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组教学设计比赛通知

语文组教学设计比赛通知

语文组教学设计比赛通知
语文组教学设计比赛通知

礼士中学语文组教研组

教学设计竞赛通知

为了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展示教师的教学特色。学校决定举办语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请各位教师认真参与,精心准备。

参加人员:45周岁以下语文教师

截稿时间:2012年2月24日

设计内容:陶铸《松树的风格》

教学设计竞赛有关要求:

一、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有简要的学情分析

2.要有科学的教材分析

3.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4.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5.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6.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三、教学设计应关注的重点

1.有明确的学生自学内容、导语、反馈

2.有精要的重、难点讲解

3.有实效的对重、难点的检测

4.有精要的起始和简要的课堂小结

5.有清晰明确的教学模式

6.有简单的设计意图说明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参加市共同体教学竞赛的选手从一等奖中选定。

五、评委:拟请校长、教导、市三级骨干教师担任评委。

注:参赛教师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任何同志不得无故放弃比赛。

附:教学设计样表

课题设计教师教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作图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2. 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 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 3.学生根据图示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东北方向。 4.引发冲突:看来,用我们原来的方位知识:光说一个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那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还需要说清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提炼建模。 1.小组交流:尝试寻找确定位置所需的条件,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再次描述事发地的位置。

2.明确确定位置的几要素。 〔1〕出示正确描述事发地位置的方法: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东30胺较?000千米处。 〔2〕借助手势理解〝北偏东〞方向:从正北慢慢偏向正西方向,这个区域就是北偏东。 〔3〕交流:北偏东30埃闶窃趺蠢斫獾模?北偏东30胺较颍瞧 肽母龇较虻?0埃?/P> 〔4〕追问:如果只说在北偏东30度方向,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吗?〔明确:说清了方向,只能确定事发地在这样一条射线上,要精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还需要距离。〕 〔5〕小结:要精确地描述事发地的位置,必须说清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3.认识〝北偏西〞、〝南偏西〞、〝南偏北〞。 〔1〕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三个方向。 〔2〕介绍为什么通常会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4.练一练。 〔1〕要求学生完整地说说俄罗斯护航舰队的具体位置。〔俄罗斯护航舰队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西55胺较?000千米处。〕 〔2〕进一步明确:北偏东30啊⒈逼?5岸际且哉狈较蛭嫉摹? /P> 5.小结: 〔1〕回顾刚才两个位置的确定,我们发现,要给一个物体精确定位,必须得说清哪几个要素? 〔2〕只说在〝北偏东〞或〝北偏西〞这个方向,只能确定物体在这样一个〝面〞上,角度确定的是这样一条〝线〞,只有再确定距离后,才能准确的确定物体所在的那个〝点〞。 这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及评析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及评析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3—44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从简单情形开始,逐步列举,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格、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从简单情形开始,逐步列举,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练习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平常都打过乒乓球,你们关注过比赛场次吗?这节课我 们就来研究一下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6(1)班有4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 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师:我们以前解决这个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来解决的?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三、设疑置难:6 (1)班有8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 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复习过的方法尝试去解决。 师:当比赛人数为4时,我们用列表格或者画图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比赛场次了,说明这些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实用呢?当数量比较多时,单纯地列表格时,就要列很多表格,这样显得比较麻烦;单纯地画图时,由于连线太多,很容易数错。 四、探索新课 师:看来我们需要去寻找更简单的方法。在此题中,随着比赛人数的增加,比赛场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一下。 你们认为多少人比赛最简单?这时比赛场次是多少? 2人过后,又研究多少人的?然后又是几人的?既然8人时列表格或画图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必要统计到8人? 我们就是要从这些简单的情形出发,逐渐增加比赛人数,才便于发现其中有没有规律。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小组一起探索,利用列表格或者画图的方法,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随着比赛人数的增加,逐步列举,直到发现规律为止。 当增加一名同学后,比赛人数为3时,比原来2人时增加了多少场比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这时比赛场次为多少?

