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水稻不育系渝802A高产繁殖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2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的水稻杂种,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三系法和两系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三系法三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A系、B系和R系。
其中,A系和B系各有一个亲本,在其基础上通过经过特殊处理的R系进行杂交。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优良的个体作为杂交水稻的亲本。
通常情况下,A系和B系的亲本分别被称为父本和母本。
这些亲本应当具有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的性状。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父本和母本。
3. 将A系和B系的亲本进行特殊处理,使其不育,这样它们就无法繁殖。
这个特殊处理的过程称为不育系的培养。
4. 培养产生的不育系R系,其能与父本、母本进行杂交,但由于其自身不育,只能作为杂交的辅助。
5.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父本与R系杂交,得到A系。
同样地,将母本与R系杂交,得到B系。
6. 将A系和B系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通过三系法杂交育种,可以有效避免非杂交水稻自交而产生的问题,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两系法两系法是指将杂交水稻的亲本分为两个系列,分别为A系和B系。
与三系法不同的是,两系法并不使用不育系R系,而是通过化学杀草剂使其中一个亲本失去繁殖能力。
具体的育种步骤如下:1. 选择高产量、优质、抗病虫害等良好性状的父本和母本作为两系法的亲本。
2. 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大量繁殖选定的两个亲本。
3. 使用化学杀草剂处理其中一个亲本,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这个处理过程称为化学不育系的培养。
4. 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将另一个亲本与化学不育系杂交。
5. 通过两系法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即为杂交水稻种子。
两系法相对于三系法来说操作上更加简单,但也容易出现自交和杂交后代纯合性不高的问题。
综上所述,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都是有效的育种方法,它们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获得优良杂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首先,选取高产、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亲本。
一般在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中,选取作为亲本的三个系别分别为A系、B系和Rf系。
A系是产生雄性核不育线的系别,其特点是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控制产生不育花粉,使其与普通稻属于两性花植物的特点不同。
B系是产生进一步不育F1杂种的系别,也称为不育系别。
其特点是通过核基因控制不育性状,将该不育性状转移到杂交后代中的F1代中。
Rf系是恢复系别,其特点是通过核基因恢复细胞质不育的雌雄不育杂交后代恢复成可育的杂交后代。
Rf系具有恢复不育性状的基因。
然后,利用杂交技术将A系和B系进行杂交,产生A/BF1代。
由于A系和B系具有不育性状,A/BF1代也是不育的。
接下来,将不育的A/BF1代与Rf系进行再次杂交,产生A/B/RfF2代。
在A/B/RfF2代中,具有Rf系恢复基因的个体为可育的,不具备恢复基因的个体仍然为不育的。
在A/B/RfF2代中,选取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获得A/B/RfF3代。
F3代植株中有很少的不育个体,并且具有A系和B系的杂种优势。
然后,从A/B/RfF3代中,根据自家配合法原则,选择杂交亲本的组合,进行优选与鉴定,选择出优异的稳定性状的天然不育株系,形成不育系。
最后,将通过该育成不育系的种子与商业品种或优良自交系杂交,得到新的杂交优良组合。
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选取两个不育系别(父本),一个高育性系别(母本)。
然后,进行杂交,把不育系别(父本)和高育性系别(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形成杂交后代。
接下来,种植杂交后代,进行选择和筛选,根据产量、品质等性状选择优异个体作为丰产型。
然后,连续自交选择,对筛选出的优异个体进行连续自交数代,以稳定其性状。
最后,通过连续自交选择得到的稳定性状的自交系,与商业品种或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得到新的杂交优良组合。
总结起来,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均遵循着杂交、选择、连续自交选择以及杂交得到新的组合等基本流程,在育种过程中不断选拔和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并进行稳定和改良,最终获得优良的杂交品种。
1. 三系杂交稻确定了有生产潜力的杂交组配后,利用传统的三系法生产杂交稻,需要持有三种材料,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三系法生产杂交稻示意图对于细胞质基因突变造成的胞质型雄性不育,不育系自身不能自交结实(花粉败育),因此不能传代,只有与保持系杂交(保持系有正常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正因为不育系的不育特性是细胞质基因突变造成的,花粉基本不携带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常通过母本的胚珠传递给后代,所以即使保持系提供了正常花粉,胞质型不育系母本上结出的种子仍然是不育系。
保持系与不育系生出的仍然是不育系,这样的种子农民种了去长出的水稻仍然不育,是收不到粮食的。
只有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生出来的种子才是可育的,可以作为商品种子出售。
不育特性随母系遗传,保持系虽然自己有花粉是正常可育的,但是不含有育性恢复基因,不能恢复母系遗传下来的不育特性;恢复系正常可育并且含有育性恢复基因,育性恢复基因是核基因,随花粉遗传,但是能够回复细胞质基因突变产生的不育特性,杂交出来的种子F1是正常可育的。
