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原理与应用
1
肌电与肌电图的概念
肌电------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 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 变化称为肌电。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 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 形,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
1 表面肌电的原理
1.1 骨骼肌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1.1 静息电位 正常骨骼肌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肌纤维膜内外存在 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这一电位差称为静息 电位。
细胞内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单相负波,波幅为 100-120mv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 双相波,波幅为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2.表面电极测试方法 一般的表面电极是由两片Ag-
AgCL金属片组成的。测试时一般将 电极置于肌腹处或肌肉运动点处,。 将电极沿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平行放 置,两电极间隔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厘米,进行双极 引导。
3.1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
3.1.1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幅值的变化
Biglandh和Lippold(1954)发现,当肌肉持续等长 收缩至疲劳时,积分肌电(IEMG)增大。
De Vries(1968)发现,在伸膝和屈肘进行静力工 作时,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均方根振幅(RMS)增加。
Petrofsky等(1975)发现,肌电的振幅既取决于肌 力的大小,又取决于肌肉疲劳的程度,所以,肌电作 为评定肌力的指标只能用于肌肉疲劳之前。此后, Viitasalo和Komi(1967,1978),郭庆芳(1980)等学 者都报导过肌肉疲劳时IEMG和RMS增大。
4.2. 2 肌肉工作过程中肌电的频谱变化
4.2 肌电变化与肌肉疲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