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展示教师风采,尽快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专业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校长室研究决定,从本学期起,对全校科任教师开展以“教学设计”为主题的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本次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袁红娟 副组长:赵桂昌、刘丽、牛免功、张强 成员:崔永喜、韩秀锦、郑晓飞、刘明明、胡坯山、李涛、李守忠、康振坤、刘晓、王秀华等各年级任课教师。 2.评委会组成 马长春、齐怀华、朱连河、朱元元、朱法柱 三、参赛项目、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1.参赛项目:教学设计(一课时) 2.参赛人员:全校35 周岁以下(含35 周岁)的青年教师,35 岁以上可自愿参加。 (要求:无故不参加的老师将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且取消参加本年度各类先进评比资格) 3. 比赛方式:教师集体参赛,根据指定内容,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不许参阅相关资料)。 4.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5.比赛时间:第六周教师会议时间下午4:00-5 :00 6.学校教务处负责计分统计汇总;由学校公布成绩,评定奖励名次。以参赛人数的10%、20%、30%设一、二、三等奖 四、相关说明 1. 教学设计规定时间60分钟。参赛选手请在规定时间准时到达比赛地点。 2.参赛选手只允许带《课本》、《教参》、《作业本》。 3、参赛课题,进入比赛场地后公布。 4.比赛可用电脑(不允许上网和使用U盘)和提供备课用纸,参赛教师可自由选择电脑打字或手写。 5.比赛结束后,统一上交手写纸质稿或电子稿。 6.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过程。教案必须有课题、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设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设计上可以图文并茂。 肖家庄镇田庄小学 2011 年11 月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1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 (1) [1000字] 1 打出常规非诚勿扰 ——谈歌小说《绝品》赏读 我对文本的理解 一直认为,有些经典,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最好是心无旁骛,最好是再沏上一杯香茗。我想谈歌的《绝品》就属于此类。小说《绝品》有中国传统短篇小说的味道,有研究者认为谈歌的这类小说是笔记小说或文化小说,与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短篇小说有渊源。小说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肝胆相照、舍利取义,有大侠的风度。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小说《绝品》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写照,是侠的最高境界。 情节上,传奇故事,单线结构(顾名思义,只有单一线索的

情节类型,多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故事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次要事件。单一线索的叙事文一般情节紧凑,人物有限,结构简单。)人物上,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等都是扁形人物,性格单一。(《小说面面观》:扁形人物,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圆形人物,具有多种特性,包括一些互相冲突或矛盾的特性。) 文章错综见薏,鲜明的人物形象犹如潺潺小溪,似汩汩泉水,又如隐隐花香,沁人心脾,余韵绕梁。谈歌计划立志写100篇以“绝”字开头的系列小说, 1996年被中国文学界誉为“谈歌年”,那一年,我正高二,青涩的我在高中的课本里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 《绝品》是谈歌从心灵深处流出的隐忍和节制的文字,人间深情是绝唱,然深情藏于平凡细事之中。故心浮气躁者,不能读此文;无情无意者亦不能读此文。为师者教此文亦如是。我不愿意课堂做已知的表面滑行,而是寻找学生自读中的空白点,才是教的着力点,生长点。让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这种味道的小说。 我对文本的补充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快乐足球》教案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学内容:(1)球性练习;(2)运球 2、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及练习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足球球的动作要点,进一步提高运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一定技能。 3、器材:(1)足球30个,(2)小体操垫15个。 4、重点、难点: (1)重点:运球—??准确的运球脚运球的部位、力量。 (2)难点: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二、学情分析: 1、足球是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在足球技术中,运、传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运球、传球技术的教学,有的学生会因为枯燥而降低对足球的兴趣。 2、高中学生在性格、体态方面处在青春发育期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在体育课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3、419班后进生主要是几位个子较小的同学,他们力量小、个子矮,在练习快速跑、力量型项目时会遇到困难。这时,应充分发挥好班级体育好尖子生的带头、合作作用。 三、本课设计: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特点: 1. 以“健康和快乐”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于现在电视、网络传媒的高度发达,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学校体育运动。本课在课的导入中引入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世界杯、欧冠的足球明星(尤其是梅西,他可是学生的超级偶像),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足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整堂课以球星为载体,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争做小球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 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①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 ②根据中学生对足球的不同的兴趣设计耍球、争分夺秒、运球比赛等环节来提高学生平时对一味枯燥的技术练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快乐的玩中学到技术并能掌握它。 ③这些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3. 本课始终贯彻以足球运动为主的原则。以学自主练习足球的基本功为主线,教师设计探索性和展开性的问题,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激活其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地进行思考和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赛

