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整理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1
Vo l.28No .12Dec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第28卷第12期(下)2012年12月建立体外的原代肝细胞培养模型,用于肝细胞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在肝病研究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改良的灌流方法将肝脏中的肝实质细胞分离、纯化、体外培养.为肝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奠定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S P F (special pathog en free )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0~25g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Ⅳ型胶原酶购自sig ma 公司,高糖DMEM 干粉、Insulin-Transferrin-S ele-nium 购自Gibco 公司.C yto keratin 18抗体购自santa cruz 公司.FITC 标记的羊抗小鼠Ig G 购自上海博蕴生物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鼠尾胶自制.Langendo rff 灌流装置购自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超级恒温槽购自上海衡平仪器厂.1.2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提前30分钟打开恒温装置,用75%酒精100ml 清洗灌流装置,然后用100ml 含双抗的D-Hank ’s-EDTA (NaC l 8.0g ,KCl0.4g ,NaHC O 30.35g ,Na 2HP O 4·12H 2O0.06g ,KH 2P O 40.06g ,EDTA 0.2g ,Gluco se 1.0g ,硫酸链霉素0.1g ,青霉素G 钠0.06g )溶液清洗灌流装置,烧杯内留20ml 灌流肝脏;小鼠6%水合氯醛麻醉后,置入75%酒精中浸泡5分钟,转移至木板四肢固定;铺无菌巾,腹部”U ”型切口,暴露出门静脉,分离门静脉,远端穿线并结扎;开胸腔,止血钳夹住心尖,分离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下穿线备用,眼科剪在右心房剪一个小口,将P E50聚乙烯导管插入下腔静脉结扎;门静脉远端用眼科剪剪一个小口,止血钳夹住腹腔的腹腔静脉及其分支;打开蠕动泵,用D-Hank ’s-EDTA 溶液灌流至肝脏发白,将门静脉用动脉夹夹住,改用5%的Ⅳ型胶原酶45ml 灌流,直至全部灌完;铺无菌巾暴露出肝脏,将胸腔的下腔静脉剪断,棉签将胸腔内的血液吸干,切断肝脏周围的血管,将肝脏移入烧杯;将取下的肝脏移入超净台内,摘除胆囊,剥离肝脏包膜,用20ml 培养液将肝脏吹散,混匀液体用200目筛网过滤至另一烧杯内,收集置入离心管中.1000转/分钟,8分钟,弃上清;培养液重悬细胞沉淀,1000转/分钟,8分钟,离心2次;接种加入40ml 含有10%胎牛血清和1%Insulin-Transferrin-S elenium 的DMEM 含双抗悬浮沉淀,并用吸管充分吹打混匀.接种于铺鼠尾胶的60mm 培养皿中.置于37℃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小时后换培养液,去掉不贴壁的细胞.以后隔2天换一次培养液.2细胞鉴定2.1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接种到12m m ×12mm 盖玻片上,培养至铺满80%左右;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20~30m in ,用PBS 洗3遍;1%羊血清+0.05%Triton 室温封闭30min ;用封闭液稀释一抗(1:100),滴加到含细胞的盖玻片上;4℃冰箱孵育过夜;PBS 洗3遍,每次10min ;封闭液稀释二抗(1:200),滴加到含细胞的盖玻片上;4℃冰箱避光孵育过夜;P BS 洗3遍,每次10min ;10%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注意:实验中设置不加一抗,只加二抗的阴性对照).2.2透射电镜鉴定将培养生长成单层的细胞用刮匙刮下,2.5%戊二醛固定细胞,1%锇酸再固定,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3结果3.1光镜观察Olym pus 光镜下培养4h 活细胞已基本贴壁,此时换液以去除血细胞及死细胞.