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分析幽默产生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23.34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 第5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31No 152008年10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Oct.2008

收稿日期:2008208210

作者简介:郭绍波(1970—

),男,广东东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分析幽默产生的探讨

郭绍波

(广东医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东莞524023)

摘 要:言语幽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出发,探讨语用学规律是怎样用于制造幽默效果的,可以提高对英语幽默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幽默;语用学;预设理论

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8)05-0337-02

一、预设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并成为逻

辑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预设”也称“前提”“先设”,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对预设的研究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研究预设,认为一个句子一经形成,预设就己寓于句义之中,即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是关于句子结构与世界的关系。语义预设是完全抛弃语境的概念,确定一个语句或命题的语义预设可以仅仅从语句或命题本身的逻辑或语法意义中推出。从广义上研究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即语用预设。而语用预设则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并认为确定一个语句或命题的语用预设必须联系该语句或命题的具体语境、发话人和受话人的信念和知识状态。语用预设离不开语境,不是句子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而是说话人和命题之间的关系。语用预设有三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从说话人的态度出发,把预设定义为命题态度;第二种从言语交际功能出发,把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或者说是话语的背景知识;第三种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出发,把预设看成是实施有效言语行为的条件。出于语言使用的省力原则,说话人不必明确地讲出这些共知的语用预设,这些预设隐含在话语中,交际双方可以凭着共有的知识和背景,成功地提取隐含在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二、语用预设的特征

(一)共识性

首先,语用预设具有共识性。语用预设是在具体

的交际环境(或语境)中双方都可理解、都可接受的那种背景知识,即格赖斯所说的“无争议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是交际双方或一般人早已知道的常识或信息,它与语境紧密结合。

(二)适切性

其次,适切性是语用预设的又一大特征。语用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的恰当的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必须满足的条件。例如:

A :Jo hn accused Harry of writing t he let 2ter./

B :There was somet hing blamewort hy a 2bout t he letter.

A :John criticized Harry for writing t he let 2ter./

B :Harry wrote t he letter.

这两组句子中,B 句都是A 句的预设。如果没有

B 为前提,A 说出的话语就是不适切的。

(三)主观性

第三,语用预设具有主观性,是指带有断言性质的语境假设,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

Stalnaker 认为,语用预设不但同语境有关,而且跟说

话人有关。语用预设不是命题之间的关系,而是说话人和命题之间的关系。这里说的“主观性”就是发话人想当然认为真的命题。例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

A:What does your husband do?

B:I have not married yet.

在这个对话中,发话人的话语带有非常强的主观臆断性。这里说话人A含有这样一个语用预设“B已经结婚了”,而这个语用预设并非真实。

(四)隐蔽性

最后,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是指语用预设的部分是隐含的,它不表现在说话人所说出的话语中,而是以隐含的形式存在于说话人的话语里。有时,一旦听话人不留神就会把说话人预设的“断言”看成是真实的而加以接受。

总之,语用预设表现出这样那样的特征,主要是出于发话人交际的某些需要。发话人的态度、信念和意图等都影响着他对受话人所做出的假设。但是,预设作为一种信息,受话人至少可以根据语境推断出来。它不表现在话语字内,却包含在话语之中。它的共知性和适切性是表现在话语交际中的最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影响着话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三、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的产生

话语的语用预设不是通过语言的字面意义明确表示出来的,而是隐含的。预设虽然不见于话语,但却是双方已知的信息。在说话人看来,他说出的每一句话的预设,对听话人来说都是无可争议的,相信听话人能够根据这一预设做出反应。谈话双方遵守共同的预设,谈话才能顺利进行,否则,话语的理解就会发生困难而出现幽默笑话。

(一)利用预设可撤销性

预设的可撤销性指含有前提的话语在前而出现后,发话人后来又补充了否定这个前提的话语,导致前提的废止。发话人有时就会有意无意地设置这种悬念性前提,然后通过对前提的否定或与前提相冲突的话语,制造幽默。

(二)利用预设可追加性

预设(前提)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只有在了解预设的基础上,交际才能够进行。有的时候,特别是在交际出现裂痕的时似,交际一方可以故意追加预设,从而对对方进行巧妙的否定或批评。

(三)取消预设的合适性

取消预设的合适性指的是交际者有意或无意地说出与前提相矛盾的话语,从而在话语的互相冲突中产生幽默,例如:

A:“I hear your daughter speaks Esperan2 to.Does she speak fluently?”

B:“J ust like a native.”

在以上的例子中,有一个预设:Esperanto(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人类语言,其语法简单而有规律,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母语。所以当我们看到对话中的B对A说“女儿讲世界语讲得很流利,就像母语者一样流利”时,就会哑然失笑,因为B无意中取消了预设的合适性。

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所说的话一般要与话题有关,不能答非所问,顾左而言他。但有时为了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却故意提供不相关的信息,取消预设的合适性,给人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而幽默往往由此产生,以下便是例证:

“Now madam”,said t he salesman after showing his company product s,“What do you

need at home?”

“Money”,she said.

双方共知的预设是:这位女士需要某种推销员介绍的产品,但那位女士的回答却故意取消了该预设的合适性。女士的回答似乎在话语中相互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感,实际上她技巧地拒绝了推销员,她什么也不想买。

(四)违反预设共知性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预设共识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预设作为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进入交际中,交际双方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目的。如果交际双方不具有预设的共识性,其交际结果则往往是幽默可笑的。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预设的正确与共同遵守是确保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对它的违规使用常常带给我们不少幽默的色彩。而利用预设特征对言语幽默进行分析,不仅向我们揭示了幽默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还帮助我们去创造、理解、欣赏幽默,运用幽默语言来进行有效的人际交流。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李兰萍.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4).

责任编辑胡号寰

833