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入库检验记录

!产品入库检验记录

!产品入库检验记录
!产品入库检验记录

陕西****建设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记录表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落实

安全培训教育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台帐

岗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与应知应会情况

设备设施检测检验情况

设备设施管理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监管

应急救援设置情况

危险化学品储存与包装情况

安全评价报告中事故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危险工艺(装置)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自查自评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

企业执行与遵守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和备案的情况

厂区选址和布局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 1.目的 确保只有通过检验且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流到下道工序。 2.范围 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职责 3.1 从原材料、外购、外购件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每道工序的 每个产品都必须由检检员做好检验标识,并作相应记录。 3.2 检验员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和记录,以及标识的检查。 3.3 各相关人员负责相关的状态标识的维护,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检验员,检验员对其重新检验后作新的标识。 4.程序 4.1原材料进厂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由检验员在产品上作出 标识,不合 格品当场交给经营部作拒收处理。 4.2过程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a.待检产品放入待检区域或用待检标牌进行标识。 b.已检验但检验结果未出来时,则放待判定区域或用判定标牌进行标识。 c.合格由检验员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合适位置打上检验工号。 d.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挂不合格标识。 4.3不合格品状态标识 4.3.1返工品检验员在返工部位用“黄色”标上“返”标识,并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 4.3.2返修或让步接收的产品由检验员在该产品上用“黄色”标识分别标上“修”或“让”,同时做好记录,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3.3装配试验过程中如发现主体壳有渗漏的情况、由检验员在渗漏部用“红色”划Δ并通知经营部退给供方。 4.3.4因加工导致废品<工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该产品打“×”,因材料不良导致的废品<料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产品上打“0”,工废品、料废品都必须及时存放到废品库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注明报废的原因,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检验和试验程序

1.目的 对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保证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 3.1质量部为检验和试验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采购部、制造总部为配合部门。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流程见(4/4页) 5.2 检验和试验的依据 A 、产品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所需的检验指导书/检验规范由技术部依据产 品标准和工艺要求的规定编制,内容包括:检验项目、质量特性值、检验方 法及检验数量等。 B 、计数值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必须是零缺陷,所有其它情况的接收准则 见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 5.3 进货检验和试验 5.3.1 物流科仓管员对到货的产品根据《进货验收出库领料作业指导书》,行政验收。验收合格的,填写《检验申请单》交质量部进货检验员。 5.3.2 质量部进货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等,进行检验和试验,对进货零件没有按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的要求提供相关材质、性能等报告资料的,检验员有权拒检或拒收该零件。具体检验作业流程按《检验、试验作业流程图》实施,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的,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入库结算通知单》,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3.3 质量部检验员每月对进货的零件或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于《分供方-年-月质量综合分析报告》。 5.3.4 顾客提供产品(或工装)由质量部负责检验。 5.4 过程检验和试验 5.4.1 技术部在制定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应尽可能规定防止缺陷发生的控制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防错、目视控制。

1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O b j e c t i v e 对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协配件非预期使用,不合格半成品转序,不合格成品出厂。 This is to inspect and test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to avoid the nonconforming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from unexpected usage, to avoid the defective semi-finished product from flowing into the next process and to avoid the defective finished product from releasing out of the factory. 2 适用范围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 This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trol over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of the company. 3 职责Responsibility 3.1 质量部负责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检验和验证的归口管理。 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3.2 技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和发放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图样、检验规程及相关接收标准。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formulate and release the drawings, inspection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receiving standards applicable to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4 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s 4.1 检验和试验前的准备Preparation Prior to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4.1.1 由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书,在开始检验工作之前,复查是否已经对每项重要检 验项目的方式和方法做出规定,其内容包括: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及精度、抽样方法、评定方法、记录方法,注明可能需要提供的质量保证书/自检报告、要求和验证方式。 Prior to inspection, the Quality Department shall refer to the “Control Plan” and Inspection Instruction, checking if the inspection way and method for each important item have been regulated, including: inspection approach, inspection tools and their precision, sampling method, assessment approach and recording method, as well as the remarks on necessary quality warranty/self-inspection report, requirements and verification way.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