肝细胞培养12h 后可见细胞贴附、小鼠肝实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及鉴定郝丹丹,张凤宁,瑞云,叶冬梅,贾晓丽,杨立新,乌英嘎(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目的:寻求一种简单的原代小鼠肝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原位灌流方法分离肝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光镜下细胞贴附、伸展、呈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细胞核体积较大,其中有许多双核的肝细胞.细胞浆为颗粒状,细胞边界轮廓清晰可见.采用Cytokera tin 18的抗体进行肝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显示细胞染上绿色荧光,细胞轮廓清晰.采用透射电镜鉴定,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见到:肝细胞上有大量微绒毛,细胞间有特征性的紧密连接以及毛细胆管.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结论: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了小鼠肝细胞并对其进行了鉴定,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小鼠;肝细胞;原代培养;鉴定中图分类号:R9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12-0091-0291--. All Rights Reserved.图1倒置相差显微镜A(88×)B B(220×)C(880×)图2图3透射电镜下的肝细胞伸展、呈圆形、椭圆形及多边形.细胞核体积较大,其中有许多双核的肝细胞.细胞浆为颗粒状,细胞边界轮廓清晰可见(图1).3.2肝细胞鉴定3.2.1采用Cytokeratin18的抗体进行肝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1,2],显示细胞染上绿色荧光,细胞轮廓清晰(图2).3.2.2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肝细胞鉴定,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见到[1]:肝细胞上有大量微绒毛,细胞间有特征性的紧密连接以及毛细胆管.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如大量内质网,包括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型内质网,大量的线粒体,其中有典型的车轮状线粒体,大量玫瑰花瓣形的糖原颗粒等细胞器(图3).4讨论本文采用改良的S eg len[3-5]二步灌注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肝细胞,采用无Ca2+、Mg2+的Hank’s-EDTA液及胶原酶原位两步灌注法,去除红细胞效果好,所分离的肝细胞较纯,细胞存活率高且节约胶原酶.实验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插管动作轻柔迅速,手术时间不宜过长;肝脏灌流以及移入超净台内的过程中要严格保持无菌.与乳鼠肝组织块外植培养和肝组织块胶原酶消化法[6]比较,本方法比较简单,时间短,分离的细胞存活率较高,是种简单可靠的肝细胞分离方法,是普通实验室开展肝细胞培养值得借鉴的方法.———————————————————参考文献:〔1〕Lazaro,C.A.,Croager,E.J.,Mitchell,C.et al.Estab⁃lishment,characterization,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cultures of human fetal hepatocytes[J].Hepatology, 2003,38(5):1095-1106.〔2〕Ku,N.O.,Liao,J.,Omary,M.B.Phosphorylation of human keratin18serine33regulates binding to14-3-3proteins[J].EMBO J,1998,17(7):1892-1906.