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动同静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孙氏太极拳中的十大辨证关系(一)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在太极拳中这种阴阳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一以贯之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是灵魂,是生命。
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快与慢。
刚与柔。
长与短。
稳与灵。
松与紧。
曲与直。
伸与缩。
化与打。
虚与实。
动与静。
矛盾的两方面中哪一个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哪一个都不可过与不及。
正确处理好这十大关系,是提高练拳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快与慢对于外行来说,慢慢悠悠的太极拳怎么能称为拳呢?殊不知太极拳之妙就在这个慢上,要慢练快用,先慢后快。
慢为体,快为用。
不慢不足以体会拳之内劲,不慢不足以去掉虚浮之气,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只可作欺人之花拳秀腿。
慢之难有甚于快者,不信请试以走路。
只要是正常人而非腿部残疾者都会走路,这有何难?然而,若让你将脚慢慢迈出,轻轻放下,缓缓向前移动重心,则立刻会觉得摇晃不稳。
快速踢腿是人都会,但慢慢向上抬起,而且还要抬得高,那就要专门训练了。
慢练对身体的要求高,实际上的难度要大得多。
只有待慢练日久,周身一体,调控自如了,才有可能由慢入快。
这个过程不是人为的,不是练者今天想练快就练快,想练慢就练慢,而是你的功夫到了那个地步,慢的功夫深厚了,才有可能快。
这时的快才是有根的快,是收放自如的快,是可用的快。
这就如同练习书法,必须从楷书一笔一划地开始,真正的书法家没有不会楷书的,由楷书而行书而草书,一开始就草,充其量也就是一团乱草罢了。
所以练太极拳一定要从慢开始,所谓慢工出细活,把基础打牢。
但慢决不是我们的目的,若只一味陶醉在慢中,只会慢,不会快,也不足以称为太极拳。
因为是拳就是要用的,用时非快不可。
在实际练拳中也要掌握慢的度,慢而不滞,也就是不能有停顿的感觉,特别是在动作的转折处。
练拳不是越慢越好,与其那样,不如停下来站桩算了,然而这两者之间谁也不能代替谁,各有各的功效。
走拳架是体会拳的用法,太慢了,停顿了,养成了习惯,将来真的用起来就出不去手了。
所谓“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就是说不可有停顿、滞涩之感。
六爻的最高技法? 不论你预测什么事件,这个卦首先包含求测人的吉凶祸福,用古人的话来讲,叫做测此应彼。
? 日月入卦,说明本月之内就可能应事。
? 太岁虽然不会对卦进行生克,没有成败权,但他会修改应期。
? 有太岁介入的卦,就提示我们可以断一断过去的事件。
? 有太岁介入的卦。
说明就有信息。
这时你就可以放心的断过去。
取得顾客的信任,然后再断未来。
没有太岁介入的卦。
说明没有信息。
? 世代表求测人,月破说明能力不是很强,得日生说明可以养家糊口,临白虎可能身体有病或残疾。
? 用神表示人,在月建休囚,逢日破,养家的基本能力都没有,临玄武,不是正经人。
? 从五行来说,木比水(世爻)要漂亮? 用神多现,用无病的代表过去或者说现在摇卦时的状态;用有病的代表未来的状态,用有病的断应期。
? 如果太岁入卦,即是爻临太岁(有的称太岁入卦)。
不论为喜为忌,不论是否预测长期事件,吉凶就在本年内出现(俗称测远事应近事)。
? 一般中短期事件,月令入卦,通常就是本月之内。
? 平民百姓预测官鬼持世,官鬼发动的时候,就一定是鬼象;不发动的时候,看爻的衰旺,衰则只有世爻之象,旺则两种象兼具。
? 而如果是有官职的人来预测,先看提供的条件,如果过去一帆风顺,意气风发。
此时官发动与否,都是职务高升之象(至于化回头克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过去刚经历过风波,胆颤心惊,此时的官鬼,反映的是忐忑不安之象,反而是子孙持世为好,因为实际他这时来预测的目的就是看平安。
? 一件事的成败,月令是参与,日辰为定格。
? 一个爻先得月克而后得日生,这个爻通常有用,如果是先得月生,后得日克,这个爻通常倾向于无用。
但短期的事件预测,譬如本月内就结束的事件,月生不是就有用了吗?? 月生日克,说明月内正常,但逢到值日之年,将显示不吉,这也叫做测近应远或者应目前能成功,但为时不久,前提是测近期的事。
? 测婚姻的卦中,如果刚刚认识,却入墓,就是没有表白的意思而不是用这个墓来看婚姻成与不成。
秘籍02共点力的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临界和极值问题、整体法和隔离法一、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注意】“静止”和“v=0”的区别和联系当v=0时:①a=0时,静止,处于平衡状态②a≠0时,不静止,处于非平衡状态,如自由落体初始时刻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0。
(2)公式:F合=03.三个结论:①二力平衡:二力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②三力平衡:任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③多力平衡:任一力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处理方法1.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静态平衡v=0,a=0;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
若仅是v=0,a≠0,如自由下落开始时刻的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动态平衡v≠0,a=0。
瞬时速度为0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竖直上抛最高点。
只有能保持静止状态而加速度也为零才能认为平衡状态。
物理学中的“缓慢移动”一般可理解为动态平衡。
2.静态平衡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方法内容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
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而平衡,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
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个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
3.动态平衡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方法内容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已知力与未知力的函数式,进而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图解法①分析物体的受力及特点;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矢量四边形;③根据矢量四边形边长大小作出定性分析;相似三角形法①分析物体的受力及特点;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三力矢量三角形;③根据矢量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作定性分析;拉密定理法①分析物体的受力及特点;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三力矢量三角形;③利用正弦或拉密定理作定性分析;三、共点力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临界或极值条件的标志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大动为真静—宋朝名士论道1·01 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颐《太极图说》1·02 诚无为,几善恶。
