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 格式:doc
- 大小:17.05 KB
- 文档页数:4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简介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一.概况肌电图(EMG)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电极或常规EMG,研究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
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和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二.目前EMG所处的地位随着影象学(CT、MRI)、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学等检测技术的应用,诱发电位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局限。
但仍不能取代EMG提供的神经肌肉正常或异常等重要信息。
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
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三.EMG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一)常规EMG或同心圆EMG(二)单纤维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有Ekstedt和Stalberg创立的一项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更详细的了解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和神经再生的情况。
(三)巨肌电图(macro EMG)StaiberRl979年建立的一种记录整个运动单位的检测方法。
主要用于侧枝芽生的定量分析和估计运动单位的数量等研究(四)扫描肌电图用于研究运动单位的分布及解剖构成,通常用多极针电极记录。
(五)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2)人体工程;(3)康复;(4)运动医学。
2.多导表面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
3.疲劳的研究(1)肌电信号频率的改变反映疲劳的程度:(2)肌力和肌电信号的关系。
四.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厂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1)运动神经无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2)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2.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丛和周围神经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后膜病变3.补充临床的定位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第二部分异常EMG一.运动单位的概念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肌电图知识简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肌电图知识简介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
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
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
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 UP) 。
(3)波形多为2 — 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 —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 、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L 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 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崔丽英第一部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简介一.目前EMG所处的地位: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外的提法是: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二.概念:肌电图(EMG)指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的记录。
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意义。
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或常规EMG。
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各种反射、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扫描肌电图、表面肌电图及运动单位计数等。
有经验的神经电生理医生、研究者或技术员(国内)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印象诊断随时调整和决定检查的具体项目。
三.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1)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2) 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 例如肥胖儿童2.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3.补充临床的定位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第二部分异常EMG一.运动单位的概念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图二.异常EMG(一)插入电位1.增多: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2.减少:严重肌萎缩;肌肉纤维化;脂肪组织。
(二)自发电位 1.纤颤电位和正锐波;2.束颤(fasciculation)3.肌肉颤搐(myokymic discharges)4.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样放电,CRD)(三)肌强直放电特点:(1) 波幅:10uV~1mV;(2) 频率:250~100Hz;(3) 声音:轰炸机俯冲的声音或摩托车减速时发出的声音,在发放的过程中没有波幅和频率的变化。
意义:(1) 先天性肌强直;(2) 萎缩性肌强直;(3) 先天性副肌强直;(4)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四)MUAP:1.神经原性损害(1)时限↑:轴索芽生支配肌纤维的新生轴索长度和传导时间的变异。
脑电图知识点一.一.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狭义是指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和不同程度收缩状态下电活动。
广义指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及巨肌电图等。
常见EMG检查适应症为脊髓前角细胞及其以下病变。
二.二.肌电图检查的临床适应症肌电图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英文简称EMG。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检查的原理是它将神经肌肉兴奋时发生的生物电变化引导出,加以放大和记录,根据电位变化的波形、振幅、传导速度等数据,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处于何种状态,从而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它包括肌电图和诱发电位两部分。
肌电图(EMG)目前尚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欧美,九十年代引进国内,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开展。
肌电图检查的原理是它将神经肌肉兴奋时发生的生物电变化引导出,加以放大和记录,根据电位变化的波形、振幅、传导速度等数据,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肌电图的检查范围:1、各种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疾病,出现手足无力、麻木、疼痛及其它感觉异常,尤其是双侧对称性出现者。
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及腕管、肘管综合症等。