〔3〕Renton,K.W.,Deloria,L.B.,Mannering,G.J.Ef⁃fects of polyribonoinosinic acid polyribocytidylic acid and a mouse interferon preparation on cytochrome P-450-dependent monooxygenase systems in cultures of primary mouse hepatocytes[J].Mol Pharmacol,1978,14 (4):672-681.〔4〕Michalopoulos,G.,Sattler,C.A.,Sattler,G.L.et al.Cytochrome P-450induction by phenobarbital and3-methylcholanthrene in primary cultures of hepatocytes[J].Science,1976,193(4256):907-909.〔5〕Seglen,P.O.Preparation of rat liver cells.3.Enzymat⁃ic requirements for tissue dispersion[J].Exp Cell Res, 1973,82(2):391-398.〔6〕张阳德,赖毅,赵俊玲.新生小鼠肝细胞的体外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4).92--. All Rights Reserved.。
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SOP1、实验目的分离和纯化原代干细胞,体外研究药物对原代肝脏细胞的毒性2、实验方法实验材料:ICR小鼠(20-30g)实验试剂:20%乌拉坦或水合氯醛0.1%肝素钠(Glucose 0.2g,0.125mM EDTA 8Ml,肝素钠0.2g,1Mm HEPS 4.6Ml)0.025%胶原酶(胶原酶12.5mg,L-15无血清培养基50Ml)Pecoll分离液:9份Pecoll+1份10×D-PBS(PH7.4)制成分离液。
3、实验步骤:1.ICR小鼠禁食过夜。
2.取ICR小鼠,用20%乌拉坦或水合氯醛0.2-0.3ml腹腔麻醉。
3.10-15min后固定小鼠,75%酒精消毒腹部后正中切开打开腹腔并更换器械。
4.显露肝门静脉并游离2-3cm;显露游离肝下腔静脉2-3cm,置一结扎线,暂不结扎。
5.穿刺针插入肝下腔静脉后立即结扎固定,尽快接通硅胶管并启动蠕动泵(无泵,输液器亦可)同时剪断肝门静脉远端。
6.从门静脉入肝素,使小鼠全身肝素化,并持续灌注至肝脏呈米黄色。
7.换肝素钠为胶原酶消化液(37℃预热)循环灌注消化,至肝质变软,压之凹陷不易恢复。
8.停止灌注,小心剪取个肝叶置入消毒平皿内,加入约20mlDMEM 培养基(含血清,4℃预冷)祛除纤维结缔组织,制成混合肝脏细胞悬液。
9.200目筛网过滤入15ml离心管,100rpm离心5min。
去上清,沉淀加入DMEM培养基(含血清,4℃预冷)7ml重悬。
10.取等体积肝细胞悬液悬浮于Pecoll分离液,颠倒混匀。
11.4℃1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PBS清洗肝细胞2次,4℃1000rpm离心10min。
12.肝细胞沉淀加入(含血清)重悬为3ml,取适量计数并用台盼蓝(3:1)判断活率。
13.活率在90%以上的肝细胞按2×103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ul DMEM培养基,于37℃ 5% CO2条件下培养24h。
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原代肝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毒性研究和肝脏疾病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探讨原代肝细胞培养的方法。
原代肝细胞是从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或人体新鲜肝组织中分离得到的肝细胞。
它们具有种独立性和细胞特异性功能,是进行体外研究的理想模型细胞。
原代肝细胞培养的主要步骤包括:肝组织的分离、肝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肝细胞的培养和维持。
首先,肝组织的分离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起始步骤。
一般来说,选择健康的动物或人体捐赠的新鲜肝组织,快速解剖分离,并将其置于含有冷蘸过消毒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离心管中。
然后,用小剪刀对肝组织进行切细,使其暴露于细胞分离液或酶溶液中。
常用的细胞分离液包括肝素-胰酶、胰酶、胶原酶、凝集酶及胰蛋白酶。
这些酶能够降解结缔组织,使肝细胞从肝组织中游离出来。
接下来,肝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是确保原代肝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一步。