来料入库检验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来料进行检验测试,确保来料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防止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来料投入使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臭氧事业部所需的生产物料和辅料的质量验收。 三、职责 1.仓库:负责外协、外购件的来料送检,不合格品的隔离及数量点收,合格品的入库及数量点收; 2.采购部:购买物料,负责不合格外购物料处置、与供方进行质量沟通并跟踪其快速处理,适当协助质检部检查; 3质检部:按照本规范或进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对外协\外购件的品 质和材质进行检验,并按照具体的要求输出相应的检验记录;对不合格品做出判定,对合格品下发合格证并安排来料入库。 4.研发中心:负责参与外购、外协件的不合格评审及尺寸质量等不合格的最终判定; 四、检验步骤及流程 1.供应商送货与仓库对接,仓库必须依据单据资料和供应商的送货清单对物料进行外包装、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做初步的验证,不符合退回供应商。 2.符合供货清单的物料暂存在待检验区,仓库开具报验单给质检部门。 3.质检部门收到报验单后核对并确认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并按

照对应的检验规范或检验指导书(技术协议,图纸,检验资料)进行检验作业。 4.检验完成后,出具相应的来料检验报告存档,合格物料做合格标签,物料不合格标示不合格标签。 5.检验员应及时输出检验记录或不合格反馈信息,并将检验的最终结果及时传递给采购人员。 来料检验流程图 五、各类物资检验要求

1.原材料类 来料检验员依据相关的采购协议的具体要求对于原材料的随货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尺寸、材质及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其中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检测要求根据材料的具体分类及实际使用要求进行确定;尺寸抽检按照AQL4.0进行。 2.标准件的检验要求 3.电极玻璃管的检验要求

电子设备产品外观检验规范标准

修改记录 制订部门:品管部 制作: 审核: 批准: 1.0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以及其他无客户特殊外观要求的品牌的盒式产品、一体化机箱和手持类产品的外观检验标准。在本标准中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参照现有关规定执行或参考与它相似(影响程度相当)的项目执行。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结构件供应商生产、装配检验,xxx科技有限公司装配检验等环节对xxx 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外观检验和验收。 如果某个产品的客户对外观有特殊要求,则按照客户提供的外观标准来进行检验和验收。本标准对一些可以接受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限制。

2.0术语和定议 产品表面等级根据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和C级面,具体定义如下: A级面B级面C级面表面等级的规定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户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部表面,如塑胶滑道等,不属于本标准规定范围。 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在最终客户处使用情况为条件而界定的。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以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3.0检验条件 3.1光照要求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5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检验。对于40W的日光灯、检验距离要求是500mm。 3.2检验员的要求 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图2).

3.3检验时间、距离和是否旋转的要求 A级面B级面C级面 检查时间(秒) 10 5 3 检查距离(mm) 450 450 600 是否旋转旋转不旋转不旋转 4.0 判定总则 可接收的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缺陷不能影响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多。即在直径100mm的圆内,实际缺陷数量不能超过缺陷允收表规定的缺陷数量N 。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大。即实际测量结果不能大于缺陷允收表的要求。对于可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长度L和面积S等,记录累积值(L=L1+L2+…Ln,S=S1+S2+…Sn)与缺陷允收表比较。对无法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高度H,宽度W,直径D等,记录最大的测量值与缺陷允收表比较。 缺陷允收表解释: 缺陷允收表规定了在直径100mm的圆内各类缺陷的允收标准,两个缺陷点间的距离要大于50mm。 缺陷允收表中的N代表缺陷数量;L代表缺陷长度;W代表缺陷宽度;H代表缺陷高度;D 代表缺陷直径;S代表缺陷面积,面积的单位是mm2。本文中涉及到的长度,宽度、粗细、高度、直径的单位是mm。 缺陷允收表中关于缺陷的记录解释如图 3 所示: 缺陷允收表中关于缺陷的记录解释 5 .0 塑胶件外观标准