不育系与保持系通常是姊妹系,也就是近等基因系,不同的基因是细胞质中控制育性的基因。
这样,不育系作母本与保持系作父本生出来的还是不育系,保持系自己结的种子还是保持系,恢复系自己结的种子还是恢复系,这就实现了种质资源的保存。
制种田中,恢复系与不育系种在一起,隔行种植,收获时只收不育系结的种子,就都是杂种F1了。
不育系的利用降低了人工去雄的生产成本,简化了制种难度,增加了制种量和制种速度,加速了杂交种子的推广。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是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导致花粉败育类型,属于孢子体雄性不育。
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保留细胞质基因组而交换核基因组,达到培育不育系的目的。
除CMS-WA外,我国水稻育种学家还创制出不同细胞质来源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周开达先生等用西非品种冈比亚卡与朝阳1号、雅安早等杂交和回交,育成冈型不育系冈12朝阳1号A和冈22雅安早A;同时,周开达先生等从Dissi D52/37//矮脚南特群体中选出不育株,育成D型不育系意大利A。
什么叫水稻“三系”,水稻三系是哪三系?水稻是雄雌同花的白花受粉作物,若要获得大量的种子,就必须培育出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为水稻三系。
一、雄性不育系经过选择和培育的一种外表同常规水稻差不多的,雌蕊发育正常,具有受精能力,而雄蕊发育不正常,花药干瘪瘦小,呈现乳白色,或没有花粉,或花粉畸形,没有受粉能力的水稻。
如果用纸袋把这种禾的穗子套起来,它不能结实,会成为瘪谷。
由于这种禾开花时雄花(公花)没有用,群众称这种禾为母禾或娘禾。
育种工作者把这种禾命名为水稻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自交不结实,而且不育性稳定,不会因为多代回交而自交结实,也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因温度的改变而发生育性的变化。
第二,可恢复性良好。
既具有较多的恢复品种,使可能广泛配制杂交组合,又同时,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尤其是开花授粉时,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较小。
第三,便于制种繁殖。
雄性不育系必须依靠外来花粉授粉才能结实,因此,要有适合异花传粉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如柱头发达,开花时颖壳张开时间长、角度大,柱头外露等。
二、雄性不育保持系杂种优势的利用,光有雄性不育系还不行。
由于雄性不育系的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自交结实,所以它要求要有一个特定的品种,它的雌雄花都发育正常,它的花粉授给雄性不育系后,能够结实,但其后代仍然是不育的,这种能使雄性不育系传种接代的水稻品种,育种工作者把它命名叫做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为保持系。
每一个雄性不育系都已配好了相应的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二者不能任意调换的。
此外,对雄性不育保持系的要求:花药发达,花粉量多,以利于提高繁殖产量。
三、雄性不育恢复系具有可以把雄性不育系恢复为雄性可育(即花粉发育正常)的特殊能力的品种。
这种品种作父本与不育系杂交,所结的种子种到田里长出的禾,花药恢复了正常,单株套袋能白花受粉结实。
育种工作者把它作为父本的品种命名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为恢复系。
三系杂交水稻原理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利用三个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进行杂交育种的一种方法。
三
系杂交水稻的原理是通过杂交组合,使得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性状,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系杂交水稻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个不育系的特点。
不育系是指在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出
现某些障碍而不能正常进行有性生殖的植株。
在三系杂交水稻中,分别选取了A、B、R三个不育系。
A不育系是由一个核不育基因控制的,B不育系是由两个核不
育基因控制的,R不育系是由一个细胞质不育基因控制的。
这三个不育系的特点是
互补的,可以使得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恢复系的作用是恢复杂交后代的育性。
恢复系是指具有恢复不育系育性
的基因型的植株。
在三系杂交水稻中,选取了一个恢复系,其特点是具有恢复不育系育性的基因型。
通过恢复系的作用,可以使得杂交后代具有正常的生殖器官发育,从而保证了杂交后代的育性。
最后,通过三个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的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首先,将A不育系与B不育系进行杂交,得到F1代。
然后,再将F1代与R不育系进行杂交,得
到三系杂交水稻的最终产物。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杂交后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从而产生更多的优良性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总的来说,三系杂交水稻是通过三个不育系和一个恢复系的组合,利用杂交育
种的方法,使得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性状,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要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年年获得大量杂种第一代种子的问题。
由于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要用人工去雄杂交来获得大量杂交种子是很困难的。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种子大量是通过三系法来实现的,也有的是通过两系法生产出来的。
三系法即培育和生产杂交水稻必须做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相配套。
这是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推广杂交水稻三十年历史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仍然大量使用。
由于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