一般而言,将细胞分离液转移至新离心管,并用对应的培养基对其停滞,使浮游的肝细胞顺应性地附着在组织培养器皿的底部。
在培养基的作用下,非肝细胞(如纤维细胞和非肝上皮细胞)会悬浮离开,而肝细胞则紧密附着在培养器皿上。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等粘附时间、细胞数目、培养基的组分和浓度,使纯化程度达到最佳。
然后,肝细胞的培养和维持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持续关键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威利精简培养基和L-15培养基等。
这些培养基中会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胆固醇和转铁蛋白)。
其次,细胞密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通常,当细胞趋于稳定时,可以通过减少培养皿内细胞的数量来避免细胞互相竞争和过度分泌胺碱酸等蛋白质。
此外,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也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重要环节。
温度、湿度、CO₂浓度和培养基的更新等因素都会对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大鼠原代星状细胞提取方法一、原位灌注:1、1ml 5%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壁酒精消毒,十字切口打开腹腔,用湿棉签将肠管推向左侧,暴露门静脉和下腔静脉。
2、将充满灌流液的针(0.45或0.55的头皮静脉针)经小口插入门静脉(不要插的过深),止血夹或线结扎,软管部分用纸胶布固定以免滑脱。
3、灌注I液灌注在肝脏迅速发白后剪断下腔静脉,肝脏在全部灌注完后可见白色纹理。
可以注射器灌注,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大鼠灌注器。
先灌注I液:5min\37度\8ml/min。
可稍快再灌注II液:10min\37度\5ml/min。
一定要慢,防止门静脉破掉二、梯度离心:1、灌流结束后,将取适量(直径不超过5cm)肝脏移至无菌培养皿中(镊子泡过酒精,尽量把血管和胆管、胆囊留下),移至超净台,加入少量(5ml左右)灌注II液,剪碎肝组织(2mm,尽可能碎),剔除其他组织。
2、将搅碎的肝组织倒入50ml的离心管,加入灌注II液至30ml,加入12mg pronase 和0.6mg DNase,37度水浴消化12~15min,消化过程中每2~3min拿出来轻轻震荡或摇晃。
3、加入15ml 4°C含10%FBS的DMEM终止消化。
4、70um过滤网过滤:用无菌镊子夹出过滤网,放入10CM无菌培养皿中,将液体用枪打入,有较多沉淀时用1ml无菌注射器尾部粗糙不平部位去研磨,留下的都是一些血管等白色物质后即可停止。
5、将过滤后的液体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静置10min,肝细胞较重沉淀下来,收集悬浮液转移到新离心管中,400g,7min,使所有细胞都沉下去。
6、吸掉悬浮液,加入4~5ml 15%optiprep液,重悬后转移至15ml离心管(注意不要滴到壁上),缓慢倾斜至与水平面夹角30度,缓慢加入5ml 11.5%optiprep(枪头竖直指向离心管口附近,使液体缓慢流进去),同法再加5ml HBSS溶液。
加完后慢慢竖直可见三种液体明显分层,记住11.5%optiprep与HBSS溶液的分层处。
试验动物:8~9周龄健康雌性小鼠10只。
供试小鼠自由饮食,二级饲养,试验前24h禁食。
主要试剂:1.Solution C:480Mm KCL120Mm MgSO4120Mm KH2PO42.Buffer A(1L):NaCL 7gNaHCO3 2g1M HEPES Ph7.45 5mlSolution c 10mlGlucose 1gAdd ddw and adjust pH to 7.43.灌洗液A:Buffer A with 1Mm EGTA +PS 过滤,37度温浴待用4.灌洗液B(50ml):Buffer A with 5Mm CaCL2, 25mg胶原酶IV + PS 过滤,37度温浴待用5.胶原酶Ⅳ,购自Sigma公司;6.RPMI-1640细胞培养液7.透析胎牛血清(FBS)8.青霉素-链霉素双抗9.0.4%的Trypan Blue:0.4g Trypan Blue to 100ml ddw用NaOH调PH值7.2-7.3, 4度储存。
步骤:1.经腹部注射巴比妥钠(50-100mg/kg)麻醉供试小鼠,5-10min。