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
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徽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周敦颐《通书·诚几德》1·03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
故曰:天下之达道,和也。
——《二程遗书》1·04 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惟观其所见何如耳。
——《二程文集》卷九《与吕大临论中书》1·05 乾,天也。
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
乾,健也,健而无息谓之乾。
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且也。
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
——《程氏易传·乾传》1·06 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
上九亦变,则纯阴矣。
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
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
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
高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之力学篇01秒解动态平衡一、必备知识与应用技巧1、“一恒一定向”“一恒一定向”即为物体所受的三力中有一个力恒定,一个力的方向恒定。
如图所示,OA、OB、OC为三根细绳,保持O点不动,B绳顺时针旋转,分析两绳中的拉力变化情况?(1)常规解法-图解法,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观察图形可知,B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A绳中的拉力一直减小。
(2)方法升级理解(口决:不转的力随方向变化的两力的夹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方向变化的两力垂直时转动的力最小,往两边都增大)认真分析可知,随着B绳顺时针旋转,两绳的夹角减小,同时观察A绳的力也在减小,而当B绳也A绳垂直时,B绳中的拉力最小,所以可以得到规律,A绳的拉力(即不转的力)随两绳夹角的增大而增大(或夹角的减小而减小),B绳的拉力(转动的力)在B绳也A绳垂直时最小,只要分析B绳转动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垂直即可判断,用此方法则不用画三角形而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1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B和AC之间,AB与AC之间的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90°,则()A.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B.球对AB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增大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2、“两变力恒定夹角”“两变力恒定夹角”即为两个变力的夹角恒定,如图所示,三根细绳连接同一点O,且在C绳上吊一个重物,保持A、B绳夹角α不变,A、B两绳顺时针转动30°过程中,A、B绳上的拉力变化情况?(1)常规解法--“拉密定理”,如图由“拉密定理”可知F A sinβ=F Bsinθ=Gsinα由于G,α角不变,则Gsinα不变,在转动过程中β角从90°→120°,则sinβ减小,所以FA一直减小,同理可知,θ从钝角变到90°,所以F B一直增大。
(2)方法升级理解(口决:“对角垂直时拉力最大”)由正弦函数知,sin90°=1为最大,再由F Asinβ=F Bsinθ=Gsinα可知,对角垂直时力最大,即当β=90°时,FA最大,同理θ=90°时,F B最大,因此处理此类问题时只要分析两个变化的夹角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结论,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圆环,轻绳OA的一端O固定在此圆环的圆心,另一端A拴一球,轻绳AB的一端拴球,另一端固定在圆环上的B点。
开题陈述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是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XXX,我开题报告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
我研究的题目是农村复式教学中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副标题是以甘肃省S县微型小学为例),主题词是语文阅读学习活动设计。
我的开题报告主要有以下八个部分组成:一、问题的提出(一)理论视角1.复式教学的发展历程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诉求(二)现实视角1.复式教学在农村微型小学中的重要意义2.甘肃S县微型小学--兴隆小学复式教学情况调查3.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二、研究目的(一)为复式教学在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实践性探索,更好地实现其应用价值;(二)探索复式教学资源应用于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可操作方法,探讨复式教学应用于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三)通过教学案例行动研究,分析得出复式教学应用于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初步效果。
三、研究价值(一)理论价值(二)实践价值四、文献综述(一)复式教学的相关研究1. 概念界定(1)复式教学、农村复式教学(2)农村小学、农村微型小学、农村微型小学复式教学(3)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活动设计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研究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研究4.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5.国际上关于复式教学的研究(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1.阅读教学的模式研究2.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3.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策略研究(三)农村复式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活动设计相关研究(四)对已有研究的反思1.创新之处从以上现有的文献论著可以总结出对复式教学在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评述研究没有,发表的研究性期刊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用合适的理论来指导的研究这方面成果较少;对具体实施策略谈的较多,却普遍缺乏理论依据,尤其是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力图在占有足够丰富的资料、深入分析挖掘理论的基础上,将主要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客观地分析复式教学在农村微型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设计的研究及发展对策。