电子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电子产品测试报告模板 篇一: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模板 ×××出厂检验报告 篇二:EMC基本测试报告格式及说明 随着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和电子化,广播电视、邮电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达,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使得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 电磁干扰EMI与电磁抗EMS)问题也受到各国政府和生产企业的日益重视。欧共体政府规定,从1996年1月1起,所有电气电子产品必须通过EMC认证,加贴CE认证标志后才能在欧共体市场上销售。此举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影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对电气电子产品的RMC性能实行强制性管理。根据欧盟的电磁兼容(EMC)指令20XX/108/EC,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电子电气产品必须在其对其他产品的干扰性及对外来影响的抗干扰性方面严格符合欧盟法律要求。 检验记录 产品名称NAME OF SAMPLE 商标型号 TRADE MARK & TYPE 制造厂商 MANUFACTURER 委托单位 CLIENT 检验类别 TEST SORT

检验项目 TEST ITEM 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 检验记录 第 3 页共页 检验负责人: 审核: 批准:职务: 年月日 年月日年月日 检验项目: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依据标准:IEC 61000-4-5:20XX 、企业要求 产品名称:商标型号:样品编号:1# 试验条件:温度:23 ℃,湿度: 52%RH,正常大气压。电磁条件保证受试设备正常工作,并不影响试验结果。 EUT状态:试验前工作正常,试验中受试设备刷卡及RS485命令开锁正常,使受试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 试验等级:在受试设备的DC电源和信号线端口: 正-负:电压峰值2kV,开路电压波形/50μs(短路电流波形8/20μs),2Ω内阻 正(或负)-地:电压峰值2kV,开路电压波形/50μs

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

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 1目的 规定了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职责、控制要求、控制程序及拒检依据。目的在于保证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以便及早发现不合格品,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军品、民品生产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 3 职责 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由检验部门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 4 程序 4.1 控制要求 4.1.1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严格按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或相关检验文件进行检验。 4.1.2 严格执行首件三检制,零件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4.1.3 负责巡回检验的人员应按规定的路线、项目、程序、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原始记录。 4.1.4 凡设置检验工序的必须对本道工序的产品按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和试验(工序检验记录按工艺规程规定执行),并按零缺陷接收准则判断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按《紧急放行例外放行控制程序》之规定办理。

4.1.5 检验用的量具、检测仪器、试验设备等必须使用方法正确,测试数据可靠,在有效期内并附有合格标志。 4.1.6 检验人员除了进行首检、巡检、工序检验外,还应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 4.1.7 检验员按控制计划要求对关键/重要特性采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4.1.8 产品在特种工艺工序加工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经常在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相应的原始记录。 4.1.9 如产品超差、生产又急需,检验员应及时通知有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由生产单位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4.2 控制程序 4.2.1 生产工人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必须进行自检,并把不合格品做出明显标识后,提交检验。 4.2.2 初期试制产品交验人应向检验人员提供所需的图纸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质量证明文件。 4.2.3 完工的产品,检验人员先检查所用计量器具是否准确、有效,再按技术文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并及时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办理。 4.2.4 拒检依据 4.2.4.1 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或漏工序或未加工完毕的拒检; 4.2.4.2 已判为不合格品,未经有关部门处理又重复交检的拒

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修改记录 制订部门:品管部

制作: 审核: 批准: 1.0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x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以及其他无客户特殊外观要求的品牌的盒式产品、一体化机箱和手持类产品的外观检验标准。在本标准中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参照现有关规定执行或参考与它相似(影响程度相当)的项目执行。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结构件供应商生产、装配检验,xxx科技有限公司装配检验等环节对xxx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外观检验和验收。 如果某个产品的客户对外观有特殊要求,则按照客户提供的外观标准来进行检验和验收。 本标准对一些可以接受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限制。 2.0术语和定议 产品表面等级根据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和C级面,具体定义如下: A级面 B级面 C级面表面等级的规定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户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部表面,如塑胶滑道等,不属于本标准规定范围。 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在最终客户处使用情况为条件而界定的。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以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3.0检验条件 3.1光照要求