雄性不育系水稻外表上与普通水稻没有多少区别,雌蕊正常,具有受精能力。
但雄性发育不正常,套袋自交不结实。
这样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系主要用于生产杂交种子,因此,一个优良的不育系应当是不育性稳定,不因多代回交或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温度的改变而发生育性变化。
二是可恢复性良好。
三是便于制种繁殖。
使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能一代一代保持下去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要求花药发达,花粉量多,以利提高繁殖产量。
使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的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
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恢复系要求具备:恢复能力强,杂种结实率80%以上;优良性状多,配合力强,优势明显;便于制种。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少部分用于继续繁殖,大部分用于制杂交种供大田生产使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
保持系、恢复系的自交种仍可作保持系、恢复系。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
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育邮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夏季)可用于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
三系杂交水稻技术
三系杂交水稻技术是一种利用三个亲本杂交的方法,通过交配与选择获取一种产量较高、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亲本:选择三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水稻作为亲本,它们分别称为A亲本、B亲本和C亲本。
A亲本具有丰产性状、B 亲本具有良好的抗逆性状,C亲本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
2. 杂交配制:将A亲本与B亲本进行杂交,产生杂种F1;将F1与C亲本进行杂交,再次产生杂种F2。
3. 选择与配制:对F2种群进行严格的选择与配制,选取具有丰产性状和抗逆性状的个体作为后代亲本。
4. 后代群体培育:通过连续的自交和杂交,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三系杂交种子。
三系杂交水稻技术的优点是杂种优势效应较大,产量高,抗性强;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然而,该技术需要长时间投入和大规模的品种选育工作,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三系杂交水稻的利用原理三系杂交水稻是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的一种育种方法。
其利用原理主要涉及三系杂交水稻的核心技术,阳性核不育系、阴性核不育系和恢复剂的应用。
三系杂交水稻的利用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制备阳性核不育系,制备阴性核不育系,制备恢复剂以及配制杂交种子。
首先,制备阳性核不育系。
阳性核不育系是指不具备精子活力的水稻株系。
通过诱导水稻株系发生某种突变或不育基因的介导,可以获得阳性核不育系。
具体而言,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染色体敲除技术或辐射诱导来获得阳性核不育系。
核不育系的特点是有利于杂交种子的采集和保存。
其次,制备阴性核不育系。
阴性核不育系是指具有精子活力但卵子不育的水稻株系。
与阳性核不育系相反,阴性核不育系的不育性主要是由于卵母细胞的不育性引起的。
通过遗传和细胞学的方法,可以将这种阴性核不育基因引入到水稻品种中。
引入该基因后,卵母细胞无法正常发育,导致不育性。
第三,制备恢复剂。
恢复剂是指可以恢复阴性核不育系的育性的水稻品种。
在阴性核不育系配子时,恢复剂提供的基因使得该阴性核不育系的卵子恢复正常发育能力。
恢复剂通常是很多常见水稻品种或其他稻种,其使阴性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被抑制,从而形成具有正常育性的杂交子代。
最后,配制杂交种子。
利用阳性核不育系作为种子亲本,通过人工授粉,将恢复剂的花粉施加到阳性核不育系的柱头上。
经过授粉后,子代种子就是三系杂交水稻的杂交种子。
三系杂交水稻的利用原理可以总结为利用阳性核不育系、阴性核不育系和恢复剂的互作,实现了水稻的杂交育种。
通过引入不育系制度,杂交种子的制备和保存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阳性核不育系保证了水稻花粉的不育性,而阴性核不育系则保证了卵母细胞的不育性。
恢复剂的作用是恢复阴性核不育系的卵母细胞的育性,使得杂交种子能够正常发育。
通过这种杂交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推动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
三系法杂交水稻原理,三系法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1、水稻三系育种是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核基因R为可育,r为不育,细胞质基因N为可育,S为不育。
2、制种时,保持系和恢复系可进行自交繁殖,不育系通过保持系的授粉来繁殖。
3、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就一定要做到三系配套,不育系为大量生产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
一、三系法杂交水稻原理1、水稻三系育种主要是利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
核基因R是可育,r为不育;细胞质基因N为可育,S为不育;当核基因和胞质基因同时为隐性时,就会导致雄性不育。
因此不育系(A)基因型为S(rr);恢复系(R)的基因型为N(RR)或S(RR);保持系(B)是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基因型为N(rr)。
2、制种时,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自交繁殖,不育系主要是通过保持系授粉进行繁殖,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后就可以得到F1代水稻,也就是杂交水稻。