“同动同静”模式与“垂直互动”模式
一、“同动同静”模式
“同动同静”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复式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动”不仅包含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讲解过程,同时还包括教学的反馈和指导环节。
这是教师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交流的直接教学过程。
“静”不仅包含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包括以小组为主的学习、合作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机进入各个年级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给予引导和支持,以保证各个年级小组顺利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间接教学过程。
1
二、“垂直互动”模式
“垂直互动”是指复式教学中异级学生之间的互动。
2
三、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同动同静”模式
1.“同动同静”模式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在实践操作时会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任务的特点、教学目标的需求,将学生按年级或混合年级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表现为“复式教学单式化”,即将复式班级看做是由不同年级小组构成的单式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
3
2.“同动同静”模式要求相邻年级编班,同科搭配。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年龄和知识点方面有更多的衔接,在这种状态下的跨级学习,不仅使低年级“吃不饱”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会高年级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使高年级“吃不了”的学生有一个重新温习的机会,更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4
3.“同动同静”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体现出“动静同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年级互动”三个特征。
即在“同动”时,教师同时面向各年级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同静”时,各年级分别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穿梭于各年级之间进行个别指导。
但“动”与“静”不是一个绝对而是相对的,在“同动”中会1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23页。
2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版,第5页。
3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4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出现只有一个年级在“动”的伪“静”状态,在“同静”中会出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伪“动”状态。
在“同动”环节中,常常会出现各年级之间的互助与互学,最大程度的体现复式教学“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优势。
5
4.“同动同静”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教具与学具。
如大书、模型、卡片、计数器等。
大书是一种承载了教学信息的厚纸板,教师备课时用大书把重点教学内容准备好,上课时,根据需要将其随时放置在展示架上协助教学。
这既可以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可以明晰各年级的学习任务。
大书具有容量大、永久保存、使用方便、易于接受等特点,是“同动同静”模式中极具有特殊的教学手段。
6
(二)“垂直互动”模式
1.“垂直互动”模式强调挖掘各年级可以“整合”的教材,即寻找在主题、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有相似或相近的课题,以便把它们设计成各年级间可以互动的学习活动,整合实施。
7
2.“垂直互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因教材内容的“整合”不同,要求动态排课。
8 3.“垂直互动”模式强调“互动”。
包含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同年级互动、异年级互动。
其中异年级互动是“垂直互动模式”与传统动静结构下的互动最根本的区别。
9 4.“垂直互动”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垂直互动”学案时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活动的容量,增大不同年级学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容量。
10
5.“垂直互动”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复式课都可以实施垂直互动,只有在相应的教学环境中,垂直互动才可以发挥其效能。
11
5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6孙冬梅主编:《复式教学新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7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8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9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10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8页。
11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甘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