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5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检验。对于40W的日光灯、检验距离要求是500mm。 3.2检验员的要求 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图2). 3.3检验时间、距离和是否旋转的要求 4.0 可接收的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缺陷不能影响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多。即在直径100mm的圆内,实际缺陷数量不能超过缺陷允收表规定的缺陷数量 N 。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大。即实际测量结果不能大于缺陷允收表的要求。对于可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长度L和面积S等,记录累积值(L=L1+L2+…Ln,S=S1+S2+…Sn)与缺陷允收表比较。对无法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高度H,宽度W,直径D等,记录最大的测量值与缺陷允收表比较。 缺陷允收表解释: 缺陷允收表规定了在直径100mm的圆内各类缺陷的允收标准,两个缺陷点间的距离要大于50mm。 缺陷允收表中的N代表缺陷数量;L代表缺陷长度;W代表缺陷宽度;H代表缺陷高度;D代表缺陷直径;S代表缺陷面积,面积的单位是mm2。本文中涉及到的长度,宽度、粗细、高度、直径的单位是mm。 缺陷允收表中关于缺陷的记录解释如图 3 所示: 缺陷允收表中关于缺陷的记录解释 5 .0 塑胶件外观标准 5.1 塑胶件缺陷定义

检验和试验的程序及要求

检验和试验的程序及要求 我单位已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施工中将按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规定,对进货检验和试验进行控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及有关技术标准,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的不同状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加工及使用,一切用于本工程的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品种和规格并经有资质的试验场所按政府有关部门及合同要求的试验项目和频率进行试验后按监理工程师规定。 1、采供部门负责进行检验和试验及其状态标识的管理。 2、采供部门指定并分发主材检验和试验要求,按进货检验和试验有关规程拟制并报送《材料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 3、采供部门严格组织实施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并做好记录。 4、对采购物资进行直观验证:规格、外观质量、数量等。 5、对采购物资的技术证件(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等)验证,技术证件原件加盖分供方(或厂家)相关印章,复印件数量应满足物质发放范围的需要。 6、原材料试验按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进行,试验报告的原件加盖试验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数量应满足物质发放范围的需要。 7、经直观验证或检验和试验的产品,采取插挂标签、划分存放地点、记录等发放做好状态标识,并注意识别和保护标识,防止不同状态的产品误用或混用。 8、隐蔽工程需获得必要报告并经验证而急待转序时,须得到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的批准后,方可执行例外放行规定,并做好书面报告以便备查。

9、经直观验证或检验和试验为合格的产品,执行《物质搬运、贮存和发放程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投入使用或加工,同时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构成工程实体的采购产品不准紧急放行。 10、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采购产品技术证件、物质验收记录、试验报告的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使检验和试验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11、现场建立标准养护室,养护室的温度、湿度派专人专职管理;到养护第三天(或委托实验室指定日期),送至业主指定的质检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试验。

(新)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1.0 一目的 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商品质量达到规定 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验收过程的控制。 三、职责 (一)质量管理部负责验收工作的实施。 (二)各相关部门配合。 四、概述 (一)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采购商品有关标准及合同规定 制定商品验收规程(见附页),其中应包括对采购商品无菌、无 热源检测项目的验证(检测报告由供应商提供),进货验收规程 作为进货验收的依据应经过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二)采购的商品到货后,由仓库管理员核对数量和名 称、规格、型号 后开出《入库单》交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进行验收。 (三)质量管理部接到《质验单》后,按照商品的验收规 程中规定的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应统统、规范、真实。 (四)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不

