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七年级生物下册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道的作用。
2.教学难点“资料分析”活动的组织和完成。
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师提供两则与呼吸有关的资料引入本课课题。
人体时刻都在呼吸。
呼吸时,气体先通过呼吸道的处理,再进入肺。
因此,本节先介绍呼吸系统的处理,然后就介绍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使他们对呼吸系统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教材中资料分析对呼吸道的作用进行深入的讲解,主要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同时,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明确呼吸和吞咽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最后通过展示,声带和发声的图片,让学生要有保护自我嗓子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展示资料:经过一番努力,腹中的小生命呱呱坠地,发出了第一声振奋人心的洪亮哭声。
这哭声拉开了父母新生活的序幕,也标志着小生命开始了新的人生。
但产妇是否想过,婴儿出生时为什么要“呱呱”而哭呢?我们知道,母腹内的胎儿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依附于母体、获得营养的。
在9个月的子宫内的生活中,胎儿“吃穿不愁”,接触不到外界的空气,而是靠母体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和脐带向他们输送,以获取生长所需要的一切。
即使在出生前几秒钟,胎儿仍然在依赖脐带提供的氧气而生活。
这也就是说,胎儿的肺脏功能完全是由母亲通过胎盘代劳的,它自己不需要工作。
那么,一旦他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胎盘和脐带,他将怎样生活呢?事实证明,他完全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他一出生,在周围的冷空气的刺激下,小鼻子和小嘴巴就会张开,立即开始呼吸动作,让外界空气涌入肺部。
然后血液从心脏流入其肺部血管,寻求刚刚吸入的氧气。
至此,婴儿已顺利完成了肺呼吸,血液循环也转入正常的途径。
仅仅几分钟内,通过脐带的血液循环宣告终止,小生命完全独立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呼吸系统组成挂图
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分析资料,说出呼吸道作用。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体验“食不言”,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呼吸道作用。
难点:说出呼吸道作用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挂图学生表演的道具五、教学过程探究3. 学生评议,相互补充,小结综述。
括两个部分: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新知探究二.呼吸系统的作用1.思考回答:清除口鼻内污物有利于气体进入体内。
学声评议补充,2.是使溺水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利于气体进入肺,否则容易进入胃内.回气时可以带动胃内食物返出.出现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
学生沉思,小组内讨论4.先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呼吸道的作用5.学生上台表演小鼻子:嗨!我是鼻子,是空气进入肺的第一关;我们的呼吸道成员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而且有弹性,管腔保持开放状态,管壁不致坍陷,阻碍气流进出。
我的鼻腔前部有鼻毛。
鼻毛有阻挡灰尘,过滤空气作用。
我的1.启发提问:溺水者在抢救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2.人工呼吸之前,清除溺水者口鼻内污物的目的是什么?3.设问:自古呼吸一条路,溺水者抢救实例充分说明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4.资料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5.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指导:现在向大家介绍几个小朋友,他们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呼吸道作用。
有请各位小朋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别由一人扮演,顺序入场。
能力足有限的,如果粉尘过多,我依然束手无策,只有寄希望我的兄弟气管、支气管处理。
我的鼻粘膜还能分泌黏液,粘膜内有毛细血管。
黏液有湿润作用.毛细血管有温暖作用。
这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鼻子。
咽:嗨!我是咽,既是食物通道,又是空气的通道。
喉:嗨!你们好!我是喉,有声带,可发出声音,你们可要好好保护我,否则出现喉炎就麻烦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呼吸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包括温暖、湿润和清洁作用。
认识呼吸道保护机制的重要性及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呼吸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呼吸道保护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实验探究中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呼吸道结构图或模型。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温度计、吸管、棉花等。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你们呼吸时,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吗?”引导学生思考呼吸道的作用。
展示呼吸道结构图或模型,简要介绍呼吸道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将要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新课讲解】(25分钟)1. 呼吸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5分钟)利用呼吸道结构图或模型,详细讲解呼吸道的主要部分,包括鼻腔、喉、气管和支气管。
强调呼吸道在气体交换中的重要作用,即引导空气进入肺部。
设计意图:通过结构图的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呼吸道结构的直观认识。
2.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10分钟)讲解呼吸道如何对吸入的空气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以适应肺部气体交换的需要。
师生对话,讨论呼吸道处理空气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冷空气经过鼻腔后变暖)。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3. 实验探究:观察呼吸道对空气温度的影响(5分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呼出气体的变化,理解呼吸道对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实验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四、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为什么图片中的妈妈说边吃饭边大声说话容易呛着,猜猜什么原因?(一)呼吸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图,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知道各器官所在的位置。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观察图片及教材4-26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
总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二)呼吸道的作用【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P41-42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呼吸道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2.呼吸道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3.呼吸道有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发言,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1.呼吸道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2.呼吸道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展示“C”状软骨和呼吸道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的结构。
总结: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3.呼吸道的作用(1)呼吸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思考与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思考讨论,积极展示。
1.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
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