3、如果想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就一定要做到三系配套,不育系能为大量生产杂交种子提供可能性,可以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让恢复系为不育系授粉生产雄性恢复系且具有优势的杂交种。
二、三系法杂交水稻是谁发明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先生发明的。
1、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本身的花粉没有活力,没有办法进行自花授粉和结实,只能依靠外来的花粉才能受精结实,所以借助这种母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即可生产大量杂交种子。
2、保持系保持系是正常的水稻品种,但它具有一种特殊能力。
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之后所产生的后代依然是雄性不育系,所以借助保持系就可以让不育系继续进行繁殖,如果失去保持系,不育系就会绝种。
3、恢复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一样,它也是正常的水稻品种,而且也有一种特殊的能力。
将其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就可以恢复正常,进行自交结实。
如果该杂交种具有优势,还可以用来进行生产。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杂交水稻是指通过将两种亲本品种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具有杂种优势的一种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系法和两系法。
一、三系法:三系法是通过创造一个单性细胞不育的“雄性不育系”和两个“父本系”的方法。
1.创造“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变异或返变等手段,使一些水稻个体的花药不产生微孢子,从而使其花朵变为无粉花,这种水稻就被称为“雄性不育系”。
2.创造两个“父本系”:选择两个带有特定性状的亲本水稻品种,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形成稳定的亲本系。
3.引入“雄性不育系”和“父本系”:将“雄性不育系”与两个“父本系”进行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
4.选择优良杂交子代:对雄性不育杂交子代进行筛选和选择,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亲本。
5.恢复育性:将优良杂交子代与稳定恢复育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得到具有双亲种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优点:能够较好地利用亲本的优良特性,提高育种的效果。
缺点:繁琐且费时,需要多个环节的操作,工作量大。
二、两系法:两系法是通过创造一个单性细胞不育的“雄性不育系”和一个“母本系”的方法。
1.创造“雄性不育系”:通过诱导、变异或返变等手段,使一些水稻个体的花药不产生微孢子,从而使其花朵变为无粉花,这种水稻就被称为“雄性不育系”。
2.创造“母本系”:选择一个具有良好抗性、抗逆性等性状的水稻品种,进行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形成一个稳定的“母本系”。
3.引入“雄性不育系”和“母本系”:将“雄性不育系”与“母本系”进行杂交,得到雄性不育杂交子代。
4.选择优良杂交子代:对雄性不育杂交子代进行筛选和选择,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亲本。
5.进行杂交:将选出的优良杂交亲本与稳定的种植资源进行杂交,产生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后代。
优点:操作相对简单,节约时间和精力;能充分利用母本的遗传效应。
缺点:无法利用两个父本的优良性状,不能获得直系后代。
无论是三系法还是两系法,都需要在杂交后进行后续的种子培育和选择,以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研究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和生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而三系不育系水稻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材料,对于生产高产高质量水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两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研究。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三系不育系水稻。
三系不育系是指由于基因型中存在不育因子导致的不育现象,有两个常见的类型:A系和R系。
在A系中,不育因子位于加性染色体上,只要存在一份不育因子即可引起部分或全部不育。
而在R系中,不育因子位于隐性染色体上,只有当两个系相交时才会产生不育现象。
三系不育系水稻是通过杂交组合来利用这种不育性,进行育种繁殖。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观察和研究两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
开花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进行杂交育种的关键环节。
观察和研究开花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开花时间:记录两个不育系水稻的开花时间,包括花穗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可以观察和比较两个不育系的开花时间是否存在差异。
2. 花器官形态:观察花器官的形态结构,包括颖壳、花药和柱头等。
记录两个不育系的花器官形态是否存在差异,并与其它类型水稻进行比较。
3. 花粉活力:通过花粉染色法或花粉萌发法等方法,观察两个不育系水稻的花粉活力。
花粉活力是评价不育系水稻的重要指标,对于杂交育种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4. 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是参与花粉发育的关键酶,其活性可以反映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测定两个不育系水稻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与其它类型水稻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不育系水稻的花粉发育过程。
在观察和研究开花习性的我们还需要对两个不育系水稻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