(五)经检验人员验收合格的商品,由检验人员在《入库 五、相关文件 进货验收规程(见附页) 合格品的控制》制度执行。 单》上签章,方可办理人库手续。 六、记录 (一)《入库单》 (二)《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 进货验收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经营医疗器械商品的进货验收。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批量大小,检验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样,当数量少于 五件时,应全部检验。 三、检验项目 1、帐物核对 检验人员应认真核对入库单上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批号、消毒批号、有效期等与实物一致。 2、外包装检查 商品的外包装应一致,统统并无破损。封箱带应牢靠。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撤,正确和统统。

1、有效期检查 2、其它 每批产品应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至少应有元菌、元热源的检测报告)。 检查商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四、检验在确认以上检查项目均合格后,在《入库单》上签 字或盖章。

典型试验记录与检测报告的格式

典型试验记录与检测报告的格式

————————————————————————————————作者:————————————————————————————————日期: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记录表 JJ0508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单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编号 试验条件 试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抗渗等级 龄期 试验时间 水压 (MPa ) 试验情况 年 月 日 时 1 2 3 4 5 6 检测停止时的水压 (MPa) 检测停止时渗水试件 的个数 实测抗渗等级 备注 试验: 校核: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典型的试验记录表表格格式 标题区 检验对象信息区 检验数据区 附加声明区 落款区

?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检测报告 JB010508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 施工单位 委托单编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日期 试验条件 混凝土种类 抗渗等级 水泥品种及强度 等级 水泥生产厂家 细集料产地及种 类 粗集料产地及 种类 掺合料种类 外加剂种类 项目 各种材料用量(kg) 水泥 细集料 粗集料 水 掺合料 外加剂 每m3 每盘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检测结论: 备注: 批准: 审核: 试验: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典型的检测报告表格格式 示例1至示例6分别给出了等级标准中的综合甲级、桥梁隧道工程专项、交通工程专项三个类别的试验记录表和检测报告的示例。 标题区 检验对象信息区 检验对象属性区 检验数据区 附加声明区 落款区

采购产品入库操作流程

采购入库操作流程 一·采购订单界面录入内容(申购单): 包括合同号、供应商、材料编码、材料名称规格、价格、数量、到货日期、运输及付款条款等,然后将合同正本交财务部。 二·申购合同正本交业务部(与业务部): 业务部收到合同正本后对采购订单进行复核,并将合同存档。复核后的采购订单不能修改。系统中的采购订单是用于向供应商订货的单据,其格式和内容是可以编辑的。 在材料到达前,业务部在系统中根据采购订单自动生成入库单,交采购员、仓库各一份,并打印出来。一个采购订单可以分数次入库,即可以多次生成入库单。采购员在入库单上签字后将入库单交仓库验收。 三·入库验收(与仓库): (一)物资的验收入库 1.物资到公司后库管员依据清单上所列的名称、数量进行核对、清点,经 使用部门或请购人员及检验人员对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对入库物资核对、清点后,库管员及时填写入库单,经使用人、货管科 主管签字后,库管员、财务科各持一联做帐,采购人员持一联做请款报销凭证。 3.库管要严格把关,有以下情况时可拒绝验收或入库。 a)未经总经理或部门主管批准的采购。 b)与业务计划或请购单不相符的采购物资。 c)与要求不符合的采购物资。 4.因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不能形成入库的物资,库管员要到现场核对验收, 并及时补填"入库单"。 (二)、物资保管 1.物资入库后,需按不同类别、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分区码放,做到"二 齐、三清、四号定位"。 a)二齐:物资摆放整齐、库容干净整齐。