《军神》教学设计 我的解读: 《军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情感。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即以“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为线索组织材料,把一个感人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章巧妙的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的塑造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镇静自若的“军神”形象。《军神》不仅有“形”、还有“镜”、有“情”、有“理”。“军神”的文本价值在于作者对刘伯承这一具有非凡意志、超大毅力的“神”的崇敬和赞美,给读者树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形象。当今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较弱,他们需要“军神”的感染和精神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本中吸取养料,浸润他们的身心,净化他们的心灵,将大有益于学生人生境界的提高。 我的理念: “军神”既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学习的“切入点。”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人物对话、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人物的感受,了解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及心理,亲历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感受刘伯承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沃克的感受,了解他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原因,突出刘伯承的精神品质,力图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把握“军神”撼人心魄的感人形象。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词,借助字典或者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精品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下册 8.2 比赛场次 教案

第二课时比赛场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结果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用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找 出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解决,并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找出简单事物组合的结果。难点:可以借助直观图,用图或表格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纸若干张,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问题 1.师生谈话:从世界杯足球赛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世界杯足球赛的印象。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世界杯足球赛吗?它留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学生可能会说: ●很精彩。 ●比赛很激烈。 ●那些运动员都很勇敢,摔倒了马上爬起来,继续比赛。 ●尤其是守门员为了扑出每一个球而不惜一次次的摔倒真的很了不起。 ●有的球星技术高超,看得很过瘾。…… 2.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世界杯的比赛规则。教师介绍世界杯足球比赛小组赛的赛制(循环赛)。 师:看来,不少同学经常看足球赛,你们知道哪些足球比赛的规则呢? 学生可能会说: ●每支球队上场队员是11名。 ●比赛上球员被发红牌就被罚下了。……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情况。每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有32支国家队入围,共分成8组,先进行小组赛产生16强,谁知道在小组赛中是什么样的赛制呢?

生:循环赛,每两个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予以介绍。 设计意图:设让学生们观察图形,通过图形的了解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强化了对比赛场次理解。明白循环赛,用什么形式表示,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活动1. 介绍2003年女足世界杯小组赛中国队所在小组的球队,让学生回答中国队要进行几场比赛。 师:今天,咱们来研究一个和循环赛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2003年第四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中,中国队和加纳队、澳大利亚队、俄罗斯队分在了同一小组。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小组赛中中国队要进行几场比赛和谁比? 生:3场。分别是中国——加纳,中国——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 板书:中国韩国澳大利亚越南 2.让学生猜测小组四个队一共要赛多少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中国队和这个组的其他三个队都要进行一场比赛,因此中国队共进行3场比赛。现在你们推测一下,整个小组进行循环赛一共要赛多少场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认为要赛12场,因为每个球队到要赛3场,4个球队一共12场。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认为不对!比如中国队进行的3场比赛中有中国——加纳,那么在加纳进行的3场比赛中也有加纳——中国,这样就重复了。…… 3.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小组比赛的场次和球队。 师:整个小组到底要进行几场比赛呢?请同学们用其他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巡视并了解验证的方法。 4.交流学生验证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方法的机会。同时教师介绍画线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理解题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谁来把你的验证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像中国队一样,把其他三个队的比赛场次都写出来,把重复的去掉,得出6场。连线的方法,学生没有,教师介绍。 师:除了像这样把每场比赛都写出来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先把4个球队列出来,在每2支球队之间画一条且只画一条线段,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了,然后再数数线段一共是6条,也就是小组共进行6场比赛。 板书:中国 5. 师:我们课本第 书看一看。学生看书。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课程设计