70%乙醇消毒皮肤后,将小鼠移至超净工作台,固定于消毒的聚乙烯泡沫板上.2.剪开小鼠腹部,剥离皮肤,将静脉留置针插入肝脏门静脉,剪开下腔静脉,灌注预热(37 ℃)的灌注液A,保持灌注液流速为10~15mL/min3.至小鼠肝脏完全变灰黄、下腔静脉已无血丝流出时,改用37~38℃预热的灌注液B继续灌注小鼠肝脏,同时在下腔静脉插入留置针,通过医用输液管收集消化酶液,循环灌注液B,保持灌注液流速为10~15mL/min,持续灌注10~15min,使肝脏完全充盈消化酶液;4.剪下整个肝脏组织,将肝脏置于60mm培养皿中用10%FBS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终止消化,撕去肝包膜,用移液管轻轻吹吸两次,经100目网过滤到50ml离心管中,去除未消化肝脏组织块,补至30ml,于室温下1500转/分钟(50-80g)离心5min重复2-3次,收集纯化的小鼠肝细胞,将纯化的小鼠肝脏细胞重悬于10mLRPMI-1640培养液中。
小鼠肝脏淋巴细胞分离
肝脏淋巴细胞分离protocol
1. 腹腔注射100uL/只小鼠麻醉;
2. 用约20mL PBS从下腔静脉处灌洗(肾,肺,肝均变白,肝脏灌注也可);
3. 取10cm细胞培养皿,加入10mL 10% FBS+DMEM,将滤网浸于其中,取出的肝组织置于滤网中;
4. 用1mL注射器的内芯研磨,制备细胞悬液;
5. 从皿中吸取细胞悬液到50mL离心管,补加PBS至30mL;
6. 50g离心3min,上清转移至新管;
7. 1500rpm X 5min离心,2.5mL DMEM重悬细胞。
8. 准备percoll:
6mL 100% percoll + 660uL 10X PBS配成90% percoll
4mL 90% percol + 1.12mL DMEM配成70% percoll
2.5mL细胞重悬液+ 2mL 90% percoll配成40% percoll;
9. 将40% percoll细胞悬液沿管壁缓缓加入70% percoll中;
10. 2000rpm离心20min,brake和accelerate都设为level 1;
11. 吸取中间层细胞,PBS补加到10mL,400g离心10分钟;
12. 弃上清,加1mL红细胞裂解液,裂解2min
13. 补加PBS到10mL,终止裂解,400g离心10分钟
14. 将细胞重悬到合适体积,计数,用于下游分析。
分离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与大鼠原代细胞分离有所不同方法:1、所有器械(四把镊子两把剪刀)放在75%酒精中浸泡6 h以上。
2、用PBS溶液(过滤灭菌)配制0.075%胰酶20mL备用(胰酶原液0.25%,6ml原液可以稀释至20ml)。
3、新生(1天)乳小鼠15-20只,器械在酒精灯上灼烧消毒备用。
4、准备两个冰盒,在其中一个冰盒中放两个平皿,皿内盛放PBS溶液(无色),把灼烧后的一把镊子倒插在该冰盒中(用于涮洗心脏)。
另一个冰盒中同样放两个平皿,其一放PBS溶液,其二放1 mL0.075%胰酶,同样把灼烧后的一把镊子和一把剪刀(用于剪碎心脏)倒插在该冰盒中,所剩的两把镊子和一把剪刀灼烧后倒置用于解剖,切勿污染。
5、乳鼠两只一组处死消毒取样,方法:将其轮流放入装有75%酒精的烧杯中6 s即可。
6、从胸骨下端开始向上解剖乳鼠,剪至颈部,打开胸腔,挤出心脏,用镊子取心脏心室部分放入第一个成有PBS溶液的平皿中,速度越快越好,以保持心肌细胞的活性。
7、待取完所有心脏后,在冰盒中使用冰盒中的镊子涮洗和挤压心脏以尽量除去心脏中的血液,置于冰盒中的另一个平皿中,继续洗去血液,若有心脏上存有心房则用镊子拔去,可使用第二个冰盒中的镊子,依次放入第三个皿(第二个冰盒)中洗净。
8、将洗净的心脏放入第四个放有1 mL 0.075%胰酶的平皿中,将皿倾斜,使心脏全部浸入胰酶的平皿中,将皿倾斜,使心脏全部浸入胰酶中,用剪刀剪碎心脏后,吸入所剩的149mL胰酶中4 ℃消化24h。
9、消化24h后,吸出11mL胰酶,加入9 mL0.1%的胶原酶Ⅱ(此时浓度为0.05%,配胶原酶需用0.2 μm滤器过滤),将18 mL的细胞液装入高压过的小烧杯中,加入磁力棒,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 min,温度维持在34-35 ℃左右,120 rpm。
10、配制两种培养液,DMEM-F12 10%FBS,DMEM-F12 15%FBS Brdu(10 mg/mL的Brdu母液,在DMEM-F12 15%FBS中每20mL加67μL,心肌细胞对Brdu的耐受性较其他细胞高,以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其他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的污染)。