农艺性状是指水稻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包括生长期、株型、抗病性、产量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1. 生长期:记录两个不育系水稻的生长期长度,包括发芽期、抽穗期、成熟期等。
比较两个不育系的生长期是否存在差异,并与其它类型水稻进行比较。
杂交水稻两系与三系的区别
1.三系杂交水稻:
-包含三个主要的遗传群体:雄性不育系(A系)、保持系(B系)和恢复系(R系)。
-雄性不育系的花粉是不育的,不能自我授粉结籽,但其雌蕊正常,可以接受外来花粉。
-保持系可以与不育系杂交,使后代仍保持雄性不育性状。
-恢复系具有使不育系后代恢复雄性生育能力的基因,当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时,产生的杂种F1代具有杂种优势,表现为高产优质。
2.两系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MS)和恢复系两个遗传群体。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受温度影响,通常在较高的温度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育性恢复,能自交结实。
-在适宜的温度下,将光温敏不育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的F1代具有杂种优势。
三系杂交水稻在育种和制种过程中需要三个遗传群体,而两系杂交水稻只需两个,简化了育种和制种过程,但两系法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为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季节和地域的温度影响较大。
同时,
两系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保持系的依赖,降低了种子生产的复杂性,但对温度调控的要求却更为严格。
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都是为了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渝802A 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三系不育系,从优ⅠB ×Ⅱ-32B 杂交后代中筛选株系进行体细胞诱变,再在诱变后代中筛选出株叶型好、生育期偏Ⅱ-32B 的株系与不育系
1840A 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新不育系。
用渝802A 配
制的组合:渝优600(渝802A/渝恢6003)、渝优528
(渝802A/渝恢528)、渝优1351(渝802A/渝恢1351)于2006、2008、2010年先后通过重庆农作物品种审定,目前已成为重庆大面积主推品种。
渝优600是重庆市审定的第一个品质达国颁三级优质稻标准、区试平均增产幅度达超级稻标准的优质超高产品种,
2007年通过湖南省认定,2011年在越南进行了初
基金项目:“重庆市农作物良种创新工程”、“重庆良种创新与资源保护项目———功能水稻新材料创建与组合选育”作者简介:文明(1972-),男,本科,农艺师,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通讯作者:李经勇。
三系水稻不育系渝802A 高产繁殖技术
文
明
唐永群
李经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
永川402160)
摘要:渝802A 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三系不育系。
渝802A 育性稳定,分蘖强,配合力高,可恢性好,米质优,异交习性好,抗病性强,易繁易制。
根据渝802A 不育系的特征特性,从选择田块、播种期安排、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九二O ”的使用、防杂保纯、防治病虫等方面总结了渝802A 的高产繁殖技术。
关键词:杂交水稻;优质水稻不育系;渝802A ;繁殖技术
25.0min ,最大抗延阻力743E.U.,拉伸面积184cm 2,延伸性192mm ,籽粒硬度指数66.7,面包体积905,面包评分93,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种指标。
5抗病性鉴定结果
田间自然发病:白粉病较重,高感叶锈病和叶
枯病,中感赤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较轻。
接种抗病性鉴定:2008年结果(高)抗纹枯病,中抗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
2009年结果: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3]。
6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在高中肥水、早中茬地种植。
(2)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播量为18万~
22万/亩基本苗,行距20cm 左右。
应精细整地,足墒
播种,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防治地下害虫。
播前底施纯N 9kg 、P 2O 58kg 、K 2O 6kg 、ZnSO 41.5kg 。
(3)拔节初期(3月10日左右)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g 对水30kg 均匀喷雾。
(4)适时浇好拔节水、开花水。
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纯N 6kg 。
(5)病虫防治:分别于拔节~孕穗期、扬花~灌浆期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g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60g 加40%氧化乐果乳油50~
100ml ,对水50kg 喷雾,防治白粉病和蚜虫,扬花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 对水50kg 喷雾,
防治赤霉病[5]。
参考文献
[1]付亮,蒋志凯,等.优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55-157.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冬小麦新品种动态[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4-55.
[3]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黄淮水地小麦品种试验总结[M].2009:16-17.
[4]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试验总结[M].2010:59-60.
[5]王绍中,田云峰,郭天财,王志和.河南小麦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9-228.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