b)三清: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标识清。 c)四号定位:按区、按排、按架、按位定位。 2.库管员对常用或每日有变动的物资要随时盘点,若发现误差须及时找出 原因并更正 3.库存信息及时呈报。须对数量、文字、表格仔细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物资的领发 1.库管员凭领料人的领料单如实领发,若领料单上主管或总经理未签字、 字据不清或被涂改的,库管员有权拒绝发放物资。 2.库管员根据进货时间必须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3.领料人员所需物资无库存,库管员应及时通知使用者,使用者按要求填 写请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人员及时采购。 4.任何人不办理领料手续不得以任何名义从库内拿走物资,不得在货架或 货位中乱翻乱动,库管员有权制止和纠正其行为。 5.以旧换新的物资一律交旧领新;领用的各种工具均要上工具卡,并由领 用人和总经理签字。 (四)、物资退库 1.由于生产计划更改引起领用的物资剩余时,应及时退库并办理退库手续。 2.废品物资退库,库管员根据"废品损失报告单"进行查验后,入库并做 好记录和标识。 四·采购员与财务对接(财务结算): 仓库验收入库后在入库单上签字,将财务联和采购联交采购员,公司就可以查询到这笔材料的入库及库存情况。 发票到达后,采购员将发票单据、入库单、申购单等单据整理并粘贴好交财务部入帐。财务部将这些单据核对准确无误后,在系统中生成入库凭证。

入库设备验收规范

采购验收规定 文件编号: NW607104 生效日期: 2000.3.20 受控编号: 密级:秘密版次:Ver 2.1 修改状态:总页数9 正文8 附录 1 编制:曹博审核:韩冬梅批准:孟莉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目的 2.适用范围 3.术语及缩略语 4. 规定内容 4.1验收 4.2验收方式 4.3标识 4.4设备检验规程 5. 引用文件 5.1 NW607101《采购供方评定办法》 5.2 NW607103《采购流程管理》 5.3 NW607105《库房管理规定》 6. 质量记录 6.1 NW607104A“验收不合格记录”

1.目的 规范公司采购产品的验收活动,明确采购验收的标准,保证公司的软件开发和质量管理工作使用合格的产品。 2.适用范围 2.1 采购产品的验收 2.2 借用设备返还的验收 2.3 调拨设备的验收 2.4 返修返还设备的验收 3.术语及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规定内容 4.1 验收 4.1.1 现场验收 4.1.1.1 实施条件 a) 用户要求在现场开箱 b) 合同执行的需要实施紧急放行 c) 直发用户的设备 4.1.1.2 现场验收的实施 由技术支撑部门、驻外分支机构或委托授权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然后返回 NW607103E“设备自发(自采)验收单”,并由检验员签署处理意见,作为入 库设备的检验结果,验收方式和抽样比例应采取不低于4.2规定的原则。 4.1.2常规验收 4.1.2.1 采购产品的验收 检验员对收货区内的采购产品要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论填写在NW607103D “送货验收单”上。若合格,由采购员办理入库手续,若不合格,应将产品存放 在库房的不合格区,通知采购员处理。 4.1.2.2 借用设备的验收

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⑴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⑵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⑶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⑷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⑸检测分析的数据; ⑹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⑺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⑴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⑵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记录管理 ⑴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⑵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⑶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⑷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⑸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⑹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⑴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仓库(检验入库)ERP系统操作

仓库(检验入库)ERP系统操作 1.目的 为了规范ERP系统操作管理,做好物料出、入库记录,加强对仓库物料数据实时把控。提高仓库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ERP系统长期保持高效、稳定的运作状态从而为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ERP系统对仓库所有物料进、出仓的操作管理。 3.职责: 仓库:负责《检验暂收单》单据打印及传递工作。 品质部:负责《检验记录单》、《检验退货单》打印及传递工作。 4定义: 根据供应商来料,仓库从系统进行转化单据及时送检。 5.流程图:(见附图) 6.作业内容: 6.1 来料报检: 1)在电脑桌面点击,输入用户编码和密码,再点击登录进入主页, 2)点击(检验管理)模块,然后再点击《检验暂收单》,即显示数据清单, 3)再点击新增,在表格(供应商)处填写相应供应商名称, 4)单击转单,再点击采购订单转入. 5)点击单据区间的,弹出窗口显示所有《采购订单》。 6)根据供应商的送货单选定相应订单号 7)点击载入资料,即显示该订单号的所有物料及数量,对应所点收的物料进行勾选。 8)点击取回(返回单据表格),核对所收的物料数量是否与单据一致,在收货人处填写名字,保存并审核后即打印《检验暂收单》传递来料检验。 7.相关记录 7.1 《送货单》 7.2 《检验暂收单》 7.3 《采购订单》 系统操作步骤