准备材料1.能够提供灌注速度为1-10mL/分钟的蠕动泵(我们用的是保定兰格的蠕动泵,某宝有售);2.能够容纳50-100mL溶液的无菌容器;3.凹槽(可供放置操作台面并提供引流槽,我们用的是搪瓷实验盘+泡沫板的组合);4.可维持37℃的水浴设备(即恒温水浴锅);5.无菌100mL广口玻璃瓶;6.无菌50mL锥形管;7.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的70微米不锈钢过滤器(就是不锈钢滤网,查阅资料提示这里选用的滤网规格大概为200目左右);8.细胞培养皿(直径10cm,即常说的大皿);9.无菌器械,至少要有一把剪刀和两对细尖镊子;10.70%-75%酒精和去污剂(去污剂我们没有用过,只要小鼠备皮充分一般影响不大),均盛装于喷雾瓶中(碘剂可选);11.麻醉剂,注射或吸入剂型均可(我们选用水合氯醛或戊巴比妥);12.Vacutainer牌蝶型插管(我们选用BD公司的套管针); 推荐小鼠体重:20g-40g(我们的建议是25g以上);13.口罩;14. 每只小鼠2只吸水台垫(我们是用大量吸水纸代替吸水台垫铺在手术操作平台上,主要是吸收灌注后流出的灌注液);15.动物操作台;16.胶带。
分离试剂1.前灌液:Hank's缓冲盐溶液(HBSS),使用不含钙镁离子、含0.5mM EGTA的1x工作液;共需要大约 60ml-70ml;使用前预温至37℃;2.后灌液:IV型胶原酶+低糖DMEM+1xPenn-Strep+15mM HEPES(低糖DMEM和IV 型胶原酶是必须的,HEPES缓冲液等等可以选择性加入);共需要90ml。
注意确保所使用的DMEM含钙;使用前预温至37℃;3.分散液:IV型胶原酶+低糖DMEM,共需要120mL;4℃预冷;4.IV型胶原酶;在消化液和分散液中,胶原酶的浓度至少要达到100胶原酶消化单位/ml(100CDU/ml);(我们使用的是购自Gibco公司的IV型胶原酶,按照0.5mg/ml配成工作液用于消化和分散肝细胞);5.蒸馏水。
小鼠肝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研究作者:李维维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7期一、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取出,模拟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无菌操作的方法,经销化,分散成为单个游离的细胞。
在人工培养下,使其不断的生长及繁殖。
传代培养是指细胞自从一个培养瓶以1:2比例转移,接种到另一培养瓶的培养。
这次实验我所用的抗生素瓶和小玻璃珠便用于细胞的传代培养。
本来这次实验用小玻璃珠,这种模式融汇了扩大贴壁面积和便于观察的优点,并且重演性好。
二、材料(一)实验动物乳鼠10只,体质量7~8g,刚出生三天,保持室温20℃~25℃;(二)实验器材空的抗生素瓶玻璃珠眼科剪眼科镊试管吸管等(三)实验试剂磷酸缓冲液(PBS);平衡盐液:Hank原液 Hank液;细胞消化液:0.5%胰蛋白酶和0.4%EDTA钠盐液。
以上溶液经包装,灭菌后备用三、实验步骤(一)试剂的配制1.Hank原液与Hank液的配制配制程序:(1)称取1.4g Hank原液,溶于30~50ml的蒸馏水中。
(2)取1000ml烧杯及容量瓶各一个,先放蒸馏水800ml于烧杯中,然后逐一称取药品,但必须在前一药品溶解后,方可加入下一药品,充分混匀后,分装,盖紧瓶盖,写好标签,置于4°C冰箱保存。
2.胰蛋白溶液的配制3.0.02%的EDTA鈉盐溶液的配制4.水解乳蛋白—Hank液的配制5.E-MEM营养液的配制6.104U/ml青霉素、链霉素的配制(二)实验营养液的配制1.原代细胞营养液的配制2.传代细胞营养液的配制(三)培养器皿1.玻璃漏斗式滤器玻璃漏斗式滤器将滤板与玻璃漏斗烧结成一体,适用于各种培养用液的过滤除菌,但不宜血清等粘稠液体。
2.手术器械主要用于解剖动物,取材和原代培养中切割组织。
各种器械至少需配置两套3.培养瓶用于原代培养的需要卡氏瓶10~15瓶,而传代培养需用12~25个卡氏瓶,另准备5瓶抗生素瓶,每次用完后,清洗时一定要彻底,以防下次用时污染。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制得的小鼠原代肝细胞与应用,涉及原代细胞分离技术领域。
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麻醉小鼠依次进行腹腔暴露、肝周管结扎、原位三步灌流和细胞分离得到小鼠原代肝细胞;原位三步灌流依次包括第一灌流,第二灌流和第三灌流;第一灌流,用第一灌流液去除红细胞,并对血液进行抗凝;第二灌流,用第二灌流液去除抗凝剂,并对肝组织进行初步消化;第三灌流,用第三灌流液进一步消化。
该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分离后细胞活性高、贴壁迅速、存活细胞收率高、分离成本低并且分离过程不易污染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的技术问题。