小学语文参赛教案课程 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圈出文中生字词和疑难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标出自然段。 (4)上网查阅有关郑和远航相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通过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读绿线格里7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篇文章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板块给我们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细情况,并在末尾点出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教学重点: 1、对照课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三个标题详细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2、通过朗读,分析,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1、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顽强探索的精神。 2、知道郑和七次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郑和下西洋相关资料。 3、《郑和下西洋电视剧》相关片段。 四、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并且课后有有复述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我准备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在早读课,让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充分自读课文。在课上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来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并且充分利用在百度搜索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学生再现郑和远航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亲身去感受郑和远航场面的壮观,历程的惊险和人物的顽强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赛场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che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赛场次 教材简析: “比赛场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题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组合问题的解决与前面其他问题的思想方法不同,教材中尚不出现计算公式,而采用列表或画图这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通过对比赛场次的研究,不仅使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组对方案”教学中已经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问题。 2、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构想: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选择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利用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这一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 2 、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课堂上要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 、尝试解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探究出来的规律、建立的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例,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计数问题。 2、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学年初的工作安排,一年内在教师中开展“一赛一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将“泸县四中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方案”拟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师培养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认识,为全校教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相互切磋、共同发展的舞台,经研究,学校决定于12月12日起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二、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组长:晏文斗(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副组长:宋泽华(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成员:李光洲(学校党总支副书记)俞洋(学校副校长)(2)学校评审组组长:宋泽华((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副组长:徐大荣(学校教科处主任)罗云钦(学校教务处主任)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3)各学科评委组组长:教研组长成员: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3-5人组成。 三、参赛对象全校在职在岗教师。 四、竞赛内容教学设计五、具体实施安排 1.比赛方式: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学科教材及教学内容要求(由教研组确定),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具体组织由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可运用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 2.比赛时间:90分钟。 3.比赛要求:设计必须体现现代教学理念,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中主要突出对教材的科学处理,重难点的突破,师生活动安排,知识落实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不必太繁琐。教师可以带教案以外的参考资料。

4.各教研组先密封竞赛材料,再按评分表的项目进行评审。务必在12月25日前将结果上报教科处。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 1.奖项设置各教研组按参赛人数的10%、20%、30%、40%设置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 2.奖励对获等级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对获参与奖者只发资金。 七、注意事项未尽事宜,大赛领导组补充与解释。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比赛通知2020

附1:教学设计比赛 学科:语文

教学实施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劳动之歌,情景导 入 二、理解诗歌、吟诵解说(活动任务一) 同学们之前研读了本单元《喜看稻菽千 重浪》《“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 琢时代品质》三篇文章,老师根据文本中的 人物袁隆平、钟杨、大国工匠人物(主要是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找到相关的视 频进行了剪辑并命名为《歌颂劳动之美》。(3 分钟) 袁隆平岁岁耕耘,在稻田里洒下的汗水是劳动; 钟杨次次奔波,在高原上埋下的种子是劳动; 张秉贵时时敬业,在平凡中坚守的笑容是劳动。 一个个大国工匠,他们平凡中劳动着,坚守 着…… 今天,我们穿越古代,聆听三千年前古人 田野采草时齐唱的劳动之歌,欣赏千年前古人 稻田插秧,杨万里随口吟诵出的插秧歌。 班级“劳动之歌”展厅的一角,取用了 四首古诗作为展览的题材,分别是《诗经》 中的《芣苢》和《十亩之间》,杨万里的《插 秧歌》和苏辙的《藏菜》。 补充资料(导学案): 《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 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藏菜》 宋苏辙 爨清葵芥充朝膳,岁晚风霜断菜根。 百日园枯未易过,一家口众复何言。 多排瓮盎先忧尽,旋设盘盂未觉烦。 早晚春风到南圃,侵凌雪色有新萱。 (1)假设,你是“劳动之歌”的解说员,请 为参观者有感情地朗诵所要展示的诗歌。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教师 自制剪辑视频 片段《歌颂劳动 之美》,展现单 元任务群,直观 立体感,深入感 受意境,起到情 景渲染的作用, 帮助学生走近 文本。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 提示的节奏, 自由朗读,正 音。 2.小组解说员 有感情的诵读 诗歌。其他成 员点评。 3.小组讨论活 动任务,组内互 相答疑,疏通诗 意,任务完成形 成纸质内容。 4.解说员分组 讲解诗歌内容, 学生简做笔记, 更好理解诗歌 内容,感受劳动 的美好。 (附: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 小视频片 段,激发学 生的阅读 兴趣,营造 诗情画意 气氛,并导 入主题活 动。 设计意图: 1.诗歌篇 幅短小,内 容浅近,因 此设计任 务活动突 出重点,引 导学生品 味重点。 2、反复朗 诵,体会感 情,让学生 走近文本。 3.小组合 作,引导学 生自主学 习、分析、 解决问题。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及评析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43—44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运用“从简单情形开始,逐步列举,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格、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从简单情形开始,逐步列举,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练习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平常都打过乒乓球,你们关注过比赛场次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6(1)班有4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