2、各种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面神经瘫痪的诊断以及判断可能恢复的快慢,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及时指导治疗。
协助诊断其它脑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等。
4、颈椎病、胸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物压迫等)导致的神经损害。
5、重复电刺激: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主要见于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婴儿肌无力等疾病。
6、各种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等。
7、对脊髓和大脑的病变亦有辅助诊断价值。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由神经系统引发的
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
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
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 主要用途划分
A.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
B.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
系统为主)
C. 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
2. 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
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
科。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
等。
1) 功能检查室: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
2) 神经内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3) 神经外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4) 骨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5)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
6)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7)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
8) 儿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9) 康复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
电
3. 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
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
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
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
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
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肌电图适应症
1. 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
a) 前角细胞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脊髓空洞症
b) 神经根与神经丛病变
c)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多发性周围、炎性和感染性、营养性或中毒性
d) 与内科疾病相关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与肾衰、肝病及肺病相关的、甲状腺和
垂体疾病、血液病、肿瘤病变致神经病、与结缔组织病关联的神经病、危重病
多发性神经病、营养缺乏和中毒性神经病
e) 单神经病和神经嵌压综合症
2.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a) 重症肌无力
b) Lan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
c) 肉毒毒素中毒
d) 蜱性麻痹
3. 肌病
a) 肌营养不良
b) 先天性肌病
c) 代谢性肌病
d) 内分泌性肌病
e) 炎性肌病
f)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g) 特殊感染引起的肌病
4. 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病变
a) 肌强直病
b) 周期性麻痹
c) 神经性肌强直
d) 半侧面肌痉挛
e) 僵人综合症
f) 震颤、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
g) 肌纤维颤搐或肌蠕动、痛性痉挛、破伤风、手足搐搦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a) 脑血管病
b) 帕金森病
c) 肌张力障碍
d) 多发性硬化
e) 痴呆
6. 在肉毒毒素治疗中应用
肌电图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1. EMG临床应用:可鉴别肌病的神经源性、肌源性或废用性肌萎缩,研究肌肉运动
功能可准确评定临床病变范围及发现亚临床病变,指导肌肉活检的取材部位,观
查神经再生进程,判断临床疗效。
2. NCV临床应用:对了解病变程度、病变(位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丛干、神经末
梢、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定位及范围,鉴别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受损及临床疗
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3. RNS临床应用:可用于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肌无力综
合征、肉毒素中毒、肌源性疾病等鉴别。
4. F-波临床应用:可反映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协助多种周围神经病损(遗传性运
动感觉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糖尿病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神经丛及神经根
病变和神经嵌压综合症的定位及疗效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及多发
性硬化。
5. H反射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性、中脑以下中枢神经系统及近段周围
神经(格林-巴利综合症、酒精性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6、7 L5 S1 神
经根压迫性)损害有早期诊断意义。
6. BR临床应用:三叉神经痛、脑干病变(多发性硬化)、面神经麻痹(周围性和中
枢性)、多发性神经病、桥小脑角病变、面部肌肉病损(半侧面肌痉挛、眼肌型
重症肌无力)。
诱发电位适应症
1. BAEP(听觉诱发电位)主要用于:
耳科中测听(小儿听力筛选、功能性与器质性耳聋)、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
质性病变(外周听神经病、听神经瘤、脑干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遗传代谢
性及变性疾病,延髓空洞症),慢性病毒感染及脑膜炎、脑炎、癫痫、耳鸣、脑振荡后遗症、
癔聋及诈聋、昏迷与脑死亡、肝性脑病,慢性肾功衰、糖尿病、酗酒吸烟者及麻醉。
2. PRVEP(视觉诱发电位)常用于:
检测亚临床病灶和确定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多系统疾病;在某些特定神经系
统疾病中追踪病情变化与观测疗效提供客观指标;在不同疾病中发现新的病理生理异常;眼
科学中应用: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通路病变、弥散性神经病变(脑白质营养不良、
帕金森病、Vit B12 / E缺乏、中毒性视神经病、神经梅毒、阿尔茨海默病等)、脑肿瘤、
脑梗塞、偏头痛、癫痫、癔症与诈盲、视觉功能客观检查、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病及手术
监护。
3. SLSEP(体感诱发电位)常用于:
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外伤及嵌压综合症、臂丛与颈神经根病损)、脊髓病损(空
洞症、肿瘤及外伤)、脑干与大脑半球病损(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遗传变性
病变、营养代谢性与感染性病变、昏迷和脑死亡、皮层发育不良)、术中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