技术要求1.一种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麻醉小鼠依次进行腹腔暴露、肝周管结扎、原位三步灌流和细胞分离得到小鼠原代肝细胞;所述原位三步灌流依次包括第一灌流,第二灌流和第三灌流;所述第一灌流,用第一灌流液去除红细胞,并对血液进行抗凝;所述第二灌流,用第二灌流液去除抗凝剂,并对肝组织进行初步消化;所述第三灌流,用第三灌流液进一步消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灌流的灌流血管为肝门静脉。
三灌流液对小鼠肝脏进行灌流以后,还包括用PBS对小鼠肝脏进行灌流清洗的步骤;优选地,所述PBS的温度为36-37℃;优选地,所述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还包括在第二灌流以后用37℃的PBS预热小鼠肝脏的步骤;优选地,所述第三灌流液为IV型胶原酶溶液,温度为37℃,所述IV型胶原酶溶液的浓度为0.03-0.05%;优选地,所述IV型胶原酶溶液的浓度为0.048%;优选地,所述第一灌流液、第二灌流液和第三灌流液分别灌流150-200mL。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肝周管结扎,结扎的肝周管包括: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和后腔动脉;优选地,所述肝周管结扎依次结扎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和后腔动脉;优选地,所述肝周管结扎包括如下步骤:(1)结剪断十二指肠韧带;(2)结扎胆总管;(3)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追踪肝总动脉血液流经方向,直到暴露脾动脉与胃左动脉;(4)结扎并剪断脾动脉与胃左动脉,暴露腹腔动脉干;(5)将肝脏下翻,暴露背侧肝脏与膈肌,分离肝脏镰状韧带与左右三角韧带;(6)结扎胃左静脉,并在胰腺颈部双重结扎,并在结扎之间剪断胰腺(7)结扎后腔静脉;(8)上翻肝脏,分离肝门静脉周围淋巴组织,暴露肝门静脉,然后注射肝素100U。
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与方法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体外组合性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基础,但单纯机械分离法对肝细胞损伤较大,分离后的肝细胞体外培养的难度亦较大,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关键是如何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体外代谢活性高的肝细胞.1 非酶分离细胞法1.1 直接分离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剪成小块,通过机械方法(挤压、剪碎、震荡、吹打)得到单个细胞,多与 EDTA螯合法、灌注法相结合,即先用 EDTA溶液进行充分的灌流,再剪成组织小块,然后用各种机械的方法分离得到肝细胞。
该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不需要复杂仪器和昂贵的胶原酶。
但实验操作对细胞的损伤大,尤其是造成细胞表面蛋白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细胞的获得率和存活率较低。
1.2 组织块培养法:用麻醉剂 (乙醚、戊巴比妥纳等 )将动物麻醉或直接断头处死,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以 0.5 cm的间隔接种于培养器皿中(25 m L的培养瓶中可接种 3O块 ),先加入少量的培养基,静置培养 12~ 24 h后再加入足量的培养基。
该操作过程短,污染少,损伤小,细胞成活率很高而成本低。
但纯度不高,且形成典型上皮细胞层所需时间较长,在细胞爬出后还需剔除组织块,易造成二次污染。
可能是因为成年动物的结缔组织比新生动物的结缔组织致密,肝细胞难以迁出,故此法多用于 1~ 6 d的新生动物或动物胚胎。
2.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2.1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在 37℃下用胰酶或 (和)胶原酶消化,待消化物成蓬松的絮状物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吹打均匀后经 200目不锈钢网筛过滤后,离心、重悬即可获得肝细胞。
胶原酶只消化细胞间质而对肝细胞机械性损伤较小,也能较完整地保存膜蛋白¨7],分离效果好。
一小鼠肾脏原代细胞的分离及细胞计数(一)原理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发展成一种重要生物技术,并取得显著成就。