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师:我们以前解决这个问题时,用的什么方法来解决的?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三、设疑置难:6(1)班有8名同学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复习过的方法尝试去解决。 师:当比赛人数为4时,我们用列表格或者画图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比赛场次了,说明这些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实用呢?当数量比较多时,单纯地列表格时,就要列很多表格,这样显得比较麻烦;单纯地画图时,由于连线太多,很容易数错。 四、探索新课 师:看来我们需要去寻找更简单的方法。在此题中,随着比赛人数的增加,比赛场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一下。 你们认为多少人比赛最简单?这时比赛场次是多少? 2人过后,又研究多少人的?然后又是几人的?既然8人时列表格或画图比较麻烦,我们有没有必要统计到

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特举办教师教学设计大奖赛活动。 二、参评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三、比赛程序、要求: (一)比赛程序 1、3月28日—4月6日全体教师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准备设计。 2、4月10日前将教学设计交到教导处。 (二)比赛要求 1、使用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按1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2、参评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参评教学设计应有完整教学过程。 4、教学设计采用手写稿 5、对教学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重点体现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小学、高中相关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情分析:重点体现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 态度,分析学生学习课本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方法。 (4)、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制订)。目标的设置应当从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5)、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重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法的优化组合,同时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合欢树》教学设计

几时才懂爱 ——《合欢树》教学设计Word文档

设计亮点 1.时空视角,深读文本 不惑之年的作者回看成长中的三个阶段,才发现自己对母子亲情的理解始终是“错位”的:少年自负,青年自闭,壮年自责,母爱的诗意与卑微在当时都被“我”忽略或误读了,而当时空都被拉远后,作者才慢慢从这几段失衡的母子关系中,在爱与误,成长与悔恨之间参悟了母爱和生命的真谛,以“了死生”的文字讲述了一段“几时懂爱”的心路历程。涵咏文字,咂摸文本是教学之始。 2.开放有界,出入文本 本设计由两个开放的主问题作引领分别解读情感的“悔恨”和手法的“象征”,又分别对主问题进行了分层解读,这就使课堂的讨论既关注学生自我的表达与建构,又有了言论的边界,不至于陷入脱离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学之体。 3.躬省自身,体悟文本 从被误认为“含羞草”而养在瓦盆中,到发现是一株有生命力的“合欢树”,母亲“养树”与“养人”的过程有着一种天然的融合,于是她才逐渐明白“爱不仅是呵护,还要放手”,而“我”也是在岁月流转的过程中才慢慢读懂了母亲这种“爱的方式”,所以“爱”的能力是需要时间学习的。由人知己,使学生读有所悟,这是教学之法。 设计理念 1.由“文章意识”向“文体意识”转变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强调了教学内容确定的重要性。而文体意识的确立,是正确而深入地进行文本解读的必要前提。因此从“散文是揭示作者秘密”的文体特征出发,解读作者情感的秘密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解读象征手法的秘密则是本课的难点。由文体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是本次设计的出发点。 2.由“知识传授”向“组织学习”转变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最重要任务不是“上课”,而是“组织学习”,以深入浅出的“主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主动而有序地进行生本、师生、生生对话,从而实现“由外而内的制造方式”向“由内而外的建构方式”的学习行为转变,这是本次设计的落脚点。 Word文档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86 页《比赛场次》。 教学目标: 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阅读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体育与数学。 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国球是什么球吗?(乒乓球) 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在2009年第29届奥运会上我们的乒乓球比赛取得了几枚奖牌?我国的奥运会乒乓球军团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大包圆4金、2银、2铜。非常了不起呀!