段不随河流的迁移而有太大的变化,此时,人为因素是决定底泥性质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一旦河流底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后,人为的严重污染物沉积下来形成底泥,这些危害物在底泥中的赋存状态较为稳定,随着时间的累积其在底泥中的含量将越来愈高,最后二次释放到河流中,将会严重影响河水的水质,阻碍河流水质的净化,对河流水质的改良不利.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4月80806060404020208080606040402020Mg 2+SO 42-Ca 2+CI -806040-2080604020Na +HCO 3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3采样点4采样点5采样点6图3㊀采样浸泡液p i pe r 图4㊀结论㊀㊀本次研究分析了沱河宿州区段河床底泥与去离子溶液作用后得到的浸泡液的组成,含量较高的阴离子为H C O -3,而S O 2-4和C l -含量仅在个别浸泡液中出现较高值;含量较高的阳离子为C a 2+和M g 2+,个别采样点的浸泡液中N a+含量较高.根据主要离子数据绘制成的p i p e r 图表明浸泡液的水化学类型为C a GM g GH C O 3型,这主要是因为沱河河床地处皖北碳酸盐岩发育地,基底岩石和地下水中的H C O -3,C a 2+和M g 2+不断补给河床底泥.个别采样点的浸泡液中出现高浓度的S O 2-4㊁N a +㊁C l -,这主要是因为在相应采样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参考文献:[1]㊀黄伟来,李瑞霞,陈再福,等.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0):109G111.[2]㊀孟伟,苏一兵,郑丙辉.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探讨[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2(4):242G246.[3]㊀方子云,汪达.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流域化管理的探讨[J ].水资源保护,2001,(4):4G7.[4]㊀朱国峰,何元庆,蒲焘,等.夏季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常规阴离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2011,32(3):626G631.[5]㊀简敏菲,游海,倪才英.鄱阳湖饶河段重金属污染水平与迁移特性[J ].湖泊科学,2006,18(2):127G133.[6]㊀冯利忠,裴国霞,吕欣格,等.黄河呼和浩特段水体污染风险评估及其发生特性[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7):1349G1355.[7]㊀赵锁志,刘丽萍,王喜宽,等.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㊁悬浮物和底泥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J ].现代地质,2008,22(2):304G312.[8]㊀褚君达,徐惠慈.河流底泥冲刷沉降对水质影响的研究[J ].水利学报,1994,(11):42G47.[9]㊀吴群河,曾学云,黄钥.河流底泥中D O 和有机质对三氮释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34G39.[10]㊀陈桂秋,曾光明,袁兴中,等.治理重金属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淋滤技术[J ].生态学杂志,2008,27(4):639G644.[11]㊀刘淑民,姚庆祯,刘月良,等.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2012,(9):1625G1631.83第1期臧春娟:河床底泥对水质影响的实验研究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r i v e r b e dGs e d i m e n t o nm a j o r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r i v e rw a t e rZ A N GC h u n j u a n(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u z h o uA n h u i,234000A n h u i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f o rC o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S u z h o uA n h u i,234000)A b s t r a c t㊀C o l l e c t i n g r i v e r b e d s e d i m e n t s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 b a t c h e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l o c a t i o n s o fT u o h e r i v e r i nS u z h o u c i t y s e cGt i o n,t h em a j o r 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r e a c t e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t h e b e d s e d i m e n t s a n d d e i o n i z e dw a t e r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e s t e d.T h e r eGs u l t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r e a c t e ds o l u t i o n sa r ee n r i c h e d i n H C O-3,C a+2,M g2+,a n dt h es e v e r a l s a m p l e sa r ee n r i c h e d i nS O2-4㊁N a+㊁C l-.S o t h e t y p e o f t h e r e a c t e ds o l u t i o n i sC aGM gGH C O3.T h ee f f e c t o f r i v e r b e ds e d i m e n t o nw a t e r q u a l i t y i sm a i n l y s u p p l i e d f r o mt h e l o c a l b e d r o c ka n d g r o u n d w a t e r,a n d i s a l s o c a u s e db y t h e s e w a g e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w a s t e w a t e r.㊀㊀K e y w o r d s㊀R i v e r b e d s e d i m e n t s;W a t e r q u a l i t y;M a j o r c o m p o s i t i o n;T u o h e r i v e r[责任编辑㊀㊀刘碧蕊](上接第33页)[3]㊀杜清,秦民坚,郭巧生.明党参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2005,14(4):19G21.[4]㊀牟兰,陈华,娄方明.微波辅助萃取洛龙党参多糖的工艺优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29(12):28G32.[5]㊀张树宜,杨志娟.红枣中红枣粗多糖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13(9):47G49.[6]㊀张林维,赵帜平,周恩志,等.药物植物明党参多糖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3):95G100.[7]㊀朱海涛,邓雪华,陈吉炎,等.E x c e l软件用于药学研究中的正交数据处理[J].医学导报,2006,25(3):241G242.E x t r a c t i o na n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f r o mc o d o n o p s i s p i l o s u l a i nG a n n a n r e g i o nL U X i n s h e n g,L IN a,S U N W a n j u n,L IR o n g,G O N G Y a n q i a n g(C h e m i s t r y a n dL i f eS c i e n c eD e p a r t m e n t,G a n s u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f o r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H e z u oG a n s u747000)A b s t r a c t㊀O n t h eb a s i so f s i n g l e f a c t o re x t r a c t i o n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t h er a t i oo fm a t e r i a l t ol i q u i dr a t i o,m i c r o w a v e p o w e r a n d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 ew e r e t r e a t e d a s t h e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y i e l d 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i nC o d o n o p s i s p i l o s u l a b y u s i n g t h e o r t h o g o n a lm e t h o d.T h e n t h e o p t i m u mc o n d i t i o n f o r e x t r a c t i n g t h e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i nC o d o n o p s i s p i l o s u l aw a s o b t a i n e d, w h i c hw a s t h a t t h e r a t i oo fm a t e r i a l t o l i q u i d,t h em i c r o w a v e p o w e r a n d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i m ew a s1ʒ20,440Wa n d5m i n,r eG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y i e l d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u n d e r t h e o p t i m a l c o n d i t i o n sw a s6.21%.㊀㊀K e y w o r d s㊀C o d o n o p s i s p i l o s u l a;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E x t r a c t i o n;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责任编辑㊀刘碧蕊]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