由体内直接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叫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细胞离体时间短,性状与体内相似,适用于研究。
一般说来,幼稚状态的组织和细胞,如:动物的胚胎、幼仔的脏器等更容易进行原代培养。
(二)操作1.取材用颈椎脱位法使小鼠迅速死亡。
然后,把整个动物浸入盛有75%乙醇的烧杯中数秒钟消毒,取出后放在大平皿中携入超净台。
用消过毒的剪刀剪开用乙醇再次消毒后的皮肤,剖腹取出肾脏。
置于无菌平皿中。
2.切割用灭菌的PBS液将取出的脏器清洗三次,然后用眼科手术剪刀仔细将组织反复剪碎,直到成1 mm左右的小块,再用PBS清洗,洗到组织块发白为止。
移入无菌离心管中,静置数分钟,使组织块自然沉淀到管底,弃去上清。
3.消化吸取0.25%胰蛋白酶一0.02%EDTA混合消化液1 ml,加入离心管中,与组织块混匀后,加上管口塞子,37℃水浴中消化30分钟,每隔5分钟摇动一下试管,使组织与消化液充分接触,静止,吸去上清。
4.制备单细胞悬液向含有经消化的肾组织的离心管中加入2-3 ml PBS,用吸管吸打数次,直到看不到块状组织。
5.细胞计数1 盖好盖玻片:取一套血球计数板,将特制的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槽上。
2 将细胞悬液滴入计数板:将待测细胞悬液吹均匀,然后吸取少量悬液沿盖片边缘缓缓滴入,要保证盖片下充满悬液,注意盖片下不要有气泡,也不能让悬液流入旁边槽中。
3 统计四个大格的细胞数:将血球计数板放于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并移动计数板,当看到镜中出现计数方格后,数出四角的四个大格(每个大格含有16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目。
4 计算原细胞悬液的细胞数(按照下面公式计算细胞密度):(细胞悬液的细胞数)/ml=(四个大格子细胞数/4)×104说明:公式中除以4因为计数了4个大格的细胞数。
1、 在前一天晚上铺三明治培养基的下层胶:
100ml超纯水+114ul冰醋酸,然后到细胞房超净台用0.22um的滤膜过滤后加入1.6ml
的I型鼠尾胶原后铺板
6-well plate:1000ul
12-well plate:500ul
24-well plate:250ul
96-well plate:30ul
铺板后晃荡混匀,打开盖子置于超净台中,开紫外灯过夜,第二天吸弃上层液体,收
起plate备用(若要放置长时间,则要用封口膜);
2、 在前一天确认buffer1、beffer2(未加酶)是否准备好
Buffer1:1*EBSS,0.5mM EGTA,无Ca、Mg;
Buffer2:1*EBSS,0.2mg/ml 胶原酶IV,10mM HEPES(500ml;1.191g),2mM CaCl(500ml;
0.11g)
两种buffer都用NaHCO3调pH至7.3~7.5,不可低于7.3;
3、 当天上午器材灭菌,两个铁饭盒,one for剪刀,小镊子,橡胶管,细线,another for三
个筛子,2把弯头镊子,1把剪刀;两个fisher瓶子装过滤后的buffer1,buffer2;
4、 准备30ml的WEM(或DMEM)置于4°,盛放剥下的肝脏;预先打开37°水浴槽两个;
buffer1,buffer2过滤除菌,并置于37°中预热;检查泵是否正常工作;
※灌流一只20g左右的小鼠肝脏,buffer1需100ml即够,buffer2需60ml,加0.18mg/ml
的胶原酶IV。
5、解剖腹腔与胸腔之间的部分,找到门静脉顺行插管,(橡皮管内径为4.8mm),先用buffer1
灌注,调节流速为3.1rpm(约5ml/min),灌流6min。然后用buffer2,调节流速为3.1rpm,
将60mlbuffer2灌完(最好控制在8min内);
6、剪下肝脏组织放至预先放在4°冰箱的WEM中;
去细胞房预冷离心机
7、准备4-5个10cm dish,将肝脏并WEM一并倒入dish清洗一下,转入倒有DMEM的dish
中,用镊子轻轻撕去肝脏表面一层膜(撕时要抖动,以便干细胞掉下来),再将肝脏转入
新dish中继续撕;
8、将dish中的细胞悬液倒入筛子中,用新dish盛接,筛下来的细胞悬液转移至50ml离心
管;
9、初步离心,50g,2min,4°,吸弃上清;
离心过程中配制梯度离心液:5ml 10*PBS + 45ml percoll + 50ml DMEM
10、加25ml梯度离心液重悬(先加2ml重悬,再补加):
1500rpm 8min,4°,吸弃上清;
离心过程中配制PM液
11、加30ml DMEM重悬
50g,2min,4°,吸弃上清;
12、重复步骤11(可不重复);
13、加入PM 5ml(根据细胞量来决定加多少),混匀后计数
6孔板,2ml,5*10E5个/ml
14、4h后换PM液(PM要预热)
24h后换成FM液(若铺上胶则不能预热)。
※若铺上胶则提前半天将上胶置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