第一步:打开软件 第二步:点击检验暂收单第三步:点击新增点击检验管理 打开检验暂收单 1.输入用户 编码 2.输入用户 密码 3.点击登录

第四步:点击转单 第五步:点击查询 1.先填写供应商名 2.再点击转单,采 购订单转入 点击新增

产品入库验收程序及检验方法

产品入库验收程序及检验方法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方向,公司所经营的产品从型号到品种等都将不断的丰富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及时的控制产品质量及避免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直接经济损失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工作程序和检验、试验方法来规范我们的工作,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年终奖的参考指标)。 1.职责及工作流程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供应商提交产品的数量、质量(包装、外观、性能、安全要求等)按标准进行清点、检测、试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由公司主管部门进行综合评审后作出判定结论,然后由公司主管将结论通知仓库管理员,并要求对产品进行标识、分区存放。(注:发现问题→仓库管理员,鉴定结论→公司主管部门) 2.产品检验程序及试验方法 2.1签收 仓库管理员按照送货单内容对产品的型号、名称、规格、包装、数量进行核对:a.核对无误就签名暂收;b.如果存在型号、名称、规格、包装、数量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则应立即向主管汇报,请示处理意见,主管未下达处理决定前,仓库管理员不得擅自处理。 2.2抽样检验 检验可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大类。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个产品进行检验,从而判断该批产品质量状况;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抽出少量的单个产品进行检验,从而推断该批产品质量

状况。全数检验较抽样检验可靠性好,但检验工作量非常大,往往难以实现;抽样检验方法以数理统计学为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在许多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检验方法。 2.2.1一般检验水准有I、II、III三级,除非有特别规定,都采用II级检验水准,不过无需太高判别力时,可采用I级水准,需要较高判别力时,则采用III级水准来检验。另一特殊检验水准有S-1、S-2、S-3及S-4四级。采用特殊水准是希望样本数较小,当批量极大时,或检验成本甚高,且允许有较大冒险率时,或破坏性检验,可以采用特殊水准以求抽样计划。 2.2.2允收品质水准:(ACCEPTABLE QUALITY LEVEL,AQL) AQL是消费者认为满意的制程平均时之最高的不良率。通常同一AQL值样本大时比样本小时之允收机率为高。在“抽样计划收允收标准”表中AQL的顺序是自至有五级,至有五级,至亦有五级,每级是以5 10的几何级数排列,次一AQL级等于前一AQL的倍。当AQL值在以下时,可用不良率或百件缺点数表示,超过以上时,仅能用百件缺点数表示。样本大小亦系以5 10的几合级数排列。 2. 3 检验及试验内容 2.3.1外观(目视、手感)检测 2.3.1.1 产品外观不应有明显的变形或缺损、无气孔、裂纹、压痕、凹凸、花斑、污浊、塑料件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等; 2.3.1.2 丝印内容清晰正确,具体参照样品; 2.3.1.3产品上应有以下标识:认证标志、型号、商标、铭牌、合格证。

电子产品检验人员工作职责

智能产品专检人员工作职责 智能产品专检人员总体工作内容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生产中的过程检验、成品的出厂检验,具体如下: 一、原材料进厂检验: 检验员应严格按《原材料进厂检验细则》所规定的抽检规则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按要求的期限保管好检验记录。 1、批量原材料进厂检验 2、数量低于100件的原材料,按10件抽检;低于20件的样件要求全检。 二、过程检验

