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测定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04.00 KB
- 文档页数:13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一、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简称EMG,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诱发电位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二、肌电图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众所周知,神经系统是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而动作电位起源于细胞体或轴突终末,并沿神经纤维传播。
肌电图学就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
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或电流刺激神经,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或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动作电位的变化以静息电位为基础,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细胞膜内呈负电位,膜内外有90mv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静息电位,也叫极化状态。
当给予神经足量的刺激或肌肉收缩时就产生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也就是去极化状态,是由于Na+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外的Na+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内而形成,下降支即复极化状态,是由于K+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内K+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外而形成。
三、肌电图检查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即原发性运动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细胞,原发性感觉神经源如后根神经节,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
肌电图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四、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在神经干受到刺激时,神经或肌肉产生的电活动。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参考《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综合整理,总结并辑录为四部分:概论、检测和意义、常见疾病检测方法和报告书写。
第一部概论电生理诊断目的一.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1)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3)辅助发现临床不易识别的病变(4)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二.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甚至是唯一确诊的方法。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
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肌电图知识简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肌电图知识简介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
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
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
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肌电图科普知识张磊发布时间:2023-06-08T09:50:12.59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张磊[导读]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肌电图是什么?和常见的心电图有什么区别?”“我这么没有听说过肌电图?”等等言论,是大多数人在第一次听到肌电图后的常见疑问,对于肌电图的了解知之甚少,以至于对于肌电图的检查申请单,以及所能够诊断的病症相关医学知识一概不知。
基于此,下文就肌电图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以此为参考。
1 肌电图是什么?能够被用于诊断哪些病症?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主要被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病,以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手段。
肌电图的识别,往往需要结合波形及声音,通过记录静息、轻收缩和重收缩三个时相的肌电信号,能够更为直接地诊断和鉴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除此之外,肌电图检测,还被用于诊断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臂丛病变、神经性根变、前角细胞病变等疾病。
2 肌电图检查痛苦吗?主要针对哪些人群?肌电图检查存在一定痛感,这是因为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当中,因此,有痛感是一定的,但是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发现临床下病灶和不易察觉的病变情况。
在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后,能够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下、不同程度随意收缩以及周围神经受刺激的情况下,各种电生理特性的电活动,更好地诊断和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像常见的以解析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和巨肌电图,能够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多见于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根压迫症群体等,通过应用肌电图的检查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有助于在提高诊断结果的同时,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为病症治疗提供相关诊断数据。
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存在肢体麻木、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时,或者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对周围神经损害的并发症进行评估时,都可以通过肌电图方式进行检查。
}什么是肌电图?}为什么进行电诊断学检查? }关于检查的仪器设备}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周围神经损伤}肌电图学}如何制定电诊断学检查计划}鉴别某些神经和肌肉疾病的一种方法}电诊断学检查代表诊断的生理学部分}在下列情况出现时可以考虑进行电生理学检查 ◦ 患者主诉麻木◦ 患者主诉感觉异常◦ 患者有疼痛◦ 患者出现无力◦ 患者发生跛行◦ 患者出现肌肉萎缩◦ 患者感到疲劳等}电诊断学临床应用◦ 确立正确的诊断◦ 病灶定位◦ 即使已经诊断清楚,还可用于决定治疗方案 ◦ 提供预后的信息}病例一:}患者男性,48岁,手痛,有感觉异常和麻木,并以右 手食指和中指为重,同时有颈项疼痛。