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与健康幸福有关,还与数学有关。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件出示:8名队员打乒乓球的照片。 问:针对这8名同学进行比赛,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指名学生提问:如“每两个队员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教师相机揭题——比赛场次(板书)认识“单循环制”和“淘汰制”。揭示这节课主要研究“单循环制”的问题。 出示题目:我班的8名队员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队员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2、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指名两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汇报:运用的什么方法? 汇报展示、罗列、画图、连线、表格。 并进行点评,这几种方法哪种能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进行优化后,教师讲评,表格、图示、连线能做到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3、根据计算出的结果,研究过程,探索解决比赛场次的策略。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能总结出计算比赛场次的策略吗? 完成你手中的表格。(每组发3种)汇报: 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简单的开始入手,8名同学的单循环比赛场次有些复杂,那么我们可以化繁为简,先从数量少的开始研究,先研究两名同学在一起比赛的场次,可以吗?总结规律,找出解题策略。 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小组代表发表想法。 师:引导学生发现:把8名同学的复杂问题,转化为从2名开始研究,到3名,到4名,到5名,找出规律。相机补充图表中没有填上的算式是:1+2+3+4=10 重点分析:为什么+2、+3、+4呢?让学生充分地看图理解,并充分让学生说出从表或图中所发现的规律。概括所有的情况, n个人比赛,规律是: 1+2+3+……+(n-1)= 比赛场次利用规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1+2+3+4+5+6+7=28(场)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策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板书) 4、巩固练习:

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计算比赛场次教案

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竞赛中单循环比赛规则,并初步学会计算单循环赛的比赛场次。 2、运用分析、图解和列表等多种方法,多维缜密地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比赛场次。 教学难点:自我寻找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并能简单描述其蕴含的规律。 情境引入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有和同学们聊聊你们喜欢的运动? 师:刚才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个视频是什么比赛的视频呢?你们喜欢足球吗?如果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进行一次足球比赛,你们愿意代表班级参赛吗?但老师在组织这次比赛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彭老师解决掉这些问题吗? 新授 单循环赛 师:我们四年级有4个班级,这4个班级怎么样进行比赛呢?这就是要同学们帮我解决的第一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个比赛规则好吗? 解释单循环赛 师:解释每2支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 计算比赛场次 师:比赛规则我们订好了,下面我们就要来安排比赛了。 1、每个球队的比赛场次 师:四(4)班要进行几场比赛?分别和谁比赛?(板演) 四(1)班要和哪几个班级进行比赛?也要比赛几场? 师:那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四年级不是有4个班级吗?怎么就比赛了3场呢? 哦,原来是这样的,那你会用算式了表示吗?谁再来解释一下这个算式?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四(1)班要进行3场比赛,我们四(4)班也要进行3场比赛,那四(2)班要进行几场比赛?四(3)班呢?哦,每个班级都要进行3场比赛呢,(出示:板书每个班级比赛的场数),那整个四年级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呢? (当有说12场的同学,让其说说为什么,并列出算式) 2.揭示课题 师:有的同学说6 场,也有同学说12场,那到底有几场呢,这就是同学们帮我解决的第二个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3.新知探究 (1)连一连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个示意图,上面已经列出了4个班级,请大家用线连一连,数一数,看看整个四年级到底要比赛几场?(请同学上投影汇报:“你是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都连的很好,对了,连线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老师也画了个,看看和同学们一样吗?恩,原来整个四年级只要比赛6场啊,那彭老师有的问题还想问问大家,为什么四(2)班不和四(1)连呢?(巩固下单循环赛) (2)列式 照这样的连法,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吗?3、2、1各表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