1、在贴片过程中要求对所有种类线路板的首、中、尾件按各5件的频次进行抽检,并做好 相关质量记录; 2、在焊接过程中进行巡检,要求每半天巡检一次,主要关注焊接工艺纪律,并检查防静电 腕带的佩戴情况; 3、单板检验: 1)检验焊点是否存在不合格缺陷; 2)检验元件的焊接位置及规格型号是否与图纸或焊接清单一致; 3)检验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按规定粘贴; 4)对电源板通电检验各级电压是否正常; 5)做好质量记录和检验标识并准确统计一次焊接合格率。 4、在初调过程中以巡视或旁站的方式进行检验,主要关注工艺纪律和调试项目,初调完成 后在报检单上签字确认; 5、高低温老化以控制老化时间为主,原则上产品被老化时间不得低于72h;在产品老化开 始、老化结束时要观察产品状态,并做好记录; 6、在功能调试过程中以巡视或旁站的方式进行检验,主要关注工艺纪律和调试项目,调试 完成后在报检单上签字确认(必要时可按产品《调试作业指导书》进行抽检); 7、涂覆绝缘漆过程检验,主要关注涂覆工艺的符合性及涂覆后连接部位和散热部件的涂覆 情况; 8、产品装配检验: 1)在产品装配前应检查以下内容: A 待装配产品是否完成了单板检验、初调、高低温老化、功能调试过程,并且检验均合格; B 检验板间连接是否可靠; C 检查是否按要求涂覆了绝缘漆; D 检查现场的产品防护情况。 2)装配完成后应检验内容: A 检验整体装配后产品的完整性,配件应齐全,连接要牢固可靠; B 标识、标牌的检验; C 检验整体外观,应无划痕、无磕碰损伤 9、常温老化过程检验,主要监督老化时间,按每天一次的频率检查产品状态,并做好记录。 三、出厂检验 1、以旁站的方式,检查是否按《产品出厂检验细则》进行检验,并做好质量记录; 2、外观检验(包括产品的完整性、面膜、背贴、相关标识等); 3、附件检查(包括标配的零部件、元件、说明书、合格证等) 4、外包装的检查(包括有无破损、脏污和防震措施) 5、做好批量发货质量记录。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规定(终审稿)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 规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管理规定1.目的 确保只有通过检验且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留到下工序,防止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淆及不使用不合格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全过程工序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职责 3.1、技术科负责确定产品及重要零部件状态标识的内容和方法; 3.2、生产科负责对原材料和零部件及成品的标识; 3.3、质检科负责对零部件及成品状态进行标识。 4工作程序 4.1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分类 按标准的规定分为四类:待检验、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已检 待处理。 4.2检验和试验状态区域 公司在指定的区域设置检验区和试验区,并摆放区域标识牌。 a)待检区 b)已检合格区 c)已检不合格区 d)已检待处理区 e)废品区 a)待试验区

b)已试验区 c)已试验待处理区 4.3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方法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形式可应用标记、标牌(签)、色标、钢印、合格证、检验记录等形式表示。 4.4进货检验和试验 4.4.1 采购的原材料,必须是来自本公司认可的合格供方。 4.4.2对生产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材料证明书齐全后,置于待验区。 4.4.3 检验员按照编制好的进货检验规范对物资进行全数或抽样检验。检验完毕,检验员在“进货检验记录”上记录详细内容并签字。 a)检验结果合格,检验员在合格品上放上标签,仓库办理合格品入库手续。 b)检验结果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检验员在不合格品上贴或挂上标签,条件允许,将其放在隔离区域。 4.4.4 在没有作出检验结果以前,库房应保持货物原样,不准动用。 4.5首件检验和试验 4.5.1 由技术科制订质量计划和过程检验规范,明确检验要求,操作工人和检验员必须按质量计划和规范进行检验。 4.5.2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需对每批的第一个零件进行首检。操作者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还必须由检验员做首件检验,在未经首件检验认可的情况下,操作者不得继续加工其余的零件。 4.5.3 零件经首件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在首件上作首件检验标识,随即通知操作者继续加工。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 1、检验程序 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组长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用电话报告给生产装置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交接班日记上做好标识。组长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2、质量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质量记录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个月,超期后将记录送交化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 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中控分析原始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