查体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和颈椎病神经根型}该病例可以选择进行NCV 或EMG 检查}病例二:}患者男性,40岁,右手食指和中指麻痛,曾诊断为CTS ,并行腕管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物理治疗,症状已经 完全缓解,但是现在症状复发。
对此患者进行NCV和EMG检查,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肌电图仪器照片}用于NCS检查的表面电极有三种◦ 记录电极◦ 参考电极◦ 接地电极}用于EMG 检查的电极◦ 记录电极(针电极)◦ 参考电极◦ 接地电极◦ 注:如果使用同心圆针电极,只需使用一个接地电极放大器}静息跨膜电位◦ 细胞膜内与细胞膜外之间的电位差 ◦ 人类骨骼肌的静息跨膜电位是-90mv}动作电位◦ 外在刺激引起的不断升级的阈下兴奋◦ 钠离子导电性增加引起的超阈兴奋◦ 例如:弱电流刺激神经干–阴极下,负电荷聚集于膜外,使得膜内相对为正性(阴极去极化)–阳极下,负电荷离开膜表面,膜内相对为负性(阳极超极化)当去极化达到10-30mv时,就达到了动作电位发放的临界点,不 受刺激种类和强度影响的动作电位就产生。
}容积传导◦ 细胞内电位通过细胞外体液和周围组织传导 ◦ 近场电位◦ 远场电位一. 神经传导和晚反应检查 神经传导:神经检查可分为三个部分:①运动神经②感觉神经③混合神经。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参考《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综合整理,总结并辑录为四部分:概论、检测和意义、常见疾病检测方法和报告书写。
第一部概论电生理诊断目的一.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1)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3)辅助发现临床不易识别的病变(4)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二.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甚至是唯一确诊的方法。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
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
肌电图怎么检查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肌电图的检查原理、检查步骤、应用领域以及注意事项。
一、肌电图检查原理肌电图检查利用电极记录肌肉产生的电信号,进而评估肌肉活动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导到肌电图仪器上,并被转换为曲线图形展示。
肌电图曲线反映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判断肌肉的功能状态及存在的异常问题。
二、肌电图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衣物,并保证肌肉完好无损,不受任何影响。
2. 仪器连接:将肌电图电极粘贴在检测部位的肌肉上,确保电极与肌肉充分接触且粘贴牢固。
3. 信号录制:启动肌电图仪器,开始录制肌肉的电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遵循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如进行特定肌肉的收缩动作。
4. 数据分析:通过肌电图仪器的软件系统对录制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肌电图曲线。
医生或技术人员根据曲线的形态、波幅、时程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三、肌电图检查应用领域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性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通过观察曲线变化,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指标,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损伤康复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帮助评估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判断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监测肌肉活动的变化,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指导,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3. 运动员体能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了解肌肉活动的稳定性、力量和耐力等指标。
这对训练调整和提升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 遵医嘱:检查前需提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2. 放松状态:进行肌电图检查时,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按医生或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肌肉动作。
3. 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肌肉抽搐、疼痛等不适反应,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肌电图临床肌电图——针极肌电图——⾃发放电对于⾻骼肌的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由四个步骤组成:1.插⼊电活动—在肌⾁中移动针电极所产⽣的电活动;2、⾃发电活动—在肌⾁处于静息状态下,将针置于放松的肌⾁中不动,⽽记录的电活动;3、MUP—肌⾁随意轻收缩期间,运动神经元零星发放所诱发的电活动;4、募集和⼲扰型电活动—逐渐增加⼒量,⼀直到最⼤⽤⼒收缩期间,电活动的变化。
⼀、正常肌电图 1、插⼊电位在电静息条件下,插⼊及移动针电极的瞬间,针电极机械地刺激肌纤维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称为插⼊电位。
插⼊电位与神经⽀配⽆关,⽽是肌纤维受机械刺激引起的。
它的特征是,针电极移动⼀旦停⽌,插⼊电位随即消失。
插⼊电活动的⼤⼩,主要取决于动针的幅度和速度。
根据波形和从其声响,插⼊电位有正常、减少、增加⼏种类型。
当肌⾁纤维化时,肌电量明显减少,⽽在失神经和炎症状况下,肌纤维就易激惹,肌电量增加。
这样,就⾸先给出肌电图异常的提⽰。
2、终板电位在终板区,由于针尖激惹肌⾁内神经末梢,从⽽产⽣终板活动。
终板活动主要有两种成分: (1) 终板噪声是⼀种反复出现的低电压、短时限的负性电位,这种活动最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基线,通过扬声器,可听到特征性的海啸样声响。
(2) 终板棘波是⾼波幅的、以快速不规则形式发放的电位。
是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后,继发的肌纤维放电。
典型者先有负相、说明起源于记录针尖。
其声响好似肥⾁在煎锅⾥噼啪作响。
终板棘波与终板区记录到的纤颤电位从形态上不好区别。
但是终板区外记录到的纤颤电位,在主负棘波之前有⼀个⼩的正波。
因此,稍稍⼀动针尖的位置,即可改变初始呈负相的终板棘波的极性。
所以,终板外的纤颤电位才有病理诊断价值。
⼆、异常肌电图 1、插⼊电活动插⼊活动减少见于:①周期性⿇痹的发作期;②在肌病或神经源性病变中,肌⾁为结缔组织或脂肪所代替。
在纤维化或严重萎缩的肌⾁中,正常肌纤维数⽬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先应除外技术上的因素,如导线断裂、记录针质量出现问题,或针极插⼊不够深以致停留在